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机电设备维修论文

机电设备维修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8 15:37: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机电设备维修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机电设备维修论文

篇(1)

关键词:矿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一、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

(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4)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而5s活动则是设备基础化管理的精髓。5s是日语中5个以“s”发音的拼音字头。

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二、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定

(1)故障维修。又称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2)定期维修。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3)改进维修。又称技术维修,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4)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三、对策

(1)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设备维护检修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推行绿色维修。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4)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①设备的更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②设备的改造。主要途径有: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5)企业设备维护管理。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①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并应有专人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按规定定期检查其电气绝缘性能。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复的机电设备,必须立即停用,并予以报废处理。②施工现场应为机电设备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道路、基础(座)、水电、操作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夜间作业应设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③机电设备的作业场所,应符合安全要求。场地应平整无障碍,机电设备旁应留有符合规定的作业和维修空间,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材料、杂物。有防火要求的,其作业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④施工机械和动力机械的基础(座)必须稳固,并符合其出厂说明书或设计的要求。⑤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用电,应当符合本规程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由专业人员安装、拆除和维修保养。⑥电设备的管理应做到“定人、定机、定设备”,严禁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使用前,应对使用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浅谈,机电管理,提高

中图分类号:TD40;TD60;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078-01

一、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1)职工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低

由于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相比其他行业收入低,造成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缺乏吸引力,使煤矿招工问题日益困难,尤其是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由于前几年我国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断档及“跳槽”转行,导致煤矿高级专业人才的严重缺失。

近几年随着煤炭产量的提高,矿工队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很难招到优秀人才。大部分为农民协议工、轮换工。此外,煤矿人才流失部分一般为专业技术好的机电人才,多重因素导致矿井整体机电队伍人员素质下滑。

(2)煤矿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按照新的煤矿机电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矿井应有机电主管部门和电气、电缆、小型电器设备、防爆检查等专业化管理小组,并要发挥作用。但有相当多的矿井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大量压缩机电管理人员,专业小组设置不健全。此外,按该标准规定,每个矿井应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但有相当多的煤矿并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只是当做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

(3)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不到位

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是员工不断提高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论文。虽然很多煤炭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但是大多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培训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培训方式落后,没能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相结合;二是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不能调动起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培训考核不严格,考试只是流于形式,没能达到检验教学结果的目的。

(4)超能力生产,设备老化,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下,煤炭产量迅速增长,为了最求企业的利益,煤矿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没有足够重视机电安全,有的甚至机电安全被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没有足够的检修保养时间。

由于历史原因,安全装备和设备投入欠帐较多,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对这些在用的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煤矿中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未更换的非阻燃胶带、老主扇等数量很多。这些设备中,主提升机单线制动,高压开关保护不全,主扇满足不了矿井风量负压的要求,存在隐患很多,加之这些年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测试手段落后,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事故隐患不少。

二、 煤矿机电管理改进的措施

(1)严格执行机电管理制度

煤矿应该按照煤矿标准化标准中规定的,制定所有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制度,尤其是工人的岗位责任制。科技论文。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2)加强对职工的业余培训

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对机电设备能起到控制、使用、维护和管理作用,我们要做好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着力从企业长远大局出发,培养一批高级技师、首席工程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采用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进行强化培训。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对所有职工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广大技术员自发学习机电业务知识。

(3)加大对新设备的资金投入

要争取国家政策性安全专项基金的扶持,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行业标准,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如提升绞车、干式变压器,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要把好设备的进入关和维修关,保证按标准要求使用和维修设备,坚决杜绝伪劣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

(4)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推行预防性检修和灵活检修管理理念,实现生产机电一体化。实施预防性检修做到“三统一”:检修计划统一上报、统一准备、统一安排实施。科技论文。设备检修做到“四结合”,即实行机电设备动态和静态预防性检修责任制相结合,机电设备计划检修和灵活检修相结合,配件现场管理与合理储备相结合,开展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相结合。实现设备的动态监测,强制保养,及时检修。做到当班故障当班处理,“小故障不交班”、“大故障不过夜”,不让设备“带病”运行,使现役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机电故障率。

篇(3)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不足;建议;发展趋势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55

1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现状

1.1 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过程

(1)第一阶段。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工厂车间渐渐出现了车床,也就出现了设备的维修问题。但是很长时间之后,才有了单独维修人员的出现。这个阶段,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是很高,维修人员也不是很专业,设备的维修管理一般属于事后维修制[1]。事后维修的弊端在于停机时间长,影响生产。

(2)第二阶段.40年代,计划性的维修模式出现,也形成了一检查、计划修理、验收、核算成本为内容的一整套工作体制[2]。并且提出了设备定期预防性检修的观点。计划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出现是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一大进步。

(3)第三阶段。60年代后期,提出了需要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3]。

1.2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设备越来越现代化,实际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同时,投入到生产设备上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目前,虽然有了对设备的整个活动周期进行监管的理论,企业管理人员也已经认识到了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管理组织的健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事故的处理还是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都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制约生产。

2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建议

(1)设备管理组织。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模式和生产设备更加现代化,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的人数也在逐渐的增多。为了使这些人员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这就需要将人员组织起来,建立有效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设备管理机构,需要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按照《设备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置该组织机构。要做到,以公司最高领导为首要领导,并进行分级管理;本着节约的原则,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管理,提高办事效率;管理机构内部人员要有合理的分工协作,并且做到能力和职务统一。

(2)设备事故处理方法。加强设备的事故管理,对设备事故采取措施,能有效的防治再次发生。在处理设备事故中,首先按照《设备管理条例》确定事故的类别,事故的类别有: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并且依照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性质。事故的性质有:责任事故、质量事故、自然事故。最后进行分析和处理。虽然讲事故的分析处理放到了第三点,但是在事故发生后依然应该迅速的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处理,尽量快的恢复生产,降低损失。并且应该仔细勘察现场,并对现场进行保护,及r搜集资料,召集有关人员开事故分析会,保存资料,为后期设备的维护提供参照。

(3)设备管理素质要求及作用。设备的管理人员也是指设备的所有维修人员,包括电修工、机修工、修理工和工程师等。每个企业根据生产线的规模,有自己规定的维修人员配备数量,主要取决于工作量的大小。无论设备管理人员规模大小,都应该具备其基本素质: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坚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对工作积极热情,确定为企业争取最高效益的目标;并且与一线的工人及时沟通,了解设备现场近况;改革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人员,不仅是体力劳动者,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他们技术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生产效力。

(4)设备合理应用及保养。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设备的运转率是关键。所以应该对设备进行基本的维护保养,降低设备的故障次数。1)日常检查。日常的检查可以在每班开始前或结束时进行检查,也可以在每个节假日前进行检查。这两检查与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无关,主要由操作工人进行。操作工人需按照规定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并按照规定添加油,并进行记录。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使用设备,并做好设备维修保养情况。日常的维护检查是最基本的设备维护工作,如果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进行约束会起到更更好的效果。2)定期保养。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对每台设备做出定期保养得大计划,并下达相关部门执行。需要维修管理人员进行指导配合进行。各类设备的定期保养计划一般包括具体内容和要求,这些检查内容和具体要求需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参照规定制定。定期维护保养后的设备,一般应该达到清洁、利于操作。3)维修。维修内容主要包括:定期检查,年度维修,小修理、项目修理、中修理、大修理。定期检查主要是对日常定期检修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维修;一些生产企业一般都会连续运行,如发生停机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年底进行一次年底检修。对设备的全部装置进行检查修理;小修理是指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小问题进行解决;项目修理主要是针对达不到工艺要求的设备,进行局部的检查,恢复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其工作量只能史情况而定。在我国,项目维修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得到了很多的应用。

中修理介于大修和小修之间,现阶段,基本上已经被项目修理代替。大修理的工作量最大,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力争全面恢复设备的工作能力。各个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设备维修制度,并由专门人士监督,做好设备的维修工作。

3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生产中,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不会只是辅助工作。随着生产设备的日益更新,它会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的水平,建立专业化的维修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意识并逐步推广预测性维修,这使得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以保障连续性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扬光.设备工程与管理[J].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篇(4)

[关健词] 设备管理 配置 使用 保养 检修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设备技术日益朝着集成化、大型化、连续化、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先进的设备在不断地增多,其维修任务和维修人员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原因在于越先进的生产设备,其维护管理与保养工作越重要。设备的生产能力、所处的状态直接影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果无法保证设备一流的技术状态,那么,也无法保证生产出质量一流的产品。因此,如何保证设备既安全可靠的运行,又合理地降低使用费用,这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1]。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的一生进行动态管理和辅助决策,以提高设备的综合效能、降低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为追求目标。根据设备管理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配置

一方面,随着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投资额大幅度增加,其投资风险也随着增加。设备的价格决定着设置费。价格昂贵的先进设备,对其工作环境的温度、噪声、粉尘、空气的相对湿度以及操作者的操作规范化要求高,因此,需要独立设计符合要求的放置空间,特别是一些精密的检测仪器仪表,例如三坐标测量仪,使用环境要求在温度(20±2)℃,湿度在40%-70%之间,因此,在放置间必须安装空调。其次,设备的可靠性决定了维持费,可维修性是可靠性三大要素之一。当设备发生故障后,能够很快很容易的通过维护或维修排除故障,就是可维修性。像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等所发生的一些简单故障属于是容易维修的,而且维修成本也不高,很快的能够排除故障,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事后维护或者维修解决。而像六轴联动加工中心等价格很高而且非常注重安全可靠性的要求的设备,一般要加强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来大大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这也就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维修费。

另一方面,对于一台设备来说,其寿命分为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先进的设备不断出现,必然造成在现有设备的自然寿命尚未结束之前,技术寿命就已经完成的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愈快,技术寿命就愈短,因此,为了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就要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2]。在设备自然寿命后期,由于设备的磨损、老化,需用较高的维修费用继续维持设备的使用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闲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或报废处理,减少设备闲置数量。

因此,在购置或引进设备时,必须进行周密的可行性研究与技术经济论证,以及设备部门参与或负责设备的前期管理,做好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等工作,以利于引进与购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设备,发挥设备投资的最大效益。

2.科学使用

设备的科学使用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价值构成上看,设备价值是固定资产总价值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报道,在国有企业的资产中,设备的价值占70%左右,因此,搞好设备管理就管住了固定资产的大部分。

设备若能被合理科学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生产量,经常出现设备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不同型号设备拼装工作等现象。实际上,这种拼生产量的作法,实不可取。每一个设备都有其对应的工作要求,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使得设备的各零部件处于高温状态,特别是一些主要运动部件,高温状态下其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达不到正常技术状态,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会下降,不合格率也大大增加,这样一来,不但造成材料浪费,人工浪费等,还有可能耽误了交期。再者,超负荷工作、拼设备会使得设备的磨损加剧,故障增多,加速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但没能提高生产率,反而形成了不断停产维修的混乱局面,同时,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可见,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使用管理控制程序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设备使用部门也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监督。

3.及时保养

不少企业单位一到生产期、任务重时,往往忽视设备的保养工作,认为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保养。这就埋下了日后造成机械事故的隐患。因为保养能消除机械隐患,若不及时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保养就是定期地对设备各部分进行清洁、紧固、检查、调整或更换某些零部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随时可以启动、运行和工作。

设备保养可分为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三大类。定期保养按时间间隔长短,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特殊保养包括走合保养、换季保养、转场保养、停用保养等。一般来说,在现行的设备保养计划当中,常见的是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相结合,既消除了一些小隐患,也做到了定期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收集设备的动态信息。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必须根据各种设备的状态、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保养计划。

4.计划检修

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合理的维修方法一般是针对设备出现的故障来制订的。例如可通过对故障种类进行划分,如破裂、破损、变型、磨损、腐蚀、泄露、生锈等,进行故障分析研究后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法。通过对很多企业生产现场的故障内容进行分类与分析,发现占70%的是简单故障,30%是需要专业知识才能解决的故障。简单故障如没有及时加油,而导致部件烧坏;加油、加水不当导致渗漏;承重部位开裂等等。也可以通过对设备故障的发生部位进行分类整理,比如紧固部分、部分、驱动部分、气压、油压、电器制动、传感等部位,再制定相应的维修检查计划以及维修方法。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采用先进的状态监测手段,可以减少25%~50%维修费,故障发生率减少75%,并达到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的效果。因此,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是做好设备维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5.结束语

设备管理总的发展趋势是向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即设备管理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 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因此,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今后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松堂,基于网络和状态监测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天津大学,2004.硕士学位论文,天津.

[2] 夏红星,浅谈煤矿设备管理,价值工程,2010,29(5).62.

篇(5)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铁岭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篇(6)

论文摘要:在认真调研、分析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造业背景、行业背景和学校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并提出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和培养目标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1、制造业背景

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工程技术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2、行业背景

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而装备工业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其核心代表是数控机床产业,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必须优先发展数控机床产业。

据调查,抚顺挖掘机制造公司、韩国独资企业“双龙公司”、6409厂、三环机械制造总厂、煤矿电机厂、铝轮毂厂、减速机厂、抚顺机械厂、石油机械厂、星阳公司等都引进了机电设备及数控加工没备,需要相当数量高层次的机电设备及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操作、编程、维护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同时生产机电产品的厂家也需要懂机电技术的营销人员。

最近几年,机电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据2002至2003年就业统计,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3。为此,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一线机电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校背景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有二十多年普通人学专科机械类专业办学历史,现已发展为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应用技术”、“机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一系列专业群。1999年以来,针对制造业对机电及数控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机械类专业主要围绕数控应用技术及产品安装、调试、维护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并于2000年独立设置了高职机电工程技术专业。

(二)业务规格与专业特点

l、业务规格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一级:具有熟练的AutoCAD绘图能力,考取AutoCAD认证证书;二级:熟练的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三级:常用传动件的设计及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熟练使用CAXA电子工艺图表;四级:能够熟练掌握手工编程及熟练应用一款CAD,CAM软件(CAXA、Pro/E、MasterCAM)和数控仿真软件,考取数控工艺员证书,五级:熟练操作至少一种数控机床(车铣或加工中心),考取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六级:熟悉机床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微机和单片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知识,具有简单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考取机电设备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级别,达到其中任意一个即可实现就业。

2、专业特,最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强化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机电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形成培养高职人才的新模式一是在培养内容上,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知识够用,技能过硬。二是从培养方式上,做到“讲授与实训相结合”。三是从培养主体上,做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为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制造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岗位人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能结构,重组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水平的训练教学基地,构建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文件,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实验、实习设施。

2、重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专业核心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原理与编程、CAD/CAM(CAXA、Pro/E或MasterCAM)软件应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

3、实践环节突出四个特性

一是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对于金工实习,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立足专业方面,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以车工、钳工、铣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基础,紧紧围绕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特别在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功夫。

二是专业基础实训的严格性。专业基础实训学习量大,范围广,学生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专业的认识。这一环节掌握好,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我们开设AUTOCAD实训、电工电子课程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

三是专业实训的必备性。我们建设了CAD/CAM实验室和数控实训基地,装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和正版CAD/CAM软件以及10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利用正版的数控加工系统仿真模拟软件实施教学,之后再到机床上真刀实枪的进行操作。把工厂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常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内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制订”、“数控机床编程”等实训项目,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会常规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四是毕业实习环节的针对性。毕业实习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学生尽管是同一专业,但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因而毕业环节就应该体现这一点,以所学专业为主,结合自己情况完成毕业环节,尽量以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为主,但考虑就业导向,有意拓宽,如在企业中流行的CAD/CAM软件的运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等)、现代车间及班组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等,做到真题真做。

4、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有实验室8个、专业机房1个,已建成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第一期购置两台生产型数控车床,华中的数控铣和数控车床各三台以及方正系统的电火花、线切割各一台,并已陆续开始使用,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了基本保证。

专业机房全天对全系学生开放,通过科学地管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实际动手能力逐渐增强,自身的务实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先求合作、后求发展”原则,已与沈阳金杯汽车培训中心、市煤矿电机厂、市机械厂、双龙公司等多家不同性质、地域、行业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内基地打基础,以数控加工操作技能为主,并进行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实训,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等。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针对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验收等环节。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5、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机械设计等内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

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考取美国Autodesk公司颁发的AutoCAD二级认证、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工艺员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教师“双素质”能力的培养;采用自身培养与送到国家指定的师资培训基地等地相结合的方法,使多数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有3名教师获教育部颁发的“双师素质”证书,有8名教师具备劳动部门认定的考评员资格,有2名教师考取了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证书,还有4名教师专程到华中数控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合格率已达到80%,三年内将达到100%;现已基本实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8、毕业实践与就业环节相结合

改革毕业设计原有的限于纸面的图纸设计、毕业论文的形式,将毕业环节变为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制作,使其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多样化,逐步转为对职业技能培训更有促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控制器的实体制造与制作。在实体制作与加工中,培养综合运用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的能力,培养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培养机电产品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双赢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缺少现代化人才的企业也招聘到了就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对学校则初步实现了后期订单教育。

9、教材建设与规划

专业理论课:以教育部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为主,自编部分教材,无论选何种教材,都要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据。积极参加各类教材编写,其中主编了《机械设计基础》等教材。

实习、实训课:以实习、实训大纲为指导,自编实习、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项目、实习任务,实习、实训方式,实习、实训效果和成绩评定方法。实习、实训内容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突出训练过程和操作效果。根据新技术出现的实际情况,实习、实训指导书应定期修订。

拟自编教材有:《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训教程》、《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教程》、《数控编程及加工实训教程》、《电火花型腔加工及线切割加工教程》、{(CDA/CAM软件应用实训教程》等。

大力推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现已做出机械制图、AutoCDA 2000、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原理与编程、CAXA制造工程师、MsterCMA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10、注重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2000级开始,将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通过学生的演讲、爱国教育等,培养学生勤奋、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高职特色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多元目标模式”,坚持多证书毕业。

置受教育者于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工程背景下,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交叉培训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双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篇(7)

[关键词]工作面 快速倒装撤除顶板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08-01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煤炭资源保有量位居全国之首,其中鄂尔多斯煤炭资源赋存占全国已探明保有储量的近1/6。要求井工开采煤矿“一面二头”生产。石场湾煤矿煤层埋深平均102米,采煤工作面撤除需大断面支护,对顶板控制极其重要,浅埋煤层顶板的稳定期只有7天左右,稳定期后顶板缓慢下沉极难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矿井“一个工作面”的倒装水平,对于促进矿井生产的持续安全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方面,石场湾煤矿对倒装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安全快速高效倒装综采工作面的一条新路。

一、倒装工作面概述

撤除5203工作面,高度1.8米,面长200米,采用135架高工作阻力重型ZY6800/09/20支架(每架重达15.8吨),700型采煤机一部,730型输送机一部及桥式转载机等设备。安装5204工作面,切眼高度2.5米,面长200米,倒装工作面运输线路长达2260米。

二、准备充分

石场湾煤矿倒装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数量多、吨位重、体积大,搬家换面工作复杂、难度较大。因此,为实现最安全、高效、快速、高质量和最少费用的投入,对综采工作面自末采刷帮、设备的撤除运输安装顺序和安装方法直至工作面投产等各个环节,提前一个月组织相关业务部室、单位,多次进行现场勘查,制定了三套施工方案。针对三套施工方案,矿再次组织相关业务部室、单位,采用“挂图研判法”逐一进行论证分析,从工作面刷帮撤除、工作面布置、工作面投产技术设计到运输系统、供电供水系统、运煤系统设计、安全监管、劳动组织等进行逐项分析比较,从而确定出一套安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三、过程精密

(一)撤除工作面末采刷帮准备工作

缩短工作面末采刷帮时间,是倒装工作面提前投产的第一个影响因素。考虑到撤除工作面架型大,刷帮宽度达到13米,初步估计需用时7天。

1、为缩短工作面末采刷帮时间,根据工作面顶板岩性变化及矿压分析,从技术上制定了安全可靠的支护刷帮方案,采用锚索配锚网带联合布置支护,增大锚带间排距,减少一排钢带,即节约了材料投入又能缩短刷帮时间。

2、劳动组织方面采取专业化施工。末采刷帮顶板锚杆支护是掘进专业强项,矿从抽调掘进专业人员专职施工,即提高了质量又缩短了支护时间。刷帮过程中,回采专业人员平行作业,提前进行设备撤除前的准备。通过上述措施工作面末采刷帮,仅用时5天完成。

(二)工作面撤除准备工作

1、制定安全撤除措施,对各工序时间逐一分解,工作面煤机、面输送机、综采支架等,全部具体到设备每件、每架的回撤时间。

2、提前10天对撤除所用的回绞、单轨机车等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完好正常运转,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不因设备故障影响撤除工作。

3、合理制定运输路线,在工作面停采位置,对5203运煤巷与5204轨道巷施工了10米联巷,这样以来缩短运输距离380米,简化了工作面撤除路线。

4、根据分解的设备撤除时间优化运输系统。首先单轨吊每趟运行时间具体到分钟,严格控制单轨道运行时间分配,做到“歇人不歇马”。其次是针对运输线路长,3部单轨机车采取接力式运输法,并在巷道内卧底形成3个综采支架临时存放点,便于单轨机车越过存放的综采支架,敷设单轨车场,方便单轨机车串车,通过单轨辅助运输系统设计,3部单轨机车在同一条运输线上实现了接力式不停运行,做到回撤点不存设备,回撤不停、运输不停、安装不停。

(三)工作面安装准备工作

1、制定安全安装措施,对各工序安装时间逐一分解,工作面煤机、面输送机、综采支架等,具体到设备每件、每架的安装时间与回撤时间同步,不因安装慢积压设备而影响回撤速度。

2、施工顺序的合理安排,综采工作面的安装,点多、线长、工序繁杂,安装设备的方向和顺序性强,作业地点较分散,管理难度大,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出现窝工和返工现象。

3、工作面安装前提前5天完成了工作面供电供风、运输运煤等系统的安装,并进行试运转。

(四)施工安全和高质量保证措施

首先制定了安全质量承包和验收制度,做到谁承包、谁负责,完不成任务受处罚。其次是落实责任制,改革了以往工作面撤除、安装完成后业务科室统一集体验收模式。制定了各相关业务科室,施工过程全程盯班并进行质量验收,对回撤或安装完成的一件、一架、一部等逐一进行验收,当班安装当班验收,严细安全质量管理,对安全质量不合要求和标准的,当班整改。确保安装安成最后一道工序,新投产工作面设备一次性联合运转成功,并能迅速投入正常生产,杜绝了以往集中验收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影响正常生产。三是跟班领导的现场监督和指导,把好关键时段、关键工程关,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不留安全和质量死角。

(五)合理优化劳动组织

施工人员、安全监管人员、业务部室验收人员之间的合理搭配,是整个倒装工作面从以安全为主到高效、快速、高质量的首要保障。

一是专业化施工。顶板锚杆支护是掘进专业强项,掘进专业主体施工,保障了顶板支护质量及支护强度;回撤及和安装设备由综采工区负责施工,回撤、安装设备配备一名专职机电设备维修人员。例如:撤除及安装煤机由煤机司机及煤机维修人员共同施工,随安装随维修、维护。撤除及安装支架由移架人员和支架维修人员参与,撤除及安装时逐架完善管路、液压系统等。二是专业化盯班验收。每道工序的施工全过程由相关业务部室全程盯班并验收,做到当班施工、当班验收、当班整改、当班合格。通过采取以上措施,15天安全完成了工作刷帮、撤除、安装等各项工作,并能一次联合试运转成功,新工作面立即投产,较以往倒装工作面及新工作面正常投产,减少用时6天。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在工作面顶板稳定期内7天时间完成了工作面的撤除,解决了浅埋深煤层缓慢下沉顶板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