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化工论文

化学化工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5 20:49: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化工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化工论文

篇(1)

(1)课程的综合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是由计算机和化学化工等多个专业交叉融合而成的新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化学化工领域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化学化工专业软件的运用,还要提高通过互联网获取化学化工信息的检索能力等。

(2)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与其它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实践性非常强。除了规定的上机练习实践教学外,在计算机命令和执行的演示,化学化工软件程序说明和运行的示范,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检索等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所以采用传统的单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课程的前沿性特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化学化工领域中问题的一门新课,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又是更新换代最快的一个学科,再加上化学化工行业本身飞速发展的特点,势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求相关知识前沿,及时注入最新的科技成果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不断拓展《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异常广泛,所应用到的计算机软件也相当繁杂,而目前各个高校并没有一套较权威的专门教材。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动态的设计与管理。

(1)电子讲义取代纸质课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上的应用也日新月异。因此,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把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应用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动向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反映当前该学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动态,我们结合实际编写了本课程教学的电子讲义,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课本,不仅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而且博众家之长,有效避免了一书独大的局限性。

(2)师生共同设计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和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结合《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的课程特点,由主讲教师公布教学大纲和重点,广泛征求往届学生和应届学生意见,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学习内容设计的方法,受到了学生广泛好评。

3积极推进《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学手段改进和教学方法创新。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我们采用了2/3理论和1/3实践的模块教学形式。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与课堂上的教学相比,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表现出更大的兴趣。通过上机练习实践教学不仅能巩固和融会贯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现代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的理论教学模块中,我们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模式并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涉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内容,我们多采用多媒体演示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对于化学化工知识方面的内容,我们又运用了一些传统的板书和实物模型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现代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自主探究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培育、弘扬、规范和定型的。为此,我们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课后,教师要布置相应的课外练习作业,并辅导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4)大辅导与小专业相结合。

《[:请记住我站域名/]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是化学化工所有专业学生的选修科目,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多,但专业方向不同。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基础知识大辅导,模拟实践与具体小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

(5)师生面对面与网上互动相结合。

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教学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面对面辅导学生学习,课下还通过QQ群、电子邮箱、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了传统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4优化创新《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是对其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程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优化考核方式,使教师由课程成绩评定的仲裁者转化为课程学习的鼓励者。因此,优化考核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优质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的考核中,我们改变了一张卷子定成绩的传统方式,开展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并举的考核方式探索。为提高学生对上课、作业、上机操作等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也为了能科学合理的评定课程成绩,达到全面客观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目的,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上机操作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上机操作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上机操作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课堂互动表现和平时作

篇(2)

【关键词】民族院校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No.MY2011JYB10),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2010CDZ064),湖北省博士启动基金(No. MY2009B014)。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20-02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针对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学位方向课,其大纲是学院根据本校《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 [1~3]。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化学英文资料,能书写正确的论文英文摘要和简单综述。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要么由于学生不感兴趣,要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在短时间内无法系统地讲解,使得学生的接受情况不佳。在历年的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部分,大部分同学在语法及表达上都有些许错误,甚至有些同学直接采用某些网络软件的翻译结果,词不达意,完全忽略了学校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作用。

鉴于以上原因,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首先与学校普通英语教学相结合,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提高英语水平。再者就是在学好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充分营造课外学习英语的氛围,提倡平时多接触英文科技文献[4],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从多方面开拓学生的听说视野,结合专业特色,通过讲座及科技论文宣传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结合本校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化学化工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情况。

1.本校化学化工类专业英语开设现状

1.1学生学习情况

根据学院编撰的《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英语作为学位方向课,一般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的。本来学生在进行了两年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之后,已具备了丰富的词汇量,对语法和句式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应该说再学习专业英语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但目前状况是,学生刚入学就被进行四、六级过级考试教育或训练,他们的目标就是在毕业之前拿到四、六级证书,而对英语的应用,尤其是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学生从主观上失去了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再者本校属于武陵山区的二本民族院校,其生源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学生,鉴于地方教育良莠不齐的现状,有些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时尚觉吃力,对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英语可能更恐惧了。

1.2教师教授情况

在教授专业英语的过程中,虽然我们的教师精通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外语教学经验,尤其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功力稍显薄弱,这样势必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近几年来,随着师资力量的逐渐壮大,博士、留学教授及高级访问学者的比例日益增长。他们在为我们学院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质量。近几年随着学生数的增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2.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与手段

2.1思想上的重视

俗语说地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师生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重视之,则收益佳;轻视之,则收益小。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重要性正日益被感受到,在科技领域尤其突出。据统计世界上各种化学类学术论文 80%以上是以英文刊出[5,6],要想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承认,必须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多高校已经将一些专业课作为双语教学的试行工程,大力提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这样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显得尤其重要。在进行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向化学专业学生分析当代形势及本课程在他们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习热情,确立学习目标。只有师生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教学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2课程间的衔接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且它须依赖于较好的公共英语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基础英语的学习掌握语法与句式特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专业英语做好铺垫,基础英语、专业知识、专业英语三者密切相关[6]。

2.2.1与基础英语的衔接

根据我院教学大纲,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笔者感觉这种安排非常合适。经过两年的基础英语的学习,对英语的语法、句式都有一定的认识,且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此时再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是最佳时期。此时不仅能避免英语学习的间断,反而还能将很好地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延续下去。如果过早开设或过晚开设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弊端。

2.2.2与化学化工基础课的承接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主要是以周期元素、普通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内容为基础[7],以化学化工方面文章的阅读为主要内容。在化工专业英语的讲授过程中不会再去讲解专业知识,因此授课对象必须具有四大基础化学和化工基础知识背景,这样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才能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一般在进行专业基础课和方向课讲授的时候,教材中也会出现有关专业术语的英语,如果教师能加上讲解并强调学生多加注意,这样在以后的专业英语的学习中遇到相同词汇就不会再感到陌生,因为有基础,从而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化工基础课的铺垫也很重要。

2.2.3与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的配合

在化学化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也是化工专业的学位方向课,但被排在大三下学期。而专业英语是在大三上学期,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工专业英语时还没有文献检索的基础,也没有科技论文的概念。由于文献检索课程开设的滞后,会给专业英语的实践训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将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的学习提前。这样化工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学生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增强其阅读科技英语及写作的水平。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2.3.1教学形式的变更

受教育体制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但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由于其特殊性,应该把该课程的目的定为“应用”而不是“应试”,专业英语应作为一种工具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专业英语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其能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中起到作用。这样势必需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灵活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满堂灌”。

对于如何提高专业教学质量,首先:有人提出可以尝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8],即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同学下去查询相关资料,下次课的时侯以提问或讨论的形式进行解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能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英语潜力。

2.3.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视野

到目前为止各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已日趋成熟,可以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比如给学生播放国外著名院校讲授专业课的视频,这样学生在观看学习视频时会有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生既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又可以体验国外上课的氛围。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己的听、说能力。

3.实践情况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专业英语教学经历,由于本校多数学生的英语及专业底子太薄,再加上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深僻、难学,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确实感到一些困难。但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及现实情况,通过调整教学形式及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附加了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最终的期末考试中教学效果还不错。当然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主讲教师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在实践中找到适合的方法,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 [J],理工高教研究, 2004,23(2),114-115。

[2]谢承佳。化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探讨 [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2,228。

[3]姜文娟。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几点建议 [J],科教文汇, 2011,12,132-133。

[4]陈上,唐虹,杨惠敏。基于多媒体软件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及软件开发 [J],广东化工, 2011,38(12),147-148。

[5]乔琳,王智慧,任娜。《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新尝试――项目化教学[J],中国科教教学导刊, 2011,11(10),41。

[6]王智娟。浅谈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J],科技信息, 2012,3,351-352。

篇(3)

关键词: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73-03

网络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空上的局限,为众多的求学者特别是成人继续教育提供了进名校,聆听名师教诲的机会,是新型的高等学历教育形式。网络教育使原来处于封闭状态的高校教育资源为社会共享,教育不再受校园的限制。从1999年迄今,已有68所高校开展了网络教育,学生达数百万。高校网络教育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方式的探讨、网络技术的实现备受国内大多数学者青睐,而对教学管理模式关注较少[1-2]。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在给每位学习者提供全新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新问题,教学管理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普通的教学管理相比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对教师、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如何制定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设置等新问题亟需解决。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教师、网络教育媒体、学生等诸因素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管理是这个整体的核心部件[3],为全面持续地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探索和构建了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一、化学网络教学管理基本思路

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中的关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为基础,在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理念指导下,与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作,融合双方力量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学院层面的系统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四个模块构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我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没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各类自成体系,独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按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按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给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自选班长,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三、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管人。

2.责任到人。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

3.监控有人。学院成立的“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各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定期与不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如增加了对作业批改和论文指导的中间检查次数,做到在网络学院检查日期前,提前2天进行院内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有效避免了各类教学事故的产生,教学事故率为零。

化学网络教育的管理与其它学科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针对各功能模块,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林娜.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219-221.

[2]尚元东,张宝歌.从美国网络教育看我国高师院校网络教育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68(4):54-56.

篇(4)

100年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都开封诞生,这便是河南大学的前身,与此同时,一大批自然科学学科也在封建王朝没落的钟声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

化学化工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之一,支撑着化工、环境、生物、制药、建筑、材料等诸多学科的发展。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科创建于1923年,她从建立之初就经历着风风雨雨,直至1959年化学系的重建,化学化工学科才真正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从1980年的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到1984年的河南大学化学系,再到1995年的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工学科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科建设突出“重点”

2012年4月,在取得了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之后,河南省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这已是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成立的第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998年,中科院院士、材料机械摩擦磨损与专家、我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两弹一星”功臣党鸿辛院士举家从兰州来到河南大学,成为第一位在我省高校安家落户的“全职”院士。党鸿辛院士的加盟,大大提升了河南大学理工科的科学研究水平。

为了发挥优势学科,实现学科交叉互补,同时能够整合利用各学科的技术优势,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在党鸿辛院士的带领下,学院依托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凝聚态物理重点学科,在张举贤教授和朱自强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高分子化学研究室”和“固体表面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河南省高等学校“与功能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1年,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其组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同时更名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2003年,该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是化学化工学科建设中首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也是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创新而产生的结晶。实验室自成立后,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河南省重大(点)项目等100余项,胜利油田、洛玻集团等大型企业的横向课题多项。实验室成员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有2个系列6种产品工业化生产。

2007年4月,化学化工学院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学科为基础组建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化学、药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运用化学、生命科学和药学学科的最新理论和实验技术,从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及其类似物中寻找和发现可能开发成为新药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新药开发并进行相关的研究。依据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这个研究平台,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已经在天然产物及中草药研究、合成药物、抗体药物及肿瘤免疫等方面积累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钼钨矿产资源,2008年,针对我省的这一状况,化学化工学院领导班子广泛调研,科学决策,以无机化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为基础,联合我省钼钨生产企业组建了钼钨化学与化工实验室。

省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学化工学科带头人牛景杨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以钼钨矿产资源的生态化、高值化利用为突破口,组织多学科队伍联合攻关,先后在该领域的多个前沿方向进行深层次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9年,该实验室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并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在此基础上,2011年,化学化工学院开始组建多酸化学实验室,2012年4月,该实验室成功获批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多酸化学及钼钨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研究平台。这在推动我省多酸化学研究水平进入国际前列、提升钼钨产品技术含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服务社会硕果累累

化学化工学院原名誉院长党鸿辛院士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多年来,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化学化工学院始终把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作为化学化工学科发展的目标,积极引导教研人员走向社会、面向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鼓励教师和研究生从生产实践中寻找课题,多方融资、合作研究、协同攻关。

沿着产学研这条道路,化学化工学院加强校企联合,增强与社会经济实体的联系,把学院的科研成果及时推向工业化,既为社会建设贡献了力量,也使河南大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张举贤教授开创的皮革化学品研究在国内皮革行业就居领先地位,他研制的系列皮革化工材料荣获国家星火二等奖,KS系列产品被评为国定“八五”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广泛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赵瑾教授开展的在烟草中提取茄尼醇工艺、王彦林教授开发的系列阻燃剂等应用类技术均已实现工业化,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篇(5)

关键词:无机化学 卓越工程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41

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类卓越工程师教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承载着服务后续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功能,对化学化工专业骨干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无机化学》课程的改革成功与否,极大地影响着后继课程的改革成败,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达到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本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力争为培养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满足现代化学化工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起到应有的作用。

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加强与其他基础化学课程的联系和交叉: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并称为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是其他三门课程的奠基课程,教学中要与其他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协调配合。第二,调整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无机化学两大类。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无的放矢,课时分配一刀切的状况,将重点放在化学基本理论的掌握上,使无机化学真正起到承载其他基础课程的奠基功能,更好的服务后继课程。对“原子和分子结构”等历来的教学难点,应多与学生讨论,在课时分配和授课深度上进行探索,予以更好的把握,改变以往对学生情况不甚了解,教师主导课程进度的状况。第三,革新无机化学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师填鸭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充分选用讲座,视频,讨论等新颖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讲授结合。对于较为难以把握的化学理论知识,应主要由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而对于内容较为易于掌握的元素无机化学部分,应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学生小论文和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到教学的乐趣。

2 深入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革新教学理念: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中,将无机化学实验课从隶属于理论课,以验证理论和训练技能为主,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僵局中摆脱出来,要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 拓宽基础,淡化二级学科界限,突破原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及化工多门实验单独设课的课程体系,按照制备、性能测试与表征、工程实践与应用这一主线,实行分阶段(培养基本实验能力阶段,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阶段)实验教学模式。开设计划学时外的开放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基础化学实验课上,增设计划学时外的开放实验。主要包括学生补做或重做计划学时内的实验及进行公选题和自选题的实验。在施行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开放实验原则,保证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开放实验的训练。以化学竞赛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大学生基础化学技能赛,并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大学生基础化学技能比赛。

3 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改变以往评价主体为单一教师的状况,吸引学生加入课程考核的主体中来。由师生共同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评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考试不再神秘化,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改变以往考核方式以闭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入课程小论文,平时测验等新的考核元素。同时,可将期末考核的闭卷笔试改为A4纸半开卷考试。即允许学生携带一张A4纸进入考场,学生可在复习时将认为与该门课程相关的重要内容书写在该A4纸(单面)上考试结束后,与试题卷、答题卷一并上交.避免考试死记硬背应考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评分标准规范化。

这些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在于,首先,改革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变更,结合学校和教学实际,项目实施不需要高昂成本,运作简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中推行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改革阻力较小;其次,高校教师可塑性强,改革阻力小,愿意为培养“卓越工程师”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能够接受新事物和新方法,对教学热情高涨,愿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无机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对“卓越工程师”的要求,积极探索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深入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本课程的改革实践,寻找适合学校特色的无机化学教学之路,为后继课程的改革实践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未来化学化工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喜蓉,陈早明,李敏.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实践教学[J].广东化工,2014,41(5):172-175.

[2]高建荣,刘化彦,韩亮.基于工程实践与创新的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J].高校经济,2012,45(4):188-189.

作者简介:赵平,广东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广东中山 528458

篇(6)

关键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研究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和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的战略性专业。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将是21世纪化学科学与工程的前沿性课题,也是当前社会急需的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我国于2010年开始设置了能源化学工程战略新型专业,并于2011年进行试点招生。目前针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

(1)东北石油大学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专业按照“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四个层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设置[1];

(2)沈阳工程学院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教学探讨,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守则》《校内外实习管理办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办法》等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2];

(3)北京化工大学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科发展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到能源化学工程实验室进行访问和交流,通过学术报告和互动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并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机制,为学生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3];

(4)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科研究方向的改革,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功能晶体材料的制备,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生物质能源与化工原料的转化研究,多晶硅高效回收新技术,发光二极管(LED)用荧光粉的研制,LED新型散热器材料的合成及LED封装材料等研究方向[4]。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本科院校,2012年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紧扣菏泽市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成功地申请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并于2013年开始招生。构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对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5]。近年来,菏泽学院根据地方资源特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师资结构特点对应用型本科能源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构建。主要从人才培养规格、理论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方法革新、实践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考核评价方式的改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1人才培养规格的建构

人才培养规格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6]。为此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应用人才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多规格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制定切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我系深入菏泽市及周边地市各个能源化工企业进行调研,与人力资源招聘部门进行接触、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反馈等,多方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师资结构特点,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定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对能源化工专业的人才需求有三种类型:科研创新性,动手操作技术性和管理经营性人才。考虑到我系师资力量和学校发展目标,我们把能源化学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动手操作技术性和能源化工企业管理经营性人才。采用“一个专业两个方向”进行培养,实行“5+3”分流培养方式,即前5个学期在一起上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后3个学期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开培养,主要开设专业课。同时对经营管理型的学生聘请经济系的老师开设经济管理型方面的课程。

2课程培养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能源化学工程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广泛的科学,是涵盖能源、化工、环境和材料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按照“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实践课”四个模块设置,注意学科前沿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厚基础、宽口径、重视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实践课的建设。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十分重视实践课的比例,规定不少于总课时的20%。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暑假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外,还应增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开放实验室等项目。教学是基础,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创造知识,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7]。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赛等竞赛项目。其目的是以竞赛为载体,把探索精神、创新技能、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这些竞赛对于培养我国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18],加强了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

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和应用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结合企业生产实例,采用范例教学改革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应用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过程,倡导“做中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比赛中体会自己的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项目活动法”,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仅起指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与项目有关的研究性活动和合作学习。

4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

实践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构建多层次的包括校内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毕业设计,校外工厂见习、项目合作导师制、校外实习的“双导师”制以及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9]。“双导师”制是指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由学校教师和企业老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对工厂实际生产的流程和工艺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现在我们已与菏泽市的玉皇化工集团、洪业化工集团、多友科技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0多处校外实习基地。双导师制的实行,加强了校企结合,有力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脱节的问题,实现了学校培养和企业所需人才的对接。

5考核评价方式的改进

评价是学科教学的指挥棒。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评价过程中,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8]。对于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程,采取以闭卷考试(70%)和平时成绩(作业、小论文、实践报告)相结合为主;对于专业课,可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设计(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选修课,采取教师自主考核与院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实习和实践课程,结合“双导师制”,采用化学化工系与企业共同考核的方式;对于实践课程,采取小组提交实践报告并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价。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复合”能力(高深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工业实践操作技能)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构建“外引+内培+实践锻炼”相结合多渠道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系,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近三年来,我系派出4位教师到能源化工企业进行业界锻炼,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使教师明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同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我们还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为我们的兼职教师,不定期地给学生开设讲座和实践课。同时,我们鼓励年轻教师考取化工安全评价师、化工工程师、设备设计工程师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措施有力地培养了教师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总之,根据社会发展对能源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和菏泽学院建设应用型地方特色明显建设的目标,化学化工系根据师资结构特点,对能源化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目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而对如何更高效的进行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和体系,是我们继续努力和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淑芝,王宝辉,陈彦广,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09-210.

[2]赵海,刘瑾,董颖男,等.应用型本科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547-550.

[3]北京化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EB/OL].

[4]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EB/OL].

[5]邵波.论应用型本科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4(5):30-34.

[6]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学科学,2012(3):30-36.

[7]任成龙.论科研实践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48-51.

[8]陈彦广,韩洪晶,陈颖,等,基于国际化、工程化能源化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及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24-227.

篇(7)

关键词: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考核模式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是化学类各专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课程之一,是目前化学类专业的必选课程。该课程以前主要以讲授数值计算和编程为主[1],随着现代各种优秀化学软件的出现,其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对于本科阶段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其授课内容应着重体现在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化工各领域的具体应用上,诸如实验数据的科学处理和图形化,计算机图谱检索和结构解析,化学结构的图形化描述,以及化学化工资源的计算机检索,等等。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化学系开设本课程,其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也已基本建立[2],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由于针对本科生的《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介绍计算机软件在化学中的具体用法,其课程性质类似于计算机操作类课程,同时又要求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因此,在考核形式上,本课程既不能完全应用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上机操作考核,又不能应用一般化学类选修课程的闭卷考试或者课程论文,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本课程特征的考核模式。

一、本校应用化学专业开设《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的基本情况

安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从2005年开设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以来就一直把《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作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必选课程,经过从05级到09级学生共5届的教学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考虑到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将课程分为“化学编辑软件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两大模块[3]。

主要介绍ChemWindow6.0、ChemSketch10.0、ISIS/Draw2.5和Chemoffice中的Chemdraw11.0等化学结构式绘制软件。ChemWmdow6.0可对化学物质结构式、化学反应机理和实验仪器装置图进行形象的绘制,并且附带有化工设备图库、玻璃仪器图库及化学物质结构式图库,是化学绘图不可多得的有力工具。ChemSketch10.0是加拿大高级化学发展有限公司(ACD)设计的用于化学画图用的软件包,分为结构模式和画图模式两种界面,除具备化学绘图功能外,还能对分子结构式进行二维和三维优化,按系统命名法命名,以及计算分子各种性质等。ISIS/Draw也是一款二维化学结构绘制的著名软件,能描绘具有出版品质的二维分子结构图形,并且免费提供。Chemoffice是美国CambridgeSoft公司为化学工作者和工程师开发的提供高质量分子结构的网络应用软件,Chemdraw是其中的一个组件。目前,ChemDraw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最有应用价值的化学绘图工具。ChemDraw最新版本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化学作图、分子模型生成、化学数据库信息管理等,并附有在线菜单和多页文件演示,增加了ChemNMR、光谱化学工具等功能。ChemDraw可编辑与化学有关的一切图形。例如,建立和编辑各类分子式、方程式、结构式、立体图形、对称图形、轨道等,并能对图形进行翻转、旋转、缩放、存储、复制、粘贴等多种操作。

上述四款化学绘图软件是我们介绍化学应用软件的重点,通过这些化学绘图软件的介绍,能让学生基本掌握二维化学结构式的绘制。

2“数据处理软件”模块的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MicrosoftExcel和Origin8.0。Excel是常见也是最简单的科学数据计算、分析和统计软件,其分析数据库中的描述统计工具,回归分析工具,以及假设检验工具和功能强大的图表工具为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带来极大的方便。Origin8.0为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工程绘图软件,具有外推和内插、微分和积分、快速Fourier变换等多种数学工具,对数据可做线性回归分析、多项式及多重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非线形拟合等。

上述授课内容大部分需要上机操作,因此教学模式也做了适当调整,对每一款软件的介绍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但每介绍一款软件的用法后即安排一次上机课,从而既保证学生适时的上机操作训练,又避免长时间在机房上课效率不高的问题出现。

二、《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及不足

目前很多在本科生中开设了《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的院校在考核形式上不一而足,从上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来看,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化学类的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上,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其考核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开卷笔试+课程论文的形式

经笔者调查了解到,有部分开设了本课程的院校在考核形式上采用了这种方式,其笔试的内容主要涉及化学类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骤和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具体方法上。而课程论文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做相应的综述。这种考核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化学类软件的掌握程度,很多时候学生只能机械地记住一些基本的操作步骤,而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的灵活性背道而驰,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无所适从。

2.上机操作考试的形式

上机操作考试是目前该类课程考核的主要形式,虽然机试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程度,但机试试题库的设立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首先,机试试题库的建立要求出题人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这对大部分化学专业的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即使部分学校的任课教师在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建立了本课程的机试试题库,也会由于试题不能及时更新重复使用而使考试流于形式。其次,《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并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计算机的使用,而是要教会学生利用特定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化学化工中的具体问题,因此,与化学专业知识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而机试过程由于受到测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设计很多化学问题的模型来供学生解决。

三、我们的实践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学生对本课程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我们对课程的考核形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2005级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我们就采用了开卷机试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开卷机试

按照笔试的格式出好Word版的电子试卷,试卷题型主要是选取化学化工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化学绘图软件的考查中,我们会指定某一版本的《有机化学》教材,让学生在书中任选一个结构式,用规定的化学绘图软件绘出,并写出简单的步骤,为避免学生抄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选取的结构式不能相同。对于数据处理软件的考核,我们利用学生专业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物理化学实验或分析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把自己做过的某一个实验的数据再用数据处理软件计算一遍,上报数据处理的结果或图形,作为数据处理软件的考核。上述考试内容涉及面较广,在一个固定的考试时间内很难完成,因此我们通过E-mail将试卷下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交。所有的题目在给出结果的同时,要求写出简单的操作步骤。

2.课程实践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们也适当地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及时地应用化学化工软件来解决专业问题,比如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和分析实验课的老师共同融合,对分析实验课中的某一个实验的数据用数据处理软件来处理,得到的结果打印出来直接贴在分析实验报告中,这样既完成了分析实验报告,又测试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软件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帮助学生熟悉用计算机来解决化学中的具体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其他的授课环节中设置相应的实践考查环节。

四、经验总结

通过对5届应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我们对《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的基本授课内容进行了确定,同时建立了适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考核模式,其结果从目前来看能比较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水平,得到了学生和相关专家的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使得我们的授课内容也要适时地作出调整,这对教学和考试素材的准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次,教材建设的落后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05级开始,我们利用自编讲义进行讲授,但讲义的更新总是跟不上软件的变化,而已出版教材的内容和我们的授课内容又有很大差别。最后,开卷机试的考核形式还有赖于学生的自觉性,虽然在试题的设计上我们已经考虑到了这点,但在某些试题上的抄袭仍然不可避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罗华军.《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改革和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1):80-81.

[2]黄允中.“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71(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