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1 17:47: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七年级信息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把先进科学技术尽早普及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信息理念,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学生学情】
本届七年级新生大部分在小学时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程,家中也有电脑,所以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础,但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强大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这是教学的优势。但是信息技术课课时不多,大部分学生只在上课时间进行练习操作,课后很少主动去巩固,所以学生操作易生疏,对知识点的掌握度不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游戏类娱乐项目才感兴趣,像是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软件操作积极性不大。所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2、了解互联网的文明使用。
3、学习认识并使用Word应用软件。
过程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对文字、图片及表格数据进行处理。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word制作报刊的技能。
态度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
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展学生知识面。
【教材分析】
教材使用的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内容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 走进信息世界。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和实际应用
第二章 利用互联网获取与交流信息。知识点:互联网的基础知识;浏览工具的使用;网上查找、下载和交流信息的工具的使用;网络文明与安全。
第三章 文字处理。知识点:Word的编辑和排版;Word内表格的设计与制作;Word内图文混排;用Word制作完整的海报报刊。
本教材主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个整体的认知,并且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来查找信息解决问题,同时Word 软件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安排】
周次
时 间
教学内容
第一周
9月1日----9月7日
人与信息世界
第二周
9月8日----9月14日
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第三周
9月15日----9月21日
进入互联网
第四周
9月22日----9月28日
熟悉上网浏览工具
第五周
9月29日----10月5日
网上查找信息
第六周
10月6日----10月12日
网上查找信息、网上下载信息
第七周
10月13日----10月19日
网上下载信息
第八周
10月20日----10月26日
网上交流信息
第九周
10月27日----11月2日
网络文明与安全
第十周
11月3日----11月9日
文字处理:信息时代的文字处理
第十一周
11月10日----11月16日
文字处理:文字的编排与排版
第十二周
11月17日----11月23日
文字处理: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第十三周
11月24日----11月30日
文字处理: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第十四周
12月1日----12月7日
文字处理:图文混排的设计与制作
第十五周
12月8日----12月14日
文字处理:图文混排的设计与制作
第十六周
12月15日----12月21日
综合项目:制作海报、报刊
第十七周
12月22日----12月28日
综合项目:制作海报、报刊
第十八周
12月29日----1月4日
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1月5日---1月11日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关键词: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课堂活动;生活化
现在,很多中学老师虽然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其实是“新瓶装旧酒”,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他们在心理上会感到一些不适应。那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现代所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再加上七年级学生面临青春期的困扰,如果老师无法实施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所遇到的困难,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下面,笔者应用信息技术、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实现生活化教学三个方面,讨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应用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最主要科技之一。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网络与电脑,因此,老师必须要在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首先,老师要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在教育中最被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明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要点。其次,老师要合理整合教材,科学选择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避免片面追求信息化教学。再者,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切忌直接将板书挪到多媒体屏幕上。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应该要优于传统教学手段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反之,则没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在《探问生命》一课中,主要是为了让七年级的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但是,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少有经历生离死别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不深。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了一些自然灾害的照片,营造出比较肃穆的课堂氛围。然后,我再找到Love Life这部与关爱癌症儿童相关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很多末期癌症儿童对生命的渴望,我以此导入课堂,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是否可以永恒”这一问题。很多学生表示,他们通过观看这个纪录片,能够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二、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自从新课改强调要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之后,很多老师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变成“满堂跑”,使这些活动与教学目标割裂开来,导致这些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获得优质的成果。再加上很多学生可能并不想参加这些探究活动,老师强迫他们参与进来,无法达到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在设计《探究生命》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我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合思想品德教科书,谈一谈“永恒的生命”这一问题。然后,我在班级中举办了演讲比赛,各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小组观点。一组主讲,别的小组进行补充,然后老师再总结与点拨,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
三、实现生活化教学
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初中生能够成为有文化、有素质、有纪律、有理想的公民,使其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然而,现在很多老师讲课时,过于理论化、概念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实现生活化的教学,将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变得充实、实际,让学生接受真正需要的教育。在《亲情之爱》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故事,并让他们谈一谈他们所认识的家以及对“孝”的认识。然后,我再以学生的故事为基本,引入教材中的知识点,将教材中的语言转化为一些朴实、通俗的语言。
因此,老师必须改革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让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等优秀的品质。老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避免活动变得形式化;实现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活动式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国家的重视,使各校信息技术设备得以更新配备。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1.教师放羊,学生无味。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是一门主科,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性不高,备课、上课马马虎虎,有的甚至放之任之,让学生自己在机房玩。加上有的知识点,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了,上初中还在学,学生就没有学习兴趣了。
2.教学枯燥,两极分化。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同,造成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通常是搞“一个水平线”教学,并且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结果是有的同学因已经掌握这些知识听得索然无味,而基础差的同学则可能根本就听不懂,这样一来,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学习了。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严重。
3.考试评价制度不健全。对于传统学科,评价方式就是笔试。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更多的可能是要求掌握操作技能。考试评价制度不健全,也就无法促进教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教学策略将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从而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倡开展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研究,将活动的思想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为构建新的教育形式的突破点。
二、初中信息技术“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活动之于教学的整合有两种形态:结合和融合(如图)。当活动与教学结合时,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关系,而当活动与教学融合时,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
活动与教学的结合 活动与教学的融合
活动式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电脑绘画、电子作品制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符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我将活动式教学模式分为“自主探究”型活动教学模式、“多元整合”型活动教学模式、“主题创作”型活动教学模式、“游戏竞赛”型活动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型活动课堂:满足探索需求,重在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探索,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该模式中教师不能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然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获得感性认识,并通过讨论,使得感性知识变成理性知识。
如我设计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九课《综合实践――做调查研究》的“自主探究”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1】
学会调查研究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恰当合理的运用Excel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1.调查前的准备:成立调查小组;确定调查主题;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数据收集与处理:整理问卷;处理原始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3.撰写调查报告:结合统计表和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阐明观点,提出建议。
4.成果交流:交流(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型活动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必须包含本次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
(2)活动的难易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注意分层、分阶段,以期学生最后都能通过活动产生感性认识;
(3)学生在活动中碰到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期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方法,获得理性知识达成教学目标。
(二)“多元整合”型活动课堂:丰富课堂内涵,重在综合应用
多元整合型活动课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不是单纯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而是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处理、解决问题;在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学科的方式。如,结合语文课的《斑羚飞渡》、科学课的《保护水资源》、校本教材中的《走进XX》等学科内容,抓住其共同及核心的教育思想,让学生进行电子报刊、电脑动画等形式的作品制作。通过情境的创设,情感的熏陶,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从学生的制作过程(积极地参与探索,相互合作)及表现形式(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等)可以看出他们环保意识的深入,对家乡山清水秀的喜爱,同时也延伸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而这些也是单独一门学科所不能达到的。
下面的案例就是我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七课《设计版面》设计的“多元整合”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2】
编电子报刊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整合各科知识,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Word操作方法,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进行编辑,制作成电子报刊。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方法。
教学过程:
2、确定电子报的主题和刊名。
3、分配制作任务。
4、实施制作。
5、汇总美化。
类似这样的课堂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有效实现目标、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的整合,这里不仅需要学生有比较娴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信息搜集处理水平,此外还需要与美术、语文等学科整合,对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学习体现,可以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激活各自的潜能。
(三)“主题创作”型活动课堂:激活个性潜能,重在个性展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作为已经有独立思想的初中生,学生更乐意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如,展示“秋天”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掌握的方法来表现秋天。使用工具:word、PowerPoint、flash、画图都可以,主题要鲜明。
下面的案例就是我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八课《自选图形的应用》设计的“主题创作”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3】
设计富有个性的Logo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设计富有个性的logo,进一步加深与巩固自选图形的操作,从而提高合理搭配图形的能力。
教学过程:
1.选择自选图形。
2.设置自选图形。
3.在自选图形上添加文字。
4.设计富有个性的logo。
“主题创作”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对活动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四)“游戏竞赛”型活动课堂:关注竞争心理,重在体验快乐
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竞赛”型活动课堂教学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信息技术教学。比如,学习八年级上册 《信息技术》第一单元中“网络与生活”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后,设计“非洲大冒险”游戏,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游戏竞赛,藉此考察学生网上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再比如学习《文字校对》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校对要求和修改方法,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下面的案例就是我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十七课《文字校对》设计的“游戏竞赛”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4】
火眼金睛找错误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对文档进行拼写和语法错误检查,修改查出的拼写或语法错误。培养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游戏竞赛的规则。
2.教师讲解检查文档中的拼写和语法错误的方法。
3.进行竞赛。
4.宣布结果并颁奖。
“游戏竞赛”型活动课堂教学,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又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令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课堂是一个游戏的天地,学习的乐园。
三 、实践成效的分析
1.丰富了校园学习生活,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活动课堂”的开展并延伸,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活动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我校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得以带动和形成,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向周边学校辐射,为我校树立良好品牌,发挥较大作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意识到该门学科的重要性,也成为学校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可以这样说,在新安江第一初中,信息技术“活动课堂”这方土地,是最活跃、最吸引人的沃土。
2.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提升了专业素养
实践和研究初中信息技术“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活化课程资源,增强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笔者在参加建德市信息技术(初中)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
通过实践和研究“活动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关注,教学中重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面对课堂教学时常能融进自己的思考,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每堂课,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活动。同时学生的精彩表现时时让老师感动,老师能主动去反思,突破教师以往单科课程的限制,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拓宽对课程的理解,提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力。
“活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也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这些都为我们后续的推广研究和深入研究打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幸福体验
(1)“活动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赞赏,希望自己在网上的作品得到同学的认同,为实现这一目标,促使学生学习之前准备上课的内容,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在家中准备上课要用到的资料。为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乐于准备收集学习资料,勤于整理添加自己作品文件夹的内容;喜欢在网上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评论。
(2)“活动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提升自我价值
活动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可选择性强,可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使他们主动探索,愉快体验,各尽其思,各展所能。活动的内容富有情趣性、挑战性、价值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什么,怎么做,自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舞台,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机械学的局面。在活动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学生作品多次在杭州市、建德市获奖。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学科不会成为他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会成为他们进行其他学习活动、从事某种工作、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工具。活动课堂教学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把握自主存在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革新创造、学会与人合作,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
四、实践研究的反思
信息技术“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
1. 初中学生功课多,升学压力大,信息技术教学被边缘化,导致信息技术教师有想法没办法实践,有活动没办法开展,学生没有更多时间进行课外活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生活教育;氛围
在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经常将信息技术理论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实践创新训练。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但是,就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状况来看,教师们的生活化教育意识浅薄,难以有效推动信息技术课堂生活模式化,学生们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都无法获得生活理念的渗透。下面,笔者将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活教育模式化经验,谈谈如何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
一、引用生活信息产品,提升学生课堂兴趣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就社会产品而言,信息技术产品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比例,现代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以及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为了推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生活模式化,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引用一些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产品,让学生们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功效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兴趣。引用生活信息产品就是让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接触到生活元素,为课堂营造出熟悉的生活情感氛围。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据处理》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柱状图、分析表等,学生们在此过程中纷纷表示生活中有了这些图表的帮助后,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学生们对数据处理的学习更加有了动力和兴趣。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数据处理学习过程中能够投身于具体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我在展示完数据图后,向学生们展示了数据图表背后的数据处理过程,让学生们逐步发现数据处理方式的巧妙以及其作用的强大,以此推动信息技术课堂从理论教学向生活化实践训练转化。教师们一定要学会在课堂上引用学生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产品,让其了解信息技术对于现代生活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传统单调的信息技术课堂逐渐向生活实践课堂转化。
二、推动教学理论内容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的实践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理论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推动社会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学习的本质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理论内容生活化,换言之就是在课堂上运用更多的信息生活素材,让学生们逐渐产生运用信息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的思维意识。那么如何有效推动信息技术理论内容生活化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策略:(1)改进信息技术理论内容的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2)将抽象理论内容形象化,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过程中,我谨遵上述两大教学策略,有效推动了课堂内容的生活化。首先,我改进了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学形式,以往教师们常常以示范的形式一步一步地按照教材既定步骤进行教学,机械性较强,在本节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演示文稿主题,继而让学生们在互联网上自主搜索图片、视频等配套资源,最后在引导学生们制作演示文稿,让整个教学流程与学生的生活兴趣联系在一起。其次,书本上的演示文稿制作步骤文字讲述较为枯燥,为此我用图像语言代替了书面文字语言进行了演示文稿制作步骤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大脑中形成具体形象化的演示文稿线性流程。
三、巧用兴趣活动,延伸信息技术教育
初中课程体系中,兴趣活动是帮助学生延伸理论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个性,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巧用兴趣活动,将信息技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将课外兴趣活动的规划与组织开展置于整体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中,根据具体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个性、兴趣爱好等有效设计兴趣活动,让学生们学会用课堂上所学得的信息技术来进行产品设计、表格制作、数据分析等等,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制作网站》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网站制作方式传授给学生们后,让学生们在课后组成兴趣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一个网站,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足球爱好者交流网站,有的学生则设计了数学竞赛知识题库网站,这些网站的设计正是学生们将课堂信息技术理论运用到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学生们不仅能够将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平台进一步发扬,还能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发现乐趣,将信息技术与自身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一直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课堂模式僵化,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低迷。为了改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将生活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们提升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合,不断促进学生们提高信息技术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陈爱云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参考文献:
1 交互式电子白板使数学知识
形成的过程更真实
【案例】在学习七年级数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节时,为了引出课题,收集斜拉索桥、铁轨、激光灯照射等图片。可直接利用电子白板的绘画功能在图片中相应地画出直线、射线、线段,再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放功能把这些图形拖出来,使得学生深刻感受线段、直线和射线来源于生活,对线段、直线和射线产生直观的认识。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移动功能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感受两个图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从而归纳出全等图形的定义。
2 交互式电子白板使数学课堂
教学更具互动性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构建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师生的教与学的角色和行为都发生积极的变化,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有更灵活的或强或弱的控制;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参与和协作,课堂充满活力和凝聚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得更活跃、更有效。
【案例1】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从三个方向看”一节时,笔者给了学生这么一道题目:根据下面的三个视图(略),想象物体的形状,你能确定搭出这个物体需要多少如图的小正方体吗?在学生回答答案后,让学生动手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副本等功能,搭建出相应的几何体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化解难点问题,整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学生在动脑、动眼、动口、动手,这样的课堂互动更有效。
【案例2】八年级数学“菱形”一节,在归纳出菱形的定义后,笔者出示给学生一道操作题:“画一画:下图(略)是由大小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图案,画出其中包含的菱形。”学生在学案上尝试后,让他们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绘图功能在白板上画出不同大小的菱形,交流大家画出的不同的菱形,加深学生对菱形的认识,发散他们的思维。
利用白板中的图形笔,笔者画出两个椭圆形的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请学生将题中的数字拖入相应集合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都愿意上台演示。在这样的简单、有趣、形象、直观的小小游戏中,学生轻轻松松就学到该学的知识,互动富有实效。
3 交互式电子白板使数学教学
的资源更广阔
交互式电子白板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教学、学习资源,利用电子白板所提供的资源图库和模板,可以随时调出想搜集的图片和信息。教师不仅可以收集储存需要的教学资源,而且能够产生和保存课堂中的动态的生产性再生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支持教师使用这些资源。资源的动态性说明这种资源有明显区别,资源的生成性说明这种资源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生长点。
【案例1】在学习八年级数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一节时,笔者让学生从电子白板的图库中任意选择图形,利用电子白板的重复、旋转功能,构造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兴趣盎然,展示了很多作品,颇有创意,课堂既开放又精彩。
【案例2】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笔者把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在白板上书写的典型错误的板书过程,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记录下来,课堂小结时把它们拖放出来展示,对所有学生都起到警示作用,起到很好的纠错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一)计算机硬件设备极不平衡
自2010年云南省将信息技术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来目前全县小学虽然全面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以底圩乡为例全乡八个村委会14所完小,却只有中心小学在2012年才开始配置了一个30台电脑的计算机教室,下面各完小只有一台模式二接收的计算机,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只是在课程表上挂了个号,名存实亡。使初一新生信息技术学科基础严重参差不齐,可以说是“零起点”。
底圩乡初级中学,在校生1769人,计算机教室现仅有40台学生机,其中30台是原来2007年配备模式三计算机,到达课程开设标准的生机比(初中)15:1还需72台,并且计算机硬件老化严重出现故障后难以有效恢复,“死机”、“摆设机”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农村学校是两人一台,或多人一台。
(二)学生信息水平参差不齐
1.学习时间不充足。一方面学校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初一学生是1节上机课和1节理论课,初二学生是1节理论课和2节上机课),间隔周期长,这节上的内容等到下节课再提问时大部分学生都忘记了;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课后没有时间去巩固所学知识,造成知识的遗忘率很高。
2.学生能力不一致。由于地处农村,很多学生计算机知识相当薄弱,导致一些学生在操作上不够大胆,特别是女生,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
3.在很多学生的概念中,计算机就等于游戏机。上课时,学生总是会特别关注哪些与游戏有关,或者利用上机的时间,与同学互相探讨游戏的进程,而忽略了学习任务的完成。
二、采取的措施
面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我所采取的措施(操作课)如下:
1.依据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大纲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初中信息技术的总体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⑴掌握正确计算机开/关机顺序;⑵掌握鼠标的使用(单击、双击、右击、拖动和框选);⑶键盘的使用(认识和学会使用各功能键、英文打字练习);⑷输入法(智能ABC)和中文打字练习;⑸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和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文件/文件夹的新建、删除、重命名、移动、复制和粘贴)。
七年级下学期:⑴Word 2003学习和专项练习题的练习;⑵PowerPoint 2003学习和专项练习题的练习。
八年级上学期:⑴Excel 2003学习和专项练习题的练习;⑵因特网相关知识学习和运用(文件下载、电子邮箱的申请、邮件的收/发和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常识)
八年级下学期:⑴Word 2003、PowerPoint 2003和Excel 2003专项强化练习;⑵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系统复习;⑶备考
2.制定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教学策略
⑴ 第一阶段教学策略(初一上学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教师讲解演示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那些单调的、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先。
比如在讲解输入法和键盘练习时,我引入练习指法的游戏软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多数学生计算机知识的“零起点”,我采用教师讲解演示操作为主,然后由学生模仿操作来练习键盘和文字输入。
⑵ 第二阶段教学策略(初一下学期-初二上学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所以我采用“以任务为主线”教学方法来学习Word 2003、PowerPoint 2003、Excel 2003、文件下载和申请/收/发电子邮件。
⑶ 第三阶段教学策略(初二下学期)
复习备考阶段“以学生强化练习为主,教师对个别存在操作问题学生辅导为主线”。
【关键词】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教学 整合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其宗旨是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如何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中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思品学科的整合呢?我就信息技术与中学思品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我浅意识地作了一些初步研究,望大家多加指导。
1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品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题《学会调控情绪》一课中,教学难点是“情绪表达需考虑他人感受”,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生活的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少,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情绪发泄的flash,其中的主人公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影响了周围人的感受和生活,flash诙谐幽默,学生在欢笑中了解了情绪表达时要注意的种种问题及给他人带来的危害,并记忆深刻,效果极佳。Flash的运用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也解决了教学的整合点。
2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