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31 04:21: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篇(1)

生1:傅说原来是个瓦工,为人家砌墙,殷王武丁任用他做了丞相。

生2:胶鬲原来是贩卖鱼和盐的,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生3:孙叔敖在水利方面很有才能,但是他居住在偏僻的海滨,楚庄王任用他做了重臣。

生4:舜原来是个农夫,以孝出名,被尧重用后做了他的接班人。

生5:管仲被称为“天下奇才”。原来是齐国公子纠的大臣,公子纠和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后,管仲作为罪人却被齐桓公任用为丞相。

生6:百里奚原来是春秋时期虞国的大夫,虞亡后四处流亡,被卖为奴隶。秦穆公听说他很贤智,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任用为大夫。

师:通过六位同学的介绍,大家觉得这六个人有些什么共同之处?

生1:都很有才能。

生2: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

生3:但是都是吃了很多的苦,或者说是历经坎坷和磨难。

生4:有的甚至差一点失去自己的生命。

生5:最后都成为国家的重臣,名垂青史。

师:你用词准确、凝练,真棒!

师:刚才同学们概括得很正确、全面。确实,课文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这几位由落魄、潦倒到施展才华、被委以重任的贤人。联系这几个人的经历,咱们探究一下,这一段中的“发”和“举”这两个动词如何理解?有学者认为这是作者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意义相同。你们认为呢?

生1:我比较舜和傅说的奋斗历程,感觉好像“发”带有一种被上级相中、选拔的意思,和我们所熟知的“禅让制”本身的操作过程相吻合;“举”带有一种被同事、朋友、下级举荐、推举的意思。感觉上,好像“发”是自上而下的多一些,“举”是自下而上的多一些。

生2:我赞同他的看法。尤其是舜。

师:你们的说法让我想起了“举孝廉”“举人”等词语。似乎有些道理。

生3:我不这么认为。这几个人都是在当时以贤明、博学、有才能著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名人,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别人举荐才被任用。比如说管仲,他出身官宦世家,很早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了。所以我认为这两个词作者用来表示同一种意思。

师: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这几个人的事例都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齐声)逆境出人才!

生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生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3: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众鼓掌)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正如文中所说,故天将~

生(齐):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所以――

生(接上):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孟子认为,上天要下大的任务给以上这类人,具体要经受哪些苦难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呢!

生1:内心很痛苦,身体很劳累,肚子很饥饿,手上很紧,做事很不顺。(教师板书)

师:用了排比句,理解比较准确。看看有没有提请同学们特别注意的词。

生:我看了书下的解释,“苦”“劳”“饿”“空乏”“乱”,好像还有接下去的“动”“忍”,这儿都是使动用法,要注意。

师:这个同学学习特别认真、细致,找出了一个重要的语法点,值得夸奖。

师:经历了所有的磨难后,人的才能就会增加了。所以,我们不如把“逆境出人才”改成――

生:(齐声):“磨难造人才”(也有学生说“出”,“成”等词语)

师:那么,这段中的“不能”和我们现在的表述意义不同,应该是“没有的才能”。

师:我们把这几个组比较整齐的句子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请大家再齐读刚才那位同学翻译的也是比较整齐的一组句子。

生:(齐读)内心很痛苦,身体很劳累,肚子很饥饿,手上很紧,做事很不顺。

师:请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两组句子后的感受。

生1:我觉得翻译后的文字通俗易懂,也好理解。

生2:我觉得翻译后的句子太直白,还是古文有种含蓄的美。

生3:应该是比较有内涵,意蕴深刻。(学生鼓掌)

生4:古文似乎还可以唱着读,很好听。(学生纷纷让他试一试)

生4:(模仿电视中古人吟唱的声调,摇头晃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这位同学很有表演的天赋,那么就请你用刚才的音调把黑板上的译文也唱一下。

生4:(也模仿电视中古人吟唱的声调,摇头晃脑)内心很痛苦,身体很劳累,肚子很饥饿,手上很紧,做事很不顺。

(学生们都笑了起来)

生4:(有些不好意思)读后面这一段我觉得自己像周星驰,有点滑稽。

师:的确,我们的古文具有一种可贵的特性:音韵美。凝练、含蓄、音韵美是我们中国古代语言长盛不衰的原因,作为21世纪的现代中学生,我们为之自豪,应该热爱她,并且传承发扬光大。让我们再次朗读这段千古名句。

师、生:(齐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清明盛世,也会经受一些挫折,甚至是磨难。比如……

生1:考得不好。

生2: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

生3:被人莫名其妙地骂了一顿。

生4:我曾经骑车摔了下来,骨折了。

师:(伴随着《夜曲》,教师用幻灯片打出了几幅图片:非洲儿童乞讨图,山西某煤矿工人井下采煤图,西部山区老农蹲在干旱至裂的田头图,金融危机中一个美国人街头待聘图。接着播放两段报道:山东某集团年轻的董事长因为企业倒闭而跳楼自杀,四川民政部门最新统计出的地震后孤儿和孤老的令人惊心的数字)

师:面对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我们遭受的痛苦显得那么渺小。但是,老师想问问,遭受不顺利的时候,你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生1:痛哭了一场。

生2:心里郁闷了好几天。

生3:我也是。

生4:疼得我大喊大叫。

师:用课文中的四个三字短语来说就是: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生1:太准确了,凝练、含蓄、音韵美。

生:(齐读)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师:这组句中的“于”怎么理解?

生1:我觉得好像理解成“在”比较通顺。我来说说这组句子的意思,大家给我判断一下。在内心困惑,在思维上堵塞,在脸色上,在脸上表现,在声音中这种痛苦发出来。

生2:我赞同他的理解。就是最后一句可以说成“嘴里发出痛苦的声音”,这样才通顺。

师:非常好。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就是:信,达,雅。不但要准确,还要通顺、雅致。

师:根据这个要求,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我们来看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怎么翻译?

生1: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和能辅佐君主的贤臣,国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成为外部的危险,国家要灭亡。

生2:“恒”可以说成“经常”,我们好像以前学过的。

师:这位同学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迁移。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前后所学相关知识的迁移,古今的迁移,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成语好多都保留着古汉语的意思,这对我们学习文言文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学会迁移。

师:这位同学还有一个词语没有说清楚,就是“则”在这儿怎么理解?

生1:我来迁移一下(学生笑),“则”一般理解为“那么,就”,但是放在这句里好像不通顺。放在最后一句里就说得通了,是不是课本印错了?(学生大笑)

生2:这三句说的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是特指哪件事,哪个国家。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个字在这儿说成“假如,如果”好像更贴切些。(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那么这三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1:贤臣和敌对国的重要性。

师:贤臣我们很好理解,可是有哪一个国家不希望自己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呢?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有一座雕塑,名字就叫“打结的手枪”。要和平,不要战争,这可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这又怎么理解呢?矛盾吗?

生2:我觉得不矛盾。站在这篇课文的角度延伸,磨难和不顺利对人有益,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有益。

生3:这样的例子实际上也很多。比如说清政府因为夜郎自大,以“天国”自称,以为全世界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国家,因而让西方国家用鸦片和大炮迅速敲开了国门。

生4:我说一个正面的。据我所知,唐朝很繁盛,但也是连年征战,边蕃少数民族总是想到富庶的中原捞点什么。所以据统计,唐朝也是发动战争最多的朝代之一。现在看看这三句话,唐朝的鼎盛是不是也和敌对国多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生5:我说一个大自然中的现象,虽然不是讲国家的,但是道理是一样的。挪威人喜欢吃新鲜的沙丁鱼片,但是这种鱼捕捞后不易存活。有人在往船舱中的沙丁鱼群中扔了几条鲶鱼,结果沙丁鱼四处惊慌游动,存活率大大提高,人们就能如愿吃到新鲜的沙丁鱼片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渴望和平是人心所向,但是国与国之间必要的冲突更能增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样才更具有发展力。这是矛盾的辩证统一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磨难造强国。

师:课文从个人讲到国家,深刻而透彻地论证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1:磨难、挫折造就人才和强国。

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哪一句?

生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的对比事例就是充分说明了这两句话。这儿的“于”理解为“因为”更好些。那结合全文,你们觉得这两句中的“生”和“死”有些什么内涵?

生1:活着,死去。

生2:因为课文中还提到了国家,所以还可以理解为:存在,灭亡

师:同学们怎么还忘记了自己了呢?

生3:对我们来说,可以理解为:进步,退步。

生4:应该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师:短短8个字涵盖了这个世界上所有存活着的生物的生命法则,精辟而富有哲理,值得我们玩味。让我们记住这个法则。

师、生:(齐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当我们面临挫折时,当我们沉醉于安逸时,我们必须知道:

篇(2)

一、巧妙设计开头,激发学生探求兴趣

大多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讲故事。我在文言文教学开头介绍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生平时总是尽量找到些作者的生平事迹,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这些小故事中兴趣变浓。还经常从来自于文言文的成语出发,给他们讲解一些文言知识来引导他们跨入文言文的大门,学生一开始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出了勇于探求文言文知识的兴趣。

二、灵活多样朗读,品出文言味道,提升文化品位,感悟人性美好

文言文的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去品味,同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很好的说明了多读书的积极作用。在多种多样的朗读中积词攒句也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学生在读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地掌握语言规律,从积累、理解与运用中感悟出自古以来就有人性的真善美,对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继承并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变化多端的板书设计,降低理解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板书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必须忠于文本,突出重点,易于背诵。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如树状、网状、表格、图画等。如在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来设计板书: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从六个人事例引出天降大任于是人及其五点原因再得出结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第二板块讲个人表现以突出接受磨砺的必要;第三板块再扩大到治理国家最后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五彩缤纷的生活,浸透文言魅力,彰显文言影响

了解古代先贤的优秀品质,学习先贤的优秀之处,培养自己优良品格。"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例外。用生活的实例,加深对文言内容与主题的理解,扩大文言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用成龙、弗朗西斯的实例,来说明个人需要有忧患意识,才会更好发展、强大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离他们并不遥远。

五、活动竞争比拼,拓展学生文言视野

我认为学习文言文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把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就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针对愚公愚不愚这个问题展开辩论会,要求学生们查资料找各自的依据然后进行分组辩论,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搜集有价值资料的能力和积累素材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就会有更为浓厚的兴趣,眼界不断地向外延伸,为学生在文言文这片天地中攫取丰富的养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套牢学生,让学生难舍文言

老师的表情、姿态、手势、语言等都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讲课时而风趣幽默的语言,时而慷慨激昂的手势,时而丰富多变的表情。朗读时而抑郁顿挫的语调,时而快慢互补的语速,时而张弛有度的感情。都会时刻吸引学生,套牢他们,使他们无暇分心,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兴趣,使他们难舍文言。

七、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直观形象影像便于加深学生对文言内容的理解

篇(3)

正当我们怀恋伯牙与俞子期之间那种天地为之震撼的交情,而感叹知音难寻时,却忘记了更重要的一个人,我们的对手。

对手,可憎的一个词,多么可敬的一个人,正因为有了对手,我们生活才充满了激情与奋斗。当我们棋逢对手时,输嬴早以置之度外,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融入棋中,以庄严认真的态度走好每一步,这带给我们的力量是非凡的。正因为如此,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千叟宴中感谢自己曾经的对手,感谢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才有了今天这伟大的功绩和繁荣的天下。

但是,王者无敌是一种寂寞,一种可悲。

从前在奥运会上有人勇夺七金,而在雅典奥运会时,有人扬言要超越这记录,它就是世界公认的泳坛神童美国名将菲力普斯。然而,竞技体育是孕育黑马的摇篮,当南非四黑马踏破了美国人金色的光环时,他只能惆怅的站在第二的领奖台。多年的夺金梦成就了美国人高傲的性格,而使他无敌,孰不知无敌就是一种罪过。

篇(4)

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的生活太幸福了,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人事的烦恼,每天自由自在,每月还可以领取一笔可观的工资,我无言,脸上是无以名状的笑,苦苦的。

自由和压力永远是相对的,幸福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生活对于我来说,以不是幸福,而是一种迷失,天天重复的生活,把自己禁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过单纯的生活,却沾染着不单纯的习气,打牌,喝酒、上网,睡觉,几乎是全部的自我。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撑起地球”。地球何其大,却只是因为缺失一个支点。人生平凡与否,最重要的是看我们是否找到这个支撑生命的支点。有的人在追寻中迷失,有的人在追寻中颓废,有的人则铸就了不锈与辉煌。

1882年,一名女婴因高发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但是经过不懈努力,她以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不仅学会了说话,而且,还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学者,终身为盲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就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用燃烧生命式的追求把自己从愚昧中解脱出来,从缺陷中解脱出来,作真正的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对自身价值的定位,便是人生追求的支点,难怪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的追求,注定了人生的不锈。但是在人生路上,保尔何曾一路坦途,不锈与平凡,高尚与庸俗,迷失与奋争,永远是人生追求的辩证法。试着回想自己的过去,也曾有着远大的抱负,也曾为之不懈的努力过,一路欢笑一路歌,走过人生二十多个春秋,不曾想,竟迷失于岁月。

篇(5)

暑假如期而至,这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为了丰富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时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在假期里找了一份短期工作来锻炼自己,丰富社会阅历。

放假之后在家调整了几天我便开始找工作,感觉找工作其实很不容易,很多招工单位并不招短期工,连续碰壁让我感觉很是懊恼,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还是不能轻易放弃,既然决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于是我找到了一家小餐馆给来就餐的顾客打票,就像是超市内的收银员那样,但是和她们不同的是我只管打票,不收钱,这个工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活,多加练习才能熟练,在这期间,我曾出过一点小差错,但是及时发现了,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工作了几天之后,这个餐馆因为一些外界的原因不再营业,我便失去了这个假期的第一份工作。短短的工作时间却让我学会了,任何事情都不能粗心大意,并且如果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要多加练习,否则你不可能做好。

几天之后,经过朋友介绍,我很快有了第二份工作。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叫做汇科电子的个体店里当店员,主要工作就是看店,期间接待一下顾客介绍一下店内的电脑等商品,但是实际上这家店有固定的客人,所以我的工作相对于第一份来说轻松了很多。说句心里话,从最开始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实在是很轻松,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安乐了,但是要是再换工作就真的很困难了,所以我还是选择继续在那里工作了下去。慢慢的我渐渐的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想要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就是你必须热爱喜欢这份工作,为了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我开始从这份安逸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

篇(6)

1、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

2、现实情况远非想的那么单纯容易清晰: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感甚至挫败感时,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怀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焦急,躁动就开始与日俱增。

3、习惯性地想着省钱是赚不了钱的。

4、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毕业后这5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

5、胸怀大志,在能干的基础上塌实肯干。

6、小聪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过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还要做什么?

7、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无路的感觉,但是要相信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

8、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思路。

9、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

10、人生是一种高层次,高觉悟的淡泊与宁静。

11、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12、一个人在毕业这5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绩,就不能画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战。

14、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陈守不住忽视和平淡,就难以达到辉煌。

15、大树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产生的。

16、厚积薄发。

17、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

18、这个世界上有富也有穷,有阴液有亮,也丑也有美,到底看到什么,取决于自己是积极还是消极。

19、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只需要一双翅膀;灰姑娘变成美公主,只需要一双水晶鞋。

20、能吃亏,主动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是生活的一种哲学。

21、别人说你没有背景,其实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

22、你永远都不知道客人在想什么,所以不要花心思去猜!

23、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24、在每个行业里,都会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比别人更努力,()更智慧,更成熟,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加职业化。

25、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把握。

26、有了梦想,就能使人展翅高飞;有了翅膀,就能使梦想实现;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振翅高飞。

27、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所以做事情不要缩手缩脚!

28、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29、归零思维五大表现:心中无我,眼中无钱,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

30、年轻人在社会的重压下,适应能力已变得越来越强,不自觉地习惯被环境推着走。

31、赡养父母,结婚生子,升职加薪,工作压力,生活质量;也许正是我们现在所要面临的五大问题。

32、什么是职业化?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33、吐故纳新----空杯

34、毕业几年的你,是否经常会怯场或是感到没有底气?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35、我们的压力并不一定都像千钧大石,而是像大雨来临前的天色,灰色低沉,明明有空间,却被灰色填满了每一条缝隙,只能等待大雨倾盆后的晴空。

36、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

37、放下“身段”才能提高身价,让自己沉淀下来,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适应环境。

38、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39、归零----优秀的延续。

40、把感恩刻在石头上,把仇恨写在沙滩上。

41、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就是定位。

42、人品与能力----“骑马,牵牛,赶猪,打狗”理论

43、我的人生我做主,命运由己不由人。

篇(7)

一.有效引导,激发热情

1、自然情境,水到渠成

以《中国石拱桥》一课为案例:

师:大家今天下课以后回到家,如果爸妈问你们:“给你们上课的那位X老师长的是什么样的呀?”如果有个傻学生这样回答:“X老师呀,脸中间有个普通的鼻子,鼻子的上方有一对眼睛,眼睛上面就还有两道眉毛,鼻子下面是嘴巴,头部的两端各生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还四肢齐全……”

师:大家说,这个学生傻不傻呀?傻在哪里呢?

生:这是每个正常的人都会有的外貌,他说的这些都是废话。

师:他还没有抓住具体的特征来说,说了就等于没说。最重要的是必须抓住具体突出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抓住突出特点来说明事物……

2、问题引入,抛砖引玉

教师如果能够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巧妙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就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例如上《孔乙己》一课,先跟学生说明鲁迅先生自己所有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一文。接着就提出问题:“为什么他会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而鲁迅是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描绘塑造这个形象的呢?”然后又问:“过去曾经有人觉得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悲剧是属于命运悲剧,而莎士比亚悲剧是属于性格悲剧,而易卜生悲剧是属于社会问题悲剧,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一种悲剧呢?”

3、引申故事,焕趣

故事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文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性,通过故事、典故、语言传说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模式。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先引入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有种东岸羚羊,它们健硕而有活力;但是西岸的同伴们却是羸弱不堪,拥有同一条河流的河水滋养,水草也是同样的丰美,但唯一不同的是:东岸除了有羚羊之外,还有天敌——狼群。所以,为什么可以安居的羚羊却是瘦弱不堪,而周围危机四伏的羚羊们却是异常健壮呢?2000多年前的孟子将会为我们解答这一疑惑。对于故事的引申还包括对于作者背景故事的阐述,可以全面围绕作者的身世背景以及创作背景向学生介绍。

二.有效朗诵,感知文本

朗读是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味感知文章具体内容的手段,例如在教授《再别康桥》一文中,首先让学生各自自由的朗读诗歌,然后再找学生个别进行朗读,达到读准字音的最初目的。在这过程当中,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最原始理解;然后分节引导学生,去体会词语的具体隐藏含义,再借助生活实际情境,增强学生在诗歌基础上的情感体验,到了第二次朗读时间,学生的朗读水平会明显优于初次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兴致盎然,却又对个别的语句百思,却难解难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激情朗诵全诗,再次引导学生对其难以言喻的理解进行升华。很多时候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由于现代文与文言文的距离与差异,学生无法完全读懂文言文的内容,从而把握不了具体的文章思路,例如在《蜀道难》一课中,教师可以先示范激情的朗读全文,将学生带入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艺术境界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文章指向。

三.设计问题,理解文本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老师,大多数的教师已经认识到问题情境设计对于教学方面的意义,例如《孔乙己》一课,就可为本方法提供一个有效的证明:

某教师针对课文具体内容设置了以下的问题:

1、本小说的主角是?他的名字是?

2、就算没有名字,但如果时光穿梭,我们走进他所处的一个场合:鲁镇的咸亨酒店时,我们可不可以一眼就认出他是孔乙己呢?

3、孔乙己没有了他的社会地位,但他总是认为自己是人格意义上真正的读书人,而读书人的显著标志在于穿长衫。他在经济能力与自我认识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对比,所以每次孔乙己一到店,给人们带来只是什么呢?

4、文章哪里有写到众人对于孔乙己的嘲笑?我们从“嘲笑”入手,对于孔乙己角色进行深入的解剖,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