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技能测试论文

技能测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2 01:10: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技能测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技能测试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0973-02

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 节,是保证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水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方 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要适应当前科学 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就必须大力推进医学院校 考试改革。目前医学院校在考试改革过程中,在抓考试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 力,然而,这仅仅是考试的一部分。一次完整的考试包括设计、命题、监考、阅卷、分析和 保管6个环节,涉及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是一项细致、繁琐、严密的系统工程 。因此,为了实现考试的双向检测功能和作用,使考试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公正、可靠, 笔者从考试内容、形式、题型和审批等方面对医学院校当前命题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措施。

1 现行命题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核。而且课程考试多以任课教师出题为主 ,任课教师上课教什么考什么,缺乏对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的通盘考虑,所出试卷多是 记忆性的知识,偏重对知识的检查,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远远不够,造成学生死 记硬背,不注重应用和创新[1],从而形成了学生“上课死记笔记,考试硬背笔记 ,考后 通通忘记”的不良状况。学生考前突击复习的现象越来越多,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难以得到提高与发挥。

1.2 考试形式

目前,医学院校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沿用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形式,仅有小部分社科类课 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以及临床实践环节的考核使用了开卷笔试、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口试、 技能测试(包括实践和实验)、设计项目训练、作品设计、情景模拟等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形式片面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 和个性特长的发挥。而且大多主干课程的考试集中在期末,试卷内容又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 容,不能全面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试题题型

目前,医学院校大多数课程考试题型传统、固定,而且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 、名词解释等题型的客观性试题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此类题型偏重对知识记忆的检查, 标准答案唯一,依赖于死记硬背,学生发挥的余地很小。对于反映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综 合分析性主观题、病例分析题所占比例较小,且基本上都有确定的过程和标准答案,缺乏探 索性、研究性。对于一题多解类型的试题、没有确定答案及学生自由发挥的试题则是少之又 少。而且教师出题基本上是沿用了往年的几种题型,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严重阻 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4 命题审批

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校办学规模扩大与教学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导致任课老师超负荷 工作,工作压力增大。虽然各医学院校都制订有规范的命题审批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 流于形式。教研室主任对任课教师编制的试卷大多缺乏严格把关。当试卷上交到考试管理 部门,虽然教研室主任已经审核签字,但不同程度的发现漏题、错题、分值不准、缺页少码 、重复、题意不明、表述不清、题号无序或不连贯等问题。对于试卷是否符合考试大纲的要 求、试题类型的选择是否恰当、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应试者的实际水平、区分度是否达到规定 的标准、试题数量、所需时间以及各类试题比例是否合理、考试能否准确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2]仍无从考究。

基于以上原因,严重影响了考试命题的质量,干扰了考试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弱化了考试的 功能和作用,降低了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反映不出教师真实的教学效果,体现不出学生 的实际水平,不利于教与学双向检测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针对存在问题,加强考试命题的改革探索

2.1 建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是教学与教育活动的主旋律。考试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 的一种检测方式与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服务的。因此医学院 校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应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尤其是创新因 素的检测。首先考试内容要突出能力考核,要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个人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其次考试的内容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能激励学生去探讨、钻研。再次,在评分 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学生凡是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堂笔记解答,含有 创新因素较少的答案只能获得低分;而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含有创新因素较多、较好并言 之有理的答案才能获得高分。因为创新是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和体现,只有具有较高 创新素质的医学生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医学人才[3]。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

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应改变当前医学院校课程考试中闭卷考试为主的局面。教师 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灵活运用多种考试方式,如闭卷、开卷、论文、调查 报告、口试、答辩、技能测试、设计项目训练、作品设计等。教师也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 种考试方式并用的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 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科研能力及查阅资料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精 神的形成[4]。其次,把当前的集中考试改为分散考试,教研室、系部根据各门课 程的时间 安排和检测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实验、实习、科技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中分散进行检测,以 便教研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业、能力、素质、创新因素方面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这 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减轻学生在期末的考试压力和负担,使考试更科学、公平、合理。

2.3 考试题型改革应坚持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

考试题型的改革应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全局出发,要反映出课程教学的目的,而 不仅仅是对一些基本知识知与不知的测试,而是对知识的综合、分析、比较、理解能力的测 试[5]。首先命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各种题型的特点,了解各种题型的优点和缺点 ,以及 各类题型的最佳测试点,这是考试题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命题教师应结合课程要 求合理分配各种题型所占的比例,减少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性试题所 占比例,尽可能避免知识的机械性记忆与再现,加大综合、分析等主观试题的分量,突出对 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 。考试命题时,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扩大主观能力 型题目的比例,对那些有创见、有新意的答案应加分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还 要结合课程特点,不能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做到客观知识型题目少而精[6 ]。

2.4 试题审批规范化

试卷审批是命题环节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督促和监督教师保证命题质量的有 力武器。为了进一步发挥试卷审批制度的强大威力,改变目前医学院校试卷审批流于形式的 现状,把试题审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培养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 任感,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投身教育,专心教学,积极参与 考试改革,认真对待命题出卷的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业务能力。另外考试管理部门 应进一步规范试卷审批制度,明确试卷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明确审批领导的 工作内容、职责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审核领导的责任心,考试管理部门可抽取部分课程 的试卷请省外重点医学院校的专家审核,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命题教师和审批 领导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了体现试卷审批的严肃性,经审批领导审核后的试卷 考试前两周由二级学院秘书上交考试管理部门。试卷一经上交,试题审批领导对试卷所出现 的问题负主要责任,承担相应后果。

总之,考试命题是一项理论性与技术性都十分强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学问。医 学院校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认真分析考试改革过程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对考试命题工作开展深入的研究探索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命题体系,把好考试命题质量关,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服务和调控 功能,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

参考文献:

[1] 陈红.试论高等学校的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2007,25(6):98-99.

[2] 汪筱兰.加强命题出卷研究促进高校考试改革[J].成都大学学报,2008 ,22(1):23-25.

[3] 韦巧燕,蔡青.论考试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 007,7(4):16-18.

[4] 吴锦淑,杨从军,袁忠林,等.浅谈高校考试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考 试周刊,2007,30:2-3.

[5] 徐英黔,胡君,高云.加强考试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28 :5-6.

篇(2)

论文关键词:体能训练,篮球训练,结合

作者简介:莫连芳(197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体育。课题来源:广西医科大学 校教研2007B12

发展的瓶颈,解决不了体能这个问题,技战术发挥也就无从谈起。目前,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要求各级篮球队把体能训练作为重点来抓。如果篮球运动员没有很好的身体条件,在比赛中因为疲劳,他们的技术水平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疲劳而输球那就太遗憾了。

1 体能训练的涵义

现阶段我们对“体能”一词的理解主要可以归纳为: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柔韧等)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两部分组成。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维持人体生存所必需的活动技能。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它突出对人体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运动水平。

2 体能训练对篮球训练的地位

2.1 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而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实践证明: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技术水平并贯彻全队的战术指导思想,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坚实的基础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训练中要科学、系统地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使运动员能适应篮球比赛的需要。

2.2 优良的体能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根本保证

竞技运动的发展史证明,运动负荷和体能训练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体能水平是球队技术风格、战术作风、精神面貌、战术配合的物质基础,更是篮球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根本保证。

3 体能训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专项速度、耐力、力量和心理机能等四大方面是体能训练的四个基本要素。

3.1 速度训练是体能训练的核心

专项速度是篮球运动的灵魂,是篮球运动的生命活力之所在,能否在高速度、高难度、强对抗的运动中准确迅速地完成每一次进攻与防守是现代篮球运动对运动员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和发展趋势。它的核心并不是像田径运动员一样,要求的是绝对速度,而是要求运动员的加速度、加速跑的速度和高速运行的稳定性。所以,人体运动速度的应变性、稳定性、隐蔽性、突然性是篮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的特点。速度是体能水平最直接的反映,速度是篮球运动员的灵魂,速度是胜利的前提和条件,是创造战机、实行攻击的前提与条件,所以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目的应该为速度服务。体能训练必须提高专项速度,必须以专项速度为核心安排和设计。

3.2 耐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耐力主要是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3.3力量训练是基础和保证

肌肉力量是运动动力的源泉,是完成竞技任务和实现竞技目标的前提。日益激烈的现代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运动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要进行大负荷训练,提高体能水平,掌握和运用技术是不可能的。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运动竞赛中的进攻与防守中的反应、跑动、

加速与拼抢,以及防守与攻击的有效性无不取决于力量素质。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与力量素质紧密联系,力量训练是运动员技术战术和体能训练的基础。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体能建设的保证,是技战术快速、多变的物质基础。现代篮球运动员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力量训练水平,特是上下肢、腰腹以及踝、膝、手腕、手指都应进行专门的、全面的力量强化训练,旨在发展身体各运动环节的肌肉力量,达到提高整体力量的目的。整体力量就是运动员在从事球类专项活动时各运动关节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力量。它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基础。整体力量训练和整体力量水平是现代球类运动力量训练的发展趋势。

3.4 心理机能是保证比赛正常水平或超水平的发挥

心理机能和道德意志品质的训练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球类运动竞赛中,时常会出现比分接近或逆境中对抗的情况,此时球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就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培养球员在面临难以忍受的疲劳感时,保持稳定心理状态,使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挖掘和动员机能潜力去完成训练和比赛。

没有体能,技能则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体能,心理能力也无从依附。

4 体能训练与篮球专项技战术训练相结合的理论与原则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表明,良好的专项技术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承受大负荷训练、高强度比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及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专项技术体能往往对比赛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专项化训练趋势下发展的竞技体育,体能与技术应是互为基础、彼此支撑的关系,不能相互分离。要在提高篮球技术战术训练时,注重专项耐力训练,使篮球运动员能在比赛中经济合理的分配体力,保持运动员长时间良好的竞技状态。

体能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定位对于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技能主导类,而体能主导类项目总体上处于劣势,于是人们便产生一种错误的定势思维,认为“体能”发展是影响我国专项竞技运动水平的主要问题。于是,各个运动队对于“体能训练”高度重视,特别是体能主导类项目,“体能测试”制度、“体能储备”观点也随之而生。然而,造成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原因,并非没有注重“体能”的训练问题,而是在于对“体能”发展的要求,从总体上与“技术”是分割的、脱离的,其关键是训练思路、训练方法问题。

体能训练是为技战术的运用与发挥服务的。体能训练是手段,提高进攻和防守的技战术能力是目的。通过个人技术和整体战术,捕捉和创造战机,达到攻击得分是最终目的。所以,体能训练应具有鲜明的专项特点。体能训练只有与专项技术战术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加快训练进程,实现在体能训练中完善和检验技术、战术,在技战术训练中发展和巩固体能。为此,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训练阶段的任务,合理安排二者的训练比重,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应以体训练促技战术水平提高;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新手来说,应以技战术为主要手段,发展体能训练水平。

不同的训练理念,决定不同的训练思路;不同的训练思路,决定了不同的训练方法,特别是训练大方法。本人在大学生篮球队的训练中始终注重体能训练,并遵循体能训练与篮球专项训练结合的训练原则,作为广西医科大学女子篮球队的教练,曾三次率队参加2001年、2003年及2008年的广西大学生篮球赛,取得了两个第一名和一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2001,(3).

[2] 孔祥清.中学生篮球队员系统训练的必要性能[J].《科学咨询》2005,(09X).

[3] 王永强.浅谈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体能训练[J].科技论坛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4]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李颖川.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的研究[C].六科大论文集,2000.

[6]韩海波.普通高校篮球队训练的模式[J].四川体育科学.2002,(4).

[7]徐向荣.试论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