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投资回报率论文

投资回报率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2 10:04: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投资回报率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投资回报率论文

篇(1)

    伴随着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量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图书馆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投入获取巨大的效益,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图书馆开始将经济学中的投资回报率(ReturnonInvestment-ROI)应用于自身的绩效评估中。ROI原指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在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ROI测算模型和方法,如美国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消费者剩余法、时间成本法等评估图书馆服务的价值[1]。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价值不仅具有图书馆的共有属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性。高校图书馆能否将公共图书馆的工具、模型、方法直接进行移植,抑或是根据自身的资源、环境、读者群体的特性开发适合的研究方法与工具,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领域孜孜不倦在探索的课题。

    2国外高校图书馆研究现状

    相对于成果颇丰且日臻成熟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基于投资回报的价值研究起步较晚,且成果较少。

    2.1围绕多主题的定性评估研究

    1972年,MountEllis等撰写《高校图书馆系统使用价值与成本的测算方法》,是较早将成本效益概念引入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中的文章[2]。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日趋广泛,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诠释图书馆的价值。M.B.Line在《用户对图书馆的质量和价值的感知》一书中,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收益理论的概念诠释图书馆价值[3]。TefkoSaracevic建立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使用导向价值理论框架,从哲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诠释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价值[4]。?以实际案例分析图书馆某一资源或服务的成本效益。GaryW.White等将成本效益分析应用于电子资源的评估,以来源于ABI/Inform数据库的原文传递量为依据进行了案例分析[5]。KarindeJager以图书借阅量为依据,从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影响角度论述了图书馆的效益[6]。?依据定性评估体系研究图书馆的效益。CharlesOppenheim等依据英国的定性评估体系,从图书馆投入与机构等级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图书馆的效益[7]。?对未来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JohnLehner提出两个发展方向[8]:①可以借鉴公共图书馆已经构建的一系列ROI测算模型、方法;②扩展研究范围,将图书馆支出与学校的相关成果结合起来,如学生成绩、教师对于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教师留职率等。

    2.2多角度的定量评估研究

    国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图书馆的投资回报开展了定量评估。Mezick从图书馆支出与在校学生率的关系角度测算了图书馆的投资回报率[9]。其中,图书馆方面的数据来源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和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在校学生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ShimWonsik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图书流通借阅量的角度对ARL成员中的95所学术研究型图书馆的投入产出率进行了计算[10]。在数据的获取方面,采用AssociationofResearchLibraries1996、1997两年的年度统计数据。随着经济学中的ROI测算模型被公共图书馆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探索以货币形式体现自身的价值,其中颇具影响的项目为Lib-Value。该项目[11]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为期3年,项目全称为“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成就及投资回报”,由联邦博物馆图书馆服务局(IMLS)资助,项目组成员包括3所高校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的研究人员及图书馆员。项目的预期成果为适合于评估高校图书馆价值与ROI的测算模型、网络工具及方法以及在3所高校的实证研究结果。该项目的研究建立在早期的两项研究基础之上:?UIUC图书馆ROI项目第一阶段。2006年,爱思唯尔公司与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IUC)图书馆组成项目组,该项目的目标是为UIUC图书馆构建可以量化的测量模型。该项目采用的模型源自Outsell公司的RogerStrouse撰写的论文,利用该模型测算得出:2006年,每向UIUC图书馆投入1美元经费,获得4.38美元的收益。?UIUC图书馆ROI项目第二阶段。2009年12月,为了进一步验证UIUC图书馆项目的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是否有广泛的适用性,项目组将这一方法扩展到8个不同国家的8个图书馆。研究发现,体现在资助经费上的投资回报率因机构使命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它还依赖于外部资助情况,其比率从1∶1到1∶15不等。与Lib-Value项目同期开展的还有由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资助的“学术阅读与图书馆资源的价值调查”项目[12]。该项目从2011年1月开始,为期一年。该项目由英国的6所高校参加,通过向6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该项目分为4个阶段进行,其中最后一个阶段将对此次调查的结果与Lib-Value项目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国内高校图书馆研究现状

    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学者关注这一领域。

    3.1围绕多主题的定性评估研究

    较早发表的论文为1985年门笑文的“价值工程及其在大学图书馆的应用”[13],作者在该文中提出了大学图书馆价值工程计算通式。此后的发文量很少,基本都是从理论的角度对投资回报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如李世兰用投入产出比的观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14]。21世纪以来,国内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电子资源的投资回报评估。有学者从理论的角度对电子资源进行了投资回报分析,如钟丽华讨论了采购全文电子数据库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有关基准、成本的计算方法、收益的组成项目及比重、评分方法、执行分析工作的机制及人员[15]。李正兰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成本的组成形式,提出可以采用引文分析法、读者调查法等对无形效益进行衡量[16]。有学者采用了对比分析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如任红娟认为可以采用传统印刷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成本效益定性对比分析和电子资源的利用统计分析共同进行电子资源的经济核算[17]。有学者从理论上构建了ROI模型,如金洁琴等构建了电子资源ROI测算通式,并对其中的参数值进行了分析[18]。?构建图书馆投入———产出绩效评估体系。向林芳提出根据一定的构建原则,电子资源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共同构成电子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9]。?探讨联盟采购资源的投入产出。随着地区性与国家性联盟采购的日益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联盟采购的投资回报,如史永强等探讨了TALIS集团采购的电子资源的投入产出[20]。

    3.2相对匮乏的定量评估研究

    国内的定量评估研究相对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基于DEA模型的图书馆效益评估研究”。作者金婷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收集全国10个理工类高校图书馆在2008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相结合组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赋权,并计算出综合指标数据,再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出各图书馆在2008年的效益情况———投入冗余量与产出不足量[21]。

    4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

    4.1国内外在研究方式上存在着差距

    国外的许多研究是由专业机构发起的,联合了多所高校共同参与,而且还包括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获取充分的第一手数据,从而深入开展实证研究。同时,各项目之间互相比较、彼此借鉴,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针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还会进一步展开验证。国内的研究,更多地是出于学者自身的研究行为,团队研究力度明显不足,而且大部分属于理论层次的定性分析。不过,近几年来国内也相继有学者开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此外,国外的某些用于研究的数据往往可以通过国家的权威统计机构或专业学协会组织获取,而国内则鲜有此方面的标准数据。

    4.2国外对于图书馆回报的界定范围更为宽泛

    在对图书馆投入的界定上,国内外都是比较明确的,基本包括:订购成本、硬件投入成本及软件投入成本等。在对回报的界定上,国内图书馆将图书馆的直接经济收入、图书馆利用率、用户规模、用户满意度、学校的科研成果及获得的项目经费等纳入回报范畴。相对于国内,国外的回报界定则更为宽泛,扩展到与大学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如学生的入学数、在校率、毕业率、学生成就以及学校的声誉和威望等。

    4.3国内外的研究视角高度不同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是站在图书馆的视角进行价值评估的。国外则把图书馆价值评估上升到与学校的使命紧密联系起来,而且用学校使命引领图书馆的评估,通过评估证明图书馆自身对于学校发展的贡献。

    4.4国内外的定量研究都存在局限性

    国内外都有学者采用DEA方法测算了图书馆的投资回报率。采用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把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转化为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转换成相同的单位。但该测算方法并未包含用户满意度这一指标。此外,国外项目组还从大学对图书馆投入所产生的资助经费回报的角度,构建了ROI测算公式,公式中部分参数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通过计算以货币的形式得出具体的投资回报率。但该测算公式的回报参数仅涉及到获资助项目这一指标,对于评估图书馆的价值显然是不全面的。

    4.5国内外定性评估研究居多,国内起步较晚

    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采用了定性评估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国外研究的起步明显早于国内,其开展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研究内容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国内早期的成果较少,直至21世纪以来才显现出较集中的研究趋势,且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时展,更多地聚焦于电子资源的价值评估。

    5针对高校图书馆评估投资回报率的几点思考

篇(2)

关键词 回报率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01

Reflections on Returns to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or Vocational Education

FEI Weiping[1][2], XU Kemin[3]

([1]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2]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3] Fuyang High School, Fuyang, Zhejiang 3114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improve people's social living conditions, we begin to recogniz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 new height, in the process,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s mainly used to measure the ratio between income and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we can choos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government, family and personal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but also to develop a fair, reasonable education polic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Correct and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rate of return 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make education the rate of return closer to objective reality, to help grasp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reform, which is mor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returns; vocational; general education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开始对人全面发展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类相互独立、内涵和外延界线分明的教育体系。不仅它们的课程设置与发展目标设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而且他们的管理部门和行政机构也明显不同。一方面,传统的普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主体,形成了以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考核和相应的单一的学校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在新技术革命、经济发展和教育需求等因素驱动下,职业教育跟家切近市场需求,顺势发展,它的学历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普通教育侧重于普及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技能培养这一角度出发,几乎所有的普通教育的学费相对较低或者由政府出资支持,它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标准,不受市场左右。而职业教育则可以有较高的收费,教学计划完全由市场决定,因而教育费用相对较高。

当前,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其不单单是提高个体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途径。世界银行高级教育经济学家萨哈罗普勒斯指出“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与经济领域中的投资回报率含义很接近,主要是指在经过处理后,去除了性别、工作经验、区域差异等等各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后,就业者每多受一年教育所获得的收入增长率。教育回报率分两种情况,私人回报率和社会回报率。教育的回报率主要用来衡量教育的收益与投入间的比值,可以为政府、家庭和个人的教育投资提供科学的选择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今,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已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正确而科学地理解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回报率,使教育回报率更加接近客观现实,有助于把握教育变革的本质,从而更加科学地构建我国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1 文献综述

国外的学者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谁的回报率更高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一些学者对职业发展教育的回报率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职业教育的回报率要高于普通教育。在他们看来,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更加面向市场、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本,使劳动者可以快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从而快速找到与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提高职场的竞争力和劳动效率。Hu Lee and Stromsdorfer(1971)①对接受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和高中毕业生六年后的收入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前者的收入明显高于后者,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这种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Metcalf(1985)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开展职业培训,企业和个人的回报率相较于普通教育都很高。同时他也指出,相较于长期的职业培训,短期的职业培训效果更佳,而在职的培训比起脱产去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具有更好的效果。Chin- Aleong(1988)③认为接受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当进入劳动力市场更具有竞争力,更能体现其作为劳动力的价值。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回报率不会高于普通教育。Moock and Beoolw(1988)④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秘鲁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发现,尽管在秘鲁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成本相同,政府对两种教育学校的资金支持相等,但由于职业教育无法支付高昂的职业训练和企业联合培养所需的费用,因此职业教育无法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他的结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收益不足以抵偿成本。Tilak(2002)⑤对亚洲国家几十年的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各异,除日本外,其他国家整体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我国也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回报率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Yang(1996)⑥⑦通过对中国的两个典型的城市――石家庄和常州的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工作效率、工作态度、上进心、团结协作精神、核心竞争力这五个方面,对接受不同类型教育、不同程度教育的人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不一定比接受普通教育的人在进入职场后表现更为优秀,例如学者们发现,接受普通教育的劳动者在工作态度、上进心、核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者。李实和丁赛(2003)⑧对中国进行了两次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劳动者比初中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的劳动者产生的收益更大。魏立萍和肖利宏(2008)⑨通过对厦门城镇失业登记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以失业后持续的时间和再就业的机会为切入点,研究了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失业者的差异,结果发现,职业失业者的平均失业持续时间比普通教育少4.4个月,其再就业机会是普通教育的3.29倍。尽管许多国家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仍有一些国家没有将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与普通教育的课程区分开来,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高昂的职业教育费用支出,也使得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职业教育资助方面不堪重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更高的学费支出和并不够高的工资,使职业教育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

2 教育成本分析

教育成本主要是用来衡量人才培养所消耗的价值尺度,也是计量教育投资所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和计量未来劳动者获得报酬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本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政府进行教育的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一般而言,正规的职业教育的成本总是高于普通教育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本通常高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⑩教育成本主要是指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耗费资源的价值。例如,在法国,职业教育的成本要比普通教育的成本高出15%左右,而在爱尔兰职业教育成本比普通教育成本高出20%,在美国,职业教育的成本甚至比普通教育高出80%左右。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也依然存在,通常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均成本比值大约在2.53。但也有一些学者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职业教育的成本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显著增长。尽管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本一般会高于普通教育的教学成本,然而二者之间成本的差距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年代的不同、国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1970年以前的秘鲁,职业教育对普通教育的生均教学成本比为2.7,而到了1970年,这一比例大幅降低至1.1,并维持在此水平直至1977年,这以后该比例又上升至2.4。究其原因,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与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性设备、专业师资、教材以及辍学率等因素有关系。

(2)教育成本随所设置的专业、科目的不同而各异。通常而言,教育成本不单单受到时空、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还受到科目、专业的影响。首先,师资力量和报酬的不同,会造成成本的差异。一些学者通过经济学的角度对教师的供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发现,教师在与其他行业薪酬的相对高低水平直接影响教师的供给。在一些国家中,聘用充足的理科教师要比聘用充足的文科教师的难度大很多。因此,如果职业学校想聘用与文科质量相当的理科教师,就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因此成本提高。其次,专业本身造成成本差异。职业教育一般以工科为主,而工科的教学成本要高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教学成本,其中部分原因是职业教育所需的教学仪器和设备的成本更高。最后,规模效益导致的教育成本的差异。由于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的时候更加贴近市场,因此一些热门专业由于市场预期很高而吸引了大批的学生报考,这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成本。

3 教育收益分析

教育本身具有双重的属性,它既是消费既有资本的行为,同时也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投资行为。通过分析教育的收益来衡量教育回报率,可以为政府、家庭和个人的教育投资提供科学的选择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收益分析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管是面向的对象还是教育目的都是有所区别的。职业教育更加接近市场,通过了解学生社会工作的真实是需求来培养学生使用的工作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生产劳动效率。而普通教育更加大众化、基础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通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在对资本进行投资的时候都需要清晰而明确地考虑投资的回报率。比如,当一个人在考虑投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投资资金的多少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投资一项教育事业的预期回报及该项目所包含的机会成本。不管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评估教育投资的可行性方面,第一步是需要分析所选项目的社会预期回报率、回报周期、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尽管近年来各个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都非常大,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发展,但可以发现,在工业化水平较发达的国家,人们对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有更高的预期回报率,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国家,都是对职业教育有高度的重视的。以美国为例,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各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因而积累了深厚的人力资源。直到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经费已经高达2100亿美元。德国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职业教育,该模式以企业为主推进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

3.2 影响教育收益的因素

针对个人而言,在对所选项目进行教育投资的时候,第一步是要认真考虑未来预期收入这个重要的目标,这个结果,也就是估算出的预期收益将直接决定是否投资该教育项目。对于教育收益的估算大体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教育成本,这里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而言,直接成本是指个人或组织投入的与所接受教育密切相关的费用;而间接成本主要是指接受了某种类型的教育而放弃的相关收入,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机会成本。

(2)工资的差额,也就是接受相关类型教育后的工资收入与未接受该项教育的工资收入的绝对差值,此项作为评估投资收益的重点考核指标,对绝对是否进行投资该项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育投资的正外部收益。这里的正外部收益主要是指投资某个教育类型,所来带的地位、身份、精神或者身体上的提高,或者叫做教育投资的外溢效应。

(4)教育投资风险,也就是需要去衡量是否可以补偿或者多大程度上补偿消费的投资成本。在这里,评估多大限度可以补偿投资成本的这个指标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教育类型的选择,这个问题也是未接受教育的个人在对投资回报率进行比较时所关心的。

在职业教育的回报率方面,国外与我国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的。在美国,据统计在中学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比未接受直接教育的学生月收入高出18%,因此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在投资教育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职业教育。而在中国,由于受到传统工资制度的限制,工资的涨幅十分受限,因此职业教育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尽管接受教育的个人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技能,但是还不足以补偿对教育的投资。这种较低的投资回报率直接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选择的动机。据此可以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高度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4 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通过以成本―收入的视角对教育回报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也不论教育水平的高低,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本都大大高于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同时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规模等因素都是影响教育成本的重要因素。此外,职业教育的收益也不完全由其教育质量而决定,而是受到教学的内容、方法、专业、与企业联系程度、就业率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发现,职业教育的投入成本一般会要高于普通教育的投入成本。尽管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但在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毕业生就业受阻,就业质量不高导致的社会声誉低下、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如果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加大教育投入,更贴近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那么职业教育就会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我们可以也有必要向国际上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很成熟的国家学习经验,同时结合本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教育发展之路。

但总的来说,通过对近几年教育发展趋势分析,职业教育和统统教育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在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二者是分离和对立的状态。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观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的差别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小,教育将逐渐变成价值多样化、教育类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以传授基本科学技术为主的普通教育和以传授专业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间区别将被废除,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正是反映了这一趋势。

注释

① Hu, T.W., Lee, M.L., Stromsdorfer, E.W., Economic Returns to Vocational and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Graduates [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71.6(1).

② Metcalf, D., The Economics of Vocational Training: Past Evidence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R],World Bank Staff Working Paper,1985, No.713.

③ Chin-Aleong, M., Vocational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rinidad and Tobago and Related Evaluation Results[M] .In Vocationalising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ds. J. Lauglo and K. Lillis, Pergamon Press, Oxford.1988.

④ Moock, P. and Bellow, 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Peru[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87, 1988.

⑤ Tilak, J.,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sia. In: Keeves, P.J.,Watanabe, R.(Eds.)[ M] .The Handbook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2002.

⑥ Yang, J.,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D].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1996.

⑦ Yang, J., General or Vocational? The Tough Choice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 Polic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1998.18(4).

⑧ 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3(6).

篇(3)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服务效能 数字服务

分类号 G250.76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7.004

Study on Service Efficiency of Digital Libraries

Mei Xinya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se fund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objective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rvice, including digital services. Herein, an approach of analyzing the efficiency of digital services is put forward by this paper. This approach can be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services offered, and help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s’ decision-making and the overall social efficiency of digital services offered.

Keywords Digital libraries. Service efficiency. Digital service.

效能是当前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个术语,越来越多的组织部门在寻求尽量减少“无效能”状态的有效途径。效能和投资回报(ROI)率水平可作为公共权力管理机构(如地方政府)用来评估决策是否有效的参数,并证明一些公共设施和服务存在的价值。但由于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形价值状态,使得人们在分析公共服务效能时,难于使用正常的方法和程序评估公共服务的效能。

当前,图书馆正不断通过开展和扩大数字服务范围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虽然服务内容在不断增加,但只有少数的研究在评估其服务效能。在相关文献中,有许多论文侧重于将图书馆服务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估,但较少将重点放在具体的服务项目上,特别是数字服务[1]。本文的目的是变换角度,以重庆大学图书馆(CUL)作为例子,展示数字图书馆服务效能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专注于组织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而不是仅仅关于整体效能的计算。这项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目的是确定各项服务的价值。为了计算出相应的成本,还必须监测各项数字服务被访问的频率。结果表明,相对图书馆提供的其他服务而言,通过远程访问提供特定的数字服务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1 图书馆服务及数字化服务

1.1 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本准则

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其服务应对社会所有成员开放,这就要求图书馆具有信息化技术方面(如软件等)相应的设备以及所创建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并创建一系列远程服务满足那些无法亲临图书馆的人。为了保障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能长期顺利开展,就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而事实上,即使是在最富裕的社会中,也不能保证有充足的资金用来提供服务。因此,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实现资金分配的最优化,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本准则应是优先发展正在规划中的服务。

1.2 图书馆服务的分类

对图书馆服务进行分类,旨在定期进行评估,并加以完善。当前,图书馆服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一级服务(文件服务):使可利用的主要文件保存在图书馆馆藏中,它涉及自助服务和辅助借出。

(2)二级服务:书目检索和参考服务,又作记录图形(文件描述)和事实(事实描述)服务;书目信息服务(获取OPAC电子目录,内部和外部数据库,处理搜索和当前内容服务)。

(3)三级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阅读推广服务。

(4)特殊服务(例如某些特定地区所要求的服务,或一些特殊和传统的服务)。

(5)图书馆所提供的休闲服务(包括上网)。

基于开展以上服务,需要图书馆紧密结合信息和通信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向公众证明图书馆不仅是一个“供借阅的图书馆”,而且还是一个可通过远程方式向公众提供数字化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和教育机构[2]。

1.3 图书馆主要的数字化服务

当前,具有开报信息和整理档案方面经验的图书馆员,也较为擅长网络信息服务的开发和管理,具备创造、管理和利用复杂数据文件的能力,他们能为用户熟练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数字化服务:

(1)开发和分发工具,如软件和计算机;

(2)确定和鼓励读者参与学术活动;

(3)提供有关工具使用和信息方面的培训;

(4)发展丰富的信息空间,包括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和读者讨论区;

(5)通过读者交流和信息共享的聚会链接实现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联系;

(6)建立方便和“中性”设置的公共接入终端。

由此可知,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故需不断评估其服务效能来支撑这一模式。

2 信息服务的价值评估

目前,图书馆对现有信息服务的扩展和公共服务框架的更改,同样也面临着缺乏公共资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找一种方法来分析每项服务的价值,评估其服务效能。

为了确保其效能的最高水平,一般采取的方法是通过评估公共服务提供者的业绩来对他们施加压力,施压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缩减经费。由于公益性组织需要不断有来自国家、省、市和地区的拨款和有关捐助来维持正常运行,并改善服务,这就要求建立一个标准以全面地分析公共服务提供者的业绩。20世纪,美国建立了一个所谓“物有所值”的理论(VFM),我们可以据此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效能进行评估。

物有所值(VFM)评价方法其定义为“用全生命周期成本和质量的最佳组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物有所值(VFM) 的理想化是代表成本和效益的最佳组合。这种组合不可能自然而然就达到最理想化。它是用来评估组织是否已取得在可利用资源范围内所提供服务的最大利益。当然,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诸如质量、成本和使用资源的组合是否适合特定的用途以及物有所值(VFM)的时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物有所值(VFM)理论评估信息服务价值的同时,还必须评估基于服务消费的消费者的收益水平。可以用来评估收益水平的方法,包括公共投资回报(ROI)和条件价值评估(CV)[4]。通过消费者收益水平来衡量成本和效益,决定服务的价值。

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通常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分别加以标识。

(1)间接方法。就是基于对消费者市场行为的观察,其服务价值可通过经济模型导出。这可以解释消费者行为即显示偏好(RP)和非市场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间接方法因而在分析消费者的显示偏好(RP)时起作用。

(2)直接法。它试图通过采访消费者直接找到价值。这种方法被称为详细地陈述偏好(SP),即假想市场的方法。详细地陈述偏好(SP)的方法可以获取公共资产的总价值,包括收益和成本的显性和隐性价值,而间接方法中提到的显示偏好(RP)方法只能获取显性价值。

条件价值评估(CV)方法使用详细地陈述偏好(SP)方法调查受访者,通过他们愿意支付消费即WTP(事先设定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或因不能够使用该服务而愿意接受一定的最低量补偿,即WTA(评估由于未使用该服务所导致利益的损失),来评估一个假想市场上的公共服务。

在上述方法WTP(用户支付意愿)或WTA(接受补偿意愿)的帮助下,条件价值评估(CV)法可计算效益。在可能改善的背景下,WTA显然与权利“现状”有关系。如果“现状”是可能造成用户损失,那么相应的方法为WTP。目前的文献主要侧重于WTP方法的应用。因为侧重于结果比较的研究表明,WTA和WTP的使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其WTA/WTP比值约为4.5,而挪威公共图书馆的WTA/WTP比值是5.0,大英图书馆的比值是4.9[5]。因此,比值在4.0至6.0的范围内的实例均可用于验证。

3 研究对象过程

3.1 数字图书馆服务单元

过去文献中一般提到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分类不太适用于测量效能的具体目的,原因在于监测基于图书馆用户行为的各个类型的服务有难度。就重庆大学图书馆(CUL)而言,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先进的解决方案,明确给出了各项服务的次数,使用倒计数法,防止重复计算。这种方法只计算最后提供的服务。例如,如果用户下载电子书,仅计算下载的文件次数,而不计算连接数据库或网络的过程次数(见表1)。每年数字图书馆服务单元的统计如表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每年只进行一次效能评价)。

3.2 图书馆服务的效益

为了更接近于评估实际,笔者利用重庆大学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数据来测定用户对象每项服务的使用频率,并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也叫问卷调查法)来确定感知的价值。

使用WTP方法来确定所有图书馆服务的感知价值是基于2015年以重庆大学图书馆(CUL)为对象进行的网上问卷调查(每年大约借出图书38万册)。该调查遵循以往许多WTP研究所使用的方法,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网络调查系统(CAWI)进行。在3158名受访者中有789名完成了调查,回应率是25%,受访者全部从读者中随机选择。虽然网上调查往往受到有限样本和受访者是否有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但是,我们并没有从群体的性别和年龄结构中观察到存在着显著偏差。此外,虽然自助借书被视为图书馆提供的最重要服务,但受访者分配的WTP明显依赖于实际需要和受访者喜欢的书本类型。因此,在2015年进行的另外一次CAWI调查中(536名读者的随机样本)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值。在此次调查中,图书体裁对WTP的影响是可控的。

此次调查所问及的图书馆服务的问题如下:试想一下,你可以完全改变重庆大学图书馆(CUL)的融资体系,如果重庆大学图书馆(CUL)的读者被要求直接付费购买服务,假如你不得不为每项服务支付一些费用,你愿意支付多少?

在些需要特别说明一下,计算出的WTP值不能简单地被其他研究所采用。因为该值受若干局部特异性决定因素(服务重要性、用户满意度、使用的目的、可替代成本、收入和其他个人特性)的影响。此外,还应该注意本研究中关于WTP的计算。表达每项服务的价值可能会导致分配给图书馆所有服务的价值偏离总的WTP。为了控制这种效果,我们还要求受访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分配:(1)图书馆所有服务总的WTP和WTA值;(2)重庆大学图书馆(CUL)服务的替代成本;(3)重庆大学图书馆(CUL)的总资金分配。

为了分析方便,每位受访者平均替代年成本是186元。正如预期的那样,这个值接近总的WTA(162元)。而另一方面,总的WTP(26元)代表了另一种极端值,主要是由于无事实根据的预算限制和“温光”效应的影响。如果图书馆用户被问及每项服务的价值,不需要考虑个人服务在一年内使用的频率,以减少负面影响,这样获得的WTP会更加准确。而且,资金分配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妥协值,不容易产生精神账户。计算出的资金分配的平均值为97元。当重新计算每位读者的效益总值时,我们获得的结果是97元,其对应于平均值。见表2(2015年重庆大学图书馆有97 532位读者)。

3.3 图书馆服务成本

把图书馆的成本(个人会计项目的支出)分别适当纳入图书馆馆藏、借用、文化和教育活动、图书馆场所、人员和间接成本的同时,有必要考虑到图书馆活动的分布、执行的空间状况调查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按活动日历进行)。这样,所获得图书馆每项服务的总成本信息对于图书馆服务效能来说是比较恰当的。本文分析中使用的成本数据均来自于重庆大学图书馆(CUL)2015年的财务报表,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

在图书馆各项服务(在所需的服务结构中)的成本计算中,成本费用可分成四个部分。

(1)图书馆馆藏以及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费用。通常包括数据库、文化和教育活动、法律费用和欠款回收的费用,这些费用必须由大多数服务共享成本。因为它们依赖于空间,它们存在于大多数服务之中,而且这项费用与图书馆馆藏的使用是相关的。空间状况调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空间的功能分类,根据其功能用途来划分总面积。第二步,功能区使用的份额取决于基于一个月监测的每项图书馆服务的数量。

(2)空间成本。空间成本的费用根据空间状况调查的结果来分。

(3)员工成本。为了确定员工成本,有必要将员工分为几个小组:(a) 服务雇员,成本计算到基于工作时间的每项服务中;(b)负责采购、管理和编目图书馆馆藏的员工,成本按照采购图书相同的比例来分,也有必要考虑到他们提供数字在线服务的份额(特别是在线目录);(c) 数字化员工,费用根据数字化文献的使用程度,分为现场数字服务和远程访问两个方面;(d) 其他工作人员,包括IT专业人士、经济学家和管理人员,其成本按相同的开销来分。员工成本被分配到基于典型工作时间表的图书馆服务上,在263个工作班次中,随机选择了63个员工(占所有员工的21%)。

(4)管理费用。即开销成本,按每项服务直接成本的比例来分。将所有先前分配的服务费用加到一起,确定它们的百分比份额,再根据总的管理费用(开销成本)来进行分配。

4 结果与讨论

首先,每项图书馆服务效益使用WTP法评价。表3显示了数字服务所获得的详细结果。与现场数字服务相比,更大的效益是与远程访问的数字服务相关联的。具体而言,具有最高价值的图书馆服务是“搜索目录”和“电子书下载”,这是最经常使用的。具有最高的单元效益与“使用电脑”和“电子书下载”有关。

确定总体服务的整体利益是基于使用频率的加权平均数。这也被用来评价图书馆其它服务的效果。图书馆服务所产生的平均感知价值见表2所示。结果表明,数字服务为图书馆的整体感知价值贡献了8.7%,仅次于自助图书借阅(85.5%)之后。

每项服务的成本是根据本文第3.3节所叙述的内容来计算的。根据成本明细,服务成本的总费用是6 970 992 元,除了自助图书借阅,其中管理费用里面的数字服务占最高比例为4.46%(表4)。员工的成本决定了这项服务的相对最高成本。

需指出的是,服务的单元成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服务成本除以每年的使用频率而得到,见表2。基于所获得的结果,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数字图书馆服务的CBA(成本利润法)和ROI(投资回报率):

现场的数字化服务计算结果如下:CBA=成本/利润=2838158/2150120=1.32=1:0.76。

投资回报率(ROI)=(收益-成本)/成本=(2150120-2838158)/2838158=-0.24。

远程访问的数字化服务计算结果如下:CBA= 4676291/17985735=0.26=1:3.89。

投资回报率(ROI)=(17985735-4676291)/ 4676291=2.85。

结果表明,现场数字服务不提供积极的净效益,产生的是负值(即总利润减去总成本,大约是-68万元)。另一方面,对于远程访问的数字服务,总收益几乎是成本的四倍。表5显示了与图书馆其它服务效能的比较。由此看出,数字服务的成本利润约占31%。这表明,重庆大学图书馆(CUL)提供的所有服务中,数字服务具有最高的投资回报率(ROI,174%);提供正投资回报率的其他服务,分别是自助借书和其他技术设备;图书馆投资的总回报率约为44%。

5 结语

讨论图书馆价值的研究必须建立合适的方法来评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对于此次效能评估价值的计算,可以发现重庆大学图书馆(CUL)在2015年由远程访问实现的数字服务效能是3.89(这意味着每单位资金投资带来3.89单位数量的效益),而现场数字服务却具有非常低的效能,只有1:0.76。此外,数字服务又比其他服务具有更高的效能。虽然此次调查仅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对象,与以往国外的研究(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无法进行对比。然而,调查计算出来的最高投资回报率的结果表明了当前由信息社会向知识社会的重大转变和人们对数字内容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图书馆服务成本结构的巨大变化可以预见:提供数字服务的员工们的工作时间将延长。这些发现将给图书馆决策和管理带来重大影响。

篇(4)

【论文摘要】中油辽河冷家堡项目合作开发以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投资回报意识,全面实施油藏经营管理,在项目投资管理上全面推行“三优、四严、五控制”的管理方式。通过强化项目的前期工作、过程管理和后评价跟踪的全过程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莫定了坚实基础,为石油企业实施合作开发在投资管理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

1概况

中国石油辽河冷家堡区块白正式与中国(香港)石油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以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投资回报意识,努力追求最大的投资收益,规范经营,精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2008年12月,投资回报率累计达到145. 35% 。

2投资管理模式

合作开发十多年来,在项目投资管理上全面推行“三优、四严、五控制”管理法,有效地提高了合作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具体如下:

2.1坚持“三优”原则,强化项目投资使用前期管理。

多年的实践证实,正确的投资方向、科学的开发部署和优化的方案设计,是保证投资有效回报的基础。为此,始终坚持把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努力做到三个优化。

2.1.1优化投资方向。在确定合作项目投资方向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持续有效发展”的原则。冷家堡油田投人开发十五年,目前已进人快速递减阶段,为确保达到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确定的目标,在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始终坚持把“持续有效发展”作为优化投资方向的基本原则,优先保证勘探增储项目,优先保证产能建设项目,优先保证转换开发方式项目,优先保证重大安全环保隐患整改项目,冷家堡项目基本建设计划投资中,扩边增储及产能建设约投资占总投资的85%,为油田持续有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坚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为用好投资这把“双刃剑”,在实现产量规模稳定的同时,实现投资的有效控制。坚持把加强投资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作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点,严格按照股份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限上建设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规避投资风险,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2. 1.2优化开发部署。

冷家油田油藏埋藏较深,平均钻井深度在2700米左右,钻井成本高,油田产能建设投资占合作项目年度总投资的90%以上,抓住了产能建设投资就抓住了投资控制的根本,而优化开发部署是控制开发投资的关键。在开发部署优化方面,我们严格“遵循两个原则,注重三个结合,把握两个重点”。

两个原则:一是遵循“先控制后开发、先高效后低效”的原则编制开发部署。二是按照“超前准备、分批实施、跟踪研究、及时调整”的原则实施开发部署,提高了部署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个结合:一是年度开发部署与总体开发方案结合,保证开发项目可持续发展。二是年度开发部署与年度产量目标结合,依据原油产量要求安排开发部署工作量,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三是年度开发部署与年度投资计划结合,在总投资规模不超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开发部署工作量,保证投资规模的有效控制。

两个重点:一是科学安排井位部署,在优化油藏部署的同时,尽可能避开地面的沟渠等障碍物,尽量远离村庄和经济动物养殖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及由此造成的赔偿损失。二是合理规划平台组合,尽量利用和靠近老平台规划平台位置,以便于集输管网建设,最大限度利用已有道路资源,近两年来共利用老平台17个,部署新井20口,节省新征土地面积3.3公顷。

2. 1.3精细项目的前期工作,严格基建程序,确保投资经济有效。

在生产经营运作中,一方面严格立项审批程序,严禁预算外项目发生。另一方面加强预算内项目的投资控制。对百万元以上的较大型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评估,在投资项目的决策上,运用现行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投资项月的决策提供依据。主要应用评价指标如下:

A、财务净现值(ENPV)≥0

B、内部收益率(EIRR)≥is(行业标准为is≥12%)

C、投资回收期≤6年

通过有效运用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控制项目投资,避免低效投入,杜绝无效投人,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2. 2.推行“四严”管理,强化项目投资使用过程控制

合作开发以来,我们通过认真摸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适合项目特点的“四严”管理办法。

2. 2.1严格投资预算管理。

以股份公司审定的年度开发方案为依据,把合作项目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纳人年度预算之中。

一是预算编制做到“全、准、细”。每年8月份,就开始组织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开发部署一经确定,立即组织地质、_工艺部门核算工作量。财务部门依据措施I:作量安排,结合定额标准,测算编制预算方案。经过资金预算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呈报联管会审定,作为全年财务收支的依据。

二是分解预算项目,落实控制责任。按照专业科室职能,把年度投资项目分解到14个职能部门,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目标责任体系,实行“单项指标双向控制”,对影响作业区成本的关键费用,同时承包到机关部门;机关科室控制使用的成本费用,使用效果需经作业区认定,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形成了作业区与机关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成本控制机制。

三是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作业区实行旬度小分析,月度大分析;项目公司实行月度小分析,季度大分析。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投资、成本构成,分析超节原因,提出下步整改意见。

2. 2. 2严格投资计划管理。

预算内的所有投资、成本项目全部纳人年度计划。实施过程中,按照年度计划确定的项目、投资及本月度需要实施的工作量,在分专业召开措施技术论证会和经济效益论证会的基础仁,申报《工作定单》,经预算委员会审定后,下达月度实施计划,杜绝计划外项目和超计划项目,保证了投资、成本的使用效果。

一是下达实施计划坚持“三不”原则。既:可干可不干的项目不下达计划,低效无效的项目不下达计划,前期工作不落实的项目不下达计划。

二是老区调整改造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双向控制。即:作业区提出立项申请,经营计划科组织相关主管部门现场核查,编制实施方案,提交资金预算委员会讨论通过,按月度计划下达实施。

三是对于突发性的生产急需项目,由主管部门按程序申报《脚目审批单》,下达计划便函后方可实施。

2. 2. 3严格造价管理。

加强概算和合同标的审查,把住立项和签约关;加强预(结)算审查,把住资金结算关。

一是建立内部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价格管理程序,除油田公司物资管理部门招标确定的物资采购价格外,所有产品、劳务和技术服务价格,在合同签约前均要经过项目公司、油田公司两级造价部门审批,两级审计部门确认,出据《签约前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结论书》,实现了价格的有效控制。

二是项目预算审查做到“四个结合”。即:与项目前期工作相结合、与施工图设计相结合、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与信息价格和市场价格相结合,认真核对定额子目,细化量化工程量,做到“严、细、全、准、精”。

2. 2.4严格市场管理。

优秀的施工队伍和质优价廉的供货渠道是降低工程造价重要因素,规范的市场管理是控制投资的重要措施。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重点抓住施工、物采两个市场的管理。

一是严格施工市场管理。加强资质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对无《市场准入证》和《物资采购网络证》的单位和产品不予准人。对录人市场的服务单位进行综合评定,加强市场督查,建立质量抽检制度,对连续两次抽查有严重质量问题的队伍予以辞退。

二是严格物采市场管理。对油田生产建设所需主要物资、器材、化学药品,实行网上采购或由辽河油田公司统一集中招标采办。

2. 3落实“五项控制”措施,加强投资使用后期管理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严格设计变更、施工质量、现场验收、结算过程和项目后评估等五个环节的控制,是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

2. 3.1加强施工现场工作量变更的控制。

为减少或杜绝项目建设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的“钓鱼工程”,在工程建设管理上我们着重抓住两个环节。

一是完善设计,减少设计漏洞。提供周密的设计委托书,配合设计人员做好地面普查、勘测,认真审查设计图纸,减少设计漏洞,控制设计变更单的发生。

二是加强施工过程组织,保证工期要求。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依照设计要求组织项目施工,保证物资供应,减少工程停工、误工现象。

2. 3. 2加强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做到开工有报告、图纸有审查、施工有方案、工序有交接、质量有检查、过程有记录、隐蔽有签验、交接有验收、验收有资料。重大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和第三方检测制,确保施工质量。

2.3.3加强验收质量控制。

地面系统工程及隐蔽工程,由辽河油田公司按专业组织项目验收;其它地面工程,由项目公司组织验收,做到验收需申请,事前有会议,现场有分工,职责明确化。

2. 3.4加强结算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结算必须经过项目公司和油田公司两级审查,在取得《结算前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结论书》的基础上,实行结算会签制,严格把关,防止了效益流失。

2. 3. 5加强投资项目效益的跟踪控制。

建设项目的经济后评价作为项目建设投资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未来项目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评价,对经济风险大的区块调整部署,减少风险投资。

3结论

篇(5)

论文关键词:利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当najan和Zingales(1995)以及Demirguc—Kun和Maksimovic(1999)等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发展中国家时,结果发现,尽管在多数资本结构模型中宏观经济变量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宏观经济环境的差异对所有模型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近年来,wald(1999)、Booth等(2001)对不同国家企业资本结构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资本结构理论的内涵。他们的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一国的制度环境、宏观经济因素、公司特征因素密切相关。利率水平包含了大量宏观经济信息,并且是资金信贷市场中资金使用权的转移价格,企业筹资离不开对市场利率的分析权衡。国外,Kim,Ramaswamy和Sundaresan(1993)以及Longstaf和ISchwartz(1995)都认为,企业的负债率随着无风险利率的增加而增加,主要是因为在风险中性框架内,无风险利率增大,导致违约率下降。Ieland(1998)以及Leland和Tdif(1996)发现,当无风险利率增加时,所有资产的回报率都增大了,违约概率降低了,从而增大了公司的负债能力。Russo等(1999)认为由于利率使负债融资成本增加,所以利率上升使权益融资更有吸引力。实证研究结果得到,对经理无权利的合作社,利率对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因为该类合作社更关心利息费用增加导致的边际利润减少。Bancel(2002)分析欧洲17个国家的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时得到,利率水平是经理考虑企业负债政策的重要因素,并且通常是利率较低的情况下,企业采用负债融资。Huang,Ju和Ou—Yang(2003)认为,利率的变化影响着企业的负债比率。

(二)国内文献傅元略(1999)注意到了宏观利率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他认为:当企业资产收益率高于宏观利率时,企业将倾向于提高负债水平。林孝基(2001)讨论了利率变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认为对于资本成本率大于贷款利率的企业,可以通过低利率的金融环境来增加贷款来获得经营收益率与借款利息率之间的利润差额,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产生改变。王文娟(2007)利用回归方法得出结论:实际贷款利率对最优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严小明(2004)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应随负债利息率的变动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蒋振声(2OO1)的研究认为,利率水平与市值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洪正,王磊(2005)研究认为,债务利率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债务利率代表着债务融资的成本,与资产负债率的正相关关系可能意味着股权融资的成本很低,虽然自1996年以来多次降息,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依然存在。刘锦,易法海(1999)结合我国1996年来先后六次降低利率的实际情况,论证了我国数次降息对资本结构变化的影响是符合理论和实际的。蔡楠和李海菠(2003)得出结论:实际贷款利率与负债率显著负相关。原毅军和孙晓华(2006)利用1995年至2004年我国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发现实际贷款利率与目标杠杆负相关。

综观国内外文献,可以肯定的是利率显著地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但现有文献大多是理论分析,相应的实证分析则很少。中国目前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行政手段已经开始逐渐淡出。1996年全国统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联网运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形成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1998年和1999年两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2年初,在八个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利率市场化试点改革,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50%扩大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2002年9月,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04年1月,央行第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2004年10月2913,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现行资本结构研究中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基于此,本文选取包含了大量宏观经济信息的利率水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利率水平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中国目前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已显有成效,所以本文将检验我国市场利率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利率变动是否影响企业资本结构调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资本边际生产力利率决定论认为:资本边际生产力大于利息,投资者会继续借贷,扩大投资,资本边际生产力小于利息,投资者将减少借贷,减少投资;储蓄投资均衡利率决定论认为:贷款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投资,投资量的大小取决于投资预期回报率和利率的关系。当利率降低时,预期回报率大于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投资需求也会增大。由以上利率决定论可知利率的高低决定着投资者贷款与投资的多少。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其投资与筹资的多少受利率的影响。当企业预期投资回报率大于利率,企业通过增加负债来增加投资,以取得利润差额。当企业预期投资回报率小于利率,企业就不会通过增加负债来投资。因此,利率越低,企业增加负债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提出假设:

假设1:利率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

在以往动态模型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并没有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对调整成本和调整速度的影响。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融资能力都较其他公司强,因此企业调整其资本结构,都不会遇到政策上的阻碍,因此更多的考虑的是调整成本,而决定中国上市公司调整成本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实际贷款利率。王文娟(2007)构建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利用回归方法得出结论:利率对调整速度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利率与调整速度负关,这说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影响到企业对资本结构的调整成本,当政府提高利率时,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的成本提高,此时调整资本结构所需要的资金规模变大,则调整速度变慢。童勇(2006)研究认为,贷款利率影响公司对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这一点是比较明显的。资金的成本是公司财务所必须考虑的,而债务的成本主要体现为贷款利率的大小。利率的上升必然会影响公司进行债务融资,从而限制了公司调整资本结构的程度和速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我国整个利率体系中起着导作用,该利率的变化直接导致贷款利率的变化。所以,提出假设:

(二)变量的设定本文所设定的变量见(表1)。

(三)模型的构建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了利率还有行业、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抵押能力、非债务税盾等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的构建中。本文拟采用混合数据,即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在现实中,随着时间与内外部环境的变动,企业会不断地调整它们的资本结构。本文为了验证利率的变动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将模型1中的所有变量做一次差分,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其他变量与此相同。在以上两个模型中,行业(INDUS)作为虚拟控制变量来控制行业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所以模型2中不对其作差分。

(四)样本的选取本文选取深、沪两市1996年至2006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1996年至2006年一直上市的公司,这是为了确保公司财务稳定且公司行为相对成熟;不考虑金融类上市公司,鉴于金融类公司自身特性,研究资本结构问题时一般将之剔除样本之外;剔除ST和类上市公司;剔除无法获取相关数据的公司。基于上述原则,本文共选取深、沪两市26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1996年至2006年为数据窗口,运用截面数据和时问序列数据来编制各变量的混合数据。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CCER数据库。

三、实证检验分析及结论

(一)实证检验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到,利率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之间在l%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会随着利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1。另外,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抵押能力、非债务税盾、行业这些因素也显著地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

篇(6)

论文摘要:建立有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就属老年型国家,而我国1999年已经步入了这个行列。

企业 年金是企业实施养老保险计划中一项重要工作,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鼓励和推动企业 发展 年金,主动为养老保险增加投入,可以通过立法,推动建立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养老保险制度。

3.2 提高社会对养老保险的关注与重视

社会对养老保险的关注和重视主要来自已经退休的人群和接近退休的人群,我们要大力宣传养老保险的意义,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3.3 提高人们主动参与养老保险的认识

我国传统的“生儿养老”的家庭养老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许多人宁可把钱放在家里,也很少买保险和进行养老保险投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健全养老保险的 法律 和制度,还要大力宣传养老保险的好处,企业年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可以带来投资收益的复利增长,补偿通货膨胀带来的个人实际收入下降,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等,员工和企业 自然 愿意接受企业年金并乐于推动。从而,加快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发展。企业职工要想提高退休待遇,必须走企业年金的道路。企业年金对提高养老保险征缴额,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减轻政府负担有着重要意义。

3.4 完善我国的企业年金和税收优惠措施[2]

实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和个人缴纳企业年金的缴费率,是发展企业年金的一项关键性激励措施。税收优惠使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能够获得规避税收、增加收益的好处,因此是政府鼓励企业年金发展的最有效措施。

给予企业以年金上的优惠政策,可以提高员工在养老保险的实惠。例如企业和员工分别为该企业年金计划缴费100元,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分别为33%和20%,投资收益的税率为20%,员工计划在三年后退休,采用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模式的启示税前名义投资回报率为10%。

3.5 强化企业年金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年金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以年金方案中运营年金资金直接或间接持有自身企业股票为基础的,这种做法将企业与员工更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员工的企业主人翁责任感,更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3.6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模式建设

就我国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现状,我国的企业年金的发展应鼓励dc计划与db计划的共存模式,开发多种年金计划条款,实行混合型计划,增强制度的适应性,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3.7 加强养老保险人才队伍培养和法制建设

企业年金需要有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我国要加快补充养老保险队伍培养和专业投资机构建设;要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大力引进外资、人才和国外专业投资机构,加快企业年金市场化和国际化。加快制定企业年金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年金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公平的外部环境。

参考 文献

篇(7)

关键词:农业 资本回报 马太效应

农业资本回报率的测算

(一)测算原理

根据Bai(2006)与Codeli的算法,假设资本品j的名义回报率为:

(1)

其中,i为资本名义回报率,P为价格指数,δ为折旧率,Δ为增长率,MPK为边际产量。决定资本回报率的不只是资本的边际产出,它取决于资本取得收入份额中的资本边际效用。假设α为资本的实际回报率,容易得到:

(2)

将(1)式带入(2)式,容易得到资本投入效率的最终测算公式:

(3)

(二)数据说明

在测算1978至2006年我国农业投资回报率时,由于各统计年鉴不同的统计口径,而农业资料数据较为繁杂,农业资本投入的数据来源于前文的估算结果,其余相关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对于国民收入价格指数的变化率指标,我们采用各省农业GDP平减指数指标,能够度量农业的价格指数效应。由于统计资料中没有给出资本获得收入份额的具体信息,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假设国民收入中除去劳动所取得的收入份额,其余为资本所得(Bai,2006),即:

(4)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农业资本存量。本文沿用较为成熟格德史密斯所开创的永续盘存法(Perpetual Inventory Approach,PIA)的基本原理,得到关于农业资本投入量的估算基本公式:K(t)=K(t-1)(1-δ)+I(t)。将该公式进一步变形,可得到:K(t)=K(t-1)+I(t)-K(t-1)δ。同时按照曹跃群(2008)所确定农业资本基年资本投入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当年投资I的取舍以及折旧额或折旧率测算农业资本存量估算数据。

(三)估测结果

我们利用式(3)分别测算了我国1978至2006年全国农业资本投入回报率。1978年以前计划农业制度时期,农业增长出现停滞,甚至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孟祥林,2003)。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业资本利润率与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之后,随着改革开放进入纵深阶段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增长与波动阶段。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宏观战略层面的重视以及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大幅度改善和提高,然而农业资本利润率历经了平稳上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呈现出波动并有下降的趋势。农业资本回报率远低于第二三产业中资本的回报水平,这也是农业资本匮乏外流的根本原因。

农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提出假说

第一,资本回报率会受到产业内资本密集度的影响,资本往往在产业中具有集聚、规模递增的特点,但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环境中,农业投资的主体(农户)往往具有分地而耕的特点,未形成资本的规模效应,而在家庭内部却明显显现出资本边际效益递减,这很可能是农业资本回报率马太效应的重要原因。第二,农户的收入水平会对资本回报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收入达到一定临界水平时,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资会有一次突变,但收入对资本增长的影响必定是滞后的。第三,市场条件对资本回报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会极大的影响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第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尤其是农村工业化对农业资本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集体与私人资本与劳动通过“体外积累”建立农村非农企业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收入反哺农民的作用,另一方面则补充了匮乏的农村公共投资,减轻了农民对社区建设费与农田建设费的负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落后状态,成为农业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洪银兴,2007a)。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

根据上述理论假说我们建立对农业资本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AKRt=β0+β1NKRt+β2APRt+β3 APRt2+β4 LPKt+β5 LPKt2+β6 REt+β7 REt2+μt (5)

其中AKR为农业资本回报率,NKR为全国平均资本回报率,APR为农村人均纯收入,LPK为劳均资本存量,RE为农村用电量。

劳均资本存量展现了农业资本的禀赋变化,资本回报的影响有两种变化趋势。首先,资本的边际递减规律使得过于密集使用资本会造成资本回报率下降,另一方面,资本又具有很强的集聚效应,建立在规模效益递增的基础之上,资本展现出一种回报递增趋势,这两种力量的均衡最终造成了一个均衡资本回报。我们通过研究也发现资本回报与资本密集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结构变化,两种力量在作用过程中规模效应过早的结束主导作用。

(三)计量结果

在消除异方差与序列相关后,得到表1的估计结果,由此可看出对农业资本投入回报率产生影响最大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全国平均资本回报率、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用电量。其中全国平均资本回报率对农业资本回报率有着正的影响,全国平均资本回报率增长1个单位,农业资本回报率将增长0.51个单位。而农村人均纯收入目前来说对资本仍有着正向的影响,而农村用电量却对农业资本回报率有着负向的影响。这表明农村基础设施仍旧不完善,农村生产仍旧受到基础设施的影响。

农业资本匮乏与城乡统筹发展

面对利润率较低的农业,农村企业对农业与农村的要素反哺作用大大降低,甚至起到负效用。本节将利用面板模型与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说明农村工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反哺作用。我们建立联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1986至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一步分析农村工业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农业资本深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要素反哺与收入反哺的现状。

RRi=α0+α1 LRi+α2 FGDPRi+α3URi+α4 XRi+α5 RPi+α6 FKRi+α7 REPRi+εi (6)

RERt=β0+β1PGDPRi+β2CRi+β3 URi+β4 XRi+β5 RRi+μi (7)

FKRi=γ0+γ1 FGDPRi+γ2URi+γ3RPi+γ4 RRi+γ5 XRi+γ6 RERi+νi (8)

在模型6中,我们认为传统意义上影响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增长率、农业GDP增长率、城市化程度、农业资本存量、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农村企业对农村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内生变量。在模型7中,对影响乡镇企业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而模型8主要集中于对农业资本深化的主要因素进行检验。联立方程模型中,变量含义分别为:RR为农村人均纯收入,LR为农村劳动力增长率,FGDPR为农业GDP变化率,UR为城市化程度,XR为出口占GDP比重,RP为人均公路里程,RER为乡镇企业年产值增长率,PGDPR为人均GDP增长率,FKR为农业资本存量变化率,CR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REPR为乡镇企业人数增长率;回归结果见表2。

在方程4中,农业劳动力增长率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现出显著的负相关,1978年至2006年我国总人口共增长36.56%,而农村人口却下降6.67%,城市化水平也由17.92%上升到43.9%,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创造了条件。农业产值增长率与乡镇企业发展均对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农村中“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劳动力转移模式成为关键性的制度安排。随着开放度的提高,农村在改革开放初期显然承担起了出口创汇的使命,国外FDI的进入也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业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乡镇企业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检验中发现,乡镇企业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一方面由于其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吸纳农村劳动力而产生的农村居民就业效应显著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也因为工业相对农业更高报酬而得到了收入反哺。最后,农业资本深化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农村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资本积累机制。1978至2007年间,工业资本增长7.63倍,而农业资本增长只有4.8倍,到目前农业已经显现出明显的资本匮乏,仅仅维持了过多劳动力和过少资金、技术要素结合的低效率结构。同时现有的农村金融秩序不能起到为农业筹资的目的,反而通过财政性的金融通道,将农村要素输入城市,导致农村资本匮乏进一步加剧。

方程5中,农村企业的发展主要来自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其中,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要素支持与市场贡献,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则大大扩展了乡镇企业的产品市场范围。城市化与市场化程度却在对农村企业的发展中表现出不显著甚至负面的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农村企业在产权与治理结构上的模糊性使其在脱离农村经济环境后出现了治理问题,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转型为大型企业集团,但这些乡镇企业均是在明晰产权,改革治理结构后产生的,这也就说明了产权的模糊性仅是在当前中国农村特有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延存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在方程6中,可以明显看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业资本积累带来了较为显著的负效用,这使得资本向同具有本地效应的农村企业集聚。而农民依靠乡镇企业的“体外积累”所得到的收入反哺才间接性地影响着农业资本深化,这种反哺作用与农村工业对资本的集聚力量相比显然是微弱的。同时城市化与市场化也同样没有显著产生对农业产生要素反哺的效应。因此转变农业资本集聚的制度基础才是完成农业资本深化的根本手段,否则即使资本深化对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在长期中将形成促进作用,若没有合理的制度激励方式,投资主体也将选择农村工业作为投资对象,而农村工业在没有政策负担的情况下必然不会对农业产生要素反哺效应。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农业资本匮乏陷入了低均衡的马太效应。

政策建议

农业资本匮乏的马太效应是政府不恰当干预与基础设施薄弱的共同产物,而政府不应当过多借用财政的手过多地干预农业的市场过程,而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政府应当做到而未能做到的事,在这样的偏误之下,必然导致资本的错位,最终使得官方资本挤占私人资本,基础设施不健全或者是交易费用高最终导致资本的离去。因此,政府必须在行政中规范其行为,让市场配置资源,通过财政改变资源的使用费用,这才是真正的新农村道路,才能走出农业资本匮乏的马太效应。

参考文献:

1.黄泰岩,王检贵.工业化新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01.3

2.黄季 .中国农业的过去和未来[J].管理世界,2004.3

3.张军.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7[J].经济研究,2001.3

4.曹跃群.我国农业资本投入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

5.洪银兴.二元结构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