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学美术教学

中学美术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16 18:31: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美术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学美术教学

篇(1)

一、人性是教师教学必备的一种品质

教师最可贵的品质是人性,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一味地批评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深切的关怀和爱护,使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

教师应该有一颗善心,教育学生不能以惩罚为目的。应当允许所有的学生偷偷地改正自己独自一个人犯的错误。宽容的方法,比任何东西都有力量。我们的教育中,经常使用或者错误地使用强迫别人改正错误的方法,导致许多孩子走向反面。大部分“坏孩子”是在没有机会和条件改正错误的情况下越走越远。

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教师一句无心的呵斥和自认为正当的惩罚会伤了他们的心,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自尊心强烈,会感到在学生面前没有面子,会对学习丧失信心,从内心记恨教师,学习上更加抵抗。可以说,期望得到表扬和尊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当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不要认为,我是教学生的,他们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学习。要当学生的大朋友,多和他们沟通,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共同探讨人生、学习等,增进彼此的共识。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可敬,学生会对教师另眼看待,会认可、尊重教师,进而对其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学得积极而有效果。

案例分析:有一次,我准备提前到教室与学生小聚,可一进教室,却发现黑板上贴了一幅画,画的正是自己,而且把我的缺点夸张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地转喜为怒,原本愉快心情一扫而光。平直觉,我知道这是昨天受批评的一个学生的恶作剧,我心里想,这个学生真不像话,竟然还搞小动作,这次必须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是转念一想,惩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冲突,自己生气还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啊。于是,我决定试用“软方法”处理。我平静了一会儿,若无其事地拿下漫画欣赏了一番,对大家说:“你们别说,还真有点像,我长这么大,还没人给我画过肖像呢,我把它留作纪念,作者要是不介意的话,下课给我签个名。现在上课!”几天后,那位“肇事”的学生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1.应用现代化视听工具进行欣赏课教学

美术的直观性、作品的审美特点、美术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化教学是美术教师可采取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本领,它对提升学生审美判断本领具有重大作用。如欣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造像时,可放幻灯片,由于图像大,清晰度高,有助于学生了解此造像的艺术特点和古代艺术工匠的鬼斧神工,使学生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教师再及时地进行报告,使学生萌发要去实地考察的冲动和兴趣,这远非看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小幅局部彩图的效果所能比的。

2.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博识庞杂,有关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晋朝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绘画为人类写下自远古以来的许多有文字记载或没有记载的各种人物、事物、景物、社会风情、历史事件的可视形象。古代的美术作品不单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亦具有分析历史的史料价值。比如,讲中国敦煌壁画时,教师可结合壁画中对矿物质颜色的应用和壁画中佛、菩萨面部色彩因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色这一化学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绘画也要掌握理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欣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报告画家要具有丰富的有关当时房屋、桥梁的建造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精湛的写实本领等,以至于此幅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分析价值,方便了后人对宋代的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了解。这些知识的报告往往是从书本上得不到的,书本的文字知识也无法像美术这样直观形象。这既让学生体验了中外古今的社会风情和人的精神风貌,又扩大了中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对世界认识的深度与广度;更使学生深切感到美术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殊途同归之功效。

三、改革美术课评价形式

美术课教学也要评价,而且应当在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检验,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发现、反省,促进学生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具体来说,中学美术课教学评价可以从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改革。

就学校评价来说,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教学检测时,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幅实物作业(比如,素描、速写),或者有条件的地方可要求学生完成一幅电子文档的作业,然后作为教学效果监测的一部分,集中展示,最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予以表彰奖励,这种方式简单可行,操作性强,效果良好。

就教师评价来说,可以采用作品展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体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篇(2)

【关键词】中学美术;体验;美术能力;技能;技巧;教学创新

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课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明显。美术课往往以教师的讲解、说明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做得不够,学生的自发探究行为更少,情感体验也受到忽视。

一、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课程更是主客体的统一,美术课程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切感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更加灵活地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美术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是人的观念、情感的具像统一体。这种具像是经由我们的视觉器官把握的。在美术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尽管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都介入这一过程,但是视觉始终处于优先地位,艺术家与创作对象、观者与作品之间首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关系。因此,从视觉的角度去研究造型形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应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想象,艺术就难以生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不是一下子就从画面上表现出来的,而是需要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再进行想象和评论,才能概括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评论走向广度和深度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把抽象的客观事物直观化和形象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具体情景的束缚,学生可以利用美术元素如形状,色彩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化。美术教育应该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课堂也应该尽量还原生活,将教学活动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能够经常走进大自然中去写生,在真实的事物中提炼,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现实中的一些事物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这样的教学就更能让学生真正学习知识和学会观察发现。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缺乏学生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过程。因此,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

二、注重技能、技巧教学和学生动手相结合

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四大门类,每一门类的创作都必然是审美创造,都离不开技能、技巧。技能是创造力的主要行为能力要素,技巧是对材料进行艺术形式的加工时的技能和巧思,其本身就带有美的属性和特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双手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学生只有动手能力提高了,才能增加创作实践的机会。例如,中学美术教学欣赏应该融入技能、技巧训练。学生如果有了技能、技巧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技能、技巧实践的外力,如在教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教师在授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在学生动手过程中穿插欣赏,以欣赏促进技能、技巧训练,通过欣赏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技能、技巧的不足,同时技能、技巧训练也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美术深度和广度的探索。

以往的美术教学大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与美术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来,缩短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间,让学生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在出示美术作品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感染等方面去细致地体味,甚至在必要时,可以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先动手,这样的互动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方向。

三、注重教学创新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设施

篇(3)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改革

普通中学里总存在对美术的偏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可是社会在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提上日程,中学的美术教育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开展,学校和社会都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则成为我们美术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了。

一、美术审美教育的培养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美术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都倾向于实用主义,偏重于美术教育的工具性。过分关注培养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教会学生实用技法、美术知识,技能变成了一个无生命的实体,美术的学习则会成为乏味而枯燥的课程。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仅是根据教师的要求来被动地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却忽视和扼杀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影响了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发展,遏制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美术教学改革是必然之举。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认为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符合中学生审美眼光的美术欣赏专讲,比如,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看漫画,那么我会专门开设一堂漫画知识的专讲给他们。在课堂上,为他们讲解漫画的发展历程,漫画的制作原理,介绍手绘漫画的基本工具,最后为学生介绍一些在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漫画家。这样的课程是学生喜欢的,因此既会学到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中外美术史上有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美术风格与艺术表现,我们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看画展,在课堂内播放幻灯片等形式,使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来不断的开阔视野,同时让他们广泛地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领悟其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涵。优秀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快乐的感觉,让人陷入沉思,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创作热情。

四、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面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美术设计不够重视、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篇(4)

关键词:中学美术;作文;教学

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学生现状,切入实际的进行有效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介绍美术作品,了解美术流变的关系等,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的理解,从提高视知觉的感受能力去带动对作品的情感体验,用心去与作品交流,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习惯态度,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目的。要让学生有机会比较和体会各种艺术不同语言的特点,锻炼用口述和笔述的方式加强对艺术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教学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熟悉几件作品,了解一些与作品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我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直观感受

对作品最初的直观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由于这种感受是一种未受干扰的,整体的把握,因而它是新鲜的、生动的。但这种感受的强弱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它取决于观赏者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知觉样式。欣赏教学中,造成学生欣赏过程不能进一步深入的原因,有时正是由于学生对该作品的形式感不理解,从而激发不起审美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实际上,对学生直观感受能力培养的过程,也就是要求观赏者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增强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并使之运用于欣赏实践的过程。

二、分析理解

学生的欣赏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感性阶段,还必须引导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深化。这就有赖于对作品进行更深人地分析和理解。艺术家总是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接受者面对美术作品时,最初感知到的作品中的可视的形态、形象、形式,都传达着作者的理想,乃至人生态度,甚至政治倾向。接受这些,只有运用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从思想内容到形式技巧,细致地加以剖析,才能达到对作品的艺术形象的构成和思想内涵的理解。这也就要求接受者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由此看出,欣赏活动实际上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取得新的知识和感受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分析理解是欣赏的重要步骤,是获得美感的愉悦的唯一途径,也是美术欣赏的基本功。教学中应反复训练学生这种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

三、审美体验

篇(5)

作为中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同学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欣赏与动手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三、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述、设置情景等手段,往往事半功倍。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胜境。

四、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的判断和评价,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并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判断。

2.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②欣赏手段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

3.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作品最突出的美点分析需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符合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因素的运用。

4.引导学生减少盲从,敢于表达自我感受。诚然,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在教学中表现为一种灌输性。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分,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中的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篇(6)

摘 要:中学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贯彻与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本文指出了中学美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思维能力相关的培养与训练: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创新。提出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拓展美术教学空间;要透过美术作品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一、引言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教育要重视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中学生的美术素质,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中学生具备良好的美术思维能力,不仅仅有助于美术学习,而且还能将美术思维扩展到其他学科,给予各科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提供启发思路,有助于学生的更好成长。美术作品能够展现作者的思维方式如何表现这个客观世界,正是这种美术语言生动地体现了美术思维特征。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就需要真正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能让分数与升学抹杀了中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才能,要给予学生更多地美术作品创作时间与空间。美术教师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美术思维,来认识世界与感悟生活。中学美术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视野的拓展,让学生可以站在美术领域的一定高度,来进行美术造型,使学生能够获得美术熏陶。

二、中学美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思维能力相关的培养与训练

中学美术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进行绘画,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与创作,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抽象事物的概况能力和洞察能力,这种美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通过相关训练。中学美术教学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所不同,比如,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归纳能力;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情感与语言逻辑能力等。美术学科能够以独特的专业视角培养学生对色彩、线条、轮廓等形象思维能力,也包括了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能力。

首先,美术教师要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由于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讲授给学生美术的技巧,而应该重视美术的社会性,要对人的生活给予关注,美术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通过这些美术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人文精神,促使学生的美术创作基础坚定社会生活与人。这种人文精神滋养着学生,使他们对美术的思维认识有了一个较深刻的层次。

其次,美术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作品需要作者对生活有着深入的观察,要能够对事物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美术作品就是要强调整体感,从而逐渐形成美术的整体思维,对事物能够迅速确定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在美术的创作实践中,准确地表现对象特征。

再次,美术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能力。美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要让学生理解认识美术语言的本质,即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对图形表达情感的形式抽象和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最后,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创新。美术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突破各种束缚,在思维上的发散,利用发散的方式加强学生图形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形成创新意识与习惯。

三、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拓展美术教学空间。由于美术是一种自由创作的艺术,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理解与感悟,这不开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美术探索。在此情况下,学生才能调动积极乐观情绪和思维,感悟艺术世界。美术教师还应拓展美术教学空间,不能局限于美术课堂,要让学生走入生活,融入生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书画作品展览,参观农民画、剪纸等,不断提高美术创作和鉴赏的水平和培养着思维品质。

其次,要透过美术作品提升学生思维深度。美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还原社会生活场景,来展现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与精神品质,这个过程加强了学生思维训练,提升学生思维深度。教师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去捕捉作品综合的艺术信息,深入感知艺术形象,去体验作品凝结的情感,例如,徐悲鸿《群马图》倾注着作者希望民族觉醒、奋起救亡的热情。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的作品具有概括能力和综合表现力。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美术创作。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这种激发学生内在热情的方式,有助于使学生主动地展现自我美术潜能,更好地实现美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地创作。美术的发展需要学生具有个性化思想,能够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才能使学生创造灵感得到激发、个性品质得到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美术的自主学习方式具有直接关联。通过学生以学习主体身份来构建美术知识与技能体系,将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出来。在讲授中国山水画技法时,教师让学生将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这样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发挥了思维创造性。

四、结论

通过对中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探讨,得出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中学生美术思维能力的养成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教师要也要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由此经过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就锻炼了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就要一方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要关心和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中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美术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俊红.培养学生优良的美术思维品质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05)

[2] 杨慧.美术思维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3)

[3] 黄湘.浅谈对高中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04)

篇(7)

摘要:随着社会对个人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高标准要求。美术欣赏课得以在各中学开设并发展,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绘画的认识,还能够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中学美术鉴赏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欣赏教学较美术实践教学更难,欣赏现代作品又比古代作品更难。特别是抽象艺术的欣赏,“因为不可见的东西正是抽象绘画描绘的对象”,欣赏艺术时的主观性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困惑。从心理发展看,中学生的认知虽然已经从形象思维为主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不成熟。再加上中学生的人生经验少,对这种取其本质,去其原形的艺术品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以增加他们的审美体验,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升美术欣赏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师的授课方式多样性

1.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于是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j卷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学生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二、加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身性的差异,千百年来,对男性人体美及女性人体美的认识便有了某些标准。在西方,人们将其分别归为崇高(壮美)和优美(秀美)的对克范畴,在中国则以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来形容。如果说男性人体犹如一首交响乐,那么女性人体就是一首小夜曲。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再从中国汉代画像砖、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体和唐代巨天的造型上,就可得到确证。我在教学时将“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掷铁饼者”及“大卫”挂图挂在一起,介绍画家及作品,尤其加深对美神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讲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希腊人对于人体十分崇尚,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他们把关心集体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心绪宁静、善于克制自己的公民道德,作为完善的心灵寄寓在强健的体魄中而创造出了身心统一的人体艺术形像。希腊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自公元前776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他们重视运动锻炼的表现。在最早的运动会1-.,运动员全是的,并且用特制的名册记录胜利者的姓名,还为他们塑造纪念像,安置在神殿里。这样不但竞技成了希腊美术的主要题材,而且希腊美术成为古代最典型、最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直接动力。由于讲述了希腊人对体育的热爱及对人体美的崇尚,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希腊艺术的兴趣,不但没有了初看人体雕塑的羞涩,而且还要求老师多讲解、多带些作品来欣赏。

三、鉴赏课要和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课堂上充满了情趣、学生情感和心理得到满足、审美能力得到升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欣赏课基本上以视觉为主,所以用大量的精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仅靠教材上的图片去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所以,我在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会去找相关的大量的图片,然后运用多媒体,结合文字、色彩、动漫、音乐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