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23:57: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说课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Home Care" Lessons
SUN Qin[1], SUN Xijun[2], LUO Xianbiao[2], XU Yan[3]
([1]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7;
[2] Health Supervision Bureau ofLianyun Halbor,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3]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28)
Abstract Lesson explanation shows the teachers'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the curricula, textbooks, students '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ability of weaving and sister teach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munity care program of the "community family care" research and design, hop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work,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Key words home care; teaching methods; lesson design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在备课后授课前,以教育理论和教材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解说自己的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思路、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显示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有效地调动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习教育理论,乃至投身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①说好课的关键是说课设计。②
高职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说课必须阐明的问题是:教(训练)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为树立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深入挖掘高职教育课程内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笔者对 “社区家庭护理”说课设计进行了规划。
1 教材
1.1 教材分析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卫生领域中的一项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更是学生将来考取社区护士上岗证的核心课程。“社区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第4章内容,是社区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社区评估、个人评估内容之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之前,有利于学生理解,学好本章内容在本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实践奠定重要基础。
1.2 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一线护理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此为前提,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家庭的结构、家庭护理的概念、理解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②能力目标:掌握家访的能力,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③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关爱生命、爱护家庭,懂得对父母感恩,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做事态度。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标准和学生情况,结合社区护理实践的需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①重点:家访是社区家庭护理的主要工作手段,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故作为重点;②难点:鉴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的特点,故将知识点较多的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作为难点。
2 教法
2.1 “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设计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采用诱导启发、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案例等方法。
2.2 教学资源
包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和电教光盘、powerpoint课件的准备、不同版本的社区护理教材及网络资源。为了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运用案例、教学短片等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家庭护理等知识的记忆以及家访过程进行教学。
3 学法
3.1 “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四年级学生,学生通过中考录取,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迁移能力不够,学习被动,存在厌学情绪。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但她们已经学过卫生保健等基础课程,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并且对于本章内容家庭具有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本章的重要资源。
3.2 方法指导
应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变过去以“教”为重心,转向以“学”为重心的教学模式。选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互评互改、现场扮演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程
本次教学总课时2课时,90分钟,共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4.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0 min)
设计的导语是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在外求学,想家吗?最想家里的谁?为什么?如果现在放假回家,做什么事?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家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对话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找到自信,使学生参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将学生带入职业情境之中。
4.2 分组讨论(30 min)
接着请大家讨论自己的家庭,对家庭类型进行判断,带出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对自己家庭成员进行评估,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初步认识。再播放短片《新结婚时代》片段,突出“主干家庭中关系紧张”,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家庭类型有哪些不同的健康问题”,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以上“认知一理解一升华”三个步骤,对于重点和难点采取重复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4.3 综合实训,现场表演(30 min)
提前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模仿家庭访视,每个小组选1名学生的家庭充当社区居民家庭,其他学生扮演社区护士对这个家庭进行访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在课堂内巡视,予以指导。
访视完毕。每个小组请1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汇报评估结果,请同学互评互改,老师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总结分析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这一步骤将整堂课推向,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步提高。
4.4 归纳总结(3 rain)
指出重点内容并小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一起叙述(强调的重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老师总结,让学生对本讲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4.5 作业布置(2 min)
学以致用,并为下1个项目的学习做好铺垫,布置复习题和技能操作练习作业。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化提高。
5 教学反思
本次说课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访视,课堂提问、案例的设置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课后的自我评价良好。本次课给我的启示是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有切身的感受,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说课设计是说课的灵魂,能集“编、导、演、教”于一体的“说课”是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较好形式。③通过“说课”活动,可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是否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性专门人才的要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在自身和专家、同行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加快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在说课过程中不断反思,寻求创新,给实际的教学带来更完善、更广阔的空间。
基金项目: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基金(编号:xj1109)
注释
① 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新形式[N].中国教育报,1991-12-24.
② 张廷均.怎样撰写说课稿[J].教学与管理,2002.8:31-32.
关键词 水肿 说课 设计
说课是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是重点考察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说课是新兴的教研形式,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人员进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教研活动。近日,参加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年会中举办的基础课说课比赛,收获颇多,现将执教的《病理学》中“水肿”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同仁探讨。
说教学内容
说教材:主要反映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本课程选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杨红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教材。经部分章节内容的筛选与调整很适合于3年制护理大专学生使用。
说内容:“水肿”属于教材中病理生理学中的内容,与前节课的“脱水”同属于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中的共同规律,掌握水肿的本质,为日后在临床针对水肿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通过教材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三年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水肿的概念、机制及常见水肿的特点;熟悉原因和分类;了解特点、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护理措施。②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释针对水肿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机制。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患者的病痛所在,从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说重、难点: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确立了重点为概念、机制;难点是机制。处理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强化重点、转化难点。在强化重点上,首先在课件上加以标注,引起学生关注;其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最后通过动画、图片、箭头示意等方法强化学习。通过复习相关的生理学知识转化难点,使学生明白血管内外、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就会导致机体水肿,真正知道水的来源,达到了教学目标。
说授课对象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学情分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水、电解质代谢的生理、生化基础知识;另外,通过相关章节-“脱水”的学习,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难。但遗忘是难以避免,所以课前复习很关键。
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处理好“有法”、“无法”和“得法”的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本节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案例引导: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前引入一个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围绕案例讲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课程结束时,再次回到该病例上,同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已的观点,进行讨论及论证,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动画,让学生理解水肿的部位、水肿的发生机制。尤其是水肿发生机制的视频动画直观、生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更有助于理解。
问题切入:通过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解水肿的概念前,启发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水肿是什么样的表现,肿到了哪里,从而引入水肿概念,明白水肿的部位。在讲解水肿的发病机制前,提出社会广泛关注的奶粉引起的“大头娃娃”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用水肿机制解释,激发学生兴趣,层层深入讲解剖析,达到教学目标。
归纳比较:有比较的学习才能明了学习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比“水肿”与“脱水”,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比“水肿”组织与正常组织,让学生明白“肿”的部位;通过对比“漏出液”与“渗出液”,让学生明白水肿液的性质及原因;通过对比常见的四种类型水肿的首现部位,强化学生对该水肿机制的理解。
课后反馈:课堂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和试金石。通过提问和讨论时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矫正。
说学习方法
教法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法的效果上。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要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掌握学法。
课前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写出预习笔记。
课堂学习: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注意听讲,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认真思考重点、难点,解决疑点。
课后复习:课后及时与水肿相关的内容如炎症、肝硬化、肾炎等章节一起复习,进行分析、归纳小结,纵横渗透,使各个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结成网。构建出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减少遗忘;查阅相关书籍,做好摘要,扩大知识面。
说程序设计
依据教学大纲安排“水肿”用2学时讲授,用时80分钟。总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复习旧课(3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新课教学(70分钟)课堂反馈(3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说教学反思
摘要:主要结合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大方面对“糖酵解”的内容进行说课设计。旨在寻求一套适合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糖酵解;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50-02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里,针对某一具体课题,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1,2]。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内容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庞大、复杂[2,3],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糖酵解”为例阐述《生物化学》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结合化学专业实际,我们主要选择由古练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3]因为这本教材主要是根据化学专业学生的需要和知识基础,更多的应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来探讨生命现象的问题。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内容是《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代谢》的第二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静态生物化学的知识及动态生物化学第一节的知识《生物代谢的特点及规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糖酵解是糖的分解代谢中很重要的一种代谢途径,并且其中的糖的酵解途径还是后面学习《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节内容在《糖代谢》这一节,《生物代谢》这一章,甚至整个《生物化学》课程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并且在整个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化学专业的特点,制定了本节教学内容为:糖酵解的定义及发生部位、糖酵解的反应历程、丙酮酸的去路、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五大部分[2]。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掌握糖酵解的定义、反应部位、主要反应过程;掌握糖酵解的特点和生理意义以及丙酮酸的去向问题;了解肌肉细胞的糖酵解和发酵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能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化学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念,树立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为人类服务的信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并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糖酵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糖酵解主要代谢过程(即关键步骤、产能步骤);丙酮酸的去路;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糖酵解的代谢过程及其代谢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学情分析
1.认知状况分析。《生物化学》是大学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化学专业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知识,也学习了静态生物化学的知识,对糖的结构、功能、消化、吸收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能力羁龇治觥R丫弑噶艘欢ǚ治鑫侍狻⒔饩鑫侍獾哪芰Γ但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分析。《生物化学》在我院作为一门专业任选课开设,大多数学生的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并且生物知识薄弱,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上[2]。
三、教法策略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采用“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综合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不降低教学水平情况下使之以学生喜欢的面目出现、发展和深入下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全程引导和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4],构建有效课堂。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归纳总结、形象记忆、比较分析、编制口诀、实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在学法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安排90分钟,教学程序由回顾要点,导入新课、联系实际,讲授新课、延伸拓展,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能力迁移4个部分组成。
1.回顾要点,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和学生以边问边答或提示关键字眼的形式回顾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要点:一是回顾糖的概念、分类、消化及吸收;二是温习糖的生理功能;三是温习糖代谢概况。从知识回顾中提出问题“糖类物质是如何为机体供能的?有哪些途径?”并结合日常生活状态体验,在不同的运动、营养和呼吸等状态下,是否会有不同的情况?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之一“糖的无氧酵解”。
2.联系实际,讲授新课(70分钟)。讲授新课环节的过程按以下思路进行。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激烈运动后的生理体验,提出问题,“为什么激烈运动后会感觉肌肉酸痛?”进而分析讲解糖酵解的概念:“当机体处于相对缺氧(如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产生乳酸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式提问:“在此过程中,乳酸是如何产生的呢?”然后逐步展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反应过程直至生成乳酸,其中重点讲解乳酸生成的关键反应机制和能量生成,使同学们理解其与激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关系[5]。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请学生讨论:“短跑冠军百米速度是否可无限制提高?为什么?”这样将理论联系实际,层层设疑,引出本节课的难点:糖酵解的调控机制,关键的调节步骤和调节酶。
最后给同学们讲授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在讲到第一个生理意义“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时,提出问题:“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哪些情况下,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病理情况下,当呼吸或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贫血,大失血,呼吸障碍,肺、心血管疾病等)时,都可引起机体缺氧,导致机体糖酵解加强。”然后,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机体糖酵解加强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让学生简单了解乳酸代谢及乳酸中毒的知识。在讲到第二个生理意义“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如:红细胞”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然后教师讲授:因为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获取能量。这时继续提问:“还有哪些细胞和红细胞一样,不能进行有氧氧化呢?”引出《糖酵解与肿瘤》,让学生了解抑制糖酵解具有抑制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应该结合专业特色,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应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在激发兴趣、⒌纤伎贾薪内容枯燥、理解困难的代谢理论转变成有趣、有用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每节课的熏陶和养成就是大学生潜移默化、逐步成长的最好媒介[3]。
3.延伸拓展,归纳小结(10分钟)。教师需要用简短的时间对本节课所授知识:糖酵解的反应部位、反应过程、关键步骤、调节机制、能量生成方式和数量进行教学重点小结。此过程主要起到强调重点、加强记忆的作用[5]。
4.布置作业,能力迁移(5分钟)。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先让学生试做以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做题情况再进行讲解。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类型,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或兴趣出发,选择完成全部或一部分。作业成绩=必做题得分+选作题得分。
整个教学从课堂学习到课堂检验,再到课后训练和拓展,重视全程学习和过程评价,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空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个性特征和人文关怀[5]。
参考文献:
[1]齐海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教改方法――说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27-128.
[2]李静.“糖代谢”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71-72.
[3]张鸭关.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J].学园,2014,(14):104.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标志是一门实用崐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美术课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而不是其它的。
三、学法指导
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标志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标志,增加了直观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上课以后,我先向学生出示印有各种标识的产品和印刷品,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再具体分析一种标志,得出标志的概念:象征性的表达事物特性和类别的一种设计形式。从而引出新课《标志设计》。
2.讲授新课
<1>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分类
结合课本30页左上角图例讲受标志分类。集团标识:最早的标志,如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多是各种组织、机构的徽志;商标: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标记。节庆徽志:个别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均设置专用徽志,有以宣传号召人们积极参加。识别符号:在公共场所、道路交通中用以代替文字的简洁形象,约定俗成为民众公认的标识。
<2>标志的图形类别[分别打出幻灯]
具象: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稻米消费宣传;动物园、加拿大复职代办处。
抽象:有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用三十个圆点表示葡萄,圆点组成的图形则表示盛满酒的酒杯。
文字符号: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和‘日本制帽公司’是英文变形。
<3>标志的构成手段
因为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个种类,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原则都可以为标志设计所应用。如课本31页右列所示的对称、适合、反复、渐变、特异,均是标志设计的常用形式。
举例介绍中国银行设计思路和三金牌西瓜霜的标志设计整包装情况,并出示实物。
2、作业要求
1)展示课前制作标志---禁止吸烟。以教师亲手制作的标志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介绍制作过程:1)确定制作标志的大小
2)画出大体轮廓和比例
3)进行细部的加工
4)填充颜色
2)学生作业
从课本中选择太阳神、三联电子等标志中的一个标志,然后按要求进行临摹练习。(教师作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本课的时间安排:
关键词: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说课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92-03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说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说课是教师口头阐述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教学目标、课时分配、课程设计思路、教材内容取舍与序化、教学条件、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考核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说课可以考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的能力。笔者拟结合《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经验,探讨这门课程的说课设计。
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的定位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从事冲压工艺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内容承前启后,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后续课程有《模具CAD/CAM》、《三维设计》等。
(二)课程的目标
技能目标 简而言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一能分析、二会计算、三懂设计、四强操作。例如,能正确分析塑料制件的成型工艺性,会正确进行模具设计时的工艺计算,懂得如何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设计任务,能够完成冲压模具的安装、调试与制件的生产操作,从而达到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相关工作要求。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课程教学资源
本课程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包括理论教材、实践教材、网络资源、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些资源相互补充,能够满足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教材选用
课程教材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齐卫东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该教材在内容上兼顾了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两个方面,内容全面,实用性强。书后所附助学课件包含了大量动画,辅助教学内容,使成型工艺的讲解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与模具设计相关的多个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如表1所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保障。
(三)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本专业加强了与周边高校、企业的合作,如与江苏常发集团、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为本课程的教学建设了产学研平台。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可完成课程实训、职业素质培养、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塑料基础知识“成型工艺”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启发式教学,对几种典型成型工艺的教学主要是现场教学。模具拆装实训是在学完模具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由教师现场演示、学生分组练习。模具设计部分主要是采用案例分析、对比推理的教学方法。最后阶段的课程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下达设计任务,学生小组讨论、协作完成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一些抽象枯燥的成型工艺,学生没有直接接触过,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学生将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能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而且借助网络平台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学习方法指导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先修课程,有一定的看图、读图、绘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不强、对枯燥的专业知识不太感兴趣,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三对矛盾:结构图量大——学生读图能力弱;成型工艺复杂——学生不熟悉工艺;参数计算繁多——学生机械记忆公式。
采取措施 (1)多媒体教学,利用实物模型;(2)现场教学,动画演示;(3)优化课程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方法 (1)从做中学,提高读图能力;(2)从实践中发现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小组讨论激发兴趣,达到举一反三。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课程整体设计
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树立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从工作岗位中提取工作任务,再转换成学习任务,最后设计成整合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按照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分为四个阶段,共90个学时。第一阶段是塑料基础知识及成型工艺,12学时;第二阶段是模具拆装实训,14学时;第三阶段是模具结构设计,40学时;第四阶段是塑料模具课程设计,24学时。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是注射模具结构设计,将其分为八项具体任务,前两项是模具整体结构的认识和工艺分析,其他六项是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二)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单元设计实训考核三部分。其中,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单元设计实训考核,学生参与平时成绩的自评与互评,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具体如表2所示。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 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 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 ?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 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关键词:说教法;说过程;说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59-05
说课是指教师面对同行或专家就某一课题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的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的必修内容。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1]说课流程如图1所示。
说课有别于上课和备课,说课重在说理,以说为主,应按照“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思路说课。下面是笔者参加省说课大赛抽选课题《如何使用资源管理器》结构内容的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说教材”就是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角度在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本课教学内容在这本(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特点以及学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清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图2)。教师不仅要发掘教材的重难点,领会编写者意图,还要以教材为基点,拓展学习途径、范围,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1.说教材的地位、特点及作用
《如何使用资源管理器》这部分内容属于青岛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第二模块窗口图形操作系统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综合性强,难度大,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该部分内容较多,分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知识,掌握启动的方法,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新建、命名(重命名)、复制、移动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在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自主尝试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操作的多元化),体会、比较、优化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操作练习中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在任务的完成中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所有这些都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操作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操作,“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的操作比较复杂,将尝试优化其操作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的主体。“说学生”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说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如图3)。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起点是不同的,有关“信息”的意识及情感也大不相同。然而教材是统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必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个别差异进行分析,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求知欲上进心特别强,对学习信息技术较感兴趣,尤其对上机操作更感兴趣。前面已经学习的两个模块,一是侧重理论的信息技术与电子计算机,二是操作实践比较多的窗口图形操作系统,学生已具备了一些操作技能,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学生的操作能力存在差异,有的是零起点,有的小时就学过信息技术,还有的家中就有计算机。
三、说教法
“说教法”要提出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使用的设想,根据教材特点和上面学情分析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要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要提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使听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图4)。
信息技术课是通过学生的操作练习培养其信息素养的,因此,这节课笔者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基础上,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时间会过时,所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非常重要。另外,还辅以演练法,主要是让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演练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说学法
“说学法”指说出如何教会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说出如何鼓励学生多动手尝试并善于“举一反三”,说出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和探究活动,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和谐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如图5)。
信息技术课是以操作训练为主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操作练习,在“做中学”,再辅以协作学习、自助餐式学习等学习方法。采用小组制,实行学习程度不同的五位学生进行异质分组,选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强、乐于帮助同学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情况,在笔者的课堂里有一句口号“告诉他,但不要替他做”,一方面有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自主探索、自我完成。让学生选择视频帮助文件,帮助自己学习。学生在一次没看明白、没听明白时可以自己多次查看,这样减轻了教学中因照顾到全体而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阻碍,又把更多的课堂时间提供给学生用于操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