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13:18: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三语文考试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24-01
1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的成绩现状
语文教学的成绩与其他学科、同年级同班相比,平均分不如其他学科高。语文教师在学生评课中的满意率也不如其他学科高。就学生个人来看,成绩提高不明显。中等生是老师用心给予帮扶的对象。语文教师对这部分人的成绩提高没有把握,甚至会出现越帮越差的现象。社会各界对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不高。我们语文老师比其他任何学科的老师都辛苦,既要完成比其他学科厚的多的课本的教学任务,还要加班加点地批改作文,搬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结果换来的是学生、领导、社会的不满意,甚至指责。
1.2 教材与考题的不一致
我们的语文教参只说结果不讲其中的道理:主题思想怎样总结出来的?为什么层次结构那样划分?它不管。高考要考的重要词句的含义怎样解释?重要信息怎样提炼?这些思维规律它也不给指出来。有些内容老师还不理解其所以然,就让学生记录下来,反正“我”都教给你了,书上就这么说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占用大量时间做了与考试题目的要求不一致的工作,所以劳而无功。这也是造成语文教学成绩不理想的历史性原因。
1.3 教学过程(环节)中存在不科学因素
“理解”是讲课的一个目的。不通过你讲解,学生照样能理解,那么”讲”是不科学的。怎样让学生理解?如果通过你的讲解尤其是在他没有什么体验、感悟的情况下通过你的讲解达到理解,那就不科学。语文“理解”了的结果往往需要记忆。而你讲后才刚刚理解,但是他记忆不住,也不科学。让学生多读,结果越读越没劲,因为没有效果。还如,作文批语,语言简练流畅、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立意深刻等等正确而空洞的套话,老师批与不批,学生看与不看都对写作水平没有影响。
1.4 增加负荷是错误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于是乎,加大训练量,星期天不让休息,以考促学――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其实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有天壤之别,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2 解决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问题的对策
2.1 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1)认识高三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三的教学直面高考,教学的功利性加大。应试时的心态和考场的技巧在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增强。这些特殊性必然体现在教学中。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来说,高三语文是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前面十来年的语文学习决定了高三语文教学的基础,高三语文教学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是早已奠定的了,高三语文教学只是把预期的可能转化为现实。
2)认真研究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以及历年高考真题
以《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为前提,研究《考试大纲》对考点的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对于考试对象进行细致深入的把握,做到胸有成竹,就能帮助我们确定教学的重点。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网络庞大的资源优势、先进的交互技术、多样的表现方式等都有利于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效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有关高考的最新说明以及相关例题,及时地把这些资料整理、反馈给学生。
2.2 开学后的教学指导
1)认识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了解语文成绩的渐进性。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艰苦性、积累性、长期性,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学习精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注重积累的学科,我们不可能指望它在短时间内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也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们要有对教学对象的全面了解和把握,越详细越深入越好。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现状和心理,为他们建立一个数据库,并根据了解的不断深入随时进行更新。这要求我们做大量细致而烦琐的工作,平时跟学生多沟通交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争取做到因材施教。
3)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高三的语文复习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一个是听老师讲,一个是做题,一个是想。 “想”是领会高考题目的一般思路和能力的要求,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什么,在解题思路和解题实践中间搭一条桥梁,寻找解题规律,尽量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三个环节中,“想”是核心的环节。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敦促严格执行
在语文学习中,不少学生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上课不是努力思考,而是等待教师分析讲课材料,公布答案。作业拖拉,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考前不认真复习。这些是缺乏独立性品质的突出表现。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关键词: 高三语文 江苏高考 教学策略
面对江苏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考题,一些学生往往一片哀号,留给老师的就是对现实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绝不是一句“学生把大量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就能了事。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客观现实,教师必须从主观上加以重视。
一、高三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初中语文教学受中考影响,语法教学几乎“瘫痪”,造成学生对句子结构、成分关系判断不清,直接影响到病句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辨认,甚至影响到文本理解。比如,“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这句话,很多高三学生认为是对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缺少介词,其实要在“和”的后面加上“同”,这两个字,一个作连词,一个作介词。
(二)江苏最新一轮课改及高考方案,降低了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近年来,江苏省高考本科线是按照语数外三门功课划定的,数学的分差最大,接着是英语;从学生现实来讲,数学相比语文,其规律性更强,练习后见效快。因此,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分配上,更倾向于数学。
(三)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规范、认字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比如“小强”一词源自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只蟑螂,在网络语言中泛指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网络快餐阅读,阅读文章时的深度和静心程度越来越低,影响语文素养。
二、高三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困难,语文老师绝对不能袖手旁观,从现实角度看,语文和数学一样,是绝对的主课。高三语文老师要动用智慧,从细节处寻求到一条适合语文学科发展的阳光大道。
(一)找准母题,用好用透。
复习“母题”的挑选,是高三语文教学增效的一大突破口。教师在寻找“母题”的过程中,首先要瞄准《考试说明》;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做题、品题、选题、改题;再次,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在使用母题时,应通过这一例题,发散开去,讲清讲透。以病句题为例,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病句题考点分为六大类型。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命题人的“病句”也是根据一定原则“制造”出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判断病句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体会病句“制造”的过程、原理,让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判断病句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重视文本,结构为先。
现代文阅读,文章看不懂、答题找不到切入点,让满脑子答题宝典的考生无所适从。回归本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考查、对文本结构判断的考查,就是在引导高三复习,不要为了解题而解题,勿忘文本本身。反观教学,基础年级在各种“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抛开文本抓活动探究,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到了高三,阅读复习课堂,一直把“陈题”细细咀嚼,嚼题目、嚼区间、嚼表达,唯独把文本一带而过。殊不知,文章读不懂、脉络理不清,一切都是徒劳。其实,许多文章,即使没有直接考结构,但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照样能高效答题。比如说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侯银匠》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明确并分析这三大方面内容,理清“侯菊出嫁前后生活状态”这一文本线索,将整个文本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后,许多题目,只要抓住小说中的相关内容情节思考就能正确解答。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比重复的审题训练重要得多。
(三)凸显自主,巧借理性。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高三语文老师与其担心无法掌控学生课余时间,不如明确指导学生课后可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如语音题、成语题,教师除了在课上告诉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一些解题技巧外,更多的要靠学生课后的巧妙积累。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参考答案自我提升,一些主观题,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看是思路上的偏差还是表达上的欠缺。如作文,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一味模仿,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他人佳作时,积累素材、学习他人素材的运用技巧等。
(四)挖掘魅力,各显神通。
“亲其师,信其道”,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语文教师的独特的人文素养是其他理科教师无法匹敌的。如果语文老师能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成为“杂家”,那么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带来常饮常新的活水。一切凝聚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语文教师的视野,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以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位饱读诗书、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化成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强大动力。
三、对高中基础阶段语文教学的期待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迎接高考绝不能仅依靠高三的强攻冲刺,从起始年级,就应该打牢根基。首先,高一、高二的语文课堂必须与高三明显区分,利用教材和读本,将文本读通、读顺、读懂。其次,高一、高二可以适当接触高三习题,但绝对不能高一、高二练习高三化。最后,领导要理性看待起始年级的考试分数,有些老师为了应对分数、考核,无奈地选择“煮夹生饭”,成绩看似说得过去,实则能力没有提高。
面对教学实际,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妥协,其实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主动发展式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讲,一门好不是真的好,各门功课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是权宜之计,才能得到实惠。语文学科的思变与高姿态,会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多了几分淡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三学生;语文教学;心理
高三阶段的语文学习与高一、高二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三后,心理特征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了解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对于整个高三的语文教学过程乃至高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征
(一)知识基础薄弱,复习心情烦躁
高三阶段语文学习的要求相较于高一、高二,对于应用意识的方面的要求更高了,特别强调学生运用母语文化相关知识解决语言环境下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独立获取(即听、读)或传递(即说、写)语言文字载体信息,语言思维准确、全面、严谨、得体。这对于以前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随着高三学习的不断进行和压力的不断扩大,许多高三学生因为语文能力提高成效不甚明显,便会渐渐失去耐心,复习心情变得极为烦躁,甚至到了一看到语文就头疼的地步,其语文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二)重视基础背诵,忽视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值得回味的、动态的、情感的审美学科,而不是僵化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体系。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更加突出,它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其内容大都具有抽象、灵活、感性的特点,这就给高三学生进行语文复习增加了难度。由于在能力培养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许多高三学生依据其惯性思维关心“知道了什么”,喜欢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来单纯地量化自己语文水平,致使许多学生过于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背诵,如文言文、古诗词等,对于更加重要、占分值更高的能力提高部分内容反而不甚关注,正可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存在“语文复习无用”的观念
如上文所述,由于语文知识大多抽象、感性,人文特征十分明显,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大量的时间长期学习,但其量化标准却并不是很明确,考试成绩起伏较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养成“语文复习无用”的观念,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复习那么长时间却总是不见成效,寄希望运气,而放弃相应的语文学习、复习行为。
二、针对性的调整策略
(一)指点迷津,小处入手
要想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以饱满、高昂的精神面貌投入到高三语文学习过程中去,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学生“指路灯”的责任,能够随时了解学生们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困惑,从其自身的客观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思考、分析,然后分门别类地对学生们进行安抚和疏导;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们进步给出及时的认同和鼓励,让其认识到“高三语文复习有用”,促使其持之以恒,以增强其继续学习的信心,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其能力培养也会收到成效,。
(二)依纲据点,循序渐进
语文知识看似复杂,其实也是有纲可循的。具体说来,语文知识主要有以下四大要点:深厚的人文积淀;解读古今文本的语感水平与基本方法;独到、深刻、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眼光;恰当、完整表达真情实感或主观见解的基本规范与技巧。所以说,高三语文的复习也完全可以像其他学科一样,依纲据点,构建每个知识结构多的框架,规划一个纲目清晰分明的知识网,在复习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全面掌握。以构建人文积淀中“自然系列”的知识储备为例,高三学生可以分门别类地了解一些天文地理、人文地理基本知识(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著名自然景观等),记忆一些咏叹描写自然风光(山水日月花鸟虫鱼等)的著名诗文名句,阅读一些有关“亲近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悟自然、抒发自然、和谐自然”等内容的诗文等,这样在考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便会底气十足,“腹有诗书气自华”,“下笔如有神”。
(三)掌握特点,寻求规律
认为,规律具有普遍性。即使是针对看似纷繁复杂的能力培养知识部分,其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高三学生在做完一道能力培养类型题目后,不要得过且过,而是要对比自己的试卷与标准答案的差距,要求自己不断向标准答案靠拢;在做过一定量的同类试题后,还要仔细对照相同类型题目的共同特点及其具有通性的解题规律。只要坚持这样,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就能摸索出专属于自己的解题技巧,在高考实战时就可以将能力培养题进行转化,如繁琐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正面问题反面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接近与标准答案。
(四)归纳总结,共同冲刺
高三语文教师应该引导每个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实际学习状况等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做个有心人,既总结过程,又要总结结果,不断对原有知识进行强化、深化、拓展、应用性质的训练。在遇到新问题、犯了低级的解题错误后,都要及时记下来提醒自己,常常翻看,保证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只要避免这些常犯易见的错误,每个学生都将进步很大。
三、结语
春风雨云渡,舟过水无痕。语文教与学活动始终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但这不能否认其学习与复习的价值。毕竟,高三学习是一个知识与情感全面提升的学科,对于高考乃至以后整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高中教师与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调整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们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先做一份工作计划,开个好头吧。工作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对高三学生语文学科的考查要求,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三教学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
学习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
3、强化教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牢固树立效率意识。
高三学年转瞬即过,时不我待,教师要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充分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真正收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2、结合高三学生特点使用好教材。
上好选修教材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帮助很大,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下足工夫。
3、狠抓落实语文专题复习。
抓紧抓好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等专题复习,促使学生的理解、评价、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快速提高。突出作文技巧的系统训练。
4、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结合。
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讲授与训练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对课外内容要精心选择,不要拿来就用,对训练试题要精心讲评,通过讲评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对作文训练计划性要强,评改方法可以多样。
四、具体办法
1、备课
深入备课,精心备课,并多和兄弟学校联系,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2、授课
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强化语文意识,挖掘语文心智,培养学生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加强阅读指导,上好每周一次的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印发美文佳作,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鼓励学生自购今年高考满分作文,扩大写作视野,明确高考作文指向。
3、辅导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4、作业与考试
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提出的作业练习的要求,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
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5、强化语文积累
充分利用早自习和晚7点的时间,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知识,做好高一高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6.强化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考虑学生作文实际及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和阅卷现状,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本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以20xx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行动指南,以20xx年全国卷1为实践样品,并借鉴新课标卷命题理念及特点,揣摩09年全国卷一命题趋势,探讨各种题型及应对策略,以策略指导教学实践。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述能力、见仁见智的文学鉴赏能力、富有激情和文采的行文写作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一至六册的复习任务,通过对一至六册课本的二度开发、挖掘(从识记、鉴赏、写作三方面),提高同学们的识记、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进度
1.第一周(11.24-11.30),复习第一册。
⑴识记方面
①字词积累(搜集整理)
现代文字词积累(一至四单元);《考纲》要求的文言文实虚词积累(五、六单元)。
②语音积累(一至六单元重点字词读音)。
③背诵积累(《xx词二首》《错误》《荷塘月色》《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
⑵鉴赏方面
《我与地坛》《胡同文化》与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结合起来复习。
⑶写作方面
《荷塘月色》通感手法的运用;《我的空中楼阁》语言风格的借鉴。
⑷周过关方面
主要从语音、字形、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方面(均为客观题)命题。
⑸讲评方面
主要围绕鉴赏、阅读、写作进行。
2.第二周(12.1-12.7),复习第二册。
⑴识记方面
①字词积累(搜集整理)
现代文字词积累(一至四单元);《考纲》要求的文言文实虚词积累(五、六单元)。
②语音积累(一至六单元重点字词读音)。
③背诵积累(《过秦论》《师说》《阿房宫赋》《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
⑵鉴赏方面
《说“木叶”》和诗歌鉴赏专题结合起来复习;《祝福》与现代散文鉴赏人物形象专题结合起来复习;《神奇的激光》和科技文阅读结合起来复习。
⑶写作方面
《拿来主义》和议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复习;借鉴《荷花淀》《边城》的语言风格。
⑷周过关方面
主要从语音、字形、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方面(均为客观题)命题。
⑸讲评方面
主要围绕鉴赏、阅读、写作进行。
3.第三周(12.8-12.14),复习第三册。
⑴识记方面
①字词积累(搜集整理)
古诗词字词积累(一、二单元);现代文字词积累(三、四单元);《考纲》要求的文言文实虚词积累(五、六单元)。
②语音积累(一至六单元重点字词读音)。
③背诵积累(《诗经》三首、《离骚》第一部分、《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一段、《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六首》、《词七首》、《记念刘和珍君》二、四部分及《六国论》《游褒禅山记》)。
⑵鉴赏方面
《近体诗六首》、《词七首》和诗歌鉴赏结合起来复习;《道士塔》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复习。
⑶写作方面
摘录《泪珠与珍珠》《巴尔扎克葬词》《我为什么活着》的经典片段;借鉴《游褒禅山记》《项脊轩志》的写作特色,摘录《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一些有哲理的句子。
⑷周过关方面
主要从语音、字形、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方面(均为客观题)命题。
⑸讲评方面
主要围绕鉴赏、阅读、写作进行。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应以新课标和江西省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近三年特别是xx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为依据,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力争在xx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复习安排
(一)一轮复习时间
xx年6月——xx年2月
(二)复习具体要求
1、全面复习不遗漏,夯实基础不放松
一轮复习在整个高考复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真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全面复习,要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突破每个考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论什么层次的班级,都要十分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不惜下功夫。
2、帮助学生自主复习,明确学生复习任务
对于语文,学生普遍不够重视,高三尤其。因此帮助学生明确早晚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复习计划显得很重要。学生一方面要落实基本背诵默写任务,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字音、字形、成语(包括熟语)、文言、作文素材等内容的积累,做好检查落实工作。
3、教材复习
江西卷历来提倡回归教材,回归文本。因此在复习时除《全品》外,也要兼顾必修和选修教材。从字音、字形到默写、背诵,从诗歌、文言到作文素材的挖掘,教材中可资料借鉴的东西其实很多,要引起重视。
4、作文(大作文、小作文)复习
作文(大作文、小作文)复习训练应贯穿整个第一轮复习全过程,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素材例子的运用指导,尤其要牢记“切合题意”,反复抓,抓反复。
5、名著导读
鉴于名著导读在试卷中分值加大、题型更改的实际情况,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已不可取,要通过阅读原著、交流心得等方式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原著。
6、周练
语文应注重平时积累,但适当训练也十分必要。为了让学生练有所得,练有效果,周练的命题、批改、分析、总结极其重要。
(1)自主命题,追求质量。不可随意网上下载试卷直接使用,应严格根据江西卷高考特点选题,严把质量关。
(2)认真校对,注意排版。网上下载试卷要求认真校对,题目和答案不能有明显错误硬伤,确实需要应纸质校对。按高考试卷样式要求排版,方便学生阅读答题。
(3)用好学校提供的教学网站,提前建立题目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54-01
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高考的成败,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过对我县几所农村高中教学情况的调研,我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上陷入了误区。
误区一:高三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坐享其成”更高效。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关注讲授内容任务的完成,而较少关注教学对象的表现和反映。体现在:一是缺少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二是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严重不足。三是对生成性资源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利用意识淡薄。
误区二:高三重在复习旧知识,应在做题上下工夫。笔者听课时段正值我县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本应足以本为本抓纲务本的关键时期,然而学生桌面上仅有参考资料,没有课本,教学中教师也很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有的只是知识的罗列堆砌和练习题的宣讲解读,语文的生命活力和情趣性被淡化。
误区三: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部分教师误认为只有“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才能“高效率、高质量”,课堂上一味贪多、求全、求难,致使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过多堆砌,内容杂乱无序。甚至出现诸如课堂教学无明确目标、无内容设定等现象。
笔者认为,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只有走出误区,采用恰当的对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策一:重视基础,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基础应包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因此,夯实基础应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基础矢¨识、基本技能、基本语文素养的应用掌握上。只有“三基”真正落实,扎实过关,才能算得上夯实基础。因此,无论是在第一轮的“过教材”即系统整理知识、转化知识结构阶段,还是在第二轮的专题深化提高阶段,以及第三轮的套题模拟训练阶段,教师都要始终坚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对策二:挖掘和利用好生成性资源。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有思想的,课堂和学生都会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宝贵信息,这些信息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巨大资源,要充分利用好。首先,教师要有捕捉意识,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复杂多变的学习思维、欲说还休的神态表情、突发而止的解题灵感等。其次,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还学生说话的权利,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甚至暴露错误创造条件。再次,要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应对,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能处于“愤”“悱”状态。
对策三:积极倡导反思性教学。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反思习惯,课后及时撰写教学笔记,总结得失,以求改进教法。重点要反思自己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语文知识体系,是否安排了科学的考试与练习时间,是否重视了学生的作文训练,是否给学生给了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其次,要引导学牛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对语义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效果进行反思;对语文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反思;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错误作出反思等
对策四:正确处理好“大容量”M题,笔者认为课堂容量要依据所授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总的要求应是疏密相间,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吃饱”又能“吃得了”,还要追求“吃得好”,切不可盲目“贪多,贪难,贪快”。对于基础知识应做到精讲巧练,对于答题技巧也应作相应指导。
一、高三(上)――夯实、关注、激发、回归、感悟
1.夯实基础,重视纠错
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我很重视基础的落实。如反复进行默写测试,让学生把易错字记在积累本上平时经常拿出来看。重视经典和名著的积累和记忆,采用课堂讲故事等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
2.关注个体,反对加负
我们知道,有语文天赋、成绩优秀的同学,重在督促,指出不足;中等生,重在鼓励,适当提问,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同学,我特别重视――是发自内心的那种重视,帮他们找到差距,准确定位,树立信心,作业有针对性、多检查。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3.激发兴趣,适时表扬
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家通常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相反,不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引发其抵触情绪,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
4.回归教材,挖掘利用
高三复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
二、高三(下)――不断总结新经验,为下届高三提供借鉴
1.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
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2.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
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3.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
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4.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5.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关键词:高三语文;试卷讲评;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32
进入高三,三天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再加上复习过程中大量的限时训练,试卷讲评课成了高三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课堂教学几乎有一半时间用于讲评。讲评课是教师从学生答题情况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纠错、引导的讲评教学,是衔接前一阶段学的评价与后一阶段教的内容的关键环节。由于学科差异,借助文本形式考查等特点,语文的试卷讲评常流于形式,就题论题,成了以对答案为目的的一个流程,耗时低效。如何在备战高考的前提下提高语文学科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呢?
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提高实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合理定位,优化环节,精选讲评内容
一堂优秀高效的课,必须要合理定位重点、难点,针对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试卷讲评课也是如此。一份科学的试卷,是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来考查。高三更多的是高考模式的考查,有一定的覆盖面,有合理的区分度。教师评讲前要认真分析试卷的内容、答案和命题者的意图,统计各小题平均分、错误率等数据,对试卷作“定位”分析:明确本份试卷在自己高三复习的教学流程中所处的位置;确认本次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选出前一阶段复习中疏忽的“教学盲区”或学生密集型出错的典型题、新题型。优化环节、有的放矢才能将试卷讲评的实效达到“最大值”。简单重复是造成语文试卷讲评高耗低效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每一次试卷讲评都是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不论难易和学生答题情况,题题关注,平均用力,一讲到底,一份试卷讲评下来至少要花上三课时才能讲完,不仅学生有限的时间浪费了,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学生通过试卷讲评所掌握的仅仅是具体题目个性化的答案,知识是零碎的,未能形成系统。
就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而言,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可以分别以古代诗文阅读,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为重心,将完整的高考模式的试卷要点分解到三四次周考或限时训练的讲评中完成。每次围绕一个重心细致化讲评一个模块,集中用力一点,适当提升归类,从审题关键、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到失分原因、复习建议讲透讲全。其余模块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基本掌握的略讲或不讲,存在较大的倾向性错误重点分析出错原因,做错的题除了要讲“错哪儿”还要分析“为什么错”,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努力使每一道题的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审题技巧,完善答题规范有建设性的作用。
合理定位,优化环节分类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同时对后续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在科学合理的定位下,每一次的考试是对前一阶段复习的评价,每一次的考后讲评则是实践到理论的提升,考试与考试之间呈线性向前推进,成为高考复习过程有机的组成,每个相对完整的考试周期之间就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二、对话试卷,反思自我,灵活讲评策略
如果说,合理定位明确讲评目的,是教师对话试卷反思前一阶段复习中疏忽的“教学盲区”或学生密集型出错丢分的原因。那么,试卷讲评环节也是让学生对话试卷,反思自己答题情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现讲评课高效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评价自己学习效果、总结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反观我们学生,试卷成绩出来,绝大多数学生只止步于分数,到具体题目,也更多是看了小题分数发发牢骚埋怨得分低。其实,试卷除了评价的作用外,借助讲评环节要真正起到作用,是要学生弄懂做题的误区、知识的盲点、造成失分的纰漏处在哪,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答错题的真正原因,只有学生自己本人最清楚。反思自己审题答题时的每一个环节,是审题环节出错,还是解题环节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是结合文本筛选信息区域错误,还是文本内容理解偏差;是概括要点有遗漏,还是分析时表述不到位……知己知彼,就容易自我突破,及时弥补思维缺陷,避免重蹈覆辙。
正如魏书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试卷讲评的理想境界是“讲评是为了不讲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让学生正确面对试卷、对话试卷。教师讲评重在启发式,效果最终要取决于学生课后的订正、内化。在试卷讲评课中也可以尝试自评、同桌(小组)互评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试卷讲评模式,让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试卷讲评教学。同一份卷子,特别是专题复习后的限时训练,有的学生得分高,有的得分低,是没审清题意答题方向偏差,还是答题规范导致失分,将试卷放在一起对比,区别就出来了。
三、探索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讲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