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04:29: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质量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质量是现代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与医疗质量是医院质量中的两个质量子系统。“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护理工作者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时间最长,在病房工作时间最长,所以说护理质量在医院整个质量工作中就更加重要。有经验的医院管理者都非常重视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抓好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院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1]。
关键词:
医院护理;管理
1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
1.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制
医院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院各护理单元均设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和护理质量监控员。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由护理部主任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由科室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监控由主管护师或资深护师负责。
1.2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医院将护理质量管理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和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和规程,并且在规范流程上下功夫,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规范护理人员行为。
1.3加强医院护理知识培训
医院设有专项护理知识学习经费,每年选派护士长或骨干参加国家级护理学术会议,院内定期举办护理相关知识学习,并进行考试。
2加大护理质量监控力度
2.1组成质量控制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和各病区护士长组成质量控制检查小组,针对护士长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护理质量质控排班表如下。
2.2制定护理质量检查表
适合记录各种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实行百分制,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质控表如下。
①护理文书书写以高开焰、权循珍为主编安徽省卫生厅出版的《病历书写规范》为标准。
②护士行为规范以王建荣、王社芬为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护理规范用语与实践》为标准。
③急救药品与器械管理标准实行五定,定专人保管;定药品物品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及补充,严格交接班制度,必须了解各种药物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副作用,并熟练掌握用药剂量,在抢救中正确使用。能正确使用各种抢救器械,了解性能,保证器械完好无损。
④整体护理以张锦瑜、吴之明为主编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整体护理临床指南》为标准。
⑤消毒隔离以宋钢兵、郭秀芹为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院感染管理分册》为标准。
⑥技能操作以安徽省卫生厅医政处、安徽省护理学会编制的《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为标准。
2.3实地考核
实地查看相关记录,每月召开护士长会议一次,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考核结果。将质量检查中得分情况和出现的缺陷,告诉科室护士长,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医院护理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3.1护理人员改变了服务态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通过对护士行为规范的检查,护理人员改变了服务态度,能“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工作中细心观察,投入情感为病人倾注爱心,使“以病人中心“的护理服务落到实处。同时也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改善了护患关系。
3.2实施护理质量检查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182例高龄手术患者,男134例,女48例。患者年龄为61~89岁,平均年龄为(73.33±6.75)岁,其中外科手术患者为127例,内科手术患者为5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质量管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按照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个方面。
1.2.1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手术之前,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依据患者的实际,进行心理辅导。以亲切自然的态度向患者介绍病情相关知识和手术相关事宜,以期使患者对手术做到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的担心进行耐心的讲解,缓解其焦虑和不安。使其能够以稳定、积极的心态对待手术,积极配合,进而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1.2.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在手术准备期间,应以简单、贴切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使患者放松。同时,其可简单介绍手术流程,以及手术应该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的担忧。手术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适当的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手术室的环境舒适度。严密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以积极的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1.2.3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严密监测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变。同时,应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调节其心理状态。并嘱咐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使其能够乐观积极的进行康复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护理质量管理的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t=7.5483,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χ2=8.0889,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配合度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结果分别为(χ2=14.3802,P<0.05)、(χ2=8.8708,P<0.05)和(χ2=4.7411,P<0.05)。
三、讨论
[关键词] 持续改进;护理;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指通过过程管理以及改进工作使产品得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它强调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病人及家属满意和获得好的效果。我院自2006年1月始将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1.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2010年开始准备创三级乙等医院。医院暂设病床350张,7个病区,2011年准备增设3个病区。我院现有护理人员138人,其中临床护士占护士总人数的96;副主任护师占9,主管护师占38,护师占32;本科学历占42,大专学历占56。
2.方法
2.1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成立了分管护理副院长―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
2.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护理部每2年修定护理制度、流程及各类考核标准1次,发现与实际应用不符及时讨论并修改。2010年护理部依据三级乙等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对护理制度和流程进行了再次修订。其中包括护士长考核制度、护士考核制度、责任护士考核制度、护理奖惩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室管理制度、治疗室管理制度、护士各班职责、骨伤专科护理常规、急救流程、基础护理规程、级别护理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理礼仪规范、健康教育、消毒隔离、中医和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核标准等,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2.3全员护理业务培训: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学习以上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内容及考核办法;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优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严格管理和认真带教低年资护士,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护理礼仪》培训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护理人员认真、自觉地遵照其标准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2.4定期质控检查:护士长科内质控每月1次,科内各质控组长每周对照考核标准检查1次,各班护士班内护理工作自查自纠;护理部不定期深入各护理单元了解察看,每月组织护士长分组、分项、交叉检查考核1次。
2.4.1找出存在问题。通过定期质控检查、平时抽查、护士长夜查房、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并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护理记录缺项、护理操作不规范、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工作不认真等。
2.4.2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预期目标,根据我院创“三乙”要求和护理质量的现状制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从管理、人员、物资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制度不够完善;护士长排班不合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当等。
2.4.3整改措施:①完善各项制度、流程,落实护理奖惩制度等;②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③护士长落实护士科内考核制度,安排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责任护士;④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夯实基础护理;⑥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和护患沟通技巧讲座,创办健康宣教板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
2.4.4评价方法:护理部每月月底在护士长例会上汇总、讨论质量考核结果,肯定成绩,提出下一步需改进的问题,并以书面形式通报全院。每季度进行质控小结,半年和年终进行总结,及时制定新目标、落实新措施,保证护理质量持续不断的提高。
3.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方法,我院的护理质量有了大幅的提高,住院病人满意率从≥90%提高到≥95%,平均每年上升1%。
4.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5年的实践中效果显著。它使护理人员能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的需求,并制定出患者满意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它强调全员参与,改变了以往领导单一管理的模式,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2010年我院的二东病区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医先进集体》称号;护理人员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学习,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进步,在2010年我市卫生局组织的护理操作比赛中,我院选送的三名护士均获得了《经济技术能手》的称号,不仅为我院赢得了荣誉,更体现了我院护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
5.小结
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督导护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它是一种持续性的研究,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方法,在原有的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的目标,使护理质量保持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护理质量,是先进、科学、切实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庆林,向月应,张卫兵.现代医院整体医疗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
[2]陈爱萍,孙红.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4.
【摘要】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护理质量的优劣可影响医疗安全,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护理质量的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只有严格加强护理质量,才能确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护理质量 管理 体会
1 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1 护理质量监控过分追求指标值在护理质量管理目标设定上产生了偏倚, 过分追求指标值, 重视考核分值, 质量监控的重心放在每次督查的内容上, 实行了项目管理, 而不是针对本院护理质量的缺点和特点进行全面监控, 使质量管理偏离了本意, 忽略了一些急需解决的质量问题。
1. 2 护理质量管理过分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 轻人性化 部分护理管理者护理质量管理的理念陈旧保守, 片面地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 如: 护士为执行发药制度要求患者立即服药造成护理工作与患者心理感受之间的冲突, 患者从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管理中得到的却不是温馨的服务。而应引导护士发自内心地对患者负责的真实感情, 把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 准确定位。
1. 3 护理质量管理结果过分追求形式的盲目性, 轻实效性 护理质量管理者在质量管理结果上存在过分追求形式的盲目性, 为迎接检查绝大多数医院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对以往的工作做一些修正, 出现质量检查前加班现象, 形成检查时和不检查时工作状态的不一致, 这样应付性、突击性的质量管理产生的结果是护理质量“高分低效”, 使质量检查未能发现一些真实问题, 这对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升作用甚微, 上次检查存在的问题等于下次检查存在的问题, 发现问题大于解决问题, 处理问题大于预防问题, 构成监控无效环, 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在低位徘徊。
2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对策
2.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 护理管理制度要随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作适时地调整, 管理制度的条款要简明、扼要、可操作, 确保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可行。(2) 定期组织检查, 将护理质量检查结果通过护士长例会反馈到科室, 科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对屡教不改的科室与奖金挂钩, 调动积极性, 让全体护士主动参与到质量改进的工作中去, 转变被动为主。形成了护理部宏观控制, 护士长微观管理的模式, 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标准的落实, 让管理者们明确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护理质量督查尽可能做到查到一点, 改进一点, 提高一点,让护理质量管理真正起到健全制度、规范行为、确保安全、提升品质的作用。
2. 2 开展特色服务, 创护理服务品牌 护士接触患者时间最长, 服务次数最频繁, 使医院最大的一个服务群体, 护士的语言仪表举止代表着医院的精神, 是医院形象的象征。在基础护理工作中护士是最贴近患者的, 可以直接与患者交流、沟通, 并且在工作中发现患者的情绪、病情等变化及时予以解决报告医生。若护士对一件看似很微小的事情表现出足够的热心、耐心、真诚地为患者服务, 就能使患者在陌生的医院中感受到如在家一般的安全与温馨, 让患者在充满细心呵护的环境中走向康复。
2. 3 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2. 3. 1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经常结合实际工作给护士讲护理工作的意义,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利用培训的机会讲解护理专业的重要作用及如何树立良好的个人专业形象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全院护士的竞争意识, 激发了全体护士的工作热情, 增强了服务的自觉性。
2. 3. 2 强化护士长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求护士长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积极参与患者的直接护理,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自己为模范榜样来影响护士。
2. 3. 3 加强业务学习, 促进知识更新 定期组织全院护士业务学习, 将临床途径、循证护理、临床护理专家、护理经济学等内涵灌输给每一个护士, 逐步融入我们的工作中, 只有经常接受新的理论, 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让大家了解当今医学发展情况及护理人员面临的挑战。
3 体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24-01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主题,作为质量世纪的今天,没有质量就没有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我院从质量抓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作为护理管理者,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管理,赢得病人、赢得市场,同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成为工作的主题。我院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将护理质量内涵管理贯穿于质量管理过程的始终
内涵管理是运用系统理论,对被管理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实施连续、动态、全程的共性管理,达到放大管理功能倍率的目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新内涵。根据质量理论,质量是由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组成的。护理管理者应将护理内涵管理贯穿于整个质量过程,不仅要对护理工作的要素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进行控制,而且应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质量、行为质量和结果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和调节。
1.1要素质量管理
要素质量控制是建立在护理服务组织结构和计划上的重要内容,重点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背景方面,包括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两个方面,是实际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常被忽略的方面。
1.1.1护理人员管理
包括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护理人员编制方面,我们综合考虑收治病人的数量、病种、床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等,病房床位与护士比至少达到1:0. 4。同时,制订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确保等级护理实施质量与护理安全的需要。在保证护理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重视对每一位护士服务理念、业务技术、服务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制订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和分级培训目标,对不同需求的护理人员分别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人员安排方面,考虑各岗位对技术力量、护士资质要求的同时,注重每一位护理人员基本条件、基本素质、个人能力的不同,如护士的积极性、坚定性、首创精神、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工作态度等,充分调动并利用其积极的一面进行合理组织调配,做到护理人员知识面、工作热情、服务技巧等方面的互补,使每一个护理单元形成积极、团结、向上的整体,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1.1.2基础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其对保证护理质量起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的实施,我们注重病房结构、布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对器械设备制订了严格的维护保养制度,成立医疗服务组,保证药品物资的及时供应和科室与辅助科室之间的相互协作;制订和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制度、各科室疾病护理常规、专科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各科室风险应急预案、流程、告知标准体系等,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去病人身边实施优质的基础护理工作,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翻身擦身、洗头等,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2 过程质量管理
对各项护理活动和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即护理质量是通过护理工作过程形成的。其依靠于要素质量的完善,更依靠于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我院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三级质量控制网,制订并完善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机制,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同时,对全过程关键质量控制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如急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围手术期病人的管理、专科质量管理、特殊科室的质量管理等,建立全院护理会诊和护理查房制度,注重护士自我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通过纵向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和横向科室之间的联合控制体系,完成质量控制过程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错误和偏差,采取改进措施。
3 终末质量管理
终末质量管理是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最终评价,也是护理服务的最终结果。终末质量管理有赖于要素质量及环节质量管理的完善与控制,是要素质量通过环节质量转化的结果。我们重点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完成的合格率、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考核结果等逐月进行汇总、分析。护理部每季度召开1次护理质量管理分析讨论会,每月一次近似错误分析讨论会,科室每月1次,对发生的近似错误和不良事件作出正确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终末质量管理,对要素质量和过程质量进行反馈,从而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4 质量管理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
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要求每个人第1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常有一个误区,只重视结果(终末质量),而忽略过程(要素质量和环节质量),做不到全过程质量管理。
4.1管理标准滞后易与临床实际脱节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在临床中的不断应用,有些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与临床实际操作产生差别,容易造成护士有章不循,如不能及时进行修改和规范,导致护士对不规范流程、操作、行为等习以为常,使其质量意识逐渐淡薄。因此,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等应与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相结合,及时修改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规程,使整个工作过程做到量化管理。明确目标,细分每一个阶段,制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保证实际工作与标准要求相一致。
4.2观念保守,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功能制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观念和管理经验,已不能适应新医学模式对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仅从管理者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而忽视病人的需求,常常违背“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强调制度落实,忽视病人感受;强调统一规范,忽视个体发展、照搬质量标准,忽略具体情况,忽视病人需求等均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因此,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在保证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一定要从病人角度、临床工作角度进行完善,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根据护理工作的发展、病人的需求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管理制度。
4.3缺乏全局意识
当护士或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应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而现实工作中往往出现就事论事,简单处罚,甚至对护理活动过程中因人力资源、病人数量及质量、工作强度等因素未能及时调整所造成的工作偏差和意外事件也做简单处罚,如人为错误、仪器缺陷或操作失误,仅局限于表面原因的追究,常易导致相关人员之间相互指责或推卸责任,不利于解决问题。80%的意外事件是由于系统或流程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具有全局观念,发现管理系统或流程的不足,及时改进,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成翼娟,岳树锦,谷波,等.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5): 18~22.
当前护理管理的难点分析
社会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由于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存在着轻视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加上护理工作繁重、琐碎、责任重大、不被理解等因素,造成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低的现象突出,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及医院内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护理人员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产生偏差,表现为服务意识淡漠、缺乏同情心、态度生硬、工作主动性差。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依赖家属,简化操作过程等,增加了护理质量管理的难度。
卫护理人员缺编、知识结构不合理,护理质量管理受到制约:由于多方面原因,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严重缺编,病床与护士比例失调,护士隐性流失增多,实际在岗人员明显减少,排班困难,而且特护、危重抢救、手术患者增多、治疗量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治疗任务上,基础护理质量不过关,影响了护理质量的管理。同时,随着新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新观念的诞生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护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人们对护理的要求,纵观护理队伍现状,长期选取以中等教育为主的方式,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甚少,使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开展整体化护理仍存在较大困难,而长期以功能制护理为主的护理模式,使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不分层次。不论老少、学历高低、能力大小、职称的不同,都干同样的工作,严重挫伤了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护士长管理重心偏移,护理管理职能受影响: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最高管理者,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病房工作的纽织和管理上,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护士长仍要参与正常的轮换班,管理时间不够,管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的职能。
院、科两级管理给护理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在医院开展改革的过程中,实行科主任负贵制,使医院管理比以往更富有生机,但也使护理管理休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科主任负责制实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临床医疗、护理人员管理多由科主任掌握,特别是人员安排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科主任的要求。总之,素质好的护士各科室都想要,素质差的护士也不能不安排一份工作,还因科室经济指标的制约,甚至有些科室不想设置护理人员,使护理部垂直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削弱了护理部管理的职能作用。
对策及建议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思想保障: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应经常结合护士的思想实际和行业特点,进行医学伦理等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修养教育。同时在院内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职业遣德评价。档案制度,把职业遭德建设落到实处,认真解决部分护理人员的认识偏差,排除消极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护理质量管理从思想上得到保障。
卫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明确职责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激发护理人损内在的潜力,发挥备级人员的作用,使护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管理目标鲜明。首先是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确立备级护理技术岗仕职责,工作标准和扶水水平要求,使护理人员按职上岗有章可循,以确保备级人员职能的发挥;建立健全备级护理人员的贵和权以及检查、考评制度;其次是对备级护理人员晋升与实际工作能力、职称联系起来,实现按职上岗,把竞争机制引入职称晋升中,确保备级职称人员职与能相称,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护士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规范的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到工作上,使护理管理有坚实的基础。护理部通过深入病房,定斯不定期地组织检查、民意测评,分析。考查护理质量,并建立制度,完善护士长有关记录,使护士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通过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走出去参观学习、进修等方式,使护士长具有良好的管理素质并且不断加以完善。但因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按职上岗短时期内很难做到。
护理管理体制与院科两级管理相互协调,以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最佳运转:首先全院上下要认识护理工作在患者恢复健康中的重要意义,使备级人员及科主任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发挥护理管理体系在病房中的独特作用,即护士长在病房组织。管理、业务领导中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在职教育、外出学习培训工作征得科主任同意和支持,使护士的在职教育落到实处,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木保证:护理工作细致、涉及面广、连续性强,要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首先要建立健全统一完整的系统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在制度的执行中不断完善必要的新制度;其次是护理部要充分发挥检查。督促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加大质控。加大质控力度,使制度得以全面贯彻执行,使之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福建省地方标准《临床护理过程评估基本数据集》旨在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的基本数据集标准,以规范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实现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在收集、存储、、交换等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的有效交换、统计和共享。该标准记录护理质量控制中所有信息,涵盖所有护理单元,如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监护病房、普通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产房、输液厅、消毒供应中心等,还有如急救物品管理、优质服务管理、分级管理、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文书、护理规范、健康教育等其他指标。
2、系统设计思路
采用PDCA的管理思路,以标准数据集为依据,结合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需要,系统预先将检查点分类贮存,建立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质量检查模板,根据每次检查的重点从检查模板库中生成不同项目、不同分类、不同权重的质量检查评价表。检查时,质控组、护理部、夜查房护士长等多种角色人员,通过护理质控移动终端或者PC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形成质量登记的数据来源。检查完毕,系统自动统计分析并输出各个护理单元和各种项目质量的分数和达标率。然后,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依次对检查结果数据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自动反馈给对应科室进行整改,整改结果再汇集到检查组进行确认,最后生成问题汇总的列表。同时,系统可按需要生成各种监控分析图表,反馈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起到对护理质量的监控作用。
3、系统功能设计
从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和角度出发,结合信息化特点,系统将涵盖标准元数据管理、质控检查模板管理、移动平板客户端、检查结果汇总、质量改进反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实现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和控制数据化,为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提供了评价标准。(1)质量标准元数据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质量管理指标去衡量、预测、评价、评估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管理者根据指标的数量变化来指导决策。因此,在设计时,理解各个指标的内涵和属性,即指标的元数据定义。通过元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指标元数据进行增、删、改。(2)质控检查模板管理质控检查模板管理包括:①检查标准定义;②检查项目设定。其中,检查标准定义,即把质量标准元数据生成符合本院特点的检查模板,模板包括检查项目名称、所占的权重、对应的元数据指标、所占的分数等。同时,还可以定义检查过程中常用到的属性,如考核类型,考核类型包括总体查、抽查、混合查等。在检查项目设定包括该周期内要检查科室、检查组成员名单、检查结果的默认达标线、特殊科室的特定达标率、检查结果的默认合格率等。(3)移动质控检查终端本系统设计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护理检查移动终端,实现护理质量指标的实时采集和各项检查结果的实时上传。该模块包括:①获取数据,将护理质量检查模板下载到平板电脑上,在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下选择检查项目、年月将数据下载。②数据录入,检查人员将平板电脑随身携带到检查病区,选择要检查的指标、科室,选择床位、护理级别。以三级菜单联动方式显示所有的需要检查数据,包括扣分原因、扣分值等,对于常用的扣分原因,系统还定义了扣分模板实现快速选择。③同步结果,如果病区没有无线网络,检查结果则定时以脱机的方式保存在本移动终端上,在连接到网络后,可自动同步检查结果。(4)检查结果汇总系统自动生成护理质控月、季报表、护理安全事件表和护理质量评价表,主要功能包括:①已查数据列表,包括病区、得分、合格率、是否合格、检查时间等,并根据检查条件进行过滤显示。②扣分明细列表,实现数据的二次钻取功能,将已查的数据分析,得出扣分明细,包括检查时间、病区、标准、扣分原因、扣分值等。③未查项目列表,系统通过自动比对得出漏查的科室及项目,以消息方式进行提醒检查人有未完成的检查任务。(5)质量改进反馈管理该模块是将PDCA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护理质量反馈,该模块包括:①检查反馈表生成,将检查结果中有扣分的指标项,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归类,生成包括科室、扣分项、扣分原因的反馈表单,管理人员可以在自动生成的反馈单修改,通过预定义的反馈流程发到对应的科室。②流程跟踪,系统引入流程引擎技术,实现从质控小组成员到护士长整改,最后到护理部评价的全电子流程化管理,实现每个流程节点的办理人、接收时间、办理时间的实时跟踪,形成持续续改进的闭环管理。③消息提醒,以消息方式将整改问题下发到科室,对于未反馈、未整改的记录进行系统预定义的公式进行扣分。(6)数据统计分析本系统运用了质量改进工具中的柏拉图管理法、水平比较法、要因分析法的理论,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对各种总分排名、科室排名、扣分排名等进行统计;同时对多种指标如科室、得分、合格率进行多维度分析。
4、应用效果
在该标准基础上,系统立足医院的管理实践,以实现护理质量的信息化管理。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一年多,实践表明,本系统的应用达到了以下效果:(1)检查标准的量化和推广通过统一的标准收集医院护理质量数据,对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和服务效果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督导,并评价医院开展的总体情况,为全省护理质控的推广提供参考,形成全省性的统一化标准和信息化规范。(2)检查速度和质量保证克服已有护理质控管理系统的手工申报难、报表人工统计分析慢、信息反馈周期长的不足。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实施后,改变传统手工方式把检查结果录入到PC终端的检查方式,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每月护理质控所需时间缩短,护理质控抽查及追踪检查时准确性、针对性、实时性提高。(3)质控流程优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护理人员将移动终端随身携带访问病人,实时录入内容,系统将自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将传统的终末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同时,本系统对重点环节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4)决策作用质控管理自动化,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护理质控月报表、护理质控季报表、护理安全事件、护理质量评价表的电子申报及智能化统计分析,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关联具体事件明细,方便了护理质控管理。同时,将质量改进工具的理论置入系统,使系统的分析功能科学化,通过系统加强反馈控制的行为,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控制变得积极而有效。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