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2-08-12 08:31: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PWP教学模式;教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5-03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新的教学理念倡导高中英语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然而,当前国内阅读课的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张琳琳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高中教师仍然没有确立新的教育理念,缺乏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缺乏有力合理的培养,未能到达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同时,王淼经调查发现,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一直很受重视,但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速度却相对缓慢。许多教师不断反映大部分高中学生的判断、推理和总结能力较低,而学生自己也为自己的阅读能力低,不清楚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而倍感困惑。唐海燕曾分析其原因,认为其中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英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语法规范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的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见,当今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很多学者也对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其中王兴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PPP模式是以知识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注重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学生的机械练习,来求得学生对语言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认知;而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即PWP模式。然而,经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对于PWP阅读模式的文献综述和概念解释数目甚多,许多学者也只是罗列出用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一些粗略的解决办法,而用PWP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文献却寥寥无几,有些学者如张琳琳,列举出了改进后PWP模式的若干导入方法,给出了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等教学途径。笔者认为,她给出的具体策略很有参考价值,但文章中并没有针对一个具体的文本阅读体裁设计一堂课。Harmer就此在其著作中提出了阅读教学的六点原则,即阅读不是消极技能;应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注意阅读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预测是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任务要与话题匹配;优秀教师应能够深入挖掘阅读材料。可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教师按照某种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讲解词汇和语法,而是要通过先前的深加工和对学习者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建立在教师对材料深入的理解而后设计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笔者想以《英语》(外研版)必修3 Module 1为例,用PWP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二、PWP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
根据鲁子问在《英语教学论》中对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叙述,教学活动设计分为三部分,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读前活动是指学生阅读理解开始前的准备活动,主要教学活动包括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组织学生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提供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在话题语境中呈现新词,扫清阅读理解上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读中活动是理解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主要包括略读;寻读;质疑、释疑和概括;识别替代词的技能训练。读后活动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就某一或某些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的话语活动,主要包括复述课文;讨论、辩论;缩写;仿写等。
三、实际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分析学生的需求是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掌握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功能,由此形成内化的语言能力就成为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英语》(外研版)必修3 Module 1是高一年级学生在高一下半学期迎来的第一堂英语课中教师所要呈现的内容,这堂课的成败关乎该学期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而且上好这第一堂课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假期状态调整到学习状态。精彩有趣的“开门红”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也是树立威信的最好呈现方式。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状态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高一下半学期的学生已经经历了半个学期的高中生活,其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会比刚刚入学的学生好,所以,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的方式向学生渗透语言点并使其内化,在学生的语言运用方面,教师可设计讨论、回答问题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本模块的中心是“欧洲国家城市”,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很贴近,同时,天津城市建设发展和出境旅游热、各学校开展的冬令营、夏令营及各种合作交流学习也使得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教材规定学生应学会选择正确的定义,这也给该课时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文章的结构设计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文化氛围中理解重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略读、找读等阅读策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层次、有梯度地完成阅读理解技能训练、词汇练习等教学目标。
(三)教学设计
四、结束语
通过PWP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丰富了课外知识储备,强化了课堂重点知识的记忆,丰富了可理解语言输入,提高了接收、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的思维、联想、想象、判断和推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言的表达和创造能力。PWP模式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改革思路,它顺应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全面更新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操培养,可以作为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改革的尝试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鲁子问.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126.
[3][英]Greenall,S,陈琳.英语(供高中一年级下学期使用)学生用书(第三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唐海燕.整体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王淼.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张琳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关键词】问题链 英语阅读 课堂设计 原则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即将面向国际的国人来说,学好英语将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在中学阶段打好英语基础,则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强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同时还能学生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水平。下面笔者将基于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问题链概述
(一)问题链介绍
所谓的问题链就是教学的时候,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根据教学大纲、课本知识建立起具有逻辑性、相互独立且相互联系、问题层层联系的教学模式。问题链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疑惑、问题,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成一系列有层次、有系统、互相独立又存在内在关联的教学问题。通过问题链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理清教学思路,从而达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也可以说,问题链教学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体现,因为建立问题链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基于教师的经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然后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链分类
问题链的分类主要是基于问题差异性、诊断性、引入性、迁移性、探究性、递进性以及总结性等不同角度来进行分类。包春花和王后雄等人将问题链分为:引申链、引导链、引展链,根据事件的发生情况还可以将具体问题分为问题型、结果型以及原因型。
二、基于问题链进行英语阅读课堂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相应的目的、难点和重点设置问题,总体上要把握问题设置的整体结构,尽量保证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实现问题群组涵盖整个课堂,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不断提出问题,然后延展其思维,从而达到对英语阅读、对文章感知的进一步提升,通过问题整体性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我突破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故而,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时候,必须针对问题之间的衔接性进行考虑,尽量加强问题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互补,同时还要注意设置的问题与课堂间的各个因素发展顺序,以求达到最优化课堂设计。
(二)梯度性原则
设计课堂问题并不是孤立、无序地设置一个或者几个问题,而是问题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联系。设置问题能够 彰显教师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问题的梯度性原则是指设置问题的时候需根据问题的难度、广度以及深度进行设计,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使得教学内容能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展开,同时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通过解决教师递进性的问题不断激发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方式和习惯。
(三)可接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使所提问题在学生心理上制造不平衡,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又不能让问题过易或过难,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烦或压抑心理。因此,问题的弹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在预设课堂问题时,要处理好课前预设与即时生成的关系,要留有一定的允许甚至促使“即时生成性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缺失并渴望弥补、有所突破的问题。
(四)驱动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设问和提问,通过语气、表情、问句以及手势等来诱导学生发问,然后从学生的问题中不断进行延伸,驱使学生自觉发挥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的来说,教师在设置和提出问题的时候,只有真正使学生内化,使之主动地思考,并使得学生不断在思考中得到锻炼和获得各个方面的提高,才具有“问”的价值和效果;否则,就会造成“疑”而不想“问”或“问”而不得“疑”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既要让学生获得有计划、有序列、有坡度的信息引导,又要让学生从信息中得到准确的思考方向和必要的思维方法,即解决问题的钥匙。
三、问题链英语阅读课堂设计
本次问题链课堂设计主要是通过课堂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们通过问题链的阅读理解,并针对其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估。本文选取高中教材的Sandstorm in Asia作为设计课例。
(一)现象型问题链设计
对于不同的文体,现象型问题链主要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记叙文中,必须包含的要素有事件、地点、人物、时间。这些内容主要呈现给大家的是文章介绍了一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事情;说明文之中,则需要对事件进行阐述,通过层层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事理。现象型问题链主要是讨论一个问题,辩论这个问题的具体呈现现象,然后在具体的问题链议论之中体现出被讨论事物到底是什么。例如,课文之中提出了What is sandstorm?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和学习的时候,必须清楚沙尘暴到底是什么,其发生的机理、形成的条件、发生时间均属于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必须注意和想到的问题。
(二)原因型问题链设计
在英语课堂进行原因问题链设计,其主要就是解释为什么发生,存在着的显性、隐性问题等预设,在问题链设计的时候其预设性目的到底是什么问题。通常来说,对于记叙文进行问题描述的时候,其显得语言比较朴实,动作比较生动,但是在结尾的时候往往会提出具有哲理性的话语。那么这就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必须深入思考,作者经历的一些事情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深刻的哲理呢?这就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培养正确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态度等。例如,英语学习的时候,对于景点描写的,往往会将其描述为人间仙境,而且还是如何的远离尘嚣,如何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原因型问题链的设计若被应用于议论文之中,那么就会彰显出文章是否具有较大的说服力。Why sandstorm happens?或者How did sandstorm happen?这样的问题和描述可以有效地概括出沙暴发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们理解到沙暴为什么发生,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沙暴,这些问题均是原因型问题链,然后不断深入下去,即可寻找到具体的原因。
(三)结果型问题链设计
所谓的结果型问题链设计,就是在结尾的部分设计问题。记叙文之中往往通过深邃的哲理和价值观内化问题进行设计,往往在记叙文的结尾充满了哲理性,这也是文章的价值体现。说明文则是通过传递某种物体的具体功能,在结尾的时候可以提出如何购买和获得方式。描述性的文章之中则会涉及购买的东西如何获得优惠或者是怎么样去保护生态等问题。而对于议论文,问题会不断权衡两种或者多种观点的利弊,如此便可对整篇问题进行规范性布局。例如,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这就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如同亲身经历一般,那么就一定想办法加强环境保护,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采用问题链教学模式,将资料、文献以及实践融合进教学课堂,分析了问题链教学模式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改善效果,并且分别从现象型、原因型、结果型问题链设计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周金其, 鲁世杰.丹麦奥尔堡大学“按课题组织、基于问题”教学改革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09).
[2]刘儒德.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03).
[3]郑秋秋.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活动 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
关键词:农村 高中 英语 教学
河南省自2008年秋季开始,高中实行新课改,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为高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那么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呢?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敢于创新
目前,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老师还是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着教学,那就是背单词、讲解课文、学生练习,没有一点新意。很多教师严格遵循这一模式,他们没有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分析课题类型的侧重点,只是盲目地按部就班,结果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厌烦了,也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比如:对 reading 这一块的讲解。刚开始,老师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课文的结构上,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课文。但是,讲着讲着,发现学生的基础太差,许多单词不认识,导致他们不理解课文的意思。因此,只得对课文一句一句地翻译,这样也就没时间讲别的了。结果,老师讲得是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是昏昏沉沉。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处理上,我们应该从课堂类型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或突出说、或突出读、或突出听、或突出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比如:高一新课标 Unit4Speaking,让学生们练习打电话,说说周末的安排。这一个对话,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因此老师就让学生们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然后再让他们分别上台表演。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况且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胆量,也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口语。
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反正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老师只管按按自己的思路去讲,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课堂教学反应,不会根据,也不愿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另外在农村由于学校的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老师准备一节多媒体课难度大,浪费时间,再加上一部分老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低,导致了农村高中一部分老师不愿意去上多媒体课。一上课,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偶尔听听录音,教学手段极其简单落后,没有新意。在某些方面也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现在实行新课改了,作为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一定要敢于创新,不要怕失败,要多走出去到城市高中学习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大胆创新,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扎扎实实推进英语课改地进行。比如说,学校就是再困难,也组织老师们出去听课,还买了大量的辅导书,教学用具,让老师们可以充分的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一个学生欢迎的现代老师。
二、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中课堂一直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为主。这种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严重地影响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上课,就是老师在不停地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还很普遍。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习惯性地接受了这种教学方法。偶尔想换一种方法,让他们讨论问题或者是自习,他们就认为是让他们玩,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学习是没有一点自主能力。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以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英语教师要从“教”变“导”,英语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比如说对 Reading 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回答判断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再做补充。最后让学生提问题,老师解答。自始自终,老师起的都是引导作用,而不是把结果硬塞给他们。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英语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前的课堂教学设计较为单一,其基本模式为老师问、学生答,这难以真正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启学生聪敏的智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使英语教学发生质的飞跃。农村高中由于受条件所限,部分老师教法单一,不能根据教学任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形成了老师讲时,问问题,学生却不愿回答问题,更不用说主动举手回答了。学生参与意识不高,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导致了部分学生上课睡觉,学习气氛很不浓。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用灵活多变的教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个生动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在各种有趣的、有意义的任务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比如,在讲 Warming up 这一块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想以前学过的能描述这一问题的单词。复习与这一单元有关的单词,老师再补充一些新单词。这样,学生就可以“温故而知新”。课堂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再次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最后,就是要照顾绝大多数学生,不要光针对几个别程度好的学生。
四、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特点,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为此我认为农村高中学生现在学习英语还是处在死记硬背阶段,不知道学以致用。加上农村学习英语环境不好,很少有机会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本校学生之间有时又羞于出口,这样培养出来了很多哑巴英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曾邀请了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大山英语学校的老师、新时空英语培训学校的老师到校演讲,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英语老师在上课时尽量用全英语讲课,尽量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并在校园开设了英语角,效果显著。
《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做好预习可避免上课时的被动输入,课后及时复习才会巩固学得的新知识,减少遗忘。
2、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做好笔记的习惯。必须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中去,按老师导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发言,敢于质疑,补充的内容要及时做笔记。
3、先学好课本,再适当扩展。有些同学课本知识没有掌握就急于扩展,这是不对的,课本是根本,只有掌握了课本内容,才能举以反三,万变不离其宗。
4、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梳理。有些学生不会归纳,不会分析,不会比较,对知识不会梳理,知识学得比较死,稍有扩展,便不知所措。
5、培养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好习惯。在农村由于条件有限,一些学生不会使用网络为学习服务。遇到有些不懂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寻找答案。
6.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的教育对象很特殊,是有着丰富思想的人。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必须突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要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是关心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接纳自己,从而学好你教的那门课。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黄和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1
2. 吴娜 试论兴趣与大学英语教学 2000
3. 赵亮 教学设计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模式构建 [期刊论文] - 文教资料 2003(1)
论文摘要:高中英语课程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莫定终身发展的共同基础的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英语共同基础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一、对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实施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解
1.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是为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的目的。
2.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高中学生经历着从少年、青年到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要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出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交际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
二、在高一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学习要把握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我们面临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如何把握.要靠集体的力量。
3.研究教材整合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各模块要求,从而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要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作业的习惯,高声朗读及背诵的习惯.听英文广播阅读英文报刊资料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教辅资料的习惯等等。
5.要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愿望、思想及教学方式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6.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假期的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遗忘较多.再加上新教材的学习要求明显提高,词汇量增加,学生学习有一个适应期,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做好双基的补偿工作。同时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工作。要在语言的实践中来加强双基的复习和巩固。
关键词:高中英语 审美教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整合
一、引言
高中英语审美教学,是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深入体验来开掘美、入境入情来传输美、自由扩展来延伸美的一个过程。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信息技术逐渐从次要的辅助地位成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充分挖掘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美育因素的艺术魅力,系统强化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高中英语教学过程融于审美化、使教师“寓教于乐”、高中学生“寓学于乐”,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英语能力均可能显著发展,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益。在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师[2002]25号)中,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各个专业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引导和支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等先进手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中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资料收集再现能力和师生交互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中,达到以美促教、以美促学、以美育人的目的,进而形成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方法。
二、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方法的基本思想
包括三个基本点:首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其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最后,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利用信息技术完成高中英语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其本质是对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即综合运用网络所提供的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的信息组织形式,甚至网上虚拟现实技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情境,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一种全新体验。
课堂整合方法沿袭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这一方法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辅助”层面。
三、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方法的教学激励三部曲
即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材、讲授和学生参与组成“想学的兴趣、要学的乐趣和必学的志趣”教学激励三部曲的模式,惯穿着不同的审美层次,即: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求知欲,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教学的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系统优化,既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和密度,又可以生动地揭示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规律的特点,达到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具体如下:
①想学的兴趣。教师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去感受美。
②要学的乐趣。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视听交叉、交互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理解美、欣赏美。
③必学的志趣。教师通过多方位信息的调整以及运用灵活多样、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联想更为广阔,当堂消化、理解和巩固知识,再加上教师肯定的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慰,促使学生去创造美。
四、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方法的主要操作步骤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审美能力,大致分为4个主要操作步骤。
①巧设情节,通过资料呈现和观察,突破单词关,感受美。首先,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呈现、表达、演示工具给学生提供、呈现大量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可以是老师自己创设的也可以是从互联网上获得的,它具备一种事物明确的特征或者是对一种现象的描述。在资料呈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或者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此类现象,并用英语单词和标准的发音来描述这些特征或者现象。然后,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思考从该资料中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与哪些概念、知识有关。
②资料的分析讨论与再呈现,突破句型关,理解美。首先,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记录、分析、讨论的工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资料呈现的特征或现象并尝试用英语句型来描述它们。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和组织,在与同学、老师的讨论中产生思想交锋,初步明确该特征或现象与哪些知识相关、可以用哪些语言句型来表达,并形成知识可能存在的某种关系的心理趋向。
③相似特征或现象的搜集、讨论与分析,巩固教学效果,欣赏美。首先,教师或者组织学生搜集与前面呈现的相关、相似的特征或现象。然后,学生在老师的任务安排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记录、分析、讨论的工具,将讨论、思考深入,对这些特征或现象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用恰当的英语表达出来。
④特征或现象反映的语言规律的归纳、验证及拓展,提高教学质量,创造美。首先,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记录的工具引导学生表达、归纳、总结相关的语言规律,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该语言规律能合理解释所有的特征或现象,通过习题、阅读来巩固语言规律。
下面是以现行高中英语教材(2003年人教版)《Unit 6 Good Manners》为例,通过对话、模仿、句型操练达到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句型的目的,具体阐述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中的初级整合模式。
1、收集有关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整理后借助信息技术制成多媒体课件,突破单词关,通过大屏幕展示,让学生去感受“美”与“不美”。收集的材料可以是街头的,也可以是学校的,但必须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主。画面要处理得生动有趣,可以是漫画的,也可以是实地拍摄的。在这个过程中,要配以相应生动的语言—地道准确的英语发音,建构良好的英语学习芬围。
2、让学生来判断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理解“美”与“不美”,突破句型关。看完大屏幕后,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用下面的英语句式:It’s bad manners…,it’s good manners…,it’s polite/mipolite, I don’t think …。如果在某一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老师要从正面引导,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3、结合现实生活,谈论自己的不礼貌形为。老师首先检讨自己在生活、教学中的不够礼貌的言行。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照一下,发现自己不文明的地方。请学生归纳出文明礼貌的语言,如:Excuse me,I’m sorry ,Forgive me, Sorry about that,Thank you,Please…。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4、请学生用英语创作有关文明礼貌的短剧,把文明礼貌的语言应用于实践中。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创作文明礼貌用语,既让学生练习了英语口语,又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爱美的目的。有些学生就写出了很有价值的语言,如,Please don’t litter(请别乱扔) 。Rubbish, please don’t move to me(垃圾,不要向我扔)。
五、总结
在英语常规课和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从强化教学审美因素的角度,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悟美、创造美,努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张扬个性,不仅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审美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吴平浩 《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2003年版)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作业类型 存在问题 作业设计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单向传递外语知识的过程,还要求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机会和活动,促进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的精心准备外,作业设计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从学习理论来看,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可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应用四个阶段。学生在领会知识之后,要维持和应用知识,必须通过作业来实现。从教学角度来看,作业不仅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的必要反馈形式,更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发展。
一、当前英语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总结当前国内中小学阶段的英语作业形式及特点,可以发现英语作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作业类型单一,依赖教材。传统的英语作业大多参考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采取书面作业的形式,作业重复性大,机械性强,“学而无用”、“做而无用”现象较为严重。第二,作业量大,缺乏针对性。大量课下作业反而降低了作业的效果,教师从辅导书、习题集、练习册中筛选的作业,有时难以针对自己的上课内容,同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匹配性。第三,强调个体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被动接受,单向学习。第四,作业没有层次性,英语作业“一刀切”、“齐步走”。不管能力大小,都得完成统一的学习任务。造成教学中常有不交作业、抄袭作业现象。第五,当前英语教学中逐渐重视与生活的联系,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计了大量联系实际、内容灵活的作业,但是使得学生忽略了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探讨,现阶段,有效的、施用性强的英语作业的设计仍然以书面形式为主,非书面形式的作业在设计及应用还存在现实操作的种种困难。究其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沉重的应试压力严重束缚了老师和学生对作业形式和作业量的选择。针对考试内容是选择作业的首要前提;其次,仍然有一些学生认为不是笔头上该书写的作业就不是作业,类似读课文、听磁带或者是合作交流这类的作业很少去做;再次,教师的作业布置及检测方式有待改善。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课后作业的筛选和设计,其后的检测方式单调。除此之外,学生长期养成的作业态度难以改变。单纯依靠题海战术很难引起学生自发的主动情绪。批改作业是教师工作的难题。对英语作文等形式的书面作业要求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业形式的多样,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客观题目。
二、作业类型设计的探讨
国外学者对家庭作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Sheila R.Alber,Janet S.Nelson & Kathleen B.Brennan(2002)发现结构化作业记忆和保持效果优于问题线索回顾形式的作业。Jeremy Harmer(2000)认为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是协调一致的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巧妙结合,通过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国内学者对英语作业设计进行了比较多的探讨,有研究认为优化设计的作业需要具有的趣味性、交互性、易理解、启发性、功能性、实践性、目的性及可用性等特征;建议采取四种作业类型:自主型、交流型、社交应用型和游戏型(李文雷,2005)。当前英语作业设计一般从四种模式、三个度来探讨英语作业的设计,即传统的教师布置的单独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学生参与设计作业和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分析研究,结合英语作业中应考虑的难度、量度及进度。
除了课后作业,同样可以改进课上作业类型,把一些需要互动、交流的作业在课上进行,既可以增加作业的多样性,又可以与课后的书面作业相互补充。研究表明,英语实际教学中,只要从小学到高中保证一定课时量的英语接触,运用适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将达足够高的英语水平(姜君丽,2004)。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每节课围绕一个题材,通过进行包含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多次循环训练,就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徐德江,2004)。在每个教学单元中,让学生接受大量易于理解的输入内容,有效开展各种以输出为主的操练(杨敏,2006)。
三、改进英语作业类型的意义
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难以适应我国当前的要求。
促进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教,更有必要重视课堂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和选择,建立全面的作业观,对于英语教学实践有重要意义及作用。作业不等于书后练习题。教师应设计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多个方面的练习,包括听力部分、阅读部分及交流部分,帮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书面英语尽快地转化为可利用的具体技能。让学生逐渐接受并适应新的作业形式,改变有关作业的旧有观念,不再以数量多、重复性大为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下也有兴趣学习并使用英语,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这是英语教学成功的表现,也是英语教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Sheila R.Alber,Janet S.Nelson & Kathleen B.Brenna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Homework Study Methods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ocial Studies Content.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2002,(25):172-196.
[3]薄涛.高中英语作业布置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李文雷.优化英语作业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钱宇.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基于MiniQuest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实例
实例以外研版Book5module4Carnival课后的Task(任务)为例。探究任务为: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1.1情境主题:你是如何庆祝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的,他们的庆祝方式有何不同?圣诞节快到了,我们要和我校外教Vincent一起过个圣诞节,我们应该如何庆祝这个圣诞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定出一个庆祝方案。
1.2任务(1)基础性问题。①中西方的主要节日都有哪些?②中西方一些重要节日的背景及主要庆祝方式是什么?③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④比较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有何不同?⑤通过网络等资源,小组合作探讨出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根源是什么?(2)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本、因特网、百度等信息资源渠道获取所需信息。教师可提供一些有用的网络网址资源。
1.3成果你和你的团队将创作一个视觉作品PPT或文字成果。(1)以多种形式学习、查找、收集资料,讨论初步的结果,经过分析、归类和整理并制作出反映中西方节日文化的演示文稿。(2)以小组为单位,派一名代表交流探究的成果,边播放边讲解。交流时也要说明获得资料的方式。(图书馆查询?上网搜索?进行社会调查?)等。(3)做出一份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根源的分析报告。
2用MiniQuest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
2.1主题设计扣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主题即本质问题,是MiniQuest教学设计的对象和核心。主题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成败。为此主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主题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确保主题切中目标。二是设计的主题是可细化的。三是主题设计具有挑战性或决策性。四是主题的设计对学生和社会是有意义的。
2.2情境创设从生活切入,产生共鸣MiniQuest的情境是自然引出本质问题、驱动任务完成的源头。情境的设计注重从生活切入,现实主题与真实情境有机结合,促进情境与学生主体共鸣,引发更持久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典型的情境是,让学生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3高度建构基础性问题,设计层层深入MiniQuest的学时一般为1~2课时,为此任务中的基础性问题设计是高度建构的、层层深入的,保证学生围绕主题高效获得知识。这些基础性问题设计首先是基于本质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基础性问题获得回答本质问题的事实性信息。其次基础性问题的设计一般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设计。学生通过“是什么”问题了解本质问题的内涵,而“为什么”倾向于让学生知道本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怎么做”则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意见。最后,问题的设计要精炼、简洁。基础性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本质问题,而不在于其多少。精简的问题设计一方面减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流程,减少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采取最优方案的科学态度。
2.4设计网站框架,精组资源MiniQuest的短期性决定了网络探究学习资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明确网站框架,方便学生学习。专题性网站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如果不设计专题性网站而采用网络中已有资源,那么教师应该给出所涉及网站的大体框架,或者推荐一定量的站点或链接,以防学生在过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学习和探究的重点。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时间的浪费是利用网络学习的缺点之一,为了保障学生高效地利用资源,网站框架的设计、资源的精组是相当重要的。在网络资源设计方面,案例对应每个基础问题教师分别提供了1~2个网站,这样一方面减少学生在网络上的盲目“冲浪”浪费的时间,保障高效地解决任务,另一方面避免学生接触到不良或不安全的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