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17:57: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结构施工图识图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职业教育;平法;钢筋算量
1 引言
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职业院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要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课程的安排也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规范的出台而迅速调整。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它强调通过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平法,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各设计院也普遍采用了这一先进的设计方法,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看懂平法表示的结构施工图,如何根据施工图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而开设平法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的院校甚少,有些院校也只是在施工技术课程和建筑识图课程中顺便简单介绍,这样就导致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根本看不懂结构施工图,施工、造价、管理就无从下手了,因此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刻不容缓。
2 平法的概述
2.1 平法的概念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的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 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2.2 平法的优点
通过平面布置图把所有构件整体地一次表达清楚,使结构设计方便、表达准确、全面、数值唯一、易随机修正,提高设计效率;使施工看图、记忆、查找方便,表达顺序与施工一致,利于质检,利于编制预、决算。运用平法制图规则,通过施工人员的识图会审,对平法设计图纸全面熟悉、掌握,并对结构层面构件与标准构造部分翻样,为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与数据以及加工大样。
2.3 平法图集的种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应用与推广,平法理论已逐步完善,应用也已经普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也已经先后出版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的标准图集,包括: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G101-3(伐形基础)、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必要性
3.1 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钢筋翻样人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结构不断出现,各种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不断出台,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比比皆是,复杂结构十分常见。钢筋涉及的构造知识理论不断丰富,平法规则基本普及,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逐渐淘汰,识图、计算和操作难度也不断提高,钢筋工程越来越呈现出相对独立性、复杂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没有丰富的结构理论和专业训练是不能胜任钢筋翻样工作的。传统的钢筋翻样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行业对钢筋人才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建筑业精细化分工的需要。要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看懂施工图纸,必须开设平法识图的相关课程。
3.2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预算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程量的计算,又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而钢筋是一种在工程上用量多,价格高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开设钢筋算量的相关课程,才能使学生胜任岗位工作。
3.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特点与关系所决定
平法,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法,与传统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相比,读图更困难,平法图集包含的内容多,蕴含的结构设计思想深刻,钢筋的使用部位和种类多,识图、计算复杂。让学生自学或者以讲座培训的方式,是很难达到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并且平法识图主要就是要看懂钢筋的布置规则,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又是拿着平法结构施工图去算的,所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关系密切,合二为一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是作者是根据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总结,通过和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交流,结合所从教的陕西省理工学校的实际,同时参考了部分兄弟院校的一般情况所写,旨在把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尽快加入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平法识读;钢筋算量;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平法(“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是将各个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信息,由传统结构施工图中的剖面钢筋构造转变为国家标准构造,使其更具有专业性和统一性,形成一套新型的结构设计表示体系,即G101平法图集。平法仅供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阅,其技术含量较高。
2 建筑工程类专业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从原来的系统性转变成现在的直接应用性,原有学科体系课程已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那么平法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重新规定了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只要是从事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工作,几乎都要接触施工图纸。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结构施工图表达方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平法制图规则,即是设计者完成结构施工图的依据,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图的依据。结构设计师在结构设计完成后,要按照“平法”的制图规则把设计意图表达出来,绘制结构施工图;而施工现场的监理、技术员、施工员要掌握“平法”的制图规则,才能看懂结构施工图纸,然后按照施工图表达的内容,建成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等。在房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构师的工作是将房屋设计的理念和意图表达在图纸上,也就是“制图”,结构师的培养目标是“知识目标”;而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的工作是将图纸的内容变为现实,也就是通过 “识图”而建造,技术员、施工员和监理员的培养目标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有机结合,蓝图变为现实,学生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2.2 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教学思维模式要变,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上《建筑构造与识图》的平法部分时,学生反映学习了构造要求和识图后,还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以后具体要做什么等,到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钢筋部分时,又不记得以前看图时的具体构造要求了,又得重复再讲一遍且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结构施工图长期使用的是传统设计图纸,思维与认识被传统模式所束缚。因此,要从源头变革这种传统的过时的表达方法,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学生抓起,培养出能够胜任运用平法表达方式的人才,为日后能够顺利地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就必须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这门课程。
其次,认识钢筋构造很重要。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还是工程造价工作,认识钢筋构造都是一项最基本、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下料长度的确定和数量的选择,要以看懂结构施工图为前提。对工程造价来说,钢筋在工程上是用量多、价格昂贵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能否准确计算工程造价。计算钢筋工程量要以平法结构施工图为根据,而平法识图则主要是介绍钢筋的布置规则。所以,学生只有学懂了《钢筋平法识读》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准确确定钢筋算量。建筑工程类专业也必须开设这门课程。
再者,平法本身信息较为复杂和集中。传统的图纸简单直观明了,有些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也能看懂图纸,按照自以为是的方法进行钢筋算量。平法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制图规则,结构施工图表达国家化、数字化、符号化,单张图纸的信息量高而集中,这也增加了读图难度。非系统学习或者偶尔培训讲座很难达到学会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目的。因此,必须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做到熟练而准确地看图识图。
通过《钢筋平法识读》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加快学生就业后适应、胜任本岗位角色,在当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让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多一些就业的筹码和机会。
3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联系
《钢筋平法识读》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专业性、实践性等特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吃力。《钢筋平法识读》既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且对后续课程具有奠基性作用。针对该课程的这一实际情况,本人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
3.1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采用3本图集(11G101)+1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册),教学部分分为梁、板、柱、墙、基础及楼梯6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3个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讲授结构件平法识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结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基本教学思路是:先对结构件的平法表达通例进行讲解;后结合实例进行识图练习,掌握各个数值及符号的意义;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识图训练。例如:KL4(7) 250×600 Ф8@100/200 2Ф25,KL4(7)表示楼层框架梁4,7跨,Ф8@100/200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8,箍筋间距加密区为100,非加密区为200,双肢箍,2Ф25为2根梁上部通长筋。
第二阶段,讲授结构件钢筋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结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的同时能够掌握结构件的钢筋构造,对结构件进行钢筋翻样。基本教学思路是:通过以前学过的课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明确结构件具体实物,通过结构件的作用分析钢筋所放置的位置及形式;明确细部构造(比如起步距、保护层、端部锚入长度、向跨内延生长度、搭接长度等等),绘出不同种类钢筋的“钢筋分离图”;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绘制“钢筋分离图”训练,为钢筋的算量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讲授的“钢筋下料长度”,针对实际工程进行施工图的钢筋算量。基本教学思路是:在“钢筋分离图”的基础上,进行钢筋算量,这时的“钢筋分离图”可以被看成是“已知间距求根数”和“已知线段求长度”进行思路转化,将工程问题转化为基础数学问题;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钢筋算量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将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以行动为导向,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宗旨。所以,本课程的项目教学瞄准了岗位需要,以真实的项目图纸为中心进行教学。
3.2 课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将这些方法归纳为:
3.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及软件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数码摄像等技术手段,将《钢筋平法识读》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直观、动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直观效果,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有兴味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框架梁钢筋构造时可以将框架梁平法图和框架梁钢筋构造的实物图片相结合,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认识,增强教学效果。并且结合11G101-1图集举一反三自己领会,这样一来,学生对结构件钢筋构造的理解和归类,就显得容易一些了。而且教学过程贯穿了基本原理讲解―实际操作训练―软件操作讲解―软件操作训练全过程, 理论讲授力求讲清基本原理, 概括共性, 把握重点, 破解难点, 全课程应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 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绘“钢筋分离”图
利用一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为辅助资料。以平法表达的梁、板、柱和基础构件结构施工图作为实例,从中抽取每一种类型的钢筋,依据平法图集确定出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让同学把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用线段画出来即为钢筋分离图,而不是急着算量。在进行过多次“钢筋分离”练习后,再计算其长度和根数即算量。其中框架梁、楼板、框架柱(中柱和角柱)、楼板、独立基础各举一例。
3.2.3 采用实际操作教学法
一般情况下,通过实训室实训,学生还不能完全完成对建筑结构的认识。对于有些构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易直观感受;还有些结构件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掩埋和隐蔽,也很难见到实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铁丝做钢筋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照图纸扎制简易的钢筋模型,把“教室”设在学生宿舍的楼顶,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如框架结构梁、柱在屋面节点的配筋构造,首先要求学生对照图纸自己动手扎出节点实物模型,然后老师和学生对着实物找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结构件的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不少同学主动参与扎钢筋和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了解钢筋翻样下料的工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各个结构件钢筋构造的认识。以真实的作业环境感染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
(学生经过一个月努力,完成整个柱、梁、板的构建模型)
3.2.4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验证理论,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建筑工程学院在每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举办“扎钢筋识平法技能比赛”, 钢筋绑扎技能大赛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箍筋外观尺寸、箍筋平整度、箍筋间距、箍筋封错布置、钢筋节点构造、钢筋绑扎牢固等方面进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技能大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风建设,打造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办法。
4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关高职院校为适应建筑行业的要求,面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等专业开设《钢筋平法识读》十分必要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行之有效,这些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并且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11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8.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和《建筑构造》课程这两门经过重新整合的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和实际工程构造出现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为改变现状,结合我院示范校建设,课程教学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根据建筑工程领域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造价员、监理员、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紧密围绕建筑工程行业需求,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企业调研,科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1. 在确定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前,首先要对该门课程的任务、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深入对建筑企业的调研及岗位分析,首先确定《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能够初步识读建筑施工图纸,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正是建筑类企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 结合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编写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符合最新建筑规范的课程标准,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突出专业理论和实际能力一体化为原则,培养学生识读、分析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建筑物的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和执行国家建筑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地方标准的能力。课程标准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方案、课程性质、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及学时数、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3. 坚持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为指导思想,按照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天津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理论知识、构造做法滞后的内容予以删减;按照最新建筑规范和构造标准对本专业需要的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确定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点,加强建筑行业中最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4. 教学过程中,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的删减,比如建筑工程图识读部分,应首先讲解形体的正投影原理及点、线、面投影特性,让学生建立组合体三视图的立体空间及想象力,而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见的立体图形的相贯线与结交线投影部分内容可以删减掉,然后重点讲授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与技巧,结合实际工程图纸的识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部分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分别在《建筑结构》及《安装工程识图》课程中进行讲解;在房屋建筑构造部分,教学的内容应以新规范、新构造及地域要求讲授各构件的内容,比如老教材中沿用传统木窗的构造做法,而近年来施工现场广泛使用塑钢门窗,要求教师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新安排,以任务为驱动设定学习情境,将相关理论知识分解到各学习情境中,进行各学习情境中的实训任务来引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二、结合教学实践,改革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1. 识图教学设计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识读建筑施工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正确的技能训练方法,才能避免盲目的尝试,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统一。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脉,两法,三练”的识图教学设计方法。“一脉” 是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为主要脉络,如:建筑工程技术及工程监理专业以施工为主要脉络,工程造价专业以工程量计算为主要脉络。“两法”是将识图的训练分为两层方法,第一层通过讲授、示范、图纸抄绘训练的交替进行,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形成、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定;第二层按工作过程进行综合识读图纸技能训练。 如建筑工程技术及工程监理专业按工作过程分为开工前和开工后的识读。 在开工前,主要记概况,记要点,记难点,记全局性问题,做到全面掌握,核对无误。 而开工后,主要是针对某一方面的专项问题,结合施工进度,查找有关资料与数据,记局部,记细节。“三练” 是指识图技能训练的三个阶段,即单项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单项基本技能训练是对建筑施工图的认知训练(记忆和模仿为主),如图例、符号等;专项技能训练是对建筑施工图的理解训练(专业),如建筑图、结构图等; 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是模拟学生将来职业工作过程,按工作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如建筑工程技术及监理专业通过模拟图纸会审工作过程, 训练开工前的识图能力。在此训练过程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解决各自的问题;而教师则应灵活、机动、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例如在识图教学部分――建筑施工图纸会审这一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代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切身实际的体验,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后做,学中做,还要做到做后学,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和掌握本课程的新知识。
2.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建筑形体的投影到建筑施工图,再到建筑构造,其对象主体都是建筑物,而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处于建筑的包围中,这就给本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教师授课中可以很方便地结合周围或眼前的建筑物,采用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体现了互动创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比如在楼梯构造设计项目中,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首先布置楼梯详图设计的任务,再利用演示教学法对于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实际楼梯设计方案及图纸的绘制方法,之后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任务训练,最终学生要完成楼梯详图的绘制任务。
3. 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为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实现了单一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一体化专业教学场所转换,即兼有理论教学课堂又有学习小组讨论和学生实训操作的教学地点,教学手段由单一讲授模式向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式转换,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整合的模式转换。例如在讲解建筑施工图识读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无法将二维图纸与实际建筑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训室中的三维模型软件,可以在施工图与建筑模型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而且在进行修改之后两者也可以同步更新,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软件,把原本单调、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三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索者,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乐趣。
4. 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应把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能力评价作为重点,考核方式要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标准,按照实践能力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课程实训过程为主、课程实训结果为辅的原则,确定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实施作业检查,增加能力测试和技能考核内容。命题考试应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核学生理论知识运用实践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采用闭卷考试、大作业、课程设计等多元化考试模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5. 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建立网络信息化资源库,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已经成为教师一项必备的技能,通过网络学习系统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答疑,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开敞式自愿学习氛围。所以,本门课的教学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出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这还有待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加以总结完善。
三、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处处体现着高职工学结合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一脉,两法,三练”的建筑识图技能训练方法,遵循了职业技能学习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这必将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b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艺。模板施工顺序:熟悉施工图纸翻样施工技术、施工方案交底配模涂刷脱模剂放线、弹线搭设承重架(支撑系统)单向墙侧板、柱模板安装校正固定门窗模板、安装设备管洞的留洞待钢筋、墙中管线安装完毕清除底部垃圾办理技术复核记录封墙另一侧模板校正固定铺梁底、梁侧及平台板、模板(高度大于600mm梁封单侧模板,待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封另一侧模板)校正、固定、加固予埋件安装、钢筋绑扎复核尺寸、挂板安装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浇捣砼
c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方法。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吊装方法,有分件吊装法、综合吊装法和混合吊装法三种:
(1)分件吊装法:指起重机在车间内每开行一次仅吊装一种或两种构件。通常分三次开行吊装完全部构件。
第一次开行——吊装全部柱子,并对柱子进行校正和最后固定;
第二次开行——吊装吊车梁、联系梁以及柱间支撑等;
第三次开行——分节间吊装屋架、天窗架、屋面板、屋面支撑及抗风柱等。
在第一次开行(柱子吊装之后),起重机即进行屋架的扶直排放以及吊车梁、联系梁、屋板的摆放布置。
(2)综合吊装法:起重机在车间内的一次开行中,分节间安装完各种类型的构件,即先吊装4~6根柱,并立即加以校正和最后固定,接着吊装联系梁、吊车梁、屋架、天窗架、屋面板等构件。起重机在每一个停机点上,要求安装尽可能多的构件。目前很少采用,只有对某些结构(如门架式结构)必须采用综合安装法时,或当采用移动比较困难的桅杆式起重机进行安装时,才采用此法。
(3)混合吊装法:即分件吊装和综合吊装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分件安装法与综合安装法各有优缺点,因此,目前有不少工地采用分件吊装法吊装柱,而用综合吊装法来吊装吊车梁、联系梁、屋架、屋面板等各种构件。
[关键词] :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 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 岗位应具备的技能 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 识图的能力 准确识读施工图纸 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 建设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 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 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 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 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希清.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 2009.4
[关键词]:中职 《建筑制图与识图》 教学探索
引言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以动手为主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很强实践性。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建筑图的绘制和识读知识,提高学生读图绘图能力, 同时要在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理解和遵守标准的意识,促进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所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
1.课程教学内容
我校建筑施工专业按 “尊重实际,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某项施工操作(如钢筋工),进而能胜任施工员管理岗位的中级技术人才。学材组织上坚持“适用为准,够用为度”。《建筑制图与识图》根据学校专业整体计划要求讲授的内容主要是投影基本知识和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缺平法,专门开课)三大部分。学期结束前安排一周的建筑施工图识图实习(结构施工图识图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主要针对平法结施图进行),对本期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及综合运用与检验。
2.课程教学组织
2.1投影知识学习
课堂采用 “动中学”、“学中做”的互动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实现学生最大学习收获。我们边讲边练,讲练穿插,将例题与练习题目设计难度适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尽量吸引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防止出现无所事事,影响课堂秩序的情况发生。
举“平面的三面正投影”为例来说明课堂知识讲授环节。
2.1.1复习:知识点1平面的单面投影规律,即三种情况:积聚为直线,全等形,类似形;知识点2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1.2讲授新知识点,空间平面在投影面上的各点连接顺序反映空间各点连接顺序。
2.1.3在学生理解以上两项知识的基础上布置习题集上的作业“投影面平行平面”作为课堂练习,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操作。
2.1.4等完成的差不多了,请大家对黑板上的作业进行纠错、评价;老师统计练习情况。
2.1.5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在三面投影示教板中用三角板摆出题中平面的位置,展示给大家。
2.1.6请大家研究该习题,定义投影面的平行平面(与一个投影面平行,同时和另两个投影面垂直),总结投影面的平行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正投影规律,老师板书。
2.1.7迁移训练:课堂练习习题集上另一个类似的题目。
2.1.8评估,记录学生成绩。
接下来以相同的环节练习归纳“投影面的垂直平面的三面投影规律”、 “一般平面的三面投影规律”。
2.1.9最后对三种位置关系的平面在三面投影中的规律总结对比,加深印象。
2.1.10布置课后作业。
2.1.11课后作业批阅与订正、成绩登记。
2.2施工图识读
施工图识读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核心,但学生识图能力如何并不容易考察。教学中我采用知识点讲授,问题简答,同学、师生相互质疑,工程图抄绘,工程图改评等环节组织教学。细致而严格的工程图抄绘环节指导对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严谨工作习惯起重要作用。下面,以“建筑平面图”为例来说明教学环节:
2.2.1讲授“建筑平面图”相关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展示flash课件,边展示边讲解。此阶段是一种填鸭式的讲解,对单个学生而言,效果不一定很好,但对一个60人以上的大班整体而言,确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为课件是动画的,比较生动,能吸引多数学生的眼球,能实现70%的学生投入倾听和思考。
2.2.2读“一层平面图”回答相关问题。因为是第一次读建筑平面图,为了促进学生去学习理解知识点,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把图上任何的字符、线条、表格、文字都纳入问题当中,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找到答案相关知识点在教材上的位置。
2.2.3组内学生相互质疑,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组间讨论。学生回答不了时,老师再释疑。此时指明相关知识点在教材上的位置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重要,促使他们主动去读书,养成阅读理解的习惯。
2.2.4“一层平面图”问题解决之后,阅读“二层平面图”,请同学们讨论指出第二层与第一层楼的不同之处,以此方法完成所有平面图的识读。整个过程做好提问与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录。
2.2.5完成了平面图的识读和理解,开始绘图练习——抄画“一层平面图”。抄画的目的是为了识读。虽然课堂上看似没有问题了,其实作为单个学生而言,却多数人并没有完全掌握所有知识点。通过抄画作业可以让自己和老师发现他们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引导他们去读书理解。在学生第一次抄画大图前,老师应在投影上用CAD绘图演示一遍,重点强调布图,绘图顺序,铅笔使用和线条绘制,文字书写以及如何保持图面整洁等。学生抄画时老师作巡回指导。因为是第一次抄画工程图,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安排近2个课时在课堂上抄画。课堂未完成的部分自习课时间继续。
2.2.6作业批改,典型问题强调,成绩登记。
3.课程学习鉴定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70%加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30%组成。中职学生自觉性不是很强,学习动力难以持久。我们希望通过学习过程控制来保证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平时成绩比重较高。平时成绩由平时学习成果与课堂纪律情况组成。学习成果主要包括平时作业,上课提问及回答问题等能反应学习效果的记录,另外还有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种竞赛成绩;课堂纪律情况包含出勤、违纪记录,上课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等。
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快的吃不饱慢的跟不上”的现象,在学习内容和深度要求上,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B和A两个层次。B者,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约束能力弱,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完成例题抄录和基本练习题,课上遵守纪律,按时出勤,即能保证获得及格的成绩。A类,学习兴趣高学习能力强,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布置了附加题,视作业的多少和难度给出及格到满分的不同等级,作为平时作业纪录。总之,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最大限度的避免学生因无聊而带来纪律问题,保证我们课堂正常教学。
平时成绩记录应不定期向学生进行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表现优的要经常性公开表扬,表现差的则私下里多作提醒并指出改进方法。教师的关注和信任会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和持续的动力。
4.课程兴趣培养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距悬殊,极容易出现见难就退,放弃学习的情况,而学生一旦放弃学习则课堂上将无所事事,纪律问题会随之发生,老师则陷入无休止的纪律教育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之下,学习轻松,遇难不退,能够坚持。所以我们首要之举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要讲清《建筑制图与识图》在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足够重视。课堂中要结合中职学生爱动手不善动脑的特点,减少枯燥的讲解,增加足够的操作训练,边练边讲,讲练穿插,使课堂上人人有事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建立信心。课堂训练中老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本人,多褒扬,指出问题时亦要注意措辞,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任课教师多和学生接触,建立融洽友好的关系,对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也很有帮助。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中,根据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运用讲练穿插边练边讲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积极的课堂评价和过程控制,努力培养学生课程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each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we must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heor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main point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aking the cour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as example.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design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C4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开展得热火朝天。高职院校竭力探索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途径,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训模块探索与基地建设、教学评价等成了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成了必然选择。如何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每门课程都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设计。本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完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的教育思想
(一) “行动导向”一词的由来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德国首先形成和确立下来,成为迄今为止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思想。近年来引入我国,并逐渐被职业教育领域人士接受和重视,从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而迅速传播。
“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产生的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教学实践的变化及对职业教育原来的学科系统性教学活动的批判性认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德国联邦政府及工业企业的支持下,德国开展一系列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了不同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的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领域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围绕这一教学范式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其中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对“行动导向”教育思想做出了最好的概括性阐述,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二)行动导向的定义
曾在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任职的劳尔-恩斯特女士指出,行动即学习原则。行动导向教学须根据完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的行动以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评价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而这里的行动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一种方式;第二,可以在行动前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测,从而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目标、有意识地影响行动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质是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其设计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其参照标准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提供必要条件,学生乐意学习、自愿学习且能够独立学习。其典型特征可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性: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根据实现预定行动目标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全面;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全面;
(2)主动性:行动导向教育思想更注重人性,认为人是自我负责和不断优化的,能在实现预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自我反馈,从而主动学习和改进;
(3)参与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当中;
(4)开放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达到既定目标的行为方式,其行动和学习方式都是开放的;
(5)螺旋上升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增强学生识别能力,注重提升其行动能力,鼓励学生按照计划、通过行动体验来完成任务;通过“手脑”协调,使认知能力、系统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内化;同时还注重个性培养,增强其承担任务的勇气和完成工作的信心;几方面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学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及学习资源进行安排和实施。教学过程又可分为三个密切相关的环节,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其中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进行构想,是教学的先导性环节。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设计
在上述行动导向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首先根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特点确定教学模式设计的几个原则:
(1)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
(3)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4)“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原则: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5)一体化原则: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教育与德育一体化。
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建立以真实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创设出各种场景,把学习主题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任务活动组织教学。在任务引领下,通过现场对照看图、实物观察、模型观摩、绘图、说图、评图等,让学生感知、领悟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设计任务时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以两套实际工程项目图纸识读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实施分为六个教学步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步骤如图2所示。
(三)教学目标、教学项目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绘图与识图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1)树立安全和环保意识
(2)具有空间想象能力
(3)会使用制图工具和用品
(4)能绘制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和详图
(5)具有建筑施工图识读的能力,能分析解决整套建筑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
(6)掌握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7)明确建筑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投影图
(8)掌握正投影的理论以及房屋建筑制图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9)掌握建筑的概念、分类和民用建筑的基本组成及构造
2)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好的新技能、新知识学习能力
(3)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优良品质
2、教学项目设计
学习项目 学习任务描述 学习内容
项目一 课程认知与岗位认知 任务一 施工现场参观
通过施工现场参观,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岗位、生产过程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了解将来的就业去向,了解《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对将来岗位工作的作用。撰写一份参观总结。 建筑的概念、分类、组成
建筑工程建设的程序
本课程的内容、特点
就业方向岗位群相关知识
计划能力
总结能力
任务二 制定课程学习计划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看课件、教师和学生讲解等方式了解建筑的概念、建筑物的分类、工程图样的作用;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制定本课程的学习计划。
项目二 组合体投影图绘制与识读 任务一 线型练习图抄绘
为了熟悉建筑制图标准同时了解比例、尺寸标注等制图知识,抄绘一张线型练习图(附后)。要求图样绘制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布局合理、线型分明。 制图工具用品的使用;
建筑制图标准;
投影的概念、分类;
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绘制与识读建筑工程图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基本体:三棱柱、三棱锥、圆柱、圆椎的三面投影图的绘制方法;
组合体组合方式;
组合体投影图画法;
组合体投影图尺寸的组成;
组合体投影图尺寸的标注方法及注意问题;
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方法。
任务二 基本体投影图绘制
弄清什么是三面正投影图、什么是基本体,自主确定基本体的大小,分析基本体的三面投影情况并按制图标准把各基本体的三面正投影图绘制到图纸上。要求图样绘制正确、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型分明。
任务三 组合体投影图绘制
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体投影的基础上,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尺寸标注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任务四 组合体投影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组合体的两面投影图补绘第三面投影图或做出组合体的模型。通过识读投影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的方法步骤,提高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
实训一 观察教学楼前的台阶,绘制其三面投影 形体分析,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
项目三 建筑构造图识读 任务一 剖面图断面图绘制
根据给出的投影图或直观图绘制剖面图或断面图。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和画法;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原理;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类型和适用情况;
常用的材料图例;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图示方法与画法;
墙体的类型;
砖墙的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隔墙构造;
墙体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板层与地坪层的组成;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构造;
楼地层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地面的构造;
工程做法表的识读方法;
楼梯的组成与尺度;
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类型;
楼梯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梯详图的识读方法;
楼梯的细部构造;
屋顶的作用和类型;
平屋顶的排水方式;
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刚性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屋顶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变形缝的概念和类型;
变形缝在基础、墙体、楼地层、屋顶处的构造;
变形缝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组成;
主要结构构件的类型和构造要求;
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任务二 基础构造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能够判断是何种类型的基础,完成识读报告。
任务三 墙体构造图识读
抄绘给出的墙身详图,抄绘过程中识读图中外墙墙脚节点构造详图、窗台节点构造详图、过梁及楼板处节点详图,掌握墙身及细部构造、以及详图识读的制图标准。并能够根据墙身详图中的索引符号查阅相关的标准图集,读懂其它墙体构造详图。
根据给出的隔墙构造图,完成识读报告,说明隔墙的构造要求。
任务四 楼地层构造图识读
根据案例图纸中给出的楼地层构造图或工程做法表或工程做法索引制作楼地层、楼地面的模型,每组制作至少一个楼地层的模型和不少于两个的楼地面的模型(各组尽量不重复)。制作材料可采用硬纸、泡沫塑料、海绵等,应清楚每一构造层次所用的实际材料和厚度,尽量符合实际比例
任务五 楼梯构造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楼梯详图(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楼梯节点详图),识读楼梯类型、各部分尺寸标高、踏步数量、门窗设置、细部构造等内容,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六 屋顶构造图识读
参观教学楼和西七公寓楼屋顶,根据给出的屋顶平面图和详图,完成屋顶构造图识读报告。内容包括屋顶的类型、排水方式、排水装置、坡度和排水管设置、防水构造、细部处理等。
任务七 变形缝构造图识读
参观教学楼和西七公寓楼变形缝设置,根据给出的西七公寓楼图纸,查看西七公寓的变形缝墙体、屋顶处的构造处理,根据索引符号查阅标准图集,画出墙体、屋顶处变形缝构造图。
任务八 单层厂房构造图识读
制作排架结构单层厂房的模型。
实训二 观察身边建筑的楼梯间,绘制其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 加深对楼梯构造的认识,提高楼梯详图识读能力
项目四 建筑施工图识读 任务一 首页图建筑总平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首页图和建筑总平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总平面图的内容,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门窗表里所包含的内容
建筑平面图中图名、尺寸标注、房间位置、剖切位置和详图索引标志
建筑立面图中图名、尺寸标注、墙面装饰
建筑剖面图中剖切位置、剖视方向、尺寸标注
建筑详图标志及详图索引标志、各详图做法;
建筑施工图绘制的方法步骤。
任务二 建筑平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三 建筑立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立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四 建筑剖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剖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五 建筑施工图绘制
在识读案例图纸的基础上,熟悉图纸的细节,抄绘案例图纸中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各一张,要求绘图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型分明。
实训三 观察身边的一幢建筑,绘制其建筑平、立、剖面图(草图) 加深对建筑施工图的认识,提高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
实训四 施工现场见习 在施工现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熟悉岗位(群)工作内容
项目五 结构施工图识读 任务一 基础图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基础图的识读,绘制指定基础或承台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结构施工图的组成;
平面整体表示法;
基础、梁、板、柱施工图的识读。
任务二 钢筋混凝土柱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指定柱的识读,绘制指定柱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任务三 钢筋混凝土梁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指定框架梁的识读,绘制指定梁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任务四 钢筋混凝土板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板的识读,绘制指定板块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实训五 企业识岗 在施工企业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体验施工员、质量员等岗位角色。
(四)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融合如小组讨论法、引导文教学法、练习法、成果展示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书育人、素质教育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评价设计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评价应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因此,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而且,评价应侧重在要解决的问题上;应关注个体智能的发展而非与他人的比较。
在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融入职业岗位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并举,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教育研究,2005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科学出版社,2005
[5]将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