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09:01: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生毕业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体育毕业实习是实现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基础上,通过赴社会体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活动,巩固和深化对社会体育理论知识、专业方法技巧、专业伦理价值,以及专业行为方式的理解,在实践中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体育工作者。按照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级集中一个半月时间(250学时左右),在教师和机构受聘督导的指导下,到实习机构(康比特科技健身公司、新悦康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实习,接受聘请的专职督导人员的指导。实习的具体目标是:
1、通过系统和规范化的实习,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价值观、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的合格社会体育工作者。
2、整合课堂所学习专业理论与知识,在实习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体育实务的能力。
3、发展专业自主能力,增进专业自我发展。
4、培养专业意识,验证专业价值;培养反思、批判精神,促进专业成长。
5、积累专业实务经验。
在实习结束之后,每位学生可依据实习感受和体会,将其总结和提炼,写出毕业论文。
二、实习的组织、领导
毕业实习是体育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体育学院组建了由学院领导主抓、各系部及团委、学生会共同参与工作机构。
实习领导小组
组长:罗林
成员:各实习指导教师
三、毕业实习内容及时间分配
序号
毕业实习教学工作内容
起止时间
教学目标、要求
1
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21天
以培养各类体育俱乐部中、基层管理者为出发点,着眼于体育经营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国内外经典案例和实习实践基地为平台,以见习和模拟仿真、模拟实践俱乐部为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巩固俱乐部管理相关理论。
2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
21天
参与公司场地建设与管理的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应用加深对体育场馆管理相关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巩固专业理论。
合计
42天
注:毕业实习教学内容安排要从毕业实习准备开始---学生实习、教师指导---实习成绩评定结束
毕业实习起止时间:XX年1月19日—4月30日
四、毕业实习单位选择及实习生编组
[论文摘要]本文通对学生就业观念和自身素质、用人单位的就业要求的提高、学校培养方面不完善等因素的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从提高认识、合理定位、强化就业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提高体育教育就业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也由多年来的精英型教育模式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新时期,在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使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形势,据统计2010年全国有63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近四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本科与专科相比优势明显,专科相对来说受到冷落,一次性就业率低下。为破解就业难题,我们可采取下列对策: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该随着社会发展及市场经济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进行适度的调整
大学生择业时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裁判员等级、计算机与外语水平、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同时也是中学体育师资对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基本需要,这也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由此可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一定程度的计算机与外语水平、深厚的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是新时期中学体育师资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因此,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应从注重技术知识的学习转向重视人自身内在能力的建设。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只懂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一些相关、相近专业的知识,把眼界放得更宽更长远。要接纳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
二、加强改进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从主观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鼓励提倡学生自主就业和创业
在现阶段,毕业生“自主择业”不等于“自由择业”,就业必须在国家就业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有序进行。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后的择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对于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推进就业制度改革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构建合理的价值取向,把个人愿望与国家需要、与就业现实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自觉服务社会需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就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到能发挥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岗位去建功立业。
三、高校要帮助学生积极实现自我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工作生活
从现实情况看,为数不少的体育教育毕业生走出校门,离开了熟悉的校园环境,置身于陌生的社会之中时,由于周边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工作和生活变了,难以进入新的社会角色去获取一份满意的工作。为了使体育教育毕业生顺利的完成这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完成从一名大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努力地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主动、积极地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角色,完成自身校园化向社会化的转变。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定位意识,积极宣传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要帮助学生对就业形势和自身优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同时,帮助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计划、乡村特岗教师计划、应征入伍等,到基层、到能发挥自身特长的地方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是谋求改变和发展的前提。
四、高校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
就业指导是学校重要的功能之一,就业指导应全员、全程、全面进行,将就业指导延伸到大学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个方面。一年级要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及专业状况,要切实抓好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要在科学分析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清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二年级着重抓就业观念和成才意识的教育培养;三年级注重在求职技巧的学习和日常的训练,并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四年级重点抓国家就业政策的学习,并为学生就业提供尽量可能丰富的就业信息。
五、期望值过高是许多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从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说,应客观评价自我,务实就业
涉世不深、对社会缺乏了解、社会阅历少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普遍现象,再加上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大多存在定位过高或超前、相互攀比现象等,这就势必影响到毕业生选择职业去向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当时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能找份体育教师工作。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他在社会中的竞争,也直接决定着其所找工作的优势、待遇的高低。在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尤其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应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和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优质就业。
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逐渐向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这是今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要求。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在加强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能力,增强自主意识,强化就业观念,充分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环境。在客观的基础上评价自我,定位自身,对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活空间作出客观、及时、准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取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坤.高校构建新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8):44-46.
[2]孔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2):58-59.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就业; 趋势; 教育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院校近年来连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目前我国每所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性较强及自身的一些缺陷,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专业中的第一大专业,其学生的就业工作开展如何,对今后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院(系)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体育届人士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趋势的分析研究与预测,提出了今后体育院(系)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提供有益帮助。同时,这对体育院(系)今后的发展和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论文、报道、文件及有关档案资料,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访谈法:访谈了用人单位的人事干部、体育院(系)主要负责人、学生家长及毕业生,同时亲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现场,观察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
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三、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趋势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体育院系和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教育专业190个,社会体育专业106个,运动训练专业54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3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4个,在校学生4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近10000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在校学生2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近5000名。从2004年开始,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被废除,使得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中的基础调节作用更加突出:加之教师岗位工作稳定、收入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纷纷挤向教师岗位,导致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已接近饱和,尤其是城市学校和各普通高校。因而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急剧下降,就业现状令人担忧。
1.就业难是高等教育改革经历的必然阶段,树立自信心是关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时期,招生规模急剧加大,每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人才资源已由“买方市场”过渡到“卖方市场”,我国大中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已趋饱和状态,面对毕业生就业供求不平衡的严峻形势,在校学生已表现出茫然、无奈和不知所措,因而他们在校的学习热情衰减,对未来缺乏信心。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省市和地方有关就业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总的趋势是放宽政策,取消限制,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将持续以7-8%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的就业岗位将达600万个以上,这无疑会大大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体育人才需求会逐渐加大,这都将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天地。
2.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打破专业局限,就业前景广阔
传统的就业观念是现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转变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员工”的转变;二是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就业、创业的转变:三是从一次就业定终生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转变;四是非体育教师岗位不去的转变。首先,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体育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也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和工作岗位,体育经济的发展促生了体育产业、体育服务行业等新的体育应用领域。其次,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除了传统的体育岗位和相对集中的竞技体育工作之外,在全民健身领域,体育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多数毕业生的工作理想。但社会需求的现实和僧多粥少的局面,又要求毕业生不能再抱着专业不放,硬着头皮抢饭吃。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转变择业方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想。学校里的学习和锻炼毕竟是有限的,要有踏入社会重新学习的意识,要增强继续接受教育、终生学习的观念。努力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只要认真学习思考、细心观察、努力工作,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会在各行各业都会找到适用的空间。
3.提高认识和自身素质,走自主创业之路,拓宽就业渠道
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过程。和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市场行情只是外因,要提高就业率,内因还在学生自身的素质。总体而言,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单一,专项技术不突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优势。因而,同学们要以体育专业为基础,增加自己选择人生道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达到跨专业多才能的复合要求。要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目前,体育院(系)还存在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缺乏创新意识的现象。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扩招以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使学生不只为了就业,还要创业,创造更多的岗位使更多的人能够就业。体育毕业生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体育事业发展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很好,应鼓励学生到实践中创业,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服务。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用人单位聘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出发,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始终站在就业选择的最前列,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四、加强教育改革力度、提高教育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走向市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顺应人才市场的挑战,体育院(系)必须对自身的培养目标做出根本性的转变,即面向政府转向分析市场。在体育教师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在原“中等学校”的基础上扩展到小学,也可放在培养高素质竞技运动人才和门类齐全的多种规格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体育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结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也应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体育教育专业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科与术科之间的矛盾,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许多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社会工作中作用有限,与实际工作脱离现象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发生较大变化,对体育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人才需求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建设
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促使体育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因此,要保持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应有计划的缩减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扩充体育社会专业、体育康复保健专业,开创和培植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传媒等专业。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自身建设。首先,在目前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要避免“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传统竞技项目轻非竞技项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重课程深度轻广度,重必修课轻选修课”。
2.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单一、特色不明显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存在另一问题。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体育院(系)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不仅肩负着培养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任,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三结合的重要基础,是体育产业开发与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顺应人才市场的挑战,要积极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型体育学科体系。要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未来发展,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为原则,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办学方向,由单一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方向转移。胜任体育事业不同领域的需要。
3.改善办学条件,培养合格人才
近年来,一些专科院校急于满足升本需要,相继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但是从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同办学要求的确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这部分体育院(系)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体育教学场馆和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据调查资料显示,有34%的体育院(系)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42%的体育院(系)教师结构跟不上形势发展。同时院(系)内要整合资源,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际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最后,还采用优胜劣汰的机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控制和停办一批办学条件差、水平低、学生就业率连年走低的体育教育专业。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6YKF015)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 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34.
[2]张艳霞.山东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渠道的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41.
[3]薛红.高校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引发的思考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39.
[4]崔贺成.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浅谈[J].文史资料,2005,35:28.
[5]戴俊.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386.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6-0093-04
Abstract:The purpose is study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graduated students and feedback system of employment in high schools of P.E. the guide line system of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graduated students and feedback system of employment high schools of P .E were designed, and give some advice on how to carry into execu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s of P.E; employment of graduated students; feedback system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以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人才最终将主要通过人才市场进入社会。高校对社会的贡献和产出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生存之本,学校缺乏生源,就犹如无本之木。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问题一直是教育管理部门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活动的开展,高校在办学水平、教学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地迈进,人们在对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问题关注和研究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培养大批人才质量的整体评价。高校毕业生质量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核心,也被列为高校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等体育院校应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和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对大学毕业生质量的测度和就业反馈是社会发展对体育院校提出的必然要求。
因此,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下,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和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建构就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针对性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就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和就业反馈系统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法
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收集、鉴别、整理了国内外有关人才市场和高等教育关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
2.2 访问法
本研究采用无结构式访问法,向有关用人单位进一步了解我院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等情况;向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了解体育院校学生就业教育和管理的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
3.1.1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测度的内涵
ISO9000的2000版把质量定义为“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具有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能力。”也就是说,质量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持续地满足或超过顾客需要的能力。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学校也是一个生产单位,它生产的产品是人才,消费者是用人单位。因而学生质量怎样,只有用人单位最清楚、最有权评价。当然大学毕业生是高等学校生产出的一种特殊产品,具有一般产品质量的内涵,又不同于一般产品。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主要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毕业生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测评目标系统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
从高校毕业生质量的内涵来看,毕业生质量的测度包括在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质量测评和毕业离校的大学生质量评价两部分。虽然被测度的主体没有变化,但是由于测评的时空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测评的时间和测评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前者测评的主体是学校,后者测评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因而,尽管对同一主体的测度上,却需要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在人才市场上的双向选择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主要是以学生在学校思想品德和业务能力等因素为依据,但这种选择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作出的选择,不能最终完全反映出毕业生的质量,因为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工作实践才能发现和检验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表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评价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与吸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社会评价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科学有效的指标。
因此,我们评价毕业生质量的重点是毕业生适应社会、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方面所反映的毕业生质量问题。本研究中对高校体育毕业生质量测度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即用人单位对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或社会评价。
3.1.2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测度的意义
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主要通过人才市场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大学生就业于各个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依据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高等教育系统输出的毕业生所作的价值判断,这就是高校毕业生质量的社会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才市场逐渐完善的条件下,毕业生质量的测度或社会评价的重要性就更为明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信息的反馈,对于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意见,这种意见主要体现在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上。毕业生的质量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已逐渐成为高校办学水平的晴雨表,是高校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毕业生质量的测度对高等体育院校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体育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适应社会的需求,专业设置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学校自身形象,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可以增强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联系,使高等体育院校更直接感受社会脉搏,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主动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各界更加了解高等教育,更加明确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应承担的义务和应起的作用,从而积极支持和参与高等教育评价,科学地、正确地对体育院校的办学进行监督和选择,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受社会欢迎的体育工程类人才;再次,有利于学校了解毕业生的总体质量及毕业生质量各组成要素的优劣,便于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取长补短,加快学校全面的改革和发展。更有利于毕业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单位或岗位,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3.1.2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测度的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是评价技术的核心问题,也是评价理论的重要内容。科学、可行、简易的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价的准绳和基础。社会系统对毕业生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开始于学生毕业参加本专业技术工作后,并贯穿于全过程。毕业生群体在社会上的总体表现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应集中反映毕业生的行为特征,而行为的核心是素质问题,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就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训。因此,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应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也应是对毕业生德、智、体诸方面的考察。但是,毕业生质量的测度与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罗萍等人认为,毕业生的社会评价结果与其在校学习成绩有一定相关,且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共基础课和总体学习成绩,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对毕业后的社会评价结果影响程度并不十分显著。我们调查发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不仅要能够在现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外交往的能力。根据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结果,我们初步构建了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测度的指标体系,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主要分为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社交能力和健康状况等5个维度。德才兼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评价的基本要素。德育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智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在从测度的指标体系中,毕业生质量的测度首先考虑了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等,它反映毕业生对事业的看法和对工作所采取的一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定的,是毕业生从业的必备条件。业务能力是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指各种与专业和工作密切相关能力的集中表现,包括实践能力、外语及专业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高校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受到学生来源、学生入学质量的影响,而且,由于体育院校所设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大多不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戴洁等人(2001年)通过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是个系统工程,毕业生质量测度的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来确立。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具有后效性,必须由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实践一定时间才能反映出来,而毕业生的成长又受到家庭、社会、人际关系、个人机遇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毕业时间越长,社会因素的影响越大。因此应把评价对象定为毕业后1~3年的毕业生,他们受社会影响相对较少。
3.2 高等体育院校就业反馈系统的构建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构建以微机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具有传统反馈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可用来加强就业反馈通道,使反馈信息数据化、程序化、提取的信息丰富深入、处理快速,而且为高校教学和就业的深入分析、诊断、调控和管理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基础和数据条件。毕业生就业过程建立一个反馈系统,也就是一个控制系统,用来及时准确地捕捉、收集来自过程的毕业生质量评价的信息,并分析和对过程本身采取改进措施。根据系统控制理论,我们构建了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以及反馈过程中决策支持系统,见图1。
在图1中,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主要通过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提供和反馈的信息构建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库,在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中,毕业生反馈信息管理工作的决策支持系统,这是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基础,也是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核心部分。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运行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即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向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了解招收毕业生的信息。实践已证明,在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信息缺失或信息不通畅,由此导致就业不充分,因此,就业反馈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提高就业率搭建了一个平台。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构建既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社会评价的连续性、制度化和规范化,克服以往社会评价中的间断性和散乱性。由于用人部门主动参与,了解评价的目的和评价指标的内涵,便有可能更客观、公正、准确地进行评判。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构建,就有了定期抽样检查条件,有利于数据的逐年积累,使动态评价成为可能,使评价具有连续性,可以较客观地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规律性。
3.3 高等体育院校就业反馈系统的实施
3.3.1 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互动发展机制建立
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对就业信息反馈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要充分调动用人单位主动、积极地参与就业反馈,保证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信息源畅通,这是就业反馈系统运行的根本动力,缺乏信息源,反馈系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提高就业反馈结果的效益,使其能真正成为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测和调控的有力手段,必须建立与就业反馈结果相联系的一系列制度,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互动发展机制,使高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市场的检验、调节和制约。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运行应遵循“闭路循环”原则,实行毕业生反馈信息的“闭环管理”。即指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反馈等基本环节要形成“封闭式”管理,即毕业生质量信息始于信息源,终于信息源,防止信息出现有来无回的现象。信息管理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的分析处理信息,还要重视信息的内、外反馈作用。
毕业生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扩招”后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建设中,要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调查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对学校毕业生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影响毕业生质量的大问题,使学校能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保证。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应当主动面向社会,深入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制度。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定期对录用人员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高等学校决策部门反馈,以期建立更适应社会的学生培养方案。
3.3.2 完善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信息途径和信息库
在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系统中,信息流是整个系统的脉搏,信息传递是反馈系统中信息加工处理和决策机构信息分析处理及措施实施的基石。为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动态监控工作,必须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作基础,而要获得广泛的毕业生测度的信息,仅靠少数人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广采博集,广辟来源,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作用,建立灵敏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完整地为毕业生质量监控提供决策依据。
反馈信息的收集有许多中方法,其中电话、访谈、函调等方法多年来被许多院校所广泛采用,其优点主要在于简便,容易组织和实施。近年来,随着网络不断普和发展,信息网络建设也是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质量信息的吸收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对就业反馈信息进行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就业反馈信息一般可以把它转变为数据表示,根据预先建立的数据处理数学模型,及时准确地对各种就业反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利用计算机逻辑判断能力,进行智能模拟分析。将日常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按一定格式和编码存入信息库中,需要时可以快速地完成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重排、信息统计、信息输出、打印复制,实现信息管理的高效自动化。
要构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反馈系统,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了解社会毕业生的评价,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关系,并从反馈的情况中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要积极建立用人单位网络,既要加强与友好用人单位的联系,又要拓展新的用人单位;要保证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充分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4 结论与建议
4.1 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主要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毕业生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测评目标系统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
4.2 体育院校毕业生质量的测度主要分为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社交能力和健康状况等5个维度。
4.3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主要通过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提供和反馈的信息构建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库。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运行一方面即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向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了解招收毕业生的信息。
4.4 学校与有人单位要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互动发展机制。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的运行应遵循“闭路循环”原则,实行毕业生反馈信息的“闭环管理”。
4.5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质量信息的吸收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数据库,对就业反馈信息进行定量计算、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1] 罗萍、颜家珍. 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6,(3):37-38.
[2] 顾福明.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浅析[J].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4):12-13.
[3] 周志雄. 中国体育院校教育改革的战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4):46-49.
[4] 张建华,习迎刚,沈雅利. 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高教研究,1999,(1):145-148.
[5] 赵铁,林昆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教论坛,2004,(3):146-149.
[6] 许涛.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的构建[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3):146-148.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国家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与体育科研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职业素质教育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小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师范类高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摇篮,今天的师范生,即是明天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自身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重任,首先必须具有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合格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素质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学均不同程度的受过体育文化的熏陶,应该说对体育并不陌生。然而近些年来录取的学生,其体育意识之差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对聊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5级、2006级两届4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就爱好体育,并立志报考体育专业的占37.5%;而由于理科成绩上不去,到高三再改体育专业的占62.5%;愿意学体育教育专业,并乐于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仅占31%;不愿当体育教师的占近70%;对体育法规根本不知道的占64%,且对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形式也知之甚少;他们大多数都毫不隐讳地认为,通过了体育高考是实现了跳出“龙门”的第一步,但对体育事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当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了紧张的中学阶段而进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只需要经过短暂的观察和交谈就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难以安心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体育成绩很好而文化素质较差。有的学生一反中学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不良习气也有所增长,表现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文明言行的养成教育差,不注重在公共场所时的形象;心理品质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不求上进,训练不求提高,对理论学习打不起精神,对当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漠然处之等。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成为“大众教育”。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2007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人,是2000年的近5倍,而初次就业率仅超过50%。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日益突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大体如此。
调查发现,有89.4%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大中城市,有76.4%选择发达地区县市,只有12.1%的被调查者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创业。对职业类别选择是:有91.9%向往大专院校就业;有57.6%选择党政机关和国家事业单位;只有12.7%选择到中小学。这一情况表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多数学生还是把就业选择在条件优越的地区和职业上,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和新的就业领域去创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要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又分为职业行为道德、基础知识修养和体育能力,而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般学校和老师大多都能注意到的问题,对此本文不再赘述。
(一)职业行为道德的教育
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任何一种职业道德,都首先要求人们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热爱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才能在目前的学习期间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对学生满腔热情,诲人不倦;才能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以事业为第一生命,刻苦钻研和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加强热爱体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意识。使每个学生提高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产生强烈的职业感。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将来到学校中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人;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身心投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体育教育事业中。按照这些标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献身教育的意识。
2.责任感。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职业素质的主要内容。要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正确对待自己将要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能在将来把学到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巧妙、恰当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并对事业执着地追求。要教育学生坚信自己以后所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同其它教育事业一样,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并任劳任怨,甘心做“蜡烛”,这是做好一个体育教师的重要保证。
4.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勇于献身体育教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抛弃个人利益,不怕吃苦,将自己的一生献身体育教学工作。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知识,来源于学校中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实践,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有关社科、人文知识,教育学、哲学、伦理道德、外语、计算机、写作、语言表达、逻辑学、方法学等方面知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讲尤显重要。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教育科学知识。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教育对象由差异较大的人组成,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体育理论、体育方法等教育科学理论,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服务于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
2.应用知识。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练习法、裁判法等,只有掌握并能运用知识,才能具体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生物科学知识。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使他们保持强健的体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锻炼的习惯,将来具有独立科学的锻炼身体的知识和能力,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好生物科学知识,尤其是人体科学知识,以便全面具体地了解掌握人体结构、生长发育及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体育教育实践。
4.横向学科知识。从现实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掌握横向学科知识的体育教师将被淘汰。美国、日本和丹麦等国家提出,对担任中学以上的体育教师,规定必须在两个不同学科取得相应的资格。体育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把自己培养成“通才”,即要求兼通多种学科,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并能在专业上博才。
三、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的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的管理活动是徒劳的。面对新形势、结合新特点,为搞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校政工人员必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育,并做到严格管理与感情交流相结合;又要注重抓干部、抓骨干,做到以点带面,以主干带主流。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管理过程首先要造成强大的道德舆论氛围。道德舆论是实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它能对道德个体施加影响和熏陶,通过舆论氛围,来促使个人接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善恶裁决和准则性命令,从而继续或改变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向路线。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要首先制定学习制度,组建理论学习小组,并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管理,保证学习的质量。尤其要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严格要求和管理,从而做到以点带面。
2.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集中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体育和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件,举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健康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及其它形式举办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重塑,培养他们的“五爱”精神。如举办纪念“五四”、“一二·九”运动的等征文,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开展教育活动等。
4.利用各种舆论宣传手段报道学生中的先进事迹、积极分子,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二)结合专业技能,大力开展课余文化活动
第一课堂授课形式较为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建设以面对新世纪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包括组织能力、开放思维能力、动手实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创造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特长,引导、支持、鼓励他们自己组织各种活动,如各种技能比赛、学术论坛,邀请专家举行学术讲座、演讲、辩论、动态,编辑手抄报、壁报,到各普通院系辅导体育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定期深入到工厂、农村、机关、中小学和部队,了解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去目睹不同性别的人对科学锻炼身体的渴望;去见识老一辈体育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去领略为人师表的光荣。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体育的态度,巩固专业思想,更加明确体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坚定为体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
(三)加强对特殊学生和学生特殊时期的管理
敏锐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欲望要求、行为特征等各方面的状态和细微变化,掌握规律。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和抓住重点,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教育,把他们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轨道上来。
1.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并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放手大胆地让学生骨干——学生会、班团干部自己管理自己,组织开展各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活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2.加强对入校新生的教育,使他们一入校便建立正确的职业素质观念。
3.加强对毕业生的管理。通过教育实习和各种离校教育活动,学生在不同实习点自己当老师,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组织活动能力,使其职业素质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以师德教育为主阵地,把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贯彻于各科教学中
为使学生认识正确的职业素质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习惯,要以职业道德课为主阵地,使学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老师还要切实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融会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各类实习环节的教育,制订科学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千方百计把学生放入实践中去,加强实习环节,避免纸上谈兵。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更多、更广接触多种体育实践活动。
四、结语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保证人才的质量,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职业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更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管理规律,面向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运用灵活机动的教育形式,采取有效的管理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R].中办发〔2005〕18号,2005.
[2]教材编写组.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3]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赵弘,郭继丰.知识经济呼唤[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5]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罗锐,景进安.大学生就业危机及应对策略[M].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等体育教育自学考试可行性写实性。
1、问题的提出
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键在于抓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和社区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推广:而合格的数量巨大的各级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在现有的办学规模和经济条件之下,立即着手开考高等体育教学专业自学考试是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
2、我省体育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的紧迫性
据1990《湖南年鉴》、我省共有普通中学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6200多所,按每校配2—3名体育教师,就需1.24—1.86万,按国家教委要求其学历应达大学本科,而每年湖南能毕业的本科生不到150人,按恢复高考后的20年估算,约3000人,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按80%计,约2400人,加上各种函授、培训、进修的本科生,也不足5000人;而全省共有八所师专,每年毕业的大专学生不足1000人,如果单纯依靠高等学校毕业生来补充,显然在一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湖南的大中型厂矿企业和各级机关中的群体、工会体卫专干也非常奇缺。加之各服务性行业中的宾馆、健身康复中心、保安公司和各民办武馆都急需大量的新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如果还加上经济发达的农村,则所需的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更大。长期以来,各级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来自体院和各级师范院校的体育系、科、班,就目前我省经济实力和各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培养速度,远远满足不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纲要》所需要的体育专门人才。如不设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将得不到实质性的突破。
3、解决问题最佳的途径
二十年前,面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复苏,各级人才的急需,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央就提出:教育要打破常规去发现、培养、扶植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建立适当的考试制度,使各方有志青年通过业余自学,经考试合格后,国家发给相应的文凭,使用时与正规院校毕业生同等待遇。根据中央的指示,各省、市经试点、总结、推广,到1985年这种考试制度己在全国普及开了,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急需的应用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到199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要求,一种新的自考形式出现了,即短线自考,很快受到举国上下求学者和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现在全国在籍考生达二千万。综观古今中外,此乃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是落实《宪法》规定的:“鼓励自学成才”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国情——穷国办大教育。体育领域的自学考试,在有的省、市早以开通,我们湖南做为一个人口大省,体育强省,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全民素质,为实现经济强省而奋斗,还急需大量的体育专门人才,只有开通高教体育教育专业的自学考试,才能解燃眉之急。
2.1主考学校主办条件
2.1.1生源
高等教育体育专业自学考试主要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而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各级学校和部门的体育专门人才的合格率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且供求关系日趋紧张。
反复调查研究表明,开考“高等体育教育专业”长线本科和短线专科,10年之内全省生源可保持在年均3000人以上,且招生和分配情况是相当理想的。理由有:
一是在职体育教师需要继续学习提高。
二是全省八所师专,十几所体育中专,其毕业生中绝大部分都愿意参加更高学历的自学考试。
三是仅每年高考“落榜”的体育专业考生就达三千人左右。
四是社会上有志于体育事业的青年,如湖南各地区民办武术馆和武术学校,每年毕业的写实性中专学员就达2干以上。这些学员90%以上都愿意来湖南师大体育学院继续深造。
五是省内各宾馆中的健身康乐教练员,各保安公司的职员都应具有专业的体育技能、运动医学和康复保健知识,也主要依靠自学、深造。
2.1.2主考条件
湖南师大建校已有50多年,是进入全国“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现在校全日制学生、函授生、夜大生共计140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0万余册。学校有博士、硕士点30个,从1979年起有41个专业,100多个研究方向招收1000多名研究生。
湖南师大体育学院是全省唯一的培养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单位。目前有在职教职工125人,其中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56人、博士1人。设施方面有标准的田径场和室内综合体育馆,有篮球、排足球、武术、体操、舞蹈室内训练馆,有标准的跳台游泳池和各种运动检测实验室,理论教学大楼面积近3000多平方米,除保证本科生的教学、训练外,有余力满足自考学生的教学、训练和实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