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06:06: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土资源信息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才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土资源是一个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合理、科学利用,在利用的同时,还要保护、治理好,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建设在国家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性
要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显得极其重要,我们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总耕地面积在缩小,土地资源面临着严峻考验,资源缺乏等问题。因此,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指导,严格制定科学的环境资源发展战略。信息化作为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的必然选择。综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商业软件机构,都把国土资源管理软件开发应用的重点放在了城镇国土资源管理上,这是个好的趋势,也是国土资源现代化管理的一个好局面。
2、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现状
国土资源信息化就是在国土资源部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作用,加速实现土地、地矿、海洋、测绘等领域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进程。通过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完成各类国土资源资料和数据的快速交换、储存、加工和使用,使得以往几乎无法想像的各类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以实现,从而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国土资源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全社会共享。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仍旧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基层管理体制权责不明
我国行政管理整体都面临着体制上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加深以及体制的落实,国土资源管理从基层进行着改变,目前我国的基层管理主要采用了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在机构以及职能上相对简单,因此其管理权限仅仅针对在农村从事国土资源的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基层的管理工作人员并非公务员,虽然其工资仍旧属于基层国土所的财政预算范围中,但是管理执法的经费以及人员福利没有丝毫保障,这就会产生管理上的权责混乱问题。
2.2、基层执法力度不足
作为基层行政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单位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违法乱纪现象予以及时制止,通过法律赋予的权力从基层工作中将土地滥用现象扼杀在摇篮里。但在这方面相关的基层管理单位做的还十分不足,基层的国土资源管理是最贴近实际的土地资源应用的,从这一点来说,基层管理工作就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保障。但是实际上基层单位在管理工作上的执法力度远远无法维护正常的资源利用秩序,由此带来的后果则是屡禁不止的滥用行为,以及大量流失的国土资源。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保护意识淡薄,领导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工作人员的管理素养不足都是导致执法不严的主要原因。应当以身作则的领导班子反而受到利益的驱使中饱私囊,借助职位便利对某些个人、企业打开方便之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流失;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又不足,审批惩罚措施实施不良,同样在执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权责不明晰,混乱的执法和工作使得基层国土资源的管理单位不足以产生相应的威信,影响了执法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后果。
2.3、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的管理措施,在土地资源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法律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只考虑到自身利益和地方利益,没有按照国家法律制度执行,使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不能有效落实。
3、稳步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重视宣传和引导,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首先,应该成立能够引导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班子,负责信息化建设相关事宜,同时领导班子应充分研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加快相关制度和共享政策等的制定,并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领导班子要做好各方面调研,提高信息化建设决策的科学性,要认真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题,并通过科学决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和难题;再次,领导班子要注重在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宣传教育,要在国土资源内部深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让相关人员充分认识,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为其信息化建设做好铺垫。
3.2、完善监管控制与保障体系
科学资源管理,要规范和整顿国土资源开发的市场管理秩序,继续完善高效管理体制,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办事,把国土资源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大资源开发及使用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国家相关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落实措施,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加强资源管理的执法监督,保障国土资源的科学化。
3.3、 提高执法力度
对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对于违法乱建和违法开采行为应该加强整治力度,确保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端正执法态度,不暴力执法,依照法律程序履行相关执法工作,全面排查、严格整治,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3.4、加强人才培养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需要优秀的人才来维护,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发展。所以国土资源部门应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注重与各高校的合作,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3.5、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
为了规范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加大相关研究,统一技术标准。这样在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交换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才能够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执行,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在统一了技术标准之后,整个国土资源行业才能够按照这个标准实施信息化建设,才能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凭条、建立标准的业务模型,才能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和依据。
结束语
国土资源管理是针对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相关资源而进行的管理行为,对于国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健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国土资源工作的高效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涛. 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探[J]. 市场论坛,2006,02:161-162.
关键词 “互联网+”;国土资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8-0017-02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对如何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提出了要求。国土资源部基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土资源管理的现实需要,根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与《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对建立信息化的“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促进了我国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新思维”的指导之下,积极开展国土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体系,构建“互联网+”国土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新框架,提升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能力,不断拓展“互联网+”与国土资源行业数据融合的深度,在保证网络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为国土资源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大容量、高速的数据和应用服务。不断发掘大数据,充分利用互联网高速互联的优势,实现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的高效管理,构建网络化的信息获取和更新渠道,提升信息的渗透横向渗透。不断革新和优化现有的国土部门服务模式,构建符合社会公众、企业以及资源管理需求的全新服务模式。依托云计算平台,整合国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实现基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政务内外网、专公网之间的信息高效互联互通,形成“时空国土云”,不断拓展和深化国土资源信息化应用。
2 “互联网+”时代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重复建设与信息沟通不畅
各类系统之间难以实现平台信息的高度共享,彼此不能做到高效协助与配合,无法很好的处理复杂业务。
一是系统割裂。在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主要是依照业务需求展开的,未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也没有制定明确具体的统筹设计,又因为业务的条块化导致相对应的信息系统发生割裂,呈条块化分散开来,各条块业务信息彼此孤立,使得业务间信息数据的关联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二是系统承接不协调。信息化建设统筹性有所欠缺,各级建设主体业务的重点存在差异,使得系统建设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各级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度极其有限,加重了数据录入工作,必须要进行重复录入。例如,某地的国土资源局审批处当前总共采用了17个系统,其中有7个系统出自市级以上行政服务中心部署,其余均为国土资源局内部设立构建的系统。在建设用地报批业务工作中,国土资源部下发了补充耕地报备系统,省厅也部署了土地综合整治系统、建设用地报批与动态监管系统等,这些系统都只是针对部、省各自业务管理工作需求而建立的,根本达不到全程管理的要求,不利于实现全程管理目标。
2.2 数据信息缺乏真实性
数据的准确性、充分性、可靠性无法保证。首先,信息覆盖不全面。信息系统支撑着数据自动化生产与管理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地政业务信息化建设较为理想,但矿产及地质灾害等业务信息化程度要落后很多,主要都是由人工负责数据信息管理工作,难以保证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其次,汇交更新滞后。虽然《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试行)》正在逐步落实,相应的数据库建设也日益成熟,数据利用成效愈来愈凸显,然而经检查得知,现阶段在数据生产及汇交环节还存在诸多突出性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土地出让与征用、各类用途土地报批等数据信息普遍无法保证信息录入的及时性、规范性、全面性等。
2.3 海量数据管理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完成不动产的统一登记与记录之后,需要将与房产相关的各类数据上交国土资源管理库,由该数据库进行资料的分类和整理,在该管理环节之中所采取的各信息处理管理技术与现有的信息安全之间存在较多的矛盾。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相辅相成,只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安全才能够提高信息化水平。首先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及硬件和软件难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基础设备、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服务器作为重要的信息管理硬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难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十分有限,无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次是内网与外网之间的交换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在对各类敏感数据进行审批与分类时涉及许多大比例尺图形,大部分的部门在处理各类业务时,直接在内部网络中进行,但是上级部门之间以省政务服务网的主,大部分的局门户网站以及监管系统都在外部网络上运行,最终导致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存在空白点,因此无法保障资源的实时共享,难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3 “互联网+”背景下改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统一电子政务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市级以及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必须要以业务流程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不断促进流程的优化升级和重组,为业务的正常运转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服务与管理之间的联系,通过合理布局,建立开放性的管理框架和应用架构,为各个部门工作的搭建政务基础平台,保障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高效变化,真正实现简便性,通用性的系统管理模式。
3.2 优化业务运行平台
加强矿政管理信息系统,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统一行政审批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真正实现信息资源以及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保障各部门能够在统一的业务平台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价值,促进运行服务体系的高效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各种高新技术的运用促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完善,将交易监管系统,地籍管理系统以及电子政务系统相结合,保障项目审批的合理性,严格按照各个项目流程的实际需求,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集中的审批和实施的监督,保障各个部门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不断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按照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所出台的各项标准建立科学可靠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标准,积极推动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高新技术,营造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尽量避免各种信息资源的浪费和冗余,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相结合,积极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网络体系的建设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备份处理,保障各个区域能够在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中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
3.3 完善核心数据库
严格按照国家所出台的标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将业务管理、调查评价、综合统计以及资源监管相结合,保障各类数据的高效处理和优化组合,严格按照各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实现统一的规范处理,综合考虑数据格式坐标系空间参考以及组织规范,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真正的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动更新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严格按照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保障信息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合理性,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以及矿产资源的使用情况实现全市土地资源的高效管理。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行政部门需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保障服务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各种大数据平台以及数据挖掘技术,保障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并实现长期的动态跟踪,建立可视化的综合监管平台,将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促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积极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模式,实现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充分利用。工作人员需要注重海量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要求促进工作模式的转型。
3.4 打造高效信息服务平台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门户网站,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积极利用各种高新技术,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真正实现技术驱动创新。建立全流程的在线办理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积极解决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难题,为其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铡F浯危工作人员还需要将公开和公平作为自身工作的原则,保障国土资源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并不断扩大资源的覆盖范围,积极促进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保障社会公众以及企业都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利用,通过数据资源共享目录的建立来加强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从而真正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陆敬刚.“云计算”时代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建设策略[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4):77-80.
[2]杨丽萍.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商,2016(31):79.
一、整合国土资源声像档案十分必要
(一)随着数码相机的应用,数码照片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土资源声像档案的一部分,与传统的纸质照片相比,数码照片具有储存时间长,占用库房空间小,连接方式多,查阅存档快捷和容易修改,便于编辑利用等诸多特点,而纸质照片往往不是数码照片这些特点和优势,因而纸质照片的利用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将室藏的纸质照片档案通过扫描转换成数字图像储存于计算机磁盘或转制成光盘,十分必要。不但不褪色、不变形,可以长期保存,而且一张普通的光盘就能储存上千张照片,既节约耗材又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
(二)随着国土资源业务的不断拓展,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的现时性,土地复垦整理现场的论证、施工及验收的持续性,土地执法监察、诉讼案件的现场性等逐步得到强化,要求对这些国土资源业务的开展进行现场拍摄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中形成的摄像磁带资料越来越多。因此通过对现场拍摄资料的筛选,将高质量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摄像磁带转制成VCD、DVD光盘加以保存,很有必要,是日后制作专题片、宣传片等运用多媒体开展国土资源宣传活动不可缺少的资料。
(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土系统办公自动化的推广与应用,电子文件的种类、数量将越来越多,因此,通过各类数据库的建立,对电子文件进行“组盘”,即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相关文件通过拷贝组合到同一磁盘、光盘或磁带等载体上加以保存,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光盘、磁带必将会成为国土资源声像档案的主体。
从以上几点来看,国土资源声像档案信息化建设非常必要,非常迫切,这对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服务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二、目前国土资源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和认识不到位。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数码摄影、摄像等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够重视,有些单位和部门只把这些数码摄影、摄像资料作为宣传的工具,个人的爱好,往往在使用后由于内存有限,对照片、影像资料不管有无价值,随意将其删除,或作为私有资料保存起来,造成大量国土资源声像资料的流失。
(二)管理硬件配备不齐全。数据库的建立和利用,数码摄影、摄像资料的制作和调阅,都要依靠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才具有生命力,从制作、处理到归档等全部声像档案的管理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才能实现,离开了这些现代化设备,管理活动便无从谈起。但目前国土资源系统有些单位和部门对声像档案管理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设备老化陈旧、配备不全,使国土资源声像资料的归档、存储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数码档案信息具有易改性和与载体的可分离性,容易在计算机中进行增删、修改或改变储存空间等操作,且很难留下痕迹。特别是对一些照片、文字信息与载体分离后(进行复制),如果原来照片没有备份,就很难辨其真伪。因此,对数码档案信息的管理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加以规范,进行制约。但目前国土系统在这方面的管理制度还不很完善,有的甚至就没有,使得国土资源声像档案信息管理无章可循。
(四)管理人员的素质急待提高。面对国土系统声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管理人员的素质达不到管理的要求,有的对数字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了解,工作中感到束手无策;有的对计算机、刻录机及相关应用软件掌握不够熟悉,总认为操作比较复杂;甚至有的干脆放任自流、不管不问,造成声像档案信息的大量流失。
以上存在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国土系统各单位和部门,这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三、提高国土资源声像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强化声像档案收集的宣传和协调。做好国土资源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各单位、各部门的支持和协作。因此,我们在声像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既要认真做好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声像档案对国土资源事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又要理顺档案管理机构与各档案生成单位和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加强指导,形成声像档案的收集、积累、归档的有序工作格局。
(二)订声像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机构应明确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照片、录像和数据库等光盘、磁盘纳入归档范围,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到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职责中,以完善的制度来保证这一新的载体形式的档案得到妥善管理。具体应做到四个明确:1、明确专人负责声像档案资料的收集、鉴定和归档。2、明确声像档案资料的归档、鉴定和验收的检测标准,包括记录格式、编号、说明等内容。3、明确声像档案储存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将鉴定过的照片、录像资料和电了文件等拷贝到耐久性的载体(如光盘),一般一式二份,一份封存保管,一份供查阅利用。4、明确光盘的标识内容。包括载体编号、题名、保管期限等。
在声像档案的利用上,也要明确相关规定,如1、光盘只有在使用时,才能从包装盒中取出,使用后及时放回到原包装盒内,并保持清洁。2、光盘的标识应贴在包装盒上,不能直接贴在光盘上,不能普通硬笔在光盘上书写文字。3、光盘存放应远离磁场和有害气体、强紫外光,并保持一定的环境温度,防止霉菌滋生。4、光盘平时应竖立放置在惰性塑料包装盒内,不应叠放、堆放,防止光盘弯曲、变形、划痕。
当今世界,信息化无处不在,信息技术正深刻地引领着经济社会的的变格与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同样面临着发展迅猛、势不可当的信息化改革。国土资源信息是国民经济信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是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加强国土资源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基础。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和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及政务公开的重要途经。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可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把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及相关内容在网上公开,建立方便的信息查询系统,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并通过信息反馈听取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采纳合理建议,推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促进政府工作方式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我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十二五”工作任务,新要求,把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地应用到全县国土资源各项工作中,为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网络建设情况
我局现已有1套外网络系统,采用中国联通10M专用光纤,通过双绞线接入到每个股(室)及局内二级单位。现已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国土资源主干网,建立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20__年建成了磷矿产品运销监督管理监控中心机房,配备高性能服务器1台,3台交换机,可通过网络在监控中心远程监控各磷矿监督管理站。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今年以矿管“一张图”为契机,投入资金48万元将机房迁至局五楼,进行了整体改造。通过改造,我局计算机机房建成了一个集机房装修、机房安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整体供配电、电磁屏蔽、安全保密、恒温恒湿、环境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可用性机房,达到全省山区县市的一流水平。
(三)数据库建设情况
完成了全县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1: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1:1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1:500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县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等建库工作。
(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
通过县电子政务网,20__年7月建立了远安县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累计政务公开信息500多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我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投入少,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其它本级部门。
(二)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由于地域等原因,我县缺少专业人才,尤其缺乏即熟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又精通计算机系统建设和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又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人才的短缺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基础数据库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并不断更新数据,才能保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完整性。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定期更新机制,是今后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
(四)没有统一标准规范,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原有的信息系统在应用体系结构、技术路线、数据存储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系统接口不开放,形成信息孤岛、无法整合、难以共享。另外,国土资源业务的多样化、管理的复杂性,也造成了业务系统的复杂和缺乏连接。
(五)没有数据中心,无法提供决策支持。没有统一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分散、异构的数据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很多国土资源业务还处于手工、纸质件办理的阶段,数据查询及统计不便,数据口径不一。不能实现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无法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三、措施
(一)组建机构,明确职责。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系统规划、有序建设,只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顺利推进。20__年5月29日县委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远安县县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核定编制2人。我局也成立了远安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和推进。
(二)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机制。信息化项目建设要实现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用户管理、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协同互动等行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与汇交,维护与更新,交换与共享制度,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制度,规范政务和服务信息的公开行为,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确保系统和数据运行安全可靠。
一、##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统筹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
20__年9月,##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通知》,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工作,以公开、透明和服务为目标,以市局和两个试点县(修武、武陟)为示范,以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20__年11月,该局专门成立了金土工程办公室,结合《##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统筹规划,制定《##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通过了国土资源部信息办组织的专家论证,明确了##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功能,形成覆盖全市的上下联动、科学规范的网络化国土资源主流程管理;建立全市国土资源数据网上获取、汇总和上报通道;形成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形式的全市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重点部署研发5个应用系统,安装集成部下发的2个业务系统,进行5个数据库的建设,同时以修武、武陟两个县为试点,开展县级应用系统建设。
(二)完善网络,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该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成符合国土资源业务特点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一是完成了对局域网升级改造。为实现内、外网完全物理隔离,在原有外网网络基础上,专门铺设一套内网线路,并为全局每台电脑加装隔离卡和硬盘,采用双网布线、双硬盘加隔离卡的方式,建成了物理上完全相互隔离的外部局域网和内部局域网。其中外网与互联网连接,形成互联网访问、信息服务和非业务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内网与省厅视频专网和市政府电子政务内网连接,成为业务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二是建设了覆盖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政务内网。本着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市政府电子政务内网网络资源,与市政府信息办联合下文,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建设任务,负责所在辖区国土资源部门的政府内网光纤的接入工作,建成了覆盖六县五区及五个二级单位的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实现了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三是加强了网络安全建设。首先,为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各节点添加了防火墙,加强网络防护,并采用vpn技术建立虚拟专网,实现网上业务数据的加密传输;其次,增加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设备,重点防护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的安全,确保全市国土资源主干网的安全、畅通、保密。
(三)增强设施,建立市级数据中心
为了满足数据存储和业务应用的需要,该局搭建了市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符合国土资源业务运行、数据存储的市级数据中心,将全市基础数据统一存储在市级数据中心,县级作为应用终端可远程访问各类基础数据库,并通过交换程序实现市、县两级的业务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首先,完成了服务器机群系统安装与调试,包括数据库节点、应用系统服务节点、数据交换节点、网管及防病毒节点、备份服务节点、信息服务节点、视频切换系统、机柜及其他机群辅助构件;完成了存储系统和备份系统的建设。现已安装高性能服务器10台、4.8t存储设备1套、40t备份设备1套,网络交换机6台,20千伏安不间断电源1套。其次,在系统软件方面,主要完成了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arcgis平台、存储备份系统的建设。
(四)结合实际,大力推进业务系统建设
该局结合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了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先后完成了耕地保护业务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业务系统、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为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同步开展了信息服务系统、地籍管理业务系统和综合事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
一是实现主流程信息化。针对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具有审查环节较多、审批时间较长、材料复杂多样等特点,该局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供应等业务的网上审批系统,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和用地单位的报件一律进入该系统报批用地;建成了矿业权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划定矿区范围、采矿权设立、变更、延续、注销等5项业务的网上申报、审查;建成建设用地预审网上审批系统,提高了预审和规划修改工作质量。
二是实现网上图形辅助审查。建成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专用图形综合查看功能,用于文档、扫描图件、矢量地图和附加材料的浏览以及扫描图件的配准、拼接,提供坐标配准、图件自动拼接、坐标套合、局部矢量化等功能;支持基于arcgis基础数据库的图形辅助审查,全面实现建设用地的网上图形辅助审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审查、基本农田占用审查、违法用地审查、压覆重要矿床审查、用地界限审查等。
三是实现部配发系统界面集成。将国土资源部配发的建设用地供应备案系统和执法监察管理系统进行了界面集成,连接了数据中心的oracle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共享,已在相关科室安装部署到位,并开始使用。
四是完成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县级试点建设。为了网上审批在全市全面推广,该局选定修武、武陟进行了县级网上审批系统的试点建设,现已开发完毕并顺利部署,实现了修武、武陟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预审、农转用审批、土地征收审批、单独选址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审批等在内的网上审批,目前该系统正在试运行,其他县(市)区局也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五是实现全市国土资源公文网上传输。该局于20__年初开通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实现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公文传输和非行政公文的内部流转,实现网上传送公文即时送达。随着金土工程的建设,将公文传输系统纳
入金土工程统一平台中,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 六是实现无纸化办公。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常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该局开发部署了综合事务管理系统,与金土工程网上审批系统采用统一平台,实现了与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共包括收发文管理、督办管理、登记、复查复核、车辆管理、燃油管理、物品管理、会议管理、接待管理、购物管理、请销假管理、工作台帐管理、公文交换等21项子系统,基本上覆盖了日常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收发文管理系统实现了记录每份公文的来文时间、答复时间、报送给谁、行文时限等内容,并提供公文审阅范围控制、审阅时限控制、发文拟稿、领导审阅、公文查询、公文会签、公文归档、公文删除、公文实时追踪等功能。
(五)夯实基础,加强数据库建设
准确掌握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加强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是金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局相继完成了五个基础数据库的整合建库工作,且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为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新建了四城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完成了全市六县五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整合;二是新建了全市1: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三是新建了全市1:10万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四是新建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五是新建了全市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另外,还启动了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开发了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对全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整合、存储和管理,并通过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向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做到了成果共享。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使该市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升了决策水平
随着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立和各种业务系统的深化运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数据不断完善,通过统一建库存储,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能实时查询数据、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利用综合查询统计系统,可根据用地报件标题、项目类型、建设用地面积范围、农用地面积范围、耕地面积范围、请示文号、收文日期、办理状态、所属县(市)区等多种条件组合查询用地报件,并将查询结果直接导出到excel文件用于形成各种汇总统计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促进了规范管理
在应用系统开发时,既考虑系统功能的开发,也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设计各种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审查内容和会审单位,实现了建设用地报批和批后供地等各种环节的无缝化管理。提供了对办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有效手段,通过流程查询,可根据报件标题、项目类型、报送时间范围、办理状态等多条件组合查询用地报批业务的流转情况,对逾期未办理或需要紧急处理的进行实时催办,提高用地报件审批效率。实现了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随时统计用地报件审理效率,统计每个部门审理报件所花时间、超时办理次数、节约办理时间长度,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部门绩效考核。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国土资源规范管理。
三是提高了服务质量
利用网络快速传输的特点,减少市局与县局之间交流的时间,文件传送时间从原来的两三天缩短至几秒钟。报件电子化后,变原来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报件可以同时发送到相关科室办理、会审。市局与县局用地报件审查规定时间从原来的各系统累计22天,分别缩短为10天和8天。此外,综合查询统计系统可自动汇总、自动统计数据,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差错发生。同时,从为民、便民、利民角度出发,该局开发了政务信息内网网站和互联网门户网站,将政务公开细化到全市国土资源具体业务管理中。
四是降低了行政成本
由于直接在网上受理和审查,在这种“虚拟窗口”的模式下,县局承办人员和业务申请人可随时在网上填写或补充相关申请材料,无需来回奔波。无纸化办公的实现,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纸张油墨的消耗;公文传输系统的开通,在提高传送速度的同时,也大大减少送件取件的交通费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办公经费。
五是促进了廉政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不仅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还最大限度地将行政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系统的廉政建设。所有报件一律通过网络进行报批,增加了透明度,防止与避免了暗箱操作。县国土资源局和申请人不直接找审批科室,收件和审查都按既定的程序运行,同时系统还对所有的环节都进行自动的约束检查,每一宗报件的办理人员、办理过程、办理时限、审查意见随时都可以在网上查看,监察和督查部门可件件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审批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该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至深、从起步较晚到快速发展的各个发展阶段,经过几年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市国土资源申报审批管理的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主要做法体现在:
(一)领导重视、资金保障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技术要求高、投资额度大,涉及范围广。自20__年该市被确定为金土工程一期建设试点城市后,该局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金土工程建设作为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来抓。为了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金土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确保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局长亲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及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各单位、各部门在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全局“一盘棋”的良好格局。同时,市局主要领导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金土工程项目情况,积极申请建设资金,市政府在资金上也给予大力支持,投入专项资金800余万元,确保金土工程各项业务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有力地推进了信息化工作的软硬件建设。
(二)立足应用、稳步实施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信息化建设应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向导,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从需求上找切入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边应用、边
总结、边完善,建成一个用好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在应用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涉及多方面内容、多个开发领域和多种业务类别,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只有集中资源,整合力量,抓住重点,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少走弯路,确保信息化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该局以建设用地报件网上审批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在规范建设用地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成功搭建了全市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市级数据中心,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快其他项目的建设速度,逐步建成矿业权管理系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公文信息传输、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基本满足了管理需求。 (三)抓好培训、强化推广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全面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应用系统的推广速度,为应用系统的正式运行奠定基础,该局注重统一组织培训,针对业务系统特点,由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分别授课,并设立系统支持热线,负责解答系统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信息化手段的全面应用。一是从20__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系统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以竞赛活动的方式激发全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学习热情,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二是各县(市)区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方法,为电子政务的推广打下基础;三是针对应用系统进行技术培训,对已完成开发的应用系统进行专项培训,使各业务科室熟练掌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确保应用系统能真正用起来。四是针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和实际操作,对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原理、操作方法、一般维护、常见故障排除等进行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能熟练掌握系统软件和硬件的维护管理工作,并能及时排除一般故障。通过选择修武县、武陟县作为县级业务系统建设试点,摸清了业务需求,完善了网上行政审查模式和业务流程、材料格式等,为网上审批系统在全市推广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管理、注重质量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项目管理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为保证每个信息化建设不流于形式,不半途而废,做到项目管理有据可依,项目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制定了《##市国土资源局金土工程建设规划》,对重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该局信息中心负责开展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局金土办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评审,并邀请有关专家论证。对评审通过的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项目实施单位。信息中心在项目实施前必须编写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经局金土工程领导小组审议,报局长办公会审定后执行。项目完成后,由局金土办组织审查验收。对于交付使用的项目,信息中心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系统使用、运行、维护制度,经过金土工程领导小组审定后,交付相关业务科室使用管理,具体系统运行与维护由信息中心承担。
(五)健全机构、培养人才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网络构建、系统研发、推广应用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在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合理有效地组织技术力量,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为保证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该局成立了信息中心,抽调专业人员充实技术力量,面向社会招聘2名专业技术人才,并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各县(市)国土资源局也均成立了金土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信息中心,引进了专业人才。同时,坚持在开发中锻炼人才,在应用中培养人才,每一项系统建成后,都及时组织培训,让管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系统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服务水平。
(六)认真考察、择优选择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环境是基础,软件开发是灵魂,协作单位的开发水平和实力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为了选择开发实力强、水平高,且熟悉国土资源业务的软件开发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到合肥、北京、无锡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软件开发单位实力,了解项目案例的完成情况和运行情况,并与项目使用单位进行沟通学习,全方位了解软件开发单位的实际情况,为系统软件的顺利开发和部署奠定了基础。
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化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网上申报审批是对传统办公模式一次变革,虽然该局相继出台了《电子政务系统及网络运行管理规定》、《应用系统电子收文指导书》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网上报批方式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和制度,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些制度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不够全面,还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探索,补充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网上审批更严谨、更科学。
二是信息化应用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深入应用,对信息化应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学习意识不强,仍习惯于传统作业方式的现状,延误了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在县(市)区更为明显,因此,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技能,是今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是基础数据库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并不断更新数据,才能保证基础数据的现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目前基础数据运行情况来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现实性还不强,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地籍库等重要的基础性数据还不完整,影响了图形辅助审批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统计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加强基础数据建设,建立定期更新机制,是我们今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四是纵向、横向网络还需进一步联通。目前,网上审批仅限于该局机关内部,对上,部、厅及市政府没有形成网上报批,横向,市直机关之间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因此,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之间还需要尽快形成网络体系和报批程序。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政府管理
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实现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重要责任,在参与全市宏观经济调控、加强资源监管、保障资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为政府部门宏观经济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国土资源信息支持,对于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者和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网络、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和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市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大,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
1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建设技术难度大
国土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测绘管理、地质环境、土地督察、执法监察等多方面的内容,业务范围广,流程复杂。国土资源数据涉及土地、矿产、测绘等不同部门,种类繁多,数据量大,具有时空动态性、时效性等特点。复杂的业务内容、海量的数据,客观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理顺业务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如何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促进不同部门间不同格式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如何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如何加强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国土资源信息等等,不仅需要“3S”(GIS、RS、GPS)技术作为支撑,还要综合应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这都加大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技术难度。
1.2国土资源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
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也相对滞后。在信息化建设前期,各部门使用的业务系统多由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配置。由于业务内容和需求不同,不同部门使用的系统也存在差异,造成了数据的分散。特别是有的部门使用多个系统,这些系统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而开发使用的编程语言、数据接口标准各不相同,在运行环境、数据标准、存储格式上难免会存在差异。比如,由于使用不同的业务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MapGIS软件格式,而地级成果数据为ArcGIS软件格式,造成了同一区域内数据格式的不统一,数据的交换、共享难度较大。
1.3信息中心组织、协调能力有限,推进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
市级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以及市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维护;按照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进行网络及各种应用系统建设,并指导县(区)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随着业务系统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项目内容也扩展到更多的业务部门,信息中心与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越来越重要。然而,在业务系统的开发部署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认为信息化就是信息中心一个部门的事,对与本部门业务关联性不大的系统的部署工作不积极;有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形成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对新系统的应用存在抵触心理等。信息中心作为技术部门,在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明显不足。
1.4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内容繁杂,信息化建设项目涉及的业务部门多,工作量大。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工作机构,日常工作包括:网络及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部署、维护,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的调试,网站内容的日常维护、更新等内容。随着各部门业务系统的相继部署,数据量不断增大,系统的维护任务越来越重,内容也更趋复杂。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信息中心的技术力量却相对有限,日常的软、硬件系统维护已经疲于应付,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协调及县(区)级信息化的指导等工作更是力不从心。
另外,国土资源业务流程复杂,业务系统的建设客观上要求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并熟练掌握业务的办理流程,以保证系统能满足其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增加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越来越繁重的系统维护工作,迫切需要一支既熟悉国土资源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来进行保障。繁重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
2加强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2.1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模式并举,拓宽信息化项目建设渠道
国土资源信息化涉及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信息化建设项目内容繁多,技术要求高,完全依靠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技术力量几乎难以实现。在目前技术力量薄弱、信息化人才缺乏的条件下,可充分借助外部条件,拓宽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渠道,采取多种模式开发建设。
一是外包模式。对于业务内容复杂、审批流程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间存在数据交换与共享的项目,可采取外包模式。另外,由于各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责类似,业务审批流程大同小异,有些项目建设也可采取部分外包的模式,即由项目承包商针对某市的实际业务流程,对其已建成的其他地市的系统进行局部调整,以满足该市的实际需求。
二是外购模式。对于业务内容相对独立、业务办理流程清晰、审批事项仅限于单个部门、无需与其他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项目,可采取外购模式。
三是自主研发模式。对于功能简单、工程量小、开发周期较短、依靠现有技术力量能胜任的项目,可采取自主开发的模式。
四是合作开发模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复杂、数据流转涉及多个部门、开发过程中需要实时了解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并对功能模块进行适时调整的项目,可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
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要做好统筹规划,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项目建设前期要根据业务需求做好调研,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统一的数据存储、交换、共享标准,特别是外购与外包的项目,要统一业务系统数据接口标准,以保证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项目建设后期,要根据业务部门的反馈情况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2.2统一标准,建设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数据是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标准是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关键。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主要集中在土地、矿产和测绘三个方面。土地管理方面,主要有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地籍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等;矿产管理方面,主要有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地质勘查规划数据等;测绘管理方面,主要有地理坐标数据、高程点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可以按照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标准规范,把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技术平台构建的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整合、汇集,建设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市级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以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进而为国土资源各业务部门提供信息共享和服务。
2.3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宣传和培训机制
针对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传统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不能与信息化应用相适应等,可以从加强信息化宣传和业务系统培训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信息化宣传和培训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基本技能,从整体上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是建立信息化宣传机制,加大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力度,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主管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宣传。宣传内容要切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语言应简明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性的词汇。通过宣传,人们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目标、任务、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以获取他们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建立信息化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结合信息化项目建设及各项业务系统的使用,主要做好主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业务人员、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四个层面的培训工作。要结合应用,注重实效,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边学边用等多种形式定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工作时间长、技术能力不高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还要加强信息化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之能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4加强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到大量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革,涉及到不同业务部门的协调与信息资源的重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会影响整个信息化进程。因此,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组织和机构建设,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实施、管理和维护,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调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针对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组织、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可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信息化应用考核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激励。
一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目前,按照部、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各市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信息中心,可以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协调和推进,各业务部门负责各自职能范围内的信息化应用,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领导小组管理、业务部门参与、信息中心支持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二是建立信息化应用考核制度,将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各业务部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推广。
2.5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针对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并加强培训,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形成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又熟悉国土资源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收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加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行列。一方面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从事软件开发、网络建设等相关行业人才,特别是国土资源业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的人才进行引进;另一方面与高等院校合作,鼓励计算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校大学生来信息中心实习,充分利用高校科技优势和人才资源。另外,要建立激励与分配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的环境。
二是加强对现有技术人才的培训。一方面,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集中与分散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计算机及网络建设、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等信息技术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培训,打造一支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国土资源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对于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工作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基础的人员,可借助高等院校进行在职培训,把握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念应用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实践,提高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3结束语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加上受传统的管理观念和工作习惯的影响,难免会遇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需求,从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筹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进而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应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娄策群.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情报科学,2004,22(2):242-245.
[2]杨琴.温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实施模式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刘羽帆,谢娜,段建南.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7):17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408-01
前言
随着“十一五”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如何利用信,鼠化设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分局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应用,不断提高基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和指导力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和思考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对基层应用工作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与读者商榷。
一、基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的基本要求
1、规范设施管理是信息成果应用的前提条件。
网络和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是进行现代办公的宝贵资源,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载体,而作为随使用效率而产生效益的特殊办公设备和需要以技术手段不断维护和更新的信息资源,必须依靠专业的指导和专门的管理。第一,要统筹安排好机房的正常管理。建立健全管护制度,责任明确到人,任务分工到人,确保硬件设施安全。第二,要规范建立设备管理台帐。严格购销制度,做到合理配置设备,力求物尽其用,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成果持续协调应用;第三,要强化网络安全保卫意识。网络是保障信息畅通的高速公路。必须在上级信息化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加强内外网络的技术监管,确保在网络安全上不出问题。
2、推进系统应用是信息成果应用的根本目标
推进信息系统应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规范管理与服务,更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应用的根本要求。把已建成的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平台尽快应用于各项工作实践,要实现高效、快捷应用信息化成果的目标要求,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落实好“四项措施”。“一个原则”就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依归,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四项措施”即:一是要定人定岗,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化成果的应用工作;二是要教育培训信息管理人员,使他们尽快适应网络办公环境,熟练掌握网络维护知识,提高系统维护能力;三是要优先使用基层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的信息系统,比如综合事务系统、系统等。四是要重点突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好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果数据管理。
3、保障信息安全是信息成果应用的必然要求
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水平,保障信息安全是信息成果应用的必然要求,要以“一处溃败,全盘皆输”的理念来统筹规划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首先,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来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六项信,鼠化工作制度,严禁内外串网,严格数据保密,严把病毒入口关;其次,要从提高思想认识人手,强化安全忧患意识,正确配置和合理运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软件,牢固树立保障系统、数据、网络的安全意识;第三,要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网络或信息安全事故,力求做到快速反应、排查准确、清除陕捷,第一时间找原因,最小范围控制影响,最低限度减少危害。
二、基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管理与应用的建议
1、提高人员素质是提升应用效果的重中之重
信息化素质是现代管理手段和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要把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作为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化办公能力不足问题。首先,通过基础知识的培训教育,培养自学能力,夯实业务基础;其次,通过硬件配齐备足,确保人人都能拥有基本的硬件设备,当前,国土资源基层管理部门均能达到人均1台电脑的配置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普遍提高已成为现实。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以实践促提高。把各类业务系统延伸应用到基层服务的最前端,通过业务办理操作来实践应用,来促进人员信息化素质提高。
2、健全管理制度是提升应用水平的坚实基础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机制是稳步提升信息化成果应用的坚实基础。基层管理部门也应要在现有信息化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和制度。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制订设备管理制度、息化建设质量评估标准、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标准等相关制度和标准,对信息化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建设情况进行量化细化,增强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制度健全,才能真正做到让制度约束人,让制度引导人,让制度监督人,让制度激励人。
3、完善组织体系是拓展成果应用的有力保障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都在要求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实施体系。创新国土资源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具体工作职责是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证。这一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调整充实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基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的规划、项目讨论和实施协调工作。二是加强本级机构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服务工作提供组织和技术支撑。由于基层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要实现有效管理、高效服务,充实信息管理应用人员(以3-4人为宜),提高人员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有效的汇集管理资源。建立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小组,吸收一些信息化技术好、业务优的基层工作人员参加,并定期举办技术研讨活动,来提升各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
4、强化督查指导是保证成果应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