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青蛙教案

青蛙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06 21:08: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青蛙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青蛙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幼儿操作性探索活动为基本形式的结构化的特色课程,《青蛙小姐的大笔小屋》这套游戏是语义认知类的游戏,目的是通过这套游戏发展幼儿对语音信息的理解能力,因此围绕青蛙小姐旅行的故事情境,我设计了这节《青蛙小姐旅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理解语言指令“长短、粗细、位置”的基础上,辨别、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从而发展幼儿对复杂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2.理解复杂语言信息,理解长短、粗细等关系。 2.大展板上分层摆放各种礼物、教师用练习册。

3.《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青蛙小姐头饰、录音机等。 游戏分析:重点是使幼儿能根据语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难点是理解长短、粗细等复杂的语言信息。 游戏过程: 一、引入活动。 老师戴头饰扮演青蛙小姐带领幼儿随音乐进入游戏场地。 师:“春天来了,天气真好,我要背上我的旅行包去旅行,戴上旅行帽、太阳镜,还要带上我所有心爱的笔将旅途中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哎呀,这么多的东西要准备,我有点儿忙不过来了,小朋友们来帮帮我好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20支纸笔和《旅行包》图卡。 师:“我的旅行包和笔在小朋友的操作盒里,大家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笔是一样的吗?(长短、粗细不一样)旅行包一共有几层?上面的纽扣一样吗?(颜色不一样)” 三、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帮我将心爱的笔放入旅行包里,为了方便拿取请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放行吗?” 老师按照练习册三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选择合适的笔插入〈旅行包〉图卡指定的位置。 如:请找出三支不粗也不细、不长也不短的笔分别插入三个黄色纽扣的口袋里等等。 四、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五、游戏〈选礼物〉: 师:“谢谢大家帮我整理旅行包,在出发前,我还要去礼品店选一些礼品带上,旅途中还要去看望我的好朋友和汪汪,小朋友再帮我到螃蟹阿姨开的礼品店选些礼品好吗?” 教师按照练习册四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在〈礼品店〉游戏图上找出相应的礼品,并在该礼品旁的空白处做上记号。 活动延伸:游戏〈送礼物〉 师:“为了感谢大家帮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也想送给你们一件礼物,礼物都摆在我的礼物架上,你们想要一件什么礼物要说清楚它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说对了我就将它送给你。” 幼儿说出礼物的不同特征及摆放位置,老师送礼物。

篇(2)

有人说:好课分两种,一种是浑然天成的课,这种课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敬佩,给予我们信心、力量和方向。但毕竟它是天时地利人和互相结合的产物,是所有老师的梦想。要想实现它,不管是在时间、精力上还是能力上,都难以做到,是一桌“满汉全席”。而另一种好课则是千锤百炼的课,它是老师依据自身能力,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一道“家常菜”。它朴实,真诚,每一分每一秒都凝结着老师的心血,更具有实际意义,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游老师的课无疑正是后一种。

游老师的课,首先在于老师自己沉下心,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为学生解决实际需要。

一、关注课前问题的生成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惑”。惑从何来,来自于学生预习教材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疑问。游老师把学生预习《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程产生的疑惑梳理成: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等共七条。根据学生对疑惑的关注度来解决“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的教学需求又恰好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游老师把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分享,将其变成课堂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好地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课堂氛围也更加浓烈。这就有效避免了由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来解答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二、关注课堂问题的生成

游老师说:一个好老师,并不一定需要写好的教案。因为课堂是活动的,是鲜活的,是变化的。我们不能被固定的教案束缚我们的课堂,教师的思维要和学生同步。以前经常要求学生的思维要和学生同步,其实真正应该要求的是老师跟上学生的节奏,引导他们的思维和方向。教师只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醒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然后在一旁做好服务者和颁奖者即可。

游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只是融入学生,还在一旁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

游老师在给学生学习单上的儿歌写上(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要求学生续写下去。学生们写了三只青蛙,四只青蛙,六只青蛙,八只青蛙等。游老师问同学们:“还能再写下去吗?”学生们在肯定回答的同时产生了疑问:这样写下去何时是个头啊?于是产生了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或者一句话就能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呢?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入课题,解决了“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疑问。

游老师又要求学生在学习单上用一句话写完:( )只青蛙,( )条腿。有四个学生分别用了“无数”“无数”“N”“N”“a”“b”“B”“B×4”。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并没有通过说教简单地进行评判,而是根据课堂生成,将学生分组讨论对与错。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一组学生对四种答案进行评判。

游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发散学生思维,不局限于某章某节。

在教学“如何用字母表示数”时,游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妈妈比淘气大26岁,淘气a岁,妈妈 岁,如果妈妈为y岁时,则淘气 岁。

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游老师提问可否举例说明,有一名学生举例当妈妈一岁时,听到这里,全班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学生慌了,不敢再说下去。游老师面对课堂上产生的这类问题“借题发挥”,追问妈妈应该不小于多少岁。这已经超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了。游老师却继续追问,直到有学生回答妈妈的年龄应不小于26岁时才停下。这正是游老师的高明之处,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先不论合理不合理,荒诞不荒诞,这都是学生的问题,老师都要让学生明白、透彻,真正体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游老师讲,分享式教学的四个环节分别是:由好奇产生问题由问题进行探究由探究得出道理将道理进行分享。其中要特别关注问题的生成,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生成了疑问,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动力。

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改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改善学习就是关注学生在课堂做什么,如何获得知识?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空间;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学堂,更应该是探究未知的研究所。

参考文献: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唱唱、算算的有趣过程,能用歌唱的方式进行数字换算和表演。

2.

能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参与创编简单的歌词活动。

2学情分析

低年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数蛤蟆》这首风趣的游戏歌曲,让学生能在玩中愉快的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学习量词。了解歌曲中四川地方衬词运用的民族风格。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参与创编简单的歌词。

难点:

1.

歌曲旋律的音准。

2.

能正确的用课堂上的小乐器来为《数蛤蟆》伴奏。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

1.

复习《在农场里》,引导学生做律动,通过《在农场里》猪,牛,鸭子的叫声来引出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个谜语,看看它又是什么动物呢?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歌《在农场里》吗?

生:记得。

师: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再来复习下这首歌曲吧。(放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动作)

师:听完后谁回答我,歌曲里面出现的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呢?

生:猪儿噜噜,牛儿哞哞,鸭子嘎嘎。

2.

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打一个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出示白板图片)

谜语:

水中有位歌唱家,

穿件绿色花衣裳

唱起歌来呱呱叫

田里数它本领大

生:青蛙(播放青蛙的叫声)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的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蛤蟆。

活动2【讲授】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听听蛤蟆再说些什么?了解歌曲的情绪

看青蛙与蛤蟆的图片,通过眼睛的观察让学生来回答青蛙与蛤蟆的不同之处。

1.

师:谁来告诉老师,通过图片的观察,青蛙和蛤蟆的区别在哪里呢?

生:回答

2.

老师讲解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小能手。

1.

师: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我们也去听听吧。(播放音乐,让学生听旋律。)并且回答两个问题:

1).

蛤蟆们再说些什么呀?

2).

歌曲的情绪,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操作投票器。

公布正确答案。

活动3【活动】节奏的练习、 歌曲的学唱

师:请同学们看看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曲里面的节奏型。请同学们先看1.老师来读一遍,你们看看是否正确呢?

然后请学生一起来读。

2.

老师还有两条节奏,要请两位同学上来给节奏画出正确的箭头图示。(请学生上来)并且要上来演示的学生范读一遍节奏,如果读正确了,就让他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来读,当一回小老师。

3.

读歌词,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有节奏的来读歌词。

歌曲的教唱学习。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数蛤蟆》

1)

.老师弹钢琴一句句的教唱学生。对于学生唱的不够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的做出改正。

2).

下面我们就来听范唱,请同学们跟着范唱学着老师的动作一起来边唱边跳。

1.

接着请学生跟着伴奏来唱整首歌曲。

2.教师与学生玩接龙唱《数蛤蟆》。

3。学生自己分小组玩接龙唱《数蛤蟆》。

4.用算一算这种简单的算术,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4【练习】课堂创编

给出两张图片,第一张老师创编,第二张要学生模仿着老师的创编,进行填词,然后跟着伴奏把老师创编的和学生填词的一起唱出来。

1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进行改歌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小组改的歌词唱出来。

2

运用透视镜,一种神秘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带动课堂的气氛。

3

用课堂小乐器,蛙筒、双响筒、响板分别敲击出三条歌曲中的节奏型,并合着伴奏音乐为歌曲配乐。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结

篇(4)

我学习一般,但从小喜欢书,大字还没识几个呢,就在父亲的书柜里面乱翻,什么书呀,本子呀,总想占为己有,存在自己的小木箱里。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父亲的教案本。他的教案本,每一页都写的很工整,父亲的字很漂亮。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教案的基本结构,什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等。至今都记忆犹新的是他的板书设计,每课都不一样,有提纲的,有表格的,还有图画,很有趣。而且,为了节省纸张,板书设计都写在了本子的背面。我拿到了就来回地翻看那些板书设计,最好玩的是《小蝌蚪找妈妈》那篇课文的板书,基本上是一副图画,半圆形的,从小蝌蚪出生到变成青蛙,过程描述得很形象、直观。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学这篇课文吗,如果学的话,老师会怎么教呢,估计大多用多媒体课件了,还可以代替那些图画式的板书。果真能代替么,我不知道。

这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却记得这么深。

父亲对我当老师的教导其实并不多,句句却都很深刻。我上大学的时候,父亲每打电话除了关心我的身体外,总是告诫我努力提升修养,为人师表,甚至绝对不允许我去酒吧、KTV之类的地方。刚参加工作那一年,父亲特别关心我的工作,老害怕我工作做不好。我很多次想回家看他,他都没让,可他心里惦记得最多的是我。

第一年参加工作时的十一长假,我拖着满是疲惫的身子,怀着复杂的心情回了趟老家,和父亲天天交谈,我在的那几天,父亲话可多了,对我是千叮咛万嘱咐的,依依不舍的情愫浓得让人难过。从中能体会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说,“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要想站得住脚,业务能力一定要上去。”凭心而论,刚开始上课,是特别难上好的,每天很努力很认真地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总是出错,自己对自己很不满意,自信心也备受打击。父亲知道对我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一再勉励我多钻研,上好课,提高教学能力。父亲还说,“要想学生对你有积极的评价,你得首先要用心对学生好。”这些话,我都听进去了,也照着做了,只是还没有达到他老人家的要求啊!父亲不仅重视智育,也重视体育。那年我所带班级获得了运动会精神文明优秀班集体和团体总分第二名之后,我激动地给他打电话,他听了也是乐不可支的,欣慰地对我说,“体育课也是课,各种活动,只要有益,都要认真重视。”在父亲心里,只要我工作好了,有本事了,他才会放心,一颗拳拳的爱子之心,我是永世都回报不了的。现在,每一次取得一点点自以为是的小成绩,都想给父亲说,他听了肯定会特别欣慰的。

篇(5)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课时

4

教学目标

1、解读宝宝敏感期,让父母知道宝宝敏感期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运动、认知、语言的发展规律

3、会运用正确和合适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宝宝,发展宝宝的能力。

教学思路

大部分父母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引导,怎么引导才是合适的 。合适的时候给与适合的教育是本次讲座的目的。

教学环节

一、每个婴幼儿都是潜在的天才(30分钟)

1、引用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一的事迹

2、父母看待宝宝的不同面(插入青蛙图片)

3、人类敏感期的发现(奥地利动物学家老伦斯的发现)

二、婴幼儿智力潜能发展(30分钟)

(一)、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1、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触觉 +实践案例

2、记忆:无意记忆和形象记忆+实践案例+插入视频文件

3、思维+实践案例(图片)

4、想象:无固定主题、容易与现实混淆、随心所欲+想象游戏

(二)、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30分钟)

 1、运动发展规律

 2、大动作发育水平+实践操作案例(图片)插入视频

3、精细动作发育水平+实践操作案例(图片)

(三)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30分钟)

1、0-3 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

2、如何促进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

(1)、引导婴幼儿发音

(2)、训练婴幼儿倾听

(3)、多与婴幼儿交谈

(4)、尽早开始早期阅读

3、语言发展的常见问题以及措施

(1)、说话晚

(2)、口齿不清楚

(3)、口吃

 

教学资源

PPT    教学案例    图片      视频文件

参考资料

1、Cute  koala亲子课程(澳洲)

2、“早教学校 ” 作者:崔绍珍、吕庆瑛

3、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作者:李苏仁、陶红亮

4、 “早教月月通”作者:王木木

篇(6)

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更加注重教学的多元评价,并实现评价的艺术性、客观性、适时性。“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提升的教学,是基于凸显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立足于三边互动的一种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涌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应凭借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中人、物、精神等诸多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因地制宜地调控,积极引导双边探究活动不断更新,孕育出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成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正逐步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生成性教学”正是基于凸显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立足于三边互动的一种教学理论,值得认真研究与运用。

一、为生成教学法创造条件:合理设置情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情境设置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以及对本课重点的把握,寻找好的切入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都是很重要的。情境设置的原则有两个,一是目标指向性明确,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七上《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听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同学们,你能把这首儿歌继续唱下去吗?”学生很感兴趣,一起继续往下说,我又问:“有同学能告诉我,一百只青蛙怎么唱啊?”学生纷纷举手,一个学生回答正确。我接着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是a只青蛙,该怎么唱呢?”学生思考,这时一定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是促进生成的关键时刻,是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在促成问题的解决。然后找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很好。我又追问一句:“你为什么这样唱呢?”学生回答:“嘴的数量等于青蛙数量,眼睛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声音也等于青蛙的数量。”回答得多好啊!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了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二、为生成教学法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启不发。”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中提取数学素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抽象出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所以要注意承载概念和规律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感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老师交往互动,与其他同学探究讨论,从而获得直接的活动经验。教师要做的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学会思考。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生成,在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积累了活动的经验、思维的经验,逐渐生成内化为自己的、合理的思维方法。

三、为生成教学法奠定基础:科学评价

成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版)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告诫教师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迸发的思维火花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收获快乐,快乐地迎接下一个挑战,所以及时评价很重要。我们要客观审视在课堂上出现的与预设不合的“歧义”性观点,应将之视为友好的必然的结果,并认真研读,从而捕捉学生思维突然间迸发的火花。

在进行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的及时性。要当场给出“对”或“不对”的评价,评价的延迟会涣散学生的有意注意,造成后继思考分散,课堂效率降低。

2.评价的客观性。评价不等同于什么都是“好、好、好”“对、对、对”,对的好的,给出肯定的评价;不对的、不全面的要直接说出来,不能给学生事是而非的感觉,但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学生回答对了,要直接的评价“你回答得棒极了”;对回答不全面的,要委婉的评价“你有个问题没有考虑到,下次再努力”;对回答错的,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这样评价“虽然这次回答错了,但老师相信你课后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对不会的,要激励他(她)“其他同学表现都很棒,你要加油哦”

篇(7)

关键词:练习课;盲目随意;主导作用;及时反馈;科学合理

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延伸,是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课型。练――训练,习――习得。要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习得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阶段练习课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之多,但练习课教学中却存在很大问题

1.教师在练习课备课中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做一些划分,就粗略地备好课了;找一些比较新颖的练习题或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略作安排也就是一节课了。可见,练习课在一线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新授课那么重要。在平常的巡课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练习课――讲习题。按照数学课本、补充习题、教案资料逐一讲解习题。镜头二:练习课――做作业。完成某项作业再校对、讲解。镜头三:练习课――做试卷。集体完成一张单元练习卷,再校对讲解。如果把练习课理解成讲习题、做作业、做试卷,那么出现练习课的随意性教学也就不奇怪了。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达成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2.课堂教学中处理失衡

作为教研组长在平时听课中我得到许多反馈,发现部分老师对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处理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1)欠升华

注重了情景,忽视了知识的整理、建构和内化。缺乏知识的梳理指导、方法的提升,也就缺乏了思维的价值内涵。如,一位教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 )只眼睛( )条腿3只青蛙3张嘴,( )只眼睛( )条腿,a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b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这组习题从有趣的问题情景出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问题的解决中。可惜教师只是展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具体情况,如果在练习后小结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字母的取值范围等,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感受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2)少生活

重视了知识线索,但忽视了生活应用――缺乏生活问题的支撑,也就是缺少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圆柱的体积》练习时,如果教师只是围绕体积计算公式V=Sh;V=πr2h;V=π(d÷2)2h;V=π(c÷π÷2)2h出示各组条件,要求学生计算出相应的圆柱的体积,学生埋首计算、校对。这种脱离生活实际的练习,既单调枯燥,又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3)无趣味

就题论题,机械处理习题,在组织形式上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活动的支撑。相信这样的现象你并不陌生。(师:看第1题,谁都做对,举手!好,第2题,答案与他一样的,举手!……)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一题一题地练习交流,不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有位数学特级教师说过:“如果40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一样地淌、淌、淌,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上课也没了精神。”

二、怎样上好练习课

1.把握好练习课的教学目标

练习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练习课在知识技能的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意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练习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练习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教师要因势利导、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适时总结、引导创新、鼓励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3.练习设计科学合理

(1)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形成数学能力。

(2)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操作性心理学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从操作、直观开始的。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生活经验不足,感性认识缺乏,是学生的弱点。要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直观操作练习,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创造条件。如,数的认识、简单加减运算、观察物体等,都可以安排许多实物及图形来体现其含义,熟练计算,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5)注意课堂生成资源,及时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反馈调节,因势利导,使练习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6)练习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

练习课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时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