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师范生实习日志

师范生实习日志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0 09:53: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师范生实习日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师范生实习日志

篇(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再认识的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然后加以修正调整,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以取得更佳教学效果的行为。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反思必须也必然要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其起始点可以在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阶段。2010年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是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高师院校师范生的“顶岗实习”随之出现。随着“国培顶岗”计划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师范生的实习时间相应延长,教学实践机会以及与同学、学生、教师交流的机会也大幅度增加。这既增加师范生的锻炼机会,也使师范生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可能。为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笔者设计问卷和访谈,调查高师院校地理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反思情况,力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利用教学反思更好地促进地理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1.调查设计

为了解地理实习生的反思意识以及他们在实习期间具体的反思行为,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针对参加完顶岗教育实习的江西师范大学2008级地理师范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问卷68份,均为有效问卷,占总问卷数的75.6%。

2.调查结果(表1~表3)

3.调查结果分析

自主反思不够合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进行教学反思不够积极,很多都是以回忆性思考或者教学日志的形式呈现,如果能将教学情况和教育心得以教学日记或者随笔形式及时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教学反思的真正源泉。

反思方式太过单调。大部分实习生的反思都是自我剖析式的,通过对自己课堂的回忆来反思收获。如果能将反思的角度辐散开,将周围的人和事纳入反思的源泉,通过与学生、教师和队友的交流或者阅读教育类的书刊杂志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反思才是真正意义上可以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反思。

反思缺乏恒心。在访谈中还发现,地理实习生存在一个很大共性:刚开始实习时积极性很高,能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但随着实习时间的深入,反思频率越来越低,反思深度也越来越浅。教学反思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贵在恒心,重在坚持,只有长期的坚持反思,自己的专业素养才会持续性成长。

二、提高地理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但当前师范生培养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教师教育在大学课程中所占比例太小,导致师范生专业素养不够硬,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师范生的专业化意识,也正是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实习生所要端正的态度。实习生在走上讲台之前就要明确自己的教师生涯应该走研究型、反思型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时刻做好开展教学研究和进行教学反思的准备,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

2.重视地理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经阶段和基本形式。它既是对学生参加工作前所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实际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和检验,又是帮助师范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性环节,更是实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之前必须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教育实习的重视。“国培顶岗”实习由于实习时间长、自主性高,对实习生职业生涯的意义更是重大,实习生应该充分利用实习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3.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1)教学日记。即教师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以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例如,实习生的反思日志:我拿着地球仪,开始讲南极、北极、经线、纬线……学生一脸茫然、迷惑不懂。这时一个排球从桌子底下滚了出来(班级为迎接学校排球比赛,给每组学生配备了一个排球),我正要批评时,灵机一动:用排球比作地球仪。索性让学生把排球都拿到桌上来,在上面标出南极、北极,画出经线、纬线,分辨出东、西、南、北半球等,师生共同探究,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既巧妙避免了师生冲突,又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一举两得。

反思:意外也是一种资源。面对意外,教师要冷静,变废为宝,巧妙利用。教师一方面应具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对地理知识及其逻辑结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在动态的互动中“活而不乱、形散神不散”。

(2)教后感。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是改进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教后感可长可短,长可千言,短可几百字,可总结经验之得、可反思败笔之处、可分析问题原委、可指定补救措施,还可捕捉课堂上的机智亮点等。

例如,“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后感:通过地球与月球表面温度差异的导入,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快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具有启发意义。与成因相关的即时检测、即时反馈、即时总结,起到即时巩固的作用。承转语言简洁流畅,讲课思路清晰。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只有2/3的学生参与,今后要在讨论问题上下功夫,找准方向,面向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时间把握不准,问题设置的新颖度还需增强。此为本节课不足之处。

篇(2)

关键词:Google 优化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2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从学生转变成教师的一个重要过渡环节,它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巩固和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同时,教育实习也是一个教学过程,它是师范生在校期间都要不间断进行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基本功训练、教育见习、教材和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内容。

1 教育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监控管理不到位

实习管理工作过程一般为:实习前动员、学生参与实习、实习中期调查、学生实习后返校。但在实际中,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状况如何,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怎么样等,学校一概不知。

1.2 学生自身不够重视实习,实习的方式以分散实习为主,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较少

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不足,引起广大学生对教育实习的理解产生误差,把教育实习看成是一种形式,或是取得教师资格证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另外,高校在不断地扩招,参与实习的人数逐步增多,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参与实习的人数。因此,以往的集中实习模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式,大批量的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甚至逐步演变成以分散实习为主,使得大部分学生脱离学校的管理。由于距离上的分隔,学生实习期间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少,使学生我行我素,整个实习过程比较随意。

1.3 实习过程中,欠缺教师专业指导

实习单位一般分散在各地。实习人数较多的地方,学校分配带队教师跟随管理,实习人数少的地方,学生只能自我管理。然而,教师除了带学生参与实习外,也还有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且带队的教师也并非就是专业的指导教师,学生上岗前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足够的相关辅助资料。因此,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沟通解决,降低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从而降低了实习的质量。

1.4 实习结果评价不客观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制定完整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主要依据纸质版的实习报告材料。并且,在参与实习的学生中,部分学生是通过人力关系进入学校实习,或者委托实习学校直接给予评价盖章,造成评价偏高。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体现出学生真实的表现情况和技能水平,学校也无法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实习状况,这给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不良影响。无论从学校的发展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生自身出发,改变实习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2 Google服务在优化教育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Google是Google公司开发的在线网络产品和服务,任何人都可以免费申请使用,它提供的服务有多种,与教育实习相关的Google主要服务如下:①Gmail电子邮件服务,②GTalk即时交流工具,③GoogleNote记事本,④GoogleGroup网上论坛,⑤GoogleDocs免费在线办公软件,⑥Calende日历创建和个人日程安排,⑦Picasa网络相册。

2.1 Google教育实习管理平台

Google教育实习管理平台,与基于Web的实习管理平台一样,都需要在网络连接的状况下方可使用。但又与之不同,Google服务相对于其他网络服务更为简单、便利,并且无需任何成本和技术,不用搭建服务器和注册域名,只需注册Google账户,开通Google提供的几种服务并组合应用,熟悉Google服务应用后,即可将Google服务作为网络实习管理平台。

根据Google提供的服务和功能,结合教育实习管理的内容和所存在的问题,把基于Google的教育实习管理平台划分为学习交流模块、资源共享模块、实习支持服务模块和实习评价、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Google教育实习

管理平台的概念模型

2.2 Google服务在优化教育实习管理中的作用

2.2.1 完善了教育实习过程监控和管理

为了实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在构建的Google实习管理平台中,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参与到网上实习工作。从实习开始到结束,学生要参照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Calender建立日程安排,严格按照任务表执行,利用GoogleDocs功能按时撰写实习日志、上传实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照片以及个人实习成果、实习感想等,为了避免学生敷衍了事,每篇日志、成果及总结都要有相关的材料作为支撑。而指导教师也要按周汇报学生实习的总体情况,指导教师之间按月进行思想交流并向管理人员汇报工作情况。

2.2.2 利用GoogleGroup增强生生、师生实习期间的沟通互动,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在Google的服务下,可轻松利用GoogleGroup、Googletalk、GoogleBlogger等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平台,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论坛中讨论,相互之间也可以分享一些学习感想和优秀的学习资源,逐步形成集体合作学习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适当引导,让优秀和上进的学生逐渐加入到教学团队中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调动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实现网上实习管理。

2.2.3 及时提供专业指导

学生在实习前,把教学相关材料上传到Google平台中,学校分配好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一旦有学生上传了教学材料,指导教师便查看、评阅,并给学生回复相应的指导建议,学生再根据建议进行修改。教师也可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材料上传到平台中去供学生参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得到专业指导,又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并且学校也可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2.2.4 确保实习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利用Google提供的多项服务进行管理,为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评价提供了比较直观的参考。任何一个学生不管在任何地点实习,教师可实时跟踪了解,查阅实习活动情况,并统计记录,把它作为实习评价的重要依据。而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更好地监控教师和学生,避免有的学生不认真,或者有的教师对某个学生存在偏见而使评价不够公正和客观等情况的发生,也方便掌握带队指导教师在实习中的参与情况,从而加强了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中的作用。

3 结束语

教育实习管理因受到人力、财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实习管理过程中呈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Google服务能够为实习管理提供多种免费服务,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这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习管理的不足,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珍真.高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3.

篇(3)

初任教师 素养缺陷 师范院校 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修养。理论上说,经过4年的大学师范教育,初任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教师素养。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那些经过4年师范大学教育,又通过教育部门考核的初任教师,在教师素养方面具有结构性缺陷,分析这些缺陷,主要根源还在于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凸显其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一、我国初任教师素养的主要缺陷

(一)初任教师的实践能力缺失

有研究认为,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中教育。职前教育的目的是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学科基础。但是,从用人单位的观点来看,他们希望新任职的教师能够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不需要学校再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我们的研究表明,目前的初任教师在教师实践维度上缺少如下能力:

1.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力

课程与教学设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师范教育课程开设中,除了课程与教育专业开设了课程与教学设计外,其他学科类专业师范生只是通过学科教学法学习了粗浅的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并且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科教学法甚至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课程都是按照理论课的要求开设和讲授的。学生应用理论的实践能力没有内化,在任职后面对真实的问题情景,往往表现为无能为力或毫无章法,难以作出令自己和别人满意的教学设计。

2.课堂管理能力

有效教师的研究表明,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遗憾的是,师范教育课程中的课堂管理课要么是理论课,要么不开设。任职后,初任教师要单独面对班级,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传授,又要对班级中众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学习习惯、学习质量等进行调节,需要对偶发事件进行处理,一时间不知所措,难以顾及。

3.教学研究能力

目前的师范教育却没有强调师范生也是研究者。通常,教育专业学生为了入职后教研的需要还开设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而其他专业的师范生则根本没有此类课程。面对学校频繁进行的教育科研活动,新任教师往往没有多少思想准备,更别说有效地参与了,他们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没有发言权,甚至成为别人批评的靶子,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

4.教师合作能力

由于目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学生独立个性的张扬,还有教师职业的独角戏特点,新任教师在面对学校教师合作的变革中,往往选择逃避,致使他们成为教师发展的边缘人。检视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教学模式,我们不得不承认孤立的教师文化对师范生的影响。

5.课程开发能力

随着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逐步落实,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需求旺盛。由于原先课程管理政策的制约,教师的课程能力从意识到行动都很缺失。很多学校都寄希望于新任教师能在此领域能大显身手,但遗憾的是,新毕业的学生也没有类似的经验。初任教师在大学接受师范教育期间没有接触过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表明师范类课程的设置与中小学的需要不能有效接轨。

6.教育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院校的最大批评就是培养学科型的教师太多,培养出一专多能并把知识融化成责任、人格且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太少。”批判的声音已经过去将近十年,然而,师范院校的情况却基本没有改观,相反却更加严重。专业知识的陈旧乏味,校园文化的功利庸俗、评价手段的单一、评价内容的片面等都使得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和丰富的个性人格得不到应有的舒展。

(二)初任教师的理论素养缺失

初任教师实践能力缺失是外显的,也是备受人们垢病的。但是,初任教师理论素养方面的缺失却较少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初任教师理论素养存在的问题也是他们在实践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的的根源。

1.学科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先天不足

我国师范类教育分散在各个学科或者学院进行,基于人事、工作量以及管理的需要,各学科教育专业的师范类课程主要集中在老三样上,再加上课程内容陈旧狭窄,教学方式僵化呆板,领导教师没有足够重视等原因导致的学生即使对这些“老三样”的学习态度也不够重视和学习兴趣低下,更别说对其他相关的或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自觉学习,这些都直接导致学科教学专业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存在先天不足。

2.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初任教师理论空泛破碎

与学科专业学生相对,师范教育中教育系学生则专业知识不足,出现了没有专业背景的尴尬,致使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根本就是空中楼阁,没有依着。另外,由于师范教育中学科专业划分的细化,理论条块分割的现象存在,再加上缺乏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切实体悟和有效反思,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还存在支离破碎的情况,缺乏有效整合。

二、我国初任教师素养缺陷的学校归因分析

导致我国初任教师素养缺陷的原因很多,从外部因素来看,有社会发展变化对教师职业有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有关,也与学校变革的速度加快而导致的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不能有效适应目前中小学校的实际诉求有关,更与我国目前还较封闭保守的教师教育体制有关。

但是,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组织变革的最大动力应来自于组织本身,解读师范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在合格或者说令人满意的初任教师培养方面不能胜的原因,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落实

尽管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都宣称自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但由于教师教育模式的变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原因,很多师范院校基于增强竞争力和为学生就业考虑的目的,极力淡化“师范性”和“非师范性”的界限,不仅减少本来就不能再少的教育类课程,用学术的标准评价师生,而且在学生评价和教师任用上也“淡化了”师范性。评价学生好坏成功的尺度不是专业思想的牢固、专业技能的养成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对青年教师的选择也是唯学历是举,导致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开放性有余,规范性不足;专业性很强,基本功不够;知识性不错,示范性不够”。其实,包括师范教育在内的整个教师教育,都应该是从各个方面强化教师职责和能力的教育,如教师意识、教师道德、教师知识、教师技能及教师的培养培训内容、方法、手段等。

(二)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我国师范院校重学科课程而忽视教师专业课程,忽视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相比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翻开师范院校所使用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或到课堂里听一下这类课程,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者、教材的使用者基本上都将这些课程按照这些学科的逻辑结构或学科结构来编写、使用,考虑的是学科的科学性,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是在教师培养或培训中使用的,应在应用性或者实用性上努力。师范大学的教育系一窝蜂地改名为教育科学学院或教育科学研究院即是增强教育学诸学科科学性努力的典型表现。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掌握一些空中楼阁式的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践中一显身手也就天经地义、不足为怪了。

(三)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陈旧僵化

除了课程设置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模式。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法等课程,几乎都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主要讲授的是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没有实践,缺少案例,缺乏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可能会使师范生们体会到教育学、心理学原来是这样的空洞和无力,没有什么用处。

三、突出师范性,坚持教育教学改革

时代的发展对师范院校作出选择和要求,师范院校必需改革以使其能最佳地与时展的要求相匹配。

(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

1.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能确实培养、提高学生毕业以后从教的能力。使得学这些课程与不学这些课程的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表现有明显不同,使得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工作效能感。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哲学,能结合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使学生能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练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实践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在理论学习中加深对实践的关切。

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并将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形成他们主动探究的态度,促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能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正确地、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需要理论的智慧,更需要实践的智慧;既是创造才能尽情发挥的舞台,更是实际才能不断展现的广场;教育不仅需要点子和创意,更需要实行和实现的能力,能够把思索的东西变成现实,而不至于在现实中眼高手低,甚至被认为“百无一用”。因此,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要求遵循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训练提高师范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对师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演讲、写作、电脑技术等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他们的专业情意。

(二)模块化设置教师教育课程

1.教育基础理论模块

设置目标在于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育的本质和人们对教育的整体思考,培养学生从社会、历史、文化、哲学、法律和政策层面看教育的能力,获得整体的教育认识。因此,应考虑开设教育概论、教育哲学、教育政策法规、中外教育改革、中外教育史等专题课程。

2.教学方法与技能模块

设置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驾御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法选择、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应考虑开设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及其组织、校本课程及其开发、教材开发与教材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学习的测量与评价、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技术应用等专题课程。

3.青少年辅导与管理模块

设置目标在于让师范生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能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辅导和管理。可考虑开设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班主任工作、学习困难儿童的诊断与帮助、课堂行为矫正等专题课程。

4.实践与专业发展模块

目的在于通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养成教育技能,提升实践智慧,促进专业发展。应考虑设置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校本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等专题课程,增加教育实习、见习时间,增强对教育实习、见习的指导。

(三)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课程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达到课程的设计目标,应该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配,这里,除了继承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外,我们重点提出如下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

广泛收集中小学实践中成功的理论案例、教学案例、管理案例、教研案例、法治案例、行政案例、教育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剖析案例发生的背景、解决的策略和理论依据,使学生能在情境中内化理论学习,并获得理论应用的具体环境,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参与式、研究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模拟课堂模式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场所,让师范生自己收集资料,讲述一些故事性强的基础课程如教育史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等会增加学生的体验。通过自己的讲述、教师的点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会获得站讲台的体验,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

3.合作研究教学模式

教师采用各种分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研究小组(最好是异质性人员组成,分担式的小组领导),引导学生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确定研究主题,小组合作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数据,讨论交流后得出研究结论,并将研究结论用课件的形式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对此进行讨论和评价,最后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和讲解。

4.考试和考评模式

对于一些实践性和技能性的课程,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而留下大量时间让学生课下练习,或学院提供必要的练习场所,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其主要任务是考察和考评。

5.协作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教师培养的缺陷,教师教育的教师普遍缺少中小学实践的经历,有些还没有学科背景,只长于理论教学。为了弥补不足,可以采用聘用中小学实践教师与学院理论教师协作教学,既可以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也能提高教学的效能。

6.研究性教育实践模式

研究性实习,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科研的氛围,激励学生捕捉问题,主动思考,积极行动,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观察日志。在实习中每天写观察日志,日志不限内容,不拘形式。但要有感而发,在描述细节的同时,有思考、分析和解释,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研究的问题。(2)相互听课基础上的说课评课。在教师指导下,在实习中把说课变成教学反思的实验室,把评课变成高效的学术沙龙。(3)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并开展行动研究。(4)实习结束后,组织论文答辩,并对优秀论文评奖。

研究性见习是指在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中期或末期把学生安排在自己学校的实习基地、研究基地或其他中小学校里通过观察、访谈、讨论等方式,发现并研究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找到研究课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出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提高师范生关注教育、反思教育与研究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7.认知学徒模式

认知学徒制是由柯林斯、布朗和纽曼(Collins,Brown,and Newman,1989)基于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而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整合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学徒制方法的新教育范型,主要特点是“显现专家实践的策略与技能,表现专家实践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情景中观察、参与、实践、创造或发现专家策略”。

整个情景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涵化的的学习过程。因此,如果能在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的时候采用认知学徒制,让中小学资深优良的能称得上专家的教师传承其知识技能、实践智慧、内隐知识,使得见习师范生能够在学习专家教师的专业风范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四、结语

教师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从大的方面讲,需要社会特别是中小学和大学的密切合作,需要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的有利保障,需要教育行政的强力支持。从小的方面讲,需要每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动态,自觉主动地改革教学,有为中小学实践服务的意识自觉。本文的主题在于考察初任教师的素养缺陷,从而分析师范教育存在的固有疾患,并从课程与教学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夏斐.师范院校呼唤“教学大师”[N].光明日报,1999-10-20.

篇(4)

Tan Huanxin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鉴于我国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 通过分析职前教师受传统经验的影响,提出将合作学习理论与职前外语教师实习相结合,研究真实情境下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为师范生提供动态的教学环境。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 to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paper proposed to combin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before work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eaching activities under real situations, to provide a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关键词: 合作学习 1问题提出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其中强调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纲要指出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学校应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大多是教师的单向输出,教师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包揽了大部分课堂活动,而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间互动很少,其结果只能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学生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而合作学习则可由以教师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使教学方法由教师的灌输型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型。

2合作学习及其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主动性学习”(王坦,1994)。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都有5个不可缺少的要素:①积极互赖:要求学生不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为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②面对面的相互性促进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相互学习以促进彼此的学习成绩。③个人责任: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承担各自的学习任务,并要完成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④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交流技能,进行高质量的合作。⑤自评:要求学生定期评价合作学习的情况,检验学习方法并总结效果。

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包括①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关于“相互依赖”的概念涉及人们怎样影响他人和怎样受人影响。D&.R.Johnson认为相互依赖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主观和客观的学习中成绩优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消极接受者,更是学习的主体。②认知精制理论:若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认知重组或精制(WittrochM C.1978)。学习中的精制是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合作学习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倾听并分析不同观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③语言习得理论:Hymes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因而在课堂上应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而非简单参与或控制语言结构。因此,合作学习能提供给学生真正意义的交流机会,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④自控理论:人的行为内趋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学习者在小组中交流时的焦虑程度远远低于当着全班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合作学习能促进组员间的情感交流,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从而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练习机会,展示更广泛的语言功能,从而比传统的课堂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3职前外语教师实习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

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完成共同任务,将异质的学生编在一个小组中,对他们进行明确的分工后进行互学习活动。我们要让见习学生清楚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帮学生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资源共享、团结合作、合作探究、分享吸纳的能力。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应根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创造性地采取有效的合作方式。

3.1 理论准备阶段为了让他们做好理论认识上的准备,任课教师在教学法理论课程基础上可以系统地介绍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意义和实施策略,使学生切实理解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起到的积极作用。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教学组织、教师日志等方面的专项辅导和训练,让学生切实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在教育见习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他们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然后在试讲教学中进行验证,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具体方法。

3.2 教学实践阶段掌握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后,英语师范生就可以在教学实习中按步骤实施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了。第一步:实习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制定详细的合作学习行动计划;第二步:实习教师按行动计划,在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第三步:撰写实习报告。以短篇报告的形式对行动实践开展的情况进行文字性描述,报告应反映出合作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学生表现、完成情况等。

在实习阶段进行合作学习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英语师范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保证实习生成功地完成课堂教学见习任务、顺利地进行教育实习。实习教师可通过在课堂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实践,实现课堂组织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发展,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良好的英语教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将合作学习理论贯穿在英语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不仅使他们将所学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理论综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从教能力,而且使他们充分了解中学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并逐渐改变中学教育中惯常的思维模式,对提高英语师范生适应未来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JohnsonDW,JohnsonRT,HolubecE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M].

[2]田凤俊.教育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学创新[J].外语教学,2003,(6).

[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罗晓杰.高师英语教学法课程与教学改革探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3,(2).

[5]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职前实践 外语教育

篇(5)

在工作方面:对于刚上讲台的一名实习教师,对教学的方法、教学经验都无从下手,连最基本的备课都不知道从何而备,也不知道备课的基本环节与步骤。学校给我安排的三、四、五、六年级哈班和汉班的体育工作,学校的篮球队兴趣小组和一年级的心理健康,对我来说也是一次考验与挑战,没有压力无存动力。在指导老师金老师刚进校主要给我介绍了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在思想上要我重视起来,熟悉我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体育工作及班级的教学情况、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等工作做详细的了解,为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老师让我从如何备课,如何钻研教材、如何了解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板书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认真指导交流,为我一学期的教育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石。我利用课余时间学校老师密切联系、交流,请教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听课、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活动,认真记录教学日志和教学任务。

在知识方面:支教实习中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体会到教学的深刻内涵,作为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以外,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业务知识,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运动技能的提高外,还要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教育和心灵里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相互渗、相互融合,在实习中,只懂自己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这一点在实习中体会很深,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运动技能技巧,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科学知识,在支教实习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很欠缺,虽然学的专业课确实不少,但要离实际工作要求还远远不够。不但自己涉及的知识比较窄,而且学习的深度也不够,掌握的知识点不够扎实、细致。

在实践方面:虽然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不少东西,但距熟练操作还相差甚远。更何况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情况只是实际中很微小的部分,通过支教实习,深有感触,以后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知识深造学习,并且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素质方面:我也领悟最多的是在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方面。师者,传授解惑也,“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心理的教育。教师素质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对基本动如何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从教能力,如课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通过支教实习,我在大学的课本上学到理论与实践相差甚远,经过一学期支教实习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基本有所了解。

在生活方面:在生活上学校领导、其他教师、指导老师及后勤蔡主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远离家乡异地的我们消除孤独感、寂寞感,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兄弟姐妹吃住无忧。在课余时间高强老师、阿斯哈尔老师、指导金老师、余凯老师、买买提老师、巴合到列提老师、赵双伟老师我们在课间篮球交流,有时一个小的犯规会辩论好几分钟,时而引来操场上的欢天笑语,各位老师额头上汗水直流,看到心情激动、高兴快乐的回到办公室工作。还有李万华老师、余凯老师、张文强老师提上三泉老窖增添了我们的夜生活,各位老师的课余生活给我们传授了怎样与人交往、沟通,在社会中怎样与人相处、人际交往,实习支教值得虚心学习。

篇(6)

关键词:三轮迭代;游戏化教学;教学系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3016504

1 问题提出

1.1 教育游戏研究现状

教育游戏是“将生命的体验与乐趣变为学习的目的与手段的一套工具和方法论”(祝智庭, 2005);是“通过设计、开发、管理合适的技术情景和资源,以促使学习者的生活体验与自身发展相融合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张琪等, 2006)。它是一种“实现发现式探究”、“促进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定制学习体验”的高级认知工具。目前,游戏发展的广阔前景深化了教育界与游戏界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用游戏的感性迎合学习主体的心理特征,用教育的理性不断地把学习主体引向理性,不仅能磨合传统教育中教育内容和教育主体之间的错位,而且有利于游戏产业(尤其是网络游戏产业)摆脱目前经济价值很高,但社会价值为负的尴尬局面。

国内外专家学者从教育游戏的发展、基本理论、设计和开发以及学科应用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在国内,尚俊杰等人认为“轻游戏”是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并尝试直接将游戏的内在特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课堂教学游戏=教育软件+主流游戏的内在动机”,进一步强调课堂的重要性、游戏的辅;周伯华、张文兰等学者对教育游戏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与剖析(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本质、价值等);宋敏珠、章苏静提出了EFM教育游戏设计构建的模型等。国内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和设计反思,而在开发方面的成果较少。与此不同的是,国外的专家学者更倾向于对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和学科应用,比如Alejandro Echeverría等人提出了协作性课堂游戏设计与整合的框架;大型多人在线游戏模型(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Gaming,简称MMOGs)研究比较成熟,将其应用于教学获得了很多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Quest Atlantis、River Cit等。这些案例中的社会支持系统(文字系统、社会系统和导航系统)被整合到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这样学生可以同时和很多系统进行交互;Heinz Susaeta等人也依据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游戏(MMORPGs)模型设计出了基于课堂的多人呈现角色扮演类游戏(CMPRPG)模型。运用游戏(如物理运动与游戏的结合的exergame)、仿真、沉浸式世界和基于网络的情景等技术进行职前教师的教育显然已经成为一种研究热点。

1.2 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型的提出

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实施中,设计了一个课堂游戏化教学,该游戏结合实际课堂还原游戏的教育本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其进行反思总结与理论升华,建构了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型。为了达到游戏模型再利用及提高游戏模型存在价值的目的,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型必须要有能够解释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育模式支持。本文的目的是要基于教育模型和游戏模型确保所有有着师范生背景的学生在协作学习的课堂环境中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并且,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发展状况,并引导学生进行习得与反思活动。基于此,笔者在“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实践应用—模型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轮迭代师范生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型。

2 三轮迭代师范生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型

参考Alejandro Echeverría等人提出的课堂游戏的设计和整合框架,该模型从实践出发,研究和改进课堂游戏化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案,力求解决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该模型的构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将已经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活动,提炼成对教学设计者有指导意义的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型。见图1。

2.1 三轮迭代游戏教学模型建构

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健全的躯体,还要有反复的行为事件和思维。Diana Laurillard(2002)认为,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某一特定主题或目标迭代进行着对话。所以,游戏教学也不例外地应该是一个迭代的过程。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三轮迭代的游戏教学模型。

第一轮是教师根据设计的课堂教学游戏,实施游戏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游戏并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触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学生的反思,学生的深度反思更加能够促进教学的效果。

第二轮是教师将所要达到目标的内容结合游戏进行教学活动,采取课堂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法,意在让学生关注游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轮是教师指导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将自己的反思进行共享,由学习者之间进行互评。教师也针对相关疑惑给出解释和评价,继而让学生根据理论的学习所得加上游戏体验的揣摩来进行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游戏设计。然后再进行共享和互评,加强课堂教学游戏设计这个薄弱环节的巩固。

还有一个关键的蕴涵于模型的每一个角落,且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的因素——反思。反思可能贯穿每一个要素,衔接每一个环节,产生于每一个阶段。在使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他应该努力去推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进行总结、反思等活动(Hawley et al1997)。

2.2 组成元素建构

模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游戏的两个主要脉络,一个是教育维度,一个是游戏维度,游戏维度既支持着教育维度,又受到教育维度的制约,两个维度相辅相成。好的课堂游戏就是要将这两个维度完美地契合。当然还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能够激励学习者、维持游戏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的动机因素。核心的设计必须辅以软硬件的支持,例如游戏所需要的道具、场地以及相关的软件,当然整个教学游戏设计在讲求实用的同时也要给予美的享受,所以整体设计不能忽略美学这个元素。

2.1.1 教学目标(表1)

教育游戏的目的就是完成教学目标,即通过游戏让学生接触、理解、体会或掌握信息、知识、技能、方法等。基于模糊、分形理论的教学目标,不能像一般教学过程那样明确,而应适当含糊正常态教学目标与非正常态教学目标之间的边界。换言之,课堂教学中的那些教学目标,是不能也不宜直接转移到教育游戏中去,这样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而适当进行改头换面,经过模糊或分形“包装”,似是而非效。

2.1.2 课堂游戏化教学动机

课堂游戏化教学要根据参与主体的特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笔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课堂的游戏化教学的动机进行了阐释,见表2。

2.1.3 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教学环境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物理环境是教学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和物理条件,物理环境存在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差异。作为课堂游戏化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必须立足已有教学条件展开教学,不同的物理环境可能要进行不同的游戏化教学设计。物理环境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固有环境,然而教学的成与败很多时候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课堂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及状况的总和,它大体包括师生互动与师生关系、同学互动与同学关系、课堂目标定向、课堂规则与秩序等。游戏化教学环境分类见图2。

游戏化教学中,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就必须要遵循“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愉快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及时反馈, 适时使用激励机制”等原则。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关系, 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协作,且要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2.1.4 教学内容

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内容在游戏中的体现形式,见表3。

2.1.5 游戏元素

游戏化教学的元素见表4。

2.1.6 组织策略、管理策略和传递策略

在游戏的实施阶段,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课堂是处于传授型教学系统的,瑞格鲁斯将传授型教学系统的教学策略分为:组织策略、管理策略和传递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教育游戏应该按照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该如何安排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教育游戏以什么样的媒体形式、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传递给学习者以及游戏过程中如何开展有效地交互活动,游戏的参与者如何将游戏传递给观众等等,都是传递策略要考虑的重点;管理策略考虑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应该如何恰当运用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从而达到预订的游戏效果。

2.1.7 教师主导、反思性观察

游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展开的“实验室”,在游戏之后,教师要对游戏的各个要素以及游戏中涉及到的策略等进行剖析,并与当前所要传授的知识建立联系。游戏中的知识转移到实际的应用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主导整个教学内容的讲述,在讲述中充分考虑学生中心地位,引导学生对游戏的过程以简单回忆或者视频再现的方式进行反思性观察,在反思性观察中引发学生思考、总结知识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2.1.8 教师引导、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在该教学游戏中,教师主导和教师引导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地运用,在某一个阶段要以一种方式为主导。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以为游戏提供及时和深入的反馈,对游戏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形成性评价是在游戏运行过程中,为使游戏效果更好而对游戏的组成要素、游戏规则、组织策略等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游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总结性评价是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进行的评价,借以对整个游戏活动的实施与效果做出全面的评定。

3 课堂教学游戏案例——《将奋斗进行到底》

Hatton和Smith (1995)通过分析师范生的反思日记,提出了反思水平的划分方法。在本游戏教学的研究阶段,笔者结合该划分方法和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反思内容进行了数据分析。为了保证信度,实行合作评判制,在分析过程中由两个研究者分别对相同的日志进行内容评判,对有争议的日志由第三位研究者进行判定,最终达成一致。其分为4个维度,即描述性作品、描述性反思、对话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在“游戏实施”这第一轮过后,一共获取了40个学生样本的反思日志,从1~40进行编号,如果学生样本的反思覆盖了两个维度,那就以高维度作为反思的层级。从下表可以看出,其中有2人进行了描述性作品,11人进行了描述性反思,18人进行了对话性反思,9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可见,此次的课堂游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反思,并且有67.5%的学生进行了相对比较深层的反思。从学生的反思角度可以看出,此次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见表5。

4 结语

具有优秀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有足够的理由上升到理论层面,本研究通过实践中推导出三轮课堂游戏教学模型,让师范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锻炼自己的设计思维能力,推进了其在实践中的反思和应用。通过该模型的多次实践应用总结如下:

反思 不仅仅描述教学过程,而且结合游戏,能够反思出游戏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概念层面上的反思,还尝试着进行解释和提供证据,但仅仅是以描述的方式进行或者依据个人判断给出解释 1.对游戏教学应注意问题的思考

2.对游戏教学应考虑因素的分析

3.对游戏教学的原则的分析

4.对教师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法的分析

2,3,9,

10,11,23,

24,32,33,

36,38

总计:11人

对话性

反思 与自己对话,对游戏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探究。对于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的反思

1.好游戏的特点

2.对游戏教学法的深入剖析

3.对课堂中教学游戏的定位有疑惑,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4.讨论了如何在实际的课堂中应用这些教学方法

5.各种教学方法交叉混合使用的优势

6.能够体会到,多角度的教学目标例如:“锻炼学生的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胆量”

7.对游戏教学的新感悟

1,6,8,12,

13,16,18,

20,21,22,

26,28,29,

30,34,35,

39,40

总计18人

批判性

反思 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或者教师教学行为等进行详细分析评价,甚至从更广泛的社会、历史、政治等角度进行评判,其中也会涉及对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影响

1.对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方法应用的思考

2.借助网络搜集了相关的好的游戏教学案例

3.思考了以后工作之后,自己对游戏教学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应用

4.希望在几个月后的实习中可以把这些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教学法,能够灵活的应用

5.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将深入的做一些相关的研究

6.思考了如何在中小学课堂上应用这些教学方法

4,5,15,

17,19,25,

27,31,37

总计:9人

(1)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建议教师要积极地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在第一轮的“游戏实施”阶段,67.5%的学生对游戏化教学进行了对话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学精神并积极引导学生课堂的积极情绪。

(2)三轮迭代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型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让师范生建构教师课堂游戏活动的实践性知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67篇有效反思日志中,其中36篇(53.7%)对课堂上的结构知识进行了反思再构建;52篇(77.6%)日志中提到了“以后”、“值得借鉴”、“启发”等对非结构性经验表征的关键词。

(3)布鲁纳的发现主义主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此模型不仅引导学生去发现课堂游戏活动的过程,还让他们发现他们自己头脑里想法的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通过反思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后可以主动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探讨与辩证分析。

设计一个课堂游戏教学案例很困难,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游戏的契合度,能否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从社会角度选择热门电视剧做背景是否为最佳契合等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也可能受到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和异质的限制。该游戏模型的出发点是培养师范生对游戏教学模型的迁移能力,然而在游戏效果说明上没有数据论证学生是不是可以将这个游戏模型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这需要对接受这个游戏模型的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或者跟踪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琪,陈琳.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09(5).

\[2\] ALEJANDRO ECHEVERRIA, CRISTIAN GARCIACAMPO, MIGUEL NUSSBAUM, et al. A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and integration of collaborative classroom game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7).

\[3\] SUSAETA H, JIMENEZ F, NUSSBAUM M, et al. From MMORPG to a classroom multiplayer presential role playing game\[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0(3).

\[6\] 张希希.对活动教学理论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篇(7)

关键词:网络;教学技能;技能训练;教师教育

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仅仅具备传统的教学技能是难以满足信息化社会教育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的,现代教师的教学技能应当在传统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扩充,形成教师的现代教学技能。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例如,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育的规划,称为资讯科技教育总计划(The Masterplan for IT in Education),该规划认为未来教师技能的焦点将集中于思考、学习和交流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则是获取上述技能的关键途径。①因此我国师范院校的教学技能培训应进行改革,确保所有的毕业生具备基本的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一、现代教师教学技能

一般认为,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②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并且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但是,由于文化背景、教学传统和分类思想的差异,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却不尽相同。其中,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编写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一书,从三个侧面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分类系统:③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1.课堂交流的基本技能;2.课堂教学的施教技能;3.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技能。其中课堂交流的基本技能可以分解成:教学口语技能、板书板画技能、体态语技能、提问技能、情感交流技能、媒传技能。课堂教学的施教技能可以分解成:导入技能、讲授技能、组织学生活动的技能、课堂纪律管理技能、结束技能。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技能可以分解成: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测验编制技能、听课评课技能

本文认为现代教师教学技能是传统的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新的内容,包括:语言对话技能、情感体验技能、创新技能、反思实践技能、教学交往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课程评价技能。传统的师范技能训练模式如见习实习、微格教学、口语表达训练、三笔字简笔画训练等均不能使师范生获得以上新技能,基于网络教研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行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行动研究,是由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实践和研究,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并探索原理的方法。本次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学专业05级本科1班,共59人。

(一)网络的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参与网络教研,个人计算机是必备的工具。目前,拥有个人计算机的学生人数比例越来越大,以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学专业05级本科1班为例,到了大学三年级,超过90%的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所有的学生寝室都有计算机。并且,所有的培训对象都学过“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都使用过不同形式的网络资源,都会使用qq聊天工具。由此可见,学生参加网络教学技能训练的设备和技术都没问题。

(二)网络的教学技能训练目标

1.通过在UC房间说课,播放录制的微格教学录像,UC房间的其他老师或学习者的反馈意见,获取体态语技能、提问技能、媒传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组织学生活动的技能、结束技能、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语言对话技能、反思实践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

2.通过教研论坛、群邮件或群空间等工具分享、讨论受训者或他人的教学设计,获得课堂教学设计技能、反思实践技能等。

3.通过UC房间,观摩名师课堂的录像,聆听一线教师评课、议课,并上麦交流自己的看法等获得课堂教学设计技能、反思实践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听课评课技能等。

4.通过教学研讨qq群提出问题,结合资深教师的回答和反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讨论获得课堂教学设计技能、反思实践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

(三)网络教学技能训练的操作模式

1.准备

网络教研的工具有两类,一类是同步互动平台,例如QQ教学研讨群,popo,UC教育房间,TQ,MSN等;一类是异步的平台,如论坛,博客,群空间,群邮件,教学网站,远程教育平台等。在实际使用时,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几种配合起来使用。本文讨论的(用来作为师范技能训练的)网络教研的工具主要是指QQ教研群―论坛―博客―UC视频聊天室的组合。

活动前先建立班级qq群,例如湛江师范学院05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班的群号是:17330691,负责教学技能培训的老师是班群的管理员之一。培训学生安装并会熟练使用UC视频聊天工具,动员受训者安装带有话筒功能的耳麦,为上麦交流做好准备。培训可以由负责教学技能培训的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讲授,学生操作实践。也可以通过教研群或UC房间,资深的老师对群成员或聊友进行培训,如:教育交流中心B―数学苑――群里昵称为欣醇的老师以下信息对群成员进行培训:

欣醇(594002824) 19:51:34

UC【空中课堂】10月16日研讨:《“厘米、米”等怎么教学?》

进入[空中课堂]的途径

1.先下载UC,这是下载的网址:download.省略/uc_download.shtml?1

2.申请一个号码

3.进入空中课堂的途径:点击UC窗口左下角的“聊天室”――进入“聊天大厅”――点击“查找”――输入“空中课堂”――进入。

或点击UC窗口左下角的聊天室――进入聊天大厅――合作专区――合作免费教学专区――中国教师在线――空中课堂。密码:369

2.组织和指导

教师事先了解各个教研群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和,UC房间,主题,主题帖的网址等),如:搜集好关于本次活动的资料,了解活动的主要参与成员,让学生在活动前对活动有所了解、有所准备、有所选择。

3.活动方式

QQ教研群-论坛-博客-UC视频聊天室的组合的一般活动方式是:(1)日常交流。通过QQ教学研讨群在线交流;群成员的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日志、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挂在群空间、论坛或博客(自己的或他人的)里随时供大家学习或讨论。(2)UC活动。每周每个教学UC房间至少有一次活动,时间是固定的,话题的提出者负责组织全体参加者围绕主题进行深入地研讨。每次网络研讨前,相关人员会通过QQ群消息,通常提前一周让老师们作好发言准备,让大家都经过思考,讨论起来会更有深度。每次讨论都会确定一个主持人,主持人能对大家的发言作出及时恰当的点评,并引导大家讨论的方向。每次讨论完毕,主持人都会把当晚的讨论整理好,在最短的时间内放上教研论坛或博客上,以便让其他没能赶上讨论的老师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4.管理和监督

由于网名和真实姓名不一致,而且网名可以随意更改,因此通过点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已成为不可能。而且每位学生上网交流的时间和内容也不相同,这无疑会给管理上造成困难。但是,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训练就会流于形式。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网络教研的时间和方式,记下每次参与正式教研活动的时间、主题、主要参与者和主要观点,写心得体会,每月交一次,指导老师审阅,并定期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研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

5.学习结果的评价

通过组织书面测试(例如设计一个教学方案)或者行为测试(例如:评课、说课、试讲、实习等)了解受训者在知识或行为上的变化,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培训的策略和方法。

三、经验与问题

(一)经验

经过一年的尝试,我们初步探明了训练的操作模式,发现基于网络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师范生技能训练模式,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一)突破师资相对不足的瓶颈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一个专业可能有几个教学班,一个教学班一般超过40名学生,而一个专业的教学法教师通常只有1至2名,况且教师技能训练只能使用个别化教学的方式。所以,师资是相对不足的。通过网络,可以借助全国有经验的教师的力量对高师范进行培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主动、便捷

在大学的课堂上,学生习惯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大学教师的讲授,多数学习都是被动的。通过网络教研的培训模式,学生主动参与,由于网络是匿名的,因此学生可以比较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一线的老师或专家学者在线请教。这种培训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客观、全面

通过网络教研,学生可以与更多的资深的教师交流,同时得到多个老师的指导,因此修正的意见比较客观、全面。

(四)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建立Blog,用它的写录、分类、更新、下载、互动、链接、搜索等功能,记录和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④因此,可以共享的资源越来越多,学生通过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学技能训练可获得大量原创性的资源,和教育实践经验。

(五)经济、便利

通过网络教研,减少聘请专家指导,预约时间、地点等迂回环节,而且得到的帮助都是免费的、义务的。网络功能的强大使得信息查询检索方便,编辑、整理资料简单,发表教研观点容易,和专家交流沟通快捷。

(二)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管理方面尚存问题

有的学员在受训时利用网络打扑克、闲聊QQ、浏览娱乐信息等,由于网络情景复杂、网络功能强大和使用的灵活性给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在训练中管理和评价方面还须加强。亟须提升网络教学管理的技术水平以及开发教学管理系统,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进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还要加强教师的组织与引导,营造网络课程与教学文化氛围。

(2)网络虽然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但缺乏系统性。因此做到:

①教师先要对庞大的资源进行适当的筛选,然后推荐给学生,可以减少选择资源耗费的时间,降低学习的盲目性。

②尽快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技能训练的课程和编写相关的教材。

基于网络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探讨并不是旨在取代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如见习、实习模式、口语表达训练、三笔字简笔画的训练、微格教学模式等。新模式和老模式只是各自培训的侧重点不同,在实践中相互配套应用效果更好。

注释:

①孙卫华.新加坡微型课程计划述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5):68-70.

②李雅娟.教师的教学技能[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0,(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