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04:35: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数的初步认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曾于1999年荣获全国小学数学第四届评优课一等奖;多节录像课由中央电教馆、河南省电教馆、北京市电教馆等单位发行;2012年12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上执教观摩课。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案例等100多篇,40余篇论文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参与编写《名师如何观察课堂》《名师课堂DNA解码》(小学数学卷)、《可以这样教数学》(数学名师的教学智慧)等多本教育书籍,主持的5项教育科研成果获省级一、二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教学思考】
“小数的初步认识”到底教什么?课程改革后,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是分两个阶段螺旋上升式地处理“小数的认识”。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结合元、角、分和长度单位来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大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困惑于不知道如何把握教学的度,有“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上得“浅”,体现在只是把用“元”作单位的小数转化为几元几角几分,这仅仅是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延续,对小数的认识不够到位,“学与没学没有什么差别”;上得“深”,体现在提前对小数的意义进行了抽象和提炼,上成了“小数的意义”。为了做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需要整体上分析、把握“认识小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和认识。
从内容来看,各版本教材的整体设计不尽相同,但在“初步认识小数”时都把握了共同的原则:(1)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小数,在具体的“量”中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这里“具体的‘量’”主要指钱数(元、角、分)和长度等计量单位;(2)都是“规定”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3)沟通用“整数、分数、小数”都能表示同一个“量”。
从学生调研情况来看,对于“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几角(1元以内)就是零点几元”等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充分的体验,已经转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分数也有了初步认识,这些正是学生认识小数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借助直观的图示去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以此激活分数与小数的联结点,从而为后续的“利用分数来理解小数”做充分的准备。
“认识小数”的教学既要尊重学生这些已有的经验,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即更清晰地了解小数中各个数字之间的现实意义与相互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感悟“同一个量”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建立这三种“表示”之间的关系。为此,当学生初步对“十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元,百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几元”有了感知和体会之后,适时引入一个可观察、可操作的直观学具――米尺。米尺是揭示米与分米之间“十进关系”的直观载体,再次认识小数点左右两边数字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小数点左右两边第一位上的数的“十进关系”,认识到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数表示,从而达到有效利用长度单位完善对小数认识的教学目标。
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不能是教师简单“告诉”的过程,需要教师“适时后退”,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自主探索数学概念的本质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练习跟进,这些跟进练习将达到多重目的:首先是巩固强化,诊断上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其次是让学生对后一环节的内容有尝试的机会,在进入新的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得到第一手前测资料,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调整后续的教学,从而让教师的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也为优生提供了自主建构的空间,从而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活经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数。(揭示课题)在生活中见过小数吗?在哪儿见过?
(出示)一支铅笔的价钱:0.4元,一本书的价钱:25.25元,一瓶矿泉水的价钱:1.09元。让学生尝试读这里的小数。
师:像0.4、25.25、1.09这样的数就是小数。这样的小数与以前所学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生:每个小数都有小数点。
师: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就是它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部分。
生:小数点的右边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读。
师:确实,小数的读法也很特别。小数点我们就读作“点”,小数点左边按照整数的读法读数,右边按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读,就像读电话号码一样。一起来读读这些小数。(课件出示)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重5.25吨;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
二、感知小数的意义
1.利用元、角、分突破难点,体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师:(出示)这些小数都是用来表示价格的,那它们具体表示多少钱呢?
生:1.09元是1元9分,5.35元是5元3角5分。
师:当用“元”来作单位时,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
生:几元。
师: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
生:几角。
师:第二位表示――
师:几分。
师:(出示)0.4元是多少钱呢?(板书:4角)有1元多吗?
师: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出示)看作1元,你能在这个1元里表示出0.4元吗?拿出作业纸,在上面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生:把它平均分成10份,涂色其中的4份。
师:刚才的过程,以前在学习什么的时候用过?(分数)你是不是想到哪个分数了?(板书:)
师:原来,0.4和表示的意思一样。一支铅笔0.4元,两支铅笔呢?(0.8元)也就是几角钱?(8角)如果还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元,怎么表示0.8元呢?
生: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色其中的8份。
师:0.8和哪个分数有联系?(板书:)
师:如果还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元,你能不能表示出其他的小数和分数呢?
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老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现在来整理一下,有人涂了一份,是十分之一,也就是零点一;还有人涂了两份,是零点二,也就是十分之二……(课件演示)一直涂满就是1了。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和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桌讨论)
生:几角就是零点几元,也就是十分之几元。
师:3角钱用整数表示就是3角,用分数表示就是元,用小数表示就是0.3元。所以0.3元也就是元,元也就是0.3元。
2.学生独立尝试,自主迁移方法。
(出示)4角=元=( )元
7角=元=( )元
1分=元=( )元
生:4角=元=0.4元
7角=元=0.7元
1分=元=0.01元
师:1分怎么就等于元,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1:因为1元里面有100个1分,1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就是元。
生2:1元=100分,这就好比把1元平均分成了100份,1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就是元,写成小数就是0.01元。
师:(课件显示)那现在是多少钱?怎样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钱数?
生1:11分=元=0.11元。
生2:元=0.23元,元=0.05元。
师:仔细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生:几分就是百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几元。
师:说得真好,十分之几元可以写成小数是零点几元,百分之几元写成小数是零点几几元。
3.迁移方法,利用长度单位完善对小数的认识。
(1)课件出示信息。
小明刚出生时身高接近6分米,出生后的第一年他长高了28厘米。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下有关这个宝宝的信息?你能不能利用刚才的发现把6分米和28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先在图上画一画,然后再写下来。
(2)反馈。
生:6分米=米=0.6米。
师:为什么6分米等于米?
生:因为1米等于10分米,6分米是其中的6份,所以就是米。
师:1米等于10分米,这就好比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6分米是其中的6份,所以就是米,米写成小数就是0.6米。那这边28厘米呢?
生:28厘米=米=0.28米,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28厘米是其中的28份,就是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28米。
三、练习应用
1.师:人刚出生的几年长得特别快,这个宝宝一年就长高了0.28厘米。大了以后长得就慢了,大家知道自己去年一年长高了多少吗?
(出示)(1)乐乐去年长高了5厘米,就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2)张老师的女儿去年长高了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王老师的儿子去年长高了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师:0.20米和0.2米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生:0.20米是米,是20厘米,0.2米是米,是2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所以一样长。
师:看来0.20米和0.2米的大小是一样的,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2.师:(出示芭蕾舞演员图片)为什么芭蕾舞演员跳舞要踮起脚尖?我们从数学角度来看。
(课件演示)此时她的腿长大约是身长的十分之六,也就是0.6,最接近黄金比例0.618。
3.介绍“小数的历史”。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名称是公元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如把63.12写成┻|||_||。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66-7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通过对一位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家中有沙发、茶几这样的家居用品吗?在这些家居用品的摆放中有很多的学问,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师:咱们一起来看情境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自己试着读一读。(小数用红线圈起来!)
师:仔细观察信息中的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数的有什么不一样呢?生:多了个点。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这是些是什么数吗?生:小数!
师:小圆点就是小数点这些数都是小数!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哪位小勇士来读一下信息中小数呢?(零点五零点三二点五零点四十八)
谁的读法跟他的不一样?(零点四八)
这两种读法哪里不一样呢?(第一种读法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怎么读的?第二种呢?)
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读呢?(零点四八)
确实是这样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像读电话号码一样一位一位的读出来按照这种读法再来读一遍!(零点四五)有了刚才的经验那这个该怎么读呢?老师板书(25.25)
师:同学们都会读小数了,那么能把这个信息中的小数写出来吗?在本子上试一试。
对照屏幕你写对了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小数点是一个圆圆的实心小点!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师:学会了小数的读与写,(出示情境图)对于信息中的小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0.5米有多长?生:0.3米有多长啊?0.08米有多长?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先来研究0.5米有多长?知道0.5米有多长吗?
生1:半米!生2:一米的一半
师:看来你对小数确实有一定的了解。0.5米确实就是一米的一半。
师:那0.3米呢?用手比一比!看样子要想准确的找到0.3米,先从研究0.1米入手。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0.1米有多长呢?(生用手比划)
师:差不多是1分米!其实0.1米就是1米的1/10,就是1/10米!(板书0.1米=1/10米)
师:下面小组合作在一米长的纸条上寻找0.1米!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并规范语言!)哪个小组来前面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找到的?
生: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
1米是10分米,1/10米是1分米也是0.1米
一起看屏幕0.1米是1/10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还是1分米
师:那只有这一段是0.1米吗?生:不是!
师:谁来借助于老师的米尺找一找!1米平均分成10份,从里面任意取出1份都是0.1米
师:那0.3米是多少呢?生说顺势板书0.3米=3/10米=0.3米
生:你还能在一米长的纸条上找到它吗?(同桌相互说一说找一找)
师:谁来前面找(你是怎样想的?)
生1:3个0.1米生2: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生3:3分米
师:现在你知道0.3米有多长了吗?(用手比一比)那你知道如何找0.5米了吗?
生1:5个0.1米生2: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5/10米生3:5分米
师:那6分米是多少米呢?(0.6米)你是怎样想的(6分米是6/10米也就是0.6米)
那8分米是多少米呢?(0.8米)
师:仔细观察这两列数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一下!谁来交流?
生:我发现小数点后面都只有一位!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的小数我们称为一位小数!(板贴)分数呢?
生:我发现这些分数分母都相同生:分母都是10
师:这些分数都是十分之几的数,我们称为十分之几!
经过同学们共同的努力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一位小数还知道了他们表示十分之几!那你认为0.01米有多长呢?(思考一小会)
你能不能借助于直尺在上面找一找0.01米?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样找的!
生:0.01米是一百分之一米0.01米是1厘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借助于研究一位小数的方法类推出了0.01米!那0.03米呢?0.05米呢?现在你知道0.08米有多长了吗?
师:孩子们仔细观察这组等式,有没有新的发现?
也就是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学到这里聪明的你又想到了什么?(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真聪明,类比联想都会了!
三、巩固练习
分数() 分数()
小数() 小数()
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3分米=()米 8角=()元
10厘米=()米 4分=()角
四、回头看
我们知道了像0.50.30.0845.4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学会了小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材分析】
学生对小数概念认识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材分两个阶段教学小数。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这一单元(苏教版),简单地接触一下一位小数,定位是初步认识小数。从教材提供的素材中不难看出,教材主要是借助生活经验(人民币、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告诉学生一位小数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小数意义学生能否理解,小数是否能融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初识小数,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学生进行数系的扩展?小数与已有的整数、分数各是怎样的关系?这是学生能否接纳小数的关键所在。使小数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体系中生根,这是至关重要的,但又是抽象的,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不相符。因此,如何将小数直观化,将小数与整数、分数关系直观化,是学生建立小数概念的重点。直观模型可以起到化抽象为直观形象的目的。
【教学片段一】
师:如果把这个正方形看成是1元,你觉得0?郾3元可以在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在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
师: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数?
教学中,教师从几何直观入手,让学生通过图形,表示出一位小数,清楚地表示出一位小数与整数1、十分之几的关系。比分数还抽象的小数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对应的直观画面。学生在操作、想象等活动中,建构了清晰的小数概念,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一位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的数。
二、再识――以直观建立联系,深化认识
深入学习小数是在五年级的上册《认识小数》这一单元,全面建立小数的概念,对已有的整数体系进行扩充,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小数的改写,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以及后面的“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单元。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将一位小数的认识扩展到两位、三位乃至更多?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整数之间相同的十进关系?抽象的关系离不开直观的表达,越抽象的关系越需要直观的表达。小数的意义,一方面要在通过认识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等价关系;另一方面要体现与整数的联系,即小数的计数方法与整数计数方法的同构关系,这样才能完成整数中一整套计数方法向小数的顺利迁移,完成学生已有数系的拓展。小学生即使到了高年级,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持,离不开丰富感性材料的支撑。所以,教学中直观模型对学生理解小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以直观模型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片段二】
1.如果用1个正方形表示1元,如何表示出0?郾3元?0?郾03元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3份。因为0?郾03元是3分钱。
2.你会探究吗?
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3.刚才我们把1元和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可不可以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出示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你想在图中表示出哪些小数?
元、角、分,与米、分米、厘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10,是十进制的直观模型。相对而言,小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比长度单位要熟悉一些。从人民币模型到长度单位模型,再过渡到相对抽象的正方形模型,学生对两位小数的认识从直观走向抽象,从模糊走向深刻。不容置疑,学生对两位小数的认识经验比三位小数要丰富。只有让学生对两位小数有充分认识后,才能通过想象、类比推理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完成把一、两位小数拓展至三位以至更多位数的小数,从而建立完善小数的概念。
【教学片段三】
归纳小数的意义。
出示正方形,正方体。
上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一位小数选哪个图形?为什么?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在完成对以米为单位的三位小数的认识后,分别出示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正方形及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让学生表示所学的小数,学生要根据小数相对应的分数,再选择相应的图,这就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更从直观上突出了这些纯小数与整数1的联系,学生在用图表示这些小数时,初步体会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是若干累加构成新的小数,感受小数的计数单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时,都可利用正方形(体)模型,数形结合,做到见数思形、以形助数,更直观地理解小数。
(二)以数轴直观沟通小数与整数的联系
正方形与正方体模型都是较具体的直观模型,利用这些具体形象的模型理解小数相关知识后,一下子过渡到抽象的数,学生不易迈过这个坎儿。小数的出现既是数位的反向发展,也是数与数之间粘稠性的填充。因此,在深入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还必需利用一个过渡模型――数轴,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建立数序。数轴既以直观的方式加固学生对十进小数的认识,同时也形象展示了数的有序和密集的一面。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与整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小数和整数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这也是它们的外在形式看上去更为相似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小数的改写,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及后面几个单元“小数加减法”与“小数乘除法”(除小数点的定位法则),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四则计算都可以像整数一样进行。利用数轴,使学生认识到小数与整数的相似之处,能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把握小数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应用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021-01
小学数学研究的简单应用题,归纳起来实际上是以下四种关系的应用题:相并关系、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下面就后两种关系的应用题做个具体说明。
一、份总关系的应用题
我们要非常重视概念教学。因为数学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只有抓住了最基本的概念与有关知识的联系,才能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这部分的概念教学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渗透了每份数、份数、总数的概念。如每盘有2个梨,有这样的3盘。其中每盘有2个梨,就是说每部分的数是2,渗透了每份数;有3盘,就是有3部分,渗透了份数,这节课不仅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也就是每份的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份数,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个数量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数量关系铺平了道路。
教师在讲除法的意义之前,要讲清“平均分”这个概念。因为“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要通过“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减法和除法的关系,渗透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同时也渗透了份总关系。
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学后,我们便引导学生重点弄清每个数量的含义,理解数量关系。例如:每盘有2个梨,有这样的3盘。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知道1盘是1个2,就能知道3盘是3个2,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梨,也就是要求3个2的总数是多少。知道一共有6个梨,有这样的3盘。这两个数量的关系是3盘梨的总数是6,6是3盘梨的总数。要求一盘有几个梨,就要把6平均分成3份。知道一共有6个梨,每2个装在一个盘里,这两个数量的关系是有1个2就有1盘,6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盘,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同时,对应用题条件及问题的结构进行渗透,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分析解答有关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矗通过这样有层次、有目的的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中也能看出,马老师这种步步渗透、层层深入,抓住概念理解数量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正确解题思路的形成,决定于对数量关系的正确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又来源于概念的正确建立。
二、大小数四则应用题
大小数这部分知识可分为这样三部分:大小数的概念;大小数的关系;大小数应用题。(一)大小数的概念: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层:第一层:认识“同样多”。“同样多”是研究大小数之间关系的桥梁,只有在深入理解“同样多”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理解大小数之间的关系。对“同样多”概念的渗透,在教学第一册教材认识数“2”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学生知道2朵花是由左边的1朵花和右边的1朵花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的时候,问学生“左边和右边花的朵数怎样”,学生能够说出“一样多”、“一般多”,这时老师给学生准确的概念,这就是“同样多”。这是通过具体实物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在学“”和“=”符号时,先讲“”,目的是为了学“=”,理解“同样多”,这里仍然是通过实物图让学生理解,如3个苹果和3个梨比较,没有多余的苹果,也没有多余的梨,我们就说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也就是3和3同样多。这时学生从具体的两部分同样多,已经认识到两个数同样多,同样多可以用“=”表示,也就是“=”表示两个数同样多。
以上所举这些例了都是通过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的。第二层:认识“大数、小数、同样多”。前面所理解的“同样多”是两部分正好相等,这一层所要理解的是小数和大数里的一部分“同样多”,如:3个苹果和5个梨里的一部分同样多,其中3个梨是5个梨里的一部分,3个苹果又和梨的这部分同样多,所以说苹果的个数只相当于梨里的一部分,即小数相当于大数里的一部分,在这里“同样多”就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3”为什么是小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梨的“5个”为什么是大数呢?因为5个梨和3个苹果比较,l个苹果对1个梨,这样一对应,再继续比,苹果就没有了,梨还有两个,通过比较,很自然地把大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那么把5个梨分成1和4,行不行呢?如果这样分比不出谁大谁校分成2和3行不行呢?仍然是量在变化,还是比不出谁大谁校只有当把5个梨分成和苹果同样多的3个和比苹果多的2个的时候,才能通过比较得出5是大数。所以把大数分成两部分是在两个具体数量比较过程中自然得出的。第三层:通过大量实物图巩固大、小数和同样多的概念。要达到这一层的目的可不是一日之功,在这一阶段,马老师要求每天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多种角度循序渐进地来巩固这部分知识。第四层:从实物图过渡到线段图,进一步理解大数和小数,仍然利用每天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
(二)大小数的关系:大小数的关系,也就是研究大数、小数、差这三个数量的关系,大数和小数、大数和差、小数和差,这三个数量中每两个数量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3个苹果和5个梨进行比较。3个苹果和2个梨的关系:这2个梨是比3个苹果多出来的部分。2个梨和5个梨的关系:2个梨是5个梨里的一部分。3个苹果和5个梨的关系:3个苹果相当于5个梨里的一部分。要研究这三个数量的关系仍然要抓装同样多”这个概念,以“同样多”作桥梁,把“大小数的关系”转化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去分析理解。
这一部分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深入理解“同样多”,初步理解大小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层:(理解“多”和“少”)深入理解大小数的关系,初步理解解答有关应用题的思路。
第三层:(理解关键句)深化大小数之间关系,理解大小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初步培养学生逻辑判断推理的能力。
class=“c59“>4
class=“c64“>年、月、日
class=“c64“>
class=“c64“>:经过时间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1“>..........................................................
class=“c59“>142
class=“c58“>
class=“c64“>制作年历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2“>......................................................................
class=“c59“>143
class=“c63“>
class=“c45“>5
class=“c47“>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5“>.........................................................................
class=“c45“>14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54“>.................................................................
class=“c59“>14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3“>......................................................
class=“c59“>15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
class=“c64“>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5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口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三
class=“c80“>.....................................................
class=“c59“>160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1“>............................................
class=“c59“>16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59“>——
class=“c64“>乘法估算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5“>.......................................
class=“c59“>166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64“>乘法估算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69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class=“c76“>....................................
class=“c59“>173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说课稿二
class=“c74“>..................................
class=“c59“>175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5“>.......................................
class=“c59“>178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0“>.....................................
class=“c59“>182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笔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3“>......................................................
class=“c59“>184
class=“c58“>
class=“c59“>5
class=“c64“>两位数乘两位数
class=“c64“>
class=“c64“>:笔算乘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80“>.....................................................
class=“c59“>187
class=“c63“>
class=“c45“>6
class=“c47“>面积
class=“c72“>.................................................................................
class=“c45“>189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66“>..........................................................................
class=“c59“>189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
class=“c64“>积
class=“c64“>
class=“c64“>:面积和面积单位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1“>..........................................................
class=“c59“>202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面积和面积单位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3“>........................................................
class=“c59“>204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7“>.................................................
class=“c59“>208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7“>........................................
class=“c59“>211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1“>............................................
class=“c59“>215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3“>........................................................
class=“c59“>216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53“>......................................................
class=“c59“>220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公顷、平方千米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1“>..........................................................
class=“c59“>222
class=“c58“>
class=“c59“>6
class=“c64“>面积
class=“c64“>
class=“c64“>:公顷、平方千米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3“>........................................................
class=“c59“>227
class=“c63“>
class=“c45“>7
class=“c47“>小数的初步认识
class=“c65“>.........................................................................
class=“c45“>228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54“>.................................................................
class=“c59“>228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
class=“c64“>
class=“c64“>教案二
class=“c75“>................................................................
class=“c59“>232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49“>..............................................................
class=“c59“>237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7“>.......................................................
class=“c59“>237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48“>.....................................................
class=“c59“>239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6“>..................................................
class=“c59“>241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9“>..............................................
class=“c59“>242
class=“c58“>
class=“c59“>7
class=“c64“>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51“>............................................
class=“c59“>247
class=“c63“>
class=“c45“>8
class=“c47“>解决问题
class=“c62“>..............................................................................
class=“c45“>251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78“>.......................................................................
class=“c59“>251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用连乘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3“>......................................................
class=“c59“>255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用连乘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80“>.....................................................
class=“c59“>257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79“>...............................................
class=“c59“>260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46“>..............................................
class=“c59“>264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68“>...................................................................
class=“c59“>268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54“>.................................................................
class=“c59“>272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
class=“c60“>
class=“c64“>设计校园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
class=“c50“>...........................................................
class=“c59“>275
class=“c58“>
class=“c59“>8
class=“c64“>解决问题
class=“c64“>
class=“c64“>:设计校园
class=“c64“>
class=“c64“>说课稿二
class=“c71“>..........................................................
class=“c59“>277
class=“c63“>
class=“c45“>9
class=“c47“>数学广角
class=“c62“>..............................................................................
class=“c45“>278
class=“c58“>
class=“c59“>9
class=“c64“>数学广角
class=“c64“>
class=“c64“>教案
class=“c78“>.......................................................................
class=“c59“>278
class=“c58“>
class=“c59“>9
class=“c64“>数学广角:
class=“c64“>
class=“c64“>教案二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共有学生57名,中等生约占60%,优生约占20%,反应迟钝、学习不用功的学生约占20%,总体看经过上学期的管理,学生纪律普遍好些,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认真,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错不能主动改。
经过两年半的数学学习,本班学生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思考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一、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对表内乘法也比较熟练了,有了计算乘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班学生由于年龄、农村家庭环境等差异,导致本班学生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质疑精神,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在空间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用正确的语方描述行走路线。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本册还引入了面积的认识和计算。这部份内容也是生活中应用性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有关面积的知识和问题,这部份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扩大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生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
1、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措施:
1、先由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试着独立解决
2、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小数和面积的意义
3、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位置与方向
4、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四边形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帮助与辅导
个体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形象的动作思维和抽象的计算思维结合起来,把讨论与交流结合起来,实现内化,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针对本班孩子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帮助与辅导。
辅导目标和措施:通过辅导让后进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好、智商高的学生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措施:面批作业,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与家长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辅导
六、教学检查与评价
评价是为学生服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原则,我从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优化数学课评价过程入手,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8、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统计表”这一单元。让学生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
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由例题开始,通过课件展示两种蝴蝶只数的变化,从而引起倍数关系的变化,让学生边看图边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棒,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练习;第二层次画图,教师只画出第一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定,是第一行的几倍,通过画一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最后,设计了一个浏览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使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兴趣盎然。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例题出现颜色艳丽的蝴蝶,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还创设带小朋友游动物园的故事情节,通过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造型吸引学生,让学生根据动物图,用“倍”说一句话,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在这节课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本学期,自从从事教师这一行,当一位好教师就是我的目标,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
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一年来我一直担任三年级班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1、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主的关键。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为主个人工作总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个人工作总结,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到这些,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
2、分层合作,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必由之路。
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个人工作总结,依赖别人的思想。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人,而差生永远就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3、规范作业。
学生学习新课和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要靠一定的作业来巩固提高。通过规范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个鲜明观点,而规范化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习惯得以形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制定帮教方案。
对个别的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自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落班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平时,自己还注意“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好尖子生,一方面通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帮助后进,以好带差,促进双赢效果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课改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
2、平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