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识字论文

高效识字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1 09:18: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效识字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效识字论文

篇(1)

所谓“科学化”就是教规律,授“渔”。如果识字教学只停留在“认识这个字”而不晓得其“ 所以然”,不晓得“与其他字的区别和联系”,更不晓得“运用的方法和特点”,那么这个识字教学仅是“授鱼”而已!鱼就是鱼,积之再多、习之再快也是鱼。随文识字之所以少慢差费,之所以不足取就在于把识字当作“学课文的附属品”,而不是当作语文知识学习的“主角”之一!因此,大多数教师会忽视识字教育的真正内容,不可能正确处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只知“授鱼”不知“授渔”。最终,由于识字的基础性关键地位和功能的缺失,也就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以至于失去了整个语文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把学习课文当作语文课程的内容,而忽视了语文教育教学本体知识的传授。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势必造成“秀才识字认半边”的局面!

为此,我在设计识字教材学习基本字时就在识字的同时融入汉字基础知识,课文如:“日生星,立占站;足包跑,车专转。”五分钟读熟,十分钟识12个基础字。但教与学并未止于认识这12个字,与此同时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即:汉字可以由部件字组构为合体的形声字,而形声字是不可以随意读半边的!形声字有四种基本读法而不是一种!接着下一课则是“金失铁,水先洗;言果课,手是提”,同样是在认识12个字的同时学习到汉字最高频的、功能各异的四个简化部首!这是汉字的规律性内容,是通用的、理据性基础知识。

新课改十六年,语文教育没有成功地用事实否定“科学、序化”的语文教育体系的高效,却证明了脱离系统地学习以“语文知识技能为纲”的语文教学是多么乏效!让“名家名篇”为纲,“文学主题、人文主题单元设计”为纲退出历史舞台吧!

语文教育者一方面要懂得一个常识:对于基础教育范畴中的语文课程,要以系统的语文知识技能为纲,设计教材、教学语文;其内涵并不是专业性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论本身,重要的是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这个应用性学习是不可能脱离思想和文化的内涵而抽象存在的,也就是说,天下不存在未康墓ぞ咝杂镂目纬探萄В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思想和文化”总是寓于其中的。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教育者还需要懂得一个常识:文学乃是作家与语文的“私生子”,人文仅仅是语文基础上的“衍生物”,而不是语文的本体!语文教育要教人“知理”、“会用”语言文字,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获得保障,这不是“文学的或人文的主题设计”运用渗透或可取代的。否则,学了语文讲不好汉语,读让人听不懂的文本,甚至只能用英文写博士论文,要它何用?如此这般,岂可作为中国语言学家误导“汉语难学、难写、难用”的理据?!

篇(2)

众所周知,在语文实践中,识字写字是基础。历来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很重视识字教学,也都把它列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但由于前些年大纲文字表述的变化以及“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导向影响,使得为数不少的低年级教师误以为识字教学不重要了,“直奔读写”才是目的,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阅读理解上,识字也只是在读中识字,一略而过,致使许多学生到中高年级出现了识字写字囫囵吞枣,阅读写作扔不掉“拼音”这一拐棍,甚至读书作文错字连篇的现象。为及时纠正这一偏颇,九九年,借鉴“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成果和龙口市的“环境识字”经验,我们在低年级开展了以“自能识字,主动发展”为课题的实验研究,目的是促使低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能识字,自能读写,主动发展。

二、课题实验目标

实验班学生到二年级结束时具备相当水平的自能识字能力,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查字典或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及构字规律独立识字,熟练认识2500乃至3000个常用汉字,实现独立、基本无障碍阅读,并能正确运用其中的2000字左右,书写工整,力求美观。能比较流畅地简单记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基本克服错别字现象和拼音音节代汉字现象。

三、理论依据

我们的试验综合借鉴了“注•提”实验成果和“环境识字”经验。“注·提”试验历经十几年的研究改革,正逐步走向完善;龙口市“环境识字”研究在调动学生识字热情,培养学生字能识字能力方面也独树一帜。借鉴两项研究成果,结合本地区教师和学生实际,九九年上半年,我们确立了“自能识字,主动发展”的实践课题,旨在树立大语文关,走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之路,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有效提高识字效率,以识字写字为契机,为学生全面打下听说读写的坚实基础。

四、实验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的开展,我们首先明确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的识字教学经验,同时研究制定了实施策略,决定此项研究分两步走:第一步,也就是第一年,研究重点放在一年级。因为一年级时识字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加强了汉语拼音教学,想方设法使学生尽快掌握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并结合拼音音节教学提前识字。这样在拼音一学完,学生就已认识了大量汉字。在后面的教学中,则注重加强识字方法、写字的指导,一年下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于是在第二步,结合新大纲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总结不足,我们又从新的一年级起,设立了两个试验班,展开了新一轮的研究,并确立了两年期的奋斗目标。

两个试验班的教师都是有一定能力、有一定经验,又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教师。在试验中,我们采取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策略,即其中一个班主要着力于课堂教学研究,主攻方向为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识字效率,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自能识字、创新识字能力;另一试验班则主要在拓展识字渠道、激发识字兴趣上下功夫,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在生活中、在社会大环境中识字用字,发展读写。同时两个班又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坚持两条腿走路,以期共同达成试验目标。

(一)优化阅读教学结构,重视识字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近年来,由于某些偏颇,使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往往本着“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原则,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了带领学生阅读理解上,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不够扎实,更别说高效识字了。在试验中,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主要做法是:

1、初读环节,严把读音关

以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初读环节,往往只给学生极短的时间识记生字,在公开课或参赛课上,表现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有效识记生字。生字读音障碍未扫除,又怎能正确理解内容呢?而且对于生字,学生往往先入为主,有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生字,如果一开始得不到及时订正,一旦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以后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为纠正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扎扎实实的把好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可安排这样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自由读课文,遇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对于较难的课文,第一步一般可安排范读引路,而把自读作为第二步);2、把生字连词用卡片、投影、电脑等手段单独突现出来,检查订正。这一环节又可分两步: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检查读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如自读、“乘火车”读、指名读、领读、同位间互读、齐读等等。3、指名读课文或同位、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字音,及时发现问题,纠错改错。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读音如轻声音节、多音字及其它易读错的音节,及时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的就是:面向全体,踏踏实实走好识记生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

2、指导诵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前所述,以往的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往往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上。于是乎有不少教师操作时唯恐分析不细,或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或提出过高要求,分析来分析去,以致学生兴味索然,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尽快步入读写的初衷也未能很好实现。新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下列要求: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以及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如大纲明文规定每学年要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词句和内容,大纲只要求“了解”,而且是在语言环境中了解。这要求可以说十分宽泛,目的就是要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以及语言的积累上,使学生从小打下坚实的读写基础。

的确,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通俗易懂。生字读音掌握了,学生读文的障碍扫清了,只需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把生字、生词置于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将巩固字音、了解字义词义、指导诵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教学要求也就达成了。诸如《人有两件宝》一类的课文,可谓通俗易懂。在读音障碍扫清后,就完全可由学生自己对生字生词以及句子、课文内容质疑问难,以达成“了解”要求。对于学生提出的疑点,简单的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有难度的教师可结合具体语境或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对于学生理解上稍有难度的课文,教师可设大问题导读。这样就能有效的压缩阅读理解的时间,而将充裕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诵读和识字写字上。

3、教给方法,记忆字形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对汉字的记忆成绩,听写总是落后于读音和释义,字形的遗忘率最高。因此,怎样使学生巧记汉字,早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引发探讨的问题之一。阅读教学中,在课文熟读成诵后,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上和书写上。

(1)教给识记方法

根据汉字的组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综合运用了“数笔画法”和“字理识字教学法”。如“山”字,既可教学生数笔画记忆,又可告诉学生“山”字在造字之初字形为“”,表示群山的形状;再比如“鱼”字,除让学生数笔画记忆,我们还板示了其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讲清字理,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采”字,我们引导学生这样记忆:“采”由“”和“”两部分构成,“”表示人的手,“木”代表一棵大树,“采”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

以上方法主要适应于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象形、会意、指示字。而汉字多为形声字,对于形声字,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大部件组合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中“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识字”的方法。如教学“江、河、湖、洋”这一组字,我们除指导学生凭部件组合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字的规律:意思都与水有关,所以都是三点水旁;字的读音和右半部分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我们还顺势告诉学生,对于大多形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意义记忆它的偏旁,根据它的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忆字形。

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们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力”组成,“浇”可把“烧”字换偏旁然后再根据其形旁意义记忆,“尔”是“你”字去掉“”旁,“寻”字下半部分换成“火”即成“灵”字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字形,如“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

(2)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们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识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收效甚夥。

(3)激发识字兴趣

新大纲十分重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在掌握生字读音、熟读乃至背过课文后,再指导记忆字形,若只采取单一的形式,往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字形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除前所述注重生动形象的识字方法的指导外,课堂上我们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如有时我们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有时我们在黑板上顺手简笔绘一“百花园”,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记忆字形。在学生记住字形后,还常用“找朋友”等方式,或要求学生找正确读音,或要求学生找正确部件,或要求学生找出正确的组词,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来强化记忆效果。

(4)加强指导,把好写字关

大纲要求,低年级写字要达到“正确、端正、整洁”,力求美观。在学生对生字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如何指导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乃至美观,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上,我们注重加强指导示范,加强练习与评改,收效也很大。

在指导示范时,我们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并加强示范引路。如“大”字“撇”和“捺”易写歪,“末”和“未”易搞混,“竹”字的两部分有区别,字的部件大小宽窄组合特点等,都需教师特别强调,范写引路。对易写错的字,则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以强调,譬如用醒目色彩凸现易错部分。而对于一般的字,我们则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练写,针对个别出现的问题个别指导。这样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指导,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避免了学生课下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我们还从学生刚学习在田字格中写字时起,就注意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生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我们还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我们还很重视写字的评改环节。除当堂进行作业评改,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写字竞赛、评展活动,学生练习写字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还象模象样的练起了书法。

(二)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的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学生识字也是如此。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被遗忘。但为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采用了学生易接受的形式,经常让所学生字同学生见面,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1、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还有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巩固了识字成果。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读写实践中识好字、写好字、用好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加强应用,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认字、写字、用字。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比赛谁在书中认识的字最多,谁读会的词语最多,谁最先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甚至有感情;写话练习中,我们要求尽可能的用汉字,尽量不用音节代替,还让学生赛一赛看谁写的话最多;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争当识字大王”和评选“识字先进小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并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我们鼓励学生自办简单的手抄报或剪报,将绘画和识字写字以及读写实践有机结合。另外还有“一日一字比美观”活动、“一日一字教大家”、“一日一段小练笔”等活动。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识字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书本渗透到社会生活,有效的提高了识字效率,为学生的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取得的成绩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两年,与其他班级相比,试验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2、试验成果得到肯定。2001年4月,试验教师出市级识字教学公开课;同年九月,试验成果选入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论文交流集。

3、自能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学习“心”字,一位同学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加深记忆:“一个小茶碗,盛了三颗豆;两颗撒出来,一颗在里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工”字,一名学生说,“工”就是“二”加“1”;有学生这样记忆“哭”:下面的“大”是一个人,上面的两个“口”象这个人的眼睛,口下的一点就是那个人“哭”掉下的眼泪;对如何记住“办”字,一个学生这样作答:“我这样记住它:天上雷声急,用‘力’挤出雨两滴”。学生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着实令人欣慰。还有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知道的字谜甚至自编字谜识记生字。学生还建立了自己的识字集锦本,随时记下认识的每一个生字,并对其进行组词造句,有的学生还为其配上了精美的图画。

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自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

篇(3)

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计划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师教学计划报告一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构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本事、分析鉴赏本事及对文章整体感知本事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本事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本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资料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四、教育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经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我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本事,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我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构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经过对语文知识、本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资料和思想倾向,提出自我的看法。

五、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本事培养的不一样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资料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异常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本事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六、具体措施

(一)进取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资料,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料、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忙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取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资料外,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本事。进取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供给给学生阅读,,努力经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本事。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资料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找资料,既到达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加强备课组合作交流,学和复xxx度、统一练习等。加强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团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应对新教材、新资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同时,经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五)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齐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经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本事。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才是学习的主人!

(六)注重基础知识和积累和阅读本事的提高相结合,注重鉴赏水平和表达本事的提高,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早自习和课间时间。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

(七)进取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安排组织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学科组和备课组的团体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强化教学教研意识,进取承担课题研究及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撰写学科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教研本事。加强与外界交流,及时了解教学、高考的最新信息。

(八)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及教研活动。2015年1月上旬组织举办高一学生“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观看钢笔字规范书写视频,强化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成立语文学习相关的兴趣小组及社团。

教师教学计划报告二

新的学期,新任务,为了使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能更上一层,尽心尽力地搞好本职工作,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概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从幼儿园进入了小学的大门,一下子比较难以适应小学生活。尤其是不少学生还保留了许多从幼儿园带来的不良习气,如课间纪律差,上课比较自由,还未懂得小学学习的一些常规要求。同时,由于他们来自各个不一样的幼儿园,所受的教育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抓好常规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虽说都上过幼儿园,理解过必须的教育教学,但有的不够规范,异常是拼音和写字方面,需要进行纠正和辅导。此外,此刻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自主性差,个性强又怕困难。我们应当加以正确引导,多加锻炼,帮忙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接轨新课程学习。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忙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资料上有必须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资料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本事。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资料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资料。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进取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我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所以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所以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所以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忙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简便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景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构成的初步的识字本事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我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进取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齐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经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进取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供给能够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构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本事的培养,除了经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靠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经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本事。

教师教学计划报告三

一、指导思想:

以__市教研室、学校和教导处教学计划为依据;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新课程理念、课程纲要指导教研教学,反思和总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构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景,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质量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1.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继续以课改为中心,抓实英语学科教学常规。

3.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白板技术辅助教学。

4.加强理论学习,推动教学改革。

5.进取开展反思型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本事。

三、教学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纲要》等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关心并参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研究;要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进取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进取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认真做好理论笔记,对学习心得、体会能及时小结,能联系实际进取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将教学、学习、研究融为一体。

2.明确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进取态度,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必须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初步构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本事,为终身发展服务。

(二)落实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开展以“实施有效教学”和“常规资料”为主题的校本教研。以落实课标、用好教材为基础,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重点,让教师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

1.有效地组织好教研组常规教学,抓实业务学习、建立“个人初备——团体研究——个性发挥”的团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等教学,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用团体的智慧来促进自我的教学。在各年级的备课中,做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严格按照我组制定的“英语作业批改要求”。在作业布置中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树立“全局观”,不是教几年级就只管这个年级,而是要进取参与到新教材的学习与探讨中,做到年级之间知识的整合与链接。

4.防止分化现象,进取探索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是我们要面临的一大课题。部分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些薄弱群体,并采取有效措施,如做好辅差教学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其次,改善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1)确立课堂教学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本事,经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英语教学。(2)采用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在活动中学、练、用,强调用语言做事,每个活动的展开要有情景,有语言,有过程,有结果。任务型的活动能够适当渗透其中。(3)课堂教学中采用团体、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进取情感体验。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水平

1.教研组长要做好对本组教师教学常规的指导、督查教学,带领本组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教研,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经过听课、评课,学习、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教研组长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研组的管理本事,以促进英语教研组建设。进一步加强指导综合学科教研活动。教研重点要进一步转移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上,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

2.注重发挥“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常规,并加强检查督促,经过说课、听课、评课、团体备课、教材分析等活动,让新教师过好课标关和教材关,尽快明确备课、上课的基本规范,适应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以各项团队活动为平台,增强我们英语教研组的凝聚力、战斗力、研究本事和团队精神。

(四)拓宽发展渠道,促进学科建设

1.继续提高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我们英语教师要正确应对此刻的英语教学实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早自习和课外辅导时间。一些家长对英语教学要求还不甚了解,我们要多与家长联系,经过《告家长书》或家长会等一些渠道与家长交流、沟通,发挥家长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引导和督促作用。

2.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重点是六年级)。如果中、小学对英语教学互不了解,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脱节或重复,使学生造成畏惧或厌倦的心理,以致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以中小学之间有必要加强联系,增进了解,互相借鉴。

篇(4)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对外汉字领域,关于对外汉字研究的论文也越来越多,有从教的角度研究的论文,比如,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等;也有从学的角度研究的论文,如,学习的策略、过程、效果等。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7-0041-02

目前,关于对外汉字研究的论文越来越多,本文从《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三本权威期刊上收集到相关文章70篇(1990年――2009年),不仅有汉字偏误分析、正字法,还有教材设计等,本文就主要对其中关于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学习策略、过程及调查研究与教学关系的文章进行评述,主要从教和学两个角度来讨论。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语素进行对外汉字教学

郝美玲、张伟(2006)强调语素意识对汉字学习的作用很大,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语素意识,比如,比较不同词语中的同形语素,他们的意义是否一致等。这样有利于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二)利用字族或系统性进行对外汉字教学

陈曦(2001)首先讨论汉字教学的字量与具体字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汉字的教学方法,指出不同的字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学习汉字的形、音、义三个部分,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且重点介绍了字族理论识字法。指出许多汉字都具有同音、近音,同形、近形,同义、近义等特点,把在形、音、义三方面具有传承或紧密联系的这一群字叫字族,利用字族教学,可明理据并掌握汉字。

万业馨(2007)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汉字体系,比如,对汉字读音的认知,不要独立地讲解形声字,而应将声旁系连的一组字都展现出来,从中体会声旁的表音功能。

(三)利用部件进行对外汉字教学

张旺熹(1990)分析了汉字的特点及留学生的汉字错误,提出汉字部件结构的教学方法,指出掌握好118个基本部件和4类19种结构类型,就可以为汉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的部件教学方法,如利用六书理论、汉字相生关系、形近部件辨析。结构教学方法,如分析汉字结构等。另外还有万业馨(1999)、(2001),梁彦民(2004)等。

(四)利用偏旁进行对外汉字教学

万业馨(2000)指出利用声旁进行对外汉字教学,要具体分析声旁字及相应形声字的语音关系,常用程度。对较常用的,字形较简单的声旁先教,对常用程度不如形声字的声旁字,可先教整字,再分析归纳。还有,张熙昌(2007)等。

(五)利用文化、字理解释进行对外汉字教学

张德鑫(1999)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文字教学,不管是雅文化还是俗文化,只要不违背汉字的特点与理据,能较快地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并打开了解汉语与文化的大门,就可以借鉴。

李香平(2006)指出“新说文解字”是在汉字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对字理的解释方法,他不同于传统的文字学的字理解释,而从汉字教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另一方面,为避免流俗文字学解释的随意性,应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规范,使之成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

(六)根据不同母语背景进行对外汉字教学

徐子亮(2003)指出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上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相比之下,有汉字背景的外国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较明显,利用汉字记忆词语;而无汉字背景的学生则听说的发展快于读写,汉字的书写、记忆困难。针对不同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比如,对有汉字背景的学生要加强听说的训练,指出学生母语的汉字词与汉语字、词的区别与联系,避免负迁移,而对无汉字背景的学生则应加强汉字的书写训练。

还有黄卓明(2000),全香兰(2003),崔永华(2008)等。

(七)其他教学方法

江新(2007)将初级水平的留学生分成两组,对他们分别采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和“认写同步”的教学方法,结果发现采用“认写分流”方法的小组,不论在认字还是写字上都有较好的效果。还有吴世雄(1998),李方杰(1998),王静(2001),朱志平(2002),刘社会(1990)等。

二、关于对外汉字的学习策略、教与学的过程

马明艳(2007)从零起点的非汉字圈留学生的个案研究入手,研究了该生的各项学习策略及他们的发展情况,如字形、记忆、应用、复习、归纳策略。结合之前的研究结果,得出该生汉字学习效果明显的关键原因是应用了高效的学习策略。所以,在教学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江新、赵果(2001)制定了一个关于汉字的学习策略量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据此调查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策略,引导他们制订计划,让他们多利用形声字的形符和音符来掌握汉字。

程朝晖(1997)指出国外学习者学习汉字的过程会经历混沌、清晰和模糊三个阶段。而从教的角度来说,不赞成先教听说,再教汉字,结合国外汉语课程设置的情况,指出,老师在完成拼音、基本的笔画与部件教学后,学生就跟随课文同步学习汉字。

还有王碧霞等(1994),余又兰(1999),柳燕梅、江新(2003),郝美玲等(2005),柳燕梅(2009)等。

三、调查研究与教学的关系

万业馨(2004)强调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密切关系,用已有研究成果指导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促进研究。文章具体通过总结声符和字形、字顺的研究成果,对教学提出建议,更详细地说明了汉字研究与教学的能动关系。

还有刘又辛(1993),石定果(1997),石定果、万业馨(1998),李如龙(2009)等等。

参考文献:

(1)黄卓明,从“图式”理论角度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问题[J].汉语学习,2000,(3).

(2)陈曦.关于汉字教学法研究的思考与探索――兼论利用汉字“字族理论”进行汉字教学[J].汉语学习,2001,(3).

(3)徐子亮,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2003,(6).

(4)郝美玲张伟,语素意识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l J1,汉语学习,2006,(1).

(5)全香兰,针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文字代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汉语学习,2003,(3).

(6)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l J1,世界汉语教学,2007,(2).

(7)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8)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2).

(9)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10)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体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11)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12)柳燕梅,汉字策略训练的必要性、可教性和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9,(2).

(13)程朝晖.汉字的学与教[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14)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15)柳燕梅江新.欧美学生汉字学习方法的实验研究――回忆默写法与重复抄写法的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2003,(1).

(16)余又兰,谈第二语言的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17)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

(18)崔永华.从母语儿童识字看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2).

(19)王碧霞等.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

(20)江新、赵果.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21)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22)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23)李芳杰.字词直通字词同步――关于基础汉语阶段字词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24)万业馨.文字学视野中的部件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25)刘社会.谈谈汉字教学的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2).

(26)刘又辛.谈谈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3).

(27)郝美玲、舒华.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4).

(28)吴世雄.认知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对汉字教学的启迪[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4).

(29)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2).

(30)李如龙.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及相关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4).

(31)王静.记忆原理对汉字听写训练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32)万业馨.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33)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篇(5)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学生主体 实践探究

借着广安市推出的“自学互帮导学法”的东风,我们希望小学全校师生尽数投入到了这场教改的洪流中。构建着眼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进入研究阶段已经近一年了,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课引领、合格课申讲、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反思、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再现了双河小学课堂改革百花争艳的盛况,老师同学们都对“高效课堂”有了一定的认识,切实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实效性,现小结如下:

1.小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校老师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班的小组学习形式,或按兴趣分组,或优差搭配。很多班级都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学生自己给小组命名,做好分工,实践、探索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学校根据教师申请配制足额小黑板。通过学习小组,提高了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各小组组内互帮互助,小组之间相互比赛,形成了你追我敢的学习风气,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集体备课,集中了老师的智慧

2010年秋,学校举行了集体备课导学案评比活动,各年级、各教研组定出课题,全体教师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然后撰写教案,再集中讨论,形成共案;2011年春,学校让集体备课进一步深化,分年级分学科分段备课,教师们分工合作,创造性地使用集体备课本,在导学案的修改栏里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课后在反思栏里写好教学反思。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互相交流,积极讨论,在争议中成长,有了收获,然后带到课堂去,自已再进行加工,这样每一堂课都是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3.相互听课,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学校鼓励教师们相互听课,积极主动去听学校、片区、市级教赛课,学校教师的示范课和合格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在听课后,写好课例评析,并积极参与评课。通过教师间相互听课,增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听课,了解了学生在各个学科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分析原因,找出改进方法,以便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4.专题讲座,提升了教师的理论

学校每月举办一次课改专题讲座,间周一政治学习时都会交流两篇教师的优秀论文,老师们的讲座交流异彩纷呈,王小宁老师的《读文品句 思文悟理 析文得法》让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要多读多悟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童贞莲老师的《自学互帮中语文课要更具“语文味”》;龙丽娟老师的《关注知识起点 演绎导学精彩》,江小春老师的《语文教学中的“导学”例谈》、姜晓琴老师的《“自学互帮导学法”导学策略探索》让老师们知道如何在课堂中导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苏春莲老师的《剖析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王以芳老师的《精彩开课 色彩纷呈》、杨华老师的《简简单单学诗词 轻轻松松悟诗情》、王小丽老师的《让学生在互帮中快乐学习》、吉红玲老师的《有效的数学课堂“行动”更要“心动”》、王碧清老师的《适时提问 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陈华英老师的《怎样增强“自学互帮”学习的实效》、吴丽萍老师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姚志刚老师的《以学定教 简单高效》则从理论角度对在各学科、课堂的不同时段不同方面诠释了如何才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如果才能建立扎实有效的课堂,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5.以课促改,师生共同成长

篇(6)

一、制度制订行政化

病例1:不少学校教科研制度的制订以校长的意愿为主、以学校行政领导集体商讨通过。教科研制度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种从上而下制订的教科研制度多数教师不太认可,执行的效果并不好,有些甚至成为教科研工作开展的绊脚石。

诊断: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是一线教师,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的制订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参与,要扭转制度建设凭领导的个人意见的片面经验化缺陷,避免制度建设的匆忙实施,要在反复征求全体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成熟以后再实施。

矫正:以“民主”作为制度建设的基石

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制度完善,包括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制度、教科研理论学习制度、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制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出台都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目的在于激发全体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激情,充分给教师放权,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在讨论稿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补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全体教师对本校的教科研制度一致认可,执行力较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制度落实形式化

病例2:不少学校都有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但大都是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用的,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一纸空文,真正严格按制度管理的很少,执行的效果很差,严重影响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研究的质量。

诊断:现在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当作“面子工程”,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数量,在教科研工作管理上不到位,不作为,对于教师不研究或假研究的行为采取放纵的态度,只要教师能通过结题就行,不管质量如何,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有不少难言之隐,都是功利主义惹的祸。

矫正:严格执行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我们制订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建立“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的科研三级管理机构,具体工作由教科室负责落实,教科室成员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校教科室主任要制订出学校教科研三年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教科室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对学校所有的立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在各课题组中开展七个方面的工作:1.制订好课题申报方案。2.课题立项后及时组织开题论证活动。3.要求课题组定期举行理论学习活动。4.参加每月一次的学校教科研工作例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5.填写“课题研究工作记录表”,及时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上交阶段性成果。6.上好课题研究课。7.写好论文和结题报告。我们严把“七关”,要求课题负责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我们建立了检查通报机制,把有效监督作为校本教科研制度建设的有力保障。教科室主任要准确掌握每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每月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对于不研究或假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作批评教育,及时终止该课题的研究经费支持,维护校本教科研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三、课题研究“假、大、空”

病例3:多数学校对课题申报和结题的管理都比较重视,忽视研究过程的管理与指导,缺乏研究中的专业引领;多数教师重课题立项,忽视开题论证;多数教师重课题结题工作,忽视课题过程研究,缺乏对研究过程资料的积累,缺乏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成果的提炼。

诊断:现在做课题研究的老师多数是为了评职称,在研究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假、大、空”和“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浮于表面,没有实效性。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去研究自己身边的教育或教学的某一真问题。有些课题组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资料,由于研究者不会撰写研究报告,缺乏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提炼能力,不能较好地陈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缺少理性思考和对结论的陈述,最后造成课题无法结题或勉强结题。

矫正: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制度

为了有效避免“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我们制订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制度》,要求各学科教研组长和组内其他教师一起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在学期初就先确定好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围绕教研主题定一个相关的小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的选题必须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从自己身边的教学小问题人手,从小题目开始,在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后,再逐渐过渡到小题大做,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上升到科研,科研下嫁到教学,相得益彰,克服单纯地为科研而科研和低层次的教研倾向,努力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学校各年级的教研组都要有研究课题,教研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相结合,如我校的市规划课题“利用成果袋高效突破小学起始年级的识字量”的负责人就是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带领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开展有关识字教学方面的研究;市规划课题“第二学段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在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有关数学活动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

四、科研成果推广少

病例4:多数学校比较重视教师论文获奖与课题结题,忽视教科研成果的培育,对于获奖的优秀课题很少有学校组织过成果推广活动。

诊断:学校层面的教科研成果推广这项工作比较难以开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领导对于推广教科研成果的意义认识没有到位,在思想上对于成果推广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为一线教师创设平台;二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大多是“田野”式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少理论指导,缺少共性和普遍性,所得出的结论往往经不起第二次实验验证,不像大学教授、专业科研人员的研究那样规范、专业,采用实验法来进行研究,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班级进行多次实验推广。

矫正:建立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

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是开展有效研究的保障,课题成果推广工作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顺利实施。学校应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科研成果的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制汀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由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在每年课题申报、研究中期和结题后做好课题“三关”管理和指导工作,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好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奖励制度以“精神奖励”为主、淡化“金钱奖励”、追求“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指导思想,对参加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和教科研论文获奖的教师进行奖励,并载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考核、评先进、评职称的条件之一。

篇(7)

一、“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的做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特色的好课,一定有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而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往往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如何落实集体备课呢?我校集体备课主要从七个“有”字上下工夫。

1.有领导

一是有一位副校长分管集体备课,定时安排、备课活动,定时检查收集集体备课资料;二是每个备课小组安排一位领导蹲点,全程参与备课小组的活动。

2.有主题

我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各小组根据本科组学科特点及不同课型开展小课题研究,如英语单词“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识字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数学概念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等。

3.有备课组长和主备人

备课组长由学校教导处指定,负责整个学期的备课工作,工作量纳入量化考核;主备人由备课组长负责安排,轮流主备。

4.有时间保证

每周开展一次以上的集体备课,期初教导处排课时就对各组备课时间进行安排,如每周二下午为语文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为数学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四下午为英语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五上午为综合科组集体备课时间,轮到集体备课时间的科组教师不排课。这样,集体备课才有时间保证。

5.有展示

主备人每月第三周向本组成员及学校课题组领导和其他教师进行上课展示。

6.有反思

主备人根据上课及评课情况,对二次预案进行反思,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

7.有流程

每月为一个集体备课周期,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周备课组长根据“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课题研究计划定出研究主题,安排主备课人初备,形成预案。第二周主备人预案下发组员研讨、修改、补充、删减、矫正,主备人形成第二次备课预案。第三周主备人上课,集体评课,修改补充,主备人认真做好记录。第四周主备人根据上课、评课研究记录,对二次预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填写集体备课表,备课资料装订成册上交教导处。

通过集体备课,以“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教改实验为主题,探讨各科各种课型的“高效六步教学法”操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的成效

开展“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高效六步教学法”的精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科组建设,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集体备课前,要自我钻研。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因此,在发言之前,教师都会走进教材、研读课本,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大纲、研究大纲,并翻阅大量的资料,需要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集体备课时,主备课人向科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分析,并按照创设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解疑、展示提升、总结回顾、当堂检测这六个步骤来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同科组教师要依次发言,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主备课人的设计发表意见和建议,主备课人记录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主备教师根据众多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六步法”由陌生到逐步的了解,再到慢慢熟悉,最后到掌握“六步法”的精髓,每一次的集备都是对教师的一次升华。

集体备课上课,更是教学实践能力的检验与提高。通过上课,验证教学预设是否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执教者会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上课反思中,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再经过组员的评课、提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会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

这种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以来,我校教师成长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评优课、论文评比等教学竞赛以及,有242人次榜上有名,其中获市级奖58人次,省级奖60人次,国家级奖41人次。黄琪、张欢、吴幼丹等教师“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现场教学设计获全国一等奖,李红、彭瑜雅等教师的“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教学设计获省一、二等奖。

2.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为备课组成员搭建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也增进了备课组成员的了解,在备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如我校二年级的备课组是由有教学经验的刘棠老师和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组成的。虽然她们的年龄差了一大截,但她们的相处与合作似乎没有年龄的隔膜。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尊重刘棠老师,体谅刘棠老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刘棠老师尽量少做。所以学校布置备课组内的一些琐碎工作,她俩能够应付得了、独自承担,根本不让刘老师操心。而刘老师呢,尽可能在学识与经验上给予她们帮助与支持。开学前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要上公开课,周丽文把主备好的课《坐井观天》在组内进行讨论,刘老师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有些肤浅,于是刘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学校的“六步法”要求,把教学设计和课件从头到尾进行了指导,并把教学意图和上课应该注意的细节一一对周老师交代清楚。上公开课的时候,刘老师知道周老师年轻,应付大场合的经验欠缺,他特意坐在讲台旁,让她有颗定心丸。上课时,周老师时不时瞄一下刘老师,刘老师总是给予她肯定和赞赏的目光。一节课下来,周老师表现得相当出色,听课教师对《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周老师通过这节课既得到大家的肯定,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驾驭课堂能力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发挥了余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得到了尊重,收获了快乐,两位年轻教师主动承担一些科组工作,在学识与经验上得到刘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备课组的凝聚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备课组的建设。

3.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高效六步教学法”是针对全科提出来的,而实际上,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操作模式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好好把握学科特点以及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特点来设计“六步法”的教学。为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同科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克服一个一个难题。如英语单词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对话六步法教学模式等,当某一备课组研究出某一种六步法教学模式并得到领导和教师们的肯定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快乐,更是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激发,从而推进了我校六步法课题的深入开展。如吴幼丹在《“六步教学法”高效课堂集体备课给我带来的发展》一文中写道:

集备前一周,我就对本课时的情感教育提炼感到很棘手,无论怎么提炼都很空洞,甚至牵强,我提出这个困惑后,其他教师也陷入思考中。许久,张老师灵机一动说:“既然本节课不能用常规的手段提炼情感教育内容,那么我们尝试一下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对图片内容作是非判断,让学生说看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做总结,教师再出示情感教育的英文版。这样,学生既能印象深刻,又能达到自己认知的教育目的,比起生搬硬套要好多了。”我受到启发,说:“这个相关内容网上有一个教育视频,可不可以尝试看视频,中间停止然后让学生猜剧情最后总结,会不会更生动?”张老师拍手赞同,科组决定把两种方法都试一试,作为一种微创新在以后的课堂上也可以借鉴。就这样,大家投入热烈的讨论中,收获着方法,也收获着快乐。我第一次觉得集备,是付出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是智慧启迪智慧的过程,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