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7 14:46: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温控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我国自动化控制的研究现状
长久以来,对电厂有关机组控制工作中,使用的主要控制方式就是PID,但是PID控制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各类参数整定途径不同,有些方式需要进行理论计算,有些方式则需要依靠经验来进行,加上很多常规PID控制难以收到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分析控制技术。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关于智能控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种智能控制方式也是业界的一个新型研究范畴,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电厂热工自动化提供完善的理论指导,该种控制技术经过了神经网络专家、模糊专家的深刻,证实是一种理想的控制策略。
2、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式
2.1 模糊控制方式
模糊控制方式源自于1965年Zadeh教授的模糊集理论,在1974年,英国教授Mamdani成功的将模糊集理论应用在蒸汽机以及锅炉的控制工作中,随后的多年来,该种控制方式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该种理论基于人的思维模式发展而来。有关的研究调查显示,模糊控制方式可以对数学模型对象进行精准的控制,模糊控制理论是以模糊语言、模糊数学知识来表示模糊规则的理论,并使用计算机技术控制闭环结构的控制系统。模糊控制方式具有几个特点,即其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操作数据与人员的控制经验,并不需要数学模型,因此,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够解决传统PID难以解决的时变性、非线性以及时滞性,整个推理过程使用不精确推理的形式,能够模仿人的思维,因此,可以处理十分复杂的系统。
2.2 专家控制方式
专家控制方式即将专家控制技术与理论的整合,在运行过程中,对专家的智能进行模仿,这样即可实现系统控制,其主体主要包括推理机构与知识库,通过对知识的组织与调动,按照既定的策略对规则进行推理的过程。专家控制方式具有灵活性高、空置率灵活的形式,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专家控制方式包括专家式控制器与专家控制系统两种方式,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完善的结构系统、知识处理功能以及可靠功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
电厂热工自动化是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保证设备安全的技术措施,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3.1 单元机组负荷控制
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是一种具备时变性、非线性以及不确定性的多变量系统,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采取传统的控制系统很难收受到既定的效果。有关专家学者针对该种情况设置了以机跟炉与以炉跟机为基础的负荷控制系统,效果显示,这两种系统有着良好的控制品质以及自适应能力。
3.2 过热汽温控制
过热汽温是电厂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质量评价标准之一,就目前来看,一般使用改变减温水量的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时滞性与惯性,在科技水平的发展下,人们也将智能控制系统引进汽温控制过程中,很好的改善了控制系统的品质与适应性。有关的文献显示,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系统引入过热汽温控制过程中,即时在大范围变负荷运行的过程中,整个系统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与运行性能,也可以很好的解决电厂过热汽温控制对象的不稳定性与延迟性。
3.3 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控制
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控制难点包括磨负荷信号测量的复杂性、参数之间的耦合性、数学模型的复杂性等等,有关的专家针对这一特征,使用模糊语言规则,总结好运行经验,使用预测模糊控制与分级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厂磨球机中进行了应用,运行效果显示,使用预测模糊控制与分级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磨机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很好的解决了磨机运行过程中的大时滞的耦合问题,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4 给水加药的控制
电厂锅炉给水加药一般为加氨与联氨,加氨目的是为了提升给水PH值与凝结水PH值,并减少酸性物质对水系统产生的腐蚀。加联氨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水中的氧与二氧化碳,防止锅炉中铁垢与铜垢的生成。影响给水加药的因素很多,水处理工况、锅炉蒸发量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传统的PID往往难以实现目标调节效果。使用变频模糊加药系统可以很好的克服人工加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很好的提升给水的质量,具有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的优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可以说,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系统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高度非线性的不足之处,智能控制系统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未来,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方法的成熟,智能控制系统将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丽荣.关于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2012,12(25).
[2]张拥军.优化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9(10).
[3]刘冬.浅谈火电厂自动化控制改造的有效方法[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9(24).
论文关键词:高压环网柜变压器柜低压馈出柜远动柜
论文摘要:本文详细阐述电力远动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远动房是远动系统监控管理对象,远动房正确维护管理关系到铁路供电可靠性关系到铁路大发展的成功。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列车速度提高,行车密度加大并广泛使用信号自动闭塞、调度集中等新技术,对铁路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广泛采用电力远动技术。电力远动房是电力远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动系统采用计算机局域网结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计算机设备为核心,以网络结点为单元进行配置,系统配置了前置机、后台处理机、维护工作站、模拟屏、操作员节点机等网络节点设备及相应的人机接口设备,还设置了实时数据打印,文档管理报表打印机、实时监视及卫星时钟同步等设备。同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软件资源及UPS设备,系统选用了技术成熟、可靠、通用性较强的以太网(Ethernet),采用国际标准化网络TCP/IP协议。双网互备结构,可靠性高,并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系统采用1∶N混合结构,支持多种通用型通信规约。远动房是远动系统监控管理对象,由10KV高压环网柜、变压器、低压馈出柜、远动柜组成.通过控制高压环网柜断路器来实现远程控制。本文重点介绍了武康线运动房设备维护和管理。
一、10KV高压环网柜维护
武康线的远动房环网柜采用的六氟化硫开关,柜体是免维护的,要保证六氟化硫开关运行正常。
1、运行中的巡视检查
检查开关的外绝缘部分(瓷套)应完好,无损坏、脏污及闪络放电现象;对照温度—压力曲线,观察压力表(或带指示密度控制器)指示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定期记录压力、温度值;分、合闸位置指示器应指示正确,并分、合闸应到位;整体紧固件应无松动、脱落;储能电机及开关内部应无异常声响;开关的分、合闸线圈应无焦味、冒烟及烧伤现象;开关接地外壳或支架接地应良好;开关外壳或操动机构箱应完整、无锈蚀;开关各件应无破损、变形、锈蚀严重等现象。
2、SF6开关的运行维护
每年对外壳锈蚀部分进行防腐处理及补漆;应定期对开关转动及传动部位作一次(半年一次),并操动3次应正常;每两年一次对开关所有密封面定性检漏,不应有10-6atm.cm3/s以上的漏点存在;每年应进行一次SF6气体微量水分测试,测试结果对照水分—温度曲线,不应超过300ppm(20℃);其它项目,如绝缘、操作试验等可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
检修时要注意开关在真空状态下不允许进行分合操作,以免损坏灭弧室零部件;机构在正常检修时,应将分、合闸弹簧能量释放。
3、SF6开关拒分或分闸速度低故障分析处理
SF6开关半轴与扇形板调整不当,扣接量过大(扣接量一般应调整在2~4mm范围内);辅助开关未转换或接触不良,要进行调整,并检查辅助开关的触点是否有烧伤,有烧伤要予以更换;SF6开关分闸铁芯未完全复位或有卡滞,要检查分闸电磁铁装配是否有阻滞现象,如有应排除;分闸线圈断线或烧坏应予以更换;SF6开关分闸回路参数配合不当,分闸线圈端电压达不到规定数值,应重新调整;SF6开关控制回路没有接通,要检查何处断路,然后进行针对处理。机构或本体有卡阻现象,影响分闸速度,可慢分或解体检查,重新装配;分闸弹簧预拉伸长度达不到要求,适当调整预拉伸长度;SF6开关分闸弹簧失效,分闸功不足,可更换分闸弹簧。
二、变压器柜的维护运行
(1)巡视检查
在通常情况下,干式变压器无需维护。平时运行巡视检查中禁止触摸,注视观察应注意紧固部件有无松动发热,绕组绝缘表面有无龟裂、爬电和碳化痕迹,声音是否正常。
(2)负荷监视
干式变压器有较强的过载能力,可容许短时间过载。按照IEC905《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指导变压器过负荷运行。不同的环境温度(θR)和起始负载(PV),干式变压器过负荷(P/PV)能力是不同的。干式变压器一般采用自然空气冷却(AN),连续输出100%容量。如配置风冷系统,采用强迫空气冷却(AF),输出容量可提高40%。温控系统通过温控箱和安装在低压绕组中的PTC测温元件,实现对变压器的温度检测与控制。自冷式变压主配置温控箱,变压器绕组温度超过安全值,温控箱会发出信号。强迫风冷配置温控箱应能停启冷却风机,并发出超温报警信号和超温跳闸信号。干式变压器的绕组、铁心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55℃,最高温升100K。在超负荷运行中应密切注意变化,切忌因温升过高而损坏绝缘,无法恢复运行。
三、低压馈出柜维护
检查开关应接触良好,传动可靠,无烧损,固定良好。检查保险,应符合容量要求,接触良好。检查互感器,应与仪表匹配,接触部位无氧化。检查引入(出)线,应排列整齐,接触部位无氧化,接触紧密,更换绝缘不良配线(或电缆)。检查母线排,相色应明显,无氧化,修整不良母线和接点,涂刷已退色的各部油漆。检查端子排,编号完整正确,端子无损伤,导线排列整齐、弯曲方向正确,更换破损端子及绝缘配线。紧固各部螺丝,无松动。
四、远动柜的维护
1、巡视检查
设备端子及外观清扫,微机风扇过滤网清洗,显示器、键盘除垢。巡视控制或网络通道电缆路径。校对系统时钟。检查系统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检查项目包括:RTU遥控试验的对象及箱内设备运行情况,遥信和遥测值,各档工作电压值是否正常。
关键词:大体积和混凝土设计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养护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要求
⑴①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C40的范围内选用;利用
后期强度②基础的配筋除应满足基础承载力及构造要求外,还应结
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方法(整体浇筑或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浇筑或
非泵送混凝土浇筑等)增配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拧制
温度裂缝开展的钢筋,以构造钢筋控制裂缝。③当基础没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滑动层构造可采用一毡二油,或采用一毡一油;④大块式基础及其他筏式、箱体基础不宜设置永久变形缝(沉降缝、温度伸缩缝)及竖向施工缝。
⑵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或钢木混合模板钢模板对保温不利,应根据温控要求采取保温措施。木模板可作为保温材料使用。
⑶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订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温控指标(温升峰值、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拌制运输过程中的降温措施、保温养护措施、温度监测方法等),以防止或控制有害温度裂缝(包括收缩)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各类温控指标应通过计算确定,关于温度应力及收缩力的计算方法有多种,较为精确的可采用有限元法,一般可用简化的计算方法。
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⑴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如
下图l示,数字为浇筑先后次序),不得随意留施工缝,并符合下列
规定:
(a)分层连续浇筑;(b)推移式浇筑①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②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对于工程量较大,浇筑面积也大、一次连续浇筑层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3m).昆浇筑能力不足时的混疑土工程,宜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分层连续浇筑法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普遍最用的方法。二是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升有利。
⑵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注意事项:①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付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②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③当采用泵;澎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贾及时清阶混凝上表面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比较大,泌水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的混凝土质量。
⑷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护.并应符合下列注意事项:①保温养护桔施.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②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包括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加以控制、确定,但不得少15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③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温凝土块体的赢度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温度应力时的抗裂能力,止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湿度和防风条件,(使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护.施工)、员应很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来确定人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
⑸混凝土浇筑后1一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⑹塑料薄膜、草袋锯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具有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用干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中。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温性能好而又便宜的材料用作大体积混凝上的保温养护中。
⑺混凝土浇筑块体表面保温层的计算方法式中:
i――保温材料所需的厚度(m).H一一结构物的厚度(m),入]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入混凝土的导热系数(w,m.K).Tmox-i昆凝土中心的最高温度(℃),Tb-一混凝土表面的温度(℃),Tq一一混凝土浇筑后3一〕d的空气平均温度(c).K一一传热系数修正值,0.5一一指中心温度向边界散热的距离恰为结构物厚度的一半。
三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分析许多实际裂缝出现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活动期。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的温差有气温、水化热温差及生产散发热温差。混凝土入仓后,经2一3天可达最高温度,最高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比入模温度约高劝一600C,以后根据不同速度降温,经10一30天降至周围气温,此期间大约还进行15%一25%的收缩,有些结构在这期间出现裂缝,对此阶段称为“早期裂缝活动期”。往后到3一6个月,收缩完成60%一80%,可能出现“中期裂缝”。至一年左右,收缩完成95%,可能出现“后期裂缝”。因此,结构出现裂缝与降温和收缩有直接关系。
如上所述,地下或半地下结构经常遭受的最大温差、收缩及沉降等变形作用是在施工期间发生,在这之后的温差就比较小,只剩余一部分收缩。工程实践说明,一些现浇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大多在“早期裂缝活动期”,特别是施工条件多变,回填不及时,养护较差等情况下,更官易出现“早期裂缝”。结构长度是影响温度应力的因素之一,为了削减温度应力,取消仲缩雏,可把总温差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温差经历时间时、把结构分成许多段,每段的长度尽量小一些,并与施工缝结合起来.可有效地减少温度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把这许多段浇成整体,再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和收缩,两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应力叠加小于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这就是利用“后浇带”办法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目的。设计中当地下地上均为现浇结构时,“后浇带”应贯穿地上、地下结构,遇梁断梁,遇墙断墙,遇板断板,在设计中应注明“后浇带”尽量设在梁或墙中内力较小的位置。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continue to be promoted; both between promote each other, and gradually formed an inseparable un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driven, in large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getting more mature, and gradually become a moder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 more and more construction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But because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starts late, and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development of era, the big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still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在建筑工程的基础设施施工、地下室底板、高层大截柱方面等的应用浇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被应用于其中,为促使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施工质量的逐步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改进,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其施工建设体积过大而导致的水泥水化过程中散热量集中而引起的内部升温较快,最终导致因建筑机体内外温差较大而产生的温度裂缝的出现问题,仍然是现阶段制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一项阻碍点。为更好的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效果的提高,本文将对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进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的主要原则
(1)在建设工程当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之前, 必须要全面了解施工当中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块体时的具体温度, 同时也应进行对温度的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认真验算, 在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块体内外的温差、升温峰值以及控制升温速度时的指标等, 从而制订合理的温控施工技术。而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稳定温控指标以及制定合理的温控施工技术, 在这其中主要包括了对于选用混凝土的原材料、保温养护、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当中控制温度的措施以及温度监测等方面, 而通过这些方面可以控制或者降低有害温度所引发的裂缝问题,保证施工质量。此外,在大体积混凝土应用模板时, 必须要应用木模板或者是钢模板再或者是钢木混合的模板, 而钢模板对一般不利于保温, 所以必须要按照温控的具体要求选择保温措施。
(2)由于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当中会具有自身的一些技术特点,它的主要基础在工程设计时必须要达到规范设计、达到生产工艺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应符合几个方面的条件:①在基础配筋方面,必须要达到基础承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达到构造的具体规范,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方法进行增配可以承受由于水泥水化热所引发温度的应力,并且对钢筋要进行温度控制防止裂缝的开展,通过钢筋控制裂缝问题。②在大块式的基础再与其它形式或是在箱体基础上不适宜设置的温度伸缩缝以及沉降缝、竖向施工缝等。
2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在配比设计时具体要求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当中,对于配比设计则有着具体的要求,并且应遵循其原则,首先必须要降低混凝土绝热时的升温,并且对混凝土适当的提高凝结的时间,从而防止产生温度裂缝问题。同时,进行配比设计时,必须要注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适当的提高骨料以及掺合料的配比用量,从而有效的降低在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配比。在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时,可以对相关的水化热进行测算。但是,在一般混凝土的生产当中由于矿物掺合料通常在适用时的掺量会比较大,所以,在应用假定密度法对其进行配比时,其适用性会较差,因此,可以考虑应用绝对体积法对其进行配比设计。其次,一般混凝土在进行配比设计时主要是根据生产厂家在实验当中从而确定的,然而它的施工与易性并非就一定可以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对此,必须要在实际当中配合施工的天气、设备和运输方式等情况,及时调整配比拌合用水的设计,以确保混凝土所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同时,混凝土在生产拌合以前,应检测在现场砂石料其中的含水率,通过结论再对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进行控制调整。而相对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混凝土出厂前,要对其时行坍落度的实验,从而达到标准并符合要求。但是,如果变动矿物掺合料的掺量时,必须要根据浆体体积法再进行配比设计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 房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一般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之前,应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同时还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所出现的相关裂缝问题做好抗裂的准备措施,再制定相关的建筑施工意见书。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达到总平面布置图的具体要求,在混凝土的施工现场必须要保持道路的坚实平整,同时也可以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协调,制订综合的施工现场道路的交通方案,以保证运输可以方便畅通。此外,还应确保混凝土可以进行连续的施工作业,所以,就必须要准备好发电设备以及水源的储备工作。
(2)在大体积混凝土支架与模板系统当中,应根据国家的规范标准对其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检验,并且还必须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当中和养护方法做好保温设计。在对模板进行施工时,应严格要求模板的尺寸必须要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其几何尺寸应达到精准,并且在模板的拼缝处平整并且严密。
(3)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注作业之前,必须要认真详细的全面了解技术的交底工作,并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同时准备混凝土浇筑前的作业,主要包括在人员、模板、机械设备、支架以及铺设物等相应的设备。然后,再进行对模板清扫处理,做好喷水保湿处理,再对其浇筑作业。
(4)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其振捣作业主要是应用平板振捣以及掺入振捣器的方法。首先在混凝土的浇筑当中,必须要先应用插入式振动器对其进行振捣,再应用平板式的振动器顺着浇筑混凝土横向与纵向再进行振捣,从而可以压平在混凝土表面的石子。当振捣完成后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5)在对混凝土进行拆模时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对其拆模时,时间不宜过早,防止在混凝土的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而对其拆模的时间也不能过晚,否则会因为养护延迟从而导致在水泥水化的过程当中受阻。此外,对于墙体混凝土应通过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以保证混凝土棱角和表面在具有相当的强度时再做拆模处理。
4 结语
总之,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当中,由于它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所以,应采取严格的相应措施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可靠稳定性。对此,在确保合格质量的基础条件上,对原材料的控制、合理的配比设计、对于混凝土进行现场施工以及运输条件、养护作业等方面都是作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障房建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日利;潘伟华;;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方法[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2] 程小珂;吴丹;蒋秀根;;基于水化硬化过程的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场计算[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江海民;丁庆军;黄修林;;赣江公路大桥承台C35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与施工[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关键词: 全图形示教; 焊锡机器人; 多轴联动运动控制; 焊咀运行轨迹控制; 可程控温控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6-05-03
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soldering robot with full graphics teaching system
Chen Yunzhi, Ge Haijiang
(H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A soldering robot with graphics teaching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multi-axis linkage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e soldering tip trajectory control algorithm and path optimization desig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tform for soldering robot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programm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embedded full graphics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other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system are studied with a detailed and sufficient discussion. I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soldering robot.
Key words: full graphics teaching system; soldering robot; multi-axis linkage motion control; soldering tip trajectory control; programm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0 引言
国际劳工组织和美国电子工业健康安全小组对加尼福尼亚著名的“硅谷”的调查材料表明, 在电子工业中,有70%厂家的工人,正受到焊锡、助焊剂蒸汽以及各种化学剂的危害。焊工们每天皮肤直接接触含铅的焊锡材料,吸入大量的助焊剂蒸汽。这些蒸汽中含有锡、铅、锢、砷、银、锌等金属,吸入后会引起贫血、消化不良等症状,使心、肺及生殖器官受损;松香和焊油蒸汽会损害人的皮肤等系统;同时在生产流水线上的紧张、单调、重复动作,还会影响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据调查,受到电子行业职业性危害因素影响的工人中,视力受损者达56%;接触化学剂的工人中也约有50%的人患有视力疲劳、头痛、头昏、皮肤过敏等症状[1]。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仍采用有铅锡丝进行焊锡,一线作业人员通过对有铅锡材的直接接触、焊锡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等有毒有害物质,将对一线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损害。根据研究表明,在我国工业生产铅接触的行业中(铅冶炼、蓄电池、油漆、焊锡、印刷等),电子行业的手工焊锡工人手部铅污染最为严重,甚至还出现焊锡作业工人亚急性铅中毒的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焊接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对焊接质量、工作效率的要求,科学的进步为自动焊锡机的产生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研究的全图形示教系统的焊锡机器人关键技术,将为焊锡机器人的自动化设备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焊锡机器人的成功应用将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焊接产品的稳定性,提高焊接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同时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减少一线焊锡作业人员与有毒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有效防研究、治职业病危害,降低对工人焊接技术的要求;开发的全图形操作系统,易于让一线作业人员接受,改善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生产率。
1 全图形示教系统的整体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目的是实现焊锡机器人替代人工焊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多轴联动运动控制技术、焊咀运行轨迹控制算法技术与路径优化设计的焊锡机器人的控制集成一体化软硬件平台开发、交互式通讯可程控温控系统的开发和嵌入式图形示教系统的研究等。针对各个模块的研究分析,攻克技术难点,完成全图形示教系统的焊锡机器人开发,并将机器人焊接技术进行应用推广,助力企业突破瓶颈,解放一线焊锡作业人员,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2 焊锡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2.1 多轴联动运动控制技术研究
将DSP应用于运动控制器中,充分利用其信息处理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和兼容性好的优势来满足控制系统的多功能性要求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2]。该控制方案能够运用DSP实现复杂的算法,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从而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使系统具备速度快、精度高、通用性好等高性能。根据现有X、Y、Z的三个空间坐标位置外,还增加了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运动轴,称之为R轴,能实现360?自由旋转,更进一步模仿人手的灵活性,大大提高机器人焊锡作业的灵活度,减少运动位置的局限性[3],可以让智能焊锡机器人适应更多产品。针对多轴联动运动控制技术研究,可以实现多个焊锡工艺动作的同步完成,具体的运动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2.2 焊咀运行轨迹控制算法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焊接工艺要求,需要专门对机器人焊咀运行轨迹进行设计,进而将运行路径优化。一个焊接动作可以分解成赘霾煌的步骤,每个步骤可以有各自不同的位置和独特的焊锡参数,然后将几个步骤组合起来便可以完成一个焊接动作。焊锡机器人的焊接动作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针对一个个独立的焊接点,另一类是针对有序排列的焊盘情况相同的焊点序列。以点焊与拖焊两种焊接工艺方法为例,如图2和图3所示。
2.3 焊锡机器人的控制集成一体化软硬件平台开发
利用高速数字处理器(DSP)、智能功率驱动模块(IPM),构建整体焊锡机器人智能运动控制硬件平台[4],指令运行速度达到10ns。在设计中充分研究数字化传感技术(速度检测、位置检测、操作指令等)、低功耗电路、人机接口通讯技术、不易挥发的存储器(EEPROM)等相关技术,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易用性。以示教盒为核心的上位机的主要功能为信息采集、程序控制、参数设置和交互输出等。而作为下位机的运动控制器则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为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指令并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完成控制系统中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位置控制、插补运算和输入/输出信号控制等具体的运动控制功能和算法,并且为电机驱动器提供脉冲量和模拟量接口,同时也向上位机实时反馈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
在嵌入式硬件平台的技术上建立软件开发平台,完成数字化高速信号采集、数字化通信、算法编程等功能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的一体化软件平台[5],系统采用模块化编程,提高系统软件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主要的软件模块包括:①信号数字化处理,包括位置、速度、工作电流、操作指令等;②钎焊速度控制算法和参数自适应;③基于模型的位置规划和控制算法;④人机接口通信模块,根据操作操作指令实施不同模式的运动控制;⑤基于PWM组的数字化控制空间状态输出驱动算法。焊锡机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是一个复杂的多任务实时软件,为了降低软件开发的难度,应当运用正确的软件开发方法,这样才能够便捷地进行软件开发,并且使得开发出来的系统软件能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易维护性和较强的可扩展性,提高系统的开放性。
2.4 交互式通讯可程控温控系统的开发
在焊锡作业中,焊锡温度至关重要,较小的温度波动即会影响产品的焊接效果,开发一种与运动控制平台可通讯的温度控制模块,运用创新的PID控制算法[6],使得运动控制平台与温控模块完成交互式通讯,实时监控发热模块的状态,并能根据焊锡机器人具体工作状态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使温度模块的功率、温度等参数得到有效调整,迅速补偿焊接过程中所掉失的温度,充分解决回温慢的难题。①在设有内部存储有每步焊接温度的预设值以及控制执行焊接操作的中央控制器;②分别与中央控制器、温度采集器和头部相连,且能将每步实际焊接温度与每步焊接温度预设值进行对比,从而实时调节每步实际焊接温度的温差调节器;③提前加热控制器,分别与中央控制器和头部相连,且当中央控制器控制头部执行焊接操作时能利用两次焊接操作之间的间歇时间预先控制,使焊接温度达到下一次焊接温度预设值,来实现焊锡机器人温度模块的智能调节。当要进行焊锡作业时,智能温控模块先通过温差调节器将温度采集器采集到的头部执行机构每步实际焊接温度与存储在中央控制器内的每步焊接温度预设值进行对应比较,进行实时调节实际焊接温度;然后当中央控制器控制头部执行焊接操作时,提前加热控制器利用两次焊接操作之间的间歇时间进行温度预先加热,使焊锡温度迅速达到下一步焊接动作的设定值。
2.5 嵌入式图形示教系统的研发
基于焊锡机器人项目的研发目的,通过分析工厂中应用需求分析,示教系统实现以下功能。①示教指令编辑功能;②示教任务管理功能,完成示教文件的新建、编辑、删除、备份等功能;③手动运动控制;④系统参数设定,机器人应用环境很复杂,需要更改参数,完成数据更改功能;⑤帮助和提示功能,应用嵌入式系统的友好界面,加入分析用户当前操作和辅助用户正确操作,表现界面友好功能;⑥用户权限设定,在用户登录过程中需要验证用户的身份,并且显示机器人使用者当前权限等信息。
嵌入式图形示教系统运用于控制器前端的示教控制盒,通过通讯模块进行指令传送,实现示教系统对机器人的控制,它是独立于机器人主操作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自主研发,抛弃笨拙的文本和键盘的编程调试方式,采用大屏幕全触摸屏来实现全图形化编程方式[7],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让更多一线作业人员快速掌握机器人的操作方法,改善工作方式。通过对全图形化的示教系统进行设计开发,从人性化的UI和符合工程心理学触控按键,易学易操作角度开发操作界面,并通过与运动控制系统、温度模块的通讯连接,呈现焊锡机器人的个性化功能及创新点。
3 结束语
通过对全图形示教系统的焊锡机器人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运用DSP控制技术实现了四轴联动运动控制;采用了点焊与拖焊方式来实现焊咀运行轨迹控制算法技术与路径优化设计;通过“DSP+IPM”和模块化编程方式完成一体化软硬件平台开发的开发;使用PID控制算法,完成了交互式通讯可程控温控系统的开发;最后通过大屏幕全触摸屏方式完成了嵌入式图形示教系统的开发。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为焊锡机器人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生产出来的焊锡机器人得到企业的认可。焊锡机器人相关技术指标如下:采用液晶屏触摸,直观、易操作,作业员一键操作,简易化;四轴联动机构X、Y、Z、R轴+焊锡头角度可调,定位精度0.01-0.02mm;焊锡丝送锡达到0.1mm精度;焊锡速度比人工焊机快2-3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门金龙,邹薇,孟新生等.电子行业手工焊锡工人手部污染情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5.14(4):310-311
[2] 张宝泉.基于DSP+FPGA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研究[D].西安
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薛龙,焦向东,蒋力培,等.特种焊接机器人研制[J].制造业自动
化,2006.28(2):49-52
[4] 林立.基于DSP和IP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J].
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9(4):401-405
[5] 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6] 李丙旺,张友照,陈文建.基于PID分段式温度控制系统[J].兵
工自动化,2011.30(9):83-85
关键词:PLC 炉温控制 指令系统
1. 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热处理已成为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加工条件、节约能源和材料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工艺措施。现在各种机床上约有80%左右的零件需要进行热处理,至于刀具、刃具量具、摸具轴承等,则几乎100%地需要进行热处理。因由热处理工序在生产工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任何一种热处理工艺,都是通过在相应的热处理设备中来实现的。在主要的热处理设备中,热处理炉是最为重要的设备。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以电能为加热原料的井式电阻炉也称井式炉。主要用于长形工件的加热:如汽车轴承、船舶气轮机、电厂发电机组主轴等,关系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设备部件。过去对井式炉的控制一般采用温度仪表显示温度,通过人为操作煤气点火对温度进行调节,控制起来不够灵活这样经过热处理的工件质量不高。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正是针对这个弊端对一台老式的井式炉温度控制设备应用PLC进行改造,以实现用PLC进行控制。
2. 系统控制设计的总体简介
图2-1炉温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本设计只针对井式炉炉温的控制,根据井式炉加工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件大且长、加工材料范围相对固定,一般只加工45号钢,40Cr钢等,加热种类少的特点,因此在软件设计上采取预先在程序中设定加热温度值的方法,而不采用常规使用码盘任意设定温度值的方法。
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炉温控制系统,一般采用温控仪表来直接进行控制。本设计在温度的显示上保留了温控仪表的特性,另外在电气控制上采用PLC来对炉温加热继电器进行控制。利用加热时接通,不加热时关断的规律来实现各种不同工件对的工艺控制的要求。
如图2-1所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将炉膛中的温度转换成热电势信号,热电势随着测量端温度升高而增加。热电势同时分别被送入与PLC相连接的放大电路中和温度显示仪表中。由于热电偶中产生的电势并非呈现良好的线形关系,必须送入温度显示仪表,经过温度显示仪表中的简易单片机进行非线形矫正后才能显示出与实际温度相同的数字来。另一路经过放大器送入PLC的A/D转换接口电路中。经过转换的电信号在PLC内部可以以十进制数字形式显现出来。这样不同的温度对应不同的数字。将连续变化的温度数字与PLC程序中设定的温度曲线拐点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继续加热、保温,还是停止加热,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炉子温度的目的。
本设计采用的是工业上使用过的三位式炉温控制原理。三位式温度调节是在升温的过程中以“最大”功率输入到电阻炉,在保温过程中,则以“较小”的功率输入到电炉中,当温度超过给定值时,则断电降温,因此,使电炉的温度波动减少。图2-2是三位式温度调节主电路图。当电炉在升温的过程中接触器KM1和 KM3接通,电路此时通以三相线电压给电阻炉加热。当炉子温度上升到较接近程序所设定的保温值时,KM3断电,KM2接通,电路通以星型相电压运行。对炉温进行保温。当达到保温时间时,程序将三个接触器断电,电炉停止运作,便完成周期作业的任务。
图2-2三位式炉温控制主电路原理图
井式电阻炉可分为两类,本设计采用的是用来加热工件的井式炉,它以空气作为加热介质。一般用于长形工件的加热或大批量工件的回火处理。井式炉按额定温度不同又分为高温中温低温炉三种系列。以中温电阻炉为例:其额定温度为950℃。金属电热元件布置在炉膛内表面上,炉底一般不布置电热元件。其上的整体式炉盖可用电动或液压机构升降,并配有限位开关,以控制炉盖升降行程。
在炉温自动控制中温度的检测元件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温度控制的精确性。本设计所采用的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本设计采用的是铠装热电偶,作为测量温度的传感器,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和控制器配套使用,也可以作为装配式热电偶的感温元件,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从0℃~1300℃范围内的液体、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的温度。
由于PLC的A/D输入口规定若以电压方式输入,则变化应该在0~10V之间有效,对应的数字值在k0~k1000。而热电偶的输出最大也只有几十毫伏,这样微弱的信号PLC是无法将其转换成有效的数字信号的。这就必须设置一个放大器将热电偶的输出进行放大。本设计采用一个运放LM324,外接电阻,组成一个比例放大器。Au=243.5。可满足输入要求。如图2-3所示。
用触摸屏来设定所需要的的温度,而触摸屏同时显示炉内实际温度。当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等时自动转入下一个程。
3. PLC的I/O分配
为实现两地控制本电路采用触摸屏配和外部按钮来实现,具体的I/O分配如下表所示:
4. PLC的接线图和触摸屏画面。
PLC的接线图和触摸屏画面如图2-4所示。
5. 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1.起动:电阻炉的起动受起动按钮和程序选择按键的控制。当工件放入炉中需要加热时。先按下启动按钮X1,此时接触器还没有合上,起动按钮只是使软件内部接通,为程序选择作好必要的准备。然后根据所加工工件对温度控制范围的要求,来选择所对应的程序。内部接通温度控制程序,与此同时接触器常开触点闭合,接通主电路。电阻炉便开始通电运行。
2.加热和保温过程:电阻炉起动之后,接触器KM1和KM3闭合。此时电路输入较大的功率运行。工件升温教快,当工件的温度接近于程序设定温度值时,接触器KM3常开触点断开,KM2常开触点接通。这时电路输入功率减小,加热减慢。当工件温度和设定温度相等时,电炉开始保温。工件温度大于设定值时,接触器断开;工件温度小于设定值时接触器闭合加热。就这样炉温在设定值附近时而升高时而下降,做小范围波动振荡。以此来保温。在加热保温过程中两个七段数码管显示运行程序编号.
3.停止运行:若工艺要求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然后再在一定温度下保温.当电炉第一次保温时间和设定时间相等时,电炉根据控制要求断电停止运行,但程序此时并没有停止运行.而是等待第二次保温.第二次保温完毕后.炉温系统主电路断电停止运行,然后按下停止按钮X2,控制程序系统复位。
结束语
使用PLC实现炉温的控制过程,能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不同要求的炉温控制,更能显示可编程控制器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强、应用灵活、使用方便等的一系列优点。
参考文献
[1]、 李金城 三菱FX2N PLC功能指令应用详解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年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杂交棉种,如皖杂八号、当杂一号、南农九号等。
2整地与施肥
整地时应尽量加深耕层,耕深20cm以上,采用深沟高垄栽培,以利排灌。同时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改变以前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及一炮轰施肥习惯。积极倡导有机无机相结合、基肥追肥相结合、大量微量相结合的施肥原则。根据蒙城县土壤肥力状况,大田一般施基肥为土杂肥30~45t/hm2、尿素225~300kg/hm2、磷肥750~900kg/hm2、钾肥225~300kg/hm2、硼肥15kg/hm2、花铃期追施尿素225~300kg/hm2、钾肥75~120kg/hm2。
3培育壮苗
3.1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质肥沃、排水较好、管理方便的地块建床。苗床一般宽1.2~1.3m,长10~15m,深12~15cm。四周要开好排水沟,苗床与大田比例以1∶25~30为宜。
3.2钵土配置
选肥力高的耕层表土,掺2~3成腐熟过筛的优质堆、厩肥,加施过磷酸钙150~225kg/hm2,硫铵37.5~75.0kg/hm2,肥土充分混合,可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
3.3播种
播种期一般由茬口决定,春棉以3月25日至4月5日播种为宜,苗龄45~55d;接茬棉苗龄以40~45d为宜,育苗播种时间以4月15~25日为宜。播种前1d,先将营养钵浇足底墒水,而后每钵(块)播健籽2粒。播后均匀盖上1~2cm厚的细潮土,然后分别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床面消毒,最后覆盖地膜,四周压实。
3.4苗床管理
3.4.1通风炼苗。播种至出苗前以增温保湿为主,一般30~35℃以内不要揭膜,当出苗率达70%左右时及时用拱棚拱起地膜,拱高60cm左右。齐苗至一叶期,白天揭开2~3个小口通风,以后逐步扩大通风口,早揭晚盖,要求适温长叶,床温控制在25~30℃。二叶期开始炼苗,二叶期后至移栽前床温控制在18~20℃,移栽前5~7d可揭膜炼苗,如遇阴雨、低温要盖膜,苗要炼到红、绿茎各半。
3.4.2间苗除草。齐苗后几天内结合晒床进行间苗,每钵留苗1株,并清除床内杂草。
3.4.3搬钵蹲苗。移栽前7d进行,选晴天,结合田间除草,将钵重新排放1次。在2叶、4叶根据苗情长势也可喷施矮壮素或缩节胺进行化控。
3.4.4浇水施肥。一般在浇好底墒水的基础上,出苗前不用浇水,出苗后尽量少浇水。在搬钵后,可适当浇1次水,一般在移栽前7d追肥,可用尿素对水浇施,浇后用清水喷苗,也称送嫁肥。
3.4.5防治病虫害。齐苗后结合晴天苗床用80%乙蒜素1000倍液或32%克菌600倍液,防止苗期病害发生。用10%吡虫啉、20%氰戊菊酯和20%哒螨灵分别防治蚜虫、土蚕和棉叶螨危害。
4及时合理栽植
由于蒙城县棉花主导品种均为中晚熟品种,再加上大部分为小麦接茬,应在小麦收获后抢时移栽,达到早发快长,为棉花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春棉移栽期根据气温、茬口、苗龄而定,日平均气温超过16℃时移栽比较安全。棉花移栽时一般可采用宽窄行或等行距进行,窄行距0.8m,宽行距1.2m,或等行距1m,株距27~30cm。一般栽3.3万株/hm2左右。
5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
中耕松土,促苗早发。移栽活棵后,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苗边轻锄,培土护苗。雨后及时中耕,降低田间湿度,增温保墒。早施提苗肥,移栽活棵后,结合第1次中耕,根据苗情施尿素60~75kg/hm2,对水浇施,促苗发育。
5.2蕾期管理以促为主,搭好丰产架子。及时摘除营养枝和去早蕾。一般在7月25日左右,做到“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适时打顶。
5.3花铃期管理
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对于肥力一般、长势弱的棉田花铃肥宜在初花期施用,而对基肥足、长势旺的棉田宜在盛花期施用(即下部结1~2个大铃时),追尿素225~300kg/hm2。杂交棉结铃性强,需肥较多,为防止后期缺肥早衰,可进行补施盖顶肥,一般于8月中下旬喷施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以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如果肥力较高、生长过旺、已有郁蔽迹象的,应分次去叶枝、抹赘芽、摘老叶、打边心、剪空枝,力求通风透光促进早熟,避免烂铃。
5.4吐絮期管理
防止早衰和晚熟,实现早熟不早衰;做好防涝抗旱、病虫害防治、化学催熟和精收细摘工作。
5.5化学调控
棉花苗期长势较旺时可喷缩节胺溶液进行化控,为确保搭好丰产架子,一般花前尽量少用或不用。蕾期纯缩节胺用量为15.0~22.5g/hm2,盛花期30~45g/hm2,花铃期45~75g/hm2。棉花生育期用缩节胺进行全程化控时,要因苗、因地、因品种、因气候特点灵活掌握化控时期及用量。
6综合防治病虫害
棉花病虫害防治原则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充分发挥棉株自身的抗性,保护和利用天敌,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重点做好花铃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苗期重点防治棉花苗病、棉叶螨、蚜虫、地老虎等。一是做好苗床土消毒,一叶一心期视天气和病情喷施杀菌剂;二是移栽后视虫情及时喷施杀虫剂。蕾期重点防治枯萎病、蚜虫、盲蝽象。花铃期重点防治棉铃虫、棉蚜、叶螨、斜纹夜蛾,8月中下旬注意防治铃病。根据田间发生量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和交替使用农药,达到主次兼治和提高防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