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程思政总结

课程思政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5 14:30: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程思政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程思政总结

篇(1)

关键词:思政课程 高校 改革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作为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政培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其实效性作为评价思政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最终归宿。高校思政课程肩负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同时也为大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就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来看并不乐观,其中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改革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师,通过对自己平时教学情况以及将与业界同行进行交流中所得之的情况进行总结,针对目前思政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如下几条总结:

1.1课堂教学质量差

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均是通过传统的口头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整堂课程均是教师在台上讲,即使是一些条件较好的高等院校,有充分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但教师也是将PPT打开,整堂课还是自己在讲,PPT始终是哪一张,貌似是作为背景资料展示,可见高校许多思政教师不愿进行改革,思维老套,跟不上时代进步,这样的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目前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聊天等等。

1.2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主要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课程组成。虽然这四门必修课程虽然在在内容比较齐全,但总体而言显得比较繁杂,尤其是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要较好的掌握这四门课程的学习是相当有困难的,特别是《基本原理概论》。由于难度大,内容广,因此让很多学生都不能较好掌握这几门课程,从而引起学生对这几门课程的反感,因此逃课率较高。

1.3实践知识极端欠缺

虽然思政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但由于其教学实效性能深刻影响人各项品质的形成,因此其又存在较强的实践性,只是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这点。这也是目前思政课成注意是课堂教学为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各高校思政课程均是安排课堂教学,基本不会涉及到实践,课堂绝大部分都是采取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因此课堂难免会枯燥无味,学生也会因此而厌烦这门课程,从而导致思政课成为高校逃课率最高、学生睡觉率最高的课程。

1.4整体对思政课程不够重视

目前高校对思政课程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首先在学生层面,对于考研的学生可能要好点,因为他们这门课程会影响到他们能否继续深造,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努力也只是体现在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上;而那些不考研的学生则对这门课程较为放松,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学分,当教师不点名时,则能逃就逃。在教师层面,由于思政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思政教师也是全校最忙碌的老师且每个班级所讲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每章知识都要在不同班级重复,这样一来教师也会产生疲倦,且重复次数越多越没动力,貌似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以求解脱的感觉。最后在学校层面而言,基本所有学校在思政课程的宣传上做的很多,在表面上看的确貌似是很重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但在落实到教学上时,学校却表现的不够积极,在思政课上也不肯下大投入,给人一种感觉是学校将主要功夫放在思政课程的宣传上,可能这也是学校的政治需要。

2.提高我国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

2.1完善教学体系

由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且较为深奥,但课时安排较少,因此必会造成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或者是即使完成,但完成质量是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在教学体系上进一步完善,要围绕国家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并狠下功夫,充分了解现在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来展开教学。在完善新体系时,首先要突出观念性,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军费与政治相关的专业,因此在理论知识的安排上要尽可能的少,更多是贴近实际,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在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选择思政课逃课,因为老师讲的乏味,上课如同备受煎熬,这样的课程上着既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是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毫无效果,笔者曾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 60%的学生在思政课上大部分时间是在玩手机。因此有必要让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或者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2.3创新考核机制

创新考核机制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考核机制进行创新,也包括对教师考核机制进行创新。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上,应该改变传统那套以分数和到课率为评价体系,而应该以学生的思想品质表现为指标;对教师来说,其评价体系应该交给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参与教学,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最直观的的感受,且最具有发言权。

3.结语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高校思政课程作为提升学生内在品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来进行弥补,因此要求高校领导层具有改革的决策魄力,来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燕爽.关于高校思政课若干问题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0,8:41-43.

[2]赵光军,董武清.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124-128.

篇(2)

关键词:近代平差;思政元素;专业素养;效果评价

思政后的回馈进行了分析。高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是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高层次合格人才,所以高校的所有课堂、所有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的需要,做到“授业”与“解惑”,还应该训练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做到“传道”,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注入思政育人的元素[2]。在此前提下,对于测绘类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应该结合测绘专业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测绘工程师的价值观和责任担当,时刻强调测绘从业者的职业精神,逐渐形成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体系,在专业知识教学中逐步融入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等测绘工程师的品质培养[3,4]。《测量误差分析与近代测量平差》为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方向研究生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经典平差理论的局限性,掌握常用的近代平差理论及运用方法,能够对改善测量精度与测量效率等复杂计算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对不同类型测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建模和分析的能力。该课程在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有利因素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长期获得好评,即这门专业课的教学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可以利用课程对学生的覆盖面广、课程量大、教师与学生接触比较深入的特点,对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规律和可行性进行探索。

1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提取

1.1将科学发展观引入课程

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从认识误差的分布开始:在本科阶段,学生知道观测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用经典平差的方法处理测量数据是合适的。到了研究生阶段,会学习到观测误差可能服从P范分布族中的某一种分布,不同的误差分布类型将对应着不同的参数估计准则及参数估计公式,而且参数估计方法具有的抗粗差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参数估计信息,就应该深入分析观测误差的来源及分布,从而可以有效减弱误差的干扰。所以,在介绍误差分布规律及参数估计准则的课程中引入科学发展观,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和区别,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课堂上通过公式演绎和讲解,强调数据处理中尊重事物客观规律、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是与当代测绘人的职业精神一脉相承的。

1.2课程教学中对“四个认同”元素的融入

在课程中讲到多源数据融合问题时,可以以汶川地震救灾为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突发8.0级强地震,在全国上下合力抗震救灾的同时,测绘部门紧急建立了航天、航空、低空三位一体的灾区观测和遥感影像获取体系,迅速制作灾区重建选址规划所急需的系列影像地图,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测绘学者们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的评估[5],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这次救灾充分体现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一切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重,集中各种资源办大事。在讲到用EIV(errorsinvariables)模型构建方程对变形的规律性进行分析时,可以以安徽省和县万寿塔(见图1)保护性修复工程为例,由于观测手段不能直接得到古塔的中轴线倾斜度数据,需要通过计算方法完成[6],进而介绍中国在古建筑保护上的曲折历史,原先是拆除旧建筑建造新城市,后来经过多年的反思认识到,古建筑是历史的例证,是文化的载体,是旅游的资源,于是对古建筑保护制定了法规条文并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修缮了很多濒危的古建筑。这也体现了有关部门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尊重历史,尊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到了助推作用。在介绍周江文先生创立的拟稳平差理论时,可以穿插介绍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对平差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弘扬他们专心科研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为国家建设只争朝夕的家国情怀。可以相信,如果宣传的榜样人物的工作内容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能学以致用,这会更加激发他们的亲切感和发自内心的尊敬。

1.3课程中对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求的引入

在课程中应该时常提及测绘人应具有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7],如:要有责任心和职业操守;要具备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要有吃苦耐劳和攻坚克难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并达到业务精通;要严格执行测量工作的技术规范,得到的每一个数据都必须经过实际测量和正确计算,决不能弄虚作假;涉及机密的测量资料和结果要严格保密,绝不能泄露;做外业应熟练掌握各种测绘仪器的使用;做内业应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软件、设备的使用等等。课程中还结合真实案例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加深认识研究生论文写作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等错误行为对人的一生带来的严重影响。以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为例,说明在重大工程的控制测量中,测量数据的精确与否对工程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强调要具备确保提交数据万无一失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该工程隧道段总长7.5km,是上海当时一次性掘进距离最长的隧道,其中贯通测量是难点之一,常规布设的控制导线难以确保贯通。因此,工程采用了导线测量加陀螺仪加测部分线段方位角的方法,并在到达贯通面前50m处加设竖管并导入地面控制点数据,利用这3种数据相互检核、共同平差来提高控制点的精度,确保了隧道的准确贯通,如图2所示。

2课程思政中教师主导及学生评价分析

目前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及教学能力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即教师对专业课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以及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首先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在课程思政的思想性、亲和力及针对性等的设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其次,教师也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及历史知识、时事政治等多方面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思政元素的引用[8]。课程思政取得的效果要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从2020年9月开始,在研究生《测量误差分析与近代测量平差》的课程教学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在进行了13周的教学以后,对学习该课程的全部研究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共有14题,部分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中各项内容分别为:A表示在高校专业课中开设课程思政是有一定意义的;B表示思政教学可以与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C表示《测量误差分析与近代测量平差》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内容是合适及感兴趣的;D表示《测量误差分析与近代测量平差》课程的主旨是以教学为主、兼而融入测绘学科的科学伦理(如应尊重数据的客观规律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中不弄虚作假等);E表示课程思政应该有助于培养专业素养;F表示课程思政发挥的主要作用应有助于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们还提出了对课程思政改革的建议,如“在上专业课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会比单独进行思政教育更有效果,而且可以缓和上课的氛围”“可以结合一些由于计算失误导致工程失败的案件,在课程思政方面很重要”“可以多分享学长们的成长经历、职业选择来增强专业自信”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说明他们是愿意接受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对所有的问卷答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时代的研究生们有高度的国家认同感、有理想信念、有文化自信,对感兴趣的思政内容也会自己找资源了解和学习,自我要求也比较严格,希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三观正确、具有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环境设计;思政元素;思政育人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1],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

1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环境设计专业的多数学生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文化教育。环境设计专业90%本科生为艺术生入校[2]。据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课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色彩、图形敏感,但对数字计算等较抵触。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自带大量思政元素,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匠精神”“生态环保”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排序(见表1~4)。

2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

2.1专业基础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要求掌握造型基础、形式基础、透视与解剖、专业速写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历史,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环境设计表达相关技能与方法,包括徒手艺术表现和专业计算机绘图软件。

2.2应用能力

掌握建筑构造、园林工程与植物、装饰材料与预算、家具与陈设、模型制作等环境设计的相关技术与工艺;具备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

2.3人文素养

掌握哲学、文学、心理学、法律等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能够应用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掌握一定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有良好文学素养,能够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与行业发展动态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

3思政育人具体策略

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梳理主要课程对接思政切入点(见表4),例如“环境设计概论”结合室内陈设设计典型案例,从文化创新与人文氛围营造角度出发,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及文化创新意识[4]。“CAD绘图”引导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在中国环境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研究中国园林设计思想及图纸表达,探索现代景观园林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使命感。“建筑构造与造型”结合案例说明建筑构造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增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和设计责任意识。结合中国传统的砖墙组砌方式和工艺,弘扬“工匠精神”。“设计制图”结合工程图样在环境设计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自觉执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责任意识,建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结合作图实践中的各种线型、尺寸标注和图面质量等,要求学生树立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及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室内空间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家居室内空间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提升学生对我国室内设计发展的文化自信。从家具空间功能布局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建立合理流线,增强设计服务意识。“园林工程与植物应用”针对园林河道工程存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施工材料及工艺方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意识[5]。结合中国绿色环保典型案例解析,培养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结合中国假山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案例解析,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人体工程学”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与居住环境的“无障碍设计”问题,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城市空间环境实习”倡导学生用环境艺术语言和思维方式,弘扬主旋律,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法和基本城市空间环境空间处理手法知识的讲授。通过案例解析、作品创作及总结答辩等环节,体验、领悟中国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工匠精神”、优良传统和服务社会意识。中外造园艺术比较,中国园林为世界园林之母,结合中国名园典型案例,分析中国园林与诗词、绘画、书法、戏曲关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分析中国园林文化传承案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模型制作”通过特定比例模型制作,在设计中提高学生精确的设计意识,进而增强“匠人精神”。

4结语

如何使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是环境设计专业高校教师应重视的课题。本研究探究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必要性,明晰思政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主要课程思政育人具体策略。所提出的思政导学方案还需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不断打磨,以期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的优化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

[2]盛佳依.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智库时代,2019(17):76-77.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4]王敏,王滨.热观察与冷思考:新时期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选择[J].教育探索,2019(1):102-107.

[5]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篇(4)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现状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都组织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建立了完善的思政教师培训制度。各地政府也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核定了思政课程教师的编制,在思政教学上实现了规范化、现代化。但是,在高职教育中,思政课程的发展起步晚、发展缓慢,各地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个别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职学校的思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而学生对思政课程兴趣平平,加之现在社会环境对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思政课程的教学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其本质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二)影响因素

1.教师方面。教师对思政课程认识不清、没有兴趣,工作上缺乏动力,上课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思政教师待遇差,工作任务重。思政课的价值在学生和家长中得不到认可,学生认为思政教师和课程可有可无,这打击了思政教师的积极性。部分学校不重视思政课程,管理不到位,人员、资金投入不到位,教师缺乏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教师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2.学生方面。学生对思政课程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只需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其他课程不重要,学不学都一样。

二、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既要有出色的技能,又要有健康的心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在于培养人的乐观态度,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心理学对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身心健康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意义高职思政课程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二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如今,很多高职学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只重视对有问题学生进行纠错和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思政课程重视事后教育,忽视事前预防。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在于针对人心理的问题,通过激发个体内部的积极心态,进行事前预防疏导,改变事后教育的方式。

三、如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一)从教师方面看积极心理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以自我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性格和积极的制度为支撑。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导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将发展的瓶颈作为成长的跳板,消除思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思政教师的优越感。

1.要提升思政教师的职业优越感个体获得幸福的方式不同,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高职思政教师要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获得优越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形成良性循环。

2.教师要完善自我人格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由于课程设置、社会评价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前景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工作消极等情况,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应用到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过程中,挖掘自身优势,培养积极的品质和心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用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影响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3.要使高职思政课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来自社会的负面评价。因此,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深化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对高职思政教师给予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给高职思政教师提供深造机会,使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从学生角度探索如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1.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人类的三种需要,能力被认可、归属感和自我需要。是否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是思政课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为教学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引导学生升华信念、认可自我。

2.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形成向上的人格。只有不断培养积极的心态,消极和懒惰才能被消除。高职思政课教学要以高职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价值;高职思政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学生构建真、善、美的精神世界,还要注重挖掘学生尚未被激发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学生成长,才能让高职学生真心喜欢思政课程。

3.优化学生的教学和成长环境要想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勇于尝试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敢于挑战自己,寻找自信,积累成功体验。另外,思政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应创造教学条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建立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5)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的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市场营销概念解读、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目标市场选择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等,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我国市场规律、了解我国市场秩序,并能够用上述理论进行市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所有课程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根本的、基础的、不可动摇的[1]。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及专业素养。

1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教学问题剖析及思政元素挖掘

1.1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教学问题剖析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虽然市场营销理论引入我国已有三十多年,但是目前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依旧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目的不清晰、实践教学机会少、教学理论不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2]。在从事市场营销教学工作的四年时间里,笔者通过访谈学生、教师互评、采访专家等途径了解到,仅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市场营销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1.1教学案例陈旧,缺乏吸引力案例教学法是市场营销课程中被普遍认同的有效教学方法,优秀的案例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应用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而言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应用的案例多为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案例,虽较为经典,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陈年案例一方面难以适应当前市场规律,另一方面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

1.1.2缺乏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本专业的结合市场营销学是管理学下属学科,是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师在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需要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融会贯通。但是由于目前很多讲授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缺少行业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较少结合专业特点和所属行业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对行业市场认知缺乏,专业认同不足。

1.1.3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足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3]。在目前市场营销学授课中,教师对理论的讲解是较为成熟的,但是学生缺乏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机会。最终,学生仅掌握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相关应用操作技能缺失。

1.2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构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后,众多教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可以将这些要素总结为对家国情怀的弘扬、对个人品格的提升以及对专业素养与科学精神探究三方面。其中对家国情怀的弘扬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等,对个人品格的提升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等,对专业素养的提升与科学精神的探究包括建立专业认同、坚持学术诚信、具有批判精神等。

2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设计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要将这些元素整合并自然融入授课中,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进而实现最大效用。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以案例引入、理论介绍、学生讨论、理论总结作为授课思路。将思政元素与上述四个阶段进行融合,便能够形成一个关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范式。

2.1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案例引出理论

案例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优秀案例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共鸣,其思政教育效果远甚于单纯的说教。[4]将思政元素融入案例中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第一步。在选取导入案例时,要能够融入思政元素,例如优秀国货品牌营销示例、国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人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企业以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外优秀企业营销案例,都可作为导入案例。另外在案例的选取方面要注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引入优秀的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案例。

2.2结合旅游市场现状讲解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作为营销者,必须了解围绕顾客关系管理和伙伴关系管理的微观和宏观因素[4]。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不能单讲理论不谈实际,而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了解与行业发展有关的相关政策、分析游客行为特征的变化等,并能够将这些趋势和变化应用到课堂中,改变单讲理论不讲实际的授课方式。为此,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地走出去,多与行业接触,了解行业前沿及企业用人需求,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在“产品策略”这一章中,可以将旅游服务这一无形产品与有形产品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及旅游产品的认知;在“渠道策略”这一章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旅行社销售渠道与目前OTA销售渠道的不同等。2.3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市场营销学始终强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这一观念深入人心。这两点都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多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例如在市场调研相关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主选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并展示自己的调研成果。

2.4将营销道德作为升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市场营销学是将人置于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考验人的品质与职业道德。[5]尤其是网络营销飞速发展的时代,种种不良营销行为涌现,使大众对营销的误解不断加深,甚至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时也会带入不良营销的观念。但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所用的大多数主流教材中,仅提及市场营销观念中的社会营销观念时,会对营销道德的内容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营销道德成为授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在每节课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升华。例如,在竞争策略中强调公平竞争、反对恶意竞争,产品策略中强调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沟通策略中反对虚假宣传等不端营销行为等,以此引发学生对营销道德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项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153.

[2]马晓燕.高校市场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评《市场营销学》[J].学术论坛,2015(4):178.

[3]谭娟,龙桂杰.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5):87.

[4]缪小莉.浅议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教育经济,2019(10):116.

篇(6)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方式;高职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高职思政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学生每天花在上网方面的时间很长,也乐意接受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与学习这样的方式,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饶有兴趣。互联网又是一把利器,具有两面性,学生们今天的思想和言行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老师们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充分利用全面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契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也是可能的。学生们都拥有了上网的基本条件,除了机房,还都拥有智能手机,相当多的学生还拥有私人的电脑或平板电脑,能通过校园网上网,也能承受必要的上网费用。学生们还掌握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与交流的基本技能。

二、已经决定放弃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式

一年来,我们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了多种设计和实践,已经确立了一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同时也放弃了一些不太现实的方式。

决定暂时放弃的方式主要是信息化慕课平台在线自学方式。首先,通过和重点本科学校专家们的交流,我们得知建设慕课平台花费巨大,动辄数百万经费,作为高职类学校在思政这样的公共课上如此投入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在技术和师资方面也存在短板。其次,现行的慕课都是本科学校打造,我们认真进行了观摩,也让部分学生进行了学习,结果学习效果甚差,主要原因是这些平台的课程不太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决定暂时放弃的还有微课方式。高职学校的思政课是公共课程,学生精力投入方面有限。从课程特点来看,该课程属于德育类课程,把德育类的课程当成知识类课程来进行传授不太符合教育规律。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被证明不是一种理想的德育课教育教学方式,而把说教方式变成微课这种互动性更差的方式搬给学生效果不会太好。微课方式至多只能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种补充,而不会成为主要使用方式。

三、已经决定采用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式

以下几种方式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决定继续观察和采用。

(一)信息化课件学方式

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就是“讲授+演示”,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最具有可行性,是思政课进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对设备和老师学生的要求也最低。这是运用信息化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升级,是整合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一种教学呈现方式,形式活泼,方式多样,内容丰富,老师们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案例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流程如下:

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PPT、Word、Excel、flash等工具,根据需要准备好授课材料,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然后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

2.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教师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和校园网络,合理安排进程,逐步呈现这些内容。

3.老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协作讨论学习。

4.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达成观点,完成教学目标。

(二)信息化小组协作教学方式

这个方式是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提出小组协作学习完成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对同一内容进行相互的沟通和配合,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在课外开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主题明_,任务驱动,团队协作,共同提高。其流程如下:

1.老师帮助学生建立协作学习小组。

2.老师提供在线资源共享,建立协作学习的网络环境。

3.老师组织协作学习活动,完成协作学习的成果报告,最后进行成果的展示和评比。

(三)信息化主题探索与实践教学方式

思政课有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教师选择适当的问题,由学生在这个范围中自主选择一定的主题,然后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交互功能进行探索学习和实践提高。这是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在课外开展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保持了学生较强的自主性,保证了学生能根据自己兴趣特长探索与实践合适的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其流程如下:

1.教师提出探索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适宜的课题。

2.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和网址,供学生查阅或学生自己网上寻找。学生以相关的资源为基础,作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实践报告。

(四)信息化交流群互动教学方式

这个方式是利用QQ、微信等工具,建立学习交流群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可在互联网上建立贴吧进行专题交流。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教学的课前准备和课外拓展,弥补了课堂学方式的不足,尊重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效增强了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其流程如下:

1.老师利用QQ、微信等工具,建立学习交流群,或在互联网上建立专题贴吧,引导学生加入。

2.老师在群里进行作业布置,资料上传,视频播放,答疑解难,心灵沟通等活动。这些可以有效节省课堂用于播放视频、观看资料的时间,把更多空间留给学生进行活动的开展,观点的碰撞,成果的展示和个性的宣扬。

3.老师应在群里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学生的个性签名、个人说明、个人空间等细节,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和关注焦点,在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增强思政课的德育功能。

4.老师在课堂上对交流群的交流情况进行总结,该表彰就表彰,该批评教育就批评,以表彰为主。普遍性的问题就统一讲解,个别性的问题就在课后个别辅导。

5.通过交流群活动,老师拥有了大量的具体化学生元素(如该班级具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专业特长、实践活动等),老师应该尽可能的在课件制作和课程设计中以具体化学生为本,重新设计贴合学生实际和热点的案例与问题,让思政课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授课班级的学生为本。

篇(7)

关键词:思政;普通动物学;德育;水产养殖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同向同行、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有利于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响应中央要求,2018年起就要求专业课程建设必须加入思政元素。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自2003年开设水产养殖专业以来,就把普通动物学作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如何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普通动物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好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一项课题。本文将普通动物学的部分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与课程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绪论部分——引经据典,实施思政教育

普通动物学展示了人类认知动物世界的历程,是无数动物学家和生物学家对动物世界的总结和提炼。其中,绪论是这门课程的概要,具有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课程意义与重要性的作用。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各种正面事例。如,当讲述动物学发展简史时,可以顺势介绍明朝的著名科学家李时珍,简要介绍他用了27年时间编著《本草纲目》。期间,李时珍以身试药,尝遍百草的事迹能让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讲述孟德尔遗传定律时,教师可以简要讲述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做出了奠基性突破后,虽终生没有被当时主流学术界认可,却依旧坚持真理的科研精神。孟德尔的事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淡泊名利、一心科研的。讲到哺乳动物,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动物育种专家熊远著院士。除了介绍他在科研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还可简要介绍熊远著院士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精神,并讲述他以此精神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动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这些讲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他们探索世界的精神和造福人类的情怀能够深深震撼学生的内心,有利于提高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

二、原生动物门——讲述抗疟药青蒿素的研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原生动物源于生活,又能影响生活。任课教师要努力提高思政水平,从思政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周边生活,努力挖掘富含思政元素的原生动物的生活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原生动物门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讲究卫生的生活理念。当课程内容介绍到原生动物门孢子纲——间日疟原虫时,就不得不提到我国本土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教授。教师简要介绍其团队如何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2],并讲述屠呦呦教授团队抗疟药研发的艰难过程以及药物成功研制的重大意义,告诉同学们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是我国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被世界认可的标志。同时,讲述疟疾为什么让人谈之色变,此疾病为何能够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由此可见,原生动物虽然微小,但跟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研究小小的原生动物也能为国家和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生活中还有很多既包含思政元素又融合原生动物知识的生活案例。任课教师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导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树立良好的“三观”。

三、节肢动物门——通过虾蟹育种研发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其中,我们研究比较深入的就是甲壳动物中的虾蟹。众所周知,虾蟹类不但经济价值高、而且营养丰富,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动物蛋白来源。对虾的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大众喜爱。对虾属于海洋水产珍品,但由于其野生资源有限,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对虾人工养殖技术能否实现显得尤为重要。讲述到对虾结构的时候,可以顺势介绍赵法箴院士的科研事迹。教师可介绍他如何长期致力于对虾繁育技术和对虾养成技术的科学研究,以为对虾的全人工繁育技术和对虾养成技术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讲述赵法箴院士科研成果的重要意义:不仅推动了中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大力发展,而且对海区放流虾苗的增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要告诉学生,赵法箴院士能做出科研成果,离不开其对对虾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所谓地基不牢,地动山摇。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对虾知识的掌握,又能促进学生对从事科研的认可。讲述河蟹结构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位已故科学家——王武教授。简要讲述王武教授如何解决了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的技术难题,以为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养殖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导学生,其人生信条中的决心、节俭、勤劳、谦虚、热情,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有很大学习价值。上述案例中两位水产专家努力工作和攻坚克难的精神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内心。总之,这些恒农兴邦案例能够强化学生的科技兴农、创新兴农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其科研精神。

四、鱼纲——以我国渔业取得重要成就为例,激发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支,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类蛋白需求愈加旺盛。众所周知,在常见动物蛋白来源中,鱼类蛋白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使人民消费需求持续得到满足。我国连续23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已经将“渔业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我国众多水产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提起渔业养殖,就必须介绍我国著名鱼类生理学家和养殖学家——林浩然院士。对此,教师可向学生简要介绍林浩然院士取得的科研成就:他与加拿大学者彼得教授合作,阐明鱼类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的作用机理,并将该理论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研发出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鱼类产卵的新技术——国际上定名为林彼方法[3-4]。当讲解到鱼类繁殖系统,还可以顺势介绍一下我国的四大家鱼全人工繁殖之父——钟麟教授。曾经,人们只能靠野外捕捞天然鱼苗进行人工养殖,由于钟麟教授的重要科研成果,才有了我国水产业的快速发展。上述水产专家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我国的渔业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既能激发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通过课程与德育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将普通动物学的发展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紧抓知识讲授的同时,强调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担负的时代使命和时代责任,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此外,教师要厚德垂范,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从而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在实践课程中,尽量采取小组互助模式,让几个学生一起完成实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而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管理条例,实事求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知不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着重培育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之潜移默化移植到教学课堂中。这不仅能有效突出该课程的知识育人功能,还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担当水平。结语综上所述,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好地立德树人。结合普通动物学的特点,尤其是水生动物种类繁多、很多品种研究并不深入等情况,打好普通动物学这个“地基”,才能让学生为自己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进而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也只有将思政和专业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然,要讲好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还需要在以后的教研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进一步挖掘和提炼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使普通动物学的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刘莉莉,张雪梅,刘琳玉,等.“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蕴含的教育价值[J].中学生物教学,2021(32):56-58.

[2]黎润红,张大庆.青蒿素:从中国传统药方到全球抗疟良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9):1046-1057.

[3]陈曦,江月.植林于江海造福百姓存浩然正气为祖国立功——记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J].中国高新科技,2019(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