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0 21:40: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室内设计是一个与现场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装修材料、新的施工工艺更新比较快,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极强的现场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利用暑期时间积极充电,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迎接新学期的专业教学工作。
(2)《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实行“项目驱动式”进行教学设计,将此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9大模块(绪论、室内装饰常用材料、隐蔽工程、吊顶工程、泥水工程、木工装修工程、涂饰工程、裱糊工程、配套装饰工程)和9个实践项目来进行教学,采用实际工程案例引领式教学,精讲多练。通过企业或实际生活中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将每一节课授课内容贯穿于实际的项目设计中,使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中掌握核心知识。
(3)随着装饰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出现,在教学中一方面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装饰材料的??物展示、材料市场考查、观看工艺视频、实地工程参观等形式,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加深常用材料与工艺的掌握。同时,结合装饰行业发展的实际,给学生介绍当前典型的室内装饰工程案例。配合设计案例,把所学的施工工艺知识贯穿到实践方案设计中,提高各课程之间的综合运用,加强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要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改革
装修工程中涉及材料较多,工艺也比较复杂,学生很少接触实际工程,单凭语言描述讲解不清楚,可以用视频、动画还原施工现场。同时,为了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程教学应该走出去,到建材市场,施工现场直接教学,采用全真或仿真的教学方法,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问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简单的构造,通过“看、摸、比、记、练”的方式对材料和工艺有直观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组织形式改革
(1)在《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案例、施工工艺视频、网络资源搜集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与趣味性,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并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课堂搬到案例现场,采用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梳理课程设置的连贯性与合理性,而且加大了专业设计与实践环节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工作情景,明确工作需求和适应工作强度,调动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资源改革
(1)建立装饰实训室,实行现场教学,完成一个模拟项目为教学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学生下达一个任务。例如完成一个室内空间的地面铺设,墙面的装饰与粉刷,天花的吊顶与灯具的安装,让学生借助实训室的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各项任务。
(2)建立装饰实训基地,与装饰公司建立动态实训基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工人充当助手,跟踪完成一个实际项目,这样学生即了解了各种装饰材料的属性与特点,也了解各种装饰的施工工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得到了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极大提高。
五、考核的方式和考核内容进行改革
摘要:从分析建筑施工模拟实训在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入手,讨论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以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几个要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5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1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
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现状
1.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是学生于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1.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改革
2.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情况,教研室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3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工程造价课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知识内容广泛,定额、清单不断更新,为了让课程紧跟时代前沿。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改变过去的全部课程都由教师讲解的模式,老师针对课程拟定一些题目,给学生介绍一些该领域有针对性的,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参考资料,学生课下准备,课堂上老师启发学生对所讲授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课堂上随时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观点,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授课过程中,授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让学生亲自参与,积极动手、动脑探索性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二、认知式教学在工程造价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学生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缺乏感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工程造价相关知识。对于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内容,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将建筑装饰材料形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带领学生到建筑材料市场参观,组织实地教学,现场讲解建筑材料、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建筑的施工技术,对于施工难度比较大的,现场不能完全展示的内容。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建筑施工视频,展示各种材料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和施工现场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观完视频后,老师再把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适当的讲解,师生之间相互讨论,避免了单纯讲解理论的情况出现,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工程造价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容梗概、重点难点等方面,用直观的形式,或者用课件或者去工地现场参观,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列出分项工程项目和准确计算工程量。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创新教学方法。
三、实物操作教学法在工程造价课程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工程造价实训室里,有材料展示区,展示区分别摆放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装饰、安装材料,同时配合一些施工方法工艺图。当学生们一走入教室,就被这些材料和图片所吸引,对学习专业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课程中,教师给学生看一些相关的材料实物,同时对一些施工难度较大的,采用播放施工视频、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观摩的方法,教学效果更直观,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的教学效果。例如,计算天棚工程的工程量时,先给学生讲解天棚施工的工艺流程,给学生传看一些真实的轻钢龙骨材料,并现场操作龙骨的施工方法,这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他们讨论并且思考,如龙骨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成的、通过什么样的施工工艺才能组装完成等。然后,教师再讲述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率。在教学中,课堂也是实讯场所,特别是一些操作性课程,例如在讲解砌筑施工工艺流程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和学生综合评判。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就能观察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会大大地提高教学效,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现状
针对建筑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高等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以建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为例,部分院校存在如下问题:1)盲目扩招,学生的就业方向专业性不够强;2)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专业基础能力薄弱化;3)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程不够升入,实践环节薄弱;4)土建和安装不分家,偏重土建,弱化安装;5)重视强电、建筑给排水和空调工程,弱化空调、供暖、弱电,通信等工程;6)重视计量和计价,弱化工程招投标、造价控制、合同管理等。毕业季节,用人单位和学生出现“两难”问题,单位需要安装工程方向,基础比较扎实和全面的学生,而学生在选择岗位时缺乏自信和不知所措。
二、安装工程造价职业技能分析
从事安装工程造价的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掌握建筑电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工业管道、供暖工程、空调工程、建筑智能系统等图纸的识读,熟悉各安装专业工程技术规范、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建设管理制度,熟悉安装工程各专业工程的计量规则,具有较强的工程量计算能力,能编制项目各阶段造价文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熟练应用安装工程造价软件,有一定的资料管理能力等[1]。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包括施工工艺、专业识图、工程量计算、计价、编制经济性文件各环节的内容;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重视工程项目的整体化练习,实物化练习;重视毕业实践环节。
三、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深思
(一)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分离
目前我国一百多所高职院校设置了工程造价专业,包括土建和安装两个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大致为: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原理、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仅有部分院校分离了土建和安装两个方向,独立设置安装工程造价专业,增设:管道识图与工艺、管道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等课程,作为安装方向专业知识的强化,使安装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安装工程常用材料,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及附件,防腐与绝热保温,变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图的识读等。而上面这些知识和土建专业没有直接性的联系,建筑市场对安装造价人才的需求也趋于更专业化。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中,理论基础知识涉及建筑水系统、电系统、通风空调、消防、安防等各个专业工程,而各个专业工程的预算与报价,又涉及到算量和计价两个环节,就要求学生必须要灵活和熟练地计算工程量和编制经济性报告。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岗位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就业前进行大量的综合实践。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就需要合理设置校内外的实习、课程实训环节、毕业综合实践,在任务安排上,需要合理地设置实践题目难易程度、专业工程规模及范围的选择。
(三)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
随着造价软件在造价行业中的深入应用,相应的安装计量软件和计价软件品牌越来越多,如斯维尔安装算量软件、广联达安装算量软件、算王、鲁班算量等等。这些计量软件总体的设计和运行思路是一致的。通过手动布置或者识别的方法建立三维模型,然后运行计算机后台的计量程序,得到相应模型的工程量清单[2]。不同的软件有自身的特色,在操作平台的难易程度、模型的完整程度、算量的速度、准确度方面都有不同的差异,各高校和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笔者有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教学的经历,小规模的安装工程采用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进行算量过程和结果的对比,会发现手工计算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上会有所优势,但规模稍大的工程,软件算量有明显的优势。软件的应用属于一种技能操作的掌握,不同类型的算量软件的应用只需操作能力的迁移。所以,在软件教学中应该重视操作技能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平台上可以较快地熟悉与掌握其精髓。
(四)赛教结合模式
工程造价行业每年都有各种级别的技能竞赛活动,展示各院校职业技能培养水平的平台,也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标杆。笔者参与过几届大赛,从选拔、集训、总结,看到赛教结合方式的优势所在。大赛中安装方向的竞赛内容为:根据专用图纸,在指定时间和指定范围内准确计算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包括手工算量、软件算量、创新思维题目。参赛团队相应设置集训课程为:《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与识图》、《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课堂教学和实物认识实习,实训模拟教学。集训时间虽短,但从工艺、识图、计量和计价,各方面的强化和提升效果非常明显。而常规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零散,知识系统的形成缓慢,专业针对性不强,甚至很多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大赛设置的创新思维题目,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延展和创新能力。安装工程造价不是计量计价的重复过程,现有领域内存在知识盲区和陈旧的思想。而创新思维题目的出现,更督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体制,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总结
[关键词] 建筑装饰材料 实践教学 市场调研 教学改革
《建筑装饰材料》既是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建筑装饰材料也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的实现,无不通过运用装饰材料及其配套产品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等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的费用占建筑装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中,和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建筑材料》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该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熟悉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以及价格档次;掌握各类材料的流行趋势及适合的装修风格;善于在不同的工程和使用条件下,正确、合理、艺术地选用不同的装饰材料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再加上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无法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工艺特性、装饰风格匹配和施工工艺的构造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每类、每种装饰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以及选用等有关知识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内容多、参数多、指标多,枯燥乏味,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像,容易遗忘,学习效果不佳;即使教师备课充分,并且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增加了建筑装饰材料图片和视频,增强了对材料颜色、图案等感性认识,但对材料的质地、纹理、光泽等的感知很局限,仍不如到建材市场、施工现场直接教学,通过看、摸、比、记等方式对建筑装饰材料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改革中,我们减少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践的课时。理论教学缩短了传统建筑材料的课时,重点讲授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每种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应用范围,使学生直观认识从原始建筑装饰材料到现代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历程。另外,把建筑材料的最新成果例如纳米装饰材料、硅澡泥、液体壁纸、软瓷砖等引入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扣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在学期末开设了两周的实训专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质地、纹理、图案、性能、价格等特点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提升了职业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一、请进来
1.请室内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学院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请装修公司的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做报告。设计师讲座的内容是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各种装饰风格常用的材料。而请材料商家介绍材料相关知识、特点、施工工艺及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就对各种材料有直观的认识,对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性,和本课程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请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来
在建材实训室设置样品展示柜,展示各种小型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可以按装饰部位进行分类展示,如地面、墙面、门窗以及装饰五金等。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工具,了解工具和材料的特性,适用于学生对材料的初步了解。
二、走出去
1.走进材料厂家
在学期中,利用2个课时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板材厂参观,通过观看车间的生产流水线,在板材加工生产过程中了解材料的品种、加工方法、适用范围和施工工艺。对了解类似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2.走进建材料市场
在学期末,安排2周的实训专周。首先,由老师带领,利用2天时间对市内几大建材市场进行参观。主要是了解各建材市场的主营建材种类、分布情况,辐射区域、及交通路线,为后续调查做准备。然后,利用5天时间按照材料分类(如木材、陶瓷、石材、软质材料、金属材料、辅料等)自主选择一个建材市场,进行分组调研,再利用3天时间进行调查成果总结评比。调查前,老师应布置详细的调研任务书,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要求、方式及汇总后的结果。调查过程中,老师应给予相关指导,并解决学生在调查中所产生的疑问。调查结束后,每个调查小组都要撰写调研报告和制作课件,并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并进行自评、互评。所有调查成果共享,作为全班同学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参考资料。
3.走进宾馆、商场、样板房
在学期末,利用实训专周里的4天时间,学生分组,通过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在本市宾馆、商场、样板房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中自选一个设计水平高,装修口碑好的场所,进行参观、拍照,并通过分析不同部位使用的何种建材,加深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掌握材料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表现装修风格中所起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情况的亲身感知,提高了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材料的认知效果:通过调研活动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职业能力,也为后续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建筑产品在建造过程中有工序复杂、工艺操作技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成品一次性投入大、劳动组织及配合复杂等属性,其特殊性使得工民建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载体的选择、实训场所的营造和训练内容的设计始终难以突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就目前中职学校自身条件而言难以实现,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究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实训基地配套建设、教学经费投入、校企合作、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运用等深层次的问题突显,特别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和质量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以下简称工民建)专业尤为突出。教学改革实践如下:
一、构建校企长期合作的平台
1.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项目研究方向
我校在2007年6月成立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课改实验项目研究的基础调研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等阶段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基础调研阶段对120家进行了企业调研,对9家企业进行了职业活动流程调研,对4家企业进行了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调研,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改专家的充分论证后,得到《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表》,该表是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这次调研取得的系列资料、数据成为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极为重要的依据。
2.建设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开展校本教研
工民建课改研究团队是集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三方组成的集体,在课改项目研究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又陆续聘请企业施工技术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直接参加教学。企业专家参加教学研讨会、直接进入课堂参加教学、参与教材编写和审定、项目成果校内审定等,项目研究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征求企业的意见研讨商定。因此,企业专家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签订合作协议,发挥企业技术优势
校企合作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学校与企业单位层面的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合作内容,双方责任、义务、权利等,如与田华建筑集团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与北京通凯达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教学载体“小型框架建筑物施工”合作协议;二是学校与企业个人层面的合作(企业了解并支持),通过签订“合作意向书”明确合作内容,双方责任、义务、权利等,如与多家企业技术人员签订项目整体研究、编写教材案例、施工操作指导、教材审定等不同内容的意向书,充分发挥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优势。
二、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的整体研究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典型职业活动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以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等九门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实务课程和顶岗实习的完整课程体系。以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和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依据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替代了传统的力学与结构、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学科课程,保留了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岗位实务课程。工民建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从企业调研、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等关键环节一直得到怀建集团、田华集团等多家企业及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的直接参与,企业在把握项目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合等关键环节作用突出。
2.教学文件制定符合教学规律与职业人才成长规律
到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工民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课程标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文件,完成了三门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使研究方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企业需求,力求符合教学规律与职业人才成长规律。
3.教学载体选择典型的施工工艺和完整工作过程
载体选择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物,也可以是墙、梁、板、柱等建筑元素,要求载体能够承载《课程标准》需要的训练内容。经过校内课改核心成员、课程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多次研讨论证,结合我校实训基地条件确定了工民建专业《建筑基础施工》等七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共同载体是: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是一个真实的施工项目,将地基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施工、装饰装修施工分别与相应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砌体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普通装饰装修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相对应。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项目的设计包涵了梁、板、柱、剪力墙和楼梯等建筑构件,同时融进砌体结构的条形基础和砌块隔墙等更多的“建筑元素”。学生在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通过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完整项目,完成接受任务、施工准备、项目组织、工种操作、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保障、竣工验收等完整施工过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符合教学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
新课程实施中课程讲义、项目书、任务单、工作页、学习手册、企业工作手册、考核评价表、音视频素材、案例库和企业相关资料等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资源,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一定要符合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例如编写讲义:讲义编写框架经企业的专家组审议,讲义中的重要案例大多数由企业技术人员编写或提供素材;任务单、工作页全部来自企业的实际资料;讲义的最终成果须经校内专家组审定。为积累教学实施全过程的视频素材,将重要的教学环节制作成课例进行教学研究,学校与专业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重要教学单元、典型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的完整拍摄,为以后教学积累宝贵资料。
三、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
目前,完成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有较大的困难,体现在项目施工组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教师操作技能和施工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经验不足,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应用最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按照企业施工要求设计组织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是解决目前教学难题的有效方法。#p#分页标题#e#
1.共同制定符合生产施工要求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程和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一份符合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教学计划对顺利进行教学尤为重要。教学计划明确双方教学时间、教学环节中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师及示范指导教师、教学(施工组织)组织方案、教学设备设施准备、双方相互配合等细节内容。我校在课改实验班建09-1班《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实施,在施工放线、挖槽(人工挖槽、机械挖槽)、地梁(支设模板、钢筋绑扎、浇注混凝土)教学实施过程中,双方克服困难,共同遵守教学计划,遇有突发事件需要变更计划时,由双方协商进行调整。
2.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校企双方优势互补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教师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采取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企业教师侧重过程性知识讲解,进行实操示范、指导训练、质量检查、成果评价等环节教学,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提供墙体砌筑、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操作方法、技能、规范要求等技术支持。学校教师侧重陈述性知识的系统讲解,与实操教师共同组织教学、操作学习、参与指导学生操作、课程总结等内容。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新课程实施,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成为可能,培养学生技能落到了实处。我校在2009年2月至8月在三年级工民建班进行了“小型传达室砖混结构施工”的改革尝试。邀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教学组织,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这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3.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教育植入课堂
新课程实施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环境的营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教师难以完成,必须是在项目进程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点滴积累实现。企业的参与再现了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配合、工序衔接等内容,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享受劳动成果,体验职业快乐。
四、校企合作共建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基地
1.建设建筑施工实训区,完整实施教学载体
目前国内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大多是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等,技能训练也停留在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等工种训练。因此,本轮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研究必须在实训基地功能设计上加以突破,为教学载体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在实训区将完成“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项目的砌筑工艺、模板工程、脚手架支搭、钢筋下料及加工制做、施工分项工程质量检测等实训项目。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新的实训场地,作为建09-1教学试点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专用场地;搭建临时房存放工具设施、材料存放保管区;落实通水、通电、通道路,为教学载体实施创造了必备条件。
2.购置施工必要设备及工具,与企业资源共享
学校在企业的帮助下完成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装备标准》,提出了设备及工具等采购清单,利用市财政经费购置了项目施工必备的设备和工具,添置学生劳动保护用品,落实施工及训练消耗性材料资金,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设施资源和一线生产环境,提供教学载体实施的技术支持,提供大型机具设备(挖槽、模板)的临时使用,资源共享。
3.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体现企业文化
施工现场的环境布局贴近建筑企业工作场景,体现企业文化。将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安全标识、职业规范等内容引入实训区,现场环境布置应贴近建筑企业实际,体现建筑企业文化,明示安全操作流程及相关制度,保证施工操作安全,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习得技能。
五、校企合作保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工学结合教学环节
课改班在校内时以项目载体为核心进行教学,但是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施工组织、操作训练和管理方法的学习在校内无法模拟,必须依赖企业完成,提供一个连续的实际工程参观教学和学生实践场所对于课改班教学尤为重要。田华集团承诺为建09-1班提供现场教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顶岗实践和知识拓展提供条件。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践环节,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成为可能。
关键词:职场化实训工场;教学模式;实训教学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一、背景分析
我校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的雏形是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申报方案时提出的“教学职场化”与室内专业建设的系列实训工场。在室内设计示范专业建设小组大量的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条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数次专题讨论、分析和论证,同时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教学工厂”理念,通过总结、提炼创造性地提出来的。
“职场化实训工场”即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营造实际的企业职场环境,将室内装饰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通过教师的提炼,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过程”,之后把各个典型工作过程分类规划进入到我校的实训基地中的各个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训室的实践学习中,充分的体验和锻炼企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及必备的施工技能。到了高年级之后以学校室内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变成学校教学的“教学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执行由教师和企业专家指导的设计项目,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执行能力。在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市场的严格要求,并且得到企业专家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工作之前得到一个更加实际的职场技能训练。
二、根据“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模式
“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营造企业职场环境。它改变原来实训室的概念,将实训场地的环境职场化、面积扩大化、设备现代化、功能多元化、教师双师化、教学项目化,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专业实训平台。“职场化实训工场”理念的意图就是在“岗位为中心,工作流程为导向”的理念之下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训教学系统,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实训场地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应用合一”,形成以项目工作室(专家、名家工作室)为项目出入口,各实训工场为主要实训场所的“教学+实训+企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个我们自认为科学的又符合职业教育趋势的理念,但是要想把这个理念高效率的执行,让这个理念发挥它的作用,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对“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一)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知识导向课程模式(以学科为基础陈述知识)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行为导向课程模式(以实践为主线,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形成技能)着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职场化实训工场”教学理念是根据中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室内设计制作专业的工程施工属性,从行为导向教学法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更符合教学规律的。具体来说,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非学科式的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将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使得整个室内艺术设计及制作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如以设计员、施工员等施工技术岗位职业情境为教学的参照系,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就是所谓的在“做中学、学中做”,形成“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我校的室内设计实训基地集群中,实训室的建立是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和分析,在总结提炼了室内装饰设计及施工中的各项工作之后,结合我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而得出。为实现“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这一目标,我们对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了以下几个整合:
1、实训教学系统化。整个实训教学部分涵盖了实训的各个部分,其中有仿真设计部分,有施工工艺展示及实操部分,还有效果展示部分,最后是实际工作部分(室内设计工作室阶段)。学生能够体验和锻炼到室内装饰专业所需的各种实践技能。
2、实训教学阶梯化。实训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设计准备阶段,第二层次是设计表现阶段,第三层次为工程实施阶段,第四是层次为职业锻炼阶段。通过层层深入的实训实践学习,让学生完成到职业人的转变。
3、培养功能多元化。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实训系统以设计员为核心岗位。同时可以培养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相关岗位。
4、实训项目实战化。在实训教学的高级阶段,通过“室内设计工作室”平台,引进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教师和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参与真正的市场中的设计项目,这也是我们整个实训体系的最大特色之处。
(二)建立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互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我们根据室内装饰行业的特点,将工作过程典型化,然后按照项目分类,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难度和复杂程度进行工作任务整合,其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教学情境与企业工作相一致。教学过程中多个专业互相融合,选择相应的工作任务,形成了“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突出“做”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灵活的培养模式。在长期的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对其职业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特质,引导学生从事自己擅长的方向学习,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组织管理与人打交道,对施工工艺有更多的兴趣,我们就有意识的让学生往施工员方向发展。而有的学生电脑非常擅长,我们则往设计表现方面引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确立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更多、更早第参与到生产实践工作中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快更早的觉悟并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三)编写符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与实训手册,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
为了能够配合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我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起专门针对性的编写了四门核心课程教材及相应的实训手册,分别是《室内装饰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结构与工艺》、《AutoCAD 室内设计运用》、《3Ds max室内设计与应用》,对实现室内专业的“行动为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
在“职场化实训工场”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课程教学中以任务或项目设置教学情景,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以“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和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式。
(四)建立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模式
中职“二加一”的学制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时间变短,顶岗实习时间变得很长,从三年的中职教育来说这一年的顶岗实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顶岗实习恰恰是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的短板。良好的顶岗实习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专业对口,让专业学习有持续性;二是顶岗实习内容要与学校的学习内容有衔接。所以我们着力解决这一巨大的难题,通过主动出击广泛物色合作企业,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努力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双赢”项目,带动产、学、研教育的发展,影响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加入到实习基地队伍,形成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从而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这是搞好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只有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我们在“职场化实训工场”教育教学理念下,实施“岗位为中心、工作流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系统的实训教学系统及相关配套的教学设施和方法。通过这几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的提升,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教育中教学模式与方法对于实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我们也将继续完善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