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宾馆转让合同

宾馆转让合同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30 21:08: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宾馆转让合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宾馆转让合同

篇(1)

甲方(转让方):

乙方(受让方):

丙方(出租房):

甲、乙、丙三方经好友协商,就位于

宾馆转让达成以下协议:

一、丙方同意甲方将自己所有位于

宾馆(面积

平方米)转让给乙方使用。并保证乙方同等享有甲方在原租赁合同

中的权利与义务。

二、丙方与甲方于

日签订的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五年,至

日到期,租金

元/年,租金每年交付一次。该租赁合同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该宾馆转让给乙方后,乙方同意代替甲方履行原租赁合同约定的条款,并且每年定期缴纳合同约定的租金及应由甲方承担的水电费及其他的费用。

该合同期满后由乙方领回甲方交纳的押金,押金归乙方所有。

四、该宾馆现有装修、装饰、工具及其他所有设备全部无偿归乙方使用。

合同期满后,不动产归丙方所有,营业设备等动产归乙方所有(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按原租赁合同执行)。

五、乙方在

日前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转让费人民币

万元整,转让费包括甲方向丙方缴纳的押金及合同第四条约定的装饰、装修费用及设备费用,甲方不得另行向乙方索取任何其他费用。

六、甲方应协助乙方办理该宾馆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变更登记手续,但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七、乙方接手经营宾馆(

日)前所有的一切债权、债务由甲方负责;接手后的一切经营行为及产生的债权、债务均由乙方负责。

八、乙方逾期未交付转让费,除甲方将宾馆交付日期相应顺延外,乙方每日还需向甲方支付转让费的5‰的违约金;

逾期30天,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按转让费的1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由于甲方或丙方的原因导致甲方不能如期交付宾馆,甲方或丙方按前款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九、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乙方无法经营导致的损失,乙方自行承担。

若因国家政策拆迁、征用所给与的补偿,对经营利益损失的补偿归乙方所有,对房产本身的补偿归丙方所有。

十、甲方与丙方所签订的租赁合同到期后,乙方可与丙方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原租赁合同及本合同失效。

十一、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各执一份,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丙方:

宾馆转让经营合同参考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将位于布拖中学旁肥牛宾馆,面积约600多平方米转让给乙方使用,房间内配套设施齐全。现就转让的相关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1、转让时间:2012年5月1日

2、转让金额人民币叁万元整(小写:30000.00元)同时转让宾馆内电视12台、18张床、消防手续。

3、租金为一年叁万元人民币(小写:30000.00),()一年付一次,乙方一次性付清甲方,租期为10年,在租期内不得涨租金。

4、从转让那天起房间内配套设施都归乙方所用。

5、乙方需向甲方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各一份。

6、从转让开始那天起,一切费用和事故均由乙方承担和负责。

7、转让期间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负责和甲方无关。

8、转让时间到期时,如乙方不再租用时,房内的设备处理,乙方不能无理强卖给甲方,如甲方同意买下时、可以买下,如不愿意买下乙方自己带走。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关于宾馆转让协议书

甲方(转让方):

乙方(受让方):

甲、乙双方就

宾馆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事项,经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合同条款:

一、甲方自愿将坐落在

,原设计用途为办公楼,现为

(商号)宾馆经营的

层楼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产权证号

)及其附属设施转让给乙方,与所转让房产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给乙方。

二、双方约定上述房地产及附属设施总价款为人民币大写

元(小写

元)。

三、乙方于合同签订时,向甲方支付首付款人民币大写

元(小写

元),首付款的支付办法。

剩余款项

元由乙方于签订本合同后

日内交付,

剩余款项的支付办法为。

四、甲方保证自己是该房产合法所有权人,并保证自己对相关土地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

五、甲方于乙方交付首付款后即向乙方交付该房产及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由甲方编制清单,交乙方确认。乙方确认后的清单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甲方向乙方交付房产时,相应的房权证与国有土地使用证一并交付乙方,甲方保证所提交给乙方证照的真实性。

甲方向乙方交付房产及附属设施的同时,由甲方向乙方移交宾馆的经营权。

该宾馆的商号自移交之日起归乙方享有,乙方有权继续使用或者变更,甲方不得干涉。甲方承诺不再使用该商号。

宾馆的所有聘用人员自宾馆移交之日起由乙方管理,甲方不得干预。

六、乙方支付首付款后,甲方应根据乙方的要求办理该宾馆的工商和税务变更登记手续并积极配合乙方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以上手续完成后,乙方应向甲方付清全部剩余款项。

七、甲乙双方约定,办理宾馆的工商和税务变更登记手续的有关费用由

方承担;办理该房产过户

手续所产生的有关费用由

方承担。

八、甲方保证未就该宾馆设定任何担保。

九、如甲方违反本合同条款,不能按规定交付房产或交付房产后不积极协助乙方办理过户手续,应向乙方支付

元的违约金

;若甲方不能应乙方的要求办理工商和税务变更登记手续的,应向乙方支付

元的违约金。

若乙方不按规定期限支付房款,每逾期一日,应向对方支付

元违约金,预期超过

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十、甲方交付该宾馆前,有关该宾馆的债务包括但不限于与该该宾馆有关的电话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取暖费、入网费、有线电视费以及为宾馆经营采购有关原材料的费用等由甲方承担;

交付该宾馆前,有关该宾馆的债权由甲方享有。

宾馆经营移交前,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由甲方负担;宾馆经营移交后,留用人员新产生的劳动报酬由乙方支付;

宾馆经营移交后,新产生的债务由乙方承担,新产生的利润以及债权由乙方享有。

十一、甲方双方商定,在本合同签订后,交由

公证处对本合同进行公证,公证费由

方支付。

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另外一份于双方签订后暂由乙方保存,在本合同公证时由乙方交由公证处存档。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转让方):

委托人:

篇(2)

中级《经济法》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包括经济法(第l~7章)和税法(第8~12章)两个部分。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经济法部分的平均分值为65分,税法部分的平均分值为35分;考题中简答题、综合题主要来自经济法部分,计算分析题主要来自税法部分(2005年的计算分析题并入简答题)。(见表1)

二、题型题量

2005年中级《经济法》的考试题型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计算分析题题型,保留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共5个题型。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试题将税法的计算题适当变换了出题形式并入简答题,但流转税和所得税的计算不可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正常情况下,2006年的题型和题量将与2005年保持一致,但是否将再次进行调整,考生应密切关注有关通知(2006年年初将公布考试题型)。

2005年中级《经济法》的考试题型包括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两个部分。其中,单选题(25分)、多选题(40分)和判断题(10分)属于客观题(合计75分),采用计算机阅卷,要求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中填涂答案;简答题(15分)和综合题(10分)属于主观题(合计25分),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见表2)

三、各题型的答题要求及应试技巧

1.单选题(25分)

2005年单选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2005年单选题的难度较大,在25个题目中,有10个题目是以小案例题的形式间接命题的,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考点,而且要学会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单选题在五个题型中属于最简单的一个题型,能否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

2.多选题(40分)

2005年多选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多选题有四个备选项,正确答案为2~4个。考生只有选中“全部的”正确答案才能得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为0分。对考生而言,多选题是难度最大的题型,是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因为2分和0分的差距就在考生的“犹豫不决”之间。在考试中,有些多选题可以采取“排除法”,只要考生能排除1~2个错误答案,剩下的选项即使没有把握也只能作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成功排除错误选项。

3.判断题(10分)

2005年判断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首先注意判断题的评分标准: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但判断题整个题型的最低得分为0分,也就是说,即使考生在10个判断题中全部判断失误(不幸),也不会殃及其他题型的分数(不幸中的万幸)。

做判断题对考生而言是“痛苦的抉择”,因为“一念之差”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是1.5分。在考场上,如果对单选题、多选题没有把握,还可以碰一下运气,但对没有把握的判断题,考生最好坚持“谨慎原则”。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判断错误的只扣0.5分,从概率的角度,对没有把握的题目全部判断“对”或者“错”的“期望收益”将大于0,但前提是自己的运气不要太差。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考生最好坚持“谨慎原则”。

4.简答题(15分)

2005年简答题共3个题目,每个题目5分。其中,两个题目来自经济法部分,1个题目来自税法部分。

5.综合题(10分)

2005年综合题只有1个题目,共10分。考试时应注意综合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作出明确的判断,第二步引述法律条文,第三步作具体分析。

以2005年综合题的第4个小问题为例:“甲公司能否解除与乙宾馆的买卖合同?为什么?”(本小题2分)。

第一步,作出简单明确的判断(0.5分),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完整地写出“甲公司可以解除与乙宾馆的买卖合同”;如果时间紧张,也可以简化为“甲公司可以解除买卖合同”。

第二步,引述法律条文(1分)。标准答案:“根据规定,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阅卷过程中,虽然不要求考生一字不差地引述法律条文,考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进行适当地变通,但法律条文中的关键词必须准确到位。考生应清楚的是,变通是否适当,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有可能出综合题的考点,不仅需要准确理解,还要准确记忆。此外,类似“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的文句,考生可以简单地写成“根据规定”即可,这不是评分的要害。

第三步,具体分析(0.5分)。标准答案:“本题中,甲公司同意乙宾馆推迟1个月付款,但1个月后经甲公司催告,乙宾馆仍未付款。所以甲公司可以解除与乙宾馆的买卖合同”。在作具体分析时,考生针对法律条文中的关键词,结合案例中的实际情况作一个简明的分析即可,切不可洋洋洒洒,否则既得不到分,又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时间。

最后,希望考生作综合题时务必保持卷面整洁、行书工整、条理清晰,这也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点。

四、重点章节

根据最近3年的考试情况,教材的12章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见表3、表4)。

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2、3、5、6、7、9章;

第二层次(比较重要):第4、10、1l、12章;

第三层次(一般):第1、8章。

五、教材的主要变化

2005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辅导教材进行了重大调整,2006年则基本维持不变。对于2005年新增、调整的内容,希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高度关注。

2005年辅导教材的主要变化有:

第一章:在“行政复议范围”中,新增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教材P18)。

第二章:(1)删掉了原“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律制度”的全部内容;(2)删掉了“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3)删掉了“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4)新增了“合伙人退伙后的相关事务处理”(教材P48~49)。

第三章:(1)对“公司登记管理”进行了重大调整(P55~59);(2)新增了“董事、经理的任职资格”(P66);(3)删掉了“创立大会”的内容;(4)新增了“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一般决议、特别决议”(P73);(5)新增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职权”(P74~75);(6)

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众发行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10%改为15%(P81);(7)删掉了“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经审批后均可“减少”(原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得减少);(2)新增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出资额的对外转让”(P104);(3)调整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董事会的特别决议”(P105~106);(4)对第四节“外资企业法”进行了多处调整。

第五章:(1)根据《破产规定》,新增了“破产财产的界定”(P140~141);(2)根据《破产规定》,新增了“破产债权的界定”(P142);(3)删掉了原“破产救济和破产责任”。

第六章:(1)删掉了“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等内容;(2)对“持续信息公开”(P172-175)进行了重大调整,新增了“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应披露的具体内容;(3)删掉了原“外汇管理条例”的全部内容。

第七章:(1)在第二节删掉了“表见”、“表见代表”的内容;(2)对“代位权”进行了重大调整(P211);(3)新增了“抵押物拍卖、变卖价款的清偿顺序”(P217);(4)新增了“定金的适用情形”(P220);(5)调整了“租赁合同”的内容(P237~238);(6)调整了“融资租赁合同”的内容(239~240);(7)新增了“承揽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委托合同”(P240~244)。

第八章:删掉了“税种的分类”。

第九章:(1)新增了“不征收增值税的项目”(P262);(2)调整了“折扣方式销售”,重新解释了“价格折扣、现金折扣”(P267);(3)调整了“销售旧货、旧机动车”的规定(P268第6条);(4)将农产品进项税额的抵扣标准由原来的10%调整为“13%”(P270);(5)新增了自2004年7月1日起执行的“东北地区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P272第3条);(6)在“进项税额抵扣时限”中,新增了关于“税控发票”的规定(P273~274);(7)调整了“增值税出口退免税规定”(P279~284),特别是调整了“免、抵、退”的计算方法(P281~283);(8)新增了“外购和委托加工的已税消费品的抵扣”规定(P303第9条);(9)调整、新增了“营业税减免税规定”(P319~321);(10)对“关税”进行了大幅改动,调整了“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调整了“关税的纳税申报期限及滞纳金的比例”(P325~333)。

第十章:(1)在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的界定中,新增了若干规定(P343~344);(2)对“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重大调整(P345);(3)对“工会经费”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重大调整(P345);(4)对“捐赠的处理程序”进行了重大调整;(5)对“坏账”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重大调整(P346);(6)新增了“资产损失”的处理方法(P347);(7)新增了“广告费”的处理方法(P348);(8)新增了“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方法(P348);(9)调整了“税后利润补缴所得税”的计算公式(P350);(10)调整了“资产评估增值”的规定;(11)将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的税率由20%调整为10%(P362);(12)在个人所得税的“32资、薪金”中新增了“年薪制”、“双薪制”的计税方法(P373~374);(13)删掉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

第十一章:(1)新增了对“房产原值”的解释(P382);(2)删掉了“房产税的征收管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3)删掉了“车船使用税的征收管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4)删掉了“契税纳税申报及缴纳”;(5)删掉了“资源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6)新增了“车辆购置税”(P40l~405):(7)删掉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8)删掉了“土地增值税减免税规定、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篇(3)

1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动机分析

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跨国物流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空运、速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UPS、TNT、FedEx等;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以马士基和美集为代表。而对其进行研究则首先要从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动机分析开始。

1.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跨国物流经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1966)认为,企业可以根据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内或国外选择生产基地,即①国内生产阶段。此阶段包括产品开发期和成长前期,此时产品及工艺均未定型,属知识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需要投入科学家、工程师以及高度熟练工人的劳动,同时为了完成各种改进,又必须尽可能接近消费市场,以便取得足够数量的信息反馈,故宜在本国组织生产;②在海外发达国家设厂生产阶段。此阶段包括产品成长后期和成熟期,此时企业在国内遇到了激烈的竞争,但相对于国外企业却拥有其独特的知识资产优势。这时,企业宜在海外发达国家投资设厂,利用自己的知识资产优势和东道国的半熟练劳动力,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确保对当地市场的占领,而在国内,则可以停止该产品的生产,转向生产更为优异、价值更高的产品;③在发展中国家设厂生产阶段。此阶段包括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时,产品高度标准化,工艺流程规范化,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保持低成本是企业的重点。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半熟练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正符合此时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和经济要求。故此阶段宜将生产基地移至发展中国家。

20世纪初,由农产品流通引出,在美国出现了物流观念的启蒙,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MRP、MRPⅡ、看板管理、准时化生产等先进管理系统的引入,物流进入了成熟与管理现代化阶段。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很显然,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已处在其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因此,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已是必然,而刚刚跨入WTO的中国则是首当其冲。

1.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跨国物流经营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Dunning1977)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者结合的结果。在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中,前两项优势分别表现为先决条件和动力机制,第三项优势则决定企业展开这些活动的空间。①所有权优势。一家企业能够成功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必须至少具备一个胜过竞争对手的所有权优势--该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外国企业所不具备的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所有权优势分为可转让和不可转让两种,前者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生产秘诀等,后者包含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销技能、企业规模经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物流领域的所有权优势是极其明显的,特别是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尤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配送中心有人们熟知的加州食品配送、沃尔玛公司配送和福来明配送;跨地区速递――UPS代表着世界运输和速递业务的最高水准;惠尔浦公司是传统企业物流的典型代表;而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则拥有Amazon这样的知名公司。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将成为国际企业进军中国物流市场的雄厚资本。②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表现为企业自我利用所有权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要比对外有偿转让(即外部化)其所有权优势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有权优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专利权、商标权、生产秘诀等能转让给其他企业,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营销技能等却都是难以转让的。因此,进行跨国经营由于发挥了整体优势,就会比转让个别或部分优势能带来更多的利润。由于物流的服务性质,使得物流行业的这种内部化优势表现得尤为明显。③生产区位优势。这是东道国所拥有的而母国所缺乏的优势,包括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较低的进入限制等,上述这些条件,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皆已具备,这无疑成为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巨大诱惑。

2跨国竞争条件下我国物流业竞争态势分析

2.1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策略分析

国际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手段主要有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和投资式进入三种,结合国内和国际物流业的特点,国际企业将相机地采取特定的策略进入中国的物流市场。

(1)贸易式进入。贸易式进入是通过向目标国家出口产品或服务而进入该市场,是非资本性进入。国际企业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物流市场较早,主要是提供物流设备及装备,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等软硬件的供给。这类进入方式的特点是形式简单,竞争对手明确,但由于产品的价值增量较小而缺乏持久的竞争力。

(2)契约式进入。契约式进入是国际企业通过与目标国家的法人之间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转让合同而进入目标国家,是一种“非股权安排”(Non-EquityArrangement)。契约式进入的主要方式包括授权经营、技术协议、服务合同、管理合同、分包合同等。契约式进入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十分普遍,但在物流业,至少目前还尚未形成气候,究其原因,大致包括:①尽管物流管理在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但在我国仍属于新事物,此间存在的利润空间十分巨大,因此,国际企业均倾向于自主经营,以便迅速撇脂;②我国物流市场的发育较为滞后,并且国内物流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现象较为普遍,对外资存在抵触情绪,因此,物流的契约式合作风险很大;③我国的物流标准尚未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契约式进入的主要障碍。可以预见,当中国的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契约式进入将随着其进入障碍的降低而成为国际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

(3)投资式进入。即通过直接投资进入目标国家,将资本连带本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投资式进入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竞争方式,主要分为:①购买航线。美国联邦快递FedEx自1996年起已独家拥有每周直飞中国的10趟航班,而联合包裹UPS则拿到了直飞北京和上海的6个航班,这两家国际速递市场的巨无霸藉此已在中国站稳了脚跟;②建立物流设施。新加坡港务集团是世界上最强的集装箱码头管理机构之一,集装箱年吞吐量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球前两位,早有进入中国内地之心,这个心愿终于在广州港身上实现。2002年底,新加坡港务集团加盟广州港,双方合资8亿元组建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此举一出,便影响到了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物流业。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主要靠香港、深圳中转。由于新加坡巨头的加盟,这一格局必将发生变化;③追随进入。2002年初日本著名的物流公司商船三井MOL日前宣布,与富士胶卷在苏州成立合资物流及仓储公司,为富士胶卷提供中国地区的物流服务。商船三井和富士胶卷的这种模式代表了很多国外物流公司进入中国的情况,进来的时候首先抓住自己所熟悉的客户,例如,UPS和摩托罗拉是长期全球战略伙伴,到了中国,UPS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他们的物流服务供应商。④设立分公司。20世纪90年代,全球最大的4家速递公司DHL、TNT、UPS、FEDEX都在我国设立了分公司,与中国邮政EMS展开激烈的竞争。1995年~1999年间,中国邮政国际速递业务年均增长率仅为2%,其中有些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而DHL、TNT、UPS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DHL、TNT近几年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40%左右。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2002年11月,由华联超市物流公司与秋雨环球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7250万元,成立的首个中外合资第三方商业物流项目在沪启动,标志着外资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进入。

2.2跨国竞争条件下我国物流业竞争态势分析

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国内物流企业与国际企业进入了两个不同的竞争起点,运用竞争优势、劣势分析法(SW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出跨国竞争条件下我国物流业竞争态势的大致轮廓。

(1)中国物流企业的根本优势是本土优势。①由于物流运作需要一定的载体,而我国的物流设施设备尽管并不十分先进,但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②物流的网络性极强,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过长期的运作,业务网络初具规模,且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门槛;③文化底蕴优势。国内物流企业更易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行为方式与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国外企业在这方面则需付出更多。

(2)中国物流企业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宏观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物流要素呈部门割据状态,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尚未完全形成。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企业无论大小,从产、供、销到储存、加工、装卸搬运、包装、运输等,样样俱全,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与浪费;微观方面,物流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不理想、缺乏战略意识,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十分落后。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物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够,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此外,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率低下,基本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

3我国物流企业的整体性战略与相机性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少,且很容易丧失,而国外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却是我国企业在短期内所无法培育的,因此,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进行战略的重新思考。

3.1我国物流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整体性战略思考

1必须以我国物流企业的本土优势为战略基础。首先要打好资源整合牌。由于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近乎无序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资源极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必须进行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其次要打好关系牌。特别是那些与政府部门脱钩之后并入大型企业集团的物资供销企业,它们拥有专业化或行业优势(经验)、同时拥有商流和物流两种功能、拥有面向一个特定行业的业务网络、拥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公共关系),参与供应链建设;最后要打好文化牌。文化是特定人群普遍自觉的规则的系统化,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与凝聚力。立足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通过文化战略实现物流管理的共通、共融,应成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重点。

(2)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现代物流观。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获取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除了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物流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不少地区和主管部门也未能意识到物流管理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广大生产企业和零售商及早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进行物流整体战略规划,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减少流通环节成本,从物流环节中挖掘利润。

3寻求资本市场支持。目前,在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中,原来约有26家属物流业,当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后,部分上市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这一热流,明确提出要进军并推动仓储--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按物流理念积极拓展创新运输业务。进军物流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来自交通运输业如:外运发展、中储股份、深圳机场、上港集箱,商贸业如:华联超市、友谊集团,制造行业如:青岛啤酒、青岛海尔、燕京啤酒。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

4市场体系的培育。现代物流经营对经营环境和市场条件要求较高,只有比较规范的市场条件才能发挥其经营管理和技术等综合成本的优势。我国加入WTO后,与物流、航运有关的政策走向是开放程度加大,逐步和国际惯例接轨,但是实际进程是不平衡的,物流运输价格体系混乱,服务标准不统一,使物流业务和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务分离困难,物流的商业模式很不稳定,这也从客观上阻碍了国内物流企业经营和资本化运作。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和使用物流资源。政府部门应从与世界接轨的角度出发,尽快建立、健全物流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加强物流行业的协调与自律。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保护主义,坚决消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

5超前的人才战略。目前,国内谈论较多的是物流人才的匮乏,但有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忽视了,即当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其诱人的人才策略是绝大多数中国物流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培养再多的物流人才也是枉然。因此,在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人才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也刻不容缓。

3.2我国物流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相机性策略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实力差异很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应对残酷的国际竞争的对策方面不能一概而论,应在整体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因势利导,结合自身的特点,相机地选择对策。

(1)“合”的策略。这种策略适合实力与规模均处于绝对劣势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面对强大的国际物流企业,它们的处境非常艰难,如果效仿跨国公司的市场经营策略来保护自己原本就不大的市场份额则会力不从心,并且无论是采取提高结构壁垒、增加可预期的报复还是降低竞争诱惑力的市场防御策略,其代价和成本均难以得到有效的弥补。所以,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采取“合”的策略应是此类企业的主要选择。“合”的策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放弃企业的独立性,谋求跨国公司的兼并,成为跨国公司内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和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的过程中保全自己并谋求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二是以独立企业的身份成为跨国物流企业价值链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若干环节中的一环,从而在跨国公司外部实现与其共存,这种策略在目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国际物流业巨头马士基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定位是建立一个全面的物流配送网络,做中国市场最优秀的物流运营商,并希望能在中国的港口、铁路、公路及仓库、公司等方面开展全面的物流合作,这无疑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国物流企业来说是实施“合”的策略的契机。

(2)“御”的策略。对于具备了一定的与跨国公司竞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御”的策略来保护自己,并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和壮大。此举意义重大,因为大型物流企业不仅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中流砥柱,更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的希望。

“御”的策略的主旨是“技术+品牌”。根据产业技术创新分布形式的A-U创新过程模型及其发展(Utterback&Abernathy19751993),物流产业现阶段的技术发展基本处于市场创新以及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阶段,技术创新的重点应集中在发现全新的市场机会和组织与管理的流程再造方面。我国的大型物流企业不能只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OEM或ODM来谋求生存,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必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所以,大型物流企业应谋求独立和发展,大力进行品牌建设,通过品牌获取产品溢价。建立物流战略联盟是“御”的策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它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的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在现代物流中,是否组建物流联盟,作为企业物流战略的决策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大型物流企业虽具备一定的实力,但还不足以与跨国公司抗衡,因此,组建物流战略联盟便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