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计划
时间:2022-10-07 22:37: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有效教学 兴趣 方法
应用文是人们社会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用人单位重视这样的人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已把应用文写作列入大学语文课程,但大多数高职学生不重视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养成,应付了事,不会写规范的应用文,常用的请假条、计划、总结等格式错乱,语体不对,意思表达不清,更不用说较复杂专业较强的应用文的写作了。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从这一点出发,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应用文写作,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个体对客体的一种选择性态度和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指导和趋向性。”当一个人对某事感兴趣时,他会对之产生极大的热情,乐此不疲地学习研究它,察觉不到由此带来的辛苦劳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早已告诉我们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同样的班级和教师,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一样,自身素质差异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高职高专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再加上应用文本身较枯燥,大部分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乌申斯基)。”因此,在应用文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
一、愉快教学法
采用愉快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时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产生学习兴趣。
应用文具有规范的体式和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大一学生看来,它没有缠绵的情感、深奥的哲理、眼花缭乱的时尚,显得枯燥乏味;请假条、借条、收条、计划、总结经常写,重复无聊;求职书、合同、广告,现在用不着;不打官司不当官,法律文书和行政公文也没有学习的必要。针对上述心理,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法培养学习兴趣。由书信的演变,讲应用文的发展历史,讲应用文规范体式特点的由来;由古天乐主演的《寻秦记》,讲李斯的《谏逐客书》,讲应用文实用性真实性的特点。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扩大了知识面,又避免了应用文教学的枯燥无味,在历史、文学、娱乐中引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二、需要满足法
人都喜欢好为人师,学生也一样,在“某些场合,你可满足对方好为人师的欲望”。课堂上评议互动,满足学生好为人师的心理,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常用的请假条、借条、收条、启事,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请学生到黑板上完成上述文种的写作,然后让其他同学从书写情况、错别字、内容表达、格式等方面进行点评。这时,一改应用文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积极讨论或翻书查看正确写法,在查缺补漏中,纠正过去错误的印象,学习正确的格式规范,在点评与被点评中完成学习。
讲授竞聘报告,先设定一个岗位请几名学生作竞聘报告,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修改,教师最后总结。学生们不仅参照课本知识点,而且结合自己已有的竞聘、演讲经验,从竞聘内容、语言、态势、着装、心理等方面加以评议。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变枯燥的格式为立体的学习,在评议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集思广益,就竞聘报告的写作达成共识,共同提高。
需要满足法通过学生互相评议,“强调双向互动、学生参与,不仅使学生对各种文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著名教育家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课堂互动评议结合,把黑板讲台让给学生,满足他们在课堂上“好为人师”的心理需求,在找寻他人长处和不足之中快乐学习,效果很好。
三、分析模仿法
学生平时读写的文章多数是文艺语体,习惯了文艺语体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不熟悉应用文所用的事务语体。事务语体在惯用语、词语组合、常用句式、表达手段、结构体式等方面和文艺语体有着较大的差别,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最令学生感到头痛的,是听课看书觉得应用文写作非常简单,只要按格式写就行,可动手写,却不知该写什么,用哪些词语,用哪种表达方式。大多数高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文字表达能力欠缺,有兴趣听无兴趣写,对写作有畏难心理。要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还得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把应用文和生活相结合,从模仿写作开始,增加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动力。
计划和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是教学重点。课堂上单纯地讲格式要求,学生看似听懂却写不出来。对此,结合学生爱玩的特点,在课堂上带着他们神游名山大川,从制定旅行计划入手学习计划的写作。先由学生把为什么旅行、目的地及同伴、需带的物品旅费、交通工具、行程、沿途的食宿安排等内容列出;再对照计划的格式要求,调整材料的先后顺序;最后用文字表达出来。结合学生特点,使他们有兴趣学习,在游玩中了解计划的写作要求。
接着趁热打铁加强训练,学习制定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第一步,学生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了解他们对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步,给出教师范文并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范文进行分析;第三步,要求学生模仿范文,制定本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计划。通过这几个步骤,既让学生掌握计划的写作要领,又教给学生有效的复习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例文分析,学生对各文种的作用、特点、应用、文面格式、语言等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模仿写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应用文写作中哪些应先写哪些要后写,哪些东西不写不行,哪些东西可写可不写。模仿不是简单的抄袭,模仿写作的过程,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心理。教学中运用分析模仿法,让学生参照范本写作,降低了写作难度,打消了他们的畏难情绪,促使学生动手实践。依葫芦画瓢,多画几次,熟能生巧,没有葫芦也能画好了。
四、实践体验法
学生写不好应用文,原因还在于没有实践经验。应用文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缺少实践经验的写作就好比“无米之炊”。没有任职经历,怎么可能写述职报告;不了解招聘求职,怎么写得出合格的求职书;不做调查研究,怎么写得了有质量的调查报告。“闭门”是很难“造好车”的。因此,教学中运用实践体验法,让学生走出教室,手中“有米”,才能写好文章。
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是基础。对学生来说,相关的理论和写作格式不难理解,难在调查研究。第一次接触调查报告,面对选题,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用哪些方法进行调查。此时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和观察者,引导学生分析选题,制定调查计划,观察他们调查的过程,他们遇到难题时,适时予以指点。学生通过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把实际调查资料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习作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大一学生没有求职经历,凭空想象,写不好求职书。把课堂搬到教室外,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了解求职目标,招聘方最需要和看重的能力品质,招聘方感兴趣的求职书等等问题,学生手中“有米”,就能写好求职书。参加招聘会,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求职书的关键问题同时,明白了知识和经历是未来招聘方最需要的,促使他们思考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五、成功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应用文学了无用,不感兴趣。对此,教学中运用成功教学法,把应用文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通过应用文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能增加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校园中张贴的寻物启事,常出现失物特征不明显、丢失的时间地点不明确、联系人联系方法不清楚、语气表达不恰当等问题,因此找回失物的可能性不大。教学中针对问题强化训练,启事写对了,找回东西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学生对学校食堂的意见较多,组织他们就食堂卫生、饭菜味道、花色品种、价格及工作人员的态度等问题进行调查,写成调查报告,递交食堂有关管理人员,对改进食堂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对应用文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积极主动了。
六、案例教学法
应用文直接作用于生活,可从生活中收集一些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因写法不规范,借条、欠条、收条常会惹来官司。2009年11月8日《扬州晚报》上刊登的文章《两张欠条引起的官司》,报道了因欠条字迹不工整,数字没有加注大写和借条没有及时销毁分别引起的两起官司。通过分析案例,提醒学生写借条、欠条、收条的规范格式和规范语言,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学得有兴趣,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效果。
兴趣可使人集中精力深入钻研获得知识,有创造力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就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的兴趣,会促使他们刻苦钻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学习,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了解学习需求,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1.
[2]陈庆良,丁绍福,刘明颛.大学生心理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提到医学,很多人想到的是临床或者护理,其实我们也是正经五年制的医学学士毕业。网络百科上对于“预防医学”的解释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听上去很不错,实际情况却让人窘迫:班上过半数的同学是报考临床后被调剂来的。本科期间,我们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不相上下,所以一直以来怀揣临床梦的师哥师姐大多会在考研时转到临床医学专业。可是,2013年新规定:非临床本科不能考临床医学研究生。所以,班上的很多同学决定直接工作。
合同工还是带编制?小县城还是大城市?福利如何,薪资如何?面对找工作这件大事,相信不同专业的同学都曾有过同样的纠结和忐忑。借用同学的话:这是一个萝卜找坑的过程。
班长先找到了坑
我们专业的全称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立足公共卫生全民健康,在专业性非常强的医学领域学预防医学的算是“万金油”。CDC(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简称疾控,前身是卫生防疫站)、医院、医药公司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各地的检验检疫局、食药监督局、卫生局甚至于卫生部)等,都有学预防专业的前辈们。
所有学预防的同学都有个统一的名号——公卫人,这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群体,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为54所,每年毕业生数量为5000左右。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按需求人数从多到少排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中国卫生监督(CNHI)、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医院、卫生行政部门以及高校教师。学我们专业进医院只能去辅助科室,和临床的没得聊,有点受冷落的感觉,而在CDC工作的大多是学预防的,所以很多人找工作首选CDC。CDC的招聘时间是在12月至次年4月,在此之前,除了做毕设,不考研的同学有大把的时间,于是近90%的同学又准备了11月份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一直以来都没想过读研,公务员难考,但我打算多试几次。”王丽本科期间成绩不太好,社团经历少,她觉得找工作自己的简历没有优势,但是考公务员可以搏一搏。然而,王丽考公并不顺利。
国考的难,在于对口职位少,竞争大,同时又有学历、党团身份等条件的限制,更多的同学是借国考试试水,寄希望于来年省考。所以我们专业参加考试的半数以上都是酱油党,更有少数是“裸考”。李飞是全班7个男生中唯一报名国考的人,国考的准备一般是从9月开始,而9月~11月李飞一直在科室里帮老师做实验。“每天抱着一本行测去实验室,一天过去了,根本没时间打开书。实验很忙,也很有收获。”最终,他缺考了。“一点书没看,不想去丢人。”今年开春,李飞联系了洛阳市一家医院,决定回去工作。
班长丹林不想做酱油党,由于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都不错,她对考公务员充满信心。“我喜欢写申论,只有在考虑国家问题时,你才会有为人服务的责任感。”公务员是她职业规划中从未动摇的目标,家里人很支持她,她的两个姐姐已经顺利考上了公务员。
一开学,丹林就制定了复习计划:每天一套试卷。到考试前,她做完了4本复习指导。“行测的题量非常大,几乎就是1分钟一道题的节奏。每天至少要做200道题,才能在考场冷静下来。”她最头疼的是申论,“立意要大气,但又不能空泛。字还要好、要正,简直是高考作文的标准!”
坚持完成考试,同路人的支持很重要,丹林喜欢上论坛。“有经验帖,也有励志故事,复习累了看看会收获到正能量。”网络的这份便利,让她在准备面试时有了更好的帮助。“我在网上报了个班,是在职公务员给我们上课。用YY语音讲课,收费比外面的辅导班便宜很多。”最终丹林以初试第一,面试第二,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南宁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找到理想的工作,丹林也有一些小遗憾,她和男朋友的异地恋还将继续。“男朋友在柳汽工作,我在南宁。考试之前我犹豫过,看见柳州疾控招人,也递过简历,还和那边的领导面谈过。可我最终还是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虽是异地谈恋爱,我们相处得很好,我相信只要努力,异地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各自须寻各自门
医学院的校园招聘会是独立的,只有一天,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一起参加,很热闹。“基本上不要本科生,挤了半天就投出去一份简历——株洲市疾控,填登记表一看,前面满满一页都是研究生!”丘乐感慨,“学长学姐只是随意撒网。”丘乐没想到的是,她最后获得了这份工作。她体会到单位招聘人,并不是奔着高学历去的,单位要找的是踏实的人,也愿意好好培养。“单位同意我在职读研,不过起码要工作满五年,读完研回去工作三年,之后我可以跳槽。”
每年,各城市区级市级的卫生事业单位会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过程以及考察内容和公务员类似,要通过行政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笔试,然后是面试。除了国考成功的丹林,其他同学都参加了至少两次这类考试。
各种考试同样折磨着花颖,这个常州女生一直想回家工作。考研她没发挥好,录上了本校的MPH(专业型硕士),由于家庭突发变故,花颖纠结于工作还是读研。“MPH在中国的认可度不如学术型硕士,反正读研也只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既然不如意,何必再浪费三年?”复试后,她回家乡常州参加了卫生单位的考试,1个月后她拿到offer,进了当地的某三甲医院预防保健科。“唯一愧疚的就是对不住导师,可是家里真的需要钱。”花颖说。
有编制固然是好,不带编制的工作也是有人去的。王丽和宇翔都是湖南人,也是班上的一对情侣。当时长沙某区疾控急需临聘人员,他俩报了名,毕业前两个月,他们就开始工作了。拿到毕业证后,疾控把他们签为了合同工。“省会城市的疾控一般不给本科生带编,要通过来年的事业编制考试。”他们想,有的等就是好的,一年也不算长。没有编制意味着福利补贴统统没有,每月的基本工资勉强能维持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凡事开头难。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这对情侣找工作的心得是,情侣应聘同一家单位成功率很高。“在领导看来,留住一个另一个就不容易跑。不像单身跑到异地的,哪天不高兴说不干就不干了。”宇翔笑说,和王丽一起留在长沙,他就满足了。
总体来看,全班在工作地域的选择上都是保守型的,回家乡或者在离家最近的城市工作。“因为户口也是就业的优势。”外号番茄的男生没有参加公考,也没有在各单位的招聘考试间奔走,而是直接签下了上海某区疾控。“我是上海户口,又是男生,出差外调都不用顾虑太多。”疾控的工作强度不大,但是大多倾向招男生,所以番茄找工作一击即中。
春天,各事业单位的考试陆续开始,有关信息在官网上。考场是偶遇同学的最佳场合。“几乎每次考试都遇上了同班级找工作的那群人,感觉不像社会招考,倒像是大学里的期末考试。”丘乐算了算,两个月内她参加了5场笔试,场场都遇上熟人。
林宇现在福建某县城的一家社区医院工作,算是基层中的基层。“我完全是被父母骗回来的。”说起工作的事,他仍旧有些气愤。“好在工作不忙,我打算明年考研。”小镇生活清闲,和父母住在一起,万事不用操心,可林宇坚决不愿过复制父辈模式的小日子,他踌躇满志地说:“一纸协议只能暂时绑住我,一辈子那么长,咱们走着瞧。”
和男生相比,女生倾向于过安稳的生活。萧晓在河南某市医院工作。“我家就在单位对面,每天下班回来,手包一甩坐等吃饭的感觉,真的好舒服。”刚工作的前几个月,她觉得自己就像在做暑期兼职。“最开心的是可以和家人一起过节。今年是我读书住校13年来,第一次和家人过中秋。”
“起初不情愿回来,回来后就不想再走。”欣然和萧晓有同样的感受,“住家真的太方便了!不过三年后我可能会调到市级单位。”作为独生子女,家长们或多或少地要求过:工作单位要离家近。“外省也没关系,只要有交通工具在三个小时内能从家里到单位,他们都接受。” 欣然说。
他是唯一闯世界的
本科做过服装生意的曾小明是“混大学”的典型代表,虽然学习成绩不好,可是处理起社交关系、打造人脉上,他确实有“江湖大哥”的气魄。曾小明对疾控工作和考公都兴趣缺缺,他想的是“趁着年轻赚大钱”!他决定把毕业后的第一个10年投入到医药代表的事业中。
全球500强的辉瑞药业在校本部有招聘会,面向经济等专业的同学,第一轮面试曾小明就被淘汰了。他找到HR,争取到了再面一次的机会。曾小明通过了面试,可是正式签约前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很辛苦,挂着实习的名义,其实干得比谁都多。”曾小明苦苦地坚持下来了。“本科生刚入社会,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哪里有资格谈条件?”他苦笑。实习期间,曾小明跟着前辈还真跑下了几单生意。
工作性质的稳定与否,是不是应该成为选择这项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任何事情都在变,没有真正的铁饭碗。”跳脱活跃的曾小明不想过一眼就可以看穿未来40年的日子,所以在辉瑞没有正式录用他的情况下,他忙活着进军其他医药公司。“进哪家公司不重要,10年后我要开自己的公司,前期的工作经历是积攒经验、人脉和资金。” 曾小明最后去了海南某药厂做医药代表,他是全班唯一一个选择到企业闯一闯的人。
毕业是大学生活的终点,同时是社会生活的起点。金秋9月,当我以研究生的身份回到熟悉的校园,看着眼前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伤感和激动一同涌上心头。时间仿佛退回到五年前,也是在这医学圣地,我们的脸上写满了和今天的新生们相似的彷徨、憧憬。而现在,记忆中熟悉的同窗身影成了微博首页上的文字和图片。工作的、出国的、异地读研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收获不同的烦恼,不同的欢笑不同的泪水,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努力适应新的生活。
在当前国内个性化教育浪潮上,引领时代走向的代表就是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学大教育”或“学大”)。学大教育创造了一种被家长和媒体称之为“现代私塾”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一“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学习方案”。每个来到学大教育接受辅导的孩子都会首先接受一套全方位的科学测试,除了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有学习心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测试。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测评、分析和诊断,找到每个学生独有的学习优势和学习类型,针对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辅导计划,配置专属的私人教师,实施一对一面授教学,为每个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得到众多家长的肯定的同时,也得到了教育界专家的重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多次深入学大教育机构总部和设在各地的学习中心考察和调研。顾会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强调,应该重视对“现代私塾”现象的研究。他认为,这种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个性化教育模式很好地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满足了广大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教育服务的需求,弥补了现行教育的某种缺憾。
其二,帮助学生找到了“会学习”的“金钥匙”,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顾会长认为学大创造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因为给每一个学生量身订做了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案,因为坚持鼓励教育,帮助学生找回了自信,更因为传授给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在学大学习的学生找到了科学学习、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金钥匙”。
其三,学大教育机构的“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名师观和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以及组建包括咨询师、学习管理师、任课教师、心理老师、考试研究员在内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了全程跟踪管理、定期测评、回访反馈的全方位服务。
其四,学大教育在全国首创“个性化教育研究院”,坚持探索教育规律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个性化教育产品和管理体系的举措,也非常难能可贵,值得关注和借鉴。
其五,学大教育在几年的实践中形成的既符合教育规律、也适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复制经验,对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教育与国际接轨和促进中国教育走向世界,都形成了有益的启示。
二、学大个性化教育的实践
就如学大教育总裁金鑫所说的,学大教育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的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PPTS),是学大个性化教育的精髓。这个模式不仅是理想的教学模式,学大教育更是利用它建构了完整的师资队伍、组织办法、教学方案,在实践中帮助几万名学生找到了学习动力,完成了学习目标。
1 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拥有数量庞大的合格教师
李建华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曾经在北京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任副校长,学大特别邀请李博士负责学大教育公司教研、教师培训和课程开发工作。李建华博士说,第一次听说学大搞“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时,他觉得很好奇,也很不可思议―一“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一个学生一套教学方案”,学大从哪里去找那么多有能耐的合格的教师啊!在公立学校呆了许多年,他知道一个学校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多么不容易,一个教师要熬成一个“名师”更要付出多么大的艰辛努力。而名校之所以成其为名校,能够吸引家长挤破脑袋把孩子往里送,究其根本,也是因为“名校”有“名师”,有比别人更多的合格的教师。正是好奇心推动着李建华开始关注学大,走近了学大。来到学大后,李建华有很多的感动和感叹,他为这个年轻团队的对办教育的执著所感动。学大教育能够在8年时间里有快速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把做好教育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更让李建华博士感叹的是这个团队的智慧――学大人有自己的教师观: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他说,这就是观念更新的魅力,如果沿袭学校的观念,“名师”匮乏会成为困扰学大及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瓶颈;但是,换一种观念,学大的成长空间一下子海阔天空。
李建华博士告诉笔者,学大目前在全国有教师四千多人,主要从社会招聘,有教师资格证、3年以上的教学经验是入门门槛;绝大多数为全职老师。对于普通年级补习学生的师资配备,以个性化教师为主;而在毕业年级,安排的大多是当地市区重点中小学专兼职教师、特高级教师。
为了保持稳定的高质量教师群体,学大采取聘用合同制签订全职老师,提供基本底薪,课时费以具体授课为准,再加上教学奖金和社保,这在业界是颇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待遇。这些努力,为学大建构了庞大完整而优秀的师资团队。
2 因材施教的靠山――专业的服务团队、先进的教育辅导系统、独特高效的教育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模式
在学大,学科教师只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环,因为学大的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这个平台系统里有咨询师,有学习管理师,有学科教师,有心理教师,有教育专家,他们共同为孩子做学习规划,学科教师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现在,很多人理解“一对一”就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在学大,实施的是一个教育团队对一个学生的策略,发挥的是团队和系统的整体作用。学大的教师不可能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名师”,但学大会根据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找到最适合的老师。
在学大,每一个学生都是特别的,每一个学习方案都是以先进教育辅导系统加上团队合作完成的。学大教育北师大校区学生张伯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伯伦是一个从小怀揣着电影梦的大男孩,他的愿望是要成为像张艺谋那样的驰名中外的大导演、大摄影师,他坚持要考上中国传媒大学,连续3年的专业考试后,面试官都当场告诉他:“张伯伦,你的专业课已经通过了,回家好好准备文化课吧!”可是连续3年,总是文化课差分把张伯伦挡在他梦想的中国传媒大学的门外。
2007年8月,张伯伦刚刚经历了第三次高考落榜,终于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了学大教育。北师大校区老师吴娥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张伯伦是一个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学生,虽然连续遭遇三次挫败,但是从这个孩子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气馁和悲伤。仅仅从这一点看,我们团队的所有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一定要把张伯伦做成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用我们的双手托着他走进梦想的殿堂!”一场帮助孩子实现梦
想的接力赛也因此拉开序幕
接力棒首先递到了排课师荣华的手上。按惯例,荣华迅速与咨询师徐老师沟通,了解到张伯伦和很多文科类艺术考生一样,数学基础非常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连单词都不愿记,语文和文综是相对的强项。整体上,成绩不提高的原因是没有系统的复习计划,尤其是英语、数学基础知识漏洞太多。
针对张伯伦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荣华提出了排课和选择老师的目标和方案:
数学科目:教师必须从课本入手,让学生了解课本所学的内容和高考模式,要从最基本抓起,一步步提升,并且要详细解答疑问。这个老师必须既细心,也耐心。
英语科目:教师必须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和孩子用英语有更多互动,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个教师在方法上应该是个高手。
语文和文综:这是学生的相对强项,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与之匹配的老师必须是可以拔高的,要在原有基础上,让学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下一个接棒的是宋美美,她是张伯伦的学习管理师。上课前一周,宋美美给家长打电话。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张伯伦虽然学习主动性比较强,但偶尔也会犯懒惰的毛病;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上早晨8点的课,除了早晨起不来外,张伯伦说,早晨公交车人太多,怕挤。
宋美美决定就从这一点入手。她找张伯伦谈话,告诉他,高考不只是文化知识方面的考核和比拼,更是对自己耐力和韧劲的考验,做大导演、大摄影师也不光是镁光灯下的成功与辉煌,更多的是吃苦和磨砺。如果连早起都很困难,如果连挤公交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够成就大事呢?“响鼓不用重锤敲”,宋美美说,张伯伦是个很懂事的孩子,那之后,他上课从不挑时段,也不迟到。
在之后的一年里,宋美美经常和咨询师、任课老师一起为张伯伦召开专题教学研讨会,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和管理方案。英语和数学是张伯伦最发怵的两门课,碰到不顺心的时候,他的情绪也会不稳定。宋美美就配合数学老师给张伯伦支招,告诉他先抓基础分,把自己会做的先做对,做题细心,克服马虎毛病。在英语学习上,除了任课老师所教的内容外,宋美美还把自己记单词的绝活告诉了张伯伦……
刘巧蕊是张伯伦的数学任课老师。事过两年后,刘巧蕊回忆当初接手张伯伦的教学任务时还心有余悸一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因为这个孩子连续三次落榜,已经输不起了。和大部分艺术类考生一样,他的数学基础相当薄弱,必须有非常针对性的方案,才可能创造奇迹。在和张伯伦交流的过程中,刘巧蕊发现,这个孩子被数学“考怕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症的教育只能从建立信心开始。在确定以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后,刘巧蕊为这个大男孩设计了学习的三个步骤,帮助张伯伦认真分析了他的学习现状,告诉他哪一部分他可以轻松得分,对这一部分要加强训练,确保不丢分,另外还重点训练了一些考试技巧和技能,尽量避免失误,多得分。
2008年高考,张伯伦的各科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仅数学单科,就提高了30分。第四次进考场,这个屡败屡战的大男孩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以高出中国传媒大学录取线116分的成绩,跨进了他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
3 以爱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
在学大教育,所有的专业都是以爱为出发点,所以产生的效果也是超乎许多家长期待的,孩子改变的往往不只是学习成绩,连学习态度、自信心、品格及对未来的生活目标都有了很大进步。家住在北京中关村附近的刘女士就是许多受益家长之一。刘女士原来是一家麦当劳连锁店的经理,老公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工程师,12岁的儿子庞博在中关村的一所小学读书。刘女士之前非常烦恼,儿子庞博的成绩一直在下降,眼看着就到了小升初的节骨眼上,这孩子却完全不在状态,上课不用心,玩起来兴致勃勃,但只要一谈学习,就耷拉着眼皮,没精神。刘女士急了,和老公商量后,一咬牙,把工作辞了,回到家一门心思照顾庞博的学习。可是回到家后的刘女士面对厌学的儿子照样一筹莫展。时间一长,刘女士也烦了,经常训斥儿子,“你怎么这么笨啊?”儿子被训斥多了,也习惯了,学习一遇到困难,不待妈妈开骂,就低着头,小声嘀咕着:“我不懂,我笨嘛!”
刘女士真的傻眼了,这时候,已经是2008年11月,扳着指头算算,离小升初的考试只有8个月了,她决定送孩子去三家补习机构试一试。
刘女士在日后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在到学大之前,她带着孩子先去了前面的两家名气也很大的机构咨询:一家只有大班教学,等于又在重复学校的教育;另一家让刘女士的感觉像在谈一笔买卖,对方越信誓旦旦,她的心里越发毛,越没底。
三家中只剩下一个“学大教育”,但这时的刘女士已经没有了信心,她担心如果再失望了,她的精神会崩溃。她决定不再带着孩子到处跑了,先打个电话试试吧,正是这个电话,从此改变了她儿子庞博的学习状态。
那天接刘女士电话的是学大教育人大校区的咨询师张晓琴。让刘女士感动和震撼的是,这个当时还没有谋面的女老师,只是听她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就把孩子学习不好的状态和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这至少说明这个机构的老师是懂教育、懂孩子心理状况的,应该可以去试一试!
到了学大人大校区后,张老师并不是急着和家长谈课时费,而是像医生看病一样,让孩子做了一个很详细的测评,又是询问,又是填表。测评结果出来前,刘女士忐忑不安,不断地问:“老师,这孩子是不是有些笨啊?”
一个小时后,测评结果出来了,张晓琴老师笑着告诉家长和孩子:“孩子的情况还不错,智商和情商都很高,记忆力不错,知识基础也不差……”看到刘女士一脸困惑,张晓琴解释说,庞博就是贪玩,上课不专心,知识出现了很多盲点,接不起来,还有就是缺乏自信。这样的孩子需要关注和鼓励,像皮球,一打气就来劲。估计在学校,这孩子被关注、被表扬的时候太少了,在几十人的大班里,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刘女士说,张晓琴老师的分析处处说在了点上,不仅她服气了,孩子也不住地点头。刘女士觉得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机构,应该是明智的选择。按照张老师的建议,刘女士选择了从孩子最薄弱的数学课开始补习。
11月份进学大,离期末考试不到两个月,就这么点时间,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变化,刘女士也不敢有什么奢望。可是转瞬即到的期末考试却让她有了意外的惊喜:孩子的数学分数提高了十多分。更让这位年轻的妈妈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孩子变了!一是自信心回到了脸上,无论碰到什么难题,孩子也不再耷拉着眼皮,看妈妈想帮他,庞博就急了:“妈妈,别管我!我能!”有一次,刘女士故
意要试试儿子,说:“这孩子,真笨!”庞博立马不高兴了:“妈妈,我不笨,张老师说了,我的智商高着呢!”
春节前夕,有一天刮大风,天气突然变得很冷。刘女士突然接到学大学习管理师的电话,说是调出了时间,可以给庞博加两个课时的数学课。刘女士回头看见儿子在房间里玩空竹。以母亲对儿子的了解,这个时候,这样的天气,儿子肯定不愿去上课的。正考虑怎样回复老师呢,却见儿子甩了空竹跑过来说:“妈妈,我去!我去!快告诉老师,我要去上课!”
看到孩子的变化,刘女士心里很高兴。期末考试结束后,又给孩子补了300个学时的课。到了2009年6月的毕业考试,一个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孩子的数学居然考了97分,从落后生变成了班上的尖子生。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8个月里,她只给孩子补了数学,可是毕业考试,儿子的语文和英语都由过去的良好上升到了优秀。
三、“现代私塾”弥补了现行教育体制弊端造成的缺憾
“现代私塾”的教学形式既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大班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打独斗的“家教”,而是对“家教”的一种整合与创新,并把它升级为个性化校外辅导。
学大教育机构在几年的实践中独创了一套教育团队协调管理学生的模式,这个团队由教育咨询师、学习管理师、任课教师、心理导师、考试研究员组成。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身心发育的有效改进与提升,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兴趣和爱好得到培养等目标,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全程跟踪管理、定期测评、回访反馈的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