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5 16:51: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不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实验成功的必要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实施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它不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适应时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对教师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教育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教学过程意义上的真正改革,那么现代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呢?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往、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以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到全面的发展。

二、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提出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主体,是“教学之本”。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一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多年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教师还没有全面的解放思想,那种主宰式的教学痕迹依然存在。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放下“架子”,放弃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交流。首先,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因为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其次,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不会把事做好的。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要尽可能的尊重学生,尽可能的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施教学目标。总之要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更新课程观念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践发表个人看法。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整合性。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行为起点,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败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今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以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不像从前每个目标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没有相互关联。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组合、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组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组合。不难发现,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兼顾每个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时记住作者心目中美好等的形象。

(2)教学内容开放性。美国教育家说过:“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开放性的胸怀。如今的时代不比从前,即便是小学生,铺天盖地的信息已经让他们目不暇接,所以,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以语文课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尽可能多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展开立体式教学,以此来强化学习,但是中心必须是课文本身,最后才能把课文吃透,让学生得到知识。

(3)教学方式互动性。教学方式互动,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从前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从前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而不喧闹,争辩而又温馨,师生间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沟通和补充,教师没有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彼此间交流着情感、体验和观念,最后达成共识,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4)教学过程活动性。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参与进课程中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仅仅是一味、死板地讲课,就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进课文中来,融会贯通,就能够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知识。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方法

(1)注重积累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也从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4)注重加强横向思维训练。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培军.采取多种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3(11)

篇(3)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策略

一、认真学习义务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精神和内容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却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同时加大对校学生的书法教育。其目的我认为是一方面可以减轻小学生的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同时增加背诵文章篇目则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接触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汉语言习惯,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对小学生的书法教育的“软硬兼修”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使小学生修身养性,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则主要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而最有效的莫过于让小学生多多接触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优秀的文章。因此,加大对小学生背诵篇目的要求则给他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接触、吸收并内化的实践机会,使小学生通过接受大量的背诵实践优秀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习得(即通过学习、练习等途径来掌握)中国语言学习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整体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择,认真思考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设符合本年级小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氛围,以充分调动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个人的独特内心感受和心理体验,使他们在大量的有目的的阅读和附属、背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体验汉语言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感彩和浓郁的文化底蕴,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感、并积累文学素养,进而丰富小学生的文化储备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程,树立课堂教学新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激发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整个人(包括情感上和认知上)具有个人参与性质的学习活动,即使是推动力或者刺激来自外部,但学生的学习、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学生内心的,并且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该积极创设一种自然、真诚、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并通过精选富含时代气息的、符合当前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恰当的教学素材来提供给学生能够理解或者支配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理解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精神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活动,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同步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才真正从受支配的地位真正转变为学习主体参与,成为课堂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被充分认可,学生的主动思维空间才会被顺畅打开,学生才能在一个轻松、自然、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并理解知识,进而通过实践来内化知识,从而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包括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并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素材的取舍、教学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同时教师应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能恰当地正确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使教学的各种环节都能紧紧围绕着学习的学习开展活动。这必然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以更好的驾驭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而语文教育就应该是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阅读材料,在大量的阅读实践过程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让学生养成留意一切语言活动的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模仿,在模仿中学会运用,在运用中学会创造,继而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继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加大对学生经典文章的诵读无疑是一种好方法。通过大量的对中华经典文化的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语文思想、情感体验与审美感受、使学生在典范的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语言的积累,继而不断丰富学习的精神世界,这必然会促使学生养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中华经典文章,并对学生的诵读给予必要的、得体的方法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寓教于乐;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和科学合理用眼卫生的指导,并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小学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彩,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诵读的快乐。学生若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必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个性自然会得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会在积淀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全面提高,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养成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讨会 新课标解读 学习心得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2012年9月7日至9日为期二天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三位专家、特级教师的上课和讲座使我热血澎澎湃,激动的难以自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张学伟老师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朴素与真实,在教学中采用了"一引二读三品四比"学法。所谓一引,即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课文的情景;二读,张老师的教学中运用到了读出感情,让学生通过读,大胆的去想象文中所写,最后再由教室总结;三品,品的是意境,这是我们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就不在赘述;四比,比什么呢,就是把与这课有相同之处的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较文中所写内容,所用到的方法等,这是我教学时经常忽略的问题。听了张老师的教学,我把自己平时教学方法和张老师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他的教学方法我平时没做到,我没大胆让学生去比,也没拿更多的课文来比,于是让学生失去了很多想象的机会,错失了积累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尽量做到教学的完美。

全国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张学伟老师,是全国语文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全国"注提实验"名师。他的教学也很精彩,略读课文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重在引导。张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片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课文中重典语句,模仿的动作,上得非常精彩。

李卫东老师的中年级阅读课文教学也十分精彩,特别表现在他这堂课的前半部分时间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对话,以及他说话的语气,并指导学生读好他们之间语气的不同。李老师语气读的非常到位,学生也学着把这些语气读的非常好。可见,李老师的读的基本功特别好。

除了听名师的上课,还听了三位专家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他们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很详细,让我知道了各年级的教学重点,以及各年级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纵观以上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课例,我想到:

1.语文要有充分的情感

这里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的情感。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一条很重的性质就是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有着丰富的人文特点,即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同样是要有这方面的情感,只有我们自己有着丰富的情感,我们才可以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也只有我们的学生自己有了这种情感,才能够更加促进我们孩子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才能谈到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的确,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读大量的书,把读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当然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消化所读的内容,不可一知半解。这次参加会议的上课和做讲座的各位老师无不是学识渊博,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如果说教学方式是形式,那么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就是内容。只有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才可以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3.潜心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每节课上成公开课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 作业设计 策划方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18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甚至是拖着小型行李箱去上学的现象随处可见,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当前小学生的课业都被迫变得十分沉重。然而,对儿童来说,校园本应是一个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游乐场。繁重的课业给小学生带来的是他们瘦弱的肩膀所承担不起的过重的负担,带走的是儿童稚嫩时期本应拥有的天真烂漫的笑容。过重的课业是完全不符合处于稚嫩年龄的小学生的学习要求的,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至于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而这可能会使学生的整个成长轨迹偏离正确的轨道。由此观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新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作业设计的方向也应该是简洁化、精细化、高效化。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作业设计理念的更新更是刻不容缓的。此文,则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在小学语文研究背景下,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的详细剖析,进而对此作出一些针对性策略探讨。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方针政策的改革,新课程提出了教育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标准。新课程标准还提出:教学应当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精神。最终使学生具备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沟通交流、社会实践等能力。那么,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当跟随新课程的步伐,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创新,改善当前小学语文课业繁重的情况。切实做到从“学生本位”的原则出发,减轻当前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轻,从根本上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二、对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剖析

(一)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当前小学语文课业负担繁重,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教师未真正领会到语文新课标的内涵,依旧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所谓传统的语文教学教育方式的主要内容便是“题海战术”、“模式套用”、“书写背诵”。然而,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是不适应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的,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的创造创新性。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因此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道路上主要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方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小的语文教学。

(二)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学生来说是成长道路上学习的第一场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还有许多家长秉持传统“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虽然传统的家庭教育观仍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更多显现的是一种弊端。陈旧的家庭教育观使得很多家长把孩子完成教师布置的沉重的课业视为理所应当之事。更甚者,有些家长盲目地将作业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教师好坏的标准。这又使得教师错认为自身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是正确的。使得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更加稳固地存在于当前学生的学习当中。

(三)传统作业设计模式的不足之处

1.当前小学语文作业题目质量偏低。作业设计内容局限,形式单一,仅仅只是在要求学生一味地背诵课文或者完成一些具有浓厚应试教育色彩的提醒。而忽略了学生在思维探索,创新方面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成长。2.作业量过多。根据对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作业完成所花时间的{研,大多小学生在语文学科课后作业上花的时间普遍为一个小时左右。由此可得,小学语文作业量过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课业负担。3.应试教育色彩浓厚。传统的作业观根深蒂固,“题海战略”依旧成为教师授教的主要方式。

三、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向策略的探讨

(一)教师教育观的革新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原因,教师教育观的革新刻不容缓,是改善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首要途径。教师应当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理念。对传统的作业设计进行改革创新,站在儿童的角度并以“学生本位”观为教育指导,设计出适应小学生发展的语文作业模式。

(二)家长教育观的改变

家长教育观念应当跟随当今以创新、创造为主题的时代,与时俱进,在吸取优秀传统教育观的同时,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的教育观进行改革创新,进而推陈出新,形成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先进的教育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应当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锻炼上,因为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世界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不竭的探索动力,由此,只需要家长稍作引导便能激发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而不能将沉重的课业负担理所应当地施加给孩子。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向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积极意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成为趋势,小学语文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主要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课件制作和展示,也即俗称的多媒体课件应用。这种应用有图像,也有声音。教学中能有效将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都调动起来,使这两种感官共同作用,接收和处理新的信息。实践证明,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确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现分条简要将这种积极意义阐述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象、影象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象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又具有检索方便、资源共享、和平共有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大限度的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h}和主动性。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导入,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而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创设良好的情境,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导入新课时看抗美援朝打仗的片子和分别时的感人视频,这样导入新课,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

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培养朗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适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但一味的要学生多读,学生会厌倦。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生动再现课文中各具特色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跟读、感情朗读,还可以配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课文朗读,通过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不但能正确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朗读训练不会有厌倦感,让他们在朗读中学会朗读,从而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如教学《桂林山水》、《匆匆》等优美课文时,教学中就要进行充分的朗读,用读去体悟作者的感情。

2.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在平时的上课中,利用计算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E-inai 1或QQ等其他网络工具与同学交流,如谈中年闰土的景况、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异同,谈读鲁迅文章后的感受等。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熟练的语言文字的交流、表达的技能。所以说,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不但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计算机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如教人教版四年级卜册第四单元看图作文《一张旧照片》的习作师。可以先用课件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明确这次写作的目的,然后利用计算机出示有关这场战争的资料,观看题材的影片,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这场战争的感性认识,为完成这次习作创造了条件。所以在学生们的字里行问都可以看到他们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由于多媒体计算#J L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点燃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课后,我还让学生把文章写到QQ空问和博客里,给自己一个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让亲戚朋友读读,提提意见,帮忙修改。这样,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教师要继续以课程整合为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开放课堂;开放练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点之一,又是语文教学难关之最,小学作文教学的好坏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一个折射点。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努力构建自主课堂、合作课堂、探究课堂、开放课堂,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可以这样引入开放式教学:

首先作文教学在确定主题上和选材上要向课外、向社会、向学生熟悉的生活开放;特别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尽可能的选本地的、学生耳闻目睹的材料。因为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才可能“言之有物,诉之有情”,真正融入作文课堂,才会有写作的欲望,才可能积极投入;千万不要提前制定出条条框框,把学生囚禁在笼子里,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再者作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把学生当作主体,要向课外、向社会、向学生熟悉的生活开放。

另外作文教学在练习方式上要贯彻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看到说,由说到写的顺序,把写作方式向开放式引进。

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通过实物引入,创设开放课堂。学生初学写作文,一般都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把观察、思维、表达三者有机结合,在低年级已对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和口述故事大意有所了解掌握的基础上,恰当的将实物直接引入课堂或将学生直接带到实物现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无意注意,先让学生“大饱眼福”有一个直观感受,再启动学生的思维,通过互相讨论、老师有导向的提问、及学生复述发言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再把自己看到的、说过的、很自然的写在纸上,使学生在自主自由、无拘无束中得到写作锻炼,达到习作目的。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更深入的体验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这样,既避免了作文教学的单调、难下手,又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在完全开放的环境里踏上作文之道。例如描写动物、静物类的作文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是通过现场尝试、体验、创设开放式课堂。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深化和发展;俗话说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记叙任何一项活动,描写任何一个场景,学生都必须要有亲身感受,才能写得真、记得深,言之有物、发之有情。假如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苦思冥想,生编硬套,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空洞无味的;我们在进行此类作文教学时,可以先不告诉学生意图要求,也不需要带笔记本,力争“不露天机”,先让学生在老师有目的的策划下尽情欢笑、玩耍、旅游,活动中老师趁机再“煽风点火”,暗中指点迷津;活动结束后,趁学生玩性犹在,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显其能,共同回忆寻找那开心一刻,难忘之处,然后学生再把它整理成文字;老师还可以在活动中许愿刺激,鼓励学生:“如同学们玩的有意义、发言积极、写的有特点,下次将让大家玩得更美,看得更多”…….。如此,小学生好玩的天性得到了有机的充分地发挥,在开放的生活里,“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三是通过人物采访,亲情交往的方式创设开放式课堂。小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人、亲人和朋友、同学,最崇拜的莫过于自己的老师,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写人的文章时,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人入手,从他们最亲近的人入手,指导学生去了解他们,观察他们,从夸字下手,以夸字当头,鼓励学生全面挖掘所夸人物的闪光点,争着夸,比着夸,夸完后排大同、存小异,找出自己心中偶像的独特之处,筛选整理、详细描写,圆满完成作文任务。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开展采访,这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定然会起到推波逐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