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6 15:01: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

篇(1)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教育教学情况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很注重学习新课标,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我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

2、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本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5、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到二节,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更促进了物理教学

7、积极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我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情景教学,使课堂更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篇(2)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91-01

案例是通过一个或一类例子来阐述理论、公式或道理的教学片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化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初中物理理论论述较多,我们应充分援引案例进行教学,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讨论案例教学,促进合作交流

实施初中物理案例教学应该遵循新课改理念,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互助实践,在案例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展开讨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创新和探索实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创设“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或“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讨论话题。结合已经学习的物理、生物知识,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一个主题,并鼓励学生课下展开对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相关资料的收集。课上展开辩论比赛,就如何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提出可行性建议。由讨论案例的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到科技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利与弊,提升节能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研究如何保护环境。

二、观摩案例教学,引导思考分析

观摩案例教学方式是依托一定教学方法或教师的演示过程,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理解,以此达到观察与模仿的目的,提升物理科学素养。教师在运用观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电流与电路》时,教师选取“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探究案例展开对串联、并联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深入了解串、并联连接方法的运用。教师运用观摩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对电流规律的分析,通过猜想构思、连接电路、实验展开、数据记录、规律总结等过程,感受和分析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观摩小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之间的关系,探究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规律。由此分析出节日用彩灯应该串联,而家用电路应该采取并联措施等。

三、模拟案例教学,激励思维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实验或科学道理用语言阐述比较单调,而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又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模拟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转变研究材料和方法,不改变研究内容和主题,展开对相同知识的研究。运用模拟教学案例,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便利化,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浮力的应用》时,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演示关于船漂浮与潜艇上浮、下沉的演示图片;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都是利用了什么知识?继而鼓励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拟材料――可变质量的球、盐、醋、水等,展开对比模拟案例的教学。运用同样质量的球展开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球在醋中沉底,在水中悬浮,在食盐水中漂浮。另外,不同质量的球在水中也可以出现沉底、悬浮、漂浮三种情况。由学生的自主总结过程,得出浮力的基本知识F浮=ρgv排,由此得出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潜艇上浮、下沉是改变了自身的质量,而船漂浮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等于船和货物质量的知识。

四、实践案例教学,鼓励自主探究

知识的收获与能力的提升不能全靠教师传授,需要学生真正的动手实践与反思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行动能力。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结合实践案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自身智慧和集体交流与合作探讨得出的方案,制订较为完善的实践方案,由实践案例的学习过程,提升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电与磁》时,可以结合“研究电磁铁”实验展开实践案例学习。结合实验猜想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从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这两个方面出发,探究改变可变因素,得出对应的结果,继而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总的结论。由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线圈匝数一定,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磁性越强;电流一定,匝数越多,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磁体(大头针)越多。通过实践案例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探究,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形式分析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单独提出,在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我就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步骤、模式、呈现形式、作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是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再发现为步骤的教学方法。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以致完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的找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一般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几种呈现形式

(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发现新事实,探索新规律;检验理论,判定理论的适用范围;测定常数;推广应用,开拓新领域。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以及电阻关系等,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与交流得出结论,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通过调查进行探究

义务教育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这一章的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介绍,就比较空洞无味了,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物理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怎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三)通过资料分析进行探究

有的物理实验,普通中学的实验条件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家们研究的历程,利用他们实验中的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探究历程,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了解物质由什么构成?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活动: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阅读课本,发表自己的查阅结果。并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也能起到探究的效果。

无论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调查进行探究,还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进行探究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

(二)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三)不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探究,采用探究式教学。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四、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由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思维不开放,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来,加之受教学资源、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时效不高。

(一)受资源的限制

农村初中多数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网络资源不够,甚至有的学校的学生一点上网查资料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学生不能通过网络查找有效的学习资源。同时,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现有的实验器材是课程改革以前国家按照标准配置的,因而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材中很多实验需要的器材。

(二)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物理周课时也不多(八年级两节,九年级三节),而物理上某些问题的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课内一般不能够完成。课前,教师也需要相对更多的时间准备。因此,时效不高,没有时间保证不能够实施。

(三)受学生知识水平,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限制

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一时不能改变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还习惯于老师讲学习学的灌输式教与学的模式。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在初步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探究能力还不够高等,有些教学内容,无论老师如何引导,如何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但大部分学生始终是被动地进行探究,也不能很好的得出结论。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无论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是有益的。合理的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其三个基本目标。大胆的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索性思维、动手动脑的综合实践能力,对物理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4)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有着直接影响。就目前初中物理实验现状来看,仍存在一定不完善方面。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充分调动实验积极性,促进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促进综合能力提高。下面本文将以初中物理实验现状为切入点,结合苏教版初中物理,着重探讨出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物理能力提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兴趣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关键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物理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目前初中物理实验现状来看,仍存在一定不足,影响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下面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苏教版初中物理着重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总结出有效教学策略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目的实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一、物理实验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如理论课教学,使实验数量以及实验效果通常达不到教学要求。在调查中发现甚至存在教师不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只要掌握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结果即可。在实验中教师通常只进行单一实验方法操作,学生也只是进行模仿,达到规定实验要求。这种情况下对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学习态度都有着负面影响。这种教学现状直接制约物理教学质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要求。因此,加大物理实验探究,完善物理教学策略十分必要。

二、物理实验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

1.注重实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具有生活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在兴趣指导下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实验设计贴近生活,能够促进实验探究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能激发内在潜力,提高实验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教学中的“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对光的反射的原理进行了解后,教师提问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并在课堂上进行常见的光反射实验。将教室内的光进行合理遮挡用手电筒照向平面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整手电筒的角度,发现光束变化情况。在这个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同时由于实验的简单性和常见性,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光的反射规律”,达到实验目的。

2.明确设计实验任务,提高实验目的性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为提高实验有效性,要明确实验任务,在任务指引下能够促进实验目的实现。实验设计既要有明确任务目标,也要有规定要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善实验各环节,最终达到实验目的。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的实验过程中,首先明确实验任务的证明“力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主要实验过程可设计为准备两个皮球,在平面上用一个皮球压另一个皮球,发现两个球都发生形变,则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根据实验需求,制定合理实验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需求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可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也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也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搭配中完成实验任务。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浮力”实验中,求证“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是否正确。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由学生共同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线、容器、水。学生A对水中铁块进行控制,分别使铁块浸在水中浅、深、更深位置;学生B对不同水中深浅位置弹簧测力计重力数的记录,重力示数G1、G2、G3,同时,也要对铁块在空中的重力G0进行测量。通过两个人的配合实验,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观点是错误的。

4.注重实验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积累

实验完成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然后让学生进行组间评估,要求学生能够吸收其他同学的合理意见,最后再由教师来对每组学生进行评估,教师不仅要对该组实验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估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验现状,进而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在加强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同时钻研实验创新,提高实验科学性,以更好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于眉,张锡娟,朱海星.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的应用[J].物理实验,2011,06(20)

[2]刘婷婷.基于物联网技术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05)

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学生学习;有效性;策略;教学质量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初中物理是新的学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个阶段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只是初级阶段,也是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让学生形成初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起步阶段,对于今后学生的发展极为关键。初中物理老师应在物理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一、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物理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1.教给学生掌握解答物理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不断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有些学生为了提高物理成绩,成天都在做习题,弄的都是题海战术,准备了很多的学习资料,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物理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学生都是就做练习而做练习,题目做了很多,但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没有明白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解题的科学方法,没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物理的习题讲解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总结解题方法,清晰解题思路,只有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前开展预习和课后进行复习、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要求学生对物理内容进行预习时,可以先向介绍预习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要求学生预习时首先把未学过的课程仔细阅读,将不明白或不理解的部分予以标注,将有关以前学过但忘记的知识进行再次记忆,让学生学会预习,并给学生布置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这样的预习目的性更强,效果更好。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写预习笔记,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定期抽查,让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期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碰到新鲜的事物时总想探索其中奥秘,总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非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才肯收手。所以,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需要通过正确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发主动的爱上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积极开展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愉悦学习环境,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产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生动形象的对比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快乐地接受物理知识,学习物理学习技能,并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扎实开展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科与文科有很大不同,在物理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物理实验,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技能,掌握物理知识,初中学生对枯燥的教师讲授会感到疲倦,而初中物理实验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物理操作让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不断高涨。教师就要掌握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愿望,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之中,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过程,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科学探究,做好物理实验,满足学生做实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喜好,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对于在课堂学习中的个别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对学生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教师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个别基础较差、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指导,甚至是给他们“开小灶”,认真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习,得出正确学习结论,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会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物理课堂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比较喜欢那些学习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往往会忽视那些学习粗心,成绩不好的学生,甚至有些教师还会不喜欢他们,给他们分三六九等,对于那些缺点多的学生往往是视而不见,不想管,不愿管。其实,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都是平等的个体,教师要在教学中一视同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学习中的差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学习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高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营造民主氛围 培养挑战精神 保证持续兴趣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如我讲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杠杆》时,就有学生对图f阻力F2的方向提出质疑,认为这样杠杆将无法平衡。我通过引导,让大家讨论,最后决定把F2的方向改成向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作出判断“变大”,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深刻。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多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虽然人的活动的动力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更新实验思路,克服教学困难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活动。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克服农村学校器材不足的困难。

五、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上除重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比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或者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创新。

(1)取信息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多阅读,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或通过互连网,利用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功能上网查找,培养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资料、信息都注意收集,最终“厚积而薄发”。这样,各种资料的积累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⑵提出问题能力

学问,要学必有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要进行探究活动,也必须提出中肯的问题。

⑶科学探究能力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问题;困惑;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52-1现代教学理念的应用,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首先其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科目的学习兴趣,又要具体理解课堂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让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激发其内在的创新思维,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这即是实验教学。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全方位开发学生内在潜质的重要课程。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物理课堂教学,强化物理实验教学功效?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围绕课堂教学重点,现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问题与困惑一

物理探究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差。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总结,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敢问。许多学生胆怯,不善言谈。

2.不会问。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1]。

对策1:营造学生敢问的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用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适中的问题情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此带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例如在做“测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演示实验时,根据电路图正确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同学们按奈不住,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A同学提出:灯为什么不亮,是不是灯坏了?

B同学提出:电池是不是没电了?

C同学提出:灯有没有电流通过?……

一一回答后笔者再进行适当鼓励:“通过同学们的问题回答,老师认为大家对过往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发现那么多的问题。”如此,虽是简短表扬也极大激励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数量就会增加,问题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提问能力也会得到强化。

对策2:培养学生好问习惯。主要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年龄,这是教师可利用的关键要素,是教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问题与困惑二

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笔者认为,在物理学习中,两极分化发生在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难度比较大的八年级下学期,学生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方法:

1.重视兴趣激发。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并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学习用具以及物品,做些小实验。如利用铅笔结合其它物品可做的小实验就有:①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学习使用刻度尽测量物体的长度);②将铅笔向前抛出去,铅笔能继续飞行。(说明运动的铅笔有惯性);③在水平的桌面上叠放一堆棋子,用铅笔快速打击最底部的棋子,底部被打棋子飞出而其它棋子下落静止于原地(说明静止的棋子有惯性);④把铅笔直接放入水中,使铅笔漂浮于水中(物体漂浮实验),等等。

2.实施分层教学[2]。鉴于本校规模较大,学生较多,每年段约有数百名学生,生源复杂,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和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差距,即使八年级阶段物理作为起始课,似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学生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文化积淀”的问题,客观上也存在不平衡性,这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

基于此,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备课、课堂提问、课堂训练、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

3.做好分层评价工作。《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

结论

结合上述问题分析以及解决策略,初中物理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当的解决策略,以期避免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厌学情绪;其次结合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质量。总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再认识,在反思和实践中逐渐将新课改的思想变成现实。在改革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有满腔的热情之外,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理性、冷静地进行反思,以期少走弯路,将初中物理教学打造成为符合我国社会现状以及发展趋向的重要基础科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