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11:48: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钢铁工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国钢铁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资源短缺,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不高,对环境的污染太大,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环境保护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也为保持清洁的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只有保证环境不被破坏,资源和合理开发和利用,才能保证资源的持续性,实现环境和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践上,我们在努力的寻求一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我们之所以难以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是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粗放经营时代,我们一味把规模的扩大和产能的增长视为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从而加速了瓶颈与制约因素的形成[1]。从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数据看,我国比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高出11%左右。钢铁工业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8.53%,工业粉尘排放量占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5.18%,CO2排放量占全国9.2%,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7%,S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7%[2]。以上数据说明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我国虽然是钢铁生产大国,但也是我国的废物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总的来说,我国的钢铁工业还没完全摆脱“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技术和废物处理技术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通过分析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规律和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我么可以看出,未来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短缺对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不利。从环境方面来,当今国内的自然环境受到多年粗放型钢铁工业的冲击,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必将对钢铁业提出越来越高的标准,以保护人们共同的生活环境。从自然资源方面看,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地球的铁矿石不断地减少。我国优质铁矿石存储量比较小,资源紧缺的现实对矿石、焦炭等钢铁业主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钢铁发展道路。技术的创新显然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方法,它是能同时加快钢铁工业发展,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根本方法,它应渗透于钢铁工业的各个环节。
2.1钢铁工业技术的创新
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工业过程中的原料消耗和损失,减弱对设备的自身的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各生产中原料、零部件和耐火材料、铁水、烧结矿等的消耗;提高能源系统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焦炭、电力、蒸汽、氧气、鼓风等二次能源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耗损或放散;减少生产中燃料、电、氧气、水等能源消耗;制定合理的方式回收生产过程中散失的各种余热、余能和废弃物等[3]。
2.2钢铁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指未转化为废料的物料通过综合利用而被消除。废料的综合利用不但可增加产量,同时减少原料费用,降低工业污染及其处置费用,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钢铁工业资源消耗量大、种类多,实现废料的综合利用,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确保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性。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怎样处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难题。钢铁工业也不断的研究新的粉尘和废料回收技术,尽量减少钢铁生产中的废物排放,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通过提高废料的回收和处理技术,不但可以减少排放物而且可以节约排放物的倾卸堆放成本。近些年,钢铁行业开发了很多钢厂废料回收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应用于生产中,使钢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被回收或直接作为原料返回到钢铁生产流程中再次使用。对于钢厂废料中的细滤粉尘或污泥,为了方便回收,大多先进行无尘化处理,使废料从便于清理和转移,例如:压块工艺;造块工艺;造球工艺。生产中具体使用什么技术主要取决于将钢厂废料回收用于生产流程的工艺。
2.3钢铁工业废气的综合利用
钢铁工业的废气处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钢铁废气一般具有一定的毒性,为降低钢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钢铁企业必须尽量减少废气的排放并对废气进行净化。废气的净化技术是当代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两种技术:静电过滤的干法净化法和湿法洗涤的湿法净化法。两种方法都具有一次废气搜集装置和水冷烟道,后者通常装备有可调式套筒以利用抑制燃烧进行的气体回收,以及移动式烟罩以便在砌炉时提供通往转炉炉壳的通道。
2.4电炉炼钢对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随着铁矿石资源的短缺,电炉炼钢以日益被钢铁行业所重视。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高炉与转炉结合冶炼技术,二是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冶炼技术。使用电炉炼钢有以下优点:1)电炉炼钢主要以废钢为原料,可以大量减少铁矿石以及焦炭的消耗;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电炉炼钢的能量消耗水平较转炉炼钢要低;3)从环境排放的角度来看,电炉炼钢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也较少。从2006年的数据可以看,世界转炉炼钢产量为8.14亿吨,占世界总钢产量的32%。中国的电炉钢比例为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钢铁行业要持续发展,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必不可少。傅杰认为,以我国年产钢5亿吨计算,若电炉钢比例从10%提高到25%(2020年目标值),则每年可节约铁矿石0.975亿吨,降低能耗0.2625亿吨标煤,减少CO2排放1.192亿吨[4]。
3结束语
鞍山经济发展对辽宁贡献实证分析
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鞍山经济发展对辽宁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对鞍山及辽宁近15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证实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用模型及数据直观反映拉动情况。
1.数据来源及整理。为了能够使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具有代表性,本文的样本为1996年至2010年15年的数据,分析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利用GDP这一经济指标,为了佐证结论,把鞍山三次产业数据资料总结汇总如下表1。
2.模型分析。辽宁GDP的增长率是用辽宁GDP当年价格计算而得,且模型中所用数据皆为比率数据,所以鞍山GDP与鞍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调整为用当年价格表示。对上表中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数据见下表2所示,其中Y代表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Y1代表鞍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X1代表鞍山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X2代表鞍山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X3代表鞍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经整理得到以下数据:现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对模型数据进行估计,分析鞍山经济增长对辽宁经济增长拉动情况。由于回归模型扰动项存在序列相关(如下图2),估计并修正后结果如下:(略)。由F检验统计量p值等于0.00000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看出,不能拒绝模型中所有参数为0的假设;其次由修正R2=0.9484可以看出,该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由t检验p值可以看出,模型中常数在显著性水平0.05下不显著,但是在统计模型估计中常数的显著性与否可以忽略,而Y1前面的系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很显著,可以说该模型中的系数是有效的。本文旨在给政府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样运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拟合鞍山地区经济产值与鞍山三产增加值之间的模型(见下式2)。
3.结论分析。根据以上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由模型式1中Y1前面的系数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鞍山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拉动辽宁GDP增加0.08189个百分点。说明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进而可以得出2011年鞍山经济增长为辽宁经济增长拉动了0.9830个百分点,意味着辽宁2011年的经济增长中有将近1个百分点是鞍山经济拉动的,是鞍山经济做出的贡献。(2)根据模型式2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鞍山三产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鞍山GDP分别增加0.087153个百分点、0.470167个百分点、0.390506个百分点。(3)结合模型式2中%X1、X2%、X3%前面的系数对比来看,在本文样本设计区间内鞍山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数值为0.470167,其次为第三产业为0.390506,这与鞍山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十分相符。2011年鞍山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4.6:53.8:41.6,由此可以看出鞍山2011年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12.2个百分点,但是鞍山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低于第二产业0.07966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鞍山第三产业的表现突出,即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鞍山经济结构正随着经济发展需要而向世界经济结构接轨。
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现实情况可以看出,鞍山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整个辽宁的辐射与带动,同时辽宁发展对鞍山发展不可或缺,为了更好的促进鞍山自身经济以及辽宁经济发展,鞍山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上,抢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双重战略机遇,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1.充分发挥叠加优势,不断加快区域融合步伐。充分把握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双重机遇期,实现谋划推进鞍山发展。一是以鞍海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沈辽鞍营一体化发展,以汤岗子新城为重点加快“四城一镇”等新城新市镇建设,加快与沈阳经济区主导产业集群、工业产业带和公共创新平台的融合,创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加快沿海大县(市)建设,海城、台安、岫岩都面向大海,因此要主动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宽阔视野谋划新的发展。三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同时大力推进资金争取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我国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新走向。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钢铁工业面临挑战,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
中国现已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与消费的国家。钢铁工业也是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第一场世界贸易大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钢铁企业信息化国际研讨会上概括了钢铁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实质所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着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环境。加入wto之后,我国钢铁企业正直接地、全面地面对国际市场的全方位竞争。这种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与之相对应的现代管理方式来改造产业面貌和提升产业水平,推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信息化是个大战略。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是钢铁行业自身提高竞争力、适应新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钢铁企业适应国际环境、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正在给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深刻变革。
二、销售管理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企业中,销售是整个企业运作的龙头。销售产品的多少、销售服务质量的好坏、销售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通过对销售工作的科学管理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利用,可以一方面帮助企业确定生产的规模与排产计划、降低库存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发展方向、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指导新产品的开发等。因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销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整个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首要任务。
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这就对钢铁行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预测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库存,节约成本,最有效的运作策略是将传统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系统改为以需求计划为主轴的拉式系统。企业生产将减少预测性生产,变成主要按订单生产;生产模式也由过去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改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模式下,企业的销售部门应该对生产部门的情况非常了解,掌握生产线的实时数据,避免签订不合理合同,避免出现合同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交货期根本无法保证等问题;生产调度人员要能够及时掌握生产的历史情况和现时数据,方便根据实际产能进行小订单合并,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调度计划,对生产部门进行科学的指挥与协调;而生产部门也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各项订单情况、生产计划指令,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销售合同和调度计划安排班组生产。
三、利用erp技术增加企业规模,提高销售能力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意思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属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范畴。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即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其功能模块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ⅱ的模块,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他类型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销售、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对应的接口,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因此,通过erp系统,对产、供、销的全过程及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协调对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管理的能力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erp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它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种经过了整合的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了客户信息部分、销售业务流程部分、决策支持部分以及一般信息交流部分的完全整合,从而方便了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高效管理,赢得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erp销售管理模块是销售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模块,用于帮助制定价格表,对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且帮助销售部门掌握订单的回款情况。销售管理模块从功能上可进一步划分为新订单、当前库存查询、客户资金往来、销售订单管理、退换货、报价管理6个子模块。erp销售管理信息化能够对水泥企业现有业务进行全面、准确、详尽地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系统、直观的销售分析结果,评价企业实际销售效果;以系统化管理思想整合内部资源,对产销运输进行计划,达到最优及最佳资源组合;抓住市场机遇,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销售管理信息化更快、更完善发展。
平台工具的使用,打破了以往物采公司(采购)、配进中心(库存)、销售,财务中心独立而导致的信息孤岛、信息壁垒和信息割据,有效解决了此类现象的发生,实现了统一平台上的信息共享。销售、采购、项目管理和财务系统的集成,强化了企业资金管理;财务与制造的集成使实时成本核算成为可能,强化了财务的事中监控作用。
四、结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把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来抓,作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来抓。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也是企业壮大自身和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化在钢铁企业在销售方面的应用,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关键词]板带轧钢;轧制工艺;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TG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55-01
一、板带轧钢的概述
1.中厚板轧制工艺
中厚板轧制工艺是指以厚度150-300(350)mm连铸板坯、轧(压)制坯(或扁锭)为原料,经加热轧制成中厚钢板的生产工艺。我国规定:钢板厚度4-20mm的为中板,厚度20-60mm为厚板,厚度大于60mm为特厚板,统称为中厚板。
2.常规热连轧工艺
常规热连轧工艺是指指以厚度180-250mm连铸板坯装入(以冷装、热装方式)板坯加热炉进行加热,而后由粗轧机组和精轧机组进行轧制成带材产品的传统生产工艺。常规热连轧工艺有半连续式、3/4连续式和全连续式三种工艺型式。
3.冷轧宽带钢轧制工艺
冷轧宽带钢轧制工艺是指以热轧带钢卷为原料,用冷轧方法生产厚度0.15~3.0(3.5)mm、宽度600~2080mm薄板或带钢的生产工艺。
二、板带轧钢工艺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板带轧钢工艺设计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恰当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板带轧钢工艺设计,应根据板带工程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板带轧钢工程建设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安全实用,满足用户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遵循“先进、实用、可靠”的原则
板带工艺操作设备的设置应遵循“先进、实用、可靠”的原则,工艺操作设备能力应互相匹配,保证生产工艺顺畅、稳定,满足产品大纲产品的生产要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3.循通用、开放、可靠性高、速度快的原则
板带轧钢车间的电气传动和自动化设备的水平应与生产工艺要求,以及机械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在线检测系统的设置应先进可靠,并切合实际,选择的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维护和升级换代,要遵循通用、开放、可靠性高、速度快等原则。
4.轧钢车间的辅助和公用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设计
板带轧钢车间的辅助和公用设施设计应根据全厂条件统筹考虑,按实际情况择优选取,可本车间单独配置,或全厂设置,或社会化解决。
5.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板带轧钢工艺设计,应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提高废气、废水、废异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各种废异物的处理和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环保标准。
三、板带轧钢的工艺设计分析
1.中厚板轧钢生产工艺的设计
中厚板轧钢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厚板车间应以炼钢车间供给的合格连铸板坯为原料,只在特定条件下设置连铸坯的定尺切割和表面清理工序。
(2)轧制前连铸坯的加热,应采用热送热装工艺。热装温度应不低于400℃,热装率宜不小于30%。本车间宜与连铸车间直接连接、紧凑布置,并对坯料的运输与储存等采取保温缓冲措施。装炉前应对坯料逐块称重、测长和测温。
(3)坯料的加热应达到整体(断面内外和全长)温度均匀,温度精度高,要适应控制轧制的温度要求。
(4)加热后的坯料在开轧前应以高压水清除表面的氧化铁皮,并根据需要在轧制的各个阶段用高压水除去再生氧化铁皮。
(5)中厚板宜采用成形轧制、展宽轧制和延长轧制的三阶段轧制方式,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完全横轧”或“完全纵轧”的方式。
(6)应采用厚度控制、宽度控制工艺技术;宜采用板形控制和平面形状控制等工艺技术。
(7)应采用控制轧制、热机轧制和轧后快速冷却工艺。
(8)中厚板的精整工序包括矫直、自然冷却和缓冷、表面检查、修磨、内部缺陷探伤、外形检测、剪切、取样、标记打印和成品收集等,应做到工序完整、生产能力与轧机匹配。
(9)宜使产品以热轧状态或经热机轧制、控制轧制和快速冷却获得要求的交货性能,减少热处理量。
(10)双机架轧机分期建设时,宜先建精轧机。
2.热轧钢生产工艺的设计
(1)常规热连轧机生产工艺
①板坯装炉加热应采用热送热装工艺,热装温度应不低于400℃,热装率应不小于30%。热轧带钢车间宜和连铸车间直接毗邻布置,通过辊道直接连接,对坯料的运输与存储可采取保温措施。对于要求缓冷、保温和温装的品种,应在板坯库设置适当数量的保温坑(炉)进行保温或缓冷。
②板坯的加热温度应达到整体(断面内外和全长)温度均匀,温度精度高;加热的温度范围和加热速度等应适应不同品种的工艺要求。
③加热后的板坯在轧制前应以高压水清除表面的氧化铁皮,并根据工艺要求,在粗轧各道次和精轧轧制前用高压水去除再生氧化铁皮。
④热轧带钢轧机宜采用半连续式轧制工艺,不宜采用3/4连轧工艺,严禁新建车间采用全连续轧制工艺。
⑤热轧带钢轧后应采用控制冷却技术,实现多种方式的冷却模式,以满足多品种的生产要求。
⑥在钢铁联合企业内部,供下道工序的原料钢卷运输,宜采用直接送往下道工序原料库的方式,以减少厂区的运输量。
⑦热轧带钢的精整工序包括平整、分卷、横切、纵切、取样等,可根据产品品种、生产规模等选择配置适当的单工序或组合工序。
(2)薄(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机生产工艺
①不同类型的薄(中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加热保温炉,使板坯经过加热保温后达到轧制要求的温度,并使连铸板坯整体温度均匀。
②加热保温后的薄(中厚)板坯在轧制前应以高压水清除表面的氧化铁皮。
③薄(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机组的轧机工艺配置,可根据需要选择全精轧机组或粗轧机加精轧机组的组成形式。
3. 冷轧钢生产工艺的设计
(1)冷轧碳钢宽带钢的生产工艺
①酸洗工序应采用卧式浅槽盐酸酸洗工艺。
②新建生产规模大于80x104t/a冷轧宽带钢车间宜采用酸洗―轧机联合机组工艺。现有串列式冷连轧机的改造,宜采用酸洗―轧机联合机组工艺或全连续轧制工艺。生产规模较小的车间可采用可逆式轧机工艺,严禁采用单机不可逆轧机生产工艺。
③应根据不同的产品用途,选择不同的精整工艺:汽车板产品选择精整机组应注重带钢的表面质量及表面质量检查;家电板产品选择精整机组应注重带钢的板形。冷轧产品的精整也可送厂外钢板加工中心处理。
(2)冷轧带钢电镀锌生产工艺
①应采用酸性镀液连续镀锌工艺。
②镀前处理宜采用化学和电化学法清洗,镀前活化处理。
③电镀锌应采用不溶性阳极电镀工艺,严禁采用可溶性阳极电镀工艺
④镀后处理包括磷化、钝化、耐指纹等处理。钝化处理液应采用环保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对板带轧钢的工艺设计进行论文,希望能够提高板带轧钢的工艺技术,从而提高其工艺设计质量和效率,推进板带轧钢工艺设计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推动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Abstra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requires low-carbon production.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CO2 emissions every year,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imulate th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low-carbon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eds, motives and behaviors of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low-carbon production, this paper selects data of listed iron and steel companies and use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incentives for low carbon production: tax incentives, government R & D support, financial support, company size, management attitude, etc., to build a low-carbon production incentive model based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关键词:生态文明;钢铁企业;低碳生产;激励;模型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low-carbon production;incentive;model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001-05
0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低碳生产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低碳生产是以低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1]。而钢铁工业是碳减排的重点行业,2014年,全球钢铁产业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8.9%,中国钢铁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的14%左右,相对于全球的平均占比,我国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高出了5.1%,这证明我国钢铁企业有很大的减排空间,亟需通过减少能源排放,提高机器、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创新低碳生产技术,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低碳生产。
美国Berkeley国家实验室[1]、Leticia Ozawa[2]、Yeonbae Kim[3]等在对发达国家钢铁行业CO2排放问题的研究中从节能技术、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初步认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外国学者Ali Hasnbeigi[4]基于大量研究基础评估了近些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模式,并因此建立了数据模型,预测了中国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Mukherjee[5]对能源强度指标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导致了能源强度的降低。张春霞[6]等建立对应模型,分析了钢铁工业减碳机制和创新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并预测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高成康[7]等基于全过程分析建立耦合模型,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模式和政策角度,结合中国当前成熟的节能减碳技术,分析了中国钢铁企业的低碳发展模式以及相关政策。徐瀚翔[8]、刘鸿杰[9]、王俊岭[10]等采用了投入产出效率DEA评价模型对钢铁行业进行研究,分析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以上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钢铁生产技术及已发生的生产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从钢铁企业需要、动机、行为进行分析,并由此构建有效的低碳生产激励模型,使得钢铁企业能够自主进行低碳生产更为重要。
1 钢铁企业低碳生产需要、动机、行为分析
需要、驱动、动机和目标导向的行为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激励。因为具备了需要,所以产生了动机,在动机的基础上引发行为,最终由行为产生效果,效果在受到目标检验后会进行调整或产生新的需要,一次次循环往复。
1.1 钢铁企业低碳生产需要分析
钢铁企业的需要是指在生存和发展中,企业由于受到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从而产生的缺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危机状态。对于钢铁企业来讲,可以将低碳生产的需要分为两种:
①内部刺激产生的需要。钢铁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其首要目的是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建立市场份额、降低成本等来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钢铁企业的基本出发点是在保持经济收益增长和减少碳排放之间寻求最优平衡[11]。企业若能逐渐从清洁生产方式中获得经济利益便会促使企业逐步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12],在能源生产成本较高状况下,企业为了减少支出,获得盈利,也会愿意进行低成本、高回报的低碳环保生产投资[13]。因此,能源价格的上涨间接成为了促进企业采用环保生产技术的驱动力[14]。除此之外,企业只有真正具备了技术能力和研发水平才会实施与低碳生产相关的节能生产[15]。Staniskis认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行为显著提高的企业一般具有先进清洁生产技术[16]。因此,能够通过低碳生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钢铁行业低碳生产内部刺激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能源价格、企业研发经费、资产利润率、公司规模等指标体现。
②外部刺激产生的需要。政府管制、社会压力和环境要求,对企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17]。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宏观环境要求钢铁企业减少碳排放,新环保法和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的环保政策不但增加考核指标,而且大幅限制了排放量。因此,政府政策与资金、技术的支持,以及企业间的良好合作是企业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支撑[18]。从文献中可以得到,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企业合理的技术和资金供给,能够在政府实施强制性环境政策下驱动企业采用低碳相关生产行为[19]。因此,钢铁企业在宏观层面上产生的低碳生产需要主要是由于政策法规,并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指标反应。
1.2 钢铁企业低碳生产动机、行为分析
对于钢铁企业来讲,低碳生产动机是指激发企业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Egri和Herman、Fryxell和Lo[20-21]在研究中发现,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如学历和年龄,将会对创新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管理层的态度直接影响了钢铁企业开展低碳生产驱动力的大小。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需要、驱动力和外界活动结合产生既有力量又有方向的动机,动机引导企业达到目标,低碳生产动机的产生跟管理层态度、公司规模和企业研发经费等指标相关。
在生态文明建设宏观背景下结合社会及钢铁企业自身需要,设计钢铁企业低碳生产的需要、动机、行为激励模型如图1所示。
2 钢铁企业低碳生产的激励因素分析
激励就是把需要、内驱力、目标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衔接起来构成动机激发的整个过程,以达到最终影响钢铁企业的低碳生产的目的。根据图1钢铁企业低碳生产激励模型,通过对需要、动机、行为的分析识别出钢铁企业低碳生产的激励因素如表1所示。
2.1 钢铁企业低碳生产测定
为了测定低碳生产需要、动机对低碳生产的影响,需将钢铁企业低碳生产行为进行量化。结合各种文献来看国内学者测度企业低碳生产意愿采用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愿意参加国家环保部计划展开的低碳产品认证[22]、企业是否愿意缴纳碳税[23]等。朱淀[24]等以企业愿意缴纳的碳税税率为依据测度了低碳生产强度。然而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相关指标的披露并不明显。因此借用了杨东宁和周长辉[25]、李鸣[13]、Antonet al[14]文章中采用企业环境管理实践数量作为企业环境管理行为测量变量的方法,根据对钢铁企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低碳生产的相关内容,设计钢铁企业低碳生产实践表,有积分为1,累积获得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行为频数。如表2所示。
2.2 数据的收集
本文的样本主要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钢铁板块上市公司,共计48家,剔除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剩余41家。数据来源主要是上市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网站资料等相关文件披露的数据和文字资料以及《中国钢铁工业五十年数字汇编》《中国钢铁工业年鉴》。根据收集的样本上市公司数据,发现绝大多数公司并没有披露排污费用,也没有披露管理层受教育年限。安阳钢铁、杭萧特钢等企业每个子公司的退税额度不同,对此采用了以每个子公司生产支出的份额为基础进行了加权计算。此外,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进行债券融资,因此我们剔除这一研究指标,采用能源价格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通过样本数据发现,41家上市公司均得到了政府的相关补助,说明相关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相对促进了企业低碳生产行为的产生。低碳生产行为的频数分布具体如图2。由图2我们可以得知,低碳生产频数分布在7、8、9的企业较多。
2.3 计量模型设定
由于收集的数据仅有41家上市公司,因此拟采用STATA中“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验证。本文设定如下经济计量模型:
Yi=α+β1Xi1+β2Xi2+……βiXi8+εi(i=1,2,……41)(1)
其中,n为样本容量,解释变量XiK的第一个下标代表第i个观测值(公司),第二个下标代表第K个解释变量(共8个),ε为随机干扰项,Y代表企业低碳生产频数。线性假设的含义是每个解释变量XiK对被解释变量Yi的边际效应均为常数,通过STATA模型进行计算,若常数值较高,则表示该影响因素对解释变量Y(高碳企业低碳生产频数)的影响越大。借此识别出影响低碳生产频数的关键变量。线性假设的含义是每个解释变量Xik对被解释变量Yi的边际效应均为常数。
①潜在因素相关性分析。
在收集数据之后,为防止选取的指标自身相关从而影响到整个回归模型的统计结果。运用STATA中的pwcorr相关性分析进行检验,发现8个解释变量的间的相关系数在0.000与0.5211之间,见表3(横纵表头表示指标,表格数值表示相关系数)。根据统计研究的惯例,由于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6,相关性较低,对多元回归模型的科学性产生影响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排除和简化。
②假设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收集数据和基本假设后,我们利用STATA进行回归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估计。通过回归模型总体参数表的数据可以判定该模型方程的拟合程度。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3我们可以知道,检验整个方程显著性的F统计量之p值(Prob>F)为0.0002,显示回归方程是高度显著的。同时也可以知道,回归模型调整后的模型拟合优度R2=0.9513,说明在用样本量和模型中自变量个数进行调整后,在“低碳生产行为频数”取值的变差中,能被含有能源价格等8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为97.12%,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
2.4 关键激励因素识别结果讨论
将上述数据应用STATA计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迭代得出表5。
从表5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优惠和政府研发补助每增加1,则企业低碳生产的频数上升1.452和1.178,这说明政府政策对样本上市公司的低碳生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回归标准化变量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对解释变量Y的影响程度更高。2015年以来,由于钢铁产业同质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研发低碳低成本的钢铁产品项目,增加了企业的营运成本,影响股东们的短期经济利益。从长远角度看,实施低碳生产能够带来成本节约、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收益,但未来市场的变化和资金时间价值,使得未来收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未来收益不确定和当期企业盈利状况不佳导致钢铁企业很难实施低碳生产。只有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才能够减轻和解除企业对低碳项目收益不确定的疑虑。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企业低碳生产提供了双向的促进作用[26]。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享受到税收优惠和政府研发补助会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更快,因而企业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低碳生产过程中。企业研发经费的标准化变量系数为1.22,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越多,预示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越强。研发经费的投入了导致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改进钢铁生产工艺或流程。因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提高会对企业低碳生产行为产生促进作用。这与Ashford&Zwetsloot得出的结论类似[15]。
从表5金融支持的数据中发现,其标准化变量系数是0.50,表明了企业所能得到的金融支持对样本公司低碳生产行为有正面作用。公司规模的变量系数是0.23,资产利润率的变量系数是0.11,表明公司规模越大,资产净利率越高的公司越容易产生低碳生产行为,这是因为,实施低碳生产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本投入,企业金融支持越强,企业就更愿意投入低碳生产。低碳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聘请高科技技术人才等实施低碳生产要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一般的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现金流量和企业规模的原因,很难转型进行低碳生产,只有雄厚的资金和强有力的信贷支持,才能为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从动机角度出发,企业管理者的态度对企业低碳生产有一定的影响,管理层态度标准化变量系数是0.32,企业管理者受教育年限越高越容易产生低碳生产行为。能源价格的标准化变量系数为0.03,表明能源价格对企业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源于能源价格受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而且能源价格变化对整个钢铁行业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对个别企业的低碳生产行为产生的作用较小。
3 钢铁企业低碳生产的激励模型构建
激励是激发钢铁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动机,即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钢铁企业低碳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对钢铁企业激励的分析和钢铁企业低碳生产关键因素的识别。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政府政策外部刺激是企业低碳生产的关键激励因素,资产利润率与公司规模指标是钢铁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保障因素,管理层态度是钢铁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促进因素。因此构建出钢铁企业低碳生产激励过程,如图3所示。
钢铁企业低碳激励的过程图表明,当钢铁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利益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刺激,使得企业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国家税收优惠的政策推动企业把危机感转变成低碳生产需要,政府研发补助和管理层态度进一步把低碳生产需要转化为低碳生产动机,在国家金融支持和企业研发经费的保证下,促使低碳生产由动机向低碳生产行为转变,低碳生产行为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目标,激励企业进一步提高低碳生产技术,促进企业产生新的生产需要,形成低碳生产激励的正向循环。但是企业低碳生产的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一种情况,这就是企业的目标没有实现,由于企业经济目标没有满足,企业就会产生消极态度。这时候通过政府的政策规制,重新产生低碳生产的危机感,迫使企业产生低碳生产的需要,从而形成钢铁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循环激励模式。
4 结论
第一,政策法规是钢铁企业低碳生产的保障因素。政府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税收优惠和研发补助,是钢铁企业实施低碳生产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已经出台的《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等优惠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低碳发展。当然,钢铁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会增加钢铁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利润,钢铁企业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通过法律法规促使钢铁企业产生低碳生产的需要。借鉴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制定《可持续发展法》、《低碳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条规,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引导和限制钢铁企业的高碳行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格指导、督促企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考核,制定相关奖罚措施。
第二,金融支持是钢铁企业低碳生产动机转变成低碳生产行为的有效保障。近些年来,由于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钢铁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受到了资金限制。政府的相关金融补助关系到钢铁企业实施低碳生产的资金供给能力,是重要的资金保障要素。政府机构应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低碳生产投资的融资扶持,通过低息贷款、 贴息贷款、 无息贷款等方式提供贷款扶持, 为低碳项目资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27]。
第三,钢铁企业的管理观念是钢铁企业产生低碳生产动机的关键。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争强管理者的远见卓识,鼓励钢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培训,加深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同时,邀请专家到企业定期进行讲座,使企业经营者摒弃落后的思想,建立完善企业低碳生产理念。
参考文献:
[1]Ernst Worell, Lynn Price, Nathan Martin. Energy efficiency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opportunities in the US iron and steel sector[J].Energy,2001,26(5):513.
[2]Leticia Ozawu, Caudia Sheinbaum. Energy use and CO2 emission in Mexico’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Energy,2002,27(3):225.
[3]Kim Yeonbae, Ernst Worrell.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2 emission trends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Energy Policy,2002,30(10):827.
[4]Ali Hasanbeigi, William Morrowa, Jayant Sathaye, et al. A bottom-up model to estimate the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CO2 emissiom reduction potentials in the Chines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Energy,2013,50(1):315.
[5]Mukherjee,K Energy.Use efficiency in US manufacturing a nonparametric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2008(30):76-96.
[6]张春霞,上官方钦,张寿荣,等.关于钢铁工业温室气体减排探讨[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4(3):221.
[7]高成康,陈杉,等.中国钢铁行业低碳模式及其相关政策分析[J].中国冶金,2015,25(1):50-57.
[8]徐瀚翔.低碳视角下中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9]刘鸿杰.环境约束下钢铁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10]王俊岭,戴淑芬.基于DEA-Malquist指数的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2):78-82.
[11]SVENSSON,E.,BERNTSSON,T..Economy and CO2 emissions trade-off: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optimizing investments in process integration measures under uncertainty[J]. Applied Thermal Enginerring,2010,30(1):23-29.
[12]MONTALVO,C..General wisdom concern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eaner technologies: survey 1990-2007[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7-13.
[13]李鸣.生态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与创新[J].生态经济,2009(6):34-37.
[14] Luken,R.,Van Rompaey,and KATARINA ZIGOVA,The determinants of EST adoption by manufacturing pla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6(1):141-152.
[15]ASHFORD,NA.,ZWEYSLOOT,G..Encouraging inherently safer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619-628.
[16]STANISKIS,J.K.,STASIKIENE,Z.Promo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vestment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3(11):619-628.
[17]MONTALVO,C.C.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y do firms adopt or reject new technologies[R].Cheltenham, U.K. and Northapton , MA: Edward Elgar,2002.
[18]Anderson,S.T.,Newell,R.G.. Information programs for technology adoption: the case of energy-efficiency audit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4,26(1):27-50.
[19]BATTISTI, G. Innovations and the economics of new technology spreading within and across users: gaps and way forward[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22-31.
[20]Egri.C.P.,Herman,S..Leadership in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sector:values,leadership styles,and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leader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4):571-604.
[21]Fryxell,G.E.,LO,W.H..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values on managerial behavior on behalf of the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managers in China[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3,46(1):45-69.
[22]Dahlmann F, Brammer S,Millington A .Barriers to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 and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2008,33(3):1-20.
[23]Shi H,Peng S Z,Liu Y,et al.Barri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iction in Chinese SMEs:government, industry and expert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7):842-852.
[24]朱淀,王晓莉,童霞.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意愿与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2):72-81.
[25]杨东宁,周长辉.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2):85-95.
随着我国的电气设备的发展,由于变频器存在许多优点,使得它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变频器的应用发展历程,进而介绍了其在钢铁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并阐释了变频器的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关键词】水泵变频器 应用发展现状 具体应用 优缺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变频调速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工业行业的各个领域,比如变频空调、洗衣机、供水系统等。变频调速技术主要是利用自动控制、电子通信等技术,来对机器的运行进行调速控制的处理,它具有节能高效的优良特性。随着变频技术的应用,极大加快了我国机械自行化、智能化的进度,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不少生产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干扰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手段处理这些干扰问题,将会导致机械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者是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分析我国水泵变频器的应用发展以及干扰问题,并结合先进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 我国变频器的发展与应用
1.1 变频器的发展
我国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已经经历20多年的发展与应用,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电机调速的主流应用技术。变频器主要存在以下优点:体积较小,重量轻、精确度高、功能齐全、操作简便以及通用性强。基于以上优点,它可以进行变极调速、滑差调速、调压调速等,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当代人们对于机械设备变频的要求。
截止到目前来看,我国变频器主要使用的总功率大约为800万KV到1200万KV之间,其中大多数的变频器被应用于供水、供暖、输液以及通风系统,而被使用到工艺性调速设备装置上的变频器并不常见,并且在使用中的变频器中大多以低压变频为主。所以我国应该扩大变频器的适用范围,扩大变频器的市场,推动变频技术的进步发展。
1.2 变频器的应用
我国变频器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1)节能,随着风机、水泵的频率控制,大大节省了能源的消耗,而且这种水泵变频器易于回收再利用。(2)变频器除了基本的调速之外,还被用于进行智能精度控制。(3)变频器的使用可以提高产品生产工艺水平以及质量,在重工业方面,变频器被应用于机床控制,由于其易于操作,精确度高、标准化等特点,导致了企业在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进提高。
1.3 高压水泵变频器的简介
这里所说的高压是指电压等级为2300V、3300V、6000V。在高压水泵变频器没有发明之前,我们常采用低压器件功率串联或者是通过变压器变压的方式对大功率的高压交流式电动机进行变频处理。
随着耐高压晶体管的引入,一些企业相继推出了高压水泵变频器,它主要是水泵变频器的输出可以直接接入高压电动机,并需要使用专用的水泵变频器进行电压转换。目前,最大的可对7500KW的电动机进行变频控制。为了满足变压器中的脉冲需求,水泵变频器需要配备专用的变压器。根据电网对于谐波的分量要求,我们可以选用6、12、18、34等不同的脉冲整流器。图1展示了简易的恒压以及光伏水泵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
恒压水泵变频主要是实现了对大范围内的水流速度的控制。主要是利用了电磁以及转矩电力对设备进行了控制,并且通过有效调节转动机子上的电压对水流速度起到是矢量控制的效果。
2 水泵变频器钢铁企业的应用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配套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一整套工艺装备,年产量近千万吨。其中水泵房的应用,确保各系统生产用水的正常供给,而且多个系统水泵通过变频器的投入运行,实现对水的流量、压力的控制,起到了稳定水压、水泵高效运行节能两方面的作用。根据变频器应用发展与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对变频器的应用进行阐述。
2.1 无变频泵系统
(1)水泵站送炼铁常压水系统,运行两台供水泵,受现场空间问题,未配套变频器,水泵工频运行。由于供水使用用户范围广,管网压力波动值达0.1MPa,经常因水压低,而增开水泵保产,这样既增加了电能损失,同时管网憋压运行,不利于生产、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2)线材的浊环用水系统,运行两台供水泵,受现场空间问题,未配套变频器,水泵工频运行。该系统主要为生产提供喷淋用水,当现场换轧辊时,用水量大幅减少,水量的减少造成水泵空转,管道憋压,电能白白浪费,设备损坏率提高。
2.2 手动调频泵系统
炼铁口回用水系统,主要收集厂区内污水,通过工艺设施、投加药剂处理,水质达标合格外送。图2中展示了整个系统工艺图,红线区域泵组采用变频泵。
该系统为厂区内废水收集,进水量波动大是其最大的特点,以上二个提升、一个回用系统,均拥有两台变频泵,正常运行时投运一台,通过手动调频(0~50HZ),供水流量、压力基本稳定,保证时时监控、节降能耗,管网运行比较稳定,但仍浪费劳动力进行调控。
2.3 变频器自动调频泵系统
(1)五米板材净环水系统,送转炉气化冷却水的M3组泵,正常运行两台水泵;送板材软化水用水的M16组泵,正常运行两台水泵。两个系统用水波动较大,通过变频器,实现水泵与压力联锁,快速、便捷的自动调节水压、流量,管网运行十分稳定。通过变频器自动调节,保障了系统用水的稳定性,对比工频泵节能效果良好。图5展示了转炉气化冷却水系统,图6展示了软化水用水系统。
(2)五米板材ACC水系统,送ACC高位水箱的M2组泵,正常运行一台水泵;送ACC轧板侧喷用水的M3组泵,正常运行两台水泵。受生产工艺的影响,两个系统用水波动较大,通过变频器,实现水泵与压力联锁,快速、便捷的自动调节水压、流量,管网运行十分稳定。通过变频器自动调节,保障了系统用水的稳定性,节能效果良好。图7红线区域展示了两个系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水泵变频器在钢铁企业不同系统中的应用,而企业要根据具体应用情况,采取合适的应用系统,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泵变频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军峰.高压变频器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1:785+764.
[2]田振.钢铁企业MES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北方工业大学、北京金属学会、河北省冶金学会、山东金属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北方工业大学、北京金属学会、河北省冶金学会、山东金属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8(06).
[3]王雪松,赵争鸣.高压变频器在电力和冶金行业的应用现状分析[J].电气技术,2006,08:44-48.
[4]钟述文.交流变频调速传动在钢铁企业的应用[J].变频器世界,2005,09:12-16.
[5]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苏天森.关于我国钢铁工业技术与装备"国产化"几个问题的探讨[N].世界金属导报,2001-06-19001.
作者简介
(1985-),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湖南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厂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
论文关键词:两型社会,静脉产业,循环经济
1.日本东京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概况
1.1 东京湾的自然及产业概况
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为房总、三浦两半岛所环抱,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20-30千米,湾口仅6千米(图1)。里阔外狭,为陷落海湾。环东京湾区域有一都两县(东京都、千叶县和神奈川县),人口约2600万人,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产业中心。东京湾底部的东京都同南面的横滨市和东面的千叶市共同构成了闻名于世的京滨和京叶两大工业带,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东京湾地区主要有东京、横滨、千叶等几个特大城市以及川崎、船桥、君津等工业重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3,主要工业有钢铁、有色金属、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等。从1975到1994年,东京湾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0%,275%和407%,2000年的三产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从业人员的0.45%、23.1%和76.4%。
1.2 东京湾的几个主要城市
东京:日本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世界特大级城市环境保护论文,人口1255万人,面积2187.09平方千米。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资本在5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这里。主要工业有印刷、机电、物流、食品和精密机械。东京港货物年吞吐量为4000万吨,是日本第六大港。
横滨:仅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是京滨工业带的核心城市。人口约356万,面积434平方千米。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横滨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兴建临海工业区,建立起一批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工业团地。主要产业石油、石化、运输机械和钢铁生产都居全国前列。横滨港是全国最大港口,年吞吐量1.1亿吨,一次总靠泊能力90万吨。
千叶:千叶县政府所在地,人口90.9万人,面积272.08平方千米。2001年市财政预算6608亿日元。千叶是一个工业城市,钢铁、食品和炼油三大产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6%,其中钢铁工业占1/2。千叶钢铁联合企业是世界著名的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千叶港是日本国内货物吞吐量最大级别的国际贸易港,年货物吞吐量世界第四论文格式模板。
川崎:位于东京与横滨之间的工业城市,人口106.1万。面积136.5平方千米,是京滨工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总产值的80%来自重化工、钢铁、水泥、机电、炼油、造船和火电等。其中,炼油占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
君津:东京湾东南岸钢铁城市,人口8.4万,面积319.5平方千米。1971年设市,60年代填海建设的君津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世界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的骨干企业,年产钢能力1000万吨。专用码头水深19米,可停泊25万吨级巨轮。企业的人均产钢量约1000吨,劳动生产率居世界领先地位。
1.3东京湾区域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明治维新前的东京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江户(东京的古代称谓)的寿司”是当时日本的名吃。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沙滩与远方的富士山遥遥相对,自然生态景观十分优美。东京湾的大规模开发始于二战后的40年代后期,新建的许多资源型工业分布在东京湾地区的填海新陆上,成为世界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东京湾不仅是日本的工业、人口、国民收入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工业生产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由于工业布局过于集中,出现了用地紧张,供水不足环境保护论文,地盘下沉,交通拥挤,公害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进入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开始日益明显,空气污染、水污染、近海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首都圈人口的高度集中和急速城市化导致东京湾污染负荷增大,海水污染严重,东京湾的水污染物浓度高于日本国内其它海湾;渔业损失惨重,仅1962年东京都政府支付的渔业赔偿金就高达330亿日元;由于富营养化,每年5月-8月,赤潮发生天数达80天左右。
50年代以来,东京地价暴涨导致填海造陆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东京湾各港口、城市临海工业园区、大型工业企业、羽田国际空港、迪斯尼乐园等都是填海建设的,东京湾填海面积共计约为2万4千公顷。大规模的填海造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纳潮量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海水水质恶化,海洋生物资源退化。湿地破坏严重,明治时代的湿地90%以上已经丧失,95%的海岸线由自然岸线变成人工岸线。
由于海底多年沉积了相当厚的污染物,90年代以来,青潮频发,给近海养殖业带来灾难性后果。近年来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东京湾地区的城市化开发、经济优先的发展战略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并没有使该区域居民更多地感受到经济繁荣带来的喜悦,与之相反,近年来,民众要求改善东京湾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2青岛环胶州湾区域的现状
2.1产业发展现状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南部,东西宽27.8千米,南北长33.3千米,面积362平方千米,是青岛的“母亲湾”。胶州湾口窄内宽,为伸入内陆的半封闭性海湾(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