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1 12:48: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硬件系统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

篇(1)

关键词:EDA技术,项目化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EDA技术是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性、工程性的专业课程。将数字电路设计从简单元器件单元电路设计,EWB软件仿真提到了更高一级的可编程操作平台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电子电路综合设计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两门课程分开,先上数字电路,后上EDA技术,分两学期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减弱了课程之间的联系,降低了学生对数字电路理论的认识程度。通过对EDA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实训的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EDA技术基础及其实验系统,从数字系统的单元电路,如译码器、计数器等入手,加深对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的认识,逐渐完成数字系统设计。

1. EDA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1 EDA技术

EDA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Automation)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毕业论文格式,是一种能够设计和仿真电子电路或系统的软件工具。采用”自顶向下”的层次化设计,对整个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和功能划分,系统的关键电路用一片或几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实现,然后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系统行为级设计,最后通过综合器和适配器生成最终的目标器件。图1为一个典型的EDA设计流程。

图1 EDA设计流程图

1.2 EDA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EDA技术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配有输入输出器件(开关、按键、数码管、发光二极管等)、标准并口、RS232串口、DAC和ADC电路、多功能扩展接口的基于SRAM的FPGA器件EDA硬件开发平台,使得在电子设计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可以进行模拟验证,保证设计过程的正确性。从而使数字系统设计起来更加容易,让学生从传统的电路离散元件的安装、焊接、调试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集中在电路的设计上。同时,采用EDA技术实现数字电路设计,不但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也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方便学生对电路进行修改、升级,让实验不在单调的局限于几个固定的内容,使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学生的开发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2.1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本着体现巩固数字电路基础,掌握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原则来处理和安排EDA技术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从EDA技术概述、VHDL语言特点、VHDL语句等入手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以设计应用为基本要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将EDA技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软件开发工具、实验开发系统,其中,可编程逻辑器件是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载体,硬件描述语言是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主要表达手段,软件开发工具是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智能化的自动设计工具,实验开发系统则是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下载工具及硬件验证工具。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以实训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2.2课程改革措施

以电子线路设计为基点,从实例的介绍中引出VHDL语句语法内容。在典型示例的说明中,自然地给出完整的VHDL描述,同时给出其综合后的表现该电路系统功能的时序波形图及硬件仿真效果。通过一些简单、直观、典型的实例毕业论文格式,将VHDL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解释清楚,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有效地掌握VHDL的主干内容,并付诸设计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VHDL语言教学模式和流程,将语言与EDA工程技术有机结合,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大大缩短了授课时数。表1为课程具体内容及实训学时分配。

 

能力

目标

学习情境

项目载体

课时

QuartusⅡ开发工具使用能力

QuartusⅡ开发环境、实验系统

二选一音频发生器设计

6

VHDL语言编程能力

VHDL语言基本结构

计数器电路设计

6

VHDL语言并行语句

8位加法器设计

8

VHDL语言顺序语句

7段数码显示译码器设计

8

VHDL语言综合运用

数控分频器的设计

8

层次化调用方法

4位加减法器的设计

4

综合开发调试能力

8位16进制频率计设计;

十字路通灯设计;

数字钟设计;

波形信号发生器设计,等。

(任选一题)

20

总计

 

篇(2)

该滤波器幅频特性自动测试仪的功能是能够输出可调频率的正弦波给被测滤波器,并测量经过滤波电路后的正弦波信号的变化,从而得出被测电路的幅频特性。下面是幅频特性检测的大致步骤即本文安排:第一章是前言,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对幅频特性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第二章主要是系统的系统设计部分,首先对滤波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设计了一个六阶带通滤波器,对电路原理进行了设计仿真,最后提出了系统设计原理、设计指标与系统结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硬件电路部分的设计输入与设计输出。采用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的方法产生正弦波。选取LM324作为幅度控制电路,矩阵式键盘用来完成功能选择、参数输入。第四章主要是信号处理部分,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进行串口通信,方便进行数据处理、仿真,最后进行绘图。第五章主要介绍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测试方法与不同测试方法对比,章末进行了误差分析。第六章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最后提出改进措施。

3滤波器幅频特性自动测试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7

3.1正弦扫频信号发生模块………………17

3.1.1正弦扫频信号方案选择………………17

3.1.2 DDS基本原理………………18

3.1.3 DDS芯片介绍………………19

3.1.4 AD9833芯片波形产生原理 ………………20

3.1.5 DDS硬件设计………………20

3.2数据处理及控制电路………………22

3.3幅度控制模块………………23

3.3.1芯片简介………………24

3.3.2幅度控制电路………………24

3.4键盘及显示模块………………25

4滤波器幅频特性自动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31

4.1软件幵发环境………………31

4.2软件设计方法………………32

4.3系统流程图………………37

5滤波器幅频特性自动测试系统测试方法……………… 39

5.1 GUI图形用户界面………………39

5.2系统测试………………40

篇(3)

关键词:智能家居;系统;现代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5

智能家居的定义为家庭住宅作为一个单独的平台,依托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建设完成一种能够远程管理家庭事务的一种管理系统。该系统提高了家居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艺术性等特征。为人民提供了更加环保舒适的家居环境。通俗的说也可以称之为智能住宅,它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本系统设计中的控制主要采用嵌入式进行完成,所谓的嵌入式系统主要是指把相关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同计算机硬件设备联系起来的系统。近年来嵌入式系统不断发展,再不久的将来必会成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另外一个十分伟大的发明。根据当前情况下的我国具体国情,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嵌入式Internet/Intranet的智能家居系统,并详细的介绍了其总体结构框架、设计思想和实现步骤,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具体特点。

1 功能需求

根据当前我国的国情,在进行该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原则设计:使系统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是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具有高效率的特点、使系统的低成本更低,操作更加方便简单。更加以上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的业务功能一般包含有:第一,住宅内部的视频监控,用户能够自己定义住宅内部的监控设备,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远程打开监控设备,关闭监控设备,选择查看某个监控设备监控信息等;第二,社区管理,实现对社区的管理,包含有社区内部居民管理、居民住宅管理、水电费以及物业费的收费管理以及安全防护管理等;第三,社区信息,实现向社区信息的功能,例如社区新闻、公告或者通知等;第四,社区服务,主要实现在网上向社区提供服务的申请的功能,比如说家政服务、住宅托管服务等。

2 系统实现

2.1 系统整体框架

智能家居系统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而利用视频监控的来进行安全防护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该系统的视频监控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通信和其他智能家居相关的子系统相互联系进行管理,来提高智能家居中的安全系数。从智能家居系统的主要业务方面来讲,该部分设计应当包括视频监控服务、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等部分,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指令以后进行接受请求,随后实现视频监控的作用。

2.2 系统设计

本部分主要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智能家居的视频监控功能,在本论文所讲的系统中,所使用的主要硬件系统包含有嵌入式系统GX-ARM9-2410EP以及监控设备驱动;使用的软件系统操作包含了对Linux操作系统进行的整合与移动。如果要最终完成视频监控的设计,同时还要把ARM核处理器嵌入到Linux的内核中以及该系统的用户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获取相关服务的信息和监控,主要的系统结构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 系统结构图

(1)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部分主要需要用到的硬件包含有存储器与传感器等部分,本系统的设计中采用的处理器为S3C241是由三星公司生产的处理器。该硬件的选择是根据系统的需求,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地工作,同时其可以外接ROM,SRAM存储器。该系统设计中利用连接DM9000芯片可以转成一个以太网接口,而且这一芯片就有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视频监控采用的摄像头是采用的V2000摄像头,利用USB与处理器相连接,具有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清晰度高的特点。

(2)软件设计。在我们打开Linux的宿主机的应用程序时候,需要通过汇编或者链接等工具形成一种只可以在目标计算机上面使用的二进制代码,同时对该二进制代码下单,使它可以在目标计算机上正常使用,从而完成最初的目的。通过Windows系统实现虚拟机的完整安装,并安装完成后的虚拟机上接入RedHat 9.0最终完成环境的构建。

2.3 系统整体实现

该系统实际上是完成了嵌入式服务器的设计基础之上来实现的,客户端能够通过网络设备以及手机等实现视频监控的整个过程。而如果要实现利用网络来进行监控,第一步要采用B/S开发模式的架构,即是该系统实现支持CGI功能的服务器,同时利用这该服务器还可以实现的动态画面的采集与传输,所以要实现这一过程,要做的就是要在客户端设置WEB浏览器,便能够完成对嵌入式设备进行管理。

实际上,Web服务器设置在客户端用于对服务器的内容进行读取。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相互传递的关系本身是一种信息的传递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请求或者应答方法都会在HTTP协议中有相对应的定义。所以,在浏览器和服务器正常连接,在请求传输信息之时,服务端能够及时的将所请求相关信息发送到客户端。其传递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2 服务器工作原理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以嵌入式技术为核心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视频监控系统包含了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等网络化中的各项技术,同时把嵌入式为核心的智能家居安保系统的设计能够为新时代的居民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的平台,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拿出手机或者其他网络设备接入网络,便能够查看自己住宅内部的安全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怀亮,李美丽,张全禹.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绥化学院学报,2012(02):190-192.

[2]严萍,张兴敢,柏业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26-32.

[3]俞文俊,凌志浩.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08):56-59.

[4]张小梅,陆俊,彭冰沁.嵌入式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01):54-57.

[5]向军,谢赞福.基于嵌入式Internet/Intranet的智能家居系统模型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09):2425-2427.

[6]王苏苏.基于ARM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13(05):77.

篇(4)

关键词: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着铁路运输速度的迅速提升,再加上其相对方便舒适的环境和价格上的优势,势必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作为他们旅行的交通工具,然而,伴随着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交通上的快捷与方便,车体与铁轨的振动故障对公共财产及人身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伴随着我国铁路立体跨越式的迅猛发展,轮轨间激扰力与激扰频率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增大,变宽,结果会造成电机等吊挂设备和车内设备的高频高幅振动,引起车体设备振动能量的急速加剧。如果超过了铁路各设备所允许的振动强度范围,未来的工作性能指标及使用寿命将会受到过大的动态载荷和噪声的严重影响,情况越发严重会导致零部件的早期失效。当前大量事实表明,在长期作用的情况下,铁路振动故障可能会导致货物破损,轨道破坏,列车脱轨等危险情况。为确保铁路“安全、经济、快捷、舒适”的特点和优势,铁路建设要不断发展完善其各项功能,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各国都加强了对铁路振动的检测及分析,也增加了对其的投入力度。

今年我国对铁路振动检测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明显增加,并且研究范围扩展到众多方面。以往铁路振动检测系统只配备在一些重要单位或者要害部门,而在2000年以后,各个铁路站段及各个振动检测站点基本都已经涉及发展应用到。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近些年又不断完善各项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为了保证铁路的运输安全、高效舒适的科学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确保铁路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准确检测高速铁路的振动并判断故障是摆在铁路工作者面前不容缓的实际问题。

1.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本论文用于铁路基础设施监测的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下位机系统和上位机节点两个大的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方案的结构框图下位机系统里包含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和电源模块五个单元。

振动传感器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数字化,通过IIC数字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微处理器STM32F103ZET6。微处理器作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振动传感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通过RS-232串口通信,运用MAX3232电平转换芯片及CH340 RS-232串口转USB芯片,实现了XYZ三轴振动数值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控制显示。因为目前个人电脑上已很少有串口,所以我们使用RS-232串口转USB口芯片CH340G,数据可以从USB口进入PC上位机。由于每一个节点的检测范围有限,使用多个这样的节点共同检测则可以扩大系统的监测范围,提高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多个下位机节点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系统功能的。

2.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硬件设计思想

本论文的铁路振动检测系统是由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以及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对铁路振动的振动数据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数字化,并通过IIC实时数据传输方式与单片机处理器通信,接着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有线通信模块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及存储,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合理依据。

微处理器中有数据处理分析算法的设计,完成对采集到的实时振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判断当前得到的振动数据是否在铁路设备所能产生的振动范围之内并对数据进行干扰点剔除,去直流及多项式趋势项和平滑处理,计算出与自然坐标系夹角的角度,使整个铁路振动检测系统的性能与数据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错误上报率。

2.2 系统介绍

如图2所示,系y硬件部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IIC实时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模块、RS-232有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由单片机处理器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配置振动传感器的控制寄存器,内部控制寄存器来决定信号的采集速度、通信方式、数据输出格式与带宽,振动传感器根据内部控制寄存器的值按要求采集振动信号。

实时数据传输模块:振动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IIC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给处理器,为之后的数据处理分析奠定了基础。

微处理器模块:主要工作是通过系统软件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完成振动数据信号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然后控制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完成的数据上传至PC上位机进行显示及存储。该模块是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RS-232有线通信模块进行联系的核心部分。

RS-232有线通信模块:将微处理器模块处理完毕的数据,通过RS-232串口通信的方式传递给上位机,上位机会自动显示及存储数据,供振动故障的判断使用。

电源模块:通过该模块,将5V外部直流电源转换成系统所使用的3.3V电源。

结论

本论文设计了一套铁路振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下位机整体检测模块PC上位机整体控制数据流向,并对上传的检测数据进行显示保存。从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比较来看,它能够更加高效、深入、细致的对铁路振动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分析及显示存储,并为铁路振动故障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资讯,2009(1):129-130.

[2]段合朋.铁道车辆振动特性及平稳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柴东明.铁路实用微型振动测试仪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4(11):18-21.

[4] Testing and Approval of Railway Vehic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Dynamic Behavior-Safety-Track Fatigue-Ride Quality(2ed edn). (Pairs:UIC)UIC Code 518, 2003, 2.

篇(5)

关键词:论文管理 UML B/S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158-01

毕业设计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一定程度反映了高职学院的学生培养质量,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存在对学生通知、管理困难、教师与学生交流困难等缺点,因此,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并建立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

1 系统设计

提出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的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用于实现组建学生论文库、实现毕业生论文电子化,实现对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该系统在开发环境方面,选用了如下的操作系统和硬件: Windows2003操作系统、数据库SQL SERVER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编程语言Visual C#。

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共分为用户管理模块、论文管理模块、查询管理模块、信息交流管理模块四部分。

1.1 用户管理模块

该功能主要实现管理员管理用户账号,添加、删除、修改用户账号及指定用户账号的权限,学生、教师等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

1.2 论文管理模块

该功能主要实现教师能将论文题目按子学院、专业上传到该系统中供学生选择,教师能下载学生上传的论文文档,学生能上传自己的开题报告、实习计划书、毕业论文等内容。

1.3 查询管理模块

该功能主要实现教师、辅导员查询学生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等内容的提交情况、学生查询自己开题报告、实习计划书等内容的审批情况,学生查询指导教师联系方式、答辩时间、地点等内容。

1.4 信息交流管理模块

该功能主要实现新增、编辑、删除公告、接收公告,实现查看、修改学生与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信息、学生与教师和辅导员的留言信息、邮件信息。

2 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建模

利用UML对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建模,有助于详细分析需求、优化设计,使开发的系统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系统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2.1 确定参与者

在UML中,用例图分为两部分:参与者和用例。参与者代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一个角色。根据对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需求的分析,在该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参与者:学生、指导教师、专职辅导员、系统管理员。

2.2 识别用例

在UML中,使用用例是进行系统需求的最好方法,在确定参与者后,根据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找出全部的用例,然后从活动者角度给出事件流。通过对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的分析,可以确定该系统中有如下用例存在,本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所示。

2.3 用例事件流描述

以登录系统为例,参与者为学生、指导教师、辅导员和管理员,描述为提供了用户如何登录到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中的功能,后置条件为如果用例成功,则进入到该系统中,否则,系统状态不变。事件流程为首先系统提示用户输入账号信息,用户(学生、指导教师、辅导员和管理员)输入完账号信息后提交,系统对用户的输入进行验证,如验证成功,则登录成功,启动系统,否则系统弹出提示信息,要求用户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终止用例。

以上传论文资料为例,参与者为学生,描述为提供了学生上传开题报告、实习计划、毕业论文的功能,前置条件为用户需上传论文等资料时,必须先登录系统,后置条件为如果用例成功,在系统中存储上传文件。事件流程为用户首先输入账号信息登录系统,如登录成功,打开资料上传界面,然后选择上传资料的类别(开题报告、实习计划、毕业论文)和选择对应资料文件,检查无误后提交。

3 结语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诸如通知学生困难,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困难,学生因得不到及时指导难以写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的问题,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完善,有利于学生论文题目的及时申报、有利于学生及时获知答辩时间、地点,更有利于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纸化、大大节约了学校教育资源,减少了人力、财力等的消耗。

参考文献

[1]阎琦.基于UML的高校调串课系统的建模研究[J].信息技术,2013,(2).

篇(6)

一、改革方案

1.方案制订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实在的锻炼,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实行单人单题目制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主要的模式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协作能力的培养上却有所不足。因此,试点班BG10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班)尝试通过相互协作的团队合作模式,即2个学生相互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综合性题目的模式。指导教师选择上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硬件开发能力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此次试点班指导教师配备了2名教授、5名副教授(高工)、2名讲师。团队合作模式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个人的设计内容与他人的相互关联,具有下列特点和要求:

(1)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或合作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了能够满足2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课题,选题就比较重要,需要满足2个学生的工作量,又能彼此分工。本次选题要求能够完成实物,并在正式答辩时能够进行实物展示。

(2)题目来源多样化、自由化。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内容或自己的科研课题命题,也可结合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与学生商议共同命题。例如:基于ARM的四轴飞行器姿态控制研究项目有学生自己提出。本次选题类型有硬件设计、PLC控制、基于单片机的开发、基于ARM的开发、基于DSP的开发、仿真设计等。

(3)团队合作模式可以有三种方式:同一项目分工,可以一个硬件设计、一个软件开发。例如:超低功耗无线车位探测控制系统设计研究、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电路设计等项目就是采取该模式。同一项目可以不同方案实现。该方案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没有团队采用。同一项目,可以一个通过软件仿真实现、另一个完成实物开发。

(4)要求教师对合作的两个学生同时进行指导。除了按照统一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给予指导外,还要针对相关联和合作的内容,组织相关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题目完成中遇到的问题等。团队合作模式的优点是:每个学生不仅在各自的研究内容中得到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且能从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毕设执行情况

对于试点班的毕设执行情况,跟其他班的采取措施一致,同时进行。BG1001学生人数为43人,学生按照签约单位要求,在签约单位实习学生人数为29人。毕业实习单位主要有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振华港机重工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1研究所等17家单位。因此该班也存在着提前到岗的情况,给毕设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少的困难。1.开题报告2014年3月7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举行了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电气系共有149位本科毕业生,系部组织了6个答辩小组。试点班的学生答辩时分配到各个小组,同一课题的学生分到同一组。由于试点班的学生是2个人一个题目,答辩时,可以两个人一起进行答辩。这样方便参加答辩的老师整体上把握学生的研究内容、工作量,及时指出不足。答辩老师肯定了试点班学生按新方式进行毕业设计。认为学生的分工比较明确,题目选取上也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适合学生开展此课题。开展毕设过程中,能把该专业学过的电路、电子技术、嵌入式开发语言等灵活运用,达到了开展毕设的目的。但同时,但也指出了一些同学的不足。试点班具体情况汇总如下:有的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目的、内容不明确以及课题范围太广,需要补学的东西较多,论文工作量偏大。例如基于ARM的四轴飞行器姿态控制研究,该课题涉及无线遥控、通讯,四个电机的驱动,飞行姿态的控制,工作量比较大,尤其是飞行姿态的控制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的知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没有学过这方面的课程,因此需要补学得知识就比较多,学生完成该设计的难度也会比较大。有的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稍简单,难度偏低,工作量偏小,应增加其量程及控制功能。例如“基于单片机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系统设计”,该题目主要是完成电压-电流转换,这个主要是运用运放及其反馈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如果能增加其量程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控制切换并进行良好的显示,也能符合毕设的要求。“一种新型非接触式钢轨裂纹检测系统”该题目需增加其巡检功能,检测系统不仅能在固定的位置检测出裂纹,而且在移动中也能正常工作。

2.中期检查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环节的监控,切实做好毕业设计工作,2014年4月18日,电气系举行了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要求每一位毕业生进行PPT汇报答辩,并检查了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课题的进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本、中期检查报告等。电气系中期答辩的分组跟开题报告答辩时一致,这样参加答辩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东西比较熟悉,能够对学生现阶段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经过答辩学生的宣讲、答辩组老师的询问和学生所交材料的检查,发现学生的毕业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试点班总共不通过人数为7人。其中4人是缺席了中期检查,三人应论文存在问题比较多,进度严重滞后而没有通过答辩。缺席4人次也说明这个班的部分学生对待毕设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存在问题: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较少,在中期检查中发现他们对研究内容尚不清楚,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理解不透彻,课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突出重点。例如: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电路设计论文,该论文没有实际开展,对文献综述也比较简单,对里面的重点技术MPPT也不是太了解,论文中期报告也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撰写。部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毕业设计内容稍单薄,数据运算、分析、处理能力不够,图纸规范化程度低,设计实验线路和搭建实验装置、实验数据的处理(图表,曲线)、实验结果与讨论能力稍欠缺。

3.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2014年5月27日、30日、31日,电气学院举行了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要求每一位毕业生进行PPT汇报答辩,并检查了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等。具体情况汇总如下:本届共有394位本科毕业生,学院组织了18个答辩小组,共有391位同学参加了答辩。其中3位同学(其中一位海外留学生)因为毕业设计(论文)没有完成,故没有参加答辩。经过答辩学生的宣讲、答辩组老师的询问和学生所交材料的检查,答辩组老师认为大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陈述、基本上能围绕主题展开,概念基本清楚。试点班学生基本按照预先的要求完成了实物,14个作品进行了展示。在参加首次答辩的391位同学中,最后经过答辩组专家的一致推荐有38位同学(其中试点班学生9名)的毕业设计被评为电气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试点班学生约占23.7%。经过电气学院学术委员会的选优答辩、讨论研究,最终推荐8位同学(其中试点班学生2名,约占25%)参加学校的公开答辩,最终试点班学生一名获得三等奖,一名获得优秀奖。

三、结论

篇(7)

论文关键词:FPGA,激光器,电位器,高温报警,定时控制

 

1 引言

激光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范围遍及国防军事、医疗卫生及国民经济诸多部门。激光在医学研究、临床治病方面日益显示出其优势。激光器是现代科技技术应用产生的一种新仪器。该设计采用FPGA进行对激光功率器控制,具有精确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同时,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设计方法操作简单,开发成本较低,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嵌入式系统硬件开发的主流方法之一。为使激光器的工作更精确可靠,文章以FPGA芯片为控制核心结合相关的外围器件完成了激光器功率控制系统的设计。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控制原理[1]

激光功率由数字电位器DS1867的输出电阻决定,DS1867数字电位器的输出电阻由公式(1)得出:

R=D×RWL+RW (1)

式(1)中的RW为滑臂电阻,及内部电位器电子开关电阻,通常RW≤100Ω,典型值为40Ω;RWL为数字电位器DS1867内部电子阵列中每个电阻单元的阻值;D为输入的数字量。本设计把功率等级分成10级,则输入数字量D的值如表1所示,可通过查表实现。

表1 激光器功率等级与DS1867输入数字量D的关系

 

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输入数字量D

FFH

D6H

CCH

B3H

99H

80H

66H

4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