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02:03: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7-02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转型,亟须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端口,高校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压力,而高校毕业生不仅应拥有过硬的职业技术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应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品德,对于学生品行、道德和为人处世能力的培养直接依赖于天天和学生接触的辅导员,所以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水平高、有责任心,还能懂得育人方法的辅导员队伍,成了各校尤为重视的部分,本人对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年轻化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2005年之后开始升格或者扩大招生规模的,引进的辅导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内,很多“80后”甚至“90后”也加入其中,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总体上有利于开展工作,相对较小的年龄差距使得师生之间的隔阂变小了,价值观和意识驱动,同时由于年轻导致了教育经验不足,缺乏责任心、耐心,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特别是在一些思想政治问题上,缺乏引导的经验;另一方面,因为学校编制有限,往往将有限的编制用于招聘优秀的专业教学人才,辅导员老师素质一般不高,很多年轻老师在学历结构上是大专学历甚至更低,缺乏从理论上对学生给予指导的能力,目前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本来在成长过程中就缺乏与人相处的包容能力,更需要老师在心理上和管理上站在更高的水平上让学生心悦诚服,但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导致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和水平。
2.辅导员队伍比例失调
学校的大规模扩张带来的是师生比例失调,也同样带来了辅导员与学生比例的失调,很多院校上百人甚至数百人配一名辅导员,该辅导员可能还要身兼其他职务,处理日常工作已十分繁忙,更不要说与学生面对面单独交流、了解学生的心声了,很多学生反映大学期间从未和辅导员老师有过交流,虽然与个别辅导员责任心不足有关,但师生比例的失调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还应该在各个班级配有兼职的班主任老师,但是能做到这样的学校少之又少。
3.辅导员工作难以界定,吸引力差
辅导员工作零碎繁杂,天天面对学生,从考勤到卫生、从晚自习到学生活动、从比赛到考试,每一项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每一项都不能耽搁,既忙碌又很难有足够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院校在职称评审、绩效评估和奖金发放上都偏向教学和科研工作,辅导员工作只能计算工作量,且天天重复,很难取得什么成绩,对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并没有实际帮助,这就更无法吸引校内的优秀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之中,大部分老师在职业选择中都会偏向教学科研方面,很少顾及学生工作,只有职称评审需要时,才会兼任一部分学生和辅导员工作,以这样的心态是很难做好辅导员工作的。
二 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考
1.主观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认识
辅导员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的一线力量,也是中坚力量,是高等院校提升学院内涵、提高校风校纪的重要保证,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首先,应该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录用,有目标的、主动地去选择辅导员人才,而不是被动地应付,采用与选拔教师程序相同的方法,由校内校外多个部门建立招聘小组,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在录用辅导员的过程中,应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门槛,让更多有经验且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加入辅导员的行列之中,充实辅导员队伍,提高师生比例。
其次,重视辅导员老师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主要依靠行政坐班费和带领班级的数量作为收入来源,这不利于奖优罚劣,应适当从学院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采用绩效工作的形式,对整体考评优秀的辅导员给予更多得奖励,通过一些奖惩措施提升辅导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更多地将辅导员平时参加的比赛、学生管理工作纳入职称评审项目中来。
2.客观加强对辅导员制度的完善和管理
首先,只有完善辅导员制度的管理,才能建设一支高效、尽责的辅导员队伍,各高校应该积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范围对应的考核制度,适当的将教师与辅导员工作分开,让辅导员可以专心从事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动向和思想状况。
其次,以各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素质,应该在校内开展辅导员心得体会交流工作,通过对优秀辅导员的奖励和榜样的树立,引导广大辅导员走向自我提高的修行之路。一方面,积极向同事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学历升迁、和职称评审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总之,建设一支高效、专业、责任心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强校之本,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德才兼备的保证,各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各级领导应该把这项工作当做一
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逐渐修正一直以来在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客观制度化的保证主观自我意识的提高,为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李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55-01
一、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自1952设置辅导员以来,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进程的演变。进入新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特别是高校招生、就业、收费制度等重大改革后,辅导员的工作领域正在不断延伸,角色定位已从最初单一的“政治引路人”[1]逐渐走向多元,工作职责也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引导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精神导师。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辅导员数量偏少。大多数学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大多在1:2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500,这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差距较大[2]。一方面是队伍过于年轻化。部分学校的辅导员多来自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年龄大都处22—28岁。应届生毕业生精力旺盛,有工作激情,但缺乏学生管理经验,他们多靠的是在学校班干部工作经验,这些明显不能应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理工类还有相当比重,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管理专业的辅导员偏少。高职院校在引进辅导员时候要综合考虑,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当前辅导员面临的困难严峻性,我们在辅导员任用和选聘上把好质量关,特别是在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着重考察。
2.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不够准确。辅导员以前的主要角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德育工作,最初的角色定位即“政治辅导员”。然而,随着高校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的需求出现多样化、复杂的学生事务使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外延已扩展为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在内的“多位一体”[3]。当前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宿舍管理等学生事务日益成为辅导员面临的重要任务。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事实上已突破了德育范围,大量行政事务工作使得专职从事思政工作的辅导员逐渐变得名不副实。
三、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健全辅导员选拔和培养体系,科学考核辅导员的业绩。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加强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严把入口关,选聘优秀的辅导员。主要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有健全人格乐于奉献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严格规范的培训, 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要利用辅导员队伍年轻,工作有激情、接受能力强但实际经验不足和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安排辅导员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班学习;坚持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学生党团建设、就业指导,学生社团管理以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培训,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同时,辅导员工作要进行定期考评,考核其工作实绩。考核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相结合,以工作成效为主。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促进工作的高效创新。
2.科学正确的定位辅导员,使他们工作更有针对性。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规划,给辅导员正确的定位,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任务和职责。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制定有效措施,切实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利益和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可,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辅导员应该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提高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辅导员的工作保障机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辅导员不仅给予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还要给学生提供人生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这要求辅导员不仅有工作热情,还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学生管理经验。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鼓励辅导员参与科研活动,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要适当提高当前辅导员岗位津贴,保证他们收入与专业老师相当,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能安心的在工作,在自己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聘力度,提高职称层次,鼓励和吸引更多有志于辅导员工作的同志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职业。
总之,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要培养既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又适应时展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由于其培养人才的定位正是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更是任重而道远,只有建设一支思想品德过硬、专业素质扎实、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较强的高职辅导员队伍,才能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精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
关键词:科技馆辅导员 队伍建设 现状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07-02
科技馆是集展览和教育为一体的科普场所。科技馆的展品是展示的主要内容。科技馆在展示过程中,要符合启发性、互动性、开放性的原则。我国鼓励建设科技馆的目的就是倡导全民学习科学的热情。科技馆辅导员在科技馆的展览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科技管辅导员是科技展品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参观过程中,辅导员的引导和讲解是影响观众认知的主要方面。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辅导员队伍,是科技馆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我国做好科普工作的基础工作,是推动我国科技馆向现代化、专业化迈进的关键环节。
1 科技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科技馆是科普教育的场所之一,观众各种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兴趣点和需要也不同,许多观众需要讲解员讲述才能理解和了解展示教育内涵,对此,我们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做解释工作,由于观众对科学的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为了达到科普展品的预期科普效果,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发现观众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同时,科技辅导员是科技馆与观众的桥梁和媒介,不仅需要把科技馆先进理念传给观众,也需要搜集观众的需求和愿望给科技馆。其岗位是窗口岗位,是情感交流和信息反馈的重要纽带,是科技馆人文形象的代表,是观众获得展品知识的重要保证。
2 科技馆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方法
科技馆辅导员以科技服务为基本工作思想。科技馆辅导员的重要性体现在科技馆的形象主要是通过科技馆辅导员的形象来表达的。观众对科技馆的印象,第一就是从辅导员的形象判断。例如有的科技馆,辅导员在形象、气质、知识、沟通等方面优势明显,观众就会认为这个科技具有优秀的基础。反之,如果科技馆辅导员态度不好,服务劣质,观众就会对这个科技馆产生较差的印象,不会持续前来观看。科技服务是科技馆辅导员的工作要点,因此,科技服务既要准确,又要生动,容易让观众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科技馆辅导员的引导和解释了。实现科技服务是科技馆存在的重要价值。
科技馆辅导员要时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呈现出生机与活力,现代化建设催生了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科技馆的展品中,很多都是科技产品的概念版,也就是说,科技馆辅导员必须要以高超的科技理论水平,征服观众。科技馆辅导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在自身理论水平上实现突破。同时,道德修养也是科技馆辅导员重要的素质衡量标准。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为辅导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提高观众对科技馆整体素质的认知。
科技馆辅导员要掌握展示教育的工作方法。科技馆辅导员的工作方法非常重要。因为科技馆接待的观众的层次是多样的。有的观众文化程度较高,可以很快理解认知新鲜事务。有的观众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无法直观的发现和理解科学展品的特性。这样时候,就需要辅导员要采用适合观众的沟通方式和讲解手段,在短时间内让观众明白科技展品的特点和优势。展示教育方法要采取互动式和引导式,要积极主动的让观众理解认知事物。展示教育工作方法,同样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对不同的观众提出的不同的疑问,要及时解答,以最明确的语言和清晰理论引导观众理解知识的含义。
科技馆辅导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科技进步是日新月异的,科技馆的发展也是跟随者科技进步而不断前进的。科技馆辅导员作为科学理念的传播者,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在新技术、新产品出现后,及时学习相关理论,从展品的特殊性和进步性出发,迅速掌握展品与讲解特点和方法,从理论方面和实际方面把握展品的特性。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上,还应该体现在工作能力上,要不断吸取先进的理论,将先进的思想传播到群众中。
3 加强科技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统一科技馆辅导员的工作标准,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制度建设。我国科技馆辅导员一直处于独立工作的状态。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辅导员都没有遵循的标准。统一科技馆辅导员的工作标准,是当前科技馆建设中重要的工作内容。要积极建立科技馆辅导员的制度建设,把科技馆辅导员的工作提高高制度层面,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明确辅导员的工作流程和必要标准,加强科技管理辅导员知识结构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建立必要的科技馆辅导员的组织机构,让辅导员的管理具有组织保障。
加强对科技馆辅导员理论知识的培养,提升科普知识的理论水平。科技馆是科学氛围最浓厚的场所。在科技馆的展品中,有很多高端的技术种类。观众对展品多数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因此,辅导员的讲解是开启人们对展品第一印象的方式。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是影响讲解水准的重要因素。加强科技馆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培养,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培训。科技馆要在新展品展览之前,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的业务知识学习,让辅导员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展品的特点和性能,这样,辅导员在讲解过程中,才能利用大量的知识给予观众必要的解释,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接受最全面的科技知识理论。
认真做好科技馆辅导员的选拔任用工作,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我国科技馆建设中,辅导员的选拔工作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我国没有专业的辅导员选择标准,在选择辅导员的过程中,都是依靠个人素质的展现来作为选择的标准。很多科技馆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了新的想法就会离开科技馆,这就造成科技馆辅导员在人才链接上出现了断层,严重影响科技馆日常工作的进行。做好选拔任用工作,要从制度上、管理上加以干涉,对辅导员队伍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对辅导员日常管理保持适当的严肃性和约束性,保证辅导员在选拔任用和辞退方面有制度可循,有依据可查。
加强业务交流,建立培训机制。每一个地区和每一个城市的科技馆建设和展示内容,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设定。因此,科技馆之间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科技馆展示的内容较为高端,有的则维持在原有水平。辅导员的讲解主要是根据展示的内容而定。加强业务交流,就是让更多的辅导员通过到外单位的参观和学习,拓宽视野,从更广阔的范围丰富自身的见识。在交流学习中,展开讨论和经验交流,吸取先进的经验和工作方法,取长补短。交流活动是活跃的培训机制,固定培训是科技馆辅导员的常态机制。定期培训要从知识层面、理论层面、思想层面、纪律层面对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把培训当成科技馆辅导员的加油站,铜鼓培训鼓励更多的人员加入到辅导员队伍。
积极建立科技馆辅导员的职称体系,实施奖罚制度和绩效管理。科技馆辅导员的管理一直处于相对松散的境地。因为,没有专业的评价机构对辅导员的工作给予评定。缺乏评定就会造成工作积极性不强,辅导员在工作中没有荣誉感和使命感。在科技馆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建立职称评定体系,将辅导员按工作能力和水平,评定为几个明确的职级,职级与工资待遇挂钩。例如可以评定为高级辅导师、辅导师、一级辅导员、二级辅导员、三级辅导员,并在工作时有明确的标志表示层级特征。职级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奖罚管理和绩效管理。科技馆应对建立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日常考核和特殊项目考核,发现辅导员个体和整体的差异和矛盾,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的调整和改进。
4 结论
我国科技馆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科技馆工作需要提升和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科技馆辅导员是科技馆建设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发挥着科技馆科普展教工作的主要作用。科技馆辅导员的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影响科技馆科普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我国科技馆当前的传播的媒介,依然主要依赖辅导员的沟通和互动,做好科技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从根本上促进科技馆的整体提升,为我国科普工作提供强大的后盾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许燕.浅析科技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2013(21):69.
[2] 田雪.浅谈科技馆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397.
关键词 辅导员 艺术院校 思想教育
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四个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校通过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着和接班人。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特别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光荣使命,他们的成长成才对于国家的文化发展,和艺术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管理监督作用。很多高校的师生都把辅导员称为“管理员”。就是因为所有有关学生方面的工作,事无巨细,辅导员都得过问、参与管理,而且这种管理还体现在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有关学生方面的各种关系,促进学校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更好地保证学校整体力量的发挥。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学校的遵纪守法及学习等情况进行监督,以保证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2、桥梁纽带作用。学校的政策、规章制度中要靠辅导员去贯彻与落实,学生的意见、想法要靠辅导员去收集、汇报。这样,辅导员就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沟通了思想,畅通了渠道,增进了了解,使学校的工作更能在一种"和谐状态"中稳定、高效地运转。
3、榜样示范作用。例如俗话所说当中的"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学生从入校开始直至大学毕业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感情的因素和心理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辅导员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十分突出而且重要。
三、如何通过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多数艺术院校辅导员都为艺术院校毕业生或本专业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工作,这样虽然很快的就能与学生们拉近距离,并且可以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但在指导学生们思想政治方面就还需要加强学习,辅导员们应该多听取党支部书记的意见,虚心请教,同时高校也可以聘用思政治课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这样可以带动其他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该关注辅导员们工作,多给予他们鼓励,定期开展一些论坛和表彰活动,激励辅导员们的工作热情。
2、加强艺术教学实践。广阔的社会舞台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和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和内容,艺术专业大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关注艺术市场的热点,社会的变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面的发展。辅导员应该带领学生通过社会和艺术实践活动,把面对社会作为增强思想政治 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把艺术实践作为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3、培养自主意识。辅导员们应该鼓励艺术专业大学生除学好自身专业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定期组织参观博物馆等具有浓厚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地方,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加强主动关注社会,关注国际的意识,增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培养艺术专业学生集体观念和纪律性。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自己组织各类艺术展演和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充分展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才能,鼓励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集体荣誉感以及对国家和集体利益责任感等。
5、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艺术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较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他们身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应该开展一些新颖独特,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辅导员可以指导他们排练舞台剧、好书传递、微博转发大赛、辩论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开展党史学习、就业课程指导等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有助于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丰富学校的品牌内涵,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院校的辅导员 承载着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太多的期盼和责任。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出适合本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研[1999]10号.1999(08):16.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党[2000]21号.2000,(07):03.
[3]郑洁,游敏惠.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58-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延伸到教育行业,但网络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正是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次挑战中,如何抓住机遇,提高自身能力成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使得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促进了高校的发展。
一 “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的结合,使得传统行业有新的发展模式[1]。“互联网+”时代也逐渐走入教育行业中,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不仅是要从事学校的教务工作,也承担着思想教育等工作,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队伍建设更应该与“互联网+”时代相照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又要应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工作,适应现代化的发展[2]。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面对新的环境,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的社会诱惑,很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急需辅导员正确的思想引导。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作;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也是促进高校的发展,辅导员是高校教职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许多高校辅导员成为了学校的各级干部,所以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建设与高校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网络时代的到来,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社会资讯,提高工作效率[3]。同样,在网络时代的开放性下,可以掌握学生的动态,开展德育工作,但需要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互联网+”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也增加了辅导员管理学生的难度。大量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而言不仅能丰富精神世界,更多的是改变其价值观念,这更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
(一)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不仅低,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也逐渐降低。社会上对于高校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加入到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中,造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较大[4]。另外,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教职人员里所处的地位也较低,辅导员的工作又缺少发展前景,学校对高校辅导员也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使得很多的高校辅导员都想着离职,造成了高校辅导员的人员流动大的状况,这与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辅导员的待遇等有关。
(二)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不够
高校不仅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教职人员也应加强培训,而且辅导员的培训不仅是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能力,也是给辅导员提供发展的空间。一般高校的干部选拔都是从辅导员中挑选出来的,虽然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上投入过小,缺乏相关的培训体制,辅导员对培训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不起来,辅导员的能力受到了约束,其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5]。即使有的学校开展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但由于辅导员的参与性低,辅导员的培训形式也是单调的,所以也没有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
“互联网+”时代使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受到了挑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其对教育者给出的信息不再是全盘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辅导员传统的教育工作方法将不再适用,说教的教育方式逐u被舍弃,新的工作方式成为了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6]。再有就是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受到挑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不断地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知识素养。也要提高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不断地积累实战经验,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三 “互联网+”时代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措施
(一) 构建机制,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
解决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主要的方式是构建相应的机制[7]。首先是选拔机制,由于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对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应对辅导员的学历、素质、政治觉悟等对方面进行考察,严格要求考核标准,确保辅导员队伍有着较高的思想水平;针对高校辅导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应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高校通过建立评价系统,将绩效考核与辅导员的工资挂钩。要规范辅导员的工资奖励标准,使得辅导员与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缩小。
(二)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
在高校辅导员的队伍构建中,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使得辅导员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加大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结合我国的教育发展形势,对辅导员在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训[8]。也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培训期限,通过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平时培训等多项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等。
(三)提高高校o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应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水平。身为一名辅导员,在高校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所以,辅导员应先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在网络化的影响下,注重对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使学生不受网络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辅导员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运用网络技术学到更多的知识。争取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微博、微信、校园APP等网络化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注重的是创新与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也应有创新意识,不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在此同时应结合网络技术,利用QQ、微信等平台,实现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应用校园网站与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进行合作,从而为大学生拓展更多的锻炼平台和工作机会。
综上,在“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不仅对大学生、辅导员和高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下,应对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进行调整,针对其遇到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辅导员队伍的机制、职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建设,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构建具有高水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刘新东,张明亮.辅导员专线――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6):142-144.
[2]徐芝兰.近十年我国辅导员研究的主题分析――对CNKI“辅导员”高被引论文(2005-2014年)的内容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0):6-11.
[3]周莉莉.“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性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16(5):30-32.
[4]陈振兴,刘琳,刘召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视阈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1):35.
[5]曹都国.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之探析――以上海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5(3):225-228.
[6]谢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网络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119.
根据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我院辅导员队伍现状及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招聘。部分高校把精力主要用于扩大招生、大量引进教师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尚未对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只考虑到数量,而忽视了人员素质的要求。另外很多学校招聘的辅导员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第二、培训。高校辅导员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培训要求不够严格;对理论的培训重视不够;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培训时间不够充足。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政策、经费等诸多原因,大多数辅导员很难得到进一步进修深造的机会,因此岗位拓展空间很小。
第三、考核。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普遍存在对辅导员的职责要求比较多,而奖惩体系却比较模糊,辅导员考核评定时定性的指标多,定量的指标少,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不能量化,“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这样不利于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这种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第四、晋升。目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建设还不成熟,发展空间比较狭小,导致很多辅导员彷徨茫然,担心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因此部分辅导员产生厌倦情绪,没有潜心做好本职工作,抱有“出路就是转行”的想法,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辅导员队伍中“干两三年就走”的现象比较普遍,最终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第五、薪酬。尽管许多高校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但当遇到具体问题(如评职称、职务晋升等)时,辅导员的重要性往往难以体现,加之辅导员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先天不足”,因此,在考评中大多处于候选状态,导致许多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受挫,热情下降。
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我院坚持“二严二优一高(即:严进、严管、优育、优出、高薪)”的方针,全力推进学生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学生辅导员队伍,工作成效显著。
(1)严进――严格选拔人员,改善队伍结构
所谓“严进”,就是严把辅导员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质量。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完善辅导员选聘制度,严把“入口关”,切实将那些热爱学生管理工作、热爱教育事业、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的优秀人员选拔到辅导员岗位上来,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业化、职业化学生辅导员队伍。根据学历教育规模,适当调整辅导员数量。在辅导员的选聘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向学校和社会通报设岗情况、招聘要求和实施流程,由学院人力资源部、学生工作部和各系部共同参与,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的阳光招聘,最大限度的保证选聘质量,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严管――严格管理考核,完善考评体系
所谓“严管”,就是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如制定选拔、培养和管理制度、职称待遇制度、考核评优奖励制度等等,对辅导员的选聘与配备、培养与发展、职责与要求、考核与奖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制定制度措施时,要着眼于辅导员队伍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既要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又要允许辅导员的合理流动,促进其个人的发展,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吸引力。
(3)优育――加大培养力度,提升业务能力
所谓“优育”,就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提升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理论素养。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如举办辅导员培训班,邀请校内外相关的专家教授、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思政工作人员就学生奖惩及日常管理、新生入学教育、党团建设、心理辅导、贫困生资助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理论素养、实务操作、基本工作职责的培训。培训中,可以增加一项外出交流学习的内容,组织辅导员走出去,到一些大学生思政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特色、有成效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优出――争取外部支持,争取事业留人
所谓“优出”,就是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畅通辅导员的发展出口。
重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学校专业教师队伍、行政管理队伍的立交桥,鼓励学生工作干部和青年教师“双肩挑”。一方面,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另一方面,对在职辅导员中工作实绩突出并愿意继续从事学生思政工作和党政管理工作的同志,作为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加以重点培养,优先从有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历的同志中推荐、选拔学校后备干部。同时,畅通辅导员队伍的流通发展渠道。
开展优出举措以来,我院先后有近10人转入教师或其他管理岗位,1人提拔为学院中层干部。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在进行着改革,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也日益加快,促使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现代民办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这个传统与新奇碰撞的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观念思想相互交叉演进,使得新时代的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这种种改变,使得辅导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支持力度
民办高职院校各工作主线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这也是一个对复杂的过程。大学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属于骨干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实施者以及指导者的角色,联系着校领导和师生,在其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政策的指导直接决定了辅导员队伍水平的高低。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其校党委和各行政领导之间,思想要统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起来,将建设专业的辅导员队伍作为长期计划,纳入日程中,切实行动起来。
要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将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基础,同时保持观念的及时更新以及思想的解放。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有各方面的问题存在,包括管理体制不合理、职权分工不清晰、员工待遇不完备、激励机制不科学,而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
二、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
要加强辅导员班子的建设,那么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权范畴就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明晰辅导员的职权,就可以明确其工作范畴,有助于集中力量,有计划,按步骤的进行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规范以及考评的标准,最终,也能够加强各辅导员的工作认同感。
1.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辅导员们的职权问题在高职院校中长期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当然,时代在前进,其工作也愈发明确且不断丰富起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属于综合教育、服务、日常管理于一身,然而实践过程中,日常管理事务繁杂,服务项目多,这样辅导员本身的教育工作便容易被挤到次要地位。通常情况下,辅导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却往往出不来成绩。由此说来,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就落在了辅导员工作职权的明晰以及改变辅导员对教育工作的弱化,这一问题上。而辅导员工作内容方面,是需要在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下,辅导员们必须要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在学生的成长中给予足够的引导,同时,加强大学生得自我管理能力,让大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教育。
2.增强岗位认同感
所谓成就感,即自身付出努力后油然而生的一种自豪感,是一种使人能够持续进步的内在动力。个人的事业心、责任、进取心、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属于其外在表现,换句话说,成就感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对于辅导员来说,他们工作繁琐又重要,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中,需要外界对自身工作的尊重肯定。
三、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坚持党在教育方面下达的方针政策,如何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精英人才,辅导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辅导员是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制度,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辅导员队伍更为专业、更加职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工作变得更有效率,才能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1.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所谓专业化培养,实质上是指辅导员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拥有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有效的行驶辅导员的职权。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就是指需要辅导员在专业领域有更加深入系统的掌握,要把理论
结合实践,而据此来提升工作的实际效率。
高职院校需要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职前、在岗的培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形式政策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综合素质。要求广大的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研究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使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
2.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长期以来,辅导员始终被认为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岗位。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没有足够的专业性,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始终不够稳定,同时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就必须对辅导员生涯有长期规划,有了长期规划才有有稳定的前进方向,才能够使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稳定下来,才不会使辅导员队伍不断流失,才能最终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质量。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除了要有长期规划外,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考虑到辅导员整体的职业发展。
四、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针对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选用机制和培养机制,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不断改进、持续发展有力的制度保证。
1.规范辅导员选聘程序
建立一套严格的辅导员选用标准。事实上,辅导员岗位上的工作复杂而繁琐,需要岗位上的人员具有出色的综合素质。因而,民办高职院校在进行辅导员选用时,要从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组织纪律性、作风这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择优选用。要使这点的实施得到保证,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选用标准。
2.完善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制度
建立健全机制,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使辅导员产生一种职业的成就感。对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对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的权利进行保障,设置科学的流动平台,最终建立有核心力量、动态平衡、水平颇高,体系完整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双重身份权利落到实处。所谓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实际上是指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学校干部的两种身份。对于辅导员职业发展来说,可以依据教师序列,也可以按照学校干部序列进行。一方面,依据教师序列,依次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者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评聘。而评聘的标准应该以辅导员的工作为参考,与更专业的科员人士相比,同样条件下,对辅导员的评聘应该降低科学研究的要求。另一方面,按照学校干部序列,高职院校对领导干部的选用,辅导员工作成绩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辅导员可以作为后备干部培养、选用的重要来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辅导员工作地位,也能够解决好辅导员未来的发展问题。
五、不断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方法
1.强调引导作用,淡化管理色彩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以大学生为主,大学生基本都具备一定的素养,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同时大学生又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发生改变,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辅导员更多的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思想上更多帮助指引,不要过多的对学生进行说教,深入了解学生所需,尊重学生,鼓励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注意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淡化管理,多一些对学生的服务,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包括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生活困难以及未来发展的困惑等问题,少一些生硬的管理,以提供指导帮助为主。
2.突出示范作用,淡化说教色彩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完善自身形象,保持自身行为规范更容易影响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榜样拥有巨大的示范作用,除辅导员完善自身树立良好形象外,还可以将在学习上、求职上、创业上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感染更多的学生,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六、小结
随着各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整体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例如辅导员队伍人数少、任务重、困难多、待遇低等,这些问题都是普通公办高等院校以及民办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希望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能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和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