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验报告论文

实验报告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3 18:05: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验报告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实验报告论文

篇(1)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科学实验也随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的种类日渐繁多,如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逐渐过渡,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逐渐转变,由课内实验向家庭实验、研究性实验的逐步扩大……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实验报告应该如何书写呢?不同的年级阶段要求不同,高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内容上应不必强求一致,该繁则繁,该简则简。

一、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结合科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科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

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科学素养。

三、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报告。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 近年来科学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科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可以为撰写科学小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

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

(1)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2)实验采用的方法。

(3)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4)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实验结论。

(7)实验评价和改进。

(8)实验体会。

篇(2)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G42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30-02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命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学好生物化学及掌握好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我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几大类生物物质的定性鉴定、定量测定、分离纯化技术,从而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严格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加强对理论课中某些基本理论的感性认识。

实验考评是研讨教学规律、检查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重要依据[2]。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4]。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指导思想,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进行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传统实验课程考核体系的弊端

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几乎都是以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首要依据[5],以致学生对实验课定位不清晰,实验操作过程中欠思考而过分关注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如果只以批阅实验报告给出课程成绩,难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6],难以考核出学生实际水平,从而不能准确评估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更不能真实的反映教师的授课效果。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对实验课程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书面实验报告,对实验实施过程的追踪也是考核学生态度是否认真,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原理是否清晰,动手能力是否真正的得到了锻炼等的重要手段。我院生物化学实验体系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重,传统实验报告的书写方式已不适用。

二、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的建立

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考核体系能够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学,提供信息反馈,从而推动学风和教风建设。因此,建立实验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发挥考核体系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主要以实践环节为主。实验成绩的考核,应该能全面、客观、公平地反应学生的实验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全面考评体系的建立

我院生物化学实验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面向生命科学学院全体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实验》,该课程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组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基于此教学目的,拟建立如下考核体系: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50%、实验操作25%、平时表现25%。此体系既考虑了学生在实验中实验操作能力和态度的不同,又兼顾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同时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能力。

二是面向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生物化学大实验》,该课程由4个综合性实验构成,每一个综合性实验涵盖了多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涉及多个实验原理,操作时间长,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拟建立的考核体系为: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30%+实验报告占70%,其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科技论文形式书写。此体系不仅关注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更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二)学生实验档案的建立

实验课程开始时,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实验档案,严格追踪实验过程,准确评判学生的平时成绩。对每一个实验班的学生建立一个实验档案,课上通过检查实验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操作、出勤、实验记录的书写、实验结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做到客观评判学生的平时成绩,合理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实验报告书写方式改革

书写实验报告的过程是学生用所学基础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7]。生化大实验课程包括的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每个大实验包括多种生化技术,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更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个综合性实验相当于微型毕业实践题目,因此传统的适合于基础生化实验的实验报告书写方式已经不能反映出实验操作者的综合水平,对此我们改变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报告书写方式,与科技论文书写要求接轨,要求学生按中文核心期刊研究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8],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论文材料的组织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英文写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的评价

在我院秋学期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2~4人一组,每班6~8组,共8个班开设实验。建立学生的上课表现档案,严格追踪实验过程,通过记录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操作、出勤、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记录的书写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出生物化学实验的总成绩。经统计,各班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进一步证明本考核体系比较合理。

春季学期生化大实验课程上,4人一组,每班7组,共5个班开设实验。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出勤等建立实验档案,据此给出学生平时成绩;通过评价学生的论文给出学生期末成绩;再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出生化大实验的总成绩。经统计各班成绩按照正态分布。综合分析5个班的成绩情况证明该考核体系不仅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理论和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高校实验教学实践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评不仅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8]。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探索,只要我们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就能使我们的实验教学跟得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赖小玲,陈华絮,肖生鸿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生物学杂志,2007,24(3):68-69.

[2]韩洪波.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研究与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6):125-128.

[3]杜朝昆,龚明.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理科教育,2003,(1):59-66.

[4]韩寒冰,刘杰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28-130.

[5]盛玮,高翔,查岭生.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55-256.

[6]刘香利,郭蔼光.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65.

篇(3)

1993年,河北省召开语文年会。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的到了市里的重视。市里要求我们把作文教学实验的情况整理成一份实验报告。

那时我第一次写实验报告。别看平时很喜欢写东西,也发表了几篇,但是,拿起笔要写实验报告的时候,才觉得:是那样的困难——没看过实验报告怎么写,不知道实验报告是怎样的一个东西。 我来到是小学教研室,向当时的语文教研员李明一详细介绍了我们的实验情况。听他给我指点实验报告的撰写思路。——问题的提出、实验的方案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效果。

回来后,我按照李老师指导的思路,进行了七八年的实验进行了总结整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是那样的不系统,有些思考,经历了若干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时,没有电脑,所有的资料]都是纸质的。好在,我自己做实验的时候,我喜欢将要用到的理论记下来并经常用笔作一些分析、记录一些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一些数据统计(目标达成情况),近实验笔记就有10万多字。因此,整理的时候,倒也能够左右逢源。这份报告,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整理出来。后来,经过了李老师的进一步细心指点,完成了一份《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验报告》。这份报告送到了省里,被批准通过为会议交流论文。

篇(4)

    一、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 Virtual Reality) 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毕业论文是一门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标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处于身临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信息环境, 即让用户在人工合成的环境里获得角色的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 是指观察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 这种感觉能使用户全方位地投入这个虚拟世界, 这是虚拟现实的首要特征。交互性, 是指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环境, 能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响应, 并能通过监控装置来影响用户和被用户影响。想象性, 是指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 还是一个应用系统, 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强调了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其中,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 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与虚拟场景交互,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易于推广。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所谓网络虚拟实验室, 是指利用区域网或互联网, 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 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 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 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在虚拟实验中, 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 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像是真正在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在虚拟实验中, 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 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

    3.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室的创建

    构建专业虚拟实验室, 其实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统, 包括硬件、软件及管理三个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 这些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软件方面, 一个是实验室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 它与网站建设相联系; 另一个是网站的内容( 实验内容) 建设, 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虚拟实验室应有可以做的实验来支撑, 不然软件平台就是一个空架子, 形同虚设。同时, 该平台上还应有实验管理的支持, 对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实验成绩及网上答疑等进行有效管理, 并对虚拟实验室进行监控,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 1) 实验管理模块, 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硕士论文在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 登陆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 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 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 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 进行问题讨论, 进行实验登记, 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 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 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 批改实验报告, 填写评语和成绩, 提交批改结果, 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 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 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 实验次数、实验报告及完成情况) 给出成绩, 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提供查询等。

    ( 2) 仪器展示模块, 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 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 供学生在实验时进行选择。

    ( 3) 实验指导模块, 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 4) 实验报告模块, 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 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 供学生下载, 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 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 由教师进行批阅, 并进行记载。

    ( 5) 实验答疑模块, 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 6) 论坛交流模块,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 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 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 以便整改。

    ( 7) 虚拟实验模块, 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 医学论文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该模块内容根据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 可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设, 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虚拟实验室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 容易实现, 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软件购置费用,同时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有一个磨合期。另一种是因地制宜, 自主开发。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和实验情况,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由任课教师或聘请部分专家组成开发小组, 进行一系列的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 并将研究的成果连接到虚拟实验室中, 逐渐扩充直至完善。这种方式比较灵活,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开发, 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容易接受, 并且经费投入较少。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 系统性不够, 水平有限。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一是引入、购置部分自己不宜开发的实验项目, 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开发一些实验项目, 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虚拟实验项目等。

    二、加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用户管理, 为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对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 使用实验室做虚拟实验等进行登记保存。鼓励学生经常访问虚拟实验室, 在上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做好实验, 努力提高虚拟实验室的人气。

    2.全天候开放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实自己动手组织实验,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完成实验, 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 职称论文提交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模式转变。

    3.组织专业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 参与论坛讨论交流, 及时批改实验报告, 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服务。在虚拟实验室中,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尽快给出帮助和解答, 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室论坛上发表观点,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使师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有较强的互动性, 教师应充当好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的角色。

    4. 对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表现及实验效果进行

    评价。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网上提问、论坛发帖的情况, 给学生一个成绩和评价, 反馈给学生, 英语论文并与该课程的正常实物实验一起记入实验总分。教师也要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 征求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 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 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 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 要“虚实”结合, 既相互补充, 又各有侧重, 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 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 1] 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5( 4) .

    [ 2] 蒋光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模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3) .

篇(5)

当前,从音乐教育论文的总体情况来说,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相对薄弱一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显得不足,这同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够了解实证性音乐教育研究、不够熟悉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有关。因此,重视和加强定量与实证研究,不仅具有音乐教育实践意义,同时也是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作者就某种音乐教育现象,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在收集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其中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根据调查对象的数量,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可以分为概况调查和专题调查。在音乐教育研究中,专题调查是比较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

一、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收集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项目或问题,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它是音乐教育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信息面宽、效率高和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等特点。问卷法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封闭式问卷是在列出调查项目的同时,提供若干供选择的答案,主要用于被调查对象预期反应较难准确把握的场合;开放式问卷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主要适用于广泛了解及深入调查的场合,其特点是具有弹性,收集的信息丰富、生动,易收到非预期的又具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问卷调查法常常用于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师音乐教学和科研、进修的各种情况,学生音乐学习以及对音乐教学的意见与要求,等等。

问卷的设计应包括题目、导语或说明、问题、结语和被调查人信息几个部分。一般来说,问卷的题目就是研究的课题,在问卷上标明课题可以让调查对象明确调查者的意图,如“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调查”等。导语和说明部分是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填写问卷的方法等,为了获得调查对象的支持与合作,最好采用书信形式,用语应诚恳、亲切、简明。问题是调查问卷的核心部分,是作者根据想要获得的材料而设计的问答题。结语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致谢语,有时也可省略。

2.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通过访问谈话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灵活、简便、易行,缺点是用时较多,而访谈者能否有效调控访谈情境、与被访者进行良好沟通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访谈效果。

访谈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拟订访谈方案(访谈目的、对象、顺序、问题等),约见访谈对象(事先书信或电话联系被访者,约定访谈内容和时间、地点等),实施访谈调查(从适宜话题切入,注意言辞的亲和性和可接受性,耐心听取被访者的谈话,并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应对被访者表示谢意,努力留下良好印象,以备需要时再次进行补充访谈。除此之外,也可利用一些特殊的机会即兴进行访谈调查,比如在会议上听取了某方面音乐教育专题后,随即与报告人、发言者进行询问、交流式访谈;或在观摩了某堂音乐课后,马上和授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对话、互动式访谈,都可能了解到访谈者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得第一手调查材料。

3.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是通过会议座谈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获得的信息和材料也比较可靠。不足之处是由于多人同时参与,如果会议调控不力,容易偏离主题,影响调查质量。

运用会议的方式进行调查,其要点是:会前需准备好调查提纲,并提前发给参会人员;调查会人数要适宜,太多不利于充分发言;邀请的参会者应是对调查内容比较熟悉的人;会议由调查者亲自主持,态度应诚恳、热情,并善于调控会议,做好记录。

二、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分析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揭示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对调查对象做概念、性质和程度上的界定与说明。定性分析法具有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灵活性较强的特点。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处理中,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更能体现学科特征及属性,因此,该方法被大量的使用。但分析者应该注意把握好分析的尺度,尽量淡化主观色彩,把描述建立在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客观基础上。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式反映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并判断出它的价值;关注被调查对象的可测性:分析过程具有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往往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因此效率较高,客观性强。

一般。定量分析过程遵循着这样几个步骤:第一,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第二,描述数据分布的形态和特征;第三,检验和鉴别分析的结果;第四,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的处理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因此,不要在运用一种方法时贬低和排斥另一种方法。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并不能截然分开,分析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

撰写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在收集和分析音乐教育调查材料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文本的过程。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可包括下列三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方法等。首先,要阐述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一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应交代调查的对象有哪些,调查的内容和问题是什么,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与手段。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的前言:“在高中课改中,音乐鉴赏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效率,已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基本原理,在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并在省内几所重点中学联合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影响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建议。”此外,也可先说明调查研究的缘起,然后再分别阐述调查目的、对象、内容 及方法。

2.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

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重点部分,一般由三项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统计内容与方法说明,即调查了哪些内容和采用了什么方法。二是调查数据的整理,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核心,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中,围绕“影响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若干因素”这个调查主题,分项列出“学校音乐氛围”、“学习者个性”、“学习者兴趣”、“学习者习惯”、“学习者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因素对音乐鉴赏学习效率影响的调查数据,并分别运用表格和文字加以呈示和描述。三是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是在调查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方法或结合定性方法作出具体分析的部分。在数据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地分析,关系到调查报告的质量,影响着调查报告的结论。

3.调查结论与建议

这一部分是依据调查数据的分析,来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与提炼,最后形成调查结论和提出建议。撰写调查结论与建议应注意运用音乐教育理论联系音乐教学实践的原则,要建立在有理有据基础之上,特别是对局部和细节的分析越具体,提炼越细致,效果就越好。具体写法上一般是先写结论,后写建议,这种方法写起来比较清晰,有条理;但也可将二者综合在·起来写,比如分别提出若干项建议,而以数据分析的结论作为建议的理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建议(可以作为小标题)得到了强化和突出。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是作者为了检验某种音乐教育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后,在获得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验证性的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较之其他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的许多局限性,更易获得科学的结论,因此经常被研究者所采用。

一、音乐教育实验的理论假说

音乐教育实验研究首先要确立课题的理论假说,因为理论假说是建构音乐教育措施与音乐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是一种假定性解释,这是音乐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前提。音乐教育的理论假说应包括该假说要解决的音乐教育问题和支撑该假说的主要理论,以及该假说能够解释的相关音乐教育事实。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说:“‘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是以欣赏为主导、唱歌和演奏乐器并重、音乐常识与基本技能训练贯穿其中的音乐教学新体系。其理论基础体现为音乐教育目的及音乐教育手段两个方面:从目的来看,基础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一种音乐教育,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是普通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对于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从手段的角度来说,‘欣赏’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进行音乐教育最有力的手段,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它是音乐教育的中心”’理论假说的产生既可从音乐教育实践的观察、感受、积累中获得,也可从音乐教育理论出发,通过思辨的方式,推理、演绎得出。总之,它是实验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符合逻辑的推断与假想。

二、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要点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具有周密的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任务、范围、对象、时间、步骤、测量方法等等,要深思熟虑,多方研讨和修正。2.选择明确的实验形式和方法,包括单组、等组和循环等形式,应反复推敲和比较,确定最合适的方式。3.确定适宜的实验对象,这一点至关重要,对象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比如不能选择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去代表一般情况,不应使各实验组教师的基本条件(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及责任心等)过于悬殊。如果选用成绩最好的学生编成实验班,由最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加上给以最好的物质条件,那么这种实验的结果就没有代表性,不能代表全体,无推广价值。4.善于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全部条件,以便观察实验因子所产生的作用。5.对自变量的操作、控制过程要详尽地记录,对因变量的观测要事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的检测要准确、无误、可靠,反复核对结论。6.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找出实验实施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把现象分析上升到本质分析,形成理论性结论。

值得实验者注意的是,实验手段的科学与规范是课题成功的重要保证。有了优化的实验课题而缺乏科学规范的实验手段,实验也不会卓有成效,科学结论就不易得出。此外,慎重地处理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实验结论,努力保持实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都是一个好的音乐教育实验所应具备的。

三、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写作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必须具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该项实验研究所确立的理论假说,二是该项实验研究实施对象、方法、过程、结果的有效数据和全部记录。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才能构成这种实证性的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实验课题的缘起,介绍有关背景情况,以及实验目的、意义、对象等。写法上应简明扼要,例如:“普通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就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教改经验和模式都是‘技能型’的,带有较明显的专业教育痕迹,而真正美育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尚未被充分认识,缺少一条较好的改革途径。为此,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音乐教学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与最佳方法,就成为‘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方向和旨归。”

2.概念界定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课题概念的内涵进行说明和界定,具体阐释实验的理论假说。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以欣赏为中心”?怎样理解“欣赏性”原则?实验者都要给以具体的解释和阐述。

3.实验方法和过程

这一部分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阐述某项音乐教育实验的具体过程和采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条件、方法与数量,实验分组的原则、类型,实验因子的描述,自变量的调控,以及对无关变量的处理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某项音乐教育理论假说的实证部分,应尽可能写得详细、具体和充分。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把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检测后用图表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做相关说明,同时辅以能代表实验结果、能体现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典型实例,以表达该项实验获得的结果。

5.结论与问题

这是实验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把实验现象上升到本质认识,从而得出关于某种音乐教育假说的科学理论;二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或解答音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指出实验本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写作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育论文作为音乐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形式,其写作方法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这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应该建立在不同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其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因此“调查性”就成为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第一属性。调查者应牢记:调查是报告的基础,如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那么没有调查也就没有报告。就文字分量而言,应该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就调查报告所用时间而言,调查者要把主要时间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在“调查”上下足工夫后再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篇(6)

教师从实验装置到仪器的调试,都是事先准备好的,有的甚至在讲解完实验之后,还要亲自演示一遍;而为了保证实验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防止学生因缺乏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经验而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一般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不允许进行尝试性实验,某些关键的步骤甚至由教师代为完成。这种保姆式教学方法大大地抑制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实验时往往照葫芦画瓢,遇到问题从不主动思考,产生了依赖心理。结果是,一个实验结束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相关理论仍是一知半解,甚至不认识实验中用到的仪表和设备的也大有人在。[13]传统实验报告的模式性,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的总结,是实践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实验报告中除实验数据、计算示例外,其余大部分内容来自于讲义,所以,在批改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写实验报告流于形式,抄袭现象严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化工原理实验知识的总结,更不利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锻炼。考核方法的不合理性,不利于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往实验课的成绩主要以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来评定,实验报告内容是否充实,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完整,特别强调数据测量的准确度及能否画出符合理论的曲线等。这样,有的学生为求得符合理论的曲线,人为地更改或自编数据,甚至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这种实验考核模式下,学生过分地追求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往往忽略了对实验异常结果的分析,忽略了实验的真正意义,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不利于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实验、独立思考,难以达到自主能力培养的目的。

营造“准现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化工原理实验设备是工厂单元操作的微缩版,其操作原理、设备构型完全相同,授课过场中教师结合工厂实际,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对工程实践有进一步的认识,利用替代物料模拟真实物料,营造工厂生产“准现场”。实验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没有工程经验的事实,理解学生做化工原理实验时的畏惧心理,以学生第一次做工程性实验的角度,讲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和实验注意事项。并且,把“准现场”的概念引入实验教学,做到实验项目和实际化工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准现场”教学法,即以工程化视角来审视工程教育活动,用工程实践本身的本质、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而实现实验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准现场”教学法,营造出真实的工程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工程训练的平台,促进了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14]“准现场”教学法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接触工程实际的条件,学生对工程实际有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实验的学习热情,并能主动地把实验项目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项目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把实验项目分为三种: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竞赛型实验。第一种是基础实验,化工原理开发基础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化工实验技能,熟悉化工仪表的选择和使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基础层的实验有: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传热系数的测定、雷诺实验、流体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实验。第二种为提高型实验,主要指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是指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掌握多步骤的实验过程原理和实验方法,并能够利用仪器测试每一步产物的物化性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处理实验各个过程的能力。实践证明,综合性实验的训练比单一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是单元综合,也可以是方法和内容的综合,各类方法又综合了基本操作训练、仪器测试训练和不同层次的问题解析训练,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都得到提高。[15]事实上,化工原理的每个实验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完成部分基础实验后,学生已掌握了常用单元操作设备的使用并具备了实验综合能力。学生在该基础上做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恒压过滤常数测定、换热器综合实验、填料吸收解析塔传质系数测定实验等选做实验。第三种是竞赛型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竞赛型题目来源于化工原理课程和化工实际,并结合了科研项目中化工分离中的问题。在实验技能竞赛中,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考察实验重要步骤所涉及的理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提供独立思考空间,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再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精馏塔的操作和全塔效率的测定实验为例,大赛时,指导教师在学生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加入干扰因素,使设备运转产生偏差,要求参赛学生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对精馏操作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正常的运转状态,这需要学生对回流比、进料位置、进料热状况、冷凝器、再沸器等操作条件进行合理分析,并能准确地判断操作方法,要完成整个竞赛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使得学生必须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和培养敢于挑战难题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确实遇到了许多以前实验过程中不曾遇到的问题,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蒙混过关,而是积极向指导教师咨询或者与其他同学交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实验过程负责任。通过参加竞赛型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对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热情都有很大的提高。

增加网络预习,设置现场预习答题环节,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预习是完成化工原理实验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提前一周通知学生,提出实验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利用各种途径(教材、网络、文献等),对实验相关背景、实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方法、实验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广泛的调研。增设网络预习环节,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上网观看实验录像、设备照片,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项目的感性认识,并根据实验项目的问题进行独立学习;然后,学生到实验现场预习,对照实验讲义进一步熟悉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认识各种测量仪器仪表,对实验内容产生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为强化实验预习环节,设置了现场提问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涉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流程说明等等。通过现场的提问环节,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准备情况,而学生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印象。这种“两环节一提问”的预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能力得到了锻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设实验自我认识讲解环节,提高表达能力为了调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讲解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如何完成实验、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等,而后由同组其他同学做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的问题做解析,精讲实验中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等。针对上述内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在探讨与交流过程中,实验中隐形的化工原理内涵显现出来,预习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每个学生都从讨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学生在运用知识、语言表达、总结归纳等多方面得到提升,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主能力得到锻炼。鼓励学生以小论文形式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求学生用小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写作不规定统一的格式,学生可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任务的前提下,自拟题目完成实验报告。小论文形式实验报告写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不强求一律,给学生思考、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不完全要求实验数据的合理性,注重实验过程,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中异常情况的处理要加以说明,对实验中异常数据要加以解释。这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恶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的总结、交流方式提供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自主地对实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加强。注重实验过程,考核项目合理化,确保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分项考核的方式记分,总成绩=实验预习成绩(20%)+实验操作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2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30%)。实验预习成绩是由学生完成的预习报告和通过预习提问考察学生对实验了解的程度来决定;实验操作成绩主要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设备的操作情况、数据获得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故障排除情况等来决定;实验报告成绩的评定主要由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合理、数据处理是否科学、解释是否合理、思考题回答是否完整正确来决定;实验操作考试采取抽签决定考核实验项目的办法,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回答老师提出的与实验装置结构、流程、操作、原理等相关问题,由考核教师给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另外对于积极进行竞赛型实验的学生给予成绩的奖励制度,对于实验中勇于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加分。实验考核的综合评分制度不仅保证了评分的公平性,最大限度地督促学生对化工原理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它在成绩评定上保证了学生的实验主体地位,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单元操作的工程设备和过程原理,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增设预习提问,创造独立学习的条件;有意模拟化工“准现场”的环境,设置学生实验讲述环节,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其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实验过程,改变实验报告的模式,培养学生对实验异常结果分析和事故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合理化的考核方式,保证考核的公平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从单纯地学习“有形知识”转向学习“无形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为投身化工事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建生 李颖娜 金昌磊 单位:唐山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篇(7)

关键词: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14-02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而实验科学的结论都来自经过周密设计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判断。植物生理学实验在农业院校、一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植物保护、烟草、茶学、园艺、园林、环境科学、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其他学科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着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积极性主动性差,通常盲目机械地照着实验指导的实验步骤做一遍,不善于动脑,不会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导致实验课教学效果差,很难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讲好第一堂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校每学期约有6~8个专业,30多个班级开设这门课,每个班的人数根据专业不同约在22~42之间,每个班开设11个实验,共33学时。每个老师每学期给4~5个班的学生上实验课,这存在着实验课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学生人数偏多,实验室空间小等问题,另外许多学生轻视实验课,认为实验课通常是机械地模拟实验,考核时比较容易通过,产生浑水摸鱼、得过且过的想法。所以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必须上好第一堂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课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以下以本校园艺专业2012级4班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为例,该班共有36名学生。

首先,针对实验课学生比较多的问题,先给学生排好座位,我们每个实验室有3个大实验台,每个实验台安排两排学生做实验,每排坐6名学生,按学号顺序排好,根据每个实验的不同特点,多数实验是2个同学一组,个别实验6个同学1个大组。由于植物生理学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及常规用品、试剂等较多,排好座位有利于实验室安全、卫生及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责任意识,课堂秩序较好,为学生做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介绍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明确其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我们共开设植物组织中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植物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叶绿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逆境胁迫后植物细胞膜相对透性及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等11个实验。植物生理学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是合理农业的基础。对于园艺专业的学生,介绍植物生理学理论与实验课都与其专业密切相关。在蔬菜、果树栽培、抗逆性品种的选育过程中,需要通过测定植物组织相关生理指标来辅助判断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为栽培、抗逆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在设施园艺栽培中,无土栽培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生产上的重要方法,它的应用使园艺生产进入了新的技术发展阶段,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变革性的变化。我们在植物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实验中,使学生掌握溶液培养的理论、实践意义及无土栽培在蔬菜、花卉、苗木、屋顶绿化及墙体绿化中的应用,学生亲自进行药品配制、基本营养液的配制、用溶液培养法培养植物的幼苗等操作,另外我们播放生产中无土栽培的生动图片,并进行讲解,这些和生产实践及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亲自操作,学会这门技术,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了解这门课在学生们的科研训练、课程论文、毕业实习的实验及论文撰写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程与专业课的关系及其在增强科研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设计及操作。

最后在第一堂课上介绍这门课的考核办法,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学习计划。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们改革了实验课考核方法,把实验成绩分为平日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理论成绩三部分。平日成绩包括考勤、实验课的具体表现等内容;实验操作部分主要测试本学期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能够正确地进行连接、调试、测量等操作;实验理论部分的成绩主要考查对整个实验知识点的理解;了解了具体的考核办法,使学生们能端正学习态度,提前预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独立思考、勤于动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主要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测定一项生理指标或验证某一现象,实验后参照实验指导抄一份实验报告,而最重要的实验结果分析的部分多数同学都只是进行简单的结果计算,不会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有的同学甚至没有结果计算和分析这一部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机械地做实验,缺乏思考,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使学生在独立实验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我们改变了实验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的比例。我们要求6个同学一组进行课前预习,写出主要实验方案。比如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选出最佳实验方法,比如园艺专业的学生自主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蔬菜、果树等作物为实验材料,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课堂上利用大约10分钟时间抽查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对学生们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指导,介绍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如何选择正确实验方法,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介绍科研设计思路,使学生在做这个实验前对实验有了初步的了解,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做实验。以前在实验课上,有些同学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是照着实验指导的步骤盲目操作,经过课前预习,学生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另外有些学生不爱动手操作,总是让同组的其他同学操作,通过提前预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一些学生不爱动手操作,只是看的学习状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三、严把实验报告质量关

除了课前预习以外,每次做完实验均以2个人一个小组为单位把实验的原始数据交上来,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避免了一些学生不做实验,最后参照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写实验报告的想象。严格要求实验报告的质量,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试剂、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分析。在以前的实验报告撰写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同学不按照自己做实验的具体步骤写,而是照抄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有的同学不会处理数据,不会进行结果计算和结果分析;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心理,只是简单潦草地写一些实验步骤,不写结果计算及分析这一部分等问题。我们强调规范撰写实验报告,特别是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与分析部分,一定要详细写明所做实验结果及分析,如实验失败了,要分析可能的原因。通过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有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处理数据,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撰写科研论文有一定的帮助。

四、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要提前了解自己要授课的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态度、学习情况,认真准备每一次实验课,并针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案。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主要是学生自己操作,每次课教师只讲解十几分钟,其他的时间都留给学生,因为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每次实验课的学生人数偏多,易造成课堂纪律差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要多转转、看看,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地及时进行纠正和解答。课后认真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缺点和不足,更好地完成其他实验学习。

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如园艺专业2012级4班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该班共有36名学生,实验课出勤率100%,有时个别学生有事不能来上课,再找时间和其他班的学生一起上课,把落下的课补上。及格率100%,全班85分以上的学生占90%,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另外在我们后续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实习中,充分利用植物生理学实验知识,对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起到促进作用。经过多年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认识到,加强教师的责任心,讲好第一堂课、课前预习、加强课堂管理、认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柏素花,战淑敏,刘新,张英昊.强化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6):1170-1172.

[2]陈桂葵,贺鸿志,黎华寿,骆世明.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以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专业生态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3):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