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4 23:12: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教师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根据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现将2009年全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任务
为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培训1名体育教师,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再派1名教师参加培训。
二、培训对象
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具有体育教师资格,年龄在45岁以下,培训后至少可从事体育学科5年以上教学的在编在职教师,学校应优先选派专职体育教师参加培训。
三、承训单位
培训工作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苏州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和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承担(具体承训安排见附件1)。
四、培训时间
2009年7月-8月,每期集中培训时间4天,每期培训人数不超过150人。
五、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依据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编写的《“*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培训大纲》和《阳光体育》教材进行(具体培训内容及课时安排见附件2)。
六、培训经费
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根据各承训单位的实际培训人数按一定标准下拨培训经费,各承训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参训学员往返交通费回原单位报销。
七、培训报名
报名工作由各市教育局负责。请各市于6月10日前将所辖县(市、区)参训学员名册以书面和电子文档形式分别报省教育厅体卫艺教处(联系人:*,联系电话:025-83335525,E-mail:lihn@)和省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025-51889672,E-mail:haiming_sports_js@)。
八、有关要求
(一)请各市教育局根据本通知要求,立即组织所辖县(市、区)学校参训体育教师的报名工作,按时上报参训学员名册。各市体育局要积极配合,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二)各承训单位应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在规定的总授课时数范围内,自主编排教学计划,并于6月12日前分别报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审核,其中南京体育学院和省体育局训练中心的教学安排由南京体育学院统一负责。
(三)各承训单位要根据市教育局报送的学员名册,认真安排培训计划,并将各期培训安排于6月30日前书面和电话通知到学员本人。
(四)各承训单位要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和教学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将培训工作总结和参训学员考核结果分别上报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
(五)“*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承训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总结推广承训单位的经验,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途径及策略宁夏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目的出发,本研究以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状况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2012年7月两批参加“西部省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和“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培训”的四个班次共计356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论着、书籍,通过光盘检索和手工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该研究问题的现状与理论,作为本研究的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设计好问卷后,采用专家调查法,请15位专家(其职称结构见表1)对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五级制评估,专家评估结果如表2、表3所示,评估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
1.2.4访谈调查法
在体育教师集中培训期间,采取开放式访谈的方法和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访谈主要围绕宁夏体育教师培训问题展开;同时,针对全区选派担任教学任务的宁夏大学教师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其在培训授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体会进行了相关访谈调查。
1.2.5数理统计法
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对获得的有效问卷数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便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二、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从教师自身出发,他们渴求得到高质量、高水准的培训,但是实际的培训过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很失望,从培训的组织者到授课的专家,不同级别的培训却给培训学员同样的培训感受,那就是每个环节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急于完成任务,忽视了培训的过程和培训效果。总结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宁夏中小体育教师的培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被学校领导重视,有培训机会学校多数情况下都不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但是,有的学校则体现出不同的面貌,学校领导很注重体育教师以及非高考科目的教师培训,很大原因上取决于领导的喜好,如果在位领导很喜欢体育运动,则他会很赞同和支持各种有关的体育活动,反之,则他会只重视高考科目。其次,有关体育教师培训以及与体育相关的上级文件,不能够及时的传达到基层体育教师手里,往往是当老师从别处听到知道消息时活动已经开始或者都结束了。
2.2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从思想上渴求多参加高级别、高水平的专业培训。但是现有的培训模式陈旧,培训内容单一,每年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培训讲师团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除了个别的外请专家,以本地中小学和宁夏大学的体育教师为主,他们的教学内容依然重复大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没有改变。外请的专家,两年的培训内容竟然使用一样的课题、一样的讲义,没有进行任何的修改;实践课的教学培训,培训内容不够新颖,大多数依然是大学所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参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惯用的。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3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组织机构不完善。首先,体现在培训的组织单位,没有调查清楚一线体育教师的切身需求,不知道我们的体育教师最期望了解哪些体育方面的知识。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以及培训师资团队的聘请上盲目的选择,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其次,体现在培训的承办单位对于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管理不够严格,培训期间学员自由散漫,相互间缺乏交流学习。培训期间所需教学器材以及场馆等硬件设施的配备不足。
三、改善途径及实施策略
3.1宁夏教育厅应该组织体育界资深学者、教授,首先对各级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培训,让他们切实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更加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于中小学生文化课学习以及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以往对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师的观点,不要把体育课程看作是学校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全面提高对学校体育课程和各种体育活动的重视,有效的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注重体育教师的各级培训,让他们积极带动和组织学校师生的体育运动,让校园文化充满活跃的气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体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3.2建立完善的体育信息传送渠道。宁夏的各地区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了解有关体育方面的消息很困难,没有专设的消息通道。现有的教育厅“体育教研网”和“体卫艺处处室文件”更新较慢,不能及时国内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关的动态新闻,同时,相关体育文件的传送也是很不靠谱,很多体育教师知道的有关体育活动一般都是在活动结束后,事后去问学校相关管理者,他们否认曾收到体育活动的相关文件。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强烈要求宁夏教部门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能让一线体育教师能有效的、及时的理解体育动态,以便做出相应的准备,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
3.3建立健全的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现培训效果的前提保障。培训计划的实施,首先培训组织机构必须严格选择培训的承办单位,培训承办单位要与地方相结合,将培训作为当地教委和学员相关地区教育部门的一项工作,精心组织、安排,督促学员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承办单位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效果,选择有实力保障培训中各种需要的单位,如教学资源、培训学员的食宿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完善的教学资源设施是顺利完成培训的重要前提保障,承办单位必须在培训前期工作中,根据培训内容合理的布置和安排现有资源,保证培训时的教学需要。良好的食宿条件能让培训学员产生愉悦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同时,培训承办单位周围的环境状况也会影响到学员培训期间的心理变化。本调查中,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培训承办单位是宁夏育才学校和宁夏师范学院。宁夏育才学校是完全高中,在银川市。宁夏师范学院在固原市,这两所学校校址都不在主城区,交通不是很便利,而且培训中教师都是住宿在学生宿舍。从调查问卷中反应出,参与培训教师对于培训承办单位的食宿条件很有意见,强烈要求提高标准。同时,培训过程中,承办单位组织的管理人员也很少,整个培训过程中只有一个负责人负责上课点名,随着上课结束这位负责人就下班回家,课余时间有什么问题没地方咨询也得不到解决。因此,在主办单位优选出承办单位后,应该督促培训承办单位在承接培训任务后,成立培训工作小组,制定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并根据培训需求,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组、器材场地管理组和后勤保障组,各组专有负责人,分工明确,安排、处理相关事宜。
3.4组建实力强大的培训讲师团队,界定每次培训内容范围,要求培训讲师团设计培训教学计划,培训主办单位必须协调承办单位做好培训效果的考核。调查中表明,在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往的培训中,培训讲师团的师资力量以及讲授内容差强人意,很多教授和专家给学员的感觉是应付差事,教学内容不是很陈旧就是不贴合宁夏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实际需求。再者,培训时的模式多数是“满堂灌”,因为宁夏中小学体育教师了解有关体育前沿信息渠道闭塞,在教师讲学的过程有很多知识点是似懂非懂,想跟讲师请教也没有机会,这样的培训模式最终导致“走马观花”的模糊培训效果,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建议,培训组织机构应该聘请资深专业讲师团队,要求他们根据每次培训目的,结合培训地区实际教学条件,精心设计讲义稿,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多跟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切实有效的实现培训目的,提高宁夏中小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4.
[2]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5.
关键词:国培计划;职后培训;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训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素质的优劣,从而决定着国力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教育部“国培计划”和云南省“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中小学继续教育已走向经常化、法制化的轨道。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必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地进行职后培训,不断补充、更新、拓展、提高其知识和技能完善其知识结构,不断开发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尤其是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当务之急是大力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尽快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适应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中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是终身教育的要求,是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本文以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为调查内容,试图从多角度、多层面获悉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学习的需求状况。为我们实施“中西部国培计划项目――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地位、课程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的设计以及培训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云南省各地州市部分体育教研员、体育干事、一线优秀体育教师;参加2014年云南省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培训的100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检索、查阅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合理借鉴己有的云南省中学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研究的研究成果。
1.2.2专家座谈法
通过与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的座谈,了解云南省各级各类体育教育教学竞赛、教研、科研等活动过程中农村中学教师反馈的总体情况。
1.2.3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4年西部国培计划项目的100名体育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1.2.5数理统计法
收集、处理和统计问卷调查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问卷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需求分析
2.1培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对所调查的98名教师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性别情况看,参加国培计划的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男、女比例失调,性别之间的差距较大,女性教师比例偏低的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受限,大部分农村中学女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外,在家庭中有养育孩子的重任;二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艰苦,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和学科不受重视场地、器材、自然环境都有影响,很多女性体育教师改教其他学科;三是专业偏见,在云南很多学校体育教师都是男性且篮球、足球专项居多,这与学校体育常见场地设施、群众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有关。
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的教师占64.2%,专科学历的教师占35.7%,对参培人员进行访谈得知,造成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学历低的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及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很少;二是有的体育教师是兼职,兼职教师所承担科目、课时过多,一旦外出培训,学校找不到代课老师;三是最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少,属于竞聘上岗,若外出进修,不在学校工作,面临解聘下岗的危险,所以很多体育教师宁可学历低,也要保住工作。
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人数少,一级教师比例偏小,二级教师比例大,原因有2点:一是体育不被重视,评定职称时往往向其他学科倾斜;二是当地学校对体育考试要求低,教师无压力,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但从总体来看,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也使得本研究更具权威性。
由调查发现,学员的最大年龄为57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5岁;最大教龄为37年,最小教龄1年,平均教龄12年。由此可见,培训对象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年富力强,处于教学工作的最佳时期,教龄较长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承担着主要任务,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培训后能真正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这样的年龄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同时又具备了很好的参照价值,使得本调查研究更具可信度。
图1 培训教师所属地州
从参加培训研修教师所属地州看(图1),涵盖了云南省昆明、大理等九个地州的体育骨干教师,基本能反映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现状。
图2 培训教师所属民族
从参加培训研修教师所属民族看(图2),除了汉族以外,还有白族、纳西族、彝族、回族、苗族、普米族、藏族农村体育骨干教师,体现云南多民族的特点,也为培训中讨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2 参加在职培训情况统计分析
表4 参加在职培训情况统计(n=98)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平时很少或是几乎没有机会进行学习和参加培训,他们具有强烈的继续学习和自身发展提高的需求和愿望。有机会参加国家级培训,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激动,因此,他们格外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同时希望教育部能多组织这样的培训活动,最好能加强后续实践过程的追踪与指导。
2.3 培训效果与学员培训需求和愿望的满足度分析
图3培训效果与学员培训需求和愿望满足度情况分布图
如图3所示,学员对培训效果与以往的需求和愿望相比较,认为非常满足的占31.2%,所占比例较少,满足的占56.2%,超过半数以上,认为一般的也占一定比例,为14.6%。总而言之,有87.5%的学员对目前培训效果感觉满意,认为满足了他们的培训需求和愿望,由此可见,目前培训对于学员来说具有相对较高的实效性。
2.4 对培训形式的需求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中观摩研讨、主题强化和小组讨论位列需求的前三位,说明教师们不仅希望培训能让自己全方位提高,同时希望自己在某一主题上能有突破,不希望培训的内容宽泛但深度不够。因此,教师培训的承办方应尽早的了解掌握教师的需求并安排具创新、发展、个体的体育教师培训形式,以切实提高培训的价值和效率。同时,可以多采取观摩研讨与参与互动的形式,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形式获取最大的培训效益。
2.5对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
在目前培训内容和希望今后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与讨论研修在选择人次排序上是完全一致的,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运动技能”,第三位的是“专业理论”。这表明,国培计划组织的培训内容基本上符合体育教师的需求。但结果还显示,希望今后将专业运动技能和后期跟班教学观摩、设计、实践、讨论研修内容作为培训内容的选择人数差值呈现负数,这说明体育教师希望培训的内容更加符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希望更多的与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以及同事讨论研修,以此促进其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体育专业运动技能的选择上差值比较大,这说明体育教师们希望培训内容中多加入实践运动技能,多建立感性的知识概念。
2.6 对授课教师的需求调查
图4 学员喜欢的授课教师类型分布图(多选,n=98)
如4图显示,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是经验与理论型体育专家,另外,对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学员们也有一定的期望。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师资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最好是专业权威的专家、有实践经验的特级教师和一线优秀教师,能在对名师解读和优秀教师身上寻找自身的差距。
2.7对管理和考评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图5 学员对目前培训的管理和考核满意度分布图
如图显示,有83.3%教师选择了非常满意,满意(12.5%)、一般(4.1%)、不满意(2.1%),这充分表明目前培训管理及考评方式能比较全面而且客观地反映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心智活动过程、行为表现及学习结果等情况,而且这一管理及考评方式比较宽松和粗放,不会给教师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3.结论与建议
3.1 参加此次“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研修的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男教师占多数,学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教师的学历逐渐提高。今后应加大在职培养力度,更多关注农村女教师的职后培训,帮助年轻教师建立职后培训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学历层次,提高师德修养,拓展和更新知识面,是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发展趋势。
3.2 大多数参训学员认为参加此次“国培计划”培训在专业观念(包括专业知识和对新课改的解读方面)、体育教学技能、运动专项技能、教学与研究能力、学员增进感情等方面收获颇多。为我们今后实施国陪计划课程内容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提示我们总结并运用好由这些内容所产生的生成性知识及其运用。
3.3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群体因为学历、技术职称、从教年份,教育教学能力、职后的专业发展状况、参与学习的机会、各地各校的要求,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和要求等不同导致层次差别大,培训的需求多样化,主要集中在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考核评价、增强培训师资力量几方面。我省在职教师今后培训应努力做好准确定位培训目标,优化培训内容,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模式,力求体现培训方式实效性等工作,提高培训效果。
3.4 调查对象从不同角度为农村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了合理建议,且更注重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因此今后的培训中,不同的培训内容应针对学员的年龄、来源、学历以及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论知识采用专家讲座,教法技能采用观摩课形式,专业技能采用实践课形式等。培训内容可以更多的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增加室外实践性、可操作性内容,减少纯教育理论的讲授,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评析,为体育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运保,韩伟锋. “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 5) : 3 - 6.
[2]余新. 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五个基本环节[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 6) : 67 - 71.
[3]党亭军.继续教育背景下乡村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 22 - 25.
[4]朱旭东. 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 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
关键词:安阳市 体育教师 入职后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194-02
教师在教育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教师专业化正是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即是一种静态状态,又是一个发展过程。从静态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处于什么状态、什么发展水平;从动态角度讲,教师专业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过程[1]。
我国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向应从三方面探讨:一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应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二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应是教师自我身份理解的发展;三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生态环境变革的发展[2]。体育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根据职业特点,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为前提,重新调整规划体育课程体系,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提高与完善,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步伐,并采取实现和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对策。
作者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体育教师职业地位的发展,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就是争取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提升;二是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方向发展,应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道德三方面来提升。
安阳市作为超五百万的地级市,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体育设施、规模、理念等都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中学体育教师作为最基层的体育工作者,他们的发展状况、专业化发展水平也是反应了该城市的“软件”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我国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河南省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1.2 问卷调查法
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集中学习期间,发放问卷14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32份。
1.3 访谈法
采访部分体育教师,对1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个体直接访问,了解目前安阳市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1.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学校内职业地位情况分析
从图1中看出,专业发展机会方面,认为其它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要好于体育教师,占到49%,而认为体育教师发展的机会好于其它学科的只占到3%,这就说明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对于体育课的重视不如其他学科,对于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低于其他学科教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所占成绩不利不大。在目前的升学考试中,还主要以文化课为主,虽然体育成绩也被加入到升学考试中,但是所占不利不大。(2)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也阻碍了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
2.2 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职称评定与待遇情况分析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取决于很多方面,虽然待遇问题不是决定教师工作态度的主要方面,但是,只有当体育教师与主课教师在待遇上平等,才能确保体育教师在职业发展上更有前景,更能激发其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
由表1知,在统计的132位中学体育教师中认为在职称评聘、待遇及奖金发放等方面其他学科教师好于体育教师的有110人,占到了被调查教师总数的83%,认为两者相当占的有22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16%,而认为体育教师好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却没有涉及,这说明河南省的教育制度中,主课老师的福利待遇要高于体育教师,表现出了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奖励与机制机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1)环境原因。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方面更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虽然体育成绩也被纳入到升学考试成绩的范围中,但是所占比例不大,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导致了学校对地域学科重视程度不够。(2)认识方面。在一些地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没有看到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2.3 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学习成长情况分析
教师在入职后,通过培训学习、观摩公开课、同事间相互学习、课题研究、进修、科研活动等不同方式进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成长为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教师。
通过表2可以看出,提高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首要方式是工作培训结合,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77%,在工作中通过培训来提高专业水平已成为提高专业水平的主要方式。其次是自身积累教学经验和同事之间相互探讨。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摸索,同事之间互相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多观摩学习,进行课题研究等方式分别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7.6%和39.4%,是提高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又一方式。脱产进修的方式所占调查人数最小,可以看出继续教育对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平时的影响较小。
2.4 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情况分析
中学体育教师在参加完培训或学习后效果不显著、培训活学习内容脱离教学实际、形式单一等问题。
通过下面表3可以看出,参加培训或学习的主要问题是效果不明显。由于培训或学习缺乏针对性,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通过学习或培训学习到的知识或技能不能非常明显的提高专业技能,培训效果不明显成为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或学习的主要问题。培训组织管理及培训师资等问题对体育教师培训或学习的影响较小。所以提高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方面,是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5 影响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学校氛围、相关政策法规、人际关系、自身努力程度及其他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氛围和自身努力程度所占调查人数最高。校园作为体育教师培训或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内培训以及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与否成为中学体育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自身努力程度所占调查人数和学校氛围持平成为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相关政策法规是影响安阳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另一因素,“二期课改”政策影响,以及中学体育加分等政策影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人际关系及其他因素所占调查人数较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专业化发展机会方面,安阳市体育教师的发展机会小于其它学科教师,职称评定和待遇方面,其它学科教师要好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的重视度不够,也侧面反映了学校教学中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存在不公平。
(2)在专业化发展途径方面,安阳市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主要来源于同事间的交流、校本部培训中的学习,专业发展的途径单一;安阳市体育教师的科研活动还停留在对教学过程心得总结,科研活动处于研究较低层部分;安阳市体育教师较少,对科研能力不够重视。
(3)专业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的提高,但对教育思想及专业精神及科研能力的内容偏少,另一方面并且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显著
3.2 建议
(1)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在职称评聘、工资、奖金发放等方面做到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
(2)校本部培训的过程要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充分满足体育教师对校本部培训的要求。
(3)教育内容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思想及专业化精神的教育,科研方面的内容所占比重应适当提升。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从被动接受培训到,到主动参与培训,将专业化水平提高运用到教学、训练、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础教育变革;体育教师一体化;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教育必然的发展走向,为提升教师群体的团体水准奠下了根基。目前,教育事业比较繁荣的国家已经率先对这一领域的内容开展了大量研究。所谓教育一体化,指的是适应现代化知识时代进步的潮流,以长久教育发展为目的,为了让教师达到专业化水准,对教育工作者开展职技能培训和考察,它构建教师教育培训系统,根据各阶段的差异给予不同的培训项目。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在教育繁荣国度相对常见,而在我国则还刚刚起步。这需要来自社会不同基层成员的注意,不断加深对此项目的研究,推动本项目在基础教育变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取得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变革概况
从上世纪开始,我国体育专业开始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变革。而这一变革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酝酿启动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内指出,基础教育属于国民素质提升的本原性工程,必须不停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其还提出,“中小学应该要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状态,让其向提升国民素养转变。”其后,我国教育部门又先后颁布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其内提出,“要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应该彻底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状况。变革教学内容和课程编制,加大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力度。”]1996年开始,我国对国内九个省市的16000名学生和2000名校长实施了问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这些为我国即将启动的基础教育变革奠定了事实依据。1998年开始,我国开始放眼国际,和国际基础教育状态对比之后,确定了我国顺利开展此项工作的理念。同时,教育部联系相关专家开始编制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引导性文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它的存在为国家基础教育变革的制定了秩序。其后,我国教育部又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规划》,其内提出,“本世纪初,我国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基础教育变革体系,落实变革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行新的评价体制,落实教师培训,不断实行新课程尝试。在未来的十年时间内,构建起符合21世纪时展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系统。”
而这一文件的推出,表明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变革活动进入新的征程。其次,落实实验阶段。我国想要实现科教兴国,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取足够的支持。为此,需要建立满足素质教育需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系统。社会在进步,科技在更新,学生的情况也有了很大变更。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充分分析上述内容的差别,按照学生自身规律的变化,调整课程内容和种类,带领学生积极学习。”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基础教育阶段的18个学科都被包含在内,作为研究对象开始在实验区实施实验,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变革正式进入落实阶段。后来,我国逐渐加大实验区的范围,在我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变革实验,验证了实验变革的假设,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发展提供佐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还专门集合了大量的优秀科研人员,对师资培训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对新课程的设置标准、修正策略做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对于新课程教师培训方面的内容,国家更是提出,“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准则,在教师队伍中举办大范围的培训。当前,新体育课程已经步入校园,和师生的生活建立了全面的联系。通过现实的验证,彰显了其极强的生命力。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变革也业已摆脱了单纯地理论,开始走向实践,在生活中不断验证其落实效果。
二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分离
长时间以来,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教育呈现“二元性”,这导致教师培养组织和教师培训机构同时存在,而这也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教育的常态。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一般在师资力量比较优秀、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体育专业院校完成,而资质相对较差、教学能力不足的独立学院通常负责体育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工作。这样的设置导致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一旦入职,其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将会很难经过培训获得明显提升。
(二)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培养与基础教育脱离
长久以来,因为“运动技能”的干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成长目标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科专业知识;二是运动技能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过于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运动技能的培养。由于高校和中小学缺少必要的沟通,相互之间缺少联系,直接导致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这让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基本教育变革不能匹配。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样式和方式相似
当前,新课程变革的序幕已经完全拉开,素质教育程度不断加深,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已经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教育规模不断增加。但是,从本质上,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并没有明显地提升,其只是一种教育形式的转变,从教育间的联系和专业性方面来看,其变化并不大。换句话说,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后教育样式和方式与职前相比,大致相同。
(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对培训的认识并不到位
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参与职后培训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学历要求,体育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历,参与职后培训;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为了获得职称晋升,必须获取相应的证件,所以他们入职之后也会参与对应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形式主义比较明显,教师在参与过这些培训之后,其整体教学实力多数难以提升。同时,很多教师也认识不到一体化教育的内涵所在,很少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这也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一体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原因之一。
三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体育教师一体化教育课程的提议
(一)明确体育教师一体化的思想理念
在基础教育变革不断深入地背景下,对体育教师教育进行变革,需要有清晰而远大的思想作为引线,带领其朝着正确地方向不断前进。国内研究专家提出,“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引导思想主要来自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些思想教育理念,它们是人类先进科技文化的结晶,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逐渐组建起结构科学、内容实在、教材完善、有远见而又可以覆盖所有知识的教师教育课程系统。有了这一思想理念的引导,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我国逐步建立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系统就有了一定的可操做空间。
(二)落实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建设目标
从纵向角度看我国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以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目标可以确定为:“师德是根本,形象是辅助,爱心是必备条件,敬业精神是本质内容。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极强的学习能力。此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以及极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式,能够随机应变,应对各种类型的学生。”
(三)确定构建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容
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内容在于:教师教育方案一体化。编制科学的方案是落实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根基,也是主要的引导方向。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主要包含下面几个环节:入职前,入职后,在职过程中。它们相互联系,不能分离。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在编制落实方案的程序中,需要明确这几个阶段自身的特征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目的明确地开展设计,构建体育教师培养课程的一体化。其重点突出的是教师培养课程的搭配,它必须为一个整体,对不同状态下的教师进行培养,内容需要彼此联系,能够互为补充,相互完善,避免教师教育发生脱节的情况,针对不同阶段编制目的明确的培养课程。
四结语
基础教育变革已经如火如荼,这是我国教育进步的总体环境。在此布景下,教师教育变革也被提上了日程,成为基础教育变革的一个新的方向。而想要做好此方面工作,其必要完成的就是做到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概括上文的阐述我们懂得,构建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教育课程,必须要做好上文提及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曲铁华,崔红洁.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变迁的路径与特点——基于1978-2013年政策文本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4(03):45-47.
[2]肖威,江玲,吕新颖,汪鸿,陈英杰,黄正杰.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89-90.
2007年5月7日,中央7号文件的颁布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5年来,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完善制度,突出地方特色,创新活动形式,加大经费投入,狠抓政策落实,切实把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摆在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在2007年11月5日出台了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实施意见,是全国第二个出台实施意见的省份,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制订颁布了《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明确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和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活动的落实。
三是结合河南省实际,启动了小学生“曙光”、中学生“晨光”、大学生“华光”体育运动计划,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在坚持中招体育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省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五是启动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省、市、县三级完成21000名体育教师的培训任务,其中省级完成了3000名骨干教师的培训。
六是组织实施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2008—2011年,河南省连续4年组织实施《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4年累计投入8500万元,为河南省近20000所农村小学配备了体育器材,改善了农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
七是建立全省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连续3年对全省所有省辖市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还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列入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各地重视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
八是召开全省贯彻中央7号、省委30号文件现场推进会,总结各地好的经验,重点推广了洛阳市洛龙区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做法。
九是建立了全省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十是建立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在全省18个省辖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校,并形成网络,每2年开展一次监测,实行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和定期向社会制度。
上述这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在河南省已经深入人心,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深受青少年学生欢迎。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与上一个5年相比,河南省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好转,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心血管机能发育水平继续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指标水平下滑趋势有所减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逐年上升。
二、落实中央7号文件遇到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与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工作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地区和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
1.城乡和学校发展不均衡
开展全员参与的校园体育活动对于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学校体育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由于经济发展和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等原因,河南省落实中央7号文件工作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和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河南省大约3/4的小学分布在农村地区,虽然河南省连续4年投入近亿元实施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小学体育器材现状,但专职体育教师匮乏造成的有器材无人会用的问题却成了一个短期难以解决的新困难。农村地区部分学校体育课难以开足上好,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目标很难达到。
2.体育师资匮乏
开足开齐体育课时是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但从目前初中以下学段不能按规定开足体育课时的学校占学校总数的58.1%,而不能开足体育课时的原因主要是体育师资的匮乏。以初中为例,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是按照原来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的要求配备的,增加一个课时相当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课时量,相应就需要增加百分之五十的体育教师,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3.运动场地不足
运动场地是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和保障,无论是大课间还是课外体育活动,无论是做操还是跑步,都需要足够的运动场地。由于历史、经济、规划等方面的原因,河南省城市学校,尤其是一些位于老城区内的中小学校,大部分都存在运动场地狭小的问题。在场地狭小的制约下,有的学校不得不采取让学生轮流上课间操的办法来缓解运动场地不足的矛盾。由于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需采取集体统一练习的形式进行,一次性参与学生人数较多,因此,运动场地狭小已成为影响部分城市学校落实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困难。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根据中小学实际,河南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发展思路与基本对策如下:
1.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中央7号文件已颁布5周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更加突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全面了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一一对照检查。对实践中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提供各地学习、交流、借鉴;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制约本地、本校体育工作的瓶颈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坚持健康第一,不挤占体育课等教学时间,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大力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以及学校卫生疫情监测和防控机制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把督导重点放在体育课时、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等方面。督导报告向全社会公布,把学校体育工作状况,特别是开展“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2.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风气。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配足配齐体育教师,认真落实河南省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强化现有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校长要亲自动员和号召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千方百计地为学生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各级各类学校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努力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基础条件较好、设施齐全的学校要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体育特色,农村学校要根据校园环境和地域特点设计体育课程。大力开展群众性校园体育活动,让体育活动覆盖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形成强身健体、阳光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
3.采取有力措施,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基本条件
(1)改善学校体育环境,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
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和多方协调,尽力改善包括体育文化氛围、持续发展机制、运动场地器材等在内的学校体育工作环境;逐渐调整改善学校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规范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及有关福利待遇;保证新建学校运动场地面积达标,质量合格;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运动场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等,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科学安全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促进学校体育的均衡发展。
(2)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强化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农村学校体育是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是制约河南省学校工作体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学校体育工作重心要下移,重点要下放。进一步强化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把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当成大事来抓。通过编制内统筹协调,加大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力度;特岗教师招聘继续向体音美教师倾斜;加大农村学校兼职体育教师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体育名师送教工程;继续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质课评选;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等多项举措,尽力改善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状况,实现城乡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步发展。
(3)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倡学校体育多样化发展
1.主题鲜明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抛出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重难点问题,让嘉宾们紧紧围绕主题,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教学实例为媒介,展开讨论或辩论,着力于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连带思考一片大问题。
2.互动性强在活动开展中,谈话不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之间,还包括所有的观众。展现的形式不只是谈话,还包括课件、教学和相关视频、音乐以及特设的参与性活动。互动也不只是观众当场提问,还可以有短信、小纸条、微博。活动结束前,留一定的时间选择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活动结束后,利用微博或QQ群继续交流,发挥余热的作用。
3.操作简便,经济适用主持人事先制定好谈话提纲,嘉宾只需把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的见闻和感想表达出来即可。该模式适用于任何学科,也适用于任何层次的培训。整个培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比较少,根据参训人数选择合适的学校会场,主持人和嘉宾选择当地一线教师,不会产生请专家或知名人士的出场费,实现培训资源本土化。
二、“教坛三人行”在体育学科中的实践(以笔者参与为例说明)
(一)实践背景2012年10月,区教科培将“教坛三人行”培训模式在全区中小学的教师培训中推广,每周一系列活动,涉及领域包括语、数、英、音、体、美、地理、历史等学科,也涉及德育、班主任工作、教研等方面。区教科培每组织一批教师赴外地培训,如中国人民大学德育主任培训班、华南师范大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安排其中参与的教师开展“教坛三人行”活动,对教育管理工作或学科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检验外出培训效果。笔者正是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承担了2013年4月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坛三人行”的主持工作,参与培训的老师来自本街道石岩街道和兄弟街道福永街道的90多名体育教师。
(二)组建团队区教科培拟定“教坛三人行”的任务按街道和培训内容轮流执行。当石岩街道和福永街道明确任务后,两街道的体育教研员商定了主持人和嘉宾的人选。在整个培训过程当中,主持人除了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外,最重要的是让双方的对话紧紧围绕于主题。主持人必须具有总结嘉宾观点、抛出问题和圆场的综合能力。邀请的两位嘉宾必须是同一学科或者相关学科内具有一定教学影响力的一线教师,他们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有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其观点既可以对立,也可以趋同。
(三)选择主题为了达到好的培训效果,教研员两次召集本街道去华南师大参训的九名体育教师开会,商议主题的选择和讨论提纲。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是培训效果的关键,选择的主题既要与实际教学紧密相关,又要稍许高于实际,对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有直接用处,从而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主题的选择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将使整场对话变得漫无边际,太小又往往过于集中让嘉宾的对话难以深入。主题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能使老师获得关键经验的问题;第二类是老师感兴趣的问题;第三类是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或感到困惑的问题。鉴于此,我们以“上好一节体育课之我见”为题,分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材、如何选择组织与教法、如何安排场地与器材、如何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体育教师自身能力应在哪些方面提高六个方面进行讨论。
(四)搜集素材主题和提纲确定好后,将内容提供给福永街道的两位嘉宾,嘉宾根据培训所学和自己的实践、所感、所想,搜集相应的素材。从内容上来讲,需要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专家讲座、教学案例等;从形式上来讲,需要准备视频、课件以及文本材料等。预设好现场可能提到的问题,为观众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模拟培训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教研员安排了半天时间,从九名体育老师中选两名作为嘉宾,剩下的为观众,进行预演,从主持人的形象、语言、素材内容、时间控制以及课件效果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六)正式上台我们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按事先准备的提纲完成下来。其中,组织与教法、场地与器材这两部分结合视频进行讨论,效果相当好。最后的半小时是互动时间,观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课课练如何安排才合理?”,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保证特异体质学生的身体锻炼?”。最后根据手机短信提问,选择了一个比较典型、集中的问题是“体育教师如何防范与应对课中的安全事故?”,除了嘉宾的回答外,其他老师也踊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七)后续工作根据区教科培的安排,整理一份文字材料(谈话全过程),与课件、素材一起刻盘上交,作为资料保存。文字材料由主持人和嘉宾配合完成。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