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通信行业论文

通信行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2 04:25: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通信行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通信行业论文

篇(1)

关键词:通信行业;诚信;问题;对策

一、通信行业诚信概述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消费者对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诚信经营,品牌经营,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拥有更多的忠诚客户,才能有更大和更稳定的市场份额。

(一)通信行业特征

通信行业不提供实物产品,其本质是服务行业,通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于为客户提供的电信服务,因此,电信服务就是通信运营商的立身之本。建立一套有效的客户服务体系,将成为各大运营商提高利润的主要途径,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是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二)通信行业诚信经营

通信企业诚信经营,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提供的通信服务,包括电信业务和其它服务。通信企业要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电信业务,同时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具体内容有业务宣传、营业窗口服务、通信工程安装、通信质量保证等。

二、企业诚信经营比较分析

服务是通信行业的本质,以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是通信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稳定客户关系,是建立在客户对企业信赖的基础之上。打造诚信服务品牌,就要增加客户消费透明度。由于通信行业特征,客户的通信消费,只能以运营商的计量为准,客户难以重复计量验证,这一点有别于工业企业生产。因此,通信运营商的诚信,成为客户关注的热点。目前,提供“透明的、放心的”消费清单,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

(一)行业间经营诚信比较分析

“充值卡过期作废”、“投保容易,理赔难”、“本店商品售出概不退换”、“欠交物业管理费六个月以上的住户,物业公司有权停水停电”。我国消费者对这些条款和现象都不陌生,但是,日益成熟的消费者,对“霸王现象”和“霸王条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二)通信行业内部诚信比较

在价格诚信方面,广受好评的是中国移动,其次是中国联通,而评价最差的是中国电信。这样的调查结果,增强了企业危机意识,促使通信运营商加强诚信建设,规范通信市场行为。多年来,政协委员不断质疑移动双向收费,要求单向收费。直到2008年,移动公司对此才有所松动,准备改进资费政策,但是,还没有完全实行单向计费。可见,随着通信市场规范管理加强,运营商对诚信经营,其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三、通信运营商诚信问题

(一)经营中的诚信问题

一些电信运营企业,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提供服务业务。世通假账事件、Qwest通信涉嫌虚报利润等欺诈案,极大损害了通信公司的诚信。

(二)服务中的诚信问题

虚假广告宣传,欺骗用户;格式化合同、违约不负责、电话卡余额不返还、短信陷阱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小灵通掉线,覆盖范围小而无法通话却继续收费。

(三)互联互通中的诚信问题

个别主导电信经营者,出于“保住用户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狭隘意识,在与新兴电信企业网间互联时,不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互联协议,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网间业务开放,人为设障,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质量,损害了互联他方及电信用户的利益,磁卡电话这一矛盾十分突出。

(四)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

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服务业务的不正当竞争,一轮又一轮的恶性“价格战”,电信企业网络间的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电话卡的随意打折、IP电话接通率不高、CDMA移动手机不畅等等,这样的竞争是一种无序的竞争态势,势必影响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虚假广告宣传,散布假信息,电信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对用户的不尊重、不信任,甚至进行欺骗行为。

(五)企业履约中的诚信问题

近年来,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管理局、行业协会的倡导下,为共同规范电信市场,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在协约中,各企业都本着诚信的原则,以自身的品牌、信誉向政府、企业同行、消费者做出了规范市场、诚信经营的庄严承诺,并表示自愿接受公约的约束,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四、通信消费者诚信问题

(一)用户频繁换卡

因为不需要办理任何身份证明和登记材料,一些人利用话费结算的滞延时间,恶意欠费,把手机卡打爆,扔掉换新卡。

(二)恶意欠费

取消电话初装费后,电信运营商经营风险骤增,恶意欠费现象大幅攀升。欠费者向电信局申请延期缴款,然后无限期地拖延时间,以及个人使用假身份证,在出租屋登记装机之后,又不停地变换地址,使电信部门难以找到事主。

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以及网上商业诈骗等,通信公司蒙受巨额损失。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电信用户欺诈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约占电信营运收入总额的5%。2001年,我国因盗用通信设施、用户恶意欠费的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占营运总收7%,户均60元,并且,这个数字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巨额欠费无疑会给运营商增添经营压力,扭曲企业财务信息,甚至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效益的增长。

五、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一)监管部门公信度不够

从2000年开始,国家设立了中央以人事权为主的电信管理体制,实行信息产业部、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对电信市场的两级管理,由于授权不充分、职责不明确、队伍不成熟等原因,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某一家运营商的代言人。这样,监管部门在市场竞争中,调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时,角色错位,信用缺失。

(二)管制政策和手段滞后

在电信市场改革初期,为了引入竞争机制,我国实行的是非对称管制政策,非对称管制是促进有效竞争的一个常用手段,它可以用扭曲的政策校正市场的扭曲。但是,随着新的电信竞争格局的形成,不对称管制成了一种某些电信运营商的保护政策,使市场竞争的主体处于不公平地位。

(三)通信法律不完备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电信业如何通过法律、法规,调整电信监管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关系、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已是摆在中国电信业面前的一个紧要问题。国外电信业大多是先立法、后改革,我国是改革超前于立法,至今只有一部《电信条例》,从而导致竞争规则不完善,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权威受到影响。短信息服务,以惊人速度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负面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而现行的法律对此还是空白。

(四)欠费中的法律漏洞

电信运营企业与用户,是平等主体的民事关系。长期以来,电信用户一般是先消费后付款,致使电信欠费和恶意欠费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对一些恶意欠费者,难以避免和追究。其原因,电信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恶意欠费占欠费用户总数的40%-50%,其拖欠的费用占了85%以上。

(五)通信技术防范欠缺

目前固定电话未能做到适时计费、适时出账;欠费难以形成防范和催交合力;未建立固定电话充值系统,无法做到从源头上防范;未建立反欺诈联盟及数据库,各运营商各自为战,“抢拉”客户,为用户欠费提供了可乘之机。

(六)欠费工作管理松懈

近年来,由于通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发展、服务的巨大压力,重市场开拓,轻对欠费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具体表现在营业把关不严,用户资料修改不及时,欠费催交网络不完善,特别是为了增强开发市场力度,对商考察不严,素质差的商,为了增加业务收入,放松对用户资格审查,如认可复印身份证开户,从而增加了欠费概率。

(七)取消初装费

2001年7月1日,国家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用户装机费用降至几十元(除终端设备外)。承诺使用一年以上,甚至赠送话机等。因此,当欠费超过百元后,有些用户就弃机,另装或转用其他通信工具,从而形成欠费。

六、诚信问题解决途径

(一)用法律来约束诚信

建立诚信体系,必须依靠法律保障。我国已经把诚实信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并在多部法律中做出明确规定,但从实践来看,仅有这些法律规定还不够,还须制定信用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加强诚信建设,建立企业、组织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在全社会建立诚实信用受益,失信者受损,违法者受惩的机制,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全社会动员,着力构筑社会诚信体系,主要包括:

1、大力营建社会诚信氛围,培育社会诚信意识。只有全社会确立了强烈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评判标准,才能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经济生活中,恪守最基本的准则,珍惜个人和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2、营造、整治企业诚信环境。企业诚信环境的营造和整治,要立足于治本与治标、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尤其要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构筑企业、个人诚信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诚信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公众举报监督制度,从物质、精神上鼓励公众检举企业、个人诚信缺失状况。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是社会公共服务自律性组织。政府要结合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查、自纠、自管的自我约束功能,这有利于形成企业互相监督、自觉守法、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建立和完善电信企业诚信制度

1、建立企业诚信文化,使恪守诚信变为每一个电信企业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防止企业信用危机产生。企业诚信文化方面的建设包括:首先,将诚信经营上升到企业理念的高度,把诚信经营的理念,融入员工的潜意识。让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把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的准则,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电信企业应加强内部诚信教育,树立诚信经营的道德思想观,这是企业内部诚信经营的基础。此外,应加快建设电信企业内部诚信经营管理机制,促使企业形成诚信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突出诚信,建立员工岗位信用制度、职责信用制度,并逐渐延伸到员工的个人生活信用。最后,建立健全公司诚信管理评价机制,将员工诚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按相关制度和标准对企业进行诚信评估。

2、建立用户信用管理制度。实施对用户进行信用度的评价、对用户的消费过程进行监控、对信用等级差的,以及上了“黑名单”的用户,进行及时地清算和处理,从而引导和规范用户的消费行为,营造良好的诚信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电信行业,要加快培育信用观念,健全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体系,这对促使电信市场有序进行,保证电信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容.企业竞争力之源[N].赣南日报,2005-03-29.

2、王宁.电信欠费的原因及对策[J].亚太经济,2002(6).

3、关蓉晖.简论诚信文化[N].光明日报,2005-01-11.

4、付连辉.诚信引领企业制胜的法宝[N].鞍山日报,2003-08-15.

5、王振富.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之本[N].文汇报,2004-01-20.

篇(2)

【关键词】 通信行业 质量 服务提升

伴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联系的不断密切,不论我们处于社会的哪个层次都无时不刻的感觉到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而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便是通信行业, 新形势下提高通信行业的服务更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然而,当今通信行业服务形式并不过于乐观。

一、通信行业服务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

(1)通信服务人员职责意识差。通信服务人员是与客户接触次数最多决定通信服务水平的重要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行业形象的阐述。但无论是移动还是联通或是电信,营业大厅人员都存在过早下班或是上班时间擅离职守在与客户交流中出现语言不善、言辞模糊、不屑搭理等服务行业不应该存在的情况。这类问题的存在直接降低通信服务的水平,不符合服务行业最基本的要求。改善此问题的现状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帮助。(2)工作精度有待提升。在日常通信中调查中,时常有人反映或是话费余不正确或是流量计算不合理以及在各通信服务分点话费充值错误,在与服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不时出现口角的问题。客服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以及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没有不断提升是其中的根源问题。我们应该牢牢遵循“顾客是上帝”的理念,仔细处理“上帝”的消费计算,真正做到最低误差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树立通信行业的高精准形象。(3)通信质量差。通信质量是通信行业服务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通信公司还存在在信号弱差造成的电话无法接通及通话过程音质差杂无法辨别语言的情况。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通信工具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定给广大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4)商业过程满意度偏低。在众多有关通信服务调查显示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满意成分,在这类原因中无论是客户对话费定位不合理还是价格过高以及其他资费的不合理的认为,我们都不能无视它存在的内在原因。

二、提升通信行业服务的应对措施

对通信行业服务的提升不仅是当今时代伴随着快节奏的经济生活和物质生活必要的要求而且还是对人性的更好体现。正确认识通信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更能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根据通信服务存在的问题,应做以下对策:(1)工作人员能力及职业道德培训。在当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猛进,通信行业已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它还需要具备更多的功能来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不断提升客服技术和自身解决问题服务能力的提升,严格进行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在各个层次严格人员的招聘,注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服务态度差工作不仔细的问题要严格解决,要充分体现服务行业的理念与宗旨,深刻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争取以最大的限度争取客户的满意度。(2)不断丰富服务手法。不断更新服务的手法更能吸引广大客户的眼光,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推出及时合理的套餐类型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往往能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根据时代要求进一步调整通信行业的定位包括职业定位和服务档次定位,使通信行业走进客户的身边不再是一些人不敢接触的行业。根据市场走向调整通信行业的价格合理性,使通信行业回归到正常百姓可接受的水平。(3)从科技提升入手。科技是二十一世纪信息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水平的质量,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法就无法保证通信过程的满意度。引进高级信息人员壮大公司队伍武装自身实力,提高通信行业通信对一个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实力的公司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就像失去水源的森林最终会走向消亡。明确科技水平在公司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出高质量的服务设备,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地位。依靠科技为后盾,加大科技研发不断对出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通信套餐和通信工具。

三、总结

通信行业与千家万户密切相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理念以服务人民为目标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它的服务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快捷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 考 文 献

[1] 家观,辛文. 通信产业如何技术创新[N]. 中国电子报,2000年毛卫良

篇(3)

关键词:降本增效;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现状;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626.1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主体内容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概而言之,就是调动企业的各个部门,通过预算管理为纽带,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战略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它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通过科学的决策、科学的流程、合理的组织,全面协调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渗透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运用目标设定、执行控制、预算编制、员工考核等方法协调企业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囊括了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其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员工考核、远期目标设定、日常预算支出等等。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1.资本开支预算。在企业的日常开支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基本的资本预算估测,测算支出的合理性,能否增加效益等等。

2.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主题,包括运营收支、投资预算、投资效益、资产管理、资产配置、经营成本等等。

(三)业务预算

业务预算主要是指通信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所测算出的预期收益,以及新开业务的预期盈利目标,新业务的市场评价等等。

二、我国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一)预算编制缺乏依据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其预算通常以销售预算为核心,然后根据销售预算推测出下一年的经营目标。通信行业亦是如此,但是通信行业的经营计划更加的繁琐,因为其涉及的经营项目种类繁多,其销售预算所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导致通信企业无法根据众多的项目销售预测而得出可靠的结论,为下一年的预算目标做好准备。还有就是通信企业存在业务动因缺失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预算出现误差,这也为通信行业制定预算编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影响了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预算的执行力度不足

在预算目标出台之后,企业人员在执行预算目标之时,会因为执行力不足,导致预算成本的增加。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进行数据造假或者不注重整体质量,从而导致预算数据不科学的情况。而预算目标和实际执行情况常常会有较大的出入,一方面是预算目标过高,另一方面则是执行力度跟不上,所以预算执行力不足也是全面预算管理所出现的一个较大的问题。

(三)预算的目标基本上集中在短期目标上面,而忽视了长远目标的设置

长期目标,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个目标往往是宏伟的,也就是战略目标,所有的短期目标都只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是短期性质的,在执行的过程中容易偏离企业的长期目标。通信企业正面临着这个严峻的问题,一方面是长期战略的目标是企业的导向,另一个方面又必须为眼前的目标奋斗,而企业的经营又往往不会顺风顺水,战略目标时常与眼前目标相违,影响了企业发展的总体进程。

三、提升我国通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举措

(一)整合企业资源,与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挂钩

首先,要建立一个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将其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挂钩,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财务管理部门的介入,无论是企业的决策还是执行,其一是监管,其二是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其三是对效益做出评估。其次,必须将企业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市场为导向,指导企业的发展。最后,企业的投资也需要与全面预算管理挂钩,然后进行效益评估,最终实现盈利目标的最大化。

(二)以企业的长期目标为主,合理的规划企业的发展

当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做好与战略目标相匹配,而不能游离于战略目标之外,只顾着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企业的每一项预算目标都必须平等对待,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下沉到预算目标的最底层,获取基础财务数据。最后,就是要逐一细化预算的各个组成部分,将每一个环节所诱发的成本降到最低。

(三)加强预算数据的精细化管理

在加强通信企业财务预算数据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进而发挥其对企业决策的参考作用。要让决策变得有效,就必须规范财务管理的流程,做好基础性工作,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除此之外,还必须强化企业的财务规划,做好成本的标杆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预算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通信企业所涉及的服务项目比较多,但是都可以通过后台进行数据的收集,资金的透明度相对较高,也比较便于管理。但是,通信企业的预算数据精细化管理依然十分的重要,这干系到通信企业未来的发展。

四、结语

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闭环评估系统当中,这也是全面预算管理得以实施的基础保障。通过全面预算,可以有效的配置企业资源,这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企业通过建设全面预算管理文化,普及预算管理知识,并通过科学的执行,与绩效考核挂钩,与企业经营挂钩,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凌通.广东移动梅州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篇(4)

一、高职院校通信技术技术专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我院的通信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在学院和我系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体系围绕专业设计,对专业技能的培养的教学力度大,关键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领导工作的能力)的培养还有差距。

2、人才需求调研不够全面,课程体系对岗位职业能力定位不够准确。

人才需求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能充分发掘通信技术专业的岗位特点,能力需求,尤其的学院所处地理位置,应从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大发展的眼光分析专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3、教学内容与通信企业的实际岗位脱节。随着通信技术发展,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战略规划,4G、5G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出现。我们现有的教学内容远不能适应通信企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存在课程体系与本科院校的课程相似度较高,体现高职院校的课程特色不多。

4.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专业教师不足,近年来补充的新一批教学力量,还较为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整体年龄和职称偏低,无论是教改还是科研的成果都较少。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因此为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对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思路

1、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立足职业教育,搭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通信类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通信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通信行业访谈,校外实训基地走访,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解决通信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定位、教学内容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等相关问题

2、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1)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开展通信類人才需求调研,走访石家庄中泰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启奥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与企业专家进行交流,调研通信类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积极完成就业订单培养。

2)满足通信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建立“岗位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①以通信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开设课程的依据,按能力需求设置课程内容。

②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通过就业分析将就业方向模块化:通信工程监理模块、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模块、光网络通信模块、移动互联网技术模块。

③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整合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综合布线”,整合课程“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优化”,整合课程“通信工程实务”、“通信工程概预算”,整合“光纤通信技术”、“光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

④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要目标,将“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部分实践教学项目引入微课教学,便于学生反复学习,促进学习效果。

⑤组织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完成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的修订,以通信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

⑥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践课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单位为基础,部分课程以及实习实训到石家庄中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烽火3G软件有限公司、唐山启奥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去完成,进行课程置换,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⑦以岗位职业能力为着眼点,开设素质教育类的课程,促使学生关键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适应激烈的就业市场

三、结束语

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并结合社会需求,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建立科学的、动态的课程体系,通过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通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时代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树平.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李鑫.高职类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职业化变革.科技信息,2010(20).

[3]耿晶晶.3G移动通信技术与高职通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2010(15).

备注

本论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通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1508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孙春义,男,辽宁省东港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通信。

篇(5)

论文摘要: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电信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对其进行管理。文章分析了我国电信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信事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设施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信市场由建立到逐步完善,为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 对我国目前通信市场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通信事业获得巨大的进步,电信市场繁荣发展,欣欣向荣,但是通信市场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法制建设 

1.1.1 没有正式的电信法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为了强化对通信市场的管理,国务院颁布了“电信条例”,对通信市场进行规范。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条例,与专门的电信法还有很大的差距。放眼世界,按照惯例,各个国家在进行通信市场管理以及推行电信改革之前先立法,然后以法律为准绳开展后续的工作。而我国的电信立法严重落后通信体制改革,不能满足通信市场管理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果没有一部电信法就无法对多元化的通信市场进行规范。 

1.1.2 地方法规混乱 

我国地方也制定了一些通信行业法规,但是存在着法律地位低、权威性差、有些法规本身就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不利于通信市场惯例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1.2 通信管理局在地方的定位不明确 

地方通信管理局在试运行期间,比较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定位不明确。由于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导致与地方上的关系不好处理,出现了一些混乱。 

1.2.1 与省政府机构的关系 

第一,与省信息产业厅的关系。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已经建立信息产业厅的省,通信管理局可加挂省信息产业厅,对这条规定的理解出现了歧义。一些省的信息产业厅认为通信管理局是其下属单位,由信息产业厅行使对通信市场的管理。但是通信管理局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信息产业厅不应该管理通信市场,该职能应该由通信管理局执行。为了维护通信的全程全网,只有通信管理局才能承担当地通信行业的监管。如果把省里的通信监管的一部分职能交给通信管理局,就会出现交叉监管,企业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通信市场的健康成才。 

第二,与其它部门的关系。这些部门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部门等,它们的职能与市场管理比较密切。在通信市场管理的过度时期,一些领域出现了管理的真空,相关部门乘虚而入,造成政出多门等问题。 

1.2.2 地方监管混乱 

第一,企业不服。政企分开后,一些通信企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可以自立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应该插手其事务。这导致通信管理局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行使对企业有好处的职能,会得到企业的支持,如果没有好处就会被消极执行。 

第二,项目难控制。各单位自己上项目,如广电、计委、省政府都能自己立项目,建自己的通信工程,一般都不经过通信管理局,重复建设多;通信项目的建设程序、招投标不规范,真正具有一级、二级及三级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并不多,但上项目比较多,难以保证对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开放性的业务越来越多,投资主体多元化,许多业务的经营是由投资公司投的资,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 

1.2.3 管理人员的组成 

当前国内通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原来邮政部门转过来的,因此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单一的人员结构和原来的工作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好处是对通信行业比较熟悉,不需要经过岗前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业务熟练。缺点是人员结构单一,各个工作人员无法在专业领域上形成互补效应。企业中所有的人员的知识结构大量存在重复,缺乏具有相应法律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不利于管理机构职能的有效行使,对通信市场的管理缺乏效率。

2 加强通信市场管理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1 把握好市场准入 维持企业良性竞争 

通过科学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控制进入通信市场领域的企业的数量以及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竞争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使同企业无法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当前在市场准入上注意以下的问题和倾向: 

第一,制定详尽的通信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规范,使企业在进入通信市场时必须在投资、网络结构、网络技术、网间互联、财务成本管理、法律制度上满足准入规范,使从事同一服务的企业具有可比性。 

第二,提供市话服务的企业应该禁止同时将语音业务、上网业务与市话业务进行捆绑经营,防止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第三,解决不同长途运营商有或没有长途接入号的差别,体现公平的原则。 

2.2 互联互通 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互联互通的实质就是要求原来占市场主导地位的通信运营企业为得到许可具有电信业务的竞争对手提供互相连接的方便,使任一用户通过网上互联与另一端的用户实现无阻碍的通信服务。由于国内竞争刚刚开始,“电信条例”刚刚出台,人为阻止互联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对电信网与接入的各类网互联互通的管理,保持中国电信网安全有序运营,维护电信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2.3 有效利用资源 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按照“条例”的规定,电信部门管制的通信资源依然沿袭了以前的范围,即无线电频率资源,码号资源和卫星轨道资源。省通信管理局应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有效的资源申报制度和动态的科学管理体系,并按标准收取资源占用费。当前在资源管理中的热点是本地网内的区县用户不同运营企业的特服号和缩位拨号存在差别,消费者有意见,影响使用缩位拨号的非主导电信运营企业在区县业务的发展。 

2.4 加强对因特网的监管 减少企业纠纷 

随着因特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当前应加强对因特网的监管,目前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包括对信息内容、知识产权,网络互连等方面的监管条例。 

首先是建立保护个人隐私权、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各国正在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条款,以使电信市场有序竞争,我们也要参与这一进程。其次,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将因特网电话排除在现有电信法规以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也会遇到这类问题。在因特网接入上,据所了解到的国外的情况,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需要管制机构出面协调。我国目前将因特网电话列入基础电信业务,为了避免我国以后遇到此类麻烦,我国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3 总结 

当前我国的通信市场机制、技术、业务等全面转型的时期,即正在从单一的规模发展模式向开放型、多元化、全方位模式发展,加强对通信市场的管理为企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最终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篇(6)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手机和其他相关移动通信设备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移动通信行业越来越彰其强大活力和规模示范效应,目前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市场和全球移动通信设备的制造中心。随着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蓄势待发,中国移动通信的产业格局以及相关运营与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均将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目前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当前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国外类似通行设备厂商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从技术,市场以及自身管理方面为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思路。

1 国内通信设备厂商的优势与不足

1.1 自主创新,技术差距不断缩小 国外移动设备商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的移动网络建设,不但促进了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国内通信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国内市场对海外设备商已经开放,每一笔订单,都是在面临众多国际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取得的,使国内设备商基本适应了主要国际电信设备厂商的竞争策略,基本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寡头垄断,强调高投入、高回报的经营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刺激了中国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在电信运营商成规模的采购下,国内的设备制造商也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GSM系统设备过渡到CDMA、3G产品。尤其是在3G领域,国内通信厂家经过多年的大量投入和努力追赶,已经极大地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如华为、中兴、大唐近年来在3G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技术进步已经让世人刮目相看。

1.2 国外市场竞争力尚待提高 目前国内的通信设备厂商长期扎根于国内市场,虽然部分中国通信设备厂商在拓展国外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甚至是可喜成绩,如华为,中兴等行业标竿企业,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中抢占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大部分的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在国外市场的拓展和竞争力方面略显不足,有待提高。

即使是已经开拓了国外市场的设备商,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取得了一些市场份额,但是海外市场多半还是集中于发展中和比较落后的国家地区。这些国家的市场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和偶然性的因素,市场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另外,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解决客户结算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1.3 优胜劣汰,行业高度集中 2005年5月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尽管电子信息产业依然是我国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在2005年1~5月全行业经济运行增速放缓,经济效益出现下滑。但在并非增长的通信市场环境中,通信行业的巨头企业如中兴,华为等,依然取得了出色的业绩,在通信运营业中“优胜劣汰,强者恒强”的生存法则正在设备制造业得到“复制”。

2 3G给通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3G网络的建设为市场中的每个设备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国外的设备厂商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志在必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所难免。在目前的态势下,每个通信设备商都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和严峻的挑战。

在国外,中国通信设备商独具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且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对跨国巨头已形成日益增加的压力。

2.1 设备商面临3G时代的挑战 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3G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3G网络设备的生产,要远比2G复杂得多。目前在3G网络设备方面,虽然国产设备与国外设备在整体性能上差距已经微不足道,但是在某些领域,目前国产设备和国外进口设备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源于3G主要的核心专利都被国外厂商所掌控,以及国产设备目前普遍缺乏大规模的试验网来验证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稳定性。同时,激励竞争的市场形式迫使通信设备商做研发,只有通过研发上的大量投入,设备商才能提供更高端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在3G时代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这将对设备商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一再推迟颁发的中国3G牌照,已经成为对各大电信设备厂商耐心的考验,并日益接近极限。由于3G网络建设未启动,在不明朗的政策中,国内电信设备制造商被迫同时担负对WCDMA,TD—CDMA,CDMA2000三个3G标准的巨大研发成本,对设备制造商的资金,技术能力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2 3G时代国内通信设备商的优势 国内电信运营商逐渐改变以往高投入高产出的的运营策略,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加强,开始注重降低网络建设、运营、维护等成本。而国产化的核心网设备的研发、市场、销售、维护等各方面的成本远远低于国外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相对与2G时代而言,3G时代给国内通信设备厂商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通信网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的通信网络中采用了不少的国外进口通信设备。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更要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通信设备来保证国家安全,而采用国产化的3G核心网设备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目前国内通信设备商的技术实力,已经完全可以承担3G网络核心设备的建设,因此3G网络的建设,从信息安全角度来说,国内设备厂商较国外厂商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

2.3 国内通信设备厂商调整思路 面临在3G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内通信设备商只有迎合市场,不断调整思路,加强企业自身在技术,管理上的改革创新,才能牢牢的把握机遇,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2.4 注重核心技术突破,不断创新 电信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国内设备商需要与产业协同发展。首先是注重核心技术上的突破。由于我国设备制造业关键性、基础性技术与应用技术落后,移动终端研发相对滞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缺乏核心技术,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我国与欧美相比,软件成本要低很多,急需提高软件业自主化程度。

国内通信设备商应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研能力,将这些研发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实现产品结构优化。企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产品结构调整思路,进行研发和生产。

2.5 加强合作,分享价值链的利益 在通信产业链上,加强纵向横向合作,实现竞争双赢。纵向合作是指制造商加强与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运营商、增值服务商等上下游厂商间的合作,改变以往运营商平台上设备商的设备标准不统一、兼容性不强的局面,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制造商阵营中的横向合作,坚持战略合作,加强行业内的经验共享,进行相应的规划,形成一致的标准,努力实现竞争双赢。

2.6 实施全球化战略,打造品牌效应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内的通信设备厂商在国内市场,直面跨国公司的竞争,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世界接轨,完成“做强、做大,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大跨度战略调整,实施全球化战略。

篇(7)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促进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和期刊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政策的支持、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拓展优质稿源是其关键要素,但在整个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经营和运作上进行改革是最关键、也最符合市场经济的手段。目前国内就学术期刊的平台建设进行了很多探讨,但对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平台建设的探讨还较少。本文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建设我国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的设想,供业界参考。

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

国外学术期刊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和规范的运作模式。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学术期刊6.5万种,这些期刊每年出版的论文约140万篇。欧美发达国家拥有的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数量占绝对多数。在编辑方面,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和编辑出版范式是确保刊物高质量的前提;在出版方面,形成了商业出版集团、专业学(协)会、专业期刊社等群雄并起的局面;在经营方面则表现为灵活多样的营销形式和模式。从国外学术期刊的情况可以看出以下发展趋势:出版规模上呈现集团化和规模化;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版内容上学科分化明显,越分越细,特别是科技期刊;在引入数字化出版后,出版周期越来越短;服务和产品进一步多元化。由此可见,专业细分和出版周期缩短是信息社会对学术期刊出版的要求,集团化、规模化和数字化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发展方向,学术期刊出版需要基于自身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学术服务和产品。

我国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不多,有影响力的更少。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信息通信类期刊只有五六十种。据《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统计分析,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998种,其中英文刊65种,而“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类”中只有《Journal of Semiconductor(半导体学报)》1种。二是目前国内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还是以传统期刊出版为主,出版周期较长,需要真正的数字出版运作。三是目前国内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大多由第三方机构运作,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资源,无法进行学术互动,难以实现延伸化发展。

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的概念与创建目的

目前,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已经写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被确定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要进一步做好我国信息通信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桥梁,促进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亟需打造国内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品牌,建设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创新平台。

概念。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指以信息通信学术期刊、信息通信学术图书出版及其网上在线稿件(书稿)提交、审稿和数字化出版等为主要功能,以信息通信学术信息检索数据库(可检索和下载相关图书、期刊和资讯等内容)、信息通信学术会议及活动的策划和筹办、相关论文的引用分析及会员社区等为延伸功能和服务的综合性学术出版、研讨交互平台。

其中有几个关键概念。一是信息通信,指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既包括传统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也包括在两者融合下产生的新技术领域;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能更准确地反映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通信方式。二是学术期刊群,基于已有的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通信类期刊,后期通过重组(收购)、集约(协议约定)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被SCI、EI、CSCD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顶尖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群。三是学术图书出版,基于出版社优良的图书出版能力和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学术期刊群资源)的积累,深入挖掘和策划精品选题,着眼于行业内系列技术图书和精品学术专著的出版。四是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学术图书内容的在线提交和审稿系统、数字出版(包括在线预出版、在线出版和线下的电子出版)等。五是会员社区,通过会员制以及丰富的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活动,形成会员社区,聚集信息通信领域内的学术人才,推动学术创新。

创建目的。建设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打造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出版集团;二是通过重组(收购)、集约(协议约定)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顶尖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群;三是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活动,形成会员社区,聚集信息通信领域内的学术人才,推动学术创新。

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网络平台建设设想

平台的组织架构与功能。根据上述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概念,可以推论出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学术期刊出版、学术图书出版和传统纸质出版在主要流程上是一致的,基于学术期刊群,寻找和开拓精品学术图书,开展业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如会议、沙龙、培训等。数字在线出版平台是其创新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实现了学术期刊出版从传统纸质媒体向纸质媒体与数字化媒体平台的转变,其主要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数字在线出版平台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平台,强调与学者的交流互动。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数字在线出版平台的功能,对软硬件设备和专业人员的需求必然加大,这方面也将会是学术期刊创新平台建设投入的重要部分。

盈利模式。学术出版只有真正满足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被行业和市场所需要,才会成为符合事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能够长期发展的出版领域;同时,要始终秉持以读者为中心,为公众服务、为科学家研究服务的理念。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盈利模式如图3所示。

盈利来源一方面是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和广告收入,还有学术图书的项目资金资助和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数字出版及延伸服务带来的收益。如学术图书和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包括线下和线上的,可以分为订阅和下载模式,订阅和下载可以按章节、时间、字数等多种方式计费。

可以学习Nature Publishing Group,创办开放获取类的期刊。开放获取是一种新的数字期刊出版模式,主要采取作者付费模式(对无研究基金支持或发展中国家的论文作者免费),论文可在其网站上免费传播、获取,以加快国际学术交流,也降低了出版成本。

还可以增加预出版功能。预出版是指已确定出版的图书或发表的论文,在纸质或数字化正式出版前,将其部分或全部内容以电子版的方式免费或有偿提供给评论者或所需用户。预出版已在国外多家优秀出版商中使用,其可以进一步加快学术交流,并提前将出版内容与读者沟通交流,获取收益的同时,可获取读者对此预出版物的需求的客观数据,以此控制纸质出版物的数量和营销对象、方式等,进而有效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将文献数据库的基础功能免费开放给用户,而将高级检索功能有偿地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以便用户检索相关文献和资讯。如对已有文献数据库的数据资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得出评价分析类报告,有偿提供给所需用户。

在会员社区中,将会员划分为不同等级,依据所具有的功能及用户的需求向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包括文献阅读/下载、数据检索、资讯推送、会议服务等,相应收取不同的会费。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会员数据库和阅览或检索者的兴趣爱好等信息开展深度营销,并与运营商或移动应用开发商等合作开发相关增值业务,推送给会员。

网站上的广告也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此外,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会员开展学术会议、交流和展览等活动,收取组织服务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