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19:00: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产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常规实训;模拟生产;导生制;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3-01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而企业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谋求发展,对那些既有理论基础, 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非常的欢迎。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和其它行业一样,需要大批的服装技术工人。那么, 如何培养出生产第一线所渴求的服装技术人才, 就成了中职学校当今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除了安排理论基础课程,还增加了实训实习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以往我们的服装专业实训,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平时的知识,相当于集中时间强化一下学习内容,和企业生产没有多大的关联。所以学生两年学校学习,进入企业后还是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对企业的要求和操作还不适应。对此,为了更好的和企业对接,我们对二年级服装专业学生在服装实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企业对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下面就如何加强服装实训教学谈几点体会。
1.抓好常规实训,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使服装实训达到预期效果, 必须抓好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常规环节。服装实训教学与其它专业的实训教学一样, 都要有实训前的准备、组织实施及实训后的总结。准备工作包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将要完成实训内容的预习,但它和实结常常被老师忽视。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服装实习没有预习和总结的必要, 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在预习环节中, 让学生熟悉实训指导过程,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实训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实训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还要掌握服装实训的安全规则(虽然我们实行实训车间的6S管理,但安全教育还是必须要强调的),只有做好了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才能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
而在总结环节中, 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训总结报告, 将实训的情况完整、真实地表达出来。其中包括实训课题、实训目的、实训工艺流程、各部件操作方法、实训效果、自我评价。做好实训总结是对所学技能的有效巩固, 是提高技能操作能力的必要环节。
同时在实训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提出具体要求。首先, 要求学生熟悉操作设备的性能及安全使用原则。例如: 熨斗温度的控制, 高速平缝机的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等等。其次,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指导老师的操作示范, 并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勤学、勤问、勤拆、勤练, 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后, 做好车间设备的保养、整理以及卫生等工作。
2.模拟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实训强度
以前学生实训,都是各自完成几件服装成品,和平时的工艺课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时间长一点而已。有些同学进度很慢,像平时做作业一样,在实训结束后还有作品未完成。这种风格和企业追求效益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现在我们的实训,都有一个环节,就是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安排实训内容。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年级学生要购置实训服,现在我们把这一个任务接下来,由服装班的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各专业实训服的制作,这样一来就有条件实现流水作业了。在这个环节中,完全模拟了企业生产的过程:生产订单——订单分析——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成品配送。
在接到订单后,对订单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全班共同参与,再下来的任务就分组进行,原料采购组、制板组,这两个组先行完成前期工作,然后重新加入生产加工的分工小组。生产加工采取流水作业,全班按工艺流程进行分工,老师示范完一个工艺部件后就由各组去完成,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有一个质量检验组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在最后完成所有产品后按原订单配送到各班级,并跟踪听取反馈产品使用信息,不足之处进行技术分析,逐步完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那么经过这样一个实训后,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就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为了不影响其它组的进程,每个人都必须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的操作速度自然加快了,实际上无形中加强了实训强度,更贴近企业生产,就加快了和企业的对接。
3.实施导生制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这是我们学校实训教学的特色,导生制教学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对提高实训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技能强手,安全标兵培养,再由他们配合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们负责指导其他同学,就相当于企业生产中的各班、组长,逐步积累一些管理组识和技术指导能力,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有较广的发展间空。
4.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及实际操作应变能力的培养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1)05-0078-02
基金项目:本文由曲靖师范学院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支持。
一、ERP及ERP沙盘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 II的基础上吸收JIT(适时生产)、TQC(全面质量管理)、DRP(分销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AMS(敏捷制造系统)等先进管理思想而发展起来的,包含分销、制造、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管理信息系统[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700多家大大小小的不同企业购买或使用了MRP-II/ERP软件[2]。
ERP沙盘,是企业资源规划沙盘的简称,也就是利用实物沙盘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ERP沙盘可以展示企业的主要物质资源,包括厂房、设备、仓库、订单、合同等各种内部资源;还可以展示包括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合作组织,甚至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外部资源[3]。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每个企业以市场营销的力度争取订单,以订单的数量制定生产计划,以生产计划带动物料采购、生产线投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企业财务管理等企业经营活动[4]。ERP沙盘模拟实训最早由瑞典皇家工学院的Klas Mellan于1978年开发,其特点是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即遵循“体验一分享一提升一应用”的过程进行学习。2l世纪初用友软件公司率先将沙盘引入中国高校ERP教学实验中,将其命名为用友ERP沙盘仿真对抗实验[5]。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现在已经在全国的大部分高校中开展,而且用友、金蝶公司每年会举办ERP沙盘模拟大赛,截止到2010年用友已经举办了七届“用友杯”ERP沙盘模拟大赛,金蝶也举办了三届,这些比赛为这门课程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由于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引入到高校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专业的教师非常缺乏。大部分任课教师只是参与了学校在购买教学设备的时候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短期培训,只能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而且,由于课程综合性极强,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在课外、课前做大量的工作,所以愿意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不多,这也导致师资缺乏。
(二)学校重视不够,课时安排紧张
目前工商类专业、经管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开发的很多,已经非常的细化,所以课程的课时非常紧张,一般院校对于ERP沙盘模拟实训这类新开非主流课程不是非常的重视,给予的课时数不是很多,有的只能保证实训的完成,没有安排知识讲解和总结的课时。
(三)教师在课程安排时不注重细节
由于ERP沙盘模拟实训的任课老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指导,又没有额外的奖励,所以教师在一些小细节上关注不够,例如实训的分组、实训的规则讲解等,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
三、提高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把好分组关
目前大部分高校基本上都实行了学分制,所有课程都是学生自选,因此实训班级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班级,甚至可能是不同的年级,所以如何分组成为了实训课程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不同的任课教师采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让学生自由组合,有的让课代表安排,也有的是在课堂上按照学生进入教室的顺序随机安排等。以上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省时省力,但是没有考虑课程的特点。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目的之一是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特别是与陌生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所以在分组上也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同一组的学生尽可能来自不同的班级或者年级,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二是同一组的学生尽量不要来自同一专业,不同的专业组成有利于提高经营团队分析经营问题视角的广度;三是同一组的学生最好男女比例一致,不要出现都是男生或者都是女生的情况,“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教学中同样适用;四是如果可能的话任课教师要大体了解学生的性格,尽量不要把过多同样强势或者同样其他性格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有助于团队的和谐。
(二)把好实训规则讲解关
从学生操作的层面讲,如果实训的规则在实训开始的时候没有讲解清楚,会大大的拖慢课程的进度,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各个组的学生会向任课教师提出相同的问题,任课教师需要重复的解答,任课教师做了这些工作就会影响点评、指导等重要的工作,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从学生战略布局的层面来讲,学生不能对规则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在做战略规划和战术操作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当学生发现某个重大的战略失误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把规则讲解清楚,会极大的打击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训开始前的规则讲解和起始年里一定要把规则讲解清楚,不能因为自己对规则的极度熟悉也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会掌握这些规则,这部分内容不能偷懒和走捷径,否则就会给后续的实训课程带来无尽的麻烦,也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保证适当的课时数
因为目前各院校各专业基本上课时都是非常紧张的,所以不会拿出很多的课时来开这门课程,有一些院校只拿出二十几个课时,只保证实训能够完成,没有给实训前的ERP基础知识讲解和实训结束后的总结提供课时数。按照ERP基础知识讲解2个课时,实训22个课时,实训后总结8个课时计算,ERP沙盘模拟实训至少需要32个课时。其中实训结束后用于总结的8个课时中1个课时用于教师总体点评,7个课时用于学生自我总结(7个小组每小组1个课时,每个人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由教师针对本组的经营结果和具体组员的实训总结进行点评)。32课时的课时量是保证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保障,没有这个保障实训效果很难保证。
(四)把好总结关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感悟和感慨,也会有一些灵光一闪的绝妙点子和想法,但是这些东西如果不加以巩固就如昙花一现,并不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多大的作用。因此实训结束后的总结必要并且必须。每个实训小组要保证有一个课时的总结时间,其中总经理的总结时间为6-8分钟,其他人的总结时间为5-6分钟。总经理要对本组的整体表现和本身工作的表现做出总结,其他成员只需对本身负责的工作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实训的总结不但能使学生对过去的实训做全面客观的评价,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其形式也会锻炼学生的演讲、PPT的制作等能力。所以需要给这个环节比重比较大的考核分数,一般给书面总结部分得分占总分的30%左右,给课堂演讲展示部分占总分的30%左右。实训总结是保证实训效果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缺失或者把关不严,实训就很有可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五)将ERP沙盘模拟竞赛作为院级年度固定学生竞赛赛事
一般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或者工商管理学院基本上每年都会固定的举办一些能够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比赛,诸如会计专业的点钞比赛、珠算比赛等赛事。这些比赛因为与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或者专业技能息息相关,而且学院都会给获奖的同学给予奖励,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重视这些比赛。学生或看重的是这些比赛可以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或者专业技能,或看重的是在颁奖的讲台上可以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知名度,或看重的是获得的奖励可以使自己的综合考评成绩可以提高零点几分。所有的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对某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对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也不例外,只要学生对课程重视了,那教学效果也就有了初步的保障。
(六)成立ERP沙盘模拟协会
有很多学生对ERP沙盘模持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有强烈的学习、研究的欲望和愿望,但是鉴于这个活动的团体性,并且还需要专门的教学设施和场地,需要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所以单个学生并没有办法去学习它,所以把这些志趣相投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学校层面的协会成为了可能。而且协会成立后通过协会的宣传会吸引一些对实训并不十分了解的学生深入的对实训进行了解,了解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喜欢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加入协会的学生多了,ERP沙盘模拟的影响力就会得到扩大。协会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不同层面的比赛和讲座,扩大协会的影响,协会中也会产生一些对模拟实训特点熟悉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辅助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实训教学的水平。
(七)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提高教师的教学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走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深人员,与优秀员工、企业老板、企业管理人员对话、访谈,与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聊天等多种形式,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很纠结。说到招工,用人单位总是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对于新毕业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新员工专业技能差,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问题是职业意识不强,责任心比较差,比较难管理,不能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氛围,一般喜欢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员工;而对于毕业生而言,抱怨比较多的问题是:工作难找,工作环境不理想,薪酬比较低,劳动强度比较大等。从上面调查情况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质方面与企业用人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与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共同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认为目前开设的实训课程多以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为主,缺乏包括职业行为习惯在内的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行为习惯的训导和养成,根据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和实训安排,还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学生只能在就业后的企业培训或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而企业培训往往是不及时的、不系统的、不确定的、被动的,会造成新员工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先天不足。如果学生能够在走向职场前就能够对职业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训练,在就业之前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无疑会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就业并很快适应企业要求,实现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利益需求,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在帮助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优秀职业人,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加强关于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切实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能够“留得下、站得稳、长得壮”。
2高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教研室充分发动实训中心的教育教学科研力量,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以“贯穿于机械加工实训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课题的专项研究,尝试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教学。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方密切合作不断开发与完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训模块现已经成为机械加工实训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平台和抓手。
2.1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训模块教学内容
基于调查研究并结合我院实际确定该实训模块主要有以下内容:安全生产要求及法律法规;工矿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企业基本工作程序与步骤;与机械制造业相关的职业行为习惯和操作规范。企业对员工职业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遵纪守时。为了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接受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走入职场,就要遵守职场规则。遵守职场规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规章制度不是某个人、某个单位的要求,而是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也就是说,是职业的需求。通过多年对员工考勤结果的总结,擅自迟到、早退、旷工的现象多发生在工龄三年以下的新员工中,而试用后不能正式上岗的主要原因,也是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2)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员工可能有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愿望,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结果不佳,追其原因是不知该做什么、如何做;(3)分析、总结和创新。在工作中善于观察、总结和创新是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养成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的习惯,是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的前提,也是进行改革创的基础。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希望留用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途的员工;(4)团结合作。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善于团结他人、与他人愉快合作、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员工,往往更能得到认同;(5)工作程序步骤清晰,工作场地整洁条理。这样的员工看上去一般会给人以工作能力上的信任感。
2.2建立仿真机械加工实训基地
以仿真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作为机械制造业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训教学平台,以制造业生产型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行为规范、管理要求和管理工具为教学依据,把机械加工实训的过程按生产作业流程设计成仿真生产情景单元,把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制造业职业行为基本要求和养成方法。(1)建立工作流程。原材料→出库→零件加工→质量检验→防护→入库。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并参与实施,从而了解加工制造、检验、质量控制、物料管理等过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学习和训练生产过程中的技能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2)建立仿真实训车间。车间布局仿真:按照生产型车间划分原料区、生产区、在制品暂存区、待检区、检验区、成品区、物流安全通道等,按生产工艺安排设备,力求还原企业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目的:建立实训教学平台。(3)实行生产计划管理。订单→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指令下达→生产调度→核销订单→发货。目的:了解生产管理的目的,训练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4)推行现场管理。通过了解现场管理得目的、内容、方法、工具等内容,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5)建立仿真组织机构。按照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组织机构的管理岗位设置,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其中的角色,在实训中训练和熟悉基本管理程序、掌握基本管理方法,从而达到规范和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目的。
2.3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和培养等方式,建设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7人,职称结构:既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又有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科研与操作技能均过硬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职业资格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师1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车工、钳工、焊工考评员3人、二级建造师1人、ISO9001/ISO14001审核员1人、钳工技师、焊工技师2人;通过聘请和培养多种方式形成了由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的企业经历、娴熟的操作技能、优良的工作习惯和高尚的职业操守等,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是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2.4实训教学模式
本模块的设计,源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一线教师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以及对人力资源中介等所做的调查结果。在模块设计及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访问了多年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资深人士,设计了“生产实景+入职教育+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
2.5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对于理念建立类的内容,如果教法选择不当,容易给学生造成程式化、概念化、说教化的印象,产生抵触情绪,不易接受,因此,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自觉接受训练,成为教学的难点,它需要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1)氛围感受法。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未来岗位的认识,机械加工实训室从名称、人员称谓、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按照一般生产型企业设计,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机械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车间,××班级=××车间,班长=车间主任,实训小组=生产班组,老师=师傅,让学生在职业氛围中认识岗位,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管理自己;按实训课目分成生产作业小组,明确管理人员:任命组长、副组长,班长总负责。(2)任务驱动法。实训教学过程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学生在实训中边做边学,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都得到提高。(3)行为示范法。比如教师在机械设备的保养、工具的摆放、上下班等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4)目标引导。实训开始,向学生讲清楚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及职场基本规则,并以实例说明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及职场规则对新员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做。(5)因果转换。以实例向学生讲清楚企业基本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有效经营的重要性,职业行为习惯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影响。
2.6学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养成”为主,也是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法。向学生介绍企业管理方法,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员工要求管理自己,学生在管理体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自己管理自己。(2)合作探究法。在实训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沟通,共同探讨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相互借鉴、推广,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氛围。(3)实践操作法。习惯养成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养成,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
2.7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本模块训练的意义、目的;模块包含的内容;讲明训练目标、标准、讲明训练方法;分组,分配角色,发放管理工具;检查执行情况,讲评,提出整改意见。
2.8实训成绩考核评价
该实训模块的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按日常工作现场、设备、量具等的维护、实训纪律的遵守、到课情况等各项由指导教师、学生共同给予评定。
3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实训模式 构建技术
为了改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有分无能”的状况,高职院校教学实训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所谓高职教学实训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其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种技能专项训练后,综合性地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校内外集中进行系统性实训的各类教学模式。本文就如何构建高职各类教学实训模式并发挥其作用提供相应对策。
一、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及构建
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是指在营造特定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条件下,选择典型、完整、规范的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由学生模拟或真实地处理业务技术问题,以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1、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征。流程再造型实训模式具有针对性特征。在实训中,学生能较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按流程操作规范和职业标准把握整个生产(服务)流程,提升其处理流程中实际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能力。流程再造型实训模式具有递进性特征。在实训中,学生一般应首先学会前一个环节的工作,后一个环节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继续训练。流程再造型实训模式具有完整性特征。本实训模式要求学生只有经历了生产流程的全部环节后,才能对本专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构成一个完整体。否则,实训考核难以进行,实训效果难以体现。
2、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提供科学的生产(服务)流程规范与职业标准。流程规范是学生实训的指导要领,学生领会了生产(服务)流程的具体要求,才能在实际操作中符合流程规范和标准。同时,还要强化学生训练使用各种分析检测仪器与设备的能力。
其二,训练学生独立处理关键性生产(服务)技术问题的实际技能。例如,强化学生的生产流程意识和生产工序概念;让学生在生产前作好各项工作准备;在生产中善于进行生产设备的调整、产品制备、生产过程的控制等,从而达到从事该专业生产操作与工艺技术的职业要求。
其三,引导学生把握整个流程及各个环节间的联系。这既可以在全局观念下府视和处理局部问题,又可以在处理局部问题时兼顾全局。提高学生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方法。一是对于那些工艺要求简单、时间或周期较短的生产(服务)流程,在把握了生产工艺及流程要求的基础上,可采用学生单独实训的方法。如前文所述的饼干加工就可以采用此方法。
二是对于那些时间和周期较长,且生产工艺较复杂的生产(服务)流程,可采用小组分工和协作的实训方法。
二、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指在模拟特定的真实工作环境条件下,分岗位模拟或实际操作和处理该岗位的基本业务,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
1、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实操性。该模式直接针对某一产品、项目或任务,以及工艺操作方法和要求,指向明确,要求具体,规范清楚,岗位职责明晰,学生实训操作非常快捷而简便,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二是目标性。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按照实训目标投入岗位的实际操作训练,以完成实训目标和任务。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三是综合性。该实训模式要求学生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综合性地运用于岗位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以取得实训效果。
2、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能,针对性地设计实训的标准、内容与形式。例如,在饭店管理专业的实训中,要让学生了解前厅、餐厅、酒吧、康乐、茶艺等各个岗位的职责与职能,以及服务技能和素质要求,迅速把握饭店管理各岗位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达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其二,营造“同因素”实训成果转化的条件。实训环境和条件与未来就业的岗位环境和条件越相似,其实训效果越好。如实训中的设备、任务与就业岗位工作相同;实训的专业和技能与岗位工作的专业和技能相同等。那么,在“同因素相似”中实训,其技能转化效果就会越好。
其三,注重岗位实训中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会计专业实训中运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明确各会计岗位的主要职责及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让学生分岗位处理会计业务和实务,从而提高其关键岗位核心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建构技术。实操训练方法之一是分层递进训练法。所谓分层递进训练法是指依据系统技能自身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的特点,从基础性单元技能的训练开始,依次递进,随之进入高一层次的训练,分阶段、分单元地完善岗位操作技能。
实操训练方法之二是超循环训练法。对于流水作业、操作技能较简单的工序,适于采用超循环训练法,这一实训方法的要领是让学生的岗位技能在熟悉岗位标准――实际操作训练――结果考核的循环中不断提高,即在对岗位操作技能进行动作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岗位操作标准,培养示范者或制成分解动作录像带,让学生模拟,然后在岗位上进行多次分别练习,以提高操作水平,并以操作考核来评价操作技能的提高是否达到了岗位标准,达到标准方可进入新的一轮循环。
实操训练方法之三是板块训练法。在上述两种极端状态的岗位之外,还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模式。例如,企业生产流水线的自动车工,它具有三个模块技能:一是车刀的选择、磨制和安装;二是进刀齿轮的调整;三是车床的日常保养。其技能构成既不是只有若干简单基本动作,也不具备十分明显的三个层次结构,而是由比较显著的特征形成了几个技能和知识板块,可以分别对各个技能或知识“板块”进行训练,然后加以组合训练,就能形成岗位技能。
三、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是指给受训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实际范例,驱动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这个范例,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从中找出最佳方案的实训方法。这一模式生动具体,受训学生参与性强。
1、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范例驱动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可操作性。范例驱动型实训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即提供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总结、评点。其教学实训的操作性较强。范例驱动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二是认识论的特点。在实训中,从分析解剖范例入手,从分析中了解事物的规律,再进一步总结,归纳和升华,从而达到整合的目的。范例驱动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三是灵活性。在实训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特点、现有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等状况,从方法上灵活的调整,体现对专业特点的主动适应。
2、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注重典型范例的选择。实训中选择适用范例一般应关注三个条件:一是范例的真实性。范例不可臆造,否则会缺乏实践意义。二是范例的结合性。范例应结合实际,解决现实问题。三是范例的启发性。从范例中总结出规律性,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启迪作用。
其二,进入角色分析范例。为了学生讨论交流的便利,可将范例打印成册下发给每位实训学生;教师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引而不发;随后组织受训学生进入角色,分析范例,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讨论中倡导创新,鼓励交锋;最后要求每个学生制定出一套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其三,进行范例的点评和升华。指导教师点评范例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任何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只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正确答案,如果指导教师只确定解决某问题的一种所谓正确答案,就会将结论约束在某一方案的窄巷里,禁锢了学生的开放式思维。二是指导教师在范例点评中要结合实训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或办法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各方案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三是要求每位学生结合他人的方案去思考、联想和创新,以便产生出更多的新理念;四是启发实训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过程地去思考和解决某一问题。
3、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方法。范例驱动实训模式的建构方法,一是选取包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十分精典的范例。二是结合范例提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是通过范例的讨论、研究,驱动人们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际的理解,把握其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自己的方案(或设想)。四是指导教师归纳、总结、升华,提出与范例本质上一致的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范例驱动式实训的目的。
四、职业模拟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1、职业模拟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职业模拟型实训模式具有仿真性特点。这种模拟的精髓,在于以仿真动作和行为作为训练的内容开发设想,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提高自身适应力和实际业务能力。职业模拟型实训模式具备有效性特点。一方面,职业模拟实训可以压缩学用转化时间和过程;另一方面,这种实训既给学生提供了仿真有效的训练环境,又不打乱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此外,还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企业运作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实际知识和动手能力。职业模拟型实训模式具有可控性特点。这一模式体现出所模拟的工作过程可以控制,工作故障可以设置,以利于学生在处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2、职业模拟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模似系统的选择应再现企业的真实性以及操作系统的可控性。学校可以建立校内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教师可根据实训进程安排学生看盘,模拟操作以及解决模拟系统中的各种故障。
其二,模拟系统的参数设计应合理,使学生能进行系统操作。如果模拟系统的参数设计过高,学生难以操作,无法取得预期实训效果;如果模拟系统的参数设计过低,学生不费力就容易取得效果。
其三,培养学生在模拟系统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房地产开发为例。将公司置于模拟现实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模拟房地产项目的整个开发运用周期:如宏观环境分析、市场调研、土地竞买、项目定位、投融资计划、设计、招标、施工建设以及市场销售等。整个开发流程都在系统模拟中完美地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知识与专业技能。
3、职业模拟型教学实训的建构技术。职业模拟实训的方法很多,有角色扮演、个案研究,篮中训练,公文处理、模拟操演、企业竞、管理游戏等等。如,角色扮演法,即为受训人构造一个特定情景,学生是情景中的一个个角色,然后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实际业务运作,以此驱动学生在特定情景的模拟中主动地投身于实训活动。
五、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要建立在真实问题或事件的基础上,确定的这类真实问题或事件可形象的比喻为“抛锚”。二是一旦“问题”确定了,整个教学环节、要领、内容和方法则被确定了(就像轮船抛锚被固定了一样)。三是要营造特定具体事物、场景和过程。所以该实训模式也可称之为“情境性教学模式”、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1、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问题抛锚”实训模式源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实训者要想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方法是让实训者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操作。在现实中把握“问题”(锚)的性质、规律性及事物内在联系。其主要特点一是它具有直感性特点;二是这一实训模式主旨在于强调受训人在实训中的内在因素,强调受训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受训人思维功能的发挥;三是这一实训模式极为强调人在实训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岗位能力。
2、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提出或确定实训要解决的“问题”。在特定实训情境下,选择与实训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作为实训的关键内容,选出的问题或事件就是锚,提出问题,就是抛锚,当然主要问题的选择,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善于思索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在他人往往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问题。
其二,由学生自主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是具体教给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教师可提供信息,注重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三,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通过学生实训小组成员对问题的分析、比较、解剖,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促进问题的明确化,这其中有不同观点的交锋和修正,促成学生自主解决“抛锚”问题。
3、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方法。其一,围绕“问题”,充分探讨。“问题抛锚”实训模式,类似于“头脑风暴法”,即用众多的脑力,像风暴一样去冲击某个“问题”,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据调查分析,成年人受他人观念的影响,新观念的出现率可提高65%。
其二,保留判断,以量求质。要让每个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在讨论中进行争议和比较,提出的办法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以量求质。讨论中,禁止批评他人,会议上可以多产生出70%的办法。
其三,注重实训学生的总结、内化、升华的思维功能。如“商务谈判”的课程实训,其中有些学生悟性较强,既能联系实际,又注重将所学的“商务谈判”的知识和技巧加以总结、内化并具体化为实际谈判经验和技巧,因此,在实训中,无论内容、时间、条件怎样变化,他们都能应对,发挥自如,谈判效果良好。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交锋固然重要,而指导教师的协调,归纳、总结、提升也十分重要,从而提高实训效益。
六、网络技术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据悉,在美国已有92%的大公司和50%的大学采用了网上培训。网络技术实训模式是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实训而提出的培训方法。该实训模式的基本特点明显。
1、网络技术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特点之一是内容多样性。教师可通过网上演示会、展示会、专家献艺、专业性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有用的、操作性强的网上实训内容。特点之二是实训手段生动性。教师可在网络上制作有个性、有针对性的实训专题和主页,生动地进行先进技术、专业知识、实践技巧的实训,把实训工作推向崭新境界。特点之三是技能实用性。在网上可学习当代世界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流程,学习各种专业的操作技能并运用于实践,实训方式灵活,实用性强,且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只须传统面授方式的40%。
2、网络技术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加速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是网络技术实训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实训前,教师要充分利用因特网上充足的教学资源,使用学生充分体验到网络技术的实用性。BBS、电子邮件、教学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对实训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其二,教师必须转换其角色。教师角色应由课堂权威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转换为实训的诊断者、咨询者、驱动者以资源专家。要变“教”为“导”,引导学生投入网络技术的教学设计,在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3、网络技术型教学实训模式的建构技术。其一,同步训练法。教师与学生同时上网,教师在网上指导学生。其具体方法如下:一是网络实时聊天;二是视觉支持的音频会议;三是共享的白板和应用软件;四是网络视频会议。
其二,非同步实训法。指导教师将实训要求告诉学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来安排实训。非同步实训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通过电子邮件指导实训学生,这种方法适合于个别指导;二是BBS异步讨论。指导教师通过在讨论区布置讨论议题引导实训学生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EB/OL].http://省略/xxkx/xxkxjs/xkxsyj/jxlw/200703/t20070328_380401.htm,2008-06-25.
论文摘要:数控机床相对普通机床在生产安全防护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仍有很多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我院实训过程中发现的诸多安全问题,作出分析和研究,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
随着我国数控设备的普及,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全国各类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以缓解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操作员紧缺的局面。而数控机床加工是应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器的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的标志。通过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教学实习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机—电—计”工程实践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思维的目的。 掌握机床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的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常用指令。我院针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作为该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数控实训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可以编制较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也更深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数控机床实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在我院几年的数控实训教学工作,对学生在操作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了很深的了解。作为高职院校,我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对操作实训过程中安全知识了解不多,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往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中在机械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工具或量具随手乱放、测量工件不停机、站在工作台上装夹工件、越过运转刀具取送物料、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我院在实训中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如数控机床床身都比较高,防护罩又是活动的,如果在防护板上放置刀具、工量具等,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掉落,损坏机床或伤害到操作人员;这种情况常常出现,主要是学生思想不够重视,随意性太大。再有学生在拆卸工件时,把卡盘扳手留在卡盘上,由于一台机床上安排几名学生实习,人多情况较复杂,此时如果有人开启机床,主轴旋转,扳手飞出,造成很大的危险。可见,诸如此类的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时时给我们敲响警钟。
2 安全教育在数控实训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实训中是多么的重要。而安全生产是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以某企业的安全教育为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根据这一要求,我院与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相结合制定了一套适合于实训教学的安全教育课程。
2.1 校级安全教育
学院对学生的实训安全问题非常的重视,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制成展板放置于实训车间。把“安全第一,提高警惕”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要求由数控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安全教育读本,发给参加数控实训的学生阅读学习,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让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解所操作机床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实训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对所接触的机床操作安全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和事故展板,面对活生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再针对所学工种,具体讲解其操作规程。以数控车床为例,其主要操作规程为:工作前必须戴好劳动防护品、女生戴好工作帽、不准围围巾、禁止穿高跟鞋。操作时不准戴手套,不准吸烟,不准与他人闲谈,精神要集中;工件运转中,不准用卡尺、千分尺测量,操作者不得隔车面探身取物或传递物品,不准用手摸和用棉丝擦工作物,刀头和更换刀具,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如需离岗时,必须关车切断电源等。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清理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自己所学工种的操作规程有了很深的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能了如指掌,为以后进入车间实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2 车间级安全教育
在进入车间实训时,有专人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本车间劳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的讲解,介绍实训车间的概况,车间人员结构、安全实训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绍车间防火知识,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并应教育学生应尊敬老师,听从指挥,安全实训。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3 班组级安全教育
班组级安全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教育,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后,参加实训的就是所要操作的机床,由具体带班的实训老师讲解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实训的第一节课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教育学生遵章守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刀具,制止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通过实训现场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示范,取得的效果很明显,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实训老师安排学生按规定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检查并记录,定期对本班组内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对本班组无力解决的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记录,避免发生人身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对此,制定了机床运行记录本,由每天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带班老师共同填写。
几年的数控操作实训,积累了很多的安全实训经验。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安全实训的经验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教育材料,对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实训经验是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与经验相对应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事故案例是进行安全教育最具有说服力的反面教材,它从反面指导学生应该如何避免复杂事故,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因此,运用本工种、同岗位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防止在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发生类似事故。为此,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事例,通过讲解与告诫,使学生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3 学生自我安全学习
通过以上三级安全教育,学生基本掌握其所学工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但有些职责还必须了解,如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工艺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设备仪器及其他相关设备,装置的结构和性能,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具设备及附属安全装置,遇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中坚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遇有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并及时报告老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贯彻实施好安全防护措施。
4 结束语
几年的数控机床实训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没出现安全事故,做到了“安全第一,提高技能”的宗旨。还要继续努力,做到如企业一样的安全培训五则:教育使其不为,培训使其不惑,规范使其不乱,奖罚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怨。在实际生产中,仅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而还要十分重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安全技能是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都以学习、掌握“操作规程”等来完成,有的通过教育指导者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受教育者都要经过自身的实践,反复纠正错误动作,逐渐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任树奎.全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教育读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评价体系
1引言
生产性实训是高校“立足校情,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引入企业的真实产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出合格的产品[1]。由于生产经常受到原材料供给、设备与工装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生产进度时常出现波动,实训计划的落实存在一定变数,使得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难题。
2高校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国内各高校的“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普遍存在重结果、轻反馈,偏评价、疏监管的问题,其评价手段沿用理论模式,即学生“期末”集中评教+专家评价的模式,由于生产性实训教学时间紧、教师数量多、工种轮换快,指标不科学,评价不及时,因此集中评教的结果与真实有出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构建一套符合生产性实训特点的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以下简称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
3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理念
高校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的过程,其构建理念如下:
3.1构建多层次的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
成立学校和中心两级监控与评价机构。其中校级机构指的是校级督导专家组,负责对中心的生产性实训质量进行“重点”督导,采用问卷调查、听课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而中心机构指的是中心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学生评价工作组和中心督导专家组,其中学生评价工作组负责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等方面进行及时评价,而中心督导专家组则负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效果等进行检查和督导,并将结果及时向中心领导反馈。
3.2构建多角度的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
构建“学生评价+学校、中心两级督导专家评价”的多角度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发挥该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监督和激励作用,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生产性实训的亲历者,对教学质量拥有重要的发言权,但学生对于实训内容的理解有一个过程,评价结果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学校、中心两级督导专家的评价不可替代[2]。
3.3构建基于大数据理论的生产性实训质量诊断体系
基于大数据理论对教师的专项教学指标的进行统计,针对数据中反映的问题能自主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协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目的:一是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挖掘教学中的问题信息,三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其实施过程如下:
4.1分析资料,奠定研究基础
采取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等形式收集并分析研究资料,提取研究数据,为开展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奠定研究基础。
4.2设计评价方案
设计以“学生评价+中心督导专家评价+学校督导专家评价”为基础的具有教学诊断功能的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4.3构建生产性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生产性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以“金工实习”为例:先由专家提出候选评价指标,然后按照构建原则对候选指标进行反复归纳、研究,最终确定“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纪律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力”、“本次实践训练的收获”等5项为评价指标,再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四档(A、B、C、D)评价标准。
4.4设置体现“生产性实训”特点的评价指标权重
按照评价指标在生产性实训中的重要性对其赋予相应权重。先邀请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其赋予相应权重,再通过加权处理确定四档(A、B、C、D)评价标准的分值,每一项评价指标只允许选择一个档次的评价标准,5项评价指标的量化分值之和就是参评教师的学生评价结果,该结果与校级、中心两级督导专家评价分值之和就是参评教师的实训质量评价结果。
4.5生产性实训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系统的开发
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基于开发了“生产性实训质量动态监控与评价系统”.
5结语
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应用推动了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获得了学校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学生在“真刀真枪”中得到了锻炼,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获得了提高,多名教师获得了学校的优秀教学质量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成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生产性实训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宝嘉.深化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生态学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5(01):5-8.
[2]陈安军.高校研究性教学保障动态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1):26-28.
1课题的来源
1.1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近年来,对上海市工业生产影响较大的电子信息、汽车、成套设备等行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近两年来对上海市工业生产拉动最大的行业,发展十分迅猛,门类不断增加,新的岗位需求迅速增长,对相关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这一产业提供各种层次和规格的人才,是推进这一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一批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的参与,以具有产业代表性的企业为对象,对企业和市场的调研,形成调研结论:企业用工的基本原则是“能够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追求高学历不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属,“办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所以,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也是根据需要呈现多层次,根据需求和成本的要求来用人。只要符合要求,各种学历层次的人员都有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调研表明,尽管作为管理层的技术人员已经不是中职学生的岗位定位,但由于产业水平的提升,一些企业中轻视技术劳动力和偏重学历的倾向也已经开始扭转,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培养这一类人才将是我们中职教育的宗旨。从企业的需求来看,一线技术工人仍然是企业生产中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技术工人与一般的操作工人相比,技能要求高,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要求有一定的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1.2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有关决定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充分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是广大受教育者掌握岗位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的需求,必须充分面向社会产业,为生产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的需求直接对接。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应立足上海地域经济,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培养符合生产、服务一线使用要求的知识型技能人才是基本目标。电子技术应用方向主要是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培养在电子设备和产品的整机生产、服务和基础管理的一线从事电子设备装接、调试与维修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本课题立项的基本出发点。
2对培养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一些思考
2.1实训任务设计重点考虑任务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实训任务设计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一门课程应包含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要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任务引领型实训课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训任务训练后,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在设计实训任务时,对如何将生产实例改造为实训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到生产一线调研,掌握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补充新的实训任务。创设的“生产情景”具有促进职业能力形成的功效。通过应用实践教学为学生未来职业和生活做准备,使学生能借助所学的技能知识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使其成为在该行业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职业人才。
2.2技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突破的关键
虽然对企业的调查表明,他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但在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前提下,职业能力水平高的学生无疑更具有就业竞争力。如何在中职的课堂上培养电子电工应用型人才?笔者从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出发,着重论述一下三大核心技能的关键点及其教学方法。
重点之一:识读各类电气线路图的关键是用“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的方法。新课标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中要求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系统图。只有学会了识读电气控制系统图才能在工厂中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个技能的教学关键点:任何复杂的机床线路,都是由几台电动机控制线路组成,每台电动机控制线路又是由几个基本控制环节组成。识读机床线路时,首先用“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将整个设备系统划分为几个电动机控制回路部分,再逐步分成几个基本控制环节。识读每个控制回路部分的基本控制环节,到逐步分析每个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的控制关系之后,再用“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回到整个设备系统,识读整个控制电路,看是否有遗漏。特别要从整体角度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对电路中的每一个回路、电器中的每一个触点的作用都应了解清楚,为总结特点做准备,以便对整个电路有清晰的了解。
重点之二:安装调试的关键点是将电气原理图翻译成安装接线图。安装调试也是电工电子应用型人才今后职业的重点,笔者解决这一技能的教学方法是将复杂的接线用步骤分解的方法转换到纸上练习。(图见下页)按照复杂的电气原理图(图一)将各类电器元器件如何安装成机床控制板(图二)是电工电子技能的重点,实际就是将电气原理图(图一)翻译成安装接线图(图五)。解决这个技能一般来说是通过多年的安装接线实践才能逐步获得。为突破这个教学和职业难点,笔者在教学中编写了校本教材,使得只能在实训室操练的技能变成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用笔在纸上来练习接线完成,具体就是用步骤分解的方法:
①首先在纸上将各类元器件按照机床控制板(图二)的实际位置进行排列,即电器排列图(如图三)。
②然后在这张纸上进行接线安装练习,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进行走线分析,避免绕路引起不必要的复杂;教师还可以纠正接线错误,使学生的接线技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改变了实际操作中接错一根线变成一团乱麻,很多学生对此丧失了学习本课程的信心。采用了校本教材就能够清楚地指出了错误的所在,这根线纠正了以后,机床就按照学生的指令运行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③(图四)是第一根接线示例图,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把所有接线完成,即完成安装接线图(图五),这样就把复杂的接线问题简单化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安装调试技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再复杂的接线也变得很容易就掌握了。重点之三:重视检修训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检修训练是对实训内容的巩固与提高,是在实训任务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扩展,其中还包括检修的经验交流,从而引申到实际生产中的排故检修。因为本专业毕业生在工厂第一线能从事电气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工作,所以在工厂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最重要,仅学会原理和安装调试是不够的,不能在生产流水线上解决实际问题,检修是本专业的重点。目前我国中职教育把电工电子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原理图的学习和简单的安装接线上,虽然提到一些检修,但这些检修是原理的延伸,也就是模拟的故障,离生产实践的实际故障相差很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磨练逐步总结出来的,其中有些关键的问题,关键的手段就是本文来论述的。
因为中职学生今后职业的复杂性,所面对的就是应用的复杂性,即检修的复杂性,它不是简单的原理运用。笔者曾在大型工厂从事进口生产流水线疑难问题维修、维修指导及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关于检修的一些教学经验,供中职教学以借鉴:由于测试仪是针对某设备的,而且仅指示故障出现的部分,却不能指出故障点,所以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我们讨论的是通用的电气电子类维修技能,方法如下:
①直接观察法:教学生用感官(眼、耳、手、鼻)检查有否火花、异常声音、过热、烧焦现象,若有以上现象发生,此部位即是故障点。
②插拔法:如果机器如电脑发生“钳死”(硬件损坏的死机)现象,那么采用插拔法能迅速找到故障原因。一块块拔除控制板,然后测试机器状态,一旦拔出某块控制板后系统恢复正常状态,那么肯定故障点就是此块控制板。
③交换法:一般机械都有前后、左右、上下、旋转四个方向的来回循环动作组成,四个部分的电气控制板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前后动作出现故障,那我们把好的的控制板兑换后机器正常动作,说明故障点就是此块控制板;如果好控制板兑换后机器工作仍不正常,就说明问题出现在上一级或控制电脑的问题。
④跟踪法;是一种根据波形不正常点顺藤摸瓜,向前或者向后溯本求源,以仅发现的一点线索认真分析穷追不放,直到查到故障点使工作正常。
⑤敲击法:机器有时时好时坏,很可能是虚焊或接触不良,使得接触电阻增大,对于这种情况在机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可以用小橡皮榔头轻轻敲击观察是否出错或停机,若敲击某处故障出现了,原因就找到了。
⑥原理分析法;从原理出发,根据时序关系,从逻辑上观察各点应有的电平是否正确来分析判断故障的原因可能性,再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故障点。
⑦升温法:有时故障随温度的升高或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出现,而关机检查一切正常,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人为地将环境温度适当升高(当然不可以升得太高以至于将正常工作的器件烧坏),加速一些高温参数差的元件“死亡”,来帮助寻找故障原因。
⑧电源拉偏法:有时故障在很长时间如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出现一次,可以人为的造成恶劣的条件来帮助找出原因,如电子线路的正常工作电压是+5V,人为的将工作电压适当加大,如加到+6V,若故障出现频繁了,故障原因就容易找到。通过以上这些检修手段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但是检修的技能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
2.3结合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编写实训指导书为使任务具有系统性、延续性,要抓好课程的教材建设,按照“任务引领型项目教学法模式”要求,编写实训指导书。通过实训指导书,使一些实训技能变得通俗易懂,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使学生适应生产实际的技能得到巩固与提高,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