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研究生工作思路

研究生工作思路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4 03:41: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研究生工作思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研究生工作思路

篇(1)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要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必须首先要深刻剖析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现状,牢牢抓住现阶段研究生特点和本质,逐渐探索出一条全面、多维度、有重点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思路

 

一、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

 

1、管理难度大

 

当代研究生生源普遍多样化,结构组成复杂且年龄跨度大,致使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对较难。此外,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不强烈,缺乏凝聚力,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制度不灵活

 

不同学科在学科属性、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培养年限、培养目标等方面各有针对性,然而在制定重大决策前,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较少听取广大教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管理制度及决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对研究生的实际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ll]。

 

3、制度执行难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定,各高校也相应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进行规定和约束。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有些规定形同虚设。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研究生管理制度执行较难l 2l。

 

二、创新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

 

2.1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各层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如学院研究生部、校研究生院等部门对掌握研究生各项基本信息、成绩一目了然。借助信息化这一平台,可以从招生录取、日常管理、教学培养、社会实践、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不仅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2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研究生管理者在整个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研究生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品德素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各项政策,并着力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优秀青年。其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研究生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进取心,敢于不断挑战和迎接新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最后要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应定期开展研究生管理人员讲座、培训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使研究生管理者通过学习逐渐积累专业知识、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工作能力,并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到实际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研究生管理者应当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努力为研究生的学业生涯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H。此外,高校相关人事部门也应从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估、薪酬水平、奖惩措施等方面入手,不断吸纳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2.3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期间有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在学术上对研究生给予指导,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相关文献查找与阅读、开题报告到论文中期考核及论文毕业答辩等环节,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学术造诣都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及学业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都对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以“立德树人”工程为契机,增进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塑造研究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格。研究生导师、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研究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间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各部分功能的最大发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2.4完善研究生教育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评估考核,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之间评估体系的区分度不高,针对招生质量、研究生管理与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位论文质量、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缺乏严格把关。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针对意义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考核工作。评估考核过程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评估结果细分为几个等级并及时向各培养单位反馈。针对不同考核结果采取不同的整顿或改进措施,待下一次评估时,要针对上一次评估中有待改进的环节重点考核。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将评估方案、各培养单位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全部公示在网站上,接收全社会的监督。

 

2.5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研究生课程较分散,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研究生管理者应克服困难,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借助研究生会、社团、党团活动的力量,发挥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包括入学迎新教育、奖助学金评选、社团活动、校风建设、寝室文化评比、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任务艰巨而繁重。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出一条科学、长效的研究生管理路径,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篇(2)

关键词中职 教育工作 转变

1 转变工作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有效地改变行动。要转变观念,尤其是要改变对后进生的看法。后进不等于差,差也不是每个方面都差。孔子曾经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笔者就职的中职学校每年举办的技能节上,很多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技术能力和艺术才能。看着一架架机器在他们手中轻快地运转,一张张餐巾幻化成一朵朵美丽的花,一张张素描在他们的笔下栩栩如生,这个时候你不会认为她(他)们是考不上高中的后进生,是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差生,而是一个个人才、精英!

可能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人才、精英是那些高学历的人,研究生、博士才是这个社会的人才、精英。这种人才观要不得!笔者并不提倡大家都要有去基层工作的螺丝钉精神、奉献精神,但是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才是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定位就是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能够自食其力、创造社会财富,而不是坐以待毙的“废材”。

其实,后进生也有追求,也有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后进生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是有其原因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因其析纹理,剖肢节。对于后进生,也要这样。找到其懒散、消极的病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够把所有的东西都教会、教好。但是“孺子不可教”这句话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人生格言中。我们有义务,同时我们也应该有热情去教好每一个学生。

2 转变工作作风

我们党一直倡导优良的工作作风。教育作为百年大计、灵魂工程,更应该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但是,目前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些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不正。

一是工作积极性不高,表面文章做得好。教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事业,肩负国家的兴衰。近代著名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很多教育工作者却染上了务虚风气,专做表面工作,应付学生,应付学校检查。如此,既有负于国家的重托,亦有愧于学生的期望。

二是马虎了事,对教育工作不热情。很多教师把工作仅仅作为工作,而不是一项事业;把工作作为生活保障的必须,而不是体现人生价值的选择。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仔细地去研究;对学生们出现的新动态,没有去了解;对教育的新理念,没有去关注。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这种不热情,自然学生也就不会与老师亲近。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就疏远。现在社会上对教师的尊重程度有所降低,学生对老师信任敬重的风气有所减弱,这和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身对教育工作不热情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转变工作作风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凡是学生的事情总是抱着极高的责任心,凡是对学生有利的事情,总是抱着极高的热情。认真备好每一次课,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认真评判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对学生的事情不能等等看、问问看、试试看、研究研究,而是要落到实处。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正了,班风才会正,学风才会正。作风正了,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学互长的良性互动才会出现。

3 转变工作思路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很多同志固守成规,踏步不前。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老思想,老方法,老套路。或者采用了新的形式,但是其本质没有(下转第81页)(上接第67页)变。这样下去,其最终的出路是毁掉我们的教育事业。因此,必须转变工作的思路。

新的工作思路怎么来?这个我们可以用老办法:实践出真知。面对新的问题,我们要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放下身段,去研究,去发现。比如,现在的学生很多在基本的文明礼貌方面有所欠缺,走上社会以后给用人单位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于人、于己、于校都很不利。我们应该多与学生聊聊天,自己以身作则,通过一些社会上的真人真事的言传身教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教育工作思路没有固定的,不是定制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因此,主动性是探索新的工作思路的必要前提。教育工作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的工作。新的工作思路不是只要是新的就好,应该有个标准。它的标准就是:(1)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环境;(2)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3)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我们的工作思路也应该不断地变化发展,与时俱进。

4 转变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教师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太差,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而事实上,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在影响着他们。

个别教师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应付。面对学生时候显得漠不关心,态度消极,不能积极热情地了解情况,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面对教学工作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是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积极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可怕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理念会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一言成才,一言废才。一句简短的话影响的是一个学生的一生。

态度来自于责任心。责任心不强自然态度不好。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交给态度不好的老师,自己会如何想?责任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担当。

当然,我们大部分的教师秉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有许多的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把每一件学生的小事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办。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是最可爱的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5 结束语

中职教育在国家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还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加快转变,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教为本,完善自身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马海琴.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同日报,2008-06-12.

[3]赵文飚.在当前条件下如何推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Occupation,2009(24).

篇(3)

关键词:工科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77-02

工科院校内的外语类专业在学校里有着特殊的位置。外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规模比较小,每届本科学生多在100人以内,每届研究生多在60人以内,并且大多数工科高校内的外国语学院没有博士点。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工作也有与工科专业不同的情况,在党建、团建、心理健康、招生、就业、考勤、评优评奖、资助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是个普遍问题。学校每年有转系、转专业的政策,每年5、6月份转系、转专业报名,约有一半以上的外语类专业学生申请转系、转专业。其中外语类高中的保送生在外国语学院是一个特殊群体,全国有17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高中,每年都有数量不等的语言类保送生自这17所高中保送至高校外国语学院,这些学生多是以外院专业作为跳板,一年之后申请转系、转专业。教育部一直明文不允许外语类保送生转系、转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执行程度不一。外语专业在工科院校通过高考招生时,一般是文理兼收,文理兼收的结果是每年有大量的理科学生被调剂进来,一年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也会申请转系、转专业。

二、生源质量不高

本科的生源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全国17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校保送上来的保送生;第二是提前批次的小语种专业招生;第三是正常本一批次录取的高考考生。本一批次录取的考生,又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本一批次录取的高考考生中,几乎没有以第一专业志愿报考并被录取在外语专业的学生,多是被学校招生时调剂至外语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更不如本科生,每年录取的研究生,除了一部分是本校和“211”以上的高校保送过来的学生之外,其他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绝大部分来自不知名的高校,语言功底较为薄弱,外语表达交流不够流畅,学术写作比较吃力。

三、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文科专业的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表现力强、具有创新意识,但也有着一些专业特点带来的不足,比如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相对工科专业的学生,纪律意识、考勤意识、集体意识、执行力度相对较弱。每次放假期满返校,都有学生以各种理由请假推迟。硕士研究生除了一年级有课之外,二、三年级没有课,且不需要跟着导师做科研项目,也不需要做实验,很多学生就经常在外面的培训机构等公司兼职上课赚钱,学院很多工作需要相关研究生配合时,只能通过电话或者邮件联系。

四、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文科专业的就业一直比较困难。在东南大学这样的“985”工科院校内,各工科专业就业率一直很高,但文科专业的就业是个老大难,文科专业就业具有无固定用人单位、就业渠道分散、就业与专业无关、收入水平较低等特点。因为经济形势的放缓,近三年到高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日益趋少,用人单位明确招聘文科类或者明确招聘外语类的就更少了。

五、出国交流比例不高

工科院校内的校级出国交流项目,多是去国外工科大学进行交流,文科学生只能在项目介绍里有“其他专业”一栏时才能申报该项目出国交流。外语专业学生,申报出国交流项目很困难,且专业对口的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很少,并且能受到csc等资助的出国交流项目更少。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出国交流的不足影响了同学们的发展。

六、学生人数规模小,男、女生比例失调

比如,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985”高校,外语学院是五个文科院系之一。每年本科招生规模约100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60人,无博士研究生。工科类高校一般男生较多,但外语类专业普遍女生比例高,本科生女生比例一般在90%以上,研究生一般在95%以上。

七、学生干部力量薄弱

因为学生人数规模较小,并且女生较多,专业思想又不稳定,因此工作能力强,又热心积极的学生较少,学生干部选拔非常困难。面对种种困难,怎么来应对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落实的。

第一,深入了解情况,摸清工作困难,理顺工作思路。深入了解情况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每一个院系和专业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学生的状况和特征也不尽相同。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人气质、能力表现与工科专业的学生差异较大;外语专业学生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又不一样;不同的领导和教师带出来的学生风格也不一样。

第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度是学生工作的根本,有章可依,有度可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学生工作也就变得顺畅,也就不需要大会小会不停强调。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是否遵守纪律,是否按时上课,是否表现积极,是否考试不作弊,跟我们的规章制度有关。如果我们建立了详细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那学生自然也就依据规章制度来学习工作。相反,如果我们没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或者制度建立了,但不严格执行,学生自然也就我行我素、自由散漫了。

第三,稳定专业思想,鼓励学生信心。文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外语专业。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新生申请转系、转专业,这里面有17所外校的保送生,也有高考被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第一年主要精力在准备转系考试上,语言专业学习和课余学生活动一般都不会投入太多。通过各种方法来稳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思想非常重要,我们尝试了举行新生家长开放日、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举办新老生联欢系列活动、一对一谈话等各种方式,效果显著。几年下来,申请转系的学生人数逐年下降,思想渐趋稳定。

第四,开拓思路,争取经费,活动提档升级。外语专业因为学生规模偏小、女同学较多、经费不足,学生活动一直规格不高,在学校没有太多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要积极争取学院、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首要解决经费瓶颈。一般的工科院校,总体经费是相对充足的,校级相关部门经费是很多的,关键学会怎么申请。要深入了解部门的工作要求、经费申请机制流程,根据相关部门的目标要求,制订相关工作计划,申请相关经费。经费到位后,根据事先拟定的计划,集思广益,举办高层次、高规格、精品化的活动。

第五,走出校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学生的质量跟招生工作密切相关,本科生和研究生情况不同,但同样都需要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本科生的招生,要加大在17所外国语高中的招生宣传力度,尽可能多的招收优秀的外语类保送生。研究生的招生,要加大在周边省份“211”以上高校外语专业的招生宣传力度,并且提高保研学生数在每年研究生招收数中的比例。

第六,鼓舞学生士气,多角度推进就业工作。外语类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不是太理想,就业率的排名在各个高校都比较靠后。但作为一个“985”高校的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找一份工作并没有问题,主要是能不能找到一份地点合适、收入丰厚、家人满意、自己心仪的工作。我在毕业季来临之时,会跟毕业生一个一个谈话,了解情况,鼓舞士气,鼓励他们时刻充满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学生在这个时候对鼓励肯定的需求是亟需又迫切的。

第七,建设学生干部梯队。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各种活动需要他们来奉献付出,各种突发事件也需要我们的学生干部能积极配合学院工作。学生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锤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讲的是部队,高校同样也是,学校一直存在,而学生不停的升学毕业,我们就需要把学生干部的培养形成梯队,保证不会断档,确保学生在做干部之前有充足的锻炼学习机会。

第八,推进学生出国交流比例。外语专业的学生本应是出国交流的主力军,但受制于专业本身,在校生出国交流工作一直不太顺利。外语专业要与工科专业结合,共同参加与国外著名高校的国际合作谈判,尽可能多的创造出国交流机会给在校学生。在校学生也要积极申请出国交流,并通过前期学习和社会活动履历的积累,给自己申请国外名校交流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人才

一千多年前,韩愈在《师说》里就曾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网络课堂以及各种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程度。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显然不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伦理。

一、言传身教

学生从本科生阶段进入到研究生阶段,不仅是身份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换,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关键在于导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要求导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一个导师把学生招进来,从手把手地教,到最后把研究生培养成能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的合格人才,这本身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求真、求实不仅是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试验必须要具备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是导师自身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体现在导师自身的言谈举止上。导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有用人才,而不是把研究生当作为自己项目服务的廉价劳动力。身为人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严谨的教学科研态度去影响研究生,让研究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做人做事的方法。导师要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状态,切实为研究生的求学进程和学成后的未来发展尽心考虑。无论是研究方向的确定、论文题目的筛选以及研究方案的制订,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术背景,让学生尽快从本科阶段的以学为主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研究并重的角色中去。

二、因势利导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要。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既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研究环境,同时也要给学生施加必要的压力。保证学生研究的自由性可以锻炼学生自主科研的能力,但是由于经验上的不足,这种科研的自由性也可能导致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走上弯路甚至是歧路。因此导师举行每周一次的例会是必要的,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最新进展,也可以针对学生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从招生那一刻起,导师就应该跟学生讲清楚,读研究生不是混文凭,而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要让学生懂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给学生施加必要的压力不应该是逼着学生尽快提交研究成果或发表研究论文,而是要督促学生刻苦钻研,踏踏实实地投入到所制订的科研任务当中去。从事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要把自己良好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积极为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三、德才兼顾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未来的学术带头人,除了要求其学术造诣高超外,还应对其政治素质和人文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成功的科学家而言,学术水平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道德和人品。因此,在立德树人方面,导师也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于一点一滴地潜移默化。要树人,先树己。导师只有自身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人文修养,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四、师生情重

篇(5)

论文摘要研究生学位档案,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真实记录,是证明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材料。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是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学位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规范等等。对目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做好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0引言

研究生学位档案是研究生在校学习的真实记录,这些档案材料对研究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工作、学习等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把历届研究生的学位档案信息,作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资源。因此,对于研究生培养单位来说,做好研究生学位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与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却远远落后于蓬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形势。

1目前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的培养,其过程涉及环节比较多,需存档的材料也就比较多。近几年,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研究生类别及数量都有了成倍的增加。研究生学位档案的工作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档案管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存在的问题也就日益突出。

1.1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于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引起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大家在谈起档案管理工作来,都认为很重要,但真正落实起来或者在具体的工作中却没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对于研究生的档案管理,简单地认为就是把与研究生有关的材料整理存档,对于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工作要求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在工作中,表现为责任心不够强,工作有失规范。

1.2存档要求不明确,存档材料混乱

与本科生的培养工作相比,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涉及培养环节多且较复杂。研究生的培养更侧重对个体的培养,因此涉及存档材料比较多。研究生毕业后要查询相关材料,所以存档材料的内容十分重要。目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学位存档材料还存在着不明确的状况,对于研究生的哪些材料应该存档,哪些材料不应该存档不清楚,有些非常重要的材料没有存档,有些不重要的材料反而存档了。

1.3档案管理手段滞后

研究生学位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涉及材料多,尤其是近几年研究生类别及数量的快速增加,给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目前,大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档案管理还在沿用以往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容易出错,档案管理人员也无暇顾及对存档工作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查阅档案准确率低、查全率低,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建设投入不足,无法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

2改进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规范管理工作。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人员多,有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秘书、答辩秘书、研究生管理部门人员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等等。加强对研究生档案的管理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领会学位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及业务规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座谈交流,对于做好研究生档案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严格管理研究生档案,使之完整、规范和安全是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通过培训,提高研究生档案管理人员的其责任心及职业道德,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业务,进一步规范管理工作。

2)统一建档标准,明确存档材料。研究生学位档案所涉及的材料比较多,主要包括个人培养计划,成绩单,实践活动材料,论文开题、论文评阅、答辩以及学位授予材料,学位论文,奖惩情况等等。各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单位的特点,统一建档标准,对归档内容认真分析,严格筛选,建立健全收集、归档、立卷内容,做到档案材料收集齐全,档案材料不缺项、不缺页,确保每份学位档案材料填写清楚、齐全,签字、盖章不遗漏,不出现漏编、重编等问题。

3)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研究生学位档案信息需要处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建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局域网,为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规范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及质量的保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加大投入,为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配备必要的、充足的、先进的设施及设备,尤其是要配备专用的计算机,并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用于研究生学位档案的管理工作。

4)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一项重要目的就是用于日后的查看,调阅;方便、快捷地查询研究生学位档案是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如果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提供应该的服务,存档的材料再全、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增强学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使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和社会发展。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知识将更加重视,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好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将是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修养;更新工作观念;积极探索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广泛开展研究生档案管理的研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及手段,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努力做好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金俊兰.加强高校研究生档案管理的探讨.高教论坛,2003,6(3).

篇(6)

教育管理工作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要求管理者依据群体特征,因材施教。医学类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1管理对象复杂

研究生生源多样化、复杂化,有应届生有往届生,有同专业的也有跨专业的,还包括直博、硕博连读、同等学力,在职就读等。研究生年龄层次跨度大,入学动机不尽相同。

1.2管理形式分散

研究生课程学习相对分散,日常研究和实践在不同的课题组进行,之后还会到不同的专科进行轮转。研究生调研、出差流动性也较大,管理者和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较为不便。

1.3教育资源短缺

首先表现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临床导师身兼数职,既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或医疗骨干,同时又要完成研究生指导、进修生带教、本科生教学等工作,他们在教学上的付出却报酬甚微,导师精力有限,主动性得不到激发;第二是科研经费和科研条件不足。高校科研经费和科研条件是有限的,扩招后人均占有科研经费、仪器设备总值等毫无疑问会降低。此外,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加,管理者数量与研究生数量比例失衡,研究生管理者工作量增大,管理效率低,效果差。

2存在问题

2.1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研究生自身知识水平高,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现实管理工作中往往“管”(管制,强制性规定)的较多,“理”(办理,提供服务)的不够,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管理工作拘泥于日常事务管理,缺乏内涵建设、更不能谈及国际化接轨。

2.2管理模式单一滞后

我国大多高校均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即研究生培养由学校的研究生处负责,各二级学院在校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处的领导下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但实际运行中院系被动接受任务较多,主动参与管理较少。管理系统的平台差异和权限问题也会导致管理信息不能共享、信息通知不及时,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

2.3培养质量良莠不齐

研究生培养质量涵盖研究生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质量、社会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我国的研究生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素质逐年下降,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论文含金量不高,学术风气过于浮躁,基础研究不被重视等。其中备受关注的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缺乏,缺少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与分析创新能力。

3对策分析

3.1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服务平台

管理工作延伸到研究生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的方方面面,过程中要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和内涵建设。同时重视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育人效果。学校应推进研究生学术管理与社会国际接轨,积极选派研究生、管理者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相关学科和实验室开展访学研究,或进行联合培养,推动学术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建立集教育教学信息服务、数据管理、决策支持为一体的学校网络,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均采取网络化集中管理形式,实现教学和管理信息资源校、院实时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2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实现培养体制科学化

高校应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全面考察学生的学术、科研和实践能力,提高招生工作质量。培养过程中科学设置专业及其课程,善于发掘学生的科研学术潜质,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弹性学术管理和课程设置,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课题和调研,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大多数医学类研究生除了参加本学科的临床医疗工作,掌握本学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断治疗方法和基本操作的外还要求在多个学科进行临床轮转。导师指导下的集体负责制往往对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注重培养质量全程监控,引入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重视论文质量,确保学位授予质量,对学位授权点进行定期监测分析,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水平。

3.3提高导师素质建设专兼结合的研究生管理队伍

提高导师队伍素质,建立合理科学的学术梯队。学校、带教单位必须进一步明确导师遴选制度,明确导师的岗位职责,真正做到评聘分离。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考评,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任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和带教单位应加大对青年导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合理、科学的导师学术梯队,同时优化人员结构、建设专兼结合的研究生管理队伍。研究生管理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素质,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成为研究生信赖的管理者和教学单位、导师教师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值得信任的协作者。学校应建立量化的管理考核和评估机制,努力建成一支责任明确、专业性强、办事效率高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队伍。

3.4建立和谐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合理实用的激励机制

篇(7)

关键词:研究生;支教;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26-02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又称“西部计划”,该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要求,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年~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在本科直接升硕士的研究生中选拔了近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分别到云南省元谋、四川省李庄以及甘肃省定西等地中学开展支教扶贫工作,用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服务,受到了服务地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

一、研究生支教团的特点及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特点:现阶段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都是“90后”青年,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新鲜事物,具备鲜明的时代特性,一般个性都比较张扬,兴趣广泛,性格开朗,比较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坚持自己的想法,为服务地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对当地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研究生参加支教,都有自愿服务的志愿,对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有认同的广泛性、积极的参与性,有奉献和利他精神,是一种无任何外在压力的自我选择,是大学生们追求崇高境界的一种自主自为的行为,体现了参与者动机的纯洁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计算机知识的熟练掌握与运用、课件的制作,可帮助服务地教师学习、运用、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问题:“支教”从字面上看,即支持、支援教育之意。“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支教教师,课堂授课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授课,对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有一定时间的听课见习、教育实习环节,有带队教师的指导,对课堂授课内容重点难点的掌握、板书、课堂气氛的合理调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会掌握得比较好。

目前,开展支教的高校,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类院校。以同济大学为例,虽然学生都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都有在院、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综合素质较高,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但支教团成员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能力、教案的准备和利用方面相对比较弱。当然,支教内容并非仅课堂授课而已。除了课堂授课外,还有德育工作、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青年工作、团的建设,爱心助学、文体活动的开展等等。

为了弥补非师范院校大学生支教团存在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变被动为主动,同济大学根据本校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学校的支教工作顺利开展,受到了服务地的欢迎,得到了服务地肯定,支教团成员也从开始每年的3人~5人到2013年的15人。

二、支教团管理工作思路探索

1. 管理观念的转变

支教团的管理分为选拔、前期培养和支教管理三个阶段,将近两年时间。针对研究生支教团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别于传统的以岗前培训为主的管理模式,同济大学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了目标管理(MBO)的方法,从而实现选拔、培养、支教三个过程一体化、多个目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的核心在于细化目标,以目标进行领导,从而实现团队的总目标。研究生支教团的总目标是为服务地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包括了教学、教育管理、德育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因此基于目标管理的研究生支教团管理体系可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生支教团管理体系

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从基于目标管理的支教团管理观念而言,根据所设立的支教目标,进而实现选拔阶段和培养阶段的目标过程管理,再根据对支教团目标实现情况的测评,向过程管理提出反馈,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同时,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有别于传统的岗前培训,更注重于在实践中进行培养以及价值取向的多渠道引导,从而充分调动支教团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2. 支教团管理与青年基层工作相结合

研究生支教团前往西部地区支教,首先应树立一种服务精神,同时也应逐步培养参与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同济大学在支教团的管理中,注重实践过程的锻炼,尝试了将培养体系与青年基层工作相结合。因为青年基层工作既为学校行政部门的日常工作及大型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又为支教团成员提供了锻炼的平台,有利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整个支教团的凝聚力,这也使得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能够在完成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做好爱心助学、服务地教育管理和文化建设等工作。

青年基层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行政助理挂职。在校团委等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目的在于熟悉学校办公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机制,为参与服务地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二是参加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例如组织支教团成员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机械学院学生自发公益组织“千里草”负责人董亚宁的《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以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参加上海市团代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等,旨在培养服务精神,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3. 价值取向的多渠道引领

参与支教工作需要高尚的品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引导的意义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支教团成员全心全意地为服务地服务。同时,兼顾到对服务地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辅导的需求,也要对支教团成员的价值观、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进行锻炼。同济大学在这方面采用了多种渠道对支教团成员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与中学对接。学校组织支教团成员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习、见习活动,到中学听课见习,学习中学老师讲课的教学方法、讲课思路、与学生互动的技巧等。加强对支教团成员教师技能的培训。在中学听课见习的同时,主动参与到中学生的主题班会中去,与他们沟通、交流、做朋友。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特点等,以便到服务地后更好地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

二是开展特色文化活动。2006年,承办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暨出征仪式,来自全国72所高校的488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参加了培训。2009年,承办了“春暖浦江”2009年上海市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专场。

学校定期召集西部服务期满回校的同学在全校举行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宣讲会、主题交流活动、经验总结分享活动。利用微博、博客、人人网、微信等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吸引同学们与服务地志愿者线上互动,实时了解西部计划支教所在地情况、分享志愿服务经历和体会,使志愿者工作融入到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升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支教的同学们还对西部服务地的建筑、人文、风土人情以及民间艺术进行调查研究,拍摄制作纪录短片,介绍给校内师生,帮助今后有志于参与支教的同学尽早做好相关准备。

三、支教团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展望

大学生、研究生支教团的管理尽管不断得到完善,但也还有改进的空间。如在管理过程中除目标管理外,还可考虑其他的现代管理方法,并对效果进行比较;建立具有普遍性的奖惩机制,对支教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突出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教团的服务地应分布多个地区,对于不同服务地的自我管理和整个团队的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宪峰.短暂的停留[D].中央民族大学,2012.

[2]Dean Tjosvold,粟芳,万洁平.合作与竞争理论的实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2(07).

[3]江勇,李步峰.建立基于建设性冲突的组织管理机制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