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英文教育论文

英文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5 14:33: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文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文教育论文

篇(1)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为读者提供同一学术研究的相关资料,更方便读者进行相关查询,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科学进步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鸥,朱晓民.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及特征[J].语文建设.2006(09)

[2]刘伯奎.语文学科结构的板块缺失[J].语文教学通讯.2006(12)

[3]菅舒涵,李海霞.口语交际教学的历时梳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4]杜红梅,李长中.中美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个案比较[J].语文建设.2006(03)

[5]王荣生.口语交际的课程意识[J].语文教学通讯.2005(26)

[6]李明洁.口语交际课程要教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05(26)

[7]张淼.中学语文教材中戏剧作品选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许文莹.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11

[9]杨自路.语文特级教师用写作支持教改和教研经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10]肖永花.初中学生作文心态及教学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梁新民.幼儿师范生文言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2]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3]王华.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策略构想[J].语文建设.2005(09)

[14]李明洁.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及其特点[J].语文建设.2005(08)

[15]朱圣元.以操练为策略的《普通话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6]周靖杰.中职文秘专业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17]陈慧娟.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

[18]李虓.浅谈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讲、练、评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7

[19]朱海蓉.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20]刘伯奎.让中学生的口才都雄辩起来--关于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5(06)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袁薇.文秘英语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09)

[2]张玉美,赵萌.英语导课艺术及其应用性研究--以《文秘英语》课程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6)

[3]孙敏.任务型教学在职业中专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0(05)

[4]陈郁.高职《商务文秘英语》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5]许亮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涉外文秘英语学习[J].南平师专学报.2007(03)

[6]罗云.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在《文秘英语》课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7]倪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2)

[8]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9]张妍.以岗位任务为目标的文秘英语课程项目改革[J].才智.2011(12)

[10]马丽华,刘景.工作过程导向的《文秘英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探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4)

[11]胡信华.论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英语课程建设--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02)

[12]胡惠芳.用Authorware设计开发高职高专“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课件[J].科技资讯.2010(12)

[13]刘强.WPS理论在高职文秘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03)

[14]宋曦.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教师角色思考--以《文秘英语》教学为例[J].民族论坛.2009(11)

[15]张冬水,张锦春.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文秘英语教师角色思考[J].海外英语.2011(04)

[16]师莹.以“任务”为中心的文秘英语教学设计[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17]卢丽虹.高职国家精品课程《企业文秘英语》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18]李存晰,黄冬娇.任务型教学法在文秘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19]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20]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01)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陈燕青.中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彭素强.开放式英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冯爽.国际商务文秘英语能力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4]覃文汇.基于网络的广西专业英语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5]邹滢.中国初中英语词块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6]王海英.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英语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7]易浩萱.职业学校饭店英语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8]李滢.职业能力取向下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周莉华.高职高专任务型英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王梦禹.从中小型企业文秘人员需求试论教育机构秘书人才培养[D].暨南大学2013

[11]叶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12]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缪秋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D].苏州大学2011

[14]谢筠.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特色英语教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15]范洁.基于高教自考课堂的互动英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16]张晖.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篇(2)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2012世界未来教育论坛上发言认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应该是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个性和诉求,学校必须创造多元的产品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一样的课程,把看上去差不多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变得越来越像他们自己。因为,未来属于有不同特质的孩子。

高中培养模式

多样化的两个维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在6月15日《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有三个方面:一是办学主体多样化,二是培养模式多样化,三是考试选拔制度多样化。就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而言,在学校层面,至少要从两个维度来分析。一个是实践样态。至少有11个方面的样态,包括课程、教学、评价、学校制度、学生指导、学校管理、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社团组织、主题活动及校外合作。其中课程、教学和评价是核心,这个领域如果不触动的话,整个学校的特色很难有说服力。另一个是学校层面培养模式抽象要素分析,包括教育目标、参与者及其角色、活动内容、活动组织形式、活动过程、特征、辅助手段的应用,以及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等。

语数外新课标各有侧重

在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协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资源共同体“金声”片区学校联盟、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义务教育新版课程标准解读落实暨中小学教师微格教学研讨会”上,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研制组专家郑国民表示,语文学科新课标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少做题。“没有真正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考试得高分是不可能的。”郑国民认为,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材料,老师要加强指导,促使学生交流阅读内容。北师大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綦春霞表示,数学学科的新课标强调过程性目标,在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和经历,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创新性思考。这需要老师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多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室主任、英语特级教师、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孟雁君认为小学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宗旨,就是不要在26个英文字母内教英语,而是要站在人的发展角度去教英语。落实到学科,就是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

校长研究课改的四种方法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校长陈文强、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教研室主任许序修在6月26日《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为了解决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校长必须深入学校课改第一线,进行由浅入深的基层调查研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本质性、规律性认识,为课程领导决策提供充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校长要对学校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了解得深、分析得准,有四种方法不能忽视:第一,战略性眼光。能从小学校看到教育大世界,清楚世界教育在思考什么,中国教育在要求什么,学校从领导到教师该怎样做,学生该怎样学,人才该怎样培养,学校该怎样办好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学习性姿态。想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情况,就要向不同层次的师生学习。第三,系统性思维。第四,创新性行动。基层调查研究要与课程创新探索结合起来,要选择师生最为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基础性、创新性研究,使学校课程改革既具特色,又富有成效。

中学语文课堂应承担

一定量的哲学教育功能

据7月2日《文汇报》报道,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潮发现很多大学生和中学生都怕写议论文,写出来的议论文通常很教条,空洞的大道理一条条堆砌在一起,杂乱无章,或是辞藻很华丽,但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没有“议”和“论”的味道,更鲜有思想性可言。“学生不会写议论文,不是语文没学好,而是哲学没学好。”韩潮认为,在中学,语文课堂理应承担起一定量的哲学教育功能,并提议:如今的中学教育受高考指挥棒影响很大,那么高考命题是否可能做出一些微调。如以后高考命题可以邀请一些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大学文科的老师参加,让考题更有助于检测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科教学不能局限于学科之内

篇(3)

摘要:在高校计算机学科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是我国面向新时期培养优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人才的需要。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论述了计算机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列举了高校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七个基本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解决这七个基本问题及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教学经验;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化已成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是培养优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需要。为适应这一需要,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从2002年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大学纷纷采取措施,对某些学科或专业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探索。目前,双语教学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中的全新实践。

计算机学科是具有国际通用性的学科,更应该尽快与国际接轨。在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和必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仍处于试验与探索阶段, 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和分析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面探讨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IT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对待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的态度调查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以用英语为例,包括使用英语教材、用英语课件和板书、用英语布置作业、用英语命题考试以及使用英语口授等形式。尽管大多数高校在教育部的指标要求和评估体系下,都开设了双语教学课,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们开设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了抽样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对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是怎么看的?”

调查结果如下:

(1)“中国人给中国人讲课为什么要用英语,用英语多别扭”;

(2)“有现成的教材,而且我讲了几年了,很熟悉,为什么要换成英文原版教材”;

(3)“老师的口语不好,学生听不懂,双语教学效果不好,还是不要搞了”;

(4)“先试一试,看情况怎样”;

(5)“既然教育部要求开设双语教学,就得开设”;

(6)“开设双语教学意义重要,很有必要开设”。

产生(1)-(4)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对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深远意义、本质、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不深。双语教学的深远意义、本质、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下。

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通过专业双语教学,加强学生外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促进教育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双语教学使课程与国际接轨,它将进一步规范化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教学资料,并将与国际上知名的大学基本一致。另外,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传递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开展双语教学能有效解决在高校中长期存在的学与用脱节的问题。在双语教学中,采用的外国最新原版教材实用性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具体到计算机学科,现实的情况是计算机学科最先进的概念、理论、技术、应用等基本都来自于美国和欧洲。现代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英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而国内翻译、出版的读物,除了时间滞后之外,翻译不准确、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如果能够及时地读懂最新的英文资料,就能够更深刻理解技术的内涵和理论的深度,就更能够及时获得应用和技术上的帮助,就能够及时地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动态、趋势。如果在专业英语方面,能够听懂和流利地表达和写作,就能够参加重要的国际专业会议,与国际背景下的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并能够在国际上发表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科研论文。所以,在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接触国外一流大学的原版经典教材和教学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学生阅读计算机专业原版文档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双语教学也能够促进教师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促使教师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3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途径

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已实行几年,通过我们切身的教学实践和调查发现目前还存在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值得深入探索。对这些问题还存在一些争论。目前,国内高校一些从事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文献[1]以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为例,分析总结了双语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最终改革目标。文献[5]提到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现状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认识错位、方法生硬、时间制约、教材滞后、师资匮乏及统筹不力等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顺利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应对方略应是端正思想认识、抓紧教材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强化教学实践和重视教学研究。本文结合我们四年来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如下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问题1:哪个年级开设双语教学好?哪些课程作为双语教学开设好?

哪个年级开设双语教学好?我们对此进行过深入的讨论。对此有两种选择,一是从低年级开始开(一二年级);第二是在高年级(三四年级)开始开设。通过教学研究讨论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高年级(三四年级)开始开设双语课程较好。在目前阶段,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作为切入点,这样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础,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做的原因如下:

(1) 考虑学生在整个四年的课程上,在一二年级有两年的外语课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或已经准备好四六级考试,学生英语水平整体上得到了提高,为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打下了基础。

(2) 在一二年级主要专业基础课已经学完,学生已经具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思维能力。为后续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的理解提供了专业背景。

基于以上考虑,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三门双语教学课程都在大三开设,开设的课程以序列课程中的高年级选修课程为主。经过今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学生和老师的反映,在高年级(三四年级)开始开设双语课程效果较好。

问题2:是自己编写教材和课件,还是采用原版教材,或者在原版教材基础上修改?

目前我国高校有用原版引进教材和自编英文教材两种选择教材方式。目前大多数作者提到“在借鉴国外原版教材基础上,应立足于本国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编写更适合的教材。”理由是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不太符合我国教学要求和实际,再加上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均未达到要求,致使使用原版教材的结果却事倍功半。我们觉得这是不妥的,必须采用国外一流大学的原版经典教材和教学体系。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教材要选择国外有代表性的经典原版教材。无论采取何种双语教学授课模式,使用英语教材是组织双语教学的基础。教师自编英文因受其学科背景、英文水平的限制容易出现随意性和语言的偏差。使用原版教材可以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新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尽快接触到国外该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信息,与国际相关专业接轨,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初衷。随着双语教学在高校的深入开展与推进,引进原版教材将应是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的主要途径。

问题3: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是四级,或是六级,还是不做要求?

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可以是四级,或是六级,或是不做要求。目前大多数作者提到采用选拔,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单独组班开设双语课。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课堂上亦可以与教师呼应。对此,我们进行了教学实验。

我们于2002年下半年至今共开设“数据库系统实现”双语教学课程4次。在2004年上半年我们采用限制英语必须达到六级才能选修的方法,有120多名学生达到要求并选修这门课程,共开设了2个班。2005上半年取消了对学生必须达到六级的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选修,有300多名学生选修这门课程,共开设了3个班。通过三年的双语教学实践,我们对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英语水平没有达到四级和英语达到四级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与英语达到六级的学生的平均成绩有差距,但英语达到四级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和英语达到六级的学生的平均成绩的差距在3分以内。因此,一般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大学四级。如果未达到大学四级的水平,阅读和听力均较差,那么直接会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问题4对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要求,还是没有要求?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其综合素质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专业水平较高,还要求教师英语知识丰富。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即教师不能运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开展专业教学是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当前多数专业教师英语口语较差,部分教师对于课前精心准备的讲授内容基本能够用英语向学生表达清楚,但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即时交流却难以应付,捉襟见肘。因此,培养一支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适应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

高校应该采取集中与分散、请外籍教师与培训本校教师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国内很多高校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武汉大学在2001年出台了资助双语教学教师出国进修的政策,学校有计划的每年选派几十名左右的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强化训练和培训。选派对象为从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的教师,被选派教师回国后必须在一年内开出1-2门双语教学课程。被选派回国的教师担当了武汉大学双语教学的主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必须通过院、系组织的专家评定,取得双语教学资格。一般应挑选出国留学人员担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双语教学教师都是留学回国的教师。这样保证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学校应成立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和双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有关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对教学工作量的认定、教师的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要定期举办双语教学的各种研讨和评估活动,进行实践经验的交流。武汉大学对双语教学教师每年给与一定的奖励,并举办了双语教学竞赛。

问题5:采用双语授课中用英文讲述占多大比例好?

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高校之间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不少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达不到实施双语教学的要求。双语教学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用英语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英语理解水平。

双语教学授课模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可称之为初级双语教学;第二类采用英文教材,用中英两种语言进行讲授,可称之为中级双语教学;第三种采用英文教材、英文讲授,可称为高级双语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采用合适的双语教学授课模式,逐步提高英文授课的比例,过渡到完全采用全英文讲授。这样使学生在心理、能力上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同时从思维上也能逐步实现从汉语思维到英语思维的跨越。实践证明,多元化的双语教学授课模式符合高校的客观实际,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问题6:如何对双语教学效果不好进行辨证分析?

对双语教学效果,目前在高校的普遍反映是难懂,教学效果还不如中文授课。我们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这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是极端错误的。造成难懂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中文授课采用的教材太简单,甚至多年不变,内容过时;而原文经典教材在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内容新方面一般大大超过中文教材。这才是难懂的真正原因,更说明了我们的教育与国外一流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来说明问题:

设双语课程采用原版教材的知识含量和学生平均听懂程度分别是Ie和Ue;

设采用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的知识含量和学生平均听懂程度分别是Ic和Uc;

则双语课程教学收益为Ge = Ie*Ue;

采用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的教学收益为Gc = Ic*Uc.

根据我们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的调查和经验,双语课程采用原版教材的知识含量和学生平均听懂程度分别是Ie=1和Ue=0.6;采用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的知识含量和学生平均听懂程度分别是Ic=0.5和Uc=0.9,则Ge = Ie*Ue= 1*0.6;Uc = Ic*Uc=0.5*0.9=0.45,Ge>Gc. 即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教学收效较大。

因此,开设双语课程即使学生觉得难懂,但收益较大。

问题7:完整的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体系应包含哪些内容?

在探讨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体系方面,文献[3]提到计算机专业由于使用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工具,更适合双语教学。并强调双语教学中应加强师资配备,科学选用原版教材,保证课堂授课质量,及时掌握学生情况,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目标。文献[5]从教学改革要适应教育国际化需要的角度看待双语教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系统模式,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做出了较深入的探索性论述。文献[4]提出计算机专业是非常适合且十分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之一。并根据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计算机学科中双语教学的目标,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地使用英语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能力;提出了一种与目标相适应的双语教学模式,称为“沉浸导向型”模式;并详细讨论了新模式下的教学准备工作以及课堂教学方法。文献[6]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学体系进行了总结。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主要限于英文教材、英文幻灯片、部分或全部英语授课。或者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双语教学被片面地认为是:

双语教学=英文教材+英文幻灯片+部分或全部英语授课+英文作业+英文考试。

本文在上述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双语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完整的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体系:

双语教学=英文教材+英文幻灯片+部分或全部英语授课+英文作业+英文考试+英文实验+参加科研课题+参加英文学术报告和讲座。

“数据库系统实现”(Database System Implementation)是计算机学院开设的第一门双语教学课程。本课程我们采用Stanford大学的经典教材,已开设四年,学生反映良好。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大约90%用英语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次,课业内容注重实际操作性,即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询资料、观察研究、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课业中所需要的部分资料,通过完成课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的能力。每次布置4-5个课业,共布置5次作业。学期末,依据课业的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本双语课程开始没有开设实验。我们制定了新教学大纲,增加了36学时的实验课。对本双语教学实践教学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对每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考核进行详细设计。建设了本门双语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个开源DBMS的源代码深入地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的实现细节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这些知识进一步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本双语课程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国外专家学术报告会,以及在武汉本地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老师英语讲授,还需要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本双语课程还安排了讨论课,要求用英语进行讨论,用英语提问,用英语回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尽快地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需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尽快站到科学研究的最前沿。本双语课程还安排了学生以实习的方式参与科研工作,结合教学内容,指定学生阅读有关外语论文,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最新知识去解决科研中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采用以大学毕业设计方式,参加了课题组承担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分别在武汉大学学报和2007年全国数据库学术年会共6篇。取得了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效果。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列举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科四年来的双语教学经验,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方法。并提出了从单一的英文讲授到完整的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思想。这些经验和方法对其他专业双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练,瞿中,程克非. 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4).

[2] 丁学钧,温秀梅,刘建臣.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系统模式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4).

[3] 柴争义,李琳,张浩军. 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05).

[4] 秦奕青,佟俐鹃,赵刚. 计算机学科中的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7,(09).

[5] 胡锐. 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

[6] 江爱华. 高校双语教学的背景、表象与对策[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Resolutions for Seven Basic Problems in Bilingual Teaching of Computer Science

LI Shi-jun, PENG Zhi-yong, FU Jie, LIU Dan

(School of Computer,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广州医科大学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1],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地方高校有两类,一类是省属地方高校,另一类是市属地方高校。本文中的地方高校是指由地市级(自治州)地方政府(或称第三级政府)出资兴办的、接受省政府(教育厅)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通常称为“省市共建”)的公立本科地方院校。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两个方面。地方高校推进国际化有利于师资、课程、知识等发展要素与国际接轨。地方高校可以吸取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增进协同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进而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地方高校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受到自身定位(服务于地方发展)、人才培养方向(为地方培养人才)、有限的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其国际化水平与其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广州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单科性本科教育的地方院校。近年来,学校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把国际化办学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的发展方向。在管理体制上,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从人员编制、办公条件、外事经费等方面给予国际化办学工作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探索,为广州落实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医疗卫生方面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对由点到面推动广州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课程国际化

课程对高校和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医科大学从2011年开始开展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工作,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不断革新,积极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一是创新临床医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医科大学从2010年开始设立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以钟南山院士的名字命名)。学校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实行小班制、导师制、全英教学制、学生早临床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3年成立的“南山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荐优秀学生到国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海外交流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较高的科研素质、广阔的国际视野的临床大夫、临床工作管理者和临床科学家。二是加大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力度(如国外名校的医学课程体系和教材)。广州医科大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全英语或双语授课,目前使用了37本原版英文教材。通过国际合作,学校以“南山班”为龙头,建立了国际化课程体系。

二、教师国际化

没有国际化的师资,就不可能有国际化的教学和科研[2]。大学教师的国别构成、学缘结构、学术观点等方面的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广州医科大学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的策略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广州医科大学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教师,比如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并让他们活跃于二级学院的科研前沿和教学一线,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还注重培养本校教师。第一,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将本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送到国外进修学习。几年来,共送出12批次205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占全校教职工的37%)到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进行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教职工教育和管理理念的国际化,进而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由于培训成效较好,广州医科大学多次被评为“广州市出国(境)培训先进组团单位”。第二,长期在校内开设为期4个月的英语强化培训班,由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专家授课,每期遴选6~8名骨干教师或管理干部。目前,共培训了近百名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切实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英语水平和全英授课能力,打造了全英教学的中坚力量。

三、学生国际化

(一)开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项目

医学教育国际化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过程。广州医科大学积极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声誉。学校以国际合作项目为载体,8个学科的专业实现了与境外高校优质专业的对接并建立学分互认机制,5个硕士和博士项目与国外名校联合培养学生,课程对接促进了学校课程的国际化[3]。例如,学校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成立了“广医-爱丁堡医学教育联盟”,开展多层次合作与科研合作,包括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定期举办医学国际教育论坛。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体制不尽相同,一般医学专业无法跟国内外高校的医学专业直接对接;且受地方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医学院校无法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大批量输送学生出国交流。因此,广州医科大学创新学生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形式,与境外姊妹学校联合开展方式多样的暑期海外游学项目。项目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暑期临床医学专业游学团,选派师生参加姊妹高校暑期临床医学专业游学团。二是利用假期到境外医院见习的学生交流团,学生可以获得实习学分。三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BL)课程体验”活动。

近两年来,广州医科大学共派出100多名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和游学项目,还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多元化的国际交流项目,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师生对外交流的范围,增进与境外友好学校的相互了解。

(二)营造多元文化校园

广州医科大学自2010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为他们提供全英授课,目前吸纳了100多名来自印度、尼泊尔等10个国家的留学生。学校还以招收国际留学生为契机,积极营造多元文化校园,探索医学教育国际化。学校参照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根据留学生来源国家对医学的需求及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或到第三国服务的要求,制订外国留学生教学计划,对课程安排、考试管理、成绩评定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此外,学校引入国际承认的学生考核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国际公认的医学教育评价模式,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科研国际化

很多高校旨在通过科研的国际合作,培养熟悉国际惯例并能融入国际社会的科研人才,引进国际科研技术,推动本土的科技创新。然而,地方高校的科研投入有限,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和学科与重点高校进行竞争,只能在投入许可的范围内, 结合本土的科研优势与国外顶尖科学家或团队进行合作,形成局部优势,力争在短期内打造具有前沿水平的学科,从而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钟南山院士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与临床医疗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钟南山院士和他的团队重视与国外科学家的团队合作,与国外高校、实验室成立了“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中国-加拿大呼吸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等,形成了协同创新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实现了科研和临床领域的创新。自2012年起,广州医科大学与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霍夫曼教授的团队合作,成立了“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该研究所将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平台,组成国际化的科研团队,与国外实验室联合培养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和学生。

通过整合全校科研实力,加强国际合作,广州医科大学积极促进高端医学学术交流,提升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国际知名度。近两年来,以广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SCI论文达到277篇。此外,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广州医科大学充分利用对外合作资源,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学校学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其中,两年一届的“广州-爱丁堡医学教育论坛”在广州和爱丁堡两地轮流举行,促进了中英两国医学教育者的交流与合作。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不仅介绍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及合作,提升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及国际影响力,为学校师生获取大量最新的医学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国际化平台。

五、小结

广州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这使得广州医科大学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放宽与境外机构的合作办学权限,鼓励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借助广州建设中心城市的契机,广州医科大学有较多机会与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广州医科大学注重利用多种国际化要素。广州医科大学以广泛的国际交流活动和专业的国际学术会议为基础,推动实质性科研合作,建立优质国际合作项目,并在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对接,促进师生的国际交流;通过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引进国际优秀的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并在科研合作的基础上与国外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互派青年教师到对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校影响力;以招收留学生为切入点,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

通过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广州医科大学扩大了学校的开放程度,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局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教育国际化道路,为培养与建设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所需人才相适应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医药卫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地方高校在推进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国际交流专项资金不足、参与国际交流学生比例较低等问题,如何搭上广州建设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顺风车,继续深化国际化办学并推动自身的发展,是值得进一步研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芳林.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