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0 08:25: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问题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⑴进一步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⑵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工程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基本数量关系
(一)回忆基本数量关系式。
师: 以前我们学过“工程问题”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工程问题中涉及到的数量有那些?
(答):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师:工程问题中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师:这三个量中,如果其中的一个量一定,另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答):略
(二)理解题目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1.1解答下面应用题:
(1)修一条水渠长100米,用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其中100米、5天、20米在题中各表示什么量?]
(2)修一条水渠,用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1÷5= 15
[其中1、5天、15 在题中各表示什么量?]
1.2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3继续解答下面应用题:
(1)修一条水渠长100米,平均每天修20米,几天可以修完?
列式:100÷20=5(天)
[其中100米、20米、5天在题中各表示什么量?]
(2)修一条水渠,每天修全长的15 ,几天可以修完?
列式:1÷15 =5(天)
[其中1、15、5天在题中各表示什么量?]
1.4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又有什么相同点?数量关系又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5教师提问:
(1)如果知道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就可以求到什么?怎样求?
学生回答: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它的15 ,3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列式:15 ×3 = 35
1.6师小结:上面的题都属于工程问题。都是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三个关系式实质上是一样的。
2应用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
(一)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1分析:
(1)怎样表示甲队的工作效率?
30÷10 (也表示甲队一天修路多少千米)
(2)又怎样表示乙队的工作效率?
30÷15 (也表示乙队一天修路多少千米)
2.1.1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 解答后解释每一步的意思)
2.1.2把上题中的“一段公路长30千米”改成60千米、9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2.1.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结果都相同)
2.1.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2.1.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110(甲队的工作效率),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115(乙队的工作效率).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110 +115))(合做的工作效率)。
列式:1÷(110 +115)=6(天)
( 提问:算式中的三个“1”所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1.6教师归纳总结工程问题的特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时间的倒数来表示。由于是求合做的工作时间,就用 : 合做的工作总量÷合做的工作效率=合做的工作时间。
(二)基本的练习题:
2.2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5天完成,乙队独做20天完成。
(1)两队合做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两队合做5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3)两队合做5天,还余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4)两队合做多少天完成?
(5)两队合做多少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80%?
(6)先由甲队做6天,余下的由两队合做多少天完成?
(7)甲队独做6天后,余下的由乙队独做多少天完成?
(8)两队合做5天后,余下的由甲队独做多少天完成?
2.2.1小结:对(1)~(3)题小结:都是求工作量。(然后分题叙述。)
对(4)~(8)题小结:都是求工作时间。(然后分题叙述。)
2.2.2修一段公路,甲队独做12小时完成,乙队独做15小时完成,丙队独做20小时完成。
(1)甲、乙两队合做3小时后,由丙队独做多少小时完成?
(2)三队合做,多少小时完成?
小结:一道工程问题的题目,无论是一个队做,还是两个队做,甚至还是三个队做,其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
2.2.3运一堆河砂,甲队独运 15小时完成,乙队独运14 小时完成。两队合运多少小时完成?
小结:题目中“15小时”、“ 14小时”是工作时间,不是工作效率。知道了完成工作的时间,就能求到工作效率。而不能把工作时间当作工作效率造成解题上的错误。
2.2.4修一条水渠,甲乙两队合修只要4天就可以完成。由甲队单独修需要9天才能完成。乙队单独修这条水渠需要几天才能完成?
小结:知道了合作的工作时间,就能求到合做工作效率,减去甲队的工作效率,就是乙队的工作效率。然后用乙队的工作总量 除以乙队的工作效率就求到了乙队的工作时间。
3应用工程问题的知识解题
3.1客、货两车同时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行完全程要4小时,货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3.2一批布料,如果做衣服可以做20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30条。这批布料可以做这种服装多少套?
小结:这些题目,从形式上看好象不是“工程问题”,但我们也可以借用“工程问题”的知识来解答,非常明了和简单。
4综合运用工程问题的知识解题
4.1一条公路,甲队独修24天完成,乙队独修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若干天后,乙队停工休息,甲队继续修了6天完成。乙队修了多少天?
4.2一批货物,甲运输队单独运3小时可以完成14,乙运输队单独运4小时可以完成15 。如果两队合运,1小时可以完成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
4.3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两天完成这件工程的25,乙队单独做三天完成这件工程的12,如果两队合作几天剩下这件工程的18?
5本节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工程问题”进行了复习。“工程问题”涉及到的数量有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指着黑板上板书的内容)
关键词:液气压传动;教案改革;液压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88-02
《液气压传动》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认知能力,实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革教案结构形式并对教案进行科学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对于液气压传动这一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对教案的科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应用连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因此,对教案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液气压传动》中“容积式液压泵工作原理”为例,进行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工程类课程的魅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为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总结出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能够讲述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外啮合齿轮泵中齿轮的运动方向判断吸油口和压油口。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敢于设想、思考和修改,尝试提出解决方法。素质目标为通过依次对容积式液压泵和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的介绍,引导学生树立工程技术服务于工程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次展示图片和动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液气压传动技术的运用热情。
实施过程
(一)引入
通过问题的形式,将本节课的内容引入课堂。液压泵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动力装置,它把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压力能,再输出到系统中去。简言之,液压泵是能量转换元件。那么,液压泵是如何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的呢?本环节的教案设计中,采用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泵作为动力元件为液压系统提供液压能,领略到本节课学习的意义,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
(二)内容讲授
利用多媒体设备,以课件形式呈现讲授内容,添加小标题,化繁为简,使讲授内容形成清晰的脉络,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容积式液压泵工作原理的讲授 对容积式液压泵工作原理的讲授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首先,结合投影出的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对其中的各个零部件进行逐一介绍,为其工作原理的讲授奠定基础。其次,讲授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中柱塞2装在缸体4中形成一个密封容积a,柱塞在弹簧3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偏心轮1上。原动机驱动偏心轮1旋转使柱塞2作往复运动,使密封容积a的大小发生周期性的交替变化。当a由小变大时就形成部分真空,使油箱中油液在大气压作用下,经吸油管顶开单向阀6进入密封容腔a而实现吸油;反之,当a由大变小时,密封容腔中吸满的油液将顶开单向阀5流向系统而实现压油。这样容积式液压泵就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原动机驱动偏心轮不断旋转,容积式液压泵就不断地吸油和压油,为系统送去压力油。最后,采取设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容积式液压泵工作原理的讲解,让学生总结容积式液压泵工作的三个要素:可靠的工作密封容腔;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能周期性变化;有配油装置,吸油时与吸油口相通,压油时与压油口相通,吸压油口永不相通。再次结合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在图中依次找到工作三要素,以加深学生对容积式液压泵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给学生留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图中的两个单向阀5和6,如果改变其安装方向,容积式液压泵还能正常工作吗?为什么?在本环节的教案设计中,向学生展示了彩色动画图,使枯燥的讲授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工作原理讲授完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容积式液压泵工作三要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之后给学生留一道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对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的讲授 对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的讲授,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直接投影出外啮合齿轮的结构解剖图(如图2所示),介绍其基本组成为一对外啮合齿轮、泵体、前泵盖、后泵盖、传动轴。此处将外啮合齿轮结构的解剖图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结构能够快速理解,为其工作原理的讲授做好准备。然后,以设问的形式向学生提问:作为典型的容积式液压泵,外啮合齿轮泵是如何实现吸油和排油的呢?这时,将动画式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图投影出来,同时,复述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容积式液压泵工作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这种提示方法使学生感知到自己已经掌握了分析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从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首先分析外啮合齿轮泵的密封容腔是如何形成的。如图3所示,泵体的内曲面、两个齿轮的齿顶、还有前后端盖就构成了密封容腔,同时,啮合轮齿的啮合线,将齿轮泵的密封容腔一分为二,左右各一个密封容腔。接着,分析密封容腔的体积是如何进行周期性变化的。结合投影出的动画图,引导学生来观察,当齿轮在传动轴的带动下按图中方向旋转时,左侧轮齿退出啮合,右侧轮齿进入啮合。退出啮合的一侧,轮齿从齿间退出,使左侧密封容积变大,形成局部真空,压力降低,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和吸油口进入齿间,实现了泵的吸油过程,相应地,就左边的密封容腔为吸油腔。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旋转的齿轮带到右侧,右侧的齿轮进入啮合,也就是轮齿进入齿间,使密封容积减小,压力升高,齿间的部分油液在高压下被挤出,从压油口排出送往系统,这就实现了泵的压油过程。同样,右边的密封容腔称之为压油腔。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不断旋转时,就实现了齿轮泵左侧吸油腔的不断吸油和右侧压油腔的不断压油,源源不断地向系统供油。外侧的轮齿进入啮合状态,相对应的油口就是—压油口,内侧的轮齿必然是退出啮合状态的,相对应的油口就是—吸油口。最后,笔者将分析外啮合齿轮泵的配油装置。外啮合齿轮泵在吸油和压油过程中,其一对啮合轮齿的啮合线将吸油口和压油口隔开,使二者永不相通,起到了配油作用。在教案设计时,此处采用了图片展示、动画展示、讲述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直观,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使学生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内容的进行。同时,在讲述过程中,与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相呼应,引导学生去寻找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三要素,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投影出一张立体动画图(如图4所示),让学生根据图中外啮合齿轮主动轮的运动方向,判断哪个是泵的吸油口,哪个是压油口。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顺次投影出“吸油”和吸油箭头、压油和压油箭头。在此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点燃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应用的信心。
对讲授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课程内容讲授完毕后,将所讲授内容以课件形式进行重复播放,播放时简要复述本节主要内容,课件被“重复”利用,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对容积式液压泵工作原理和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进行强化理解。最后,需给学生留一些问题。任何机器都不是完美的,外啮合齿轮泵也毫不例外,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在运转过程中存在一些哪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控制呢?这将是下一节的讲授内容。对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旨在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课后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
结语
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需要对《液气压传动》的教学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和分析,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课件准备时,针对教学内容,应尽量使用教材中的资料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同时要大量收集和制作资料并进行反复修改,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多次采用提问的讲授方式,既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也让学生体会到答出问题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将生动多彩的动画和图片引入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便能将课本讲授内容与实物对应起来,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教案的设计、分析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位目标的有机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继海,宋锦春,高常识.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芳,郭新荣.浅谈液压传动技术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87(1):22-24.
[3]姚春东,高殿荣,刘劲军.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6,29(2):155-156.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ents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can better grasp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the students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of Grade 11, Grade 12, Grade 13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studying this course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this article adopted the way of combining the curriculum to make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Grade 14 students practiced certificat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调查研究;课程合并;课程标准
Key word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curriculum combination;curriculum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19-02
0 引言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大部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比较困难。为了能够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好本门课程,课程组成员研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提出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两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的新思路,进而进行一系列教学文件的编制,对14级经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例认证。
1 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学生跟教师反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不好学、学不会,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这种情况。在2012年,课题组成员便对在校经济管理专业的11级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然后分别在2013年、2014年对在校经济管理专业的12级、13级学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采取分级研讨的方式。首先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总共分为四组。第一组的学生是学得最好的学生、第二组的学生是学的较好的学生、第三组是学的一般的学生、第四组是学的最差的学生。其次与每一组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学不好《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的原因”,每组讨论结束后,总结原因。将四组讨论结果归纳如下:
第一,教师的课讲得不好,对学生不负责。
第二,由于经济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招的专业,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是文科生。文科生觉得学习本课程感觉很吃力,即使是很努力也听不懂。
第三,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前面所学的《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已经基本忘记,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提到相关内容时,毫无印象。
第四,无法识读施工图。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四组学生均有此问题。
2 就上述遇到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研讨
课题组成员对学生归纳的四个问题进行研讨,采取解决方案。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①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的课讲得不好,对学生不负责”。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减少外聘教师的数量,便可解决此问题。
②针对第二个问题:“由于是文科生,学习本课程感觉很吃力,即使是很努力也听不懂”。转变文科生的观念,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与学习数学是不同的,不意味着“数学”学不好,计量与计价也学不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方式。首先让这些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觉得可以进入本门课程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全部学会。学生能够走进来,通过逐渐学习,能够独立进行计算时,自己的成就感就建立起来了,有了成就感就爱学习了。千万不能让学生一入门,就让学生体会本门课程很难,无法学会。
③针对第三个问题:“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前面所学的《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已经基本忘记,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提到相关内容时,毫无印象”。实际上教师上课的时候也发现此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大家提议可以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合为一门课程,但是需要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能将两门课程实现完美融合还是有些困难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任课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工作很多,不仅要掌握《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的全部知识,还要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上课的时候能够能将二者更好的融合。如果采取此种方式上课,要提高师资水平,需要培养至少两位能够按照此种方式任课的教师。
④针对第四个问题:“无法识读施工图”。识读施工图是做预算的基本工。很多学生会说,“老师规则我都懂,但我就是不知道该看什么图算”。
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之前,学习过先导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建筑构造,一部分是识图。先学习构造,再进行识图,总课时90学时。虽然课时不少,但内容众多、繁杂,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全部的识图。识图是一个逐渐积累的的基本工。只有通过不断的识图,识的图越多遇到的问题才会更少。
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识图在进行每一分部工程计算时,首先应该讲解图纸,图纸看懂后,再进行计算。通过一、两个项目的训练后,逐渐摆脱识图烦恼。
3 实施课程改革
首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研读《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书籍。
第二,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教师成员负责按照教学改革,编写初步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课件。教师成员配合企业成员选择课堂土建实训图纸,编制实训计划、工程量计算书、建筑工程预算书、工料机分析表、材料价差调整表、费用计取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负责编写教学课件更能胜任。企业成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丰富的课堂资料可供选择。但是他们不了解学生的情况,所以教师成员配合企业成员选择既实用又适合学生的图纸。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对教案的编制,教案编制花费了课题组教师的很多心血,也是本次教学改革实施中的一个亮点。教案采用两节课为一个单元进行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又使教师在内容限定的条件下尽情发挥自己的特色。下面以两节课一个单元为例进行说明,详见表1。
第三,按照上述编写的初步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课件以及课堂实训图纸,对经管专业14级学生进行实际验证。在验证中对首先对教案的内容、课时的设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修改,期末修改整体设计,整体设计修改好后修改课程标准。
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特别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类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应该主要让学生动手,而不是教师讲。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着觉得很简单,可是自己一动手就算错。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教师觉得很容易的部分,而有时候学生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教师预留10分钟课内实训时间,可是结果发现学生20分钟还没做完,这样在教案中要及时修改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点。另外,对课程中较难部分,教师要考虑所任课学生的层次问题,如果学生普遍接受能力不好,教师可以不讲。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部分,难点可由学生开拓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讲解太难的部分,学生认为本门课程太难,打消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4 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知识的整合方面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还需继续思考怎么将知识结合才能恰到好处。
第二, 14级学生订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两本教材,所以学生总是拿错教材。所以需要教师不仅要整合知识,还要整合教材。如果在下一级教材没有整合的情况下,可以只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一本教材,教师把《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知识穿去,做好笔记即可。
第三,课堂实训图纸还是教师发图,学生私印的状态,如果将其整理成册,更为方便。
5 研究结论
5.1 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对14级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实例认证,有90%的学生能够学会本门课程,特别很多是文科生以及基础很差的学生。其中有20%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本门课程,并且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价准确;希望将来能从事相关的工作,对职业前景乐观。70%的学生能够喜欢本门课程,能够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价,工程量计算及套价基本准确;希望如果有机会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对职业前景有所期待。5%的学生虽然喜欢,但是懒惰、不爱动手、老师督促才肯学的学生,能够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部分工程量计算;对于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过考虑,但是具体能干什么没有想过。5%的学生是不学习的学生,无论教师怎么督促、怎么讲解也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将来就业没有考虑过。
5.2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及格率为73%,与往届学生及格率50%比,学习成绩已有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武建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
【问题一】教案是职务作品吗?
职务作品,是指公民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作者应与所在工作单位具有劳动关系。2.创作的作品应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3.对作品的使用应属于作者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或者业务范围之内。教案是作者基于“教师”这一职务身份,在劳动关系下,其在幼儿园(学校)中履行职责所创作的作品。从这一形式特征来看,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
【问题二】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分哪几种情形?
对于职务作品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如下三种情形:
1.职务作品著作权通常属于事实作者,但法人或者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之内优先使用职务作品。在职务作品完成2年之内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该单位使用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经单位同意的,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的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
2.主要利用法人或者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组织享有,法人或者组织可以给予作者适当奖励。
3.根据劳动合同,由法人或者组织主持,根据法人或者组织的意志创作,并由该法人或者组织承担责任的职务作品,法人或者组织被视为作者,著作权由法人或者组织享有。事实作者只享有以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劳动报酬请求权,而不享有著作权中的任何权利。
【问题三】教案的著作权如何归属?
教案若是幼儿园主持的专题科研成果,由幼儿园组织和承担责任,甚至运用了幼儿园专门提供的资金、设备或者资料,则这类教案的著作权应归幼儿园所有,教师应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
教案若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的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则教案的著作权应属于教师,但幼儿园有优先使用权,以及相应的获益权。本案中李某的26篇美术活动教案就属于这种情形,因此李某享有这26篇美术活动教案的著作权,张某即使作为幼儿园的法人也不能直接将这26篇美术活动教案予以出版。张某若要出版,则应征得李某的许可,并确保李某获得署名权、报酬权等。
教案若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而著书立说,则这类“教案”不是直接用于日常教学之中,而是教师对一些知识理论的总结回顾。严格来说,这类教案并不属于职务作品,因而这类作品的著作权当然归属于教师本人。比如,音乐教师袁某凭借多年对音乐情境教学法的探讨,而出版了《音乐情境教学法》一书,该书的著作权理应归属于袁某。
【问题四】教案的著作权如何保护?
教案著作权参照其他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措施,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要承担以下三种责任:
1.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根据《著作权法》第47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行为应承担下列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2)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3)赔偿损失。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案;教学质量
教案和一般的文章不同,它是教师备课的结晶,上课的备忘录。编写教案是教学规范化的要求,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教材的规定,对讲授的每节课或专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通过笔者多年来的成人辅导教学实践。深深感到教案的写法要因人、因课而异。不论详略长短,教案一定要便利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切实了解成人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如何精心编写好教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一粗浅探讨,以便和同行们商榷。
一、认真备课
备课要有创造性。在备课前做到“一学、二听、三看、四访、五保证”,即认真学习教材,教学大纲,辅导刊物和参考资料,听教学音像,看主讲教师视听课,进行家访、村访,保证辅导时数。并集主讲教师讲课,学员反馈和当地生产实际三位于一体,写出构思新颖,设计精巧,知识系统,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生动活泼的教案。对辅导课选用什么教学场所,应用哪些教学媒体,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等应有自己的创造和特色。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中心环节,是编写教案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要反复阅读教材,逐步熟悉教材,体会教材,找出疑难问题;第二、解决疑难问题。教材是辅导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讲的课程要求学员懂,必须自己先懂,要求学员会,必须自己先会,还要比学员知道的更多更广,认识的更深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借助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把阅读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一一查明,彻底搞懂弄清楚;第三、掌握课文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等等。一定要反复思考,反复揣摩,记得滚瓜烂熟,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
2.切实了解学员情况。
备课前了解学员的情况,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条宝贵经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员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员什么,怎样教,都要以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教师教的是学员经过努力可以接受,并乐于接受的,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甚至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根本不考虑学员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效果定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另外,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它的职业性,它的教学对象是从事社会劳动的成年人。因此,课堂要有社会性。成人教育要直接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这就要求在教学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样,课堂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到田间,工厂、实验或实习基地,让学员在各项科技服务活动中开展学用结合,做到学用共长。因而,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员的水平,理解能力和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的生产和工作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3.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没有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成人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辅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讨论法、作业法、复习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等等。教学方法没有刻板的模式。一般说来,各教学方法是综合使用的,相互渗透的。选择哪些方法和手段最为合适恰当,主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程性质以及教师的特点等情况来确定。另外,在教学形式上也可以灵活多样,有的可以用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有的可以听录音、看录像、幻灯或现场参观等等。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还应注意两点:一要符合学员的认识规律;二要符合所教课程的基本原则。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员,还要备教学方法。备课好了,也就具备了写好教案的条件。
二、精心编写教案
教案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和步骤。
1.教学目的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它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而教学过程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具体步骤。教学目的一般要考虑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思想教育;二是基础知识教育;三是培养提高学员的能力。
2.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教学目的而必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如学习遗传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生物遗传,变异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新类型,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根据此目的,必须重点讲解和分析遗传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分离、独立分配、连锁遗传规律),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变异规律及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工程等内容。
3.教学难点是学员经过自学而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学重点的确定要受教学目的的制约,只要重点抓准了,教学时就能精确地处理教材,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难点的确立,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不考虑:一是教师备课的难点往往也是学员的难点;二是安排有指导的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发现学员的难点;三是借鉴过去的经验,突破难点。在编写教案时抓准难点,在教学时又能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员解决难点,就能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步骤。教学难点的落实,难点的解决,都要反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三、教案的语言和形式
1.教案的语言要简明、概括,不必将要说的话都写上去,变成讲稿,但也不能过于简单。教案语言要准确,有分寸,符合课程要求和学员实际。
关键词:课堂教学;材料力学;高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64-02
一、引言
针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胡海岩院士指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第一层次就是应用型工程师,即以应用现有技术为主的、研制开发产品的工程师,并指出目前多数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工程师。我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定位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力学课程在培养工科学生上述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机械类专业共13个教学班,材料力学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问题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了解稳定性的概念,对工程构件强度、变形和刚度问题具有基本的计算能力,通过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课堂教学是现在甚至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材料力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高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教师机械的向学生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笔者就提高材料力学课堂质量总结以下几点,也希望对其他课程能起到借鉴作用。
二、讲好绪论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门课程第一次课都要讲绪论,主要讲解本课程的任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即回答好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讲好第一课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对材料力学一无所知的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于这门课的清晰轮廓。我校材料力学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前一学期刚学完理论力学,举如下例子:上学期理论力学期末考试题恰巧有一道计算塔式起重机不会翻倒的条件及配重多少的问题,利用理论力学知识可以计算支座反力以及塔吊不翻倒所需要的配重等。如果起重机吊起的重物太重就会存在安全问题,比如钢丝绳断掉、杆被压弯等,材料力学就是解决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情况下,如何设计结构的尺寸及所用材料类型,比如钢丝绳用多粗的,每个杆用多大尺寸的,选取什么材料,杆用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哪个好,等等,以及设计结构时如何保证既要安全又要合理用材。有些同学在学习理论力学时比较吃力,感到枯燥,我们就要告诉学生材料力学比理论力学生动得多,更贴近工程实际,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讲清楚材料力学与理论力学之间的关系。
材料力学绪论需要讲清楚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学生还没学这门课,对于这些概念不好理解,每个概念讲的时候要举实例。可以列举一些古代建筑比如万里长城、古代的宫殿等,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完好无损,而且有很多还特别漂亮,说明它们足够的强度,顺便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现代的摩天大楼,好多都是既高又美观,这些都是与材料力学密不可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材料力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形成大体框架。绪论讲好会使学生爱上材料力学,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举实例,使教学内容更生动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这样在讲课过程中,身边的例子、工程的例子才能够信手拈来;作为案例跟学生一起分析工程事故,探讨事故发生的力学原因。这样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课上所讲的知识,进而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讲压杆稳定时,稳定及平衡的概念比较抽象,以学生手中拿的铅笔为例,如果拿根细线将铅笔尖系住吊起,铅笔会保持平衡,因为细线对铅笔的拉力和铅笔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如果想让笔尖向下立在水平桌面上,铅笔的受力仍然平衡,但是却很难办到,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的思维被激起,给出各种回答,边分析同学的答案边引出稳定的平衡与不稳定的平衡概念。笔尖向下不能直立是因为有微小的扰动存在,比如空气流动、桌面微小振动等,使得铅笔直立的位置有微小偏移,一旦偏移,重力作用线偏离支撑点,重力对支撑点的力矩使得铅笔倒下,这种情况扰动被扩大,使平衡状态被破坏,这就是不稳定的平衡;细线吊起的铅笔也存在空气流动、细线抖动等扰动,重力作用线也要偏离铅笔的捆绑点,而重力对捆绑点的力矩使铅笔回到直立状态,这种情况扰动没有扩大,平衡状态没有被破坏,属于稳定的平衡。同时理解了“扰动”这个词也为后面学习压杆稳定打好基础。还可以分析杂技演员顶碗的例子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通过此例子简单介绍稳定控制(镇定)问题,并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相联系。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一切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等各种方法,尽可能的激发学生思维,启发他们自己思考出一些结论,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启发他们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力学现象,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讲扭转切应力公式推导时,以前的情况是一见到推导公式,半数同学低头不听,效果很不理想。这次我们采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激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效果良好。对照轴向拉压变形,从直观的表面变形实验出发,通过一系列设问,启发学生猜测出扭转变形相应的结果,比如应力计算公式是内力除以截面尺寸元素组合,然后边讨论边引出正确的结果。引导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观察变形,得出扭变形的变化量和不变量,引导学生从这些变形结果推测出平面假设、应力方向、应力分布等。利用表面变形实验的结果,加上简单推导得到变形几何关系:γρ=ρdφ/dx,我们目标是得到应力的计算公式,而变形与力连接的桥梁就是剪切胡克定律即物理关系,这样便把应力引进来,应力在截面上的合成结果便是内力扭矩,自然引入静力学关系,最终得到应力计算公式。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将推导主线写在黑板上,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通过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学关系三种关系推得应力计算公式。
五、注重积累,规范行为,养成好习惯
教师养成写教案的习惯。写教案相当于彩排,任何精彩的表演节目,正式表演前都要彩排好多次,上课就相当于是正式演出,教师要注重积累,才能表演得精彩,才能更好地应对正式演出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认真备课,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写一本属于自己的教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改进,不断地丰富教案。以学生为本,写教案前了解清楚学生的基础,包括先修的课程、课程学习的程度等;后续要学的课程及学生的专业方向,来调整本课程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顺利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为后续课程做好服务。写教案不是抄课本,而是以教学内容为框架,所用教学方法和实际例子为填充,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积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把知识讲活,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量的实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案中不断地积累实例,才能做到在讲课过程中身边的例子随手拈来,运用自如,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
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好习惯。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多数学生能理解老师严格要求对自己是好事情。现在的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崇尚自由等特点,作为教师,要以这些特性为根本,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规范学生作业,任何事情都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业要严格按照例题规范去写,严格书写格式和解题步骤,这种规范能让人一看就觉得你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所用方法都非常清楚。教师认真及时地批改、发现作业的问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及时纠正。作业做得规范认真的典型和不合格的典型都拍下来(匿名),放到课件中给大家看,顺便指出作业的问题,同学们定会向好的学习,努力改进自己。只有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学生才会思路清晰、计算准确、书写工整,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六、结语
作为教师,要抓住每个细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每一堂课,课后认真反思,以求日后再改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为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积累、不断努力。多与同行尤其是老教师交流,多听他们的课,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积累更多的实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专业能力,为我校、为我们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海岩.对力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力学与实践,2009,32(1):70-72.
[2]楼军江.反思自觉: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立场的探索与建立[J].中国高等教育队伍建设,2014,(2):42-45.
[3]刘鸿文.材料力学[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案到底属教师还是属学校?教案对教师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此案一经媒体批露,立即在社会各届引起欣然大波。
教师对此看法:
1、教案写作的常规。《重庆晚报》记者在我市的广大教师中做了一个调查。关于教师教案的归属问题,已经引起很多教师的关注。据记者在一中、珊瑚小学、外语校的老师中了解到:学校一般都在放寒暑假前布置教师写教案,在开学前夕检查教案情况,然后返还教师,教学中途还会随时检查教案执行情况。最后,教案一般保存在教师手中。
2、教师对教案归属的看法。教师对教案的认识,用本案主角高老师的话来说,“44本教案都是心血凝成的”。高老师告诉记者,最先想到要回教案,是4月份准备写论文,对自己十年来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但在法院提出诉讼后,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学校进行诉讼,查遍了解放以来的所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门的规定,都没有对“教案归属”作出明确、直接规定的条文。也就是说,教案归属问题遭遇法律盲点。“我曾搬过七八次家,几箱子教案从没丢过,而且还要定期进行防潮、防虫处理。”重庆一中的杨祖旺老师说,他保存着自己从教26年来的教案,现在翻出来,从教案上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教材的变化、教学改革的痕迹……更重要的是,教案真实地记载着教师一生的教学成绩、各阶段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写教案的老师应该享有著作权,教案理所应当归教师所有。”杨老师认为。重庆外国语学校有着39年教龄的李国成老师认为,教案包含着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参考资料的筛选、认定,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李说,他这么多年的经验表明:真正写好教案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写教案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节。”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林主任谈到,自己曾经培养过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他们不同于科研工作者,或许一生都没有发表过论文,而体现他们多年价值的或许只有教案了。但是,江津石蟆中学的李永涛老师则认为:教案最好归学校,但决不意味着可供学校随便处理。理由就是避免有些教师“一本旧教案用多年的行为”,促进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另外,教师的教案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学校收集起来可供大家相互参考和查阅,取长补短。但在教案的管理上,学校应用干燥、洁净的保管室专门保管。姓“公”姓“私”并不重要,重要是应该将教案保存完整。“渝中区的陈老师认为,教案姓‘公’”,学校将老师教案丢了,就是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
焦点:教案究竟该姓“公”还是姓“私”,法律能给老师们一个答案吗?
法院审理的基本情况。今年6月26日,南岸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8月5日,南岸区法院判决:被告是原告的管理者,因此被告和原告之间是隶属关系,处于不同等的法律地位,被告接受原告的教案是一种管理的职务行为。由于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因此,原告和被告之间在职务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就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由此驳回原告高丽娅的起诉。高老师对一审裁定不服,8月12日,上诉到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10月29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市一中院审理认为,高作为教师与被上诉人在工作方面存在隶属和管理关系,但起诉中返还教案的要求是一种物权请求,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高的上诉理由成立。
怎样认识此案?
1、教案知识产权究竟应归教师还是学校所有?
(1)著作权的一般规定。《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可见,一般的创作作品应归作者个人所有,只有由单位主持下,代表单位意志进行的创作,其著作权才归单位所有。
(2)职务著作的权属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显然,职务作品著作权虽归作者个人所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作者使用外)。同时,主要利用单位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这种情况下,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而其他权利则归属于单位所有了。
2、教案应属职务作品。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首先教案的写作是教师为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而编写的;其次,教师在教案写作的过程中,虽然也参考了自己收集的一些资料,但更多的也是主要的是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及教辅资料而编写的;再次,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教师编写教案,既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的一个义务;最后,教师编写教案,也是学校为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完成而对教师的职务要求。学校为提高办学效益和经济利益,可以把该教案(出版与否)加以推广应用。所以:教案应属于教师的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归属不言而喻,署名权归教师,使用权归学校。
3、关于教案的物权归属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九条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由此可见,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向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必需的图书、资料和其他教育教学用品,是学校应尽的义务。但是,学校提供的这些物质性资源,是学校享有所有权呢,还是纯粹归教师私人所有?根据《民法通则》有关物权的规定,学校提供的物质性资源不可能因为教师在使用就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其所有权仍应归学校所有。所以,教案物权应归学校所有。
综上所述,学校虽然占有教案的著作权和教案物的所有权,也并不能因此排除教师个人对自己著作的署名权和个人的使用权。
作者:李先禄 南川市万通法律服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