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践教学总结

实践教学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7 16:15: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践教学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实践教学总结

篇(1)

1.学案教学的含义

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全新教学过程。学案教学以“坚持把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进而提升、优化教学过程的效益。

2.学案教学的特征

(1)体系性。学案教学是一个多维的体系,它融合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涵盖了学生自主学习,分层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多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差异个体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获得符合个体实际的最优化的发展,又通过个体之间的协同关系把学生的智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学习合力和互补,又可以最高效地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

(2)匹配性。实施学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性教学,以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和教学效益。

(3)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整个学案教学体系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指导,把他们引导到自律、自控、自理的学习上来。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编制出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高质量的学案。

(4)效益性。学案教学着眼于提高教学效益,教学实践证明,学案教学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管理、课题研究等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形成了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学案教学模式架构解析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由老师、学生共同构成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设计的,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并结合自身特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自发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师生交互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诉求进行着反馈和调节。

三、学案教学具体操作设计

1.出案示标——依案明标学习目标是学案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不仅老师应清楚教学目标,学生更应该了解学习目标,以便有目标地学习,并随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状态。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老师在研究大纲、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设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以便学生拿到学案后,能清晰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步骤,并能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进行学习。

2.用案自学——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数学学案设计的主线和核心。学案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因为学案的实施要遵守先自学后指导、先思考后讨论的原则,要求课前将预先编写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带着问题进行自学,从而做到对整个知识点的结构、问题形成全面把握和独立学习。

3.巡回指导——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老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归纳反思——同步测控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突出其同步性、即时性。把要训练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或问题串,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5.要点点拨——反馈总结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双向传递——接受和反馈处理的过程,及时把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检测、学生复述、组间竞赛或者有意编排相关知识的比较练习,是课堂反馈常见的教学形式。反馈总结时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以保证知识学习巩固的连续性。

四、学案教学的实践反思

自学案教学实施以来,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思考、调整,对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形成了如下一些反思:

1.老师要转变角色,由原来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学案设计的意义。教材是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所承载的教学内容是其他任何材料取代不了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的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2)整合教材,精心设计学案。3.整合多种教学方法。4.不同类型课程的学案,其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5.注重双向互动、教学相长。6.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篇(2)

一、感知法

由于现在信息摄取途径十分丰富,在上课前学生已有一些练习体验,但还不能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要领。掌握动作要领必须以感知动作为基础,只有正确的感知动作要领才能形成动作表象。因此,体育教师要以准确、熟练、轻巧、优美的示范动作来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动作,并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趣;同时,要以清晰、简练、生动、形象和富有自发性的讲解,来指导学生了解动作结构和要领,使学生明确练习目标和要求,从而增强练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加速练习的进程。

二、递进法

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由初步掌握、改进、提高、巩固到灵活运用的递进过程,它反映了动作技能逐步形成与熟练提高的特点。体育教师根据上述特点和练习规律,计划安排练习的步骤和练习的进度,并合理选用重复、变换循环等各种练习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练习的质量,促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三、诊断法

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是在不断地反复练习,并在纠正错误动作中形成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练习,及时地诊断学生的错误动作,分析产生错误动作之因,采用相应的纠正错误措施。在纠正动作时,要正确处理好共性错误与个性错误,主要错误与次要错误之间的关系,一般先纠正共性错误和主要错误,然后纠正个性错误和次要错误。

四、提示法

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用简练的语言、直观的手段、恰当的体态和清晰的信号进行提示,使其在动作进行中加以调控。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反应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攻克技术难点,加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运用提示法,要把握好时机,并突出重点、难点,以便收到良好的提示效果。

五、反馈法

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练习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和控制学生练习节奏。为此,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练习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练习的呼吸、出汗量、面部表情来判断练习的密度和运动强度是否适合;通过观察学生练习时的情趣和实践动作的质量来分析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程度,并针对这些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和控制练习的节奏。

六、配乐法

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配上音乐,让学生在节奏鲜明、欢快、轻松的音乐伴奏下去完成一些韵律操、艺术操、健美操、体育舞蹈、队列队形练习等。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陶冶情操,提高教学效果。但在配乐时,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七、交流法

这是一种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间进行练习交流的方法。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练习的心得体会,以利于互相启发,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从而改进自己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的效果。

八、比赛法

采用比赛竞争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能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比赛练习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培养优良的体育作风,同时教师要讲清比赛的规则、裁判方法和注意事项。

九、巡回辅导法

这是体育教师利用学生分组练习时间,深入到各组去巡视、督促、指导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师在巡回辅导中如发现练习中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还要适时进行练习评价,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己完成动作的现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努力提高练习的质量。

篇(3)

开学至今,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秩序,各项实践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教务处《关于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从第9周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期中教学自查工作。其中的实践自查工作紧紧围绕学院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认真开展检查。通过检查使得实践教学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进一步明晰后半学期的工作思路、提高了工作成效。现将检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阶段:

接到教务处要求各学院进行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后,本院领导十分重视本次检查,专门成立了教学检查工作小组,结合本院专业特点制定了期中教学检查方案,实践教学科结合学校要求和实践科教学自身特点,也制订了相应的自查工作。

二、检查实施阶段:

(一)检查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保持日常实践教学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通过不断细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程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本学期实践教学工作计划来安排学院的工作日程。

(二)常规教学检查

本次检查就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学生实验运行记录、教学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实验报告、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落实情况等各个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工作。

1.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

总体上看,大部分课程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较好,教学进度基本上与授课计划执行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本学期以来,实践科根据学院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对涉及实践教学的有关教学材料进行了监控,所以本专业的多数老师对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比较规范,基本上做到了按照大纲编制授课计划,也能严格按照授课计划的安排开展实践教学,并按照授课计划的安排进行。

2.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

根据学院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学院组织“教学督导”小组对每位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对涉及实践教学的教学材料,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制定的规范性及严谨性进行检查和指导。本学期至今我院教学秩序较正常,根据院日常教学巡查记录反馈,本院没有发现任课教师迟到、早退现象。

三、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我们发现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极个别的教师实验报告批改需要细化、量化、规范化。

2.高年级学生对实验课上课积极性不高,个别班级学生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3.有的实验课,实验环节较多,老师要负责一批学生的实验,存在对课堂的掌控力不够,个别学生有浑水摸鱼现象。

4.有的实验课爱学习的学生反映实验时间不够,是不是教学大纲的执行需要灵活处理。

(二)应采取的对策

1. 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实践教学全过程。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只要教师不断探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学生自然会喜欢的。

2. 开辟第二课堂,增加竞赛项目和参赛学生的覆盖面,让爱学习的学生有学习的地方。

3. 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让学生爱学习,变管学生学习为学生主动要学习。

以上就是我院的中期教学工作检查总结,既有其成绩,也有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活动;学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36-02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伪造、篡改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事件屡见报端,造成很多还处于科研新兵阶段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对待科学的态度不够端正,甚至有些学生在各类评奖和科技活动中,以身试“法”。这种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是学生对学术规范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我控制力差,不能抵抗诱惑和道德缺失引起的。在当前学术规范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体制不够健全、惩罚制度不够严格的条件下,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1]。

有鉴于此,重庆交通大学于2012年开设了24学时的“科技活动与学术规范”的课程,课程内容包含科技活动与学术规范两部分内容。科技活动包括文献的检索、科研选题、撰写及发表科技论文、专利申请与保护、学位论文及答辩等;学术规范包括学术引用的规范、学术注释的规范,学术成果传播规范、学术评价规范、与学术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等内容[2]。本文结合作者在授课实践,以及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待对“科技活动与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般性规律

“科技活动与学术规范”与其他课程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力求不在已有的教学研究上浪费时间[3]。通过几年的授课实践,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般性规律总结如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个体知识的获取有两种途径[4],一是间接经验,即由书本、课堂和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获得直接经验知识,又可以获得间接经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对直接经验的掌握,并尽力做到将两者有机结合。要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得的知识,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活动,其中包括专利申请以及科技论文方面的写作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并充分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虽然知识并不等于智能,但两者互相联系,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就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4.传统知识与学术道德相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将知识教学与学术道德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既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又要防止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形式主义,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

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5.了解学生兴趣和需求。理论上,得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需求的最简单快捷的方式是通过调查问卷。但如何才能得到学生最真实可靠的答案?

经课后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只有在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且问卷诉求能得到相应的解决时,他们才愿意认真地去回答这份问卷。剩下的学生则认为问卷本身贴合学生心理需求采用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使整个问卷轻松、自然、风趣才会更让人有认真作答的欲望。

三、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时间价值曲线规律[5]指出:在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起始时区为5分钟,兴奋区的15分钟是第一个黄金时区,学生的兴奋点已转移到主题上,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并尽可能延长兴奋时间,教学的密度、力度、难度,都应达到最大限度。接下来的五分钟调试时区是心理过渡期,是波谷。第四个时区是回归时区得15分钟,及第二个黄金时区,最后五分钟是终极时区。课堂时间价值曲线大致如图1[6]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实际上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却在中间时间段容易产生困意,从而影响课堂效率,并且在中间时间段并不会出现回归时区,这并不是说教学价值曲线是不合理的,只是在回归时区,需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现,从而抓住这个时间段,打破学生的倦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按照价值曲线教学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兴奋时区完全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缩短或者延长的,或者说,任意时段的时间长度和所处时刻位置都是可以变化的。其变化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讲诉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感情是否真切,媒体辅助能否恰当。教师只有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尽量缩短调试时区,才能对教学有比较大的帮助,而这个时区的位置和长短的变化都是很难把握的。所以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把握如下几个要点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将重要教学内容放在一节课的前面时间段,视教学内容(可用媒体恰当辅助提高兴趣点,如播放近期焦点新闻的视频)和同学上课状态对重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尽可能提起同学兴趣,并缩短调试时区。

2.在效率相对较低下的时区内,老师可以要求同学进行当堂讨论,或由同学自己在课前查找翻阅学术失德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办法,最主要的是谈谈自己可能在什么情况下会犯这类错误,从而给自己敲响警钟。

3.教师应对学生观点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作为教学的突破点。只有在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教学任务才可能得以高效地完成。

四、在学术规范引导下开展科技活动

一次成功的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来源于科技活动,动手实践则是灵感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国家需要创新人才,需要有生命力的创新精神。而对于学术规范的学习则能在人才培养的根源上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术操守和专业素养。

通过调查发现,大约百分之九十的人选择在科技活动中进行分组,余下的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选择自己一个人动手,并认为这样更能激发潜能。选择分组讨论的人大部分都是认为团队协作具有更高的效率,少数则是认为这种方式比较轻松,可以“偷懒”。

为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及避免学生“偷懒”,科技活动的最终考核成绩应包括小组作品和个人作品。

五、考试成绩的确定

考试最终成绩应该尽量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了期末考试的卷面分、创新作品(科技论文)得分和对学术失德实例的论述这三部分。

六、结语

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学术道德观还不完善的条件下,科技活动与学术规范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术操守,而且在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教师应当把握教学规律,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高效教学。在学生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应当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的前提下,视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只有在以上两者相互协调统一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学术道德合格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郭颖.教育学的学术规范与建设: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2006,22(4):9-14.

[2]叶四桥,郑丹,王宗建,廖晓军,王林峰.研究生科研活动与学术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3]江新华,吕良珊.论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危害[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3):56-58.

[4]庞莹.论教学过程的规律[J].现代交际,2011,(3):218-219.

篇(5)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刚刚开始实施的课程,我们学校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一切都是在摸索、探索。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为了更多的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我在网上搜集了各种网站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综合实践活动网,并与许多综合实践方面的专家进行网上对话,网上答疑,认真倾听他们的讲座。学习了沈旎、张建芳、冯京广的教学思想并认真领悟他们的思想精髓。与全国各地的综合实践课老师进行博客交流,通过留言、跟帖等方式,相互沟通,互相答疑。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我业务水平的提高,已有外出学习的机会,立即派我参加。为了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殷切希望,也为了让自己迅速成长。我每次学习都认真的听、认真的记,在认真听、记的同时积极思考。例如今学期在桓台省优质课观摩时,我在听课的时候,不单单听老师是怎么讲的,同时我会在心里预设如果我讲这节课我会怎么做,然后和授课老师的课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往往感觉自己的设计真的不如他们精心备出来的。在比较中找差距,听了多少节课,自己默默地就背了多少节课,虽然很累但是却有了很多收获。通过学习,了解综合实践课的课型、讲授方法、基本理念等等。

二、积极研究,开发探索教学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学生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的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正因为如此国家没有统一的教本、没有现成的教学课题,任课教师只能结合自己本地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开发教学内容。这就加大了综合实践课老师的任务。这一学期我考虑时间、季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的教学实际等方面在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关注身边的垃圾”、“关于吊兰的探究活动”“关于大蒜的探究活动”。首先上网搜集有关的教案加以借鉴,然后搜集相关内容的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和加工。让自己掌握起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在进行有效地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及时改进,让每一个研究课题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准备,没有准备就不会成功,教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三、积极实践,努力开拓教学新局面

有人这样说,综合实践课老师真好,每天上课领着孩子玩,玩够了就下课了。我听到后,不想有任何辩解。因为他们没有教,你辩解也是别人听不明白的,干脆什么也不说。长期以来学校、任课教师不太重视综合实践课,造成学生的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认为综合实践课

就是玩的课,每次上课学生纪律都十分糟糕,上课前都要花几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学纪律。在上课时老师讲授,学生不注意倾听。让学生讨论的时候,学生说话聊天。面对这样的情况,着实让我头疼。在教学时,我首先和学生聊天,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喜欢干什么不喜欢干什么。同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在此基础上我又讲述了我们这一科目的意义、活动方法方式、列举了其他有名的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收获。学生们看了特别感兴趣,纷纷要求我们也那样做。通过这一过程我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开展活动就好开展了。一个班面对60个学生,开展活动谈何容易,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组都设立小组长,小组长全权负责,小组内既有严格的分工又要紧密的合作,同时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的竞争。这样人多,分工细,大家加强了合作,良性的竞争让各小组取得了“双赢”,各项活动都搞的有声有色。六年级种植的大蒜,郁郁葱葱,有的学生和老师禁不住诱惑,偷偷的掐了品尝。五年级种植的吊兰,放在教室的厨架上,不仅装扮了教室,也净化了空气。三年级的孩子用垃圾做了许多手工,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我学会了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搞好实践活动。更让我感叹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是我们无法预料的。

四、认清不足,加以改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收获。但是仍然存在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参加进来。

2、部分学生在组长分工时,存在抵触情绪,影响了任务的完成效果。

篇(6)

幼儿园把我安排在了大三(2)班进行为期九天的假期锻炼,他们都是一些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胡老师是这个班级的授课老师,可是小朋友们却都亲切地叫她妈妈。这让我感到了这个辛苦岗位背后的一丝幸福,刹那,我觉得胡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最让人羡慕的;那些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第一天,我一方面通过听课初步了解胡老师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受课特点。胡老师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了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我觉得较有特色较为精彩的是在他们在上课前的八点到八点二十分的聊天时间,也就是培养语言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这里,胡老师首先引出小朋友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然后由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说他们的看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他举手了。举手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在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胡老师再向他们阐释她的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有些小朋友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多得。

刚开始到幼儿园几天,由于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不熟悉,我只是协助胡老师进行一些较常规的工作,比如在点心、午餐时间分发餐点、饮料;午睡时一起维持午睡纪律;定时给带药小朋友吃药。后来随着对该班幼儿受课特点的了解,八月五日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试教。当天的课上午是思维训练,《乌鸦喝水》截句拼读,画《吹泡泡》,下午是《暑假乐园》,学写字宝宝一共五堂课。思维训练是我觉得最难上的一节课,它需要较全面地掌握该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状态,而这恰恰是我最欠缺的。于是我详详细细地看了他们的思维训练作业本,回忆了前些天胡老师此课的上课方式,前一天晚上我还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终于觉得有了一些上课的把握。接下来是《乌鸦喝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上课兴趣,我首先找了一些有关《乌鸦喝水》的图片,让孩子们在脑海里能先去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趁热打铁,然后我马上就在黑板上写了接下来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一句话,注上拼音,他们拼读的兴趣很浓,这样也就达到了这个课读拼音讲故事的目的。最后我还用"开火车"的形式让他们一个个拼下来,课堂气氛一直比较积极活跃。

一天下来,不用说这是我几天以来最累的一天,其中只要是某一个环节没衔接好,或者课没讲好小朋友们就会马上吵闹起来,因为是第一次,有好几次我都控制不下来孩子们“激动”的情绪。我用他们的专用铃铛,他们没安静下来,我用嗓子喊,刚开始还好可是马上就烦起来了。幸亏有胡老师在旁边听课,在我实在控制不住时她就出来帮我控制课堂纪律。课后我提出嗓子受不了时,胡老师告诉我在适当时候得用些身体语言,比如用眼神。孩子们都很聪明,一看见老师在盯他马上会停下来。而后我又提出了一些我在课堂上遇到的较多难题比如:在有些环节还不能控制住,原因在哪?怎样对待有些小朋友的奇怪问题?胡老师都一一很耐心地对我进行了解释。

除了这些,在胡老师身上我还学到了很多。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深深地打动着我,她爱她的职业,她爱她的学生,她爱她同时作为三十几个孩子妈妈的身份。她爱玩,和孩子做游戏她跑得比谁都开心;她上进,中午当孩子睡觉的时她总就在旁边看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她做事耐心,对我的疑问她从来都是详细分析,详细讲解……九天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不知不觉,我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小孙老师,也成了他们的大姐姐,有时候他们会跑过来告诉我很多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有时候他们会拉着我让我陪他们做游戏;又有时候他们会突然给你一个小小的惊喜——捧过你的头给你一个轻轻的吻……我想这就是快乐,这种快乐中夹杂这淡淡的幸福,让人回味无穷。

篇(7)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重新认识了新的课程观,让我明白: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它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幼儿,通过游戏、日常活动及相关事物的辅助作用,使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每次的教育活动,

我都会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

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能据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好各类计划,及时的记录好反馈信息;能深刻领会二期课改精神,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实践;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经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回顾过去的一年,虽不曾有什么辉煌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

工作中,我认真学习《规程》、《**市学前教育纲要》、二期课改的精神,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规程》和《纲要》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地创设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的环境,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每个孩子获得发展。

本学期我加入了托班教育的行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反复学习**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并向其他几位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又参加了赵赫老师的托班教育的研讨班的学习,努力走进2—3岁孩子的生活、学习中。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开汽车,我就利用孩子的兴趣,结合孩子已有的秋游经验,为孩子设计了开汽车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自由选择“加好”喜欢的“汽油”,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的“汽油”在马路上留下的不同痕迹,还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孩子的注意被吸引,能主动地积极投入,得到了组内老师的肯定。

作为家教指导员,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仔细作好家访摸底工作,而后一起筹划、组织、实施每一次的家教指导活动。在0—3岁社区婴幼儿家教活动县级展示中,我和施佩琳老师一起设计组织了13—18月孩子的竹竿操活动,还和其他老师进行了有关家长对孩子的指导行为的现场教研,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

今年,我和徐金叶、施云豪两位老师结成师徒带教关系。为了使两位老师更快地成长,使我们共同进步,在平时我们密切配合,相互观摩,切磋教育教学的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徐老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较强,我们就一起探讨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施老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特征能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我就向她请教有关托班教育上的困惑。一起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帮助他们的课题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