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术研究论文

美术研究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3 07:29: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术研究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美术研究论文

篇(1)

1.美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心灵的沟通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关注思想、情感、直觉和感悟的表现,揭示自我的独特之处,来沟通心灵与心灵间、心灵与宇宙间的神秘联系。

19世纪末期至今的现代艺术流派,由于个体意识的解放,艺术家更关心个体内在的精神冲突,强调个人的独立价值,常用强烈、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充满矛盾冲突的个体精神和心理要求,关注和探索人类各种精神现象。凡·高生动地表现了一种内心最深处的痛苦的感情,在他的作品里,风景反射着人自身的情感,在整个大自然里直接看到人类命运和生机力量吞噬一切的洪流所表现的面貌,“我在全部自然中,例如在树木中,见到表情,甚至见到心灵。”①

美术感化和沟通人类的心灵,这种沟通超越语言和种族,超越时间和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会不断地扩大,扩大了的沟通也传达了其他的文化,联结人类与文化、过去和现在。过去创造了现在,透过美术作品,我们可以认识、理解已逝去的过去,也因为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和创造未来。

2.美术所传达的历史事件中的精神内容

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总是以某时某地某人某事的刻板面目出现,美术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历史题材作品。作为一种鲜活的历史档案,通过艺术家的诠释,传达给我们历史事件中的人性因素、精神内容,其作品本身就是对历史事件的感情阐释。

对于法国大革命中的刺杀马拉事件,也许后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透过法国画家达维特的《马拉之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事业而死的烈士,达维特以一种极端的冷静手法来再现了悲剧发生的场景,表现力求单纯,让人感觉到好像就是现场的记录,却又能让人联想到基督受难的崇高意义。贡布里希称:“这是感人至深的纪念,一位谦卑的‘人民之友’正在为公共福利工作的时候成为烈士死去。”②作品具有极强的震撼力,更深刻地表现了历史,深化了历史的意义。

同时,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观点和态度,对历史做出各种诠释,会形成复杂的意义,并引发观众深度的反思与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艺术家为我们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强烈的变形的视觉形象刻画了德军轰炸格尔尼卡小镇时的恐怖场面,借用具有深刻含义的视觉形象符号,记录下战争的灾难和人们绝望的,强烈谴责法西斯的罪行。这幅作品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时刻,也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

3.美术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省与批判

美术不仅可以记录社会生活,同时也能参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各种不同的观念和视点对之做出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工业文明带来了精神危机,物质性窒息了精神性,过度地追求物欲和功利,人的情感、直觉、感受力受到了压制,人们常感到失去精神的家园。艺术家通过美术创作,将这种“异化”和“焦虑”现实化和视觉化,从而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和体验。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现代艺术,无不反映了时代的焦虑和异化。美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新的文化情景中不断返回起点,即返回人的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以保存人之为人的本性,是精神对物质、对现实、对人的生存欲念的一种观照和提升,把人提升为具有本质力量的人的意向正是一种对于人的终极性的关怀。美术的最高旨归就在于对人性的复归。

美国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利用各种包裹的方法改变着大地的景观。包裹的范围包括日常用品、建筑及自然景物,这些东西被包裹以后便改变了原有的意义,具有新的语言含义,给观众带来新的心理体验,它表达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沉思,引发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验艺术,最为敏锐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巨变——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消失,新型都市文化的兴起,人口的大规模迁移,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一大批视觉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摄影、行为、装置及录像等,这些作品共同反映的是人们处于剧烈变化的社会中的现实,是对于人性的反思与剖析。

4.美术是宗教的符号和代言者

美术的直观性可以用图像形式纪念崇拜对象,阐述精神追求和宗教教义。欧洲造型艺术的全盛时期是宗教动机驱使的结果。美术把世俗之物描绘或装饰成宗教景象和教义,而宗教则是那个时代世界观中的根本成分,大量洞窟壁画、雕塑、建筑都与宗教有着直接的联系。宗教与美术往往相互推动、互生互长,宗教的发展、兴盛推动着美术的繁荣;同时,美术也成为宗教的代言者,由美术所营造的神秘的、崇高的氛围,才使宗教情感得以实现。教堂可以说是基督教的精神符号,如哥特式教堂以尖顶和穹拱将人引向上苍,向上飞升的大教堂象征了人的精神和灵魂的上升。在我国,艺术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佛教,佛教的兴盛,给我们留下了敦煌壁画、龙门石窟等这些艺术瑰宝。最初的山水画,也不是为了记录湖光山色的动人之处,而是描绘一种精神,所以在山水画中,往往蕴涵着神秘的、灵动的宗教意味,唐代诗人王维就创作了大量禅意盎然的水墨山水。

宗教的价值在于它能消除在世俗基础上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所形成的心理压力,而美术创作就是以艺术的形式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探索,不断地反省、消除人性的异化,也就是在寻找精神家园。美术在本质上与宗教有某种相通性,即精神和情感的无功利的投入,审美价值和信仰价值相似,都有终极性。宗教情感与审美情感一样,远远超越于日常的世俗情感,使人的心灵得以超脱,得到慰藉、满足与激励。但美术创作是一个深入本质的过程,只有在艺术中,物质才在精神的照耀下,精神在物质的启发中不断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美术也有其超越宗教的意义”。③

5.美术是对生存环境的创造与介入

美术创作不仅仅表现在与精神世界的联系,而且直接进入人类的生存空间,并成为生存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服装衣饰、商品包装、居室住宅、城市建设、自然景观等,以其特殊的存在方式给人的精神感官以影响。人们所制造的生存环境,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产物,巩固和强化其赖以产生的文化。人类最初只能依附自然,穿着树皮、兽皮,过着巢居、穴居的生活,从第一座能遮风避雨的茅屋诞生起,美术就介入我们的生存环境,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希望生存的环境具有内在的意义,具有审美愉悦感。金字塔、方尖碑、万神殿等都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它们所属时代的精神。进入现代,人们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更具自由意识和开放精神,生存环境应该能满足多种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又能充分展示自身环境的特殊魅力。20世纪30年代的摩天大楼,创造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纪念碑,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标志。60年代的比基尼、松糕鞋、喇叭裤,成为年轻一代追求个性解放的视觉象征。

另一方面,视觉文化艺术的发生,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是美术对现代生存环境所作的最壮观的介入与创造,人们的生存环境被大众文化所包围,美术成为一种包装文化,“从肥皂到服装到观点和政治家,一切都在视觉可及的范围内向公众出售。”④现代、后现代艺术把各种生存环境的物质材料作为美术创作的媒介,直接把生活中的现成品拼合在作品之中,直接介入现实生活,介入公共空间。后现代美术突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沟通科技和艺术、商品和文化、个人创造和社会生产的联系。瑞典艺术家奥尔顿堡把蛋糕、三明治、冰激凌等翻制成巨大的石膏来作为艺术实体,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用商品社会给定的东西,如可口可乐瓶、汤罐头、纸盒子等,就像在超市的货架上见到的一样,无休止地重复排列,机械地重复给人以失真的感受,而无需更多的解释。后现代艺术对生存环境的介入和创造,是对大众文化作出的敏感的反映,使我们观察到所生活的世界,意识到组成我们生活的物质材料、象征符号的存在,认识到它们意想不到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致力于呈现当代文化的精神现状。

美术是一个时代文化和社会最敏感、最直接和最富于象征的表现。作为一种引领心灵和谐、追求美的真理的文化,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滋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沟通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我们期待美术文化在现代社会里能够进一步提升人的精神,使社会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得以和谐发展。

注释:

①(德)瓦尔特·赫斯著,《欧洲现代画论》,宗白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英)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篇(2)

1.课程的开发、科研能力。

美术课的评价标准是多样的,而且科目的特殊性也使得美术课堂的灵活性、情趣性、活动性更强,所以,美术教师具有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更大优势,具有发挥多种才能的更大空间,也就更有利于我们开发和研究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增加美术课堂的吸引力。“教书匠”一去不复返了,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才是为我们教育进步保驾护航的基本能力。

2.沟通、合作能力。

沟通、交流在传统教学中也是重要的一环,但在研究性学习中更为重要。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合作者,所以和谐的语言交流,顺畅的沟通是合作的基本前提。同时,与同事的融洽相处,与家人、家长以及社会的良好沟通合作能力,都将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裨益。

3.跟上时代潮流,掌握当下的信息技术。

教师要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网络资讯的普及使得教师的学习和学生获知的渠道变得四通八达。网络就是博物馆、图书馆、资料库和图库,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合资料,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拓宽知识面,打开视野,为我们的课题服务。与此同时,除了能灵活地使用电脑,加强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还要学会使用网络上流行的QQ、E-mail、MSN、微博、微信等对话方式,拉近师生距离,随时沟通交流。

4.为了很好地胜任“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学习一点管理学知识,加强领导能力、统筹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以及资料汇编能力。

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职业角色,采用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再是三尺讲台的“主宰者”,不再是课堂的“独角戏”演员,而是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学习、研究。在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中,课程的性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来,师生之间应该体现出“对话”的关系。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面对疑惑时能给予启发和指导,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教师首先要把课题布置给学生,学生搜集资料就会相对容易和真实,课题的扩展空间也会相对变大,学生学到的知识自然就越多,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三、教师的指导要张弛有度

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还是属于一种课堂活动,而不是科学创造,所以不能对学生的要求太高,或者课题选择太难、太深,都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但也不能完全“随意”“自由”,对学生不管理、少辅导;或者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精心备课,只是充当了“放映员”的角色。有的教师把学生带到画室,让学生自己随意绘画,没有任何研究主题,采用“放羊”式的管理,自己“袖手旁观”,美其名曰为“自主学习”“自由创作”;或者带到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随意搜集网络资料,没有选题,没有指导。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参与的过多,原本的协助者成了代替执行者。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或者教师自身的教学角色转换不过来,总是不能完全地放手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而是过多地干涉甚至代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这些现象告诫我们:

1.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作用,是有计划性的,有目的性的,教师要事先统筹好课题的开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题目。

2.教师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参与进来,成为研究的一份子,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指导解决。

3.开发利用信息环境下的美术课程资源,而不是完全依赖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师需要对信息环境下的美术课程资源,哪些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哪些课程资源可以进入课堂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进行鉴别、开发、积累和再使用。职业中专美术欣教学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这一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性格、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研究性学习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模式,让他们的探索欲、研究欲和创作欲得到施展和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得到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孔子 旅游文化观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旅”、“游”两字出现很早而且使用频率高,但大多数都是分开使用。最早将“旅”与“游”二字连用的,是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1]此后,历代诗词散文中“旅游”一词都频频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兴盛。

从整个

苏轼的弟弟苏辙则更强调旅游主体的移情作用。他说:“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20]“自得”即“无待于外物”,而“以物伤性”则是有待于外物。只有无待于外物,心理保持平衡者才可能不管到哪儿都快乐,而有待于外物,被外物所牵制者,则往往所适皆病。

苏轼与苏辙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游览、观赏的客体存在差别,但都会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程度上给人以美的感受,只不过这种感受依主体的转移而有变化罢了。wWw.lw881.com仅从游人的主观感受而言,这也不失为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一种理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这句名言,讲知者和仁者不同的旅游观念、表现和效应。在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确有此种情况。如明代袁中道生性好动,一生酷爱舟游。他曾抒发道:“予性嗜水,不能两日不游江。”[21]因大海中常有奇异的气象,如海市蜃楼,可以联想起采长生不老之药、去肉身飞天之地,所以常常是方士、羽客们理想之地。然而,李白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22]唐代诗僧皎然也爱山成癖,他抒发道:“少时不见山,便觉无奇趣。”[23]又说:“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24]

但是,知者乐水和仁者乐山是否是截然对立的呢?是否可以兼而有之呢?康有为的理论颇有辩证新意。他说:“包咸曰:‘日进故动。’‘性静者多寿考。’尽天下之美德,不外慈悲、智慧,孔子两为形容,学者实宜仁知兼修,不可偏阙也。”事实正是如此,孔子是爱山又爱水,既主知又主仁的人。《孟子·离娄下》里,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所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康有为注解得好:“天运而不已,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运乎昼夜未尝已也,往过来续无一息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25]可见,孔子是个乐水的知者。《孟子·尽心上》又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孔子又是个乐山的仁者。据杨伯峻《论语词典》,《论语》提到“知”有116次,提到“仁”有109次,因此完全有理由说,孔子既是个“知者”,又是个“仁者”,即“乐水”、“乐山”兼而有之。康有为的观点是有新意而站得住脚的。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史证明,屈原、司马迁、扬雄、司马相如、班固、曹操、曹丕、曹植、王粲、谢灵运、陶渊明、陈子昂、张若虚、孟浩然、王维、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苏轼、陆游、袁宏道、张岱、徐霞客……无不热爱祖国的水和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兼而有之的旅游思想,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个普遍现象,可以这样说,这已成为炎黄子孙普遍共有的游观气质,也已成为我国古代旅游文化较为显著的一大特色。历代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文,为之提供了举不胜举的例证。

“知”和“仁”是孔子标举的两种极高的人生境界。“知”的要义在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和自然界,处理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仁”的要义则在尊重别人,处理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要实现“仁”,就一定要调整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在这里,孔子把儒家这一极高的仁知人格境界融入山水观赏,将山水与不同的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精神情趣等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善行,都可以赋予山水,给予山水以人格的意义,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净化心灵,淡忘烦恼,增加寿命的目的。由此可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命题,不仅开始了我国人本主义的“比德说”的旅游观,而且这一观念一直成为我国旅游文化中的一个基本特色。此外,这种旅游文化观念还使整理

参考文献:

[1]沈约.沈隐侯集(卷二·悲哉行)[m].清光绪十八年善化章经济堂重刊本.

[2][3][4][6]朱熹.论语集注(卷三·雍也第六)[m].济南:齐鲁书社,1992.

[5][7][25]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姚思廉.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

[9]陶弘景.陶隐居集(卷三·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g]//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0][12]陶潜.陶靖节集(卷六·桃花源记)[m].上海:中华书局影印本,1918.

[11]陶潜.陶靖节诗集(卷二·归园田居)[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13]陶潜.陶靖节集(卷六·五柳先生传)[m].上海:中华书局影印本,1918.

[14][22]李白.李太白全集(卷十四·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5][16]黄溍.日损斋稿(卷二·自怡斋记)[m].清光绪十四年长洲顾氏秀野草堂重印本.

[17][18][19]苏轼.苏轼文集(卷十一·超然台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0]苏辙.栾城集(卷二十四·黄州快哉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1]袁中道.袁小修小品(远帆楼记)[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篇(4)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美术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色彩教学时,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美为主线,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发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育内容进行美育。在绘画教学中要选择造型优色彩协调、明快而富有意义的实物作为教材,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还要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审美世界"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教育,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极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力求改变把自己审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的简单做法。而是让学生经过完整的审美过程,积极地进行艺术思维的锻炼与发展。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

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特定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成就有深远的影响。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所有创造性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引起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出想象中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而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形象的内容。美术教育要求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进行分析、比较、用提炼、概括的艺术手段加以表达,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美术创伤。

美术教学对于发展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课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预备年级的《豆贴画》,刚开始两节课,他们贴贴很有意思,兴趣也很高,但是这个作业花费的时间很多,要想很好的完成这幅画,需要三至四课时的时间完成,到后面他们就开始有情绪了。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学科也有技巧学习,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初二《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国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整节课气氛比预期的还要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也是初二《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反思,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研究的回顾于反思

一、意外收获

笔者在长期的专业培养研究中同时获得了学生的管理方法,在这里一并阐述一下:

1、学生的管理

美术专业有其独特性,除和其他术科的专业差异外还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学生的自由散漫或阻碍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管理学生一方面要照顾到专业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根据实践和调查研究我认为用“粘贴”方法比较合适。

所谓“粘贴”就是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这一管理办法是根据美术专业的特点进行实施的。专业辅导不是先上课后练习再讲评这么简单,而是注重在练习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老师不需要每一分钟都在教室里但需要经常在教室里。教师需要化去大量的时间在特长生的身上作个别指导,有时修改一幅画要化去相当长的时间,需要老师作出一定的牺牲,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上面的三个问题了。教师在安排学生自由消化时也要经常在教室走动以免使学生在老师不在时养成自由散漫的坏习惯,这样一来就象把老师“粘贴”在学生的身上一样。不过要说明一点“粘贴”本身不是完全由老师一手控制学生的所有自由而是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外的活动和思想动向,课外要经常和学生一起聊聊天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班级学习文化课时就要进行“粘贴”转移至班级管理,减轻专业教师的负担。但是要解决第三个问题还得要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时常联系,专业教师要做好上课情况记录及时和班主任取得联系。这样一来就又解决了第一类问题。

2、指导学生处理好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关系。

美术特长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和其他学生相比,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负担要重一点、经济开支要大许多。他们要多学习一门专业课,而这门专业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又相当广泛。这一切在无形之中就会给学生增加很大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文化、专业两耽误,进而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严重的会造成一无所获。要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除了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有意义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激励方法

所谓“激励”方法主要是依靠老师的指导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或以激发学生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是以学生的学习阶段性及其发展过程能动地随时随地的引发学生的激情。只要把学生的激情引发出来,那么其他的事情学生自己会主动的去完成任务。有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在天赋上的不足而失去信心,结果是不但专业课学不好而且文化课也落下不少。这时候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有潜能的,只是自己的潜能没有得到挖掘,而挖掘的时间有长短。老师对学生的这一评价很容易让学生接受的。

篇(5)

1.工艺美术人才不断涌现、产品专利不断增多、地域品牌逐渐创立。随着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完善落实,产业工人薪酬水平的大幅提高,仙游已成为全国各地雕刻艺人、木工能手聚集的“高地”。全县现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4人、中级工艺美术师408人、技师206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5家,创新产品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有113项。全县工艺企业在国内各类展览展销中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大赛和国家级举办的博览会评选的金奖156个,银奖236个,铜奖175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件(山中及图、三福)、省名牌产品37项、省著名商标28件。仙游县于2007年申请注册了“仙作”商标,于2010年度获得CCTV“品牌城市”称号,于2011年顺利通过“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复评。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精品频道“魅力中国”栏目组分别录制报道了“仙作”专题节目,“仙作”品牌深受国内红友们青睐,其声誉已超过苏作、广作和京作。

2.产业链初具规模。一是营销网络不断健全。全县在外从事营销人员约有5000多人,在县外开办的直营店、加盟店共有1000多家。目前,“仙作”家具的产量、产值、销售额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首位,占有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场份额约60%以上,还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原材料供应市场不断扩大。全县从事原材料购销的公司有120多家,人员有2000多人,年交易额超百亿。占地56亩的仙游家更美国际名贵木材交易中心即将开业运营。三是配套物流服务不断完善。驻地物流企业18家,年运输量1500多万立方米,及时提供木雕、古典家具等产品的包装、运输、仓储、送货上门等配送服务。

3.仙作工艺影响力不断扩大。注重仙作品牌推广,以系列活动为契机,扩大仙作工艺影响力。今年以来,举办了“2014世界木材日暨首届国际木文化节”、“仙作中国行”北京品牌展、深圳精品展,组织200多家企业参加了深圳文博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莆田艺博会、5.18海峡经济贸易交易会等七次大型展会。在上述系列活动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参展的中外木艺术作品超过5000件,参观人员逾10万人,期间共实现交易额1亿多元和近7亿元的销售意向,使仙作工艺美术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地理标志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从目前发展规模和水平来看,与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还不协调,发展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存在主要问题表现为:

1.工艺美术业发展平台有待整合,企业规模偏小。仙游县多数工艺美术厂家植根于农村,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式和家庭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且以传统技艺组织生产,处于小规模手工作业水平,生产流程管理不规范,缺乏监督,导致质量有瑕疵。

2.品牌意识有待增强。大部分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重视不够,欠缺应有的成长战略、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商标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产品专利维权意识不强。企业规模偏小小,资金少,宣传广告跟不上,产品包装不到位,无法打响自己品牌,绝大部分是为北京、上海的经销商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

3.竞争无序,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个别企业存在抢市场,挖技工,争客户等无序竞争现象,极大地扰乱了其他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也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4.是高精尖工艺美术人才偏少。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偏低,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偏少,大师级人才硕果仅存,人才出现断层,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艺术价值,目前产品偏向于以机械打版为主,有高附加值的大师作品稀缺。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仙游县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是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是仙游县最具传统、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产业初具规模,区域品牌不断打响,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已经具备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仙游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把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来重点培育,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园区,发展壮大一批工艺骨干企业,推动现有工艺企业上规模、创品牌、铸链条。力争至2015年,规模以上古典工艺家具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超亿元产值企业40家以上;工艺美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25%以上;税收6亿元以上,从业人员20万人,为把仙游县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实现本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应做好如下工作:

1.抓好工艺美术业的整体规划。全面落实“十二五”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大手笔规划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打造“一城、六园、五中心”产业发展平台。在“一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博览城的辐射效应下;做好“六园”的建设:仙游工艺创意产业园、盖尾工艺产业园、坝下工艺产业园、度尾艺雕产业园、赖店古玩产业园、油画国画产业园;做好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展示、营销、仓储、研发、物流以及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强化“五中心”建设,即建设工艺美术展示中心、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工艺美术博物馆。

2.培育龙头企业。在扩建厂房用地、信贷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现有规模工艺企业进入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重点培育三福、大家之家等一批快速成长、带动力强的古典家具龙头企业,在古典家具行业内推行产销分离,引导个体转公司、规下转规上、公司转集团,大力支持山中古典、连天红等上市后备企业实施股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上市。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2-3家、10亿元以上企业5-8家以上,特别是要组合成1-2家能够涵盖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创新、品牌营销、人才培养、市场信息、抗风险能力强的集团公司。

3.完善产业链规模。围绕“2015年建成300亿元产业集群”目标,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开展点对点招商,推动由生产加工环节为主向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延伸,争取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产业整体的提升。

3.1完善原材料采购。加强与珍贵木材产地的联络协调,疏通红木进口渠道,保证木材供应;依托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保障紫檀、酸枝等红木原材料供应;巩固降香黄檀等名贵树木基地,逐年扩大种植面积。3.2注重研发设计。重点发挥县古典工艺家具研发中心作用,鼓励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实训基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3.3加强生产加工工艺创新、推进产品展示。继续巩固古典工艺家具生产,做大产业集中区,整合提升六编六雕、古玩、国画、油画、石雕等产业,形成规模集群效益。在展示交易上,建设古典工艺家具展示中心,高起点建设一批档次高、规模大的展示厅,完善产品展示、产品体验、产品交易、产权谈判与交易等功能,成为宣传“仙作”的窗口。

3.4做好包装设计及银企对接服务。深化全县工艺美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从事印刷包装等企业,在物流配送上,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招引一批物流企业,发展本地物流企业,满足产业发展运输需求。做好银企对接,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做好工艺企业授信贷款事宜,优先安排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打造等事关产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对评选出的仙作工艺百强企业授信放贷,开通放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

4.做大做强品牌。做好“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品牌城市”的宣传、运作,扩大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举办中国(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博览会暨“仙作”家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扩大品牌效应。在福厦高速公路、306国道、仙港大道等境内交通主干道设立“工艺品牌大道”,打响“仙作”品牌。制定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三年滚动培育计划,督促工艺企业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等质量监管制度。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规模以及品牌建设所处阶段,创建不同层级的品牌,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互促互动格局。

5.多渠道开拓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一批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推进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和坝下、度尾、大济等一批红木交易市场建设,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木市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工艺美术品专业会展、博览会、展销会和网上交易会,展示仙游工艺精品,拓宽产品市场。协办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举办“仙作”品牌产品巡回展,每季度选择一个大中城市进行展览,宣传推介“仙作”产品,扩大“仙作”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在传统的批发销售、定点专卖、展示推介的基础上,构建营销联盟、开办连锁店、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提升“仙作”古典工艺家具行业的市场覆盖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异域文化元素、生活习惯和生态理念的特点,选取异域消费群体喜好的名贵木材、文化题材和经典款式,开发出中式或欧式的古典工艺家具精品,参与筹办国际性红木家具精品展览会,抢占世界家具领域的高端市场,打造世界品牌的红木家具。

篇(6)

关 键 词:透明物体 顺序 色彩 画法

透明物体是水粉静物中常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常见的透明物体有玻璃、有机玻璃、塑料等,其中玻璃最具有代表性。初学者常感到透明物体的质感很难画,望而生畏,其实掌握了要点后并不难,反而觉得容易一些。因为与某些不透明的物体相比,它用笔最少,无须表现复杂的五大调子。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一、掌握透明物体画法的顺序

我们以玻璃为例说明无色透明物体的画法,首先掌握绘制顺序,把玻璃制品后边的背景先画好,就好像没有玻璃制品一样,然后从玻璃制品暗一些的地方画起,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画得不理想也不会影响大效果,会很容易地被后来的涂层覆盖而不露痕迹。这样的顺序会使作画过程轻松自然、无拘无束。相反,如果我们将透明物体空出,然后再将空出部位填上,就要麻烦得多,就要画得很小心,要么有些地方填不好,要么就不能放心自由地去画。我们将玻璃制品后边的背景画好后,就开始画前面的透明物体,用中等层次的颜色,先画透明物体的左右、上下,这样等于一边画一边打轮廓,由暗一些的地方再过渡到不太亮的颜色,然后画比较亮的颜色,最后画高光,整个过程由暗到亮。绘制过程中,还要注意透明物体的透视变化,口部前半圆要大于后半圆,在视平线以下,圆的横断面越是往下就越圆。wwW.133229.coM如果是躺倒的透明物体,圆的横断面倾斜方向与透明物体的中线成直角。同时注意周围各种物体对它的反光,由于它本身是无色透明的,它的色彩只能是来自各种环境色彩的反射和影响。

二、画透明物体的技巧

最亮的高光颜色往往由较暗的颜色来对比和衬托。有时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最亮的地方会出现在玻璃制品的后边,即有影子的一边。在画亮颜色以前应事先把深颜色铺好,来衬托亮色,亮色与深色在先后的步骤上要互相照应好。画玻璃制品要注意画出由暗到亮的各种层次变化,使玻璃制品显得厚重,不单薄。画透明物体时,有些初学者往往会有误解,认为要画得透明就要画得亮一些,到处用了很多白粉,其实,特别亮的地方很少,大部分面积是灰层次的。玻璃里边背景的颜色不可完全覆盖,完全覆盖则不容易表现玻璃透明的特点,也使一开始铺的背景失去了作用。当玻璃的背景比较亮时,玻璃的色彩就暗一些,当玻璃的背景比较暗时,玻璃制品的色彩则比较亮。

不必在透明物体上追求五大调子,这样做纯属徒劳和无意义,透明物体有自身的规律。画玻璃制品要有断有连、放松、爽快、不可描摹。有断有连即玻璃的边框不可全部相连,全部相连显得太死板,玻璃制品有些地方会看不清楚,这些地方就是该断的地方,这正是玻璃的特点之一,不能硬去把它画清楚。也不可画得零零碎碎,一般来说连得多、断得少。如果一个玻璃制品内有带色的液体或者它上边有大面积的标签,那么带色的液体或标签的部位可以空出,其他透明的部位仍按上述方法去画。无色透明物体不可能完全遮住光,因此它们的影子不像不透明物体那样深,要画得浅一些。有时有色透明物体的影子还会显出自身的颜色来,这也是光的作用。透明物体的影子里有时会出现类似高光一样的亮点。将这些情况画出有助于表现透明物体的特点。

三、透明物体的反光和高光

如果反光的颜色不好判断,那么一定要看看周围的颜色,因为反光的颜色就是周围环境的颜色,反光表达了透明物体的光滑程度,反光的物体距离透明物体越近,反光就越亮、色彩就越纯。透明物体反光的形往往很清晰。从色彩上来说,反光的物体与反光要对应起来,它们之间有一个因果关系,失去了这种因果关系,反光的色彩就会使我们感到莫名其妙。也有些玻璃有微弱的蓝、绿等固有色,这一点也应考虑。高光与反光一样,都是组成透明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高光的处理要干一些、厚一些,并带有蓝色的天光。画高光要有层次,由亮到不亮要有一个渐变。高光不要画得太大,太大则不亮,太多太散则乱。要准确、集中,保留主要的,次要的省略掉。如果一幅画中有许多透明物体,那就要注意高光的空间感,前面的高光亮一些、突出一些,后面的高光要与背景接近。

四、有色透明物体的画法

如果是有色的玻璃制品,可以将外形空出。如画绿色啤酒瓶,可将瓶子外形空出。画瓶子时先画面积比较大的部位然后再画面积小的部位,如果瓶子的深色面积较大,可将瓶子的深绿色部位铺一遍,特别深的地方接近于黑,如底部。同时将标签空出,再将亮一些的绿色画出,其中有一块最鲜亮的颜色。注意亮颜色的明暗层次变化和色相变化。瓶子的两侧往往暗一些。反光要考虑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各部分完全塑造好以后,最后点上略带翠绿色的高光。有时直接用纯白色画最亮处。如果整个瓶子的亮色面积较大,那就应先铺亮色,然后再添加暗色。褐色等有色玻璃、塑料等画法步骤相同。画标签时,应该画出大的明暗关系和立体感。对于上面的字体及图案等装饰,不可刻意地描出,而应该将它们看作色块来处理,画出大的感觉就可。方形标签的上下两个边是横断面的一部分,要符合透视。

五、透明物体的用笔

篇(7)

关键词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互动机制研究

美术院校学生大多个性张扬但思维敏捷,自由散慢但情商超群;文化功底薄弱但兴趣比较广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抽象,理论深刻,比较枯燥。久而久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然会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互动机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美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精彩的提问,对话交流,用脑互动机制

在古代《学记》中早有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谓学问就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问学问既要学还要问,学后方有问,问后才知学。依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材中心问题,课前提问课后留问,使整个教学过程始于提问终于提问,通过教师启发激思明辩,通过对话交流,教学相长;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疑问、反问、设问,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通过学与思、学与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教与学互动自如,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WWW.133229.Com具体来讲以下几点值得研究:

(一)提问的艺术与方式需要摸索。提问是通过教学艺术殿堂的钥匙,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决定于教学成败。“万事开头难”嘛,开课前好的提问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可谓事半功倍。结课前的提问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发人深思。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定得讲究艺术,提什么问?怎样提问,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必须准确清晰,切忌随意盲目,必须面向主体学生,灵活互动。短小精焊的提问像磁石一样吸住学生,引人入胜;开门见山的提问可直击主题,一锤子敲在学生的心里,思绪万千;案例分析后提出问题,耐人寻味,感慨倍出……总之,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以疑问开头,或以创境设问或以故事反问等等,教师应当用心摸索,认真研究,但基本应该做到准确严密富于科学性;发散思维富于启发性;通欲易懂,富于教育性;声情并茂,富于感染性;幽默诙谐,富于趣味性;学有所长富于针对性。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喜欢表现,富于幻想的特点,根据他们各有所长,专业各异的不同,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找寻他们共同感兴趣,可以产生共鸣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讲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价值规律一节时,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的并且应该是他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明星的身价。大多数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踊跃参与讨论、各持己见,有的说是名人效应,有的说是市场需求,有的说是媒体妙作,还有说是明星作秀……,那么透过现象如果看待明星价值的本质呢?明星的身价到底由什么决定呢?这是否符合价值规律呢?众所周知依据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由价值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很显然歌星几分钟一首歌的出场费有时几千有时几万,相当于普通人一年乃至于几年的收入,很难理解价值规律。带着这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歌星身价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们是懂非懂,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讲清歌星的价值应该是一个价值体系。它不仅表现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长时间复杂劳动的积累价值,还表现在路径依赖或是市场认可、商业运作或是炒作过程、显形或是隐形成本等产生的过去劳动时间的总量价值,最后还表现为垄断价值,有些歌星与众不同、无人能比,属于稀缺人力资源,其个别劳动时间就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取代了社会价值,所以具有较高的垄断价格,此外价格还受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当所谓的追星族、粉丝群体盲目崇拜,市场活跃需求旺盛之时,价格就会大大偏离价值形成价格扭曲现象,尤其是当市场供给不足时必然会有供不应求的假象,各种造势做秀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现象,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失灵”就会出现,因此就会有美声歌手价格不及通俗歌手价格的不正常现象,市场需要正确引导消费群体,理性消费,国家需要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当全社会的消费群品位提高,素质提升了,文化市场稳健繁荣,歌星的价格就会回归价值,良性和谐的市场才会出现,这就是价值规律。因此各人效应在市场上往往仅是昙花一现,市场它不是万能的,但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永恒的规律,它不仅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始终,而且体现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调节着商品经济的全部运行过程,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整个发展。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中,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生作用……。最后在下课前再留下思考问题:运用价值规律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品的天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带着看似懂非懂的问题思考着进入课堂,注意力集中;揣着含混不清的问题思索着离开教室,心有悬念;回到寝室经常是挑灯夜战,讨论热烈、辩论激烈,其乐无穷,不同凡响,求知的欲望愈来愈强,到课的状况愈来愈好,听课的效率愈来愈高,一种良性的教学秩序已经形成,师生热情高涨,一个和谐的课堂开始出现,教学互动酣畅,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最不喜欢的课程可能变成最感兴趣的课程,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总结经验研讨提问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提问互动教学方法,除比较体统的承上启下提问法、比较式提问法、有趣故事提问法之外,比较新颖的扣人心弦的提问法还有引著经典重难点提问法,案例分析知识点提问法等

引著经典重难点提问法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重点段落,在讲述、讲解、讲读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发散思维,它包括递进式提出问题和演绎式提出问题两种方式,前者多为纵向,目的在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后者多于横向,目的在于开拓思路,融会贯通。例如讲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时,我就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个段落: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随着商品世界及其交换关系的扩展,人们对于自己曾经创造和熟悉的劳动产品,一旦转变为商品之后,却是感到十分的陌生,“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件很简单很平凡的东西,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马克思在揭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秘密”时,曾经讲过一个“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的故事:“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木头,还是一个普通可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所以,“我们想起了当世界其他一切地方好像静止的时候,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从这段故事里老师先提出问题“桌子开始跳起舞来”寓意何在?然后讲解原文的历史背景:当时欧洲国家在政治黑暗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贵族们热衷于降神术,特别是桌子灵动术,以此乞求神灵的保佑。“中国开始跳起舞来“则是指中国当时爆发了的革命运动。继而再提出重难点问题:怎样理解“可感觉的物”“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用头倒立”“自动跳舞”“奇怪的狂想”等关键词如何揭示商品秘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发散思维,充分想象,也可以狂想,比如为什么有的桌子标价2000元,有的桌子标价20000元,为什么有的画买几千有的几千万……启发诱导、对话答疑,分析或讨论;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老师针对疑问讲解;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有的放矢。当然恰当的启发,精辟的讲解也是提问教学是否圆满的重要的一环,正如“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良好的教师靠讲解,优异的教师则示范,伟大的教师善启发。“一节课下来重点突出,难点易懂,受益无穷。

案例分析知识点提问则是教师先进行案例分析,然后根据学科的内在联系设计出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知识点题问,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提问方式。它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学生听得明白,记得牢固,用的自如,可谓学以致用。然而这种提问法的关键在于找寻合适的素材或案例,这一点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大多是即兴而发,有感而为的强感性人类,喜欢直观感知视觉效果,形象思维敏捷,比如说法律是没有感情的,一板一眼的,刚正不阿的,那么讲解法律基础时应该如何产生效果呢?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法律基础可同样可以讲得生动活泼,激情飞扬,当然课前的准备可能是最关键,精心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今日说法》的重点片段,《律师视点》的重点节目,还有文字归纳的典型案例,借助多媒体使每个案例清晰呈现,教师分析并留下相应的知识点问答题供学生思考,效果的却不错。例如在讲授著作权法律制度时,一则案例“何某在日本办画展,期间一日本商人看中了他的作品《落叶》,欲购买此画,何某也有意画展结束时将此画卖给日本商人,双方商定了价格并准备签订合同,但是对于该画出卖后著作权如何处理的问题何某有疑问。提出问题:1、该画是否属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如果是其保护期限有多长?著作人是谁?2、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属什么权利?展览期间应该由谁享有?3、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是否视为作品著作权转移。这个案例中很显然何某是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享受著作权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的保护期一般字作品形成之时至作者死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为止。美术作品的展览权当属著作权的财产权,美术作品原件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但是其他作品原件的展览权仍由著作权人享有,也就是说其他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要展览作品原件,必须征得著作权人许可。此画卖出的只是著作权的财产权,它包括复制权,表演权、播放权、展览权、发行权、摄影电视电影录像权、翻译权、许可权及获得报酬权等;著作权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一般而言著作人身权具有永久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剥夺性,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作者的上述人身权,除非依法律规定给予适当的限制。综上所述,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有效地串联了几乎一节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并很好地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从中学到有关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几乎全部内容,条理清晰,理解透彻,懂得什么权利是无法放弃、不能剥夺的,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受益终生。

二、情通理达,情理交融,用心互动机制

“情”即情感情境。情感投入是在表达思想、表白观点时投入真情实感,以情感人;情境则可以境育情,指的是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环境,形成健康的情感友谊,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理”即“理智”、“理性“道理“。理智表达指的是以理性的态度,思考分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态度,达到以理服人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来理智是一种思维活动,与情感原本就相互交织,只要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控制便会自然融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理论化,并有较强的科学性及政治导向性,所以教师切忌感情用事,信口开河,应当高度理智,然而结果便是枯燥无味,难已形成效果,教师的教学可谓严谨认真,学生真的头脑昏昏。怎么办呢?“用心”教书是关键,“用心”就是理智与情感的交融。如何做到“用心”呢?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身教胜于言教”是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教学方法。其次就是走近学生,以情容情,用“眼神”去洞察学生的心灵,去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他们的期待与满足。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后,独生子女偏多,他们集万般宠爱于一身,难免娇生惯养,教师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解读他们的困惑,以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达到情感通达,情理交融的效果,做到心照不宣、心心相映或心有灵犀一点通呢?心诚则灵灵则感人。我们都知道美术院校高昂的学杂费及学习费用,使部分学生面临经济困难,他们不得不半工半读才能维持生计,说实在的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来讲应该提倡勤工俭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但他们经常因为打工挣钱,而旷课或不守纪律,怎么办呢?老师当然要以一个教育者兼父者的身份,关心他们,首先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其经济困难,解燃煤之急;其次是共商解决矛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后还可以通过一些哲学、经济学、法律等知识帮助他们适应市场,增强生存能力,自我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告诉他们作为当代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学会“用心灵去美化天物”,要懂得生活是创新之源,情感是创新之魂,责任感是创新之力,道德是创新之本,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感情的结晶,启迪他们的智商、情商以及财商,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激情是一切艺术之母,要想成为一名艺术院校出色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富有激情是必备条件,否则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顶多也是一位教书匠,成不了教学艺术家。激情教学源于由感而发,源于情真意切,源于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源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必须敞开心扉,情通则理顺。只有情满则意深,情驰则无逐,情异则法别,而情是智慧之神,智慧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三、声形结合,图文并茂,用视听多感官互动机制

“声”指语言声音,声情并存,富有感染力,语调变化,抑扬顿挫,声声入耳。“形”指形象、形状、形态万千。声形结合是以语言的信息传递与直接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述、讲授、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活动,或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参观的活动。一般说来,语言信息的传递是人类的抽象思维,它往往借助判断推理、概念假设等理论形式表达思想观点,其特点表现为间接性、有序性、能动性和深刻性,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各种事物的“形态”则是生动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具有直观性、具体性、行动性,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迅速形成一个整体的形象认识。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它集科学性、理论性、方向性、深刻性于一体,明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科学地运用演示方法,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借助教学媒体手段,将所讲授内容制作成各种实物、模型、图线或挂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教师讲授思路清晰,边讲解边指导边观察,形象生动,教与学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互动,视听艺术完美的结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为根据实验表明,人们仅通过听觉获得知识只能是记忆的15%,通过效觉能获得记忆的25%,而视听结合则能够达到记忆的65%,不仅如此,这种有机结合还能够扩大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大大提高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尤其是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注重视听结合更是其它方法无法可比的。因为他们有感观视觉的天赋,比较注重形象思维,对视觉传达的领悟性一般高于一般普通高校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主题适时播放一些教学辅助篇,穿插播放电视系列教育片,通过形声结合,视听互动往往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震撼力。通过这种多感官的协同活动达到追寻记忆,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精心选取了与教学主题相符的《对话》案例电视片段,通过鲜活的经济学家、企业家、教育家等社会精英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及他们观察世界风云,驾驭市场经济运势的能力,可谓有血有肉,学生们能迅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如见其形,用心体会;眼耳并用,心脑振荡,产生顿悟,从而引起思想共鸣,能够从社会名流身上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感觉到时代对他们的期待,真正地感悟人生、感化心灵,并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缺陷,从而达到洗脑的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这无疑是任何优秀的教师仅凭一张铜牙铁嘴所无法说教的,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深奥的哲理形象化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无休的说教人物化了……真的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辅助方法。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面对艺术院校公共课十分复杂困难的局面,探索出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显得格外重要,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更是重中之重,但愿我们能够共同努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通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终极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思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