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检查报告与检验报告

检查报告与检验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3 18:44: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检查报告与检验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检查报告与检验报告

篇(1)

一、下列情况为小差错(每出现一次扣款30元):

(一)操作过程中,未认真进行查对,造成受检者和申请单项目不符,尚无不良后果。

(二)漏查、错查辅助检查项目,未能够及时发现已出报告,但无不良后果。

(三)辅助检查报告与病人姓名不符(张冠李戴)而错出结果,但无不良后果。

(四)合错、定错血型被别人发现并且纠正。

(五)已开展的项目未通知停止而无故拒查。批准新开展的项目没有及时通知相关科室执行。

(六)辅助检查报告单存在漏项、不签全名、简化报告或者报告不规范但无不良后果。

(七)辅助检查报告出具日期不符或者错填日期的。

(八)设备、仪器保养不善,导致检验结果差错,未导致不良后果。

(九)设备、仪器保养不善或故障,未及时报修,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十)出具虚假辅助检查报告,被院内质控查出,未导致不良后果。

(十一)未定期开展室内质控,但未造成院内感染。室间

(十二)传染病例未登记或漏登记,被院内质控查出。

(十三)未建立健全各种登记本。

(十四)医疗废物处理或登记不规范,无不良后果。

二、下列情况为大差错(每出现一次扣款100元):

(一)检验科由于工作人员的错误,造成重取血液,穿刺标本或者重复做其他特殊检查给病人造成痛苦。

(二)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错送、遗失检查结果,影响诊疗工作、尚无不良后果。

(三)检验科合错、定错血型,发错、领错血,已用于诊疗活动被及时发现尚无不良后果。

(四)做错、写错检查结果,已出报告但无不良后果。

(五)其他类似情况可参照本标准精神决定。

(六)传染病例未登记或漏登记,被疾控中心查出。

(七)设备、仪器保养不善,导致辅助检查结果差错,导致不良后果。

(八)出具虚假辅助检查报告,导致不良后果。

(九)凡有病人投诉,一经查实按照大差错处理。

(十)医疗废物处理不善,但未导致严重后果。

(十一)凡小差错范围造成严重医疗纠纷或者后果的一律按照大差错处理。

三、下列情况为重大差错(没出现一次扣款200元):

(一)合错、定错血型,发错、领错血,已用于诊疗活动,导致不良后果。

(二)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错送、遗失检查结果,影响诊疗工作、导致不良后果。

(三)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引发医疗纠纷或其它严重事件,导致不良后果。

(四)医疗废物处理不善,导致严重后果,如院内污染或院内感染。

四、医疗事故:

篇(2)

在临床检验前,让患者知道检验的注意事项,避免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例如,在血脂检验开始前,一定要教导患者避免食用动物血和动物肝脏等,且不可食用叶绿素含量过高的事物。采血控制情况:患者在采血之前不可饮酒、吸烟,应将采血时间安排在上午或早晨,患者必须空腹,采血时身体可以采取坐位或卧位。针对患儿,可以采取头皮动脉取血的方式采血,并且要控制采血量,防止溶血等意外;标本的处理和保存情况:在处理标本时,一定要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做好检验与处理的准备,如果储存的时间过久,样本中的物质就可能发生反应或分解,从而降低临床检验的质量,如果不能做到及时检验,在储存之前要分离血清,密闭存放。

2结果

根据对90例复检样本的分析,可以发现临床检验之前对患者检验前的要求对检验结果有非常大的影响。此外,饮食不当、服药、运动和情绪波动等方面都可能会影响临床检验的效果,使检验结果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产生差异。因此,要根据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对标本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尽量避免各种干扰因素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控制标本的质量。采取细致、全面、周到的综合性措施减少对标本质量造成的影响,有效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

3讨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真实可靠的临床检验数据,临床实验室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检验医学质量。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关系到医院的临床诊断,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非常多,通常情况下,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并未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这就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埋下了隐患,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因此,检验之前的标本需要按照正确的采集与运送方式科学规范地进行处理,除了规定患者进行特殊检验的准备之外,还需要待检患者保持安静,生活饮食等方面要有规律。临床数据显示:饮酒、吸烟、、饮食、姿势、服药和过度空腹等因素都可能会对临床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说明,标本错误和标本容器会对检验报告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降低检验和诊断的质量,影响患者的满意度。检验标本的可接收性能够为检验质量控制提供支持,也是对临床检验的一种反馈。危急值报告会对临床决定、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危机值报告延迟就会影响患者的检验结果。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及时进行临床评估,根据临床评估结果评价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如果必要可以改变已有的治疗方案。

篇(3)

关键词:质量监督;检验数据;有效措施

商品监管检查是品质监管的关键构成部分,是操纵商品品质的有效措施以及方式。假如品质检查自身可信度不高,那么品质检查报告的信息就存在很大的参假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造商权益以及社会民众权益。因此,提升商品监管检查信息的实际有用性非常关键。

1 保证品质检查部门内部品质系统工作的有用性

第一要确保品质检查部门内部品质系统开展的有用性。各个检查室提供的检查报告中的全部资料要明了、正确;检查样品、各个步骤流转、检查报告整体完成条码化管制,有关资料输入经过条码扫描完成;全部原始登记完善、资料真实、完善,检查报告以及检查结果公平、标准、精准,保证检查作业品质获取有用操纵以及监管。

第二要确保商品检查根据规范的有用性。国家规范、行业规范出现改变时,检查工作者内部要快速反映,在检查规范、检查形式上一起完成,并且向有关单位下发同时对其宣传,协助单位管控好品质。

第三,确保检查方式以及措施的有用性。在资料处置时,如果察觉异常信息,要快速落实审查;察觉边缘信息,在时间许可的状况下,使用不一样的设备比较或者使用不同的工作者进行比较,确保检查成果信息的精准性;在检查程序中,察觉顾客供应的资料不对时,有权利以及义务通知同时协助处置。

2 确保质检机构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性

针对检查试验室来讲,结果报告是试验室的最后成果。结果报告的精准性以及可信性,和顾客的亲身权利有着直接关系,对试验室的口碑以及信誉也有着直接关系。试验室的品质监管,是内部品质保障的关键构成部分,是保证试验室商品品质符合需求的关键措施,也是试验室品质管制的困难所在。

国家《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指出:实验室必须“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从业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的监督”;“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因此,检测实验室监督和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各类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签约人员和其他的实验技术人员。

3 确保监督检验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1 正确选择产品的检验标准和依据是前提

商品品质监管检查部分的根本工作是按照商品的措施规范,用合理的措施对商品开展检查,获取合理的资料以及结果,提供合理、精确的检查报告,客观、公平的评估被检测商品的品质水准。所以,一定要准确选取检查根据,商品归类于强制性规范范畴内,要先采取强制性规范检查;不归于强制性规范范畴的,要使用国家举荐性规范、行业规范抑或经过备案的单位规范。

3.2 掌握正确的抽样方法是基础

抽样是产品监督检验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如果抽样的产品不具有代表性,那么检验数据再准确也徒劳无益。

不一样的商品具有不一样的抽样方式,所以,在商品抽样中要按照其商品规范的需求,准确的选取样品。一般要关注下面几点:第一抽样工作者要增强相关业务培训,抽样工作者要了解检察规范以及抽样方式。抽样过程要坚守准则、公平执法、不谋自利;第二,抽样时要拟定科学的抽样检测计划,和抽样企业一起认真填制抽样详单,必须具备整套手续,步骤确定;第三,为了防止具有不公平性的抽样,要使用随机抽样,不能认为的去选取品质优或者品质差的商品。

3.3 合理、准确选配检测仪器很重要

担任商品检查的组织,对进行检查的商品能够拥有做出品质判断的第三方公正位置,它必须保证检查装置、装备都符合商品的检测、检测步骤的需求,同时一定要通过上级措施监管行政机构检查认证。检查装置、装备的安全性,要全部符合检查商品最高级别的规范、检查方式的需求以及计量需求。只要是非定型检查设备,要通过实验辨别,证实其达到标准度,才能够运用。

对所有检测设备及仪器,按规定周期或在使用前应对照国家承认的标准及已知有效关系的合格的设备、仪器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以证实其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标准要求。对控制自动试验设备的软件和程序也应进行验证。无标准时,则应把校准所用依据写在文件上。检测和实验设备应带有表明其准状态的标示牌或识别,并保存检测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

要制订周期检定表,定期对设备进行调整、修理和再校准,以保持使用中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发现检测过程失控或检测设备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界限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对已测试的产品样品,应立即评定其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文件或重新测试。此外,为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必须查明原因,包括:标准、方法、人员培训和检测仪器的适应性,以保证检测设备的可靠性。

3.4 检验过程的规范性是保证

检查工作者一定要掌握专业知识,通过业务学习同时获得上岗资格的工作者,检查时要同时有两名及以上的人员。检查程序中,一定严厉确保进行检查商品规范以及方式的一致。检查的原始登记要完整没有遗漏,每个实验程序、各个步骤算计,还有和检查相关的信息、表格、文字、算计单位、符号、图纸信息要没有差错,同时根据步骤做好登记,客观地反应检查全部程序。最后,由相关工作者签字,确保检查成果的公平有用。

3.5 检验数据的确认处理

实际经验证实,全部商品品质检查部门的检测装置,无论性能方面如何优异和精准,检测反复性如何能得到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找到根源,检测资料都无法进行比较。所以,对装置一定要经过校准抑或别的找到根源确认,明确量值之后,检查才有用。检查抑或算计获得的资料一定要根据标准处置方式开展,才可以达到检查的需求。在检查资料明确之后,使用准确的算计公司,根据《数据修约》的准则,最后获得精准的检查成果,是检查资料更加合理以及精准,进一步提升使用性以及有用性。

3.6 判定和最终结果应规范和完善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完成后,需要下最终的检验结论和判定,其结论必须做到:格式统一、编写规范、内容完整、数据判定准确、幅画整洁、用词科学严谨、文字简明扼要。

参考文献

[1]陈陆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必须注意抽样及样品的有效性

[J].标准计量与质量,1995(05).

[2]曾燕萍.浅谈质量监督检验的抽样工作[J].标准计量与质量,2002(1).

[3]邓志军.浅析检验细则在保证检验报告质量中的作用[J].大众标准化,1998(02).

[4]陈文戈,王红云,俞爱林,朱艳玲.监督检验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篇(4)

[关键词] 检验科;临床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c)-135-02

检验医学是与临床医学既有密切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是医院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它不仅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还给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平台。检验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如何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强化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检验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及时解除患者疾患是检验科面对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深化医院、检验科的改革,正确面对和处理今后工作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1 检验科的现状

1.1 只注重自动化,忽视临床化

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实验室工作,强调检验科装备的自动化,而忽视了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很少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成为名副其实的游离于临床之外的辅助科室。由于脱离临床,大多数检验科工作者识物(指标本)不识人(指患者和医生),重视操作过程而忽视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吻合性,在检测周期上过多地强调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而没有急患者、医生之所急,尽可能缩短检测时间,为临床提供方便。因此,在不少医疗单位检验科和各临床科室关系不太协调[1]。随着大量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引进,检验操作本身的技术含量在下降,检验工作更多地依赖仪器的性能和试剂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又使得检验技术人员更加轻视或忽视对临床起重要诊断意义的那些常规操作,例如血细胞、尿沉渣和粪便的显微镜的检查、传统的尿液湿化学检查法等,造成实验室检查的漏诊和误诊不断发生,时常遭到临床医生的非议。

1.2 结果可靠性差

作为检验工作者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由于检验科整体素质不高造成了结果不可靠。这里面有检验科自己的问题,但也有很多是背“黑锅”。比如:护士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抽血,在正在输高渗葡萄糖的手上抽血做肾功能检查,一定会出现肌酐高(酶法的除外),尿素低(酶法)的奇怪现象。但下一次不输液或在另一只手抽血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在输氯化钾的手上抽血查电解质,钾离子一定会高,但换另一只不输液的手抽血,结果又正常了。如果检验工作者不能找到原因,当然只有背黑锅了。解决不了这类“误会”,临床与检验的矛盾冲突就会显得很突出,从而检验工作的价值更受怀疑。

2 检验科和临床缺乏沟通与配合

在新的检验设备和方法投入使用之前,检验科没有举办专题讲座或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使临床医务人员不熟悉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和使用的新方法,甚至不了解检验的目的和意义。导致临床医生对检验报告缺乏信任度,产生偏见。有的只重视临床反应,而忽视科学的检验报告;有的只重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忽视科学的全面检查;有的只重视抢救医治,而忽视辅助资料的收集。有的在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才补开检验单;有的在与患者家属打官司时才想到检验报告的重要性。

3 改进措施

3.1 尽快实现临床化

3.1.1 必须转变观念作为检验科的管理者应当经常教育职工,将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想医生、患者之所想,急医生、患者之所急。在很多情况下,医生就是在等我们某一项化验结果才能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比如,临床要诊断系统性红班狼疮就必须依靠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或者抗ENA抗体阳性;又如,细菌性肺炎如何合理选择抗生素就需要我们提供细菌学证据。可是我们的化验迟迟不出结果,临床医生能不着急?患者能不着急?在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血气分析的检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检验结果不准确,重复性不好,能不影响对患者的治疗吗?至于对血液分析仪的异常结果不进一步血涂片检查就发出报告而漏诊白血病,对尿10项干化学某些阳性结果不做显微镜和传统湿化学法的复查而误诊肾小球肾炎更是常见。因此,我们必须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认真地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3.1.2 建立复审制度设立岗位加强对检验结果的复审,检验科人员有分工,大多数人员主要从事技术操作,他们的职责是保证检测过程符合《操作手册》规范。同时还应设立结果审查的岗位,他们的职责是最后签发报告。这些人员必须具有相当好的临床基础,了解不同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疾病的诊断标准。在审查报告中,除了核对报告单的自然项目、检验项目是否正确外,更主要的是审查检测结果是否符合临床诊断和病情变化。他们必须和临床医生保持热线,随时沟通,交换意见。对不符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情况的检测结果必须重新检测,以期找出问题,争取取得临床医生认可或基本符合患者病情的结果。

3.1.3 缩短检测周期自动化仪器引进的本身就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广含有分离胶的血清真空采血管或者直接使用含肝素的抗凝采血管可以缩短检测前的处理时间,适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试剂条(板)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对疾病诊断起到筛查作用。细菌学检查实行三级报告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临床医生一个初步的细菌学报告。

3.1.4 规范标本采集流程标本如果采集的不合格,检测结果必然不会正确[2]。但是,临床医生、护士并不完全了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患者更不知道如何正确留取标本及其注意事项。因此,检验科有必要编写和印发有关标本正确采集的小册子,发给医生、护士和患者,指导他们正确采集标本。必要时我们还要亲自参与标本的采集,例如手术感染切口的细菌培养标本,厌氧菌培养标本,脱落细胞学检查标本和骨髓检查标本等。

3.1.5 利用计算机网络,沟通检验信息[3]现在许多医院都在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检验科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网络,将各种化验项目的名称、参考范围、影响因素、标本采集方法以及临床意义编成文件,放到医院的局域网上,供临床医生随时查阅。同时,检验科还可以建立患者数据库,随时查阅患者以往的化验结果,并与当前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甄别当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疾病变化规律。

3.1.6 参加临床查房检验科可以组织少数检验医师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临床查房或会诊。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检验医师,宣传和普及检验医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聆听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在长期的配合中,加强沟通与合作,消除误解,真正实现检验和临床的一体化。

3.1.7 加强全员的继续教育学习临床知识,不仅检验医师要熟悉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检验科的每一位技术人员也要熟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特别要掌握与实验室检查诊断有密切联系的疾病。例如血液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感染性疾病、传染病、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2 强化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不只是检验数据的简单管理,而是一系列系统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用5Q质量管理方法,5Q指质量计划、实验室实践的质量、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4]。具体的做法是制定一系列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严格检验时间和程序,并对标本的采取、送检和收取实行量化管理,对检验仪器的日常操作和维护保养、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做到严格记录。对试剂严格控制,选择稳定性、准确性好的试剂,做到领取试剂有记录,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及失效期限、试剂类型和领取日期。对业务人员实行上岗培训,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以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加强室内质控的管理,积极参加卫生部、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从中找出自己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改进。实验数据严格核对,实行签名负责制。杜绝出具虚假诊断报告,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实行患者投诉与自查相结合,并与职称、奖金挂钩。增强大家的风险意识,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

4 总结

临床需要检验科,检验科要学习临床。检验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随时保持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只要我们坚持这个理念,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与临床搞好配合,就一定能够创建一个新型、和谐的检验科,推动检验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崇才,苏乃伦.检验科以工作量量化为主体的综合考核管理办法[J].中国临床实验室,2003,3:15-16.

[2]巍永祥.中心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医学研究通,2004,33(10):55.

[3]苏春康,苏振文.Cherry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基层实验室进行合理的设计[J].检验诊断与实验室自动化,2005,6(5):58-60.

篇(5)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应在显著位置悬挂,并公开药品质量、价格、广告举报投诉电话。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从药人员管理、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及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好质量管理追踪工作,并明确各环节中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药品管理工作。

3.医疗机构从事处方审核和调配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药士(中药士)以上职称或药学(中药学)中专以上学历,或经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合格。

4.医疗机构应当每年组织从事药品购进、保管、养护、验收、调配、使用的人员参加药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外部或内部均可)。

5.医疗机构应当每年组织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或其它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6.医疗机构应当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药品质量管理年度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的变化情况;(三)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四)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自查报告应当在本年度12月31日前提交(县以下医疗机构可采取以中心卫生院为单位汇总后上报)。

二、药品购进验收管理

1.医疗机构必须从合法企业购进药品,并向供货单位索取《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销售人员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等进行查验,并妥善保存首次购进药品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前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保存期不得少于五年。

购进进口药品时,还应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并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需要同时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文件;从生产企业购进药品,应当同时索取该批号药品的《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2.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应当索取、留存供货单位的合法票据,保存期不得少于3年,并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

医疗机构对购进药品(包括接收捐赠药品、从其他医疗机构调入急救药品)应当逐批进行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验收记录。

医疗机构的药品购进记录和验收记录可以合二为一,但内容必须完整。

三、药品储存与养护

1.医疗机构应当按批准的诊疗范围设置与其规模相适应的药房、药库,配置的设施、设备能够符合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药房、药库应当与生活、办公和医疗区域分开,墙壁、顶棚和地面应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应设置必要的避光、通风、防虫、防鼠条件以及温湿度调控、监测设备,应设置离地10厘米地架。有冷藏药品的应设置冷库(冰箱)。

2.医疗机构的在库药品应当实行色标管理,设置合格品区、待验区(或待验标识牌)、退货药品区、不合格药品区。陈列药品应分品种按批号堆放,药品与非药品分开摆放、储存,设置“非药品区”;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摆放;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3.医疗机构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标明的储存条件存放药品,并监测和记录储存区域的温湿度,发现温湿度超标,应立即采取调控措施,并做好记录。

4.医疗机构应当每月对在库药品进行检查和养护,发现有不合格药品、近效期(效期6个月内)及时记录,并将过期、变质、被污染等不合格药品及时移到不合格药品区,不合格药品及时做好报损和销毁,并记录。医疗机构还应对药品储存养护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发现不能正常运行的,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四、药品调配使用

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诊疗规范的要求配发药品,并在交付药品时向药品使用者正确说明药品性能、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等事项,不得做虚假宣传。

审核处方人员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如有问题,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签字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2.卫生院(含)以上医院应当建立处方评估制度,每月按不少于5%的比例进行抽查,并进行合理性评估。

3.医疗机构用于调配药品的工具、设施、包装用品以及调配药品、集中输液的区域,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配置输液的区域应当相对隔离,并符合相应洁净要求。

4.医疗机构调配药品需要拆零时,调配人员、工作环境、使用工具、包装物品应当符合卫生和质量要求,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

拆零药品包装袋上应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批号、有效期等。

5.医疗机构在药品调配使用过程中发现假劣药品,应当立即封存、停止使用,移入不合格药品区,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擅自退货、换货处理。

篇(6)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R739.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96-01

我院收治1例颅内不同性质的肿瘤,第一次手术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外院报告),第二次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本院报告)的患者,经讨论和复习病例,两次手术均为同一肿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

1 病例介绍

许某,男性,43岁,2010年3月无明诱因出现全身抽搐,持续约3分钟,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右额顶可见一巨大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8.5×8.5cm 。呈不均匀等T1等低T2异常信号改变,T2/FLAIR及DWI呈等低信号,周边见小斑片样高信号水肿带,病变向上侵犯额顶部颅板,并向外突出。增强扫描上述病灶明显强化,病灶内见星芒状改变。右侧侧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幕下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印象:“右侧额顶部巨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病变:1)血管外皮细胞瘤;2)恶性脑膜瘤”(图片1429及1431,见附件)。于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验报告:(右额叶)血管外皮细胞瘤(WHOⅡ型)。

手术记录:患者于全麻下行“右额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生效后,仰卧位,取右额弧形切口跨中线,前至发际、后至冠状缝后2cm,左侧至中线旁3cm,右侧至颞上线。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逐层切开,电凝、头皮夹止血,将皮瓣翻起,皮下见肿瘤组织,暗红色,血供丰富,骨膜随皮瓣翻向额部,见颅骨被肿瘤侵蚀,与额后钻骨孔一个,以铣刀取骨瓣7cm×8cm大小,硬脑膜被肿瘤侵蚀,局部破损,悬吊硬膜后以肿瘤为中心瓣形剪开硬膜,沿肿瘤边界分离,瘤体质硬,血供丰富,与周边脑组织边界欠清,分块全切除,侧脑室额角开放少许,以苏吉沙止血棉贴敷,外敷明胶海绵,残腔以苏吉沙止血棉贴敷,查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清点脑棉片及器械无误,覆盖人工硬脑膜,逐层缝合头皮,术中平稳,麻醉满意,出血约1000ml,输血约1200ml,术后返SICU。

2013年2月,患者头痛加重2月,伴右眼球突出,结膜溃疡,视力失明。前来我院就诊。行头颅CT和核磁检查提示,右颞部及右眼球后可见圆形异常信号,病灶呈不均匀的低信号,有丝条状的高信号呈放射状,眼球后骨质已完全破坏,眼球受压严重,至眼球外突。周边见小斑片样高信号水肿带。右侧侧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图片1419,见附件)。幕下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恶性肿瘤。术后病理检验报告:透明细胞软骨肉瘤。

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栓塞供血动脉

局麻下,患者取仰卧位,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用6F 鞘,放入造影管,检查血管,发现右侧颈外动脉为瘤体供血,右侧上颌动脉和眼动脉的分枝为主要供血动脉,进行超选择后,放维导管,将明胶海绵碎沫及生理盐水混匀,分别栓塞瘤体,完成后,再次造影,瘤体供血明显减少,说明栓塞有效,为次日手术切除肿瘤做好充分准备(图片1424,见附件)。

手术记录:患者于全麻下行“翼点入路右颞叶肿瘤切除术”。原切口下未见异常,仅有水肿表现。取右颞部翼点向中线方向,切口长约18 cm。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逐层切开,电凝、头皮夹止血,将皮瓣翻起,骨质完整。翻开骨瓣,弧形剪开硬膜,见肿瘤组织,暗红色,血供丰富,瘤体呈朽木楂样改变,沿肿瘤边界分离,瘤体质硬,血供丰富,与周边脑组织边界欠清,分块部分切除,由于眼球后部位深,出血丰富,止血困难,故留有少许瘤组织,以强生止血纱布贴敷,外敷蛋白明胶海绵,残腔以强生止血纱布贴敷,查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清点脑棉片及器械无误,覆盖人工硬脑膜,逐层缝合头皮。第二组手术人员行右眼消毒,铺无菌巾单,将右眼球内容物予以清除,减轻眼压,术中平稳,麻醉满意,出血约1000ml,输血约1300ml,术后返SICU(术后图片1417,见附件)。

2 病例讨论

颅内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病例少见。身体任何有软骨的骨胳均可发生软骨瘤,颅内较为罕见。软骨瘤是胚胎组织错构或称纤维细胞转化而来,其生长缓慢,好发于颅底的碟枕骨结合处,也可发生在鼻或鼻旁窦。本病好发于20-40岁,无性别差异。

本病的CT及核磁检查,均提示颅底骨质破坏,瘤体内有骨化影,肿瘤呈不规则的分叶状,边界清楚。MRI检查报告,T1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区,T2则为中信号区,病灶内见星芒状改变。

从本病例分析,我们把头颅CT及核磁反复对比,以及病理报告以及免疫组化报告分析,患者两次手术应为同一肿瘤,符合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第二次手术是第一次手术残留的组织再生长,将右眼球后的骨质完全破坏,眼球被挤压,致使右眼失明。患者痛不余生,有自杀或者对生活失去兴趣倾向。脾气暴躁,语言情绪激动,完全失去生活的乐趣。经过手术后,患者喜笑颜开。逢人夸奖,对生活有了信心,写了感谢信和送了锦旗。

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瘤体质硬,常与重要血管和神经粘连,故切除十分困难,两次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只有大部分瘤体切除,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⑴。

(1).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J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p745

篇(7)

8月23日,台湾一名邱姓男子在家中坠楼被判定脑死,24日,其家属同意捐赠器官。同日,在新竹南门医院摘取器官,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下称台大医院)器官移植小组取走肝、肺、肾等4项主要器官,台湾成功大学附属医院(下称成大医院)获得心脏,之后随即分别送往台大医院及成大医院给五名患者进行移植手术。25日,台大医院发现,有关器官的检验结果书面报告显示,艾滋病病毒测试反应为阳性。院方在与死者家属沟通后才获悉,死者生前为男同性恋者。

事后初步调查发现,台大医院查验死者的血液样本报告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检验结果为“reactive”。但在电话报告中,由于检验师在叙述时语气平缓,加之non-reactive与reactive英文读音类似,协调师一时意会将之当做“non-reactive”,认为捐献者各项检验结果都正常,随后将之通知给移植团队,最终导致此灾难。

台湾卫生署在8月30日接到台大医院和成大医院提交的调查报告后,决定对其各开出台币15万元的罚单,该专案小组还将继续调查此案,一个月内公布调查报告。

不过,在台大医院送交卫生署的报告中,台大认为这次出错的协调师属于卫生署器官劝募网络的外聘人员,而非台大医院员工,所以台大医院认为出错的是卫生署人员,卫生署亦应承担责任。

因此次事故,被疑听错检验结果的协调师压力很大,很多台湾民众开始在网络上支援她。台湾《苹果日报》引用该协调师朋友的说法报导,这名协调师坚持没听错,其他协调师也对媒体强调,在电话听取检验报告过程时,协调师必须重复念出检验师所报告的结果,所以检验师是否报错,将可能变成未来调查的重点。

台湾移植医学学会理事长、成大医院教授李伯璋对《财经》记者表示,通常误植艾滋器官发生错误几率很小,此次实属意外。然而细究其原委,事故并非仅仅一词之差那般简单,台湾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中的设防重重失守才是根源。

四重失守

台湾卫生署医事处处长石崇良对媒体介绍说,捐献者的血液检验,包括有B型肝炎抗体与抗原、C型肝炎抗体、艾滋病病毒、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弓浆虫等七类八项。其中,若呈艾滋病病毒阳性反应者,就意味着完全不能捐赠器官,其他项目检验呈阳性则有条件捐赠。艾滋病毒是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的俗称。

此次事故中,上述检验结果用英文书写,只有HIV的定性检测结果是reactive、non-reactive,其他均是positive(阳性)以及 negative(阴性),可以理解的是,如若检验师口述如此多英文单词发生口误或是听错,则有可能将HIV阳性当做阴性。

台湾每个器官移植医院都有约一至两名协调师,协调师的工作通常是在医院接到器官捐赠消息之后,就赶到捐赠者所在医院,确认捐出器官,接着进入登录系统,安排检验,上传所有检验报告,并电话通知受赠医院移植团队窗口,还要同时召集医师、安排取器官的交通时间、通知受赠家属、拿捏到院时间、联系手术室。

按照台大医院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标准流程,在捐献者体检结果出炉后,检验师须先将结果上传到院内病历系统,然后电话告知协调师结果,协调师同时应在电脑病历系统中再次确认。协调师通知移植团队后,主刀医师应于手术前查看电脑病历系统,再次确认捐献者器官健康状况。

在台大医院的流程中,检验报告需要通过计算机及电话两个渠道来通知移植团队,出于争取时间的考虑,检验师常先电话通知移植团队的协调师。

此次事故中,包括移植协调师与检验师确认失误在内,有四道防线失守。

其一,移植前检验把关。台湾《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检验及感染者权益保障条例》第11条规定,医疗机构在移植前,一定要施行艾滋病病毒检验,对于呈阳性检验结果的器官不得使用。

坠楼的邱姓男子被送到医院急救、判定脑死时,自其保健卡无从得知艾滋病信息,而死者家属也没有通报其是同性恋者,属于艾滋病高危人群。

李伯璋介绍说,该名捐献者长期受到卫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监管,但医院的器官移植系统和疾病管制局系统无信息沟通,因此造成这次意外。因为目前台湾的医院没有向主管部门查询艾滋病患的程序,均为医院自行检测。另外,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艾滋病信息不会特别标识在其保健卡上。

如若保健卡上标识艾滋病,医护人员就能够有所警觉。面对艾滋病患者,医护人员不知情的事件并非个案。就在今年8月中旬,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一名怀孕的麻醉科医师,在不知情且无防护的情况下,因急救一名艾滋病患者而被喷溅不少血液。艾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径即血液传染、母子垂直感染和。

不过,对上述看法,台湾疾病管制局称从未以“隐私保护”为由拒绝提供信息。该部门表示,医院可通过“器官移植登录中心”,在线查询艾滋病数据。但为保护隐私,不接受医院直接来电查询。

其二,邱姓男子在新竹南门医院捐赠器官,血液样本送到台大医院检验,而台大医院协调师在新竹南门医院与台大医院检验部电话传达检验结果时发生错误。

其三,协调师在听到检验结果后并没有进行书面确认,即传达给移植团队。

其四,移植团队在得到协调员信息后并没有进行术前书面确认。按照程序要求,医生需要看传真或扫描的检验报告,但当时所有医生都只看器官移植登录中心的结果,而那正是协调师错误输入的数据。

目前五位受捐者中,在成大医院被移植心脏的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已被检出HIV抗体。而47位医护人员中亦有部分人员接受预防性给药,之后还需追踪病毒量一个月,至少观察三个月甚至更久,若抗体消失且无验到病毒,表示未遭感染,若持续都有抗体且验到病毒,意味着已感染,需终生服药。

移植风险几多

台湾卫生署的专案小组在无预警检查台大医院后总结,台大医院必须将改善流程见诸文字,尽速修正标准作业书;重大检验报告应有提示机制,并应同时通知协调人员及移植小组医师,并经医师确认;应将HIV检验列为移植前八项紧急检验项目之首,并加注说明为阳性者不得作为器官捐赠之用。

这次意外事故也反映了台湾医疗体系的不完整。美国阿肯色大学外科及器官移植科主任吴幼民告诉《财经》记者,从目前报道得到的信息看,这次事故说明在器官捐献体系上台湾欠缺不少。

首先是器官捐献者的选择。台湾在捐献者病史检查方面不够严格。美国有一整套的问卷要登记填写,当事人签字之后才可以移植。同时,受捐者要收到通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其内容包括,即使捐献者是HIV阴性,也有传染艾滋病的风险,因为HIV检测还有窗口期。所谓窗口期,指感染HIV后,HIV在体内复制需要一段时间,而产生HIV抗体,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处于窗口期内的血液虽然检测不到病毒,但可能具有感染性。台湾疾病管理局亦称,仅通报HIV感染者数据,并不能涵盖尚未筛检的感染者及筛检尚处窗口期的感染者。

吴幼民介绍,2009年美国曾有一案例,移植前54天该同性恋捐献者还正常,但在手术前11天血清查出HIV阳性。

其次,从台湾的捐献移植程序中可见此次事故是系统性问题,而非偶然事件。美国在检测结果书写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两个人签字,同时还要核对受捐者编号,护士会再次确认,并大声读出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铭豪撰文介绍,澳大利亚组织器官捐献时,对捐献者的病史必须详细查问,并记录在病历资料中。如既往病史和既往社会史,包括吸烟史与饮酒史;过去12个月内感染HIV等传染病的高危因素,如静脉注射、文身、人体穿孔、活动性同性恋或双性恋或接触高危的异性恋行为,并且输血史需根据国家规范记录。同时,还需注意糖尿病史以及癌症情况,等等。

吴幼民认为,在实验技术即窗口期的检测方面,大陆和台湾也需要加强。血液样本的HIV检测,仅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还不够,不能确诊最近感染HIV的情况,因此还需核酸检测技术(NAT),如此可在HIV潜伏期8天到12天内查出来。目前美国部分医疗机构在器官捐献时执行窗口期检测,即进行核酸检测,美国也在考虑立规来做这件事。

不过,这次台湾事故不是亲体捐献,而是尸体捐献,其捐献移植的时间是以小时计的,因此尸体捐献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核酸检测。

大陆已经意识到核酸检测的重要性。8月在哈尔滨市召开的2011年血站核酸检测暨血液安全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透露,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已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纳入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将基本覆盖全国。

台湾镜鉴

中国大陆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每年有约1万人次接受器官移植手术,有约150万潜在的器官移植受者,终末期肝病患者每年就有约30万急需移植挽救生命。一次成功的器官移植要经过五个步骤,首先是公民心脏死亡遗体器官捐献,其次由器官获取机构获取捐献器官,再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获得器官分配与共享,然后进行器官移植,最后是科学登记。

整个移植过程要符合卫生部的器官移植宏观的操作规范,而每个具有人体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还有具体操作流程。总体看,大陆与台湾的捐献移植程序稍有不同,大陆医院目前很少有专职协调员,只有医护人员或红十字会在联系器官来源。

职业协调员只有深圳等地在尝试,其他只是构架,具体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大陆的协调员主要负责对患者和供者以及双方的家属进行沟通协调,进行劝捐,基本上不参与具体的医疗方案和相关事务。因此,检验室与手术医生、手术室以及血库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都是直接进行,而不通过协调员。如果医院进行相应检查检验发现配型吻合,医生会抽取检验标本,将结果直接通知主管手术医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卢一平长期从事肾脏移植,他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大陆医疗机构也应该吸取台湾此次事故的教训。虽然大陆不需要协调员来做这些事,但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也可能电话通知,所以理论上有可能在表达或获得信息之际产生误差,需要在保证及时性的同时强调准确性。这就要求除了使用电话联系以保证及时之外,也需要有书面(包括传真、纸质检验单、电子版检验单通过内部网络传送等)的通知来保证准确无误。

卢一平介绍,目前,大陆的正规医院对包括移植供、受者在内的所有外科手术在术前都会进行包括HIV在内的被称做“输血前全套”(包括乙型、丙型肝炎,梅毒,HIV)的检查,以便对上述常见的血液传播性疾病进行初筛,如果结果呈阳性,还会送当地疾控中心进行确诊实验来进一步明确,所以理论上,依据相关的程序和措施可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无论如何,从概率上讲,只要做器官移植,就有可能发生感染传染病事故。吴幼民认为,其中主要问题是能不能有效管理,进行逐级上报,以及能不能有效监督。

但这些工作在国内尚远未完善。

一位山东红十字系统工作人员透露,目前中国的捐献体系并没有与疾控中心等部门共享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数据库信息,“红十字会只是器官捐献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更多工作系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保护艾滋病患者隐私正是台湾疾病管制局的理由,他们担心医疗人员是否能不泄漏其隐私。不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晓梅认为,类似台湾艾滋器官移植情况,器官捐献之际应该标识艾滋病高危人群。因为导致他人感染致命传染病的危害,比泄漏隐私危害更大。这就需要平衡保护隐私和维护他人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