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心理误区论文

心理误区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1 16:16: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心理误区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心理误区论文

篇(1)

    一、因“偏食”而形成“阅读误区”

    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往往放任自流,忽视和淡化了其具体的指导,学生凭兴趣遨游书海,久而久之,必然因“偏食”而形成“颇具个性”的读书嗜趣。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很不成熟,看语文作品,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如偏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就以为古诗词以外别无书读;热衷钻研文言散文作品的学生,对现代文一类的东西往往觉得不屑一顾;港台及内地的某一类文章读多了,部分学生就认为文章不绮丽,不柔情,不浪漫就不够味。我们曾抽查过部分学生的读书笔记,发现了三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有些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的多是些古典诗词,有些学生的读书笔记尽是些绮丽柔情的支言片语,还有一些学生的读书笔记摘取的大多是些险僻的词句。学生如此进行课外阅读,仅在课堂测试里边,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来。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一些类似的反映:对文言语段的阅读感觉还可以,对现代文语段的阅读却没有把握;写起记叙文来还比较顺手,写起议论文来却无所适从,如此等等。针对这些类似的问题,我们曾借用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对1996届高三毕业班的部分学生进行过模拟测试和抽查。结果表明,这些学生文言语段阅读(第二大题)平均得分率在65%左右,而现代文语段阅读(第四大题)平均得分率只在53%左右。这一结果与上述部分学生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作文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记叙文(32小题小作文)的得分率也明显高于议论文(33小题大作文)。

    以上情况显示,部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全面的,而制约这种能力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因学生阅读“偏食”而形成“误区”,有所偏废,导致“受力不均”,终至无所“增益”。

    二、因“涉奇”而形成“阅读误区”

    “涉奇猎异”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尤其是中学生,阅历浅,求知欲旺盛,“涉奇心理”更加突出。具体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唯奇是缺,余者不顾。比如读长篇小说,一些学生一般只追求离奇的情节;读报纸杂志,总是对林林总总的奇谈怪论感兴趣。

    我们曾作过这类实验调查,暑假前,布置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楼梦》,学生返校后我们拟出六个小问题要求学生回答:①有人说,袭人是主子的奴才,又是奴才的主子。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②贾宝玉吟诗、题对、制艺(应试作文)三项,他最擅长哪一项?最讨厌哪一项?③宝钗身上有缺点吗?若有,试举两例说明。④贾蓉与“红楼二尤”是否是亲姨甥关系?⑤晚唐的李商隐以抒情诗而盛名,多情的林黛玉对李诗持何态度?⑥“木石前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果显示,前面三个较重要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不能回答,后面的三个问题,反而有多数学生答得上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后面三个问题所涉及到的小说情节有一定的“奇”味在里面,比如“红楼二尤”的情节,“黛玉论诗”的情节,“木石前缘”的“神话”情节,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片段。因而比较关注,而对那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情节内容以及鲜活而细腻的人物刻画,反而忽视了。所以,学生虽然花了一定的时间读了《红楼梦》,仍然还是懵懵懂懂。

    我们还在学校图书馆进行过一次“热点图书”调查,发现同样是1995年的新杂志,《知音》、《少男少女》、《爱情·婚姻·家庭》等杂志很抢手,而于语文学习有直接帮助的《散文》、《散文百家》、《杂文》等杂志,学生反而较冷淡。这一状况同样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盲目的涉奇猎异,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这一目的,而被五花八门的奇闻异事所吸引。

篇(2)

参考文献

[1]王洪波,石德时.当前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9):23.

[2]余逸群.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教育[.丨].北京青年政抬学院学报.2003(6):31.

[3]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1(10):30.

[4]骆文炎.高职生恋爱观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23):183-]84.

[5]方国庆.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10):84-85.

*此论文为: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文荣.英美诗歌名篇研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3]宋启军.试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叙事艺术[J].作家杂志,2012.6.

[4]宋兆霖主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8卷艾米丽・勃朗特诗全集[M].艾米丽・勃朗特(著);

参考文献

[1]梁健.爱情本质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陈昕.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3]王凯.90后大学生爱情观现状与应对教育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4]闫军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与教育对策[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篇(3)

多元思维 语文教师 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一、前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思维的培养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要务。高中写作教学按照文体可大致分为记叙文写作教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三类。“提倡多元思维是语文教育整体的理念,尤其是写作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因此,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议论文写作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

“议论文是通过论证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说服读者的文章。它主要诉诸读者的理智,通过充分有力的论证,使自己的见解获得读者的赞同。”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议论文写作训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力。例如,议论文大多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而对于一个论点的分析则能考察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关于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的话题。正对这一话题,拥有多元思维的学生将迅速反映出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合理性和各自的不足。

三、语文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亦如此,教师主体的语文思维品质及其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方面

“语文思维品质是语文思维过程当中所形成或应具备的一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思维特征。”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应当具有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一种难得的思维品质,但在我国,一个人多元思维的形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例如,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家庭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还以高考为主,这便是“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对于教育的影响。从学校教育心理学方面看,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也往往陷入“第一印象”和“刻板效应”等误区,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往往片面化,以偏概全。这也是一种两极思维的表现,“学习好得学生是优生,学习差得学生是差生”往往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显然具有极大的片面性,陷入两极思维的教师的思维品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教学活动。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果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则要以其自身拥有多元思维为前提。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前,教师主体应当运用发散思维对于话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学生针对特定话题自主产生的各类见解进行预见。这是对于教师个体的预见力的一种考验,预见力是语文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语文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后,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在作出符合一定经验和事实的推测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般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师本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应当是评价语文教师的重要指标。冉正宝先生将语文思维能力分为感悟力、反应力、预见力、转化力、想象力、发散力、适应力、转换力、判断力、概括力、批判力、洞察力等方面。语文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自身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2.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主体高水平的语文思维品质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在进行议论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的影响最为重要。

构思过程“主要是指从作文动机产生到文章框架基本酝酿成熟的心理过程”。该环节是议论文写作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之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中生缺乏写作动机,而写作动机的缺乏在于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师首先应当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学生思维的激活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个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话题,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生活体验的局限性,将话题与学生有限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动机激发完成后教师应当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交互主体,在具体指导之前采取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究其原因,在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高中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更趋于完善和深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能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地位”。教师应当意识到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此通过讨论法,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优势,使学生彼此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使不同的观点生发出来。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认证倾听学生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与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预见到的观点仔细比对,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分析,对于学生小组形成的观点进科学的点评,而不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主观的臆断评价学生思维的成果。

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谈探讨高中语文课程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教师因素旨在引起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视,实际上,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细节当中,期待学者和教师继续在微观角度上探讨相关问题,以利于语文教育的兴盛和国家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论文关键词]声乐 技能学习 误区分析

[论文摘要]声乐技能学习是声乐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从存在于技能学习中若干认识上的误区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排除本能发声意识对歌唱技术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才能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技能。

学习声乐的学生大都懂得获得好的声音技术离不开歌唱器官的协调合作 ,但在具体实施发声练习或演唱作品时,总会出现声音虚弱无力,气息用不上,共鸣腔打不开,咬字吐字不清等现象,尤其以学习时间较短的学生为多。究其原因,还是对歌唱发声的技术要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表象与实质的差异。文章即针对声乐技能学习中在用声、呼吸、共鸣、语言等方面出现的几种认识上的误区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关于用声的误区

一般概念的发声原理是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头时促使声带震动,产生声音,而歌唱发声的运动原理却是在人的本能发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整声带与周边肌肉的合理运动,产生强大而丰富的、符合歌唱技术需要的声音状态。在进行歌唱训练时学生往往混淆了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声音状态,用本能发声的心理暗示指导艺术歌唱,从而导致喉头上提、声音漏气等用声上的误区。要克服以上发声错误,就必须把生活中的本能发生习惯与艺术歌唱的发生要求严格区分,建立正确的发声意识。

声带的闭合能力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其周围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生活中本能的发声习惯,范围只局限于对方听得见的距离,没有太大的音量与音区的要求,声带的运用是随意的。由于声带只有在发强音和高音时才紧密闭合,那么类似于说话的本能发声习惯常使声带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如果错误的运用声带周围肌肉的功能,如把本该促进声门开放的环杓后肌运用到歌唱,必定会产生声音虚、漏的问题;把稳定喉头的喉外肌力量作用于发声,就会造成提喉、喉音等用声错误。

二、关于呼吸的误区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最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但仍有很多学生苦闷呼吸训练中做得很好,而发声时气息却不够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关呼吸问题的误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吸气时气息到达的深度不够,即没有吸到技术所要求的到达“肺的底部”。气息吸得浅作用于声带时,呼出气息的量和压力不足以冲击闭合的声带,而使声音显得虚弱无力。引起气息浅的原因和本能呼吸习惯有关,本能的呼吸是建立在类似于一般的谈话间,或者身体剧烈运动后的一种生理上的本能反映,它只需要胸腔的扩张、收缩产生力量完成肺内气体的交换。扩张只集中在肺的上半部分,和歌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显然是大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腰腹肌的能力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遇到较长的乐句需要气息量加大时,肺叶的下半部分气息得不到有效输送,而觉得气息不够用。

二是气息与声音缺少有效配合,致使声音“搭不上气”。我们从两方面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运用气息歌唱的习惯,张嘴就唱,把呼吸动作与歌唱的用声动作分割开来。另一方面是过分地注意气息,为节省气息故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形成“憋气”,使气息不能顺利地作用于声带。这两种情况的最终结果都可能导致声带紧张、干涩,声音发直缺少泛音。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主张呼吸和发声训练结合一起练习比较好,因为气息和声音是揉为一体的,呼吸训练不能脱离歌唱实践而单独存在。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歌唱意识:只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声音,只有正确作用于声带的气息才是有效的气息。

三、关于共鸣的误区

人体共鸣腔分为三个大的共鸣区域,即:胸腔共鸣区、口咽腔共鸣区(口、喉、咽)和头腔共鸣区(鼻窦、额窦、蝶窦)。口咽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上连头腔,下达胸腔,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声音的丰满、音色的美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帕瓦罗蒂曾强调声音共鸣主要在口腔、咽腔,说明了口咽腔在整个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转贴于

然而,在这个区域出现的认识上的误区也是最多的。所谓的口咽腔打开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喉咙”,有关打开喉咙的要求文章前面已有所论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舌头”在口咽腔打开过程中的状态。很多学生把缩紧舌头误认为是打开喉咙,结果造成舌部肌肉僵硬和压喉,一方面破坏了基音形成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口咽腔的顺利打开,良好的共鸣音响也就无从谈起。口咽腔打开的关键要做到:在稳定的基础上松喉咙、松下巴、松舌头,使这几个部位处于“自如”状态。

第二种误区是:过分强调头腔共鸣,造成声音听觉上的“假、大、空”现象,却误认为是产生了共鸣。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声门闭合无力,气息泄漏,声音沉闷、空洞,失去了良好共鸣所应具备的音色。

另外,也有学生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产生了胸腔共鸣。这种声音乍一听似乎很有力度,实则是喉和胸部压力过大,用了纯粹的“力”,而不是“气”,没有体会到共鸣产生时胸、肺部的松弛和气息的流动。

上述几种理解上的误区说明,人声共鸣要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上。没有良好的基音作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泛音,也就不会产生各阶段的共鸣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务必要考虑共鸣产生的基础和它的整体性,任何强调局部共鸣的要求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四、关于语言的误区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把发声和语言协调的运用以达到自如地歌唱,乃是诸多声乐学习者苦恼的问题。

这里存在着自然的语言动作与歌唱的发声动作之间理解与运用上的误区。语言动作涉及我们常说的五音(唇、齿、舌、牙、喉)、四呼(开、齐、撮、合)。歌唱发声动作主要指喉、咽部的正确打开,声门和呼吸的协调运用。文章前面分析过喉、咽打开状态的要领是喉头下降至深呼吸完成时的位置,而这个下降动作的完成能够带动喉部多种肌肉组织参与运动,舌骨下肌群是其中之一,由此看来,完成两种动作参与最多的部位就是“口腔和咽、喉的交界点舌体”。发声动作符合歌唱的要求,语言动作还处于自然意识状态,就必定造成发声性能的破坏。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求喉、咽部状态的稳定是无庸质疑的,那么语言动作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发声动作的稳定呢?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舌体在歌唱发声时始终处于放松状态,不能随母音、音高、音量的变化而僵硬或紧缩。

(二)辅音的发出应在喉咽稳定打开后迅速完成,听觉上如同时进行的一样,要点是辅音的除阻不影响喉咽状态的稳定。

(三)相关的部位发生作用时,“只用最必要的力量,排除任何支援性的和连带性的紧张”。

当然,要做到上述几点,需要长期刻苦的练习,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字音的音韵、声调,才能真正做到歌唱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字正腔圆。

通过对以上存在的几种问题的误区分析可以看出,生活中发声动作、呼吸动作、语言动作等的本能习惯是产生诸种歌唱认识误区的直接原因。在声乐技能学习中,只有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排除讲话习惯带给我们的影响,声乐演唱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子正编着,《声乐教学论》,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误区;对策

G633.7

基础教育各个阶段中,高中时期无疑是极为关键的,它能够对学生的知识系统进行完善,并且能够为学生面对高考打下基础。就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而言,其知识点较为复杂,同时研究的问题也较为抽象,同时大多需要进行定量分析、逻辑运算,再加上长期以来物理不好学这一观念的困扰,所以大多数高中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笔者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获益良多,且形成了专属于自身的物理学习模式,但是就其他同学的物理学习来看,他们普遍在思维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是需要学生进行自我纠正的。

一、高中物理学习误区分析

(一)物理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过分重视物理成绩,注重短期学习效益,盲目采用题海战术进行学习,希望以套路的方式来解答各种物理问题,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学习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为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处理各类灵活物理问题时,容易出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就笔者个人来看,物理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必须在了解问题实质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进行系统的作答。当然,这一学习目标只是笔者的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如果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迷茫与懈怠心理,对公式概念等的理解也会只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系统性与逻辑性。

(二)过分重视深难题、不注重基础知识

在笔者身边有很多智商很高的同学,他们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极强,令笔者羡慕。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该类学生大多沉迷于解答深难题的乐趣之中,过于重视对各类逻辑运算、定量分析问题的解决,但是对于基础概念性的理解却极为薄弱。从该类学生在测试中的反馈可以看出,他们在处理大题难题的时候往往具备较强的能力,但是在解答一些概念性的填空题选择题时,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另外对于各类公式也只是会加以应用,有的W生虽然会做题,但是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却答不上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加以重视的物理学习误区。

(三)没有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物理学科与生物化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其考察内容大多是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而非简单的记忆。因此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对各类公式的理解,对课本中各类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极为匮乏。还有部分学生盲目的采用题海战术,不注重解题思维的培养,过分重视解题的数量而不注重解题的质量,因此在其遇到类似但有一些变通的题目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思维过于散乱,大多依靠于零散的分析整合来得出答案,不注重解题的系统性与层次性,这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育者对于试卷的批改,所以其成绩大多与预计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二、走出物理学习误区的对策

(一)明确物理学习目标

在学习高中物理之前,我们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必须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学?”,“怎么学?”这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只有这样物理学习才不至于是无源之水。笔者认为物理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自身在未来的求学乃至漫长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仅仅是笔者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自己学习物理的原因弄清楚,进而以此为自身学习的动力,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另外还需要根据物理章节设置短期的单元目标,积少成多,使自身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实际物理水平。

(二)落实基础学习,加强理解记忆

物理概念性基础知识是复杂知识点的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够有效实现物理水平的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每一章节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同时对物理公式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记忆,弄清楚每一个物理符号所代表的实质含义,并对其应用范围、条件加以理解,加强对物理定义的理解。同时在处理各类深难题目的时候,也应该将其与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弄懂其具体应用了哪一些知识点,并且在作答之后对自己模糊的知识点加强理解记忆。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习题练习,毕竟物理知识不是看会的,必须要通过习题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物理习惯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而不应该只是将零散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拼凑记忆,加强对每一章节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理解,以此来提高自身灵活应用的能力。在解答物理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所给问题与已知条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有层次的进行作答,确保作答思维的系统性,避免卷面凌乱不堪。除此之外,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的优势与兴趣融入到记忆理解过程中,形成专属于自身的学习与答题模式。在测试之后,还需要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进行收集整合,对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多次复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错题层面,应该学会举一反三,加强对关联物理知识的理解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而在现有知识层面上进行有效拓展,加强对各类习题的联系,做到举一反三,并且还应该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加以培养,以此在提高自己物理水平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此促使自己的思维、知识体系形成系统。

参考文献:

[1]余俊文.高中物理自主复习与教材快读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16(19)

[2]黎小鹿.高中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9)

[3]秦柏.高中生物理学习与数学学习相关性探讨[J]. 科学中国人. 2016(12)

篇(6)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英语课外阅读 实证研究

一、引言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从书面语言材料中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阅读是学生接触大量的、地道的书面语言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理想,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在增大。现状已经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者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学习者在阅读中使用的策略对母语和外语阅读理解都起重要作用。阅读及其中使用的技巧已得到了广泛关注,但较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关于阅读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理论介绍和描述,关于实验性研究还不多。我们在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能够加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文献范围

对过去十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情况研究的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由于直接输入本课题找到的相关论文数量为0,我们以“大学生”和“英语课外阅读”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出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甄别,确定了33篇论文为此次研究的源文献。

三、课外英语阅读研究的状况

1.基本趋势

按文献年份分类得出表一。

从图表可以看出对于阅读的研究在2002年之前比较少,2002年之后的研究呈上升趋势,2007年较2006年相比相对较少,2008年对于阅读的研究文献与2006年相等,2009―2010年又开始下降。这样起起落落的趋势与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有密切联系。其新规定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与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制定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强调的主要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课程要求》颁布后,对其学术性的分析也在全国各种学术期刊上不断涌现。

2.研究方法

英语课外自主阅读情况研究论文研究方法分类主要有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类。实证研究指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通过科学归纳,以系统的、有计划的材料采集和分析为特点,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理论研究是指对某种教学法、教学技巧、评价方法、测试方法等的实施进行详细的描述,对个人经验的总结,发表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由表3可以得出:大部分文献侧重于课外阅读自身的研究。如2006年《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从阅读现状展开研究,以便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大多数对阅读现状的研究提到了目前大学生自主阅读效率不高,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有效率的阅读是其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外阅读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阅读兴趣是其关注的重点。还有文献指出阅读时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找出阅读误区并研究相应对策对于提高阅读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课外阅读对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的研究这一方面,不少文献引用了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

四、结语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研究中,以下措施能够提高大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在课堂上,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上有所指引;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培训,能够使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中自觉地运用策略。在阅读材料方面,英语报刊、杂志的出版商应及时了解广大学生的要求,尽量出版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此外,有学者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深化,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过级而学习英语,可以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大量、广泛、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多数学生对阅读英语材料有兴趣,但依然存在着阅读障碍,师生之间的沟通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总之,课外自主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要求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婷.在自主学习中心对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J].南昌大学,2008-12-26.

[2]石丽坤.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8-05-01.

[3]谭雪梅.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模式与策略研究[J].吉林大学,2007-04-15.

[4]魏东霞.输入量对阅读水平的影响[J].山东大学,2004,(10).

篇(7)

本科生学位论文应该建立基本的问题意识和规范意识。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写作伊始阶段论题的选定方面;规范意识,主要贯穿在确立好写作论题之后的整个写作过程之中。以上两种意识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但在本科学位论文中却极为稀缺,直接影响到了论文的质量,有系统加以指导的必要。

一、如何确立现代汉语方向论文的选题

(一)明确学位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确立选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位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本科生中有不少同学对于学位论文的写作缺乏必要的常识,类似“写论文是为了梳理学过的知识”之类糊涂认识在学生中还比较普遍,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明白,学位论文的写作不是单纯地消费知识,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创造新的知识、解决值得解决和必须解决的新问题,要确保选题有价值。

(二)现代汉语学位论文应避免的选题方式

由于语言观念和本学科学科体系的制约,和对教科书的盲信盲从,一般同学在确立论题、进行写作时往往会陷入以下误区:

1.填充式

这种研究是理论先行,完全把书本上的知识引述到论文之中搭建框架,仅仅把书本上的例子更换一下。如“分析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手段”的某篇论文,分成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几部分,把自己搜集到的零零散散的例子,分别填入到几种修辞格之下,就没有了下文。这样的选题和研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提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只是为原有理论又背了一次书,毫无价值可言。

2.综括式

把学术界各个学者对某语言问题的研究综合在一起,这样的选题和研究对于造诣较深的学者来说是有可能在总括的基础上补充、丰富和发展既有研究成果的,但对于知识体系不完整、理论水平欠缺、研究经验不足的初级研究者来说,是没有能力提出新见解的。不建议学生选择此类选题做研究。

3.纸上谈兵式

这种选题是对于自己不熟悉领域的问题,进行硬性的研究。如某篇学生的论文,研究“两大应用领域对于汉语语法研究提出的挑战”——两大应用领域分别是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而写论文的学生既缺乏有关汉语信息处理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研究,也没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超越自身能力进行的研究,绝不会有什么新意,甚至极易让人产生粘贴抄袭的联想。

4.断章取义式

这种选题在语言学界较为常见,它是对语言进行零部件式的研究,把活的语言拆解为僵词死字,罔顾语言整体、语言本身的特点、使用语言的人以及语言背后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因素。如歧义研究,就片面夸大了语言中歧义出现的频率,忽视了语言使用的语境。选题的缺陷实质上反应了选题者观念上的欠缺。比如,学术界中提倡汉语也应像西文那样进行分词连写的主张,就是忽略了汉语汉字本身的特点,是不可取的。

(三)确立恰当的有价本文由收集整理值的现代汉语论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作为论文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澄清本学科及相应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域,使其摆脱对教科书的完全依赖和盲信。观念上的更新才有可能带来研究上的突破。从以下两个不同角度来选题都可以体现现代汉语本科学位论文的价值。

第一,从语言生活和语言现象出发。

让语言研究走进语言生活,让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联系起来,回到语言本身做原初性、常识性的全面思考。比如,可以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寻找研究的课题。笔者曾经指导同学考察曲阜街头用字和曲阜街道名称,分别写出调查分析报告,这类报告一定不能只满足于对表面现象做记录,还要做深层次的解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还可以在各种文体或媒体中寻找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来研究,如可以分析作家汪曾祺优雅的小说语言;可以通过分析古代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对话,从而寻找到现代汉语的白话文资源;通过对比分析古代章回小说和现代白话小说中的描写性语言,梳理汉语的继承与变异、总结出汉语表达区别于西方语言的一些特点;可以把报纸中的某专业标题做为分析对象,揭示出标题语言的共性和特殊专业类标题的个性;可以通过法律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对比,揭示出不同语体风格的特点和各自的规定性,等等。

作为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比如,分析某社区的商业牌匾雷同化、庸俗化命名方式,揭示致因;假大空套语言现象、暴力语言、詈语等都有研究的价值。

第二,从语言学科建设出发。

现代汉语学科相对成型,但离真正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反思学科范式结构的缺陷十分有必要。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在这方面选题,比如,从思考语言问题本身开始,反思整个语言学研究的缺陷。也可以从其他领域的学者论著中寻找语言学的宝贵价值,比如,陈寅恪论著中包含的语言学思想就很有重视的价值。一些语言现象本身包含的语用意义也值得深入挖掘,揭示语言现象的同时,寻找到以前未曾发现的语言学理论,这需要超越结构主义静态语言观。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同学在确定选题时,习惯于跟着时尚走,热衷于分析网络语言,并且常常止于泛泛而谈,把别人总结过的问题重新炒作一遍,提不出自己的新见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语言学论文的写作,大都需要在占据翔实而充分的语料基础上进行,而网络语言尚需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优胜劣汰的自然发展过程,由于稳定性不够,研究的结果往往难以令人信服。事实上,生活有多么辽阔、社会有多么复杂,语言生活和语言现象就有多么丰富多样,与之相应的汉语言研究就有多么广阔的可作为的天地。保持对语言现象的敏感、敏锐性,就会在各种文本经典中寻找到更有意义的诸多研究对象。

论题确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查找资料了。已经确立好的论题也可能会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加以变动,如果写作时间充足的话,这对于写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写作初期如果“左右摇摆,无所适从”,就先把精力放在资料搜寻之中,在资料无限链接到达一定积累量时,新的选题伴随着新的思路就产生了。

二、资料的查找和利用

现代汉语学位论文的资料分两类:文献性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性资料。

文献性资料是指跟论文所要研究的语言现象有关的语料。语料是多种多样的,语料的来源决定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如果是研究身边的语言生活,就要亲自进行田野调查,比如,调查某城市的用字情况、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城市街道和牌匾的命名情况等等,这些均须写作者做周密细致的调研。如果目的是研究一种语言现象,而又没有固定的语料,那就需要研究者自己有足够的判断能力,确定一个最有意义的范围,搜集其中的例子,然后加以分析研究。

转贴于

有时语料过多不便于全面分析,则可以截取部分代表性语料做相对封闭的分析。搜集语料时,可以把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数据库充分利用起来。

研究性资料是指就某专题而进行的研究性论著,包括已出版的著作和已发表的论文。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类。电子版查找渠道:从校园网点击进入曲阜师范大学电子图书馆,然后进入中国知网的免费资源,用“关键词”或“主题”搜索并下载所需要的资料。用传统纸质方式查资料的话,可以去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借阅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查找利用每一期的篇目。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切记:只要是对于自己的论题有所帮助的资料,都要记下详细信息,诸如文章的作者、文章的标题,登载杂志的名称、卷期、页码等,以便后来在文章中真正使用过相应资料之后,完整地附录到参考文献部分。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提供方便,也是必须遵循的学术规范。

三、论文在材料、方法运用和论证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大题小做、小题小做、小题大做,这是写学术论文的三个不同的路径与方法,对于同学们来说,第一种最好不选,因题目太大,无法驾驭,易陷入空泛;第二种选题本身不是没有价值,但是由于客观或主观等方面情况的制约而没有办法深化研究;第三种应该属于最好的选择。

小题大做即以小见大,需要超越语言表层结构形式的迷障,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因素,有些语言研究还可能涉及到语言本身的一些规律或机制,由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做基础。比如,对偶之所以自古以来深受汉民族喜本文由收集整理爱,既有汉语言文字的特质做必要条件,又有语言形式背后潜藏的哲学意蕴起作用——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相契合。

论文的分析论证要建立在对于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全面、细致、深刻的分析与思考基础之上,揭示特定的“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或“那些个”研究对象的本质,切忌理论或观念先行,否则就会模糊甚至异化研究对象。对于自己所分析的语言对象,不仅仅需要进行形式上的描写,揭示“是什么”的问题,更需要进一步作阐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语言表层为了语言而研究语言,而应该把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把与语言直接相关的人,以及与人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思维、心理等要素都要考虑进来。针对特定语料而进行的语言学研究应属于语言考古学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在语料中发现问题,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总结出规律或得出结论。

确切地说,语言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对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作出恰当的合理的解释。选择语言对象或语料时不应为了验证某假设的理论只择取对于结论有利和有用的对象或语料,而舍弃对于此理论没有用或恰好证伪此理论的语言材料。新材料就意味着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就要从新角度、使用新方法新理论来作出解释。显然,语言学内部的方法与理论是远远不能解释和解决所有问题的,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语言学界,到哲学、社会学、史学界去学习和借鉴。如果把研究的方法始终局限于“假设——演绎法”,语言学研究就会始终停留在主观验证阶段,走不出科学主义的盲区。要改变以往结构主义的研究定势,就要根据更多的现象、材料和事实,注重以前被忽视的问题,采用新角度,利用新方法,总结出新规律,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结论。这样的研究多起来,我们离语言的本质才越近。通过指导本科生学写现代汉语学术论文,让他们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就掌握恰当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现代汉语论文指导示例

(一)示例1

2012年曲阜师范大学优秀本科论文《<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作者:高歌)

这篇论文从选题到写作均体现出创新意识。初稿在内容的分析和逻辑结构安排方面还稍显粗糙,在进一步仔细分析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在经过对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理论和其理论的核心概念“内蕴语言形式”的实质消化之后,对于课本语言特点的概括更加到位,对语言形式负载的价值观的解释深化了,全文的逻辑关系也加强了。

论文视野开阔,结构清晰,分析到位,语言精准。兼具双重意义:既超越了狭隘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对于建构由语言表层形式上升到语言内蕴形式的语言学研究范式提供了参照意义;又揭示出了语文课本文质结合的特质和规律,对于当下语文课本乃至教育改革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支撑。将多重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本身又兼具多种价值的论文是不多见的。

(二)示例2

2011年曲阜师范大学优秀本科论文《曲阜街头用字的调查与思考》(作者:秦鹏)

这篇论文的初稿思路很开阔,非常难得,体现了作者深层次的一些思考和作者寄予这篇论文的重大责任意识,也因此,文章显得很“沉重”,把过多的问题都夹杂了进来,有些论述离了题,个别地方有过度阐释的表现。提出的修改意见是:文章主旨应始终紧紧围绕社会用字问题,在列举出问题之后寻找汉字使用混乱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

论文从选题、调查到修改、定稿历时一年多,其间经十数次修改,整体框架和思路相比初稿都有很大改观,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学术论文。作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体现出的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尤其值得肯定。

此类论文的成功首先建立在翔实而可靠的调查基础之上,但又没有满足于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有进一步的深入精准的分析,全文逻辑思维缜密,创新意识突出,理论与实践意义兼具。既可以对语言学界纠正以往语言政策性失误提供一定的借鉴,又可以对历史文化名城曲阜的文化建设工程和文化形象的提升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示例3

2008年曲阜师范大学优秀本科论文《赵本山白云黑土系列小品话语初探》(作者:吴金霞)

此篇论文原来的题目是《赵本山白云黑土系列小品语言初探》,论文基本框定在小品幽默语言手段层面作探讨,无法做深层次的挖掘。其最初思路有两个基本缺陷或误区需要纠正:

第一,仅分析幽默语言手段;第二,将赵本山视为农民的代言人。

笔者针对论文论域过于狭窄的问题,将标题中的“语言”一词,修改为“话语”。标题表面的一字之改,即将论域扩大到了语言的内涵层面,为进一步深化主题提供了便利。在此,对于“话语”这一概念,我们突破了静态的结构主义的局限性,而是将其视为外在形式结构与内蕴价值意义结构相统一的整体。全文因此增强了逻辑联系,前后两大部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修改之后,论述的信度、深度和对事物复杂性的把握都具备了。通过对白云黑土系列小品中独特话语手段和语言本身现实意义的分析,比较中肯地评价了赵本山小品对农民话语权的表达所做出的努力,并深层次地分析了这种努力存在的局限性,揭示出在当前社会语境下农民表达话语只是对主流话语的一种皈依。转贴于

(四)示例4

【学生初稿提纲】

《浅析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话剧小品中的反向应用》

提纲:

1.对话剧小品进行概念界定;简略介绍其发展历程;说明对其进行语言学角度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2.界定语用和言语交际行为的概念;阐述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理论的内容;进而提出有关话剧小品中的言语交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即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话剧小品中是反向应用的。结合具体的例子论证主题观点,并分析说明其反向应用的各种具体方式:

(1)话剧小品会话中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

(2)话剧小品会话中故意违反礼貌原则

(3)话剧小品会话中故意使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二者发生冲突

分析话剧小品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例子及方式来说明论证。

3.得出结论:在话剧小品中作者常通过反向应用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方法来进行创作。

【笔者意见】

我们要分析的是具体的语言对象,对于这个对象,我们不能在分析之前就“观念先行”,就已经套好了理论,那样做的话,最后你分析的那个语言对象只能是装在那个或那些个理论套子里的东西,它应该是什么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了。

如果是我写这篇文章,文章标题我会改为“话剧小品中的反向会话(或对话)”。要具体分析以下问题:哪些会话或对话故意违反了常规?用什么方式违反的?为什么有这样的故意?这种故意对于话剧小品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其中,可以用你学的那些语言和语用学理论来解释。但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要解释这一系列问题,那些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其解释力是极其有限的。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反证你的思路是有缺陷的了。所以,应该运用你所掌握的理论——不仅仅限于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我们的研究对象,而不应被语言学中有限的理论彻底控制,把研究对象装入理论的框架之中,让理论异化了我们所要研究的语言对象。我们应解决和解释的问题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等问题。

(五)示例5

【学生咨询】我最近看到一本谈修辞新格的书,不知可否把书中提出来的几种新修辞格作为研究对象?如果这些新修辞格不值得分析的话,那我能否继续修改以前你指导过的那篇论文?

【笔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