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07:46: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大支模;难点问题;处理措施;施工要点
1 工程概况
对900×3000、850×2500大梁分二次浇筑,这两种大梁共4条,纵向排列,平均分布在整个楼板下,先把以上两个大梁浇捣1.5m高,当留置的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5%以上后浇捣剩下的梁和楼板。当进行第二次浇筑时,第一次浇筑的梁已经能承受自身的重量,第二次浇筑的重量也是由支架承受。由于第一次的浇筑的梁的强度已经达75%以上,因此也能承受一部分第二次浇筑的重量。由于有了1.5m高的大梁与已浇好的柱的拉结力,足以保证剩下工程构件的稳固。本工程的实际间隔时间为6d。浇捣时我们使用了两台泵机进行混凝土浇捣,在混凝土中添加了早强剂,让混凝土快速的凝结,早产生承载力。浇捣的顺序是从一边到另一边,不留施工缝,整个过程很顺利。施工中我们采用了小型磨盘机在混凝土收水前进行原浆抹面,后观察混凝土楼板没出现裂缝。
对支架搭设、模板安装等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技术、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交底,使他们熟练掌握本工种的操作工艺以及安全技术要求。
3 加固构造
在危险区域内,因为纵横杆是采用对接形式,可由于本工程的危险性较大,我们在对接跨的部位加了一条小横杆,用扣件固定在两边的纵横杆上,防止由于扣件材质或是接头施工工艺的不牢固引起安全问题,加强了连接的稳固性,如图1。
施工中我们对扣件的受力进行了测验,使用力矩扳手对扣件进行检测,原来工地上使用的是机械扭螺丝,速度比较快但大部分扣件拧紧力矩为30N・m左右,而规范要求是不应小于40N・m,不应大于65N・m,后我们采取措施,要求用人工扭螺丝加固和加铁垫块,后再次对每个螺丝进行检查,均达到50N・m左右,基本满足要求。
在交叉剪力撑的交叉点设置固定扣件,保证剪刀撑的牢固、不变形、不移位,确保了剪刀撑的支撑力度,如图2。
门厅的柱和剪力墙是在楼板施工前完成的,故楼板的支撑支架主要是用已浇好的柱和剪力墙进行抱住连接固定处理,我们在危险区域内沿柱高每步设一道,非危险区域内沿柱高每≤4m设一道,这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B45/T618-2009)来进行处理。由于施工前门厅两边的楼层已捣好,在与门厅相靠的梁预埋钢管,用刚性连接的方法让支架与梁进行拉结。施工中支架没发现有较大的位移。
由于板在宽度方向两边都悬挑,故在悬挑部位的每一道立杆下设置了由内往外向上倾斜的竖直剪刀撑,更好的保证了支撑悬挑板的支撑力度和不变形。
所有的梁侧支模均采用M12对拉螺栓,通过计算确定螺栓的间距。900mm×3000mm梁侧支模布置如图3。
4 施工监测
按施工方案的设计,我们设置的观察点为8个,设置跨度中间和四个大角,对称布置。施工过程中我们派人员对观察点的材料变化情况、标高变化情况、位置变化、构件是否有响声进行监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监测,监测频率按每半小时测一次,并形成记录。在混凝土初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至混凝土3天龄期应实施实时监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监测过程中要求定人、定仪器、定期观测。
2012年2月10日到3月9日,由于多天的大雨,由于大厅的一边是混凝土道路,另一边是凹下的路面,而在道路那边由于没有设置排水渠,道路的积水顺着大厅地基与道路的接缝处灌入大厅侧的地下室,同时该积水将混凝土地台下面的泥土带走了很多,混凝土地台下约空鼓了10cm左右,且有的立杆与钢垫板离开了,最大的达到1cm,地台也有几道裂纹,损坏面积达3m×2m左右,发现问题后我们就在有空鼓的地方每间距1000mm挖一个洞,在凿开的洞中倒入混凝土,一直用了21包水泥才把空洞填实。悬空的立杆则用木块垫牢。
5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严谨的计算程序和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的方案制定,是确保施工顺利完成的关键要点,而且根据通过加强构件的连接措施:①在对接接头设加强小横杆;②在交叉剪力撑交叉处设置扣件;③大梁底最顶层连接扣件使用双扣件,都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关键词:海外建筑施工 物流管理 信息化
物流管理是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优化企业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资源的配置,以期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海外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包括了建材及机械设备的采购、运输、清关、仓储、搬运等全过程 ,其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比例在60%以上。所以物流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长期以来,由于海外项目大小不一、地理位置上分散,使得施工企业对施工物资通常按项目点进行单独管理,就近采购,大宗物资统一供应。因而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整个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由此,海外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海外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
在近年国内建筑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前往海外特别是非洲淘金。这些企业经过在国内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在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海外施工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特征,以及建筑行业施工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时,面临着经营成本增加,材料费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缓慢的困境,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效益得不到保障。
物流被誉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了缓解这种状况,海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企业资源管理,规范物流管理,弥补运行管理存在的缺陷。
二、当前海外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体制不适应物流管理业的发展。尽管一些施工企业对原有的物流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本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物流管理体制不完善、不科学,没有真正地应用物流管理的基本规则,没有在认真研究物流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往往这些施工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仅仅完成了供应物资的职责,没有发挥本部门优势,把传统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
2.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系统化物流正在逐步向物流信息化阶段过渡。物流信息化是在系统化物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与硬件应用的支持,使得大量物流信息的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充分利用成为可能。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的物流信息化使物流系统反应更敏捷,效率更高,整体效益更明显,真正成为建筑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仓库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不健全,材料库存信息反馈系统时效性较差,库存调控能力薄弱。
3.物流人才缺乏。企业物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新概念,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施工企业中,由于它不是主业,一般不被关注,而是只作为一个附属部门。具体表现在专业的管理、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据调查,现在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实际缺位达20%以上,在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7%左右。对于海外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工作环境不稳定,工作难度大等原因,物流人才更加缺乏。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引入物流管理思想。依据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改革规划,适时引入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管理定位并发展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优化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人手,把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体系,按照物流管理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物流管理要求的业务流程、组织构架、物资采购、加工整理、联合配送等系统,由单纯的采购、供应业务,全方位转化为面向工程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的综合服务功能上来。运用物流通道,提倡合理配送,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施工现场材料储备,保证物资的使用效能。通过对施工企业物流活动的改造,实现利用科学的物流管理来合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加强海外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物流信息化作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和价值挖掘的有效手段,是建筑企业需要大力发展的方向。企业高层必须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项目的战略制定与规划,学习如何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与规划,并根据业务需求来制定信息化规划、策略与实施步骤,科学地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优化,删除多余的环节,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再以信息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运作中不断地调整与优化。
3.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企业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对于海外建筑企业来说,对供应商的选择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筑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经常变换供应商,建立全球合格供应商名录,全方位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保证供应商的产品质优价廉,服务可靠。
4.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使企业的物流管理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企业队伍,储备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人才来源可以从大、专院校引进理论水平高,年轻有为的毕业生,也可从社会中引进实践经验强的物流人才、从而改变物流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人才。同时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现有员工进行物流培训,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在为企业的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有其特殊性,良好的物流管理能够将企业物流活动中的每一步骤都变成创造价值的环节。通过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加强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就可以优化物流管理,有效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从而真正实现物流管理的第三利润源泉目标。
参考文献
[1]焦萍,焦霖.试论如何更好地对建筑企业实行物流管理[J].物流科技,2007(5)
[2]岳振民.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初探[J].科学之友,2006(6)
[3]张泓.浅谈建筑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J].建筑经济,2003(5)
关键词:建筑行业;水电安装;建筑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6-0083-02
1 概述
城市建设的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扩大,新农村的建设,都让建筑行业如日中天,因此出现了更多的建筑,其中不乏智能化的建筑和中高层的建筑。这些建筑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就是水电工程安装和施工,但是目前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给水系统常常会出现堵塞、渗水、开关漏电、不灵敏的现象,而供电系统也有不安全的现象如断电、漏电,甚至在出现雷电天气的情况下,增加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这些不仅会降低建筑的使用期限还浪费了水电资源,更严重的还会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建筑行业的水电安装施工技术非常有必要,是关系到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
2 施工前技术要点
在建筑的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整个建设过程的必备前提,也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重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对建筑图纸深入了解,根据图纸运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针对不合理的设计必须结合相对应的地理环境进行快速、及时的解决。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保证水电安装施工的图纸设计符合国家规范,所用的材料和装备必须符合要求,图纸的尺寸也是必须要关注的一点,这就有效预防了建筑施工的返工和误工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要坚持“三不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制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
3 建筑给水系统安装施工要点研究
给水系统是建筑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如果施工中对给水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技术不达标,都会造成房间内的供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室内给水系统包括生活给系统,主要用来饮用;生产用水系统用来提供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用水的系统;另外的就是消防给水系统。
对于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需要在地下室的水泵房中安装生活变频给水设施,并且同时采用分区加压的形式来进行供水。当然建筑中的给水系统主要还是在卫生间内,尽量采用预制化加工生活用水,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对材料进行把关,详细审查材料的连接处和保证外形的完整性,清理好存在于管内管外的异物,在发现活接头的管道时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造成后患。使用新安装的给水系统前需要进行通水清洗,并保证水流的速度大于2米每秒,对于食用水的给水通道,在保证通水清洗的情况下,还应保证采用含有游离氯的水进行消毒24小时以上。生产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生产供用电要求,当与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不同时就有必要另设生产用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就对水质没有特殊的要求。
埋地管道实验的压强应为工作压强的1.5倍,并且要大于1.0MPa。在室内排水系统竣工后,根据管道的布置分区段进行通水试验,如若出现堵塞。漏水现象的发生,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问题解决返修疏通,排水主立管要做通球实验,通球球径不得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三分之二,所有的试验过程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标准。
4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建筑中的电力系统主要由城市电网来提供,电气吸铁石整个水电安装施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一般来说,总的变配电房置于地下,工业供电电源一般是380V,生活供电电压为220V,建筑中的电气安装施工技术采取三相四线制,其中三条线路分别代表A,B,C三相,另一条是中性线N,在进入用户的单相输电线路中,有两条线,一条我们称为火线,另一条我们称为零线,零线正常情况下要通过电流以构成单相线路中电流的回路。而三相系统中,三相平衡时,中性线是无电流的,故称三相四线制,在380V低压配电网中为了从380V线间电压中获得220V相间电压而设N线,有的场合也可以用来进行零序电流检测,以便进行三相供电平衡的监控。因此需要在建筑的楼梯口设置应急的照明设施,同时要在电气竖井中铺设电缆支架,在完成安装后需要把竖井进行空洞封闭,而桥架内的电缆周围的空隙采用石棉绳缠绕封堵。电气设备的的安装流程如下图所示:
针对在建筑中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来说,在高层建筑的配电间以及配电箱的安装过程中,动力配电箱应高出地面1.5米,应急开关安装在距离地面1.3米左右的位置,而出口的照明灯也要与门的上沿相距0.2米。在导线穿管敷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钢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径的6倍,钢管的弯曲角度不得小于90度;管内所穿导线的总面积不得超过管内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管内的导线数目不能超过8根;管内导线不允许出现接头和扭拧的现象,所有的导线接头和分支都应该在接线盒内部进行;不同回路和不同电压的导线除了特殊情况外不应该穿在同一根管内;塑料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室内和有酸碱腐蚀性介质的场所,但在机械损伤的场所不宜明敷。配电箱中的各个楼层和各个电力系统应分门别类,正确的标识每个回路,以防在出现电力问题后可以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尽快回复电力系统正常。
建筑中的电力系统还必须包括防雷系统,这在高层建筑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在屋顶的周围安装避雷设施。防雷系统的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和接地极进行焊接。在保证防雷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施工时应确保整个接地装置能够形成良好的闭合电气回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水电安装施工技术是整个建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和最重要的工程,不仅需要良好的策划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掌握好建筑水电安装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另外还要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的进行学习,才能从实际出发,建立更好的建筑水电系统,造福大众。
参考文献
[1] 刘祖高.水电安装质量通病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3):87-89.
[2] 郭彦忠.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质量问题的预控方法
[J].现代装饰(理论),2011,(2):218.
[3] 殷士军.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质量问题的预控方法
[J].科技资讯,2011,(4):83.
[4] 陈宝.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福建建材,2012,(11):73-75.
[5] 徐士东.住宅工程水电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技术;工作经验
引言
作为建筑施工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混凝土的使用与结构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自然是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在整个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还会碰到其他的一些难题。比如,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来说,裂缝问题是最为常见也是比较棘手的一个重要难题。而归咎其出现裂缝的原因,则主要是水泥的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是一个放热的过程,而混凝土自身又有着一定的保温功效,所以当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大于外部环境并达到一定的顶峰时,就会立马出现降温的现象,而此时的内部降温却是远远低于外部的,这就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硬化,进而出现我们所见的裂缝现象。这对正常建筑施工来说有着极大的不便,严重阻碍了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
1.混凝土浇筑前准备
1.1混凝土的原材料
(1)骨料
混凝土的骨料是砂和石子(碎石或砾石),砂和石子进场后要送建材实验室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砂和石子要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浇筑混凝土的用砂关键是砂的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砂、石的含泥量和有机质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级配良好干净的骨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和耐久性的根本保证。
(2)外加剂和掺合料
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和掺合料可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配制出满足使用要求的混凝土,但是,不能盲目添加,添加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是针对性,要事先经过试验,有质量证明书,不得使用过期无效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否则适得其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增加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
(3)水泥。
水泥的品种有很多,必须选用符合设计图纸和构件要求的水泥,每批水泥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而且还要送建材实验室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做到先检后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合格的水泥和过期的水泥严禁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放,不得混合使用。
(4)水
拌合混凝土的用水最好使用自来水或干净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用水量应根据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骨料的含水率以及需要浇筑的部位等综合考虑。混凝土含水量少,不易振捣密实,容易产生蜂窝现象,混凝土含水量高,表面会产生泌水现象,水份蒸发后,混凝土内留下许多气孔,则混凝土的密实性差,强度低,含水量过高还会引起混凝土过大收缩,产生收缩裂缝。实践证明,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可减少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1.2混凝土的输送
①要在建筑施工的现场装设一台移动泵和一台托泵,相关人员对所使用的混凝土泵的技术和功能要足够了解,并配置充足的易坏零件,以备零件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进行抢修。②泵管的安装一定要牢固,来减小泵送过程中因为压力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在泵送前要用清水湿润管道,再用水泥砂浆管道和泵机。③还要检查泵管中是否有残留的混凝土,主要是在泵管的弯曲处,如果有残余物,一定要清理干净;还要保证管道的接口处密封性好,防止跑漏浆。④当泵机需要暂停时,要采取相应的倒泵措施,使混凝土在管内进行前后的往返运动,以保证良好的可泵性;当泵机出现故障时,为了维持混凝土的继续供应,要利用塔吊来进行短时间内的垂直运输操作。
1.3混凝土的搅拌
相关人员一定要认真控制水泥、混凝土骨料以及添加剂等的用量和投料顺序,在进行混凝土进行搅拌时更要注意搅拌的时间和浇筑的时间,不同品种的材料搅拌和浇筑的时间都有差别。搅拌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根据不同种材料自身的特性对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配比要把握合理,搅拌一定要均匀。
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增加了对建筑整体性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防止施工缝的出现,在施工混凝土时必须采用分层浇筑技术。即在完成上层浇筑之后再开始下层混凝土的浇筑。这就要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各个施工工序之间的配合。
2.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特点
因为对混凝土的整体结构要求很高,所以通常情况下可以留施工缝。当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要确保下层的混凝土初凝,这样就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过程的连续性。所以,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振捣等环节都要协调配合好。
2.2.全面分层浇筑技术
这种浇筑技术通常应用于施工面积较小,在施工过程中应从较短边开始,依次向较长边进行浇筑。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第二层浇筑时,必须在第一层浇筑全部混凝土按第一次浇筑顺序进行第二层浇筑,并依次类推。
2.3.分段分层浇筑技术
这种浇筑技术通常使用于施工面积大、浇筑薄、距离长等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强度大、施工地点的混凝土搅拌机无法实现施工要求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分段分层的浇筑技术。这种浇筑方法首先从混凝土的底部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距离之后接着开始对第二层进行浇筑。
2.4.余面分层浇筑技术
当施工建筑的距离超过厚度的三倍的时候,可以采用余面分层的浇筑技术。在使用该种技术进行浇筑工作的时候,只需要浇筑一次混凝土就达到顶部,可能会产生一个坡度大约是1:3的混凝土斜面,而通常是从混凝土的浇筑层下方开始进行混凝土振捣过程,继而向上移动,确保浇筑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对于浇筑面积比较大的建筑工程,为了防止发生浇筑断裂的情况,需要使用以下一些安全措施。第一,必须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为保证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可以添加适量的外加剂,比如:把粉煤灰添加到低热的硅酸盐水中,再添加进混凝土里面等。第二,可以适量增加浇筑面积,同时降低浇筑速度和厚度,结束浇筑工作后,要尽快清理污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第二次振捣。第三,根据具体的施工浇筑情况,可以适度增加测量混凝土的温度的工作。
2.6温度控制及养护
温度控制可以从施工中进行,就是指,如果是在炎热的天气中进行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则可以进行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要控制在一定的厚度之内,不能太厚,这样就保证浇筑物的整体散热,避免裂缝的产生,还可以通过水管预埋的方式来进行降温。拆模的时间也是需要调整的,如果出现了急剧降温的状况则需要进行表面保温处理,防止内外温差过大。从养护角度来看,其目的是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而避免裂缝的产生,而养护外部的覆盖物可以利用稻草袋或者是塑料膜等,而覆盖层的温度是需要根据科学的方式进行计算的,不能够凭借主观经验随意调整覆盖层的温度。
2.7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一般来说,当混凝土入模的时候,不可以采用集中倾倒的方法来冲击钢筋骨架或者模板,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低于2m的时候,需要利用串筒,此外,从出料管口到浇筑层的倾落高度要低于1.5m。第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必须限制在5h之内,最后确保两次浇筑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1.5h,以防出现冷缝等质量问题,此外,需要不断地用振捣等不断搅动交界处。第三,实施浇筑过程中,确保振捣的时间长短,出现表面产浆、无下沉和气泡的时候为止。最好振捣器的插孔呈梅花形状,保证移位距离小于0.4m。第四,向建筑施工梁板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首先从梁柱的节点处开始浇筑,确保各个部位振捣的紧密性。具体的浇筑过程中,遵循先高后低的原则,即先高标号后低标号为止。此外,确保高标号的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增强钢筋的密实度,防止混凝土蜂窝等质量问题的发生等。
3.结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已成为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因此,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中,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并且要切实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际采用针对性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满足振捣要求,全方位、多视角的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小明.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12).
[2]杨护线.浅析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华民居,2012(16).
[3]张鸿雁.浅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要点[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01).
[4]潘美环.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5).
关键词: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
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形式。而高层建筑对建筑物的竖向荷载以及水平荷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筏板基础作为一种具有良好整体性、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以及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的基础模型,在当前高层建筑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对“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这一课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工程地质概述
本工程是属于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住宅小区,地面主要是8-18层的高层住宅,地下层主要是地下车库。其主要的结构为剪力墙的结构,土层的结构由下而上主要是:卵石层、细砂、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以及杂填土[1]。我工程所属的建筑场地的类别主要是Ⅱ类,且没有不良的地质情况,建筑场地处于对地震有利的阶段。同时,本工程的绝对标高为508.251,场地的地下水的平均水位为502.51,其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2]。
2.筏板基础结构设计
①基础埋深的确定。由于高层建筑具有载荷重、质心高的特点,需要有一定的埋深。在进行埋置深度的确定时,需要对建筑物的体型、地基土质、高度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一般来说,天然地基可以选取房屋高度的1/15,而桩基础可以选取房屋高度的1/18。而建筑场地烈度越高、越差,对埋置深度的要求也越高。具体来说,当建筑物的四周地坪的标高不一样时,应该要从室外最低地坪开始计算[3]。
②平面尺寸的确定。平板式筏板的筏基在满足相关的荷载力的基础上,应该要满足偏心距的要求。首先,要尽量避免筏基平面的形心和建筑物的重心的重合,以免附加倾覆弯矩的产生;同时,筏基平面的形心的调整可以根据筏板的外挑长度来进行调整,但是挑出的长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利于筏板盆式差异沉降的减少和外包防水的施工。一般来说,挑出长度应该要长于板厚,以满足边部、角部墙体的抗冲切的要求。
③筏板厚度的确定。筏板的厚度要满足相应的抗渗要求,主要是由抗剪强度以及抗冲切的强度进行确定。一般来说,板厚应该要在400mm以上,而对于部分轴力比较大的墙、柱,筏板的厚度应该要适当加厚。尤其是针对角部和边缘部分的墙体,以及不规则的筏板冲面,应该要按照实际的冲切面来对筏板的厚度进行计算[4]。
3.基础计算模型的选取
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模型主要有弹性地基梁板的模型、倒楼盖模型、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三种模型,而一般平板式基础选择的模型主要是弹性地基梁板的模型,这种模型主要的假定是地基土边界面上的任意点所受的压强和该点的沉降呈现一种正比的关系,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将桩和土都假设为独立的弹簧,这种简单的模型具有受力明确和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优势,但不适用于剪力墙结构的筏板基础建设。倒楼盖模型主要假设桩和土的反力按照刚性板进行求取,地基反力会在基础底面均匀布置,而倒楼盖模型没有考虑到地基土分布不均的实际,各墙支座处所得的弯矩往往会偏小,计算值往往不够合理。本工程所采取的计算模型主要是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这种计算模型首先假设桩和土为弹性的介质,可以利用分层总合的方法计算出柔度矩阵,再求出刚度矩阵,进而计算出节点的竖向附加的应力值。这种计算模型不但具有弹性地基梁板模型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能扩散应力与变形的特点。
4.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的构造措施
①根据相关的地勘报告,软弱下卧层应该要满足相关的承载力要求,以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同时也要适当加大筏板的通长钢筋,并保证配筋率为0.26%左右[5]。
②由于本工程的基础持力层是卵石层,导致沉降变形较小,而由于设缝会对建筑平面的使用和布局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导致设备方式的不方便,因此,本工程的地下室只设置后浇带,而没有设置缝,这对后浇带的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为了解决荷载的差异以及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在主楼以及地下室的相连处应该要设置相应的沉降后浇带,且在主楼的主体完工之后,应该要使用高一级的标号的混凝土来对后浇带进行浇筑。地下室的后浇带在浇筑两侧混凝土两个月之后应该要封闭,同时,在防水板和筏板的交接处,应该要设置第二排板底的钢筋。
③由于程序的原因电梯井筒附近以及筏板的边角的配筋非常大,一般我们会采取求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对钢筋进行配置。
结语:由以上可以看到,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由于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传力快捷以及抗剪切能力强和抗冲切能力强的特点,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高层建筑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工程结果显示: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应该首先做好基础埋深的确定、平面尺寸的确定、筏板厚度的确定,同时,还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选取最优化的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计算模型,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的构造措施,进而做好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的基础设计,最终促进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宏良,施云岗.27m高大支撑排架在高层建筑门厅施工中的设计与应用[J].建筑施工,2009(09).
[2]羊龄高.太仓某港口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结构设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16).
[3]刘琼,王国彬,张建波.高层建筑超长地下室楼盖应力分析[J].陕西建筑,2009(02).
[4]曹亮,董平,徐国梁.采用构造措施提高高层建筑安全性能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5]毕文凯,殷桂敏.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3).
关键词:建筑,软弱地基,危害,处理,措施
前言 在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的过程中,软弱基地的处理应该得到必要的关注。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软弱地基的构成主要是淤泥质土、杂填土、淤泥质土和冲填土。它具有强度低、透水性小以及压缩性强等特点。这些不利特点使得软弱基地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为此,软弱地基的处理应该成为设计者与施工人员关注的内容。
1.软弱地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建筑工程质量会受到软弱地基的严重影响。软弱地基会导致建筑物稳定性严重降低。软土含有大量的水分,固结程度很低,并具有明显的触变性。这些不良的特性导致软弱地基自身的承载功能比较差,强度也比较低。在其上面的建筑物很多时候会因为地基的强度不高,而出现圆弧滑动。另外,支撑桩在保持建筑物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软土上的支撑桩会因为桩间软土的强度不够,而在受到水平力作用的时候而发生折断。这也给建筑物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除此之外,软弱地基还容易出现沉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软弱地基还有大量的水分,压缩性比较大,当其上面具有很大的负荷的时候,它会出现沉降。而一旦这一沉降的程度超过了建筑物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必然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可见,软弱地基会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软弱地基的完善处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手段。
2.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很多,而且各自针对的地基情况也不一样,在进行地基处理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措施,有时候用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就可以,但是有的却需要几种处理方法相互结合,才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并满足地基变形和稳定的要求。
2.1勘查软弱地基的地质条件
充分了解施工条件能够为处理技术的选用提供重要的依据,保证技术的选用与施工的需求相互契合。例如,强夯法适用于主要成分是粉土、黏性土和湿陷性黄土的地基。施工人员在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后,发现构成地基的主要成分是湿陷性黄土的时候,可以考虑选用强夯法。可见,地质信息的获得与分析是成功完善软弱地基处理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好勘查工作,施工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良好的专业水平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对地质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为此,施工人员在平时应激重视继续自我教育,了解最新的勘查知识与技术,为勘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支撑。另外,软弱地基地质条件的了解还有赖于先进的勘查设备。施工单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强化勘查工作的技术力量。这可以有效提高勘查的准确性,为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2.2采用强夯法
强夯法是当前处理软弱地基常用的积水方法之一,为法国Menard公司所发明。这一方法曾在秦皇岛码头堆煤场细砂地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这一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利用起吊设备将重锤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让其下落。重锤在下落的时候会对地基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使地基中的水分排出,从而增强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有利消除地基的湿陷性。这一方法能够对6到10米的土层进行加固,并可以有效减少地基差异沉降的可能性。强夯法具有三种具体的加固方法,分别是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动力密实是根据动力密实的原理,利用强夯减小土体的孔隙,从而实现地基强度的提高。动力固结则是利用强夯对土体的结构进行破坏,增加土体的排水通道的数量,使土体里面的水能够顺利的排出。地基在水逸出之后强度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动力置换方法分为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两种方式。整式置换的原理是通过强夯将强度高的碎石挤进地基之中,实现土体固结的目的。桩式置换则是利用强夯间隔的将碎石墩或者碎石桩打入软弱地基之中,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
2.3应用换土垫层法
软弱地基之所以强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构成地基的天然软土含有大量的水分,严重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为此,换土垫层法的原理在于直接换掉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软土,而添加一些新的砂石和灰土。将这些材料作为地基垫层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这一方法的使用有三个注意点。首先,施工人员要注意垫层材料的选用。垫层材料最好是中砂,而且要保证材料具有较高的均匀程度。另外,在由湿陷性黄土构成的软弱地基施工中,透水材料不能够被选用。其次,施工人员在进行垫层工作的时候,应该避免破坏土体的结构。土体结构的破坏会对地基的稳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再次,直接使用碎石进行垫层会影响工程质量。为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垫层之前应该在坑底铺上砂。
2.4排出软弱地基中水分
同正常的地基相比,软弱地基中存在这大量的水分,严重降低了地基的稳定性。为此,施工人员在处理软弱地基的时候,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在建筑物建造之前排出地基中的水分。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由淤泥和软黏土构成的基地。排出地基水分的常用手段是布置直排水井。垂直的直排水井可以有效改善软弱地基的排水条件,实现土体的固结。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直排水井,通过抽水、电渗和抽气等有效方法抽出地基中的空气与水分。这能够提高地基的有效应力和承载能力。可是,排水固结法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这一方法只能处理深度不超过15米的土层。另外,这一方法的使用需要长时间的预压,不适应在工期紧迫的工程中应用。因此,施工人员在选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工程进展与土层的深度,避免误用这一方法,而影响了地基处理的结果。
2.5挤掉软弱地基底部的淤泥
淤泥含有大量的水分,其大量存在于地基之中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为此,施工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挤掉地基底部的淤泥,保证工程的质量。实现这一工程目标主要有抛石挤淤法和爆破挤淤法。抛石挤淤法是挤掉底部淤泥最为常用的技术。它主要通过向软弱地基的底部挤入片块石,从而顺利将淤泥从地基的底部挤出。这一方法常在不容易排出的软土地基中使用。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片块石的投放顺序应该得到施工人员的重视。一般来说,投放需要按照先中部后两侧的顺序进行。除了抛石挤淤法外,爆破挤淤法也是挤掉淤泥的常用技术。施工人员使用炸药,利用其爆炸的张力扬弃淤泥。这一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施工人员在使用炸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因不合理使用炸药而给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损害。
2.6使用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指的是在软土中加入建筑材料固化剂,使用搅拌机械对固化剂和软土进行搅拌,促使化学反应发生,最终实现软土的固化。这一方法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埃及金字塔的建设中便被使用。工程所使用的固化剂主要有水玻璃、氯化钙、尿素树脂、地沥青、沥青乳剂等。在使用这一技术之前,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室内加固试验。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地的软土进行试验,了解其具体的特点以及适用的固化剂类型。另外,施工人员还需要了解施工场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例如,在冬天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要注意温度对材料化学反应的影响,避免低温对化学反应的结果产生作用。
结束语:
在对软弱地基的处理中,在很多情况下,仅仅采用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有的时候需要多种地基处理方法一起运用,才能达到地基基础所应满足上层结构所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作为软弱地基工程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软弱地基的处理水平,不断完善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强;;浅谈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2]张清焕;;建筑软弱地基概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8期
[3]潘元伟;牛文赞;;浅析软弱地基的处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4]董志良;张功新;陈平山;李燕;;吹填造陆超软土地基加固理论与工艺技术创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熊锦亮.浅谈当代常用软弱地基土处理方案[J].山西建筑, 2011,1.
关 键 词:楼板裂缝预防控制 态度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可以预见,中国在当前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建设规模必然在不断扩大。城市当中住宅的建设也必然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很多建筑应用现浇楼板,这样做的有点在于加强了建筑物的整体性的抗震性能,提高了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对于建筑物质量保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虽然具有上述优势,其出现的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甚至一定程度上说已对房屋的销售和企业信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质量问题,这一问题就是楼板裂缝。据统计,现浇砼楼板的裂缝问题已经成为用户对于房屋质量投诉的热点,也对用户住在房屋内的安全感产生负面影响。
一、 楼板裂缝预防和控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上述原因,必须予以承认的是,裂缝问题既然已经出现,各个相关方面就不能视而不见,或者采取回避的态度,必须认真面对,毕竟,对于众多的房地产企业而言,裂缝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需要下大力气去攻克解决。
在过去建筑施工的历史上,曾经出现预制空心板沿板缝开裂的现象,这一问题曾经困扰着大批技术人员和广大用户很长时间,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措施,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推广和使用现浇楼板,可以很好地避免预制空心板板缝开裂的问题,消除以往使用空心预制板的质量通病,有效地加强了楼板的整体性,裂缝也得到了控制。
由于现浇楼板整体施工的过程,在许多普通用户看来,直接增提浇注的楼板是一个整体,应当是“一块玉”,“不能也不应当出现裂缝”,然而,现实之中的问题却是出现了裂缝,那么,为什么也出现裂缝呢,其原因有哪些?这些裂缝它会不会危及结构安全及建筑物整体的安全,对于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有没有负面影响,如果上述回答都是肯定的话,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出现了,应当怎样预防和控制这些裂缝就成为了关键。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归纳和分析造成楼板裂缝可能的原因出发,进而对于造成裂缝的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对这一问题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施工过程中楼板裂缝原因及分析。
通过对大量楼板裂缝现象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大多数的裂缝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将其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剔除之后(比如前期规划设计缺陷,施工事故等),总体上显现出目前在国内外建筑工程结构领域中非常受到关注,而且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建筑物重的楼板裂缝问题,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力作用引起的变形,导致裂缝产生,主要包括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收缩变化变形和地基不均匀引起沉降导致的变形。在温度变化方面,首先是季节性温差对楼板裂缝的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工期主要有两类,一是在一年之内就完成开工竣工;二是在当年入冬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越冬之后,再进行装修竣工。这样一来,其主体工程不是在炎热酷暑的夏天就是在天寒地冻的严冬,在这种情况下,现浇板一年内季节温差可以达到40-60℃,尤其是越冬的建筑物,主体完工后即停止养护。现浇板在这种反复不断的温差作用下,内部产生温差应力,极易引起变形,但其变形却受到圈梁构造柱和墙体的约束,造成现浇楼板在四角折角处和房间中部受到较强的外部拉力而产生裂缝。
2、养护条件不科学合理造成裂缝产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干燥的环境对现浇板的抗裂能力有严重影响,有关试验表明,湿润养护的砼其极限拉伸值比干燥养护的要大20%-50%。特别是砼表面,因其早期水分散失,砼强度降低,不能抵消张拉应力,故易产生裂缝。裂缝一旦产生,开始的微裂缝和楔形裂缝的尖端起到毛细管的吸水作用和楔劈作用,收缩应力集中,裂缝向下延伸,此种裂缝一般发生较早,当砼再次经历温差变化及干缩变形时,应力集中于原有裂缝处,产生更大的作用,致使原有的部分裂缝扩大,一直达到裂透的程度。
3、接搓处理不当,导致薄弱环节出现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有多处接缝,在接缝处需要进行接搓处理,如果接搓处理不当或不够细致,就可能致使新旧砼衔接不紧密,这样以来,砼在凝固过程中就会因收缩变形而引发裂缝。
总而言之,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一般不是某一个原因单独形成的,而是在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内因外因产生及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同,在各施工单位之间,各栋楼之间,甚至各个单元之间,都可能呈现出裂缝的不平衡状态。
三、施工过程中楼板裂缝预防和控制的可行性路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在目前建筑科技发展水平条件下,完全避免裂缝的产生是很难达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裂缝我们无能为力,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一定的裂缝宽度,防止裂缝扩大到损害建筑安全的程度,尽可能地使裂缝逐渐减少,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路径进行探索。
1、提高砼抗拉性能程度,优化砼配合比。优选有利于抗裂性能的砼级配,尽力减小水灰比,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对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裂缝的结构,还应掺加补偿收缩的膨胀剂。
2、改善养护工艺,加强对砼的养护。按施工规范进行养护,能有效地持续地使砼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浇筑时间不长的砼,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水泥水化速度较快,养护形成的潮湿条件可防止砼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同时由于散热时间延长,砼强度的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砼的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砼的抗拉强度,防止贯通裂缝的产生。
另外,设定专人坚持按规范规定的养护时间进行养护,用喷雾器不间断地轮流喷洒砼表面,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不影响下道工序的正常开展而且又保证了养护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运用之后,建筑过程中基本上没出现过楼板裂缝,再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本文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倡和推广应用。
3、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对于极易引发裂缝的对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线管部位,塑性裂缝等部位,严格按规范操作规程施工,在施工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要时添加膨胀剂,调节砼的收缩比例,防止裂缝的发生。
四、正确对待裂缝的态度成为关键。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建筑物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倒塌大多数是从裂缝开始的,所以,人们对裂缝往往产生一种天然的恐惧,认为有裂缝的建筑为很有可能遭到破坏,其安全性也必然堪忧,虽然一些建筑物的裂缝经过严格专业的鉴定之后,认为裂缝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没有产生影响,但人们心中的疑虑仍很难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广大建筑工作者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毕竟,一栋建筑,不但要适用,而且在美观和精神方面对民众有着积极意义。
但是,如果真的遇到裂缝了,我们还是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直面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出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危害性,既不能忽视隐患的存在,也不能产生“裂缝恐惧症”。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施工技术》2009年第5期。
(2)焦亚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浅析》,《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第2期。
(3)林建宁:《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混凝土》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