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09:22: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第一,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有时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主动帮助他完成。生活方面,同事之间也能够做到和谐相处。不管是同科组还是同年级同学校的同事都能够互相帮助。业务方面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有时同事碰到要经济方面的帮助也都能够尽自己所有帮助他好事多多,不胜枚举。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教师是向受教育者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唐?韩愈《师说》中“师者。调节个人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
上课的语言修炼、生活中的师生往来、同事的相互关心,本人在工作生活中处处以师德的修养来要求自己。都能够尽自己所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年有一位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的艰辛,多少次想退学回家去打工,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系到学生家长,和他一家人共同商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经过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明,加上我对该学生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大帮助,使该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同时申请助学贷款上了大学。
而且在下课后、生活中也要为人师表。经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作为一个教师不但是课堂上的老师。下课后一起聊天,共同谈生活、谈人生、谈世界,一起在运动场蹦跑…
第二,在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方面。
本人胜任、熟悉中学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长期不断地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深入研究,熟悉掌握高考大纲,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总结,很多在有名的期刊发表。
上课时本人能够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当时的社会面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授课。高中一年级的经济学知识,运用生活中的形势变化情况,巧妙的融合在教材中,让学生通俗易懂,真正了解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常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体制、股票市场等。高中二年级的哲学常识抽象、费解,本人能够把教材的问题融入在每一个小故事中,同时插入有一定笑话、幽默的例子,使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观点。对高三枯燥无味的政治常识,本人能够结合当前各国的政治制度生动讲解,对一些的知识点,我把每一个要点以故事的形式串以来,使学生很轻松的把握了课本知识。
第三,在工作考勤方面。本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养成以校为家、惜时如今,坚守本职的工作作风,我的办公桌以及家里的房间都贴有不断更新的时间表、课程表,从不因私人的事情耽误学校的正常工作,每天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上班时间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也从不因自己的身体的小毛病以及家里的事情随便请假,每年每学期都得到学校的全勤奖励,同时每节课上课前也都能够准时在预备铃响之前站在教室门口,能够保证一节课的完整性,也从不旷缺过学生一节课。做班主任时更是起早贪黑,从早到晚按时到位在每一个教学、休息环节体班级象家庭一样的温暖!
第四,在工作成绩方面。任职以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很大成绩。每年每学期乐意接受学校的工作安排,任教过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我的上课方式,毕业以后都能够获得学生、家长们的良好口碑,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
在每学年的期考、段考以及高考会考中,本人的教学成绩一直居于市里同类学校的前茅!特别在至年度的所带班级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居第一,当年被评为玉林市先进工作者.同时年本人参加高考评卷也因为我按时、守时、高效率而被评为高考优秀评卷员,年在广西教科所负责举行全区的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中,本人负责指导参赛老师讲课,又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年被评为陆川县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年所任的班级课题《爱——铸就梦想的翅膀》参加中央教科所的比赛获得了三等奖!
一、经验总结与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总结与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主要是介绍教师尝试的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包括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或针对某个问题尝试采用的解决办法。这类论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尝试某种新的方法?基于什么问题或状况提出的想法?
具体操作过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某种方法;
方法运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学效果发生的变化;
建议和启事:如果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新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撰写经验总结与交流类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泛泛而谈。稍不注意,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这种论文并不介绍具体的某种经验,而是空泛地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二,切忌空口说白话。虽然是总结经验,但论文还要讲究论证的说服力。经验总结类论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来验证某个结论,但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比如,如果论文认为采用某种方法之后教学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适当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加以证明。
第三,切忌老生常谈。学术期刊审稿时最忌讳老生常谈的文章,而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又最容易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
(1)有的教师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见的情况或已经反复介绍过的经验当作新的经验来交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朝着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始积极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以便及时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没有接受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而现在又缺乏必要的指导,所以不少教师在论文写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我本人目前担任两家面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期刊的审稿和编辑工作。在审稿和编辑过程中,我一方面对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积极投稿的热情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稿件的质量问题感到忧虑。很多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撰写的论文被无情地退稿。有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术期刊对稿件太挑剔,有的则认为投稿要靠特殊关系。其实,就我所知,目前外语类学术期刊都有稿件难求的问题。稿件难求并不是说没有人投稿,而是在大批的稿件中优质稿件难寻。
我个人认为,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以及各级教研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水平。同时,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员和编辑人员也应该经常与作者群体进行沟通、交流。为此,我愿意结合自己在审稿和编辑工作中的体会,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谈谈论文写作的一些具体问题。本文所谈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和认识。
一、论文类型及写作要求
中小学英语教师撰写论文时,经常为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感到困惑。有的教师在翻阅别人写的论文之后,还是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各种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并没有统一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其实,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类型。下面我们谈谈常见论文类型及其写作要求。
(一)经验总结与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中小学英语教师写得最多的还是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有人认为总结经验不算学术论文。其实这是对学术论文的狭隘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总结成功教学经验,并从中提炼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教学理念,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总结与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主要是介绍教师尝试的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包括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或针对某个问题尝试采用的解决办法。这类论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尝试某种新的方法?基于什么问题或状况提出的想法?
* 具体操作过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某种方法;
* 方法运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学效果发生的变化;
* 建议和启事:如果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新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撰写经验总结与交流类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老生常谈。学术期刊审稿时最忌讳老生常谈的文章,而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又最容易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有的教师为了写
文章而写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见的情况或已经反复介绍过的经验当作新的经验来交流。其次,有些年轻教师的确从自己的教学中有所心得和体会,但这些心得和体会已经反复总结和交流过。
为了避免老生常谈的现象,我们建议教师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要使自己的经验让别人读起来觉得有新意。另外,平时要多阅读相关学术期刊刊登的文章,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第二,切忌泛泛而谈。稍不注意,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这种论文并不介绍具体的某种经验,而是空泛地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三,切忌空口说白话。虽然是总结经验,但论文还要讲究论证的说服力。虽然经验总结类论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来验证某个结论,但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比如,如果论文认为采用某种方法之后教学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适当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加以证明。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很多教育教学的决策依赖于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结果。因此,现状调查与分析类的论文也是中学教师和教研员经常撰写的论文类型之一。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进行调查;
* 调查设计:包括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采样方法、调查工具、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等;
* 调查结果:包括数据统计的结果;
* 分析与讨论: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
撰写现状调查与分析类论文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样本的数量要适当。很多教师经常问一个问题:究竟需要多大的样本?其实,关于样本的大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样本的数量取决于研究的目的以及取样的比例。假如某中学有30名英语教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某些情况。如果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当然会得到可靠的数据。但如果条件有限,只能随机调查其中的15名教师,也能得到大致可靠的数据。当然,有些统计方法对样本的数量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要使用适当的数据统计方法。调查的结果如果不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就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对统计方法并不熟悉。我们建议大家看一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如刘润清编著的《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韩宝成编著的《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文秋芳编著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详细信息见本文的参考书目)。另外,大家还可以请数学学科的教师提供帮助。
(三)理论学习与探究
有些中小学英语教师并不满足于总结经验,而是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就一些教学理论、课程理论等问题进行探讨,如对某些理论本身或其实际价值提出质疑,或提出改进意见。这类论文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是很有意义的。撰写这类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理解所探讨的理论,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的教师对某个理论并没有完全理解,就对其进行批评或质疑。无论是批评还是质疑,都要讲究证据。如果没有一手的数据,也要有严谨的逻辑推理。
第二,不要试图对某个理论进行全面的讨论。如果所写的文章篇幅并不很长,我们建议教师针对某个理论的某一点展开具体的讨论,而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对所探讨的理论全盘否定。
第三,要尽可能结合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师撰写的论文一般不会投给那些学术性或理论性较强的期刊,而是投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侧重实践的期刊。这类期刊在审稿时都要考虑论文是否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四)实证研究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教师开始尝试撰写实证性论文。所谓实证性论文,就是在实验室或自然教学环境中设计某种实验来检验某种假设,一般情况下要有实验对象。这类论文学术性较强,写作要求较高。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和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
2.文献综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与本研究有关系的现有研究。重点介绍以下内容:关于这个问题(指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争议或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研究设计: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
4.数据分析与报告: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本章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全面、准确、如实地报告研究的结果;要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数据差异的显著性,不能只是简单呈现基本数据(如平均数、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图表的优势呈现数据。图表要清楚、准确;要有必要的图例和说明;要充分利用数据,认真研究数据所反映的某种现象,从中有所发现。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可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适当的比较。
5.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常见语言表达和行文格式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问题
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应该力求做到语句通顺达意,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正确,标点符号使用恰当。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语言,正文中尽量减少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现象。我本人在审稿过程发现语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子缺主语的现象最为突出。(2)词语搭配不当,如“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导”应为“要求”。(3)语言的口语化现象突出,如“想在一个单一的任务型活动设计中体现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整体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学生能够学会质疑,体现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好事”。(4)重要信息与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颠倒,如“高三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高考,这是教师们普遍的看法”。
(二)准确性问题
很多教师在论文中提到某种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往往不提供准确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说法,如“新教材”、“人教版教材”、“初中大纲”、“新课标”。在学术论文中,首次提及某些教材或教学大纲时,要使用完整的名称,必要时提供出版时间和出版者或作者,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再次提及时可以使用简称,但必须在第一次使用的全称后面注明简称形式,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标准》)”。
(三)小标题的使用问题
合理使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结构显得清晰、明了,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是,我在审稿中经常发现不用小标题和滥用小标题的现象。有时连续几个段落没有小标题,有的文章甚至通篇不用小标题。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滥用小标题,有时一个小标题下面只有一两句话。另外,小标题与正文内容不吻合、小标题层次不清楚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合理使用小标题,而且要使小标题层次清楚。同一层次的小标题要么统一使用名词短语,要么统一使用动词短语,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各级小标题应单独占一行,而且小标题不宜过长。标题的层次标号要规范,一般按照一、二、三、??;
要想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必须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及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通过我校教师科研素质前测调查情况,发现多数教师的科研素质处于中下等水平。为此,我校每学年都举行科研知识培训学习活动。科研知识培训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科研主任培训科研骨干教师,第二层次是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全校普通教师。为检查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每次培训学习后,都进行严格的科研知识测试,合格者发合格证,不合格的下期继续培训。无论哪个层次的培训,都做到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相结合,统一集中培训与分散自主学习相结合,记好学习笔记与写好学习心得相结合,常规检查与训后测试相结合,检查测试相结合,培训效果显著。通过科研知识培训与科研知识测试相结合的途径,全校教师深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掌握课题研究及经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内容
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筛选研究课题的能力。在推进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执行新课标过程中,科研型教师必须善于从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其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题。我们觉得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正是选择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把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近年来,我校以“在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以“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本学科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总专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每次专题研究活动,都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时间,进行分组专题研讨,在学校总专题下,结合本学科分专题进行。要求各教研组长在搜集本学科教改中急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研讨材料,在组内交流互动,各抒己见,探讨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课题研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途径提高了教师的科研选题立项能力。
三、校本科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要想深入扎实地推进新课改,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按照“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思想,将校本科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研训一体化,建立多维立体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因此,多年来,我校集中开展了以案例分析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活动。首先由教导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搜集典型案例,然后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集体讨论分析这些案例,找出案例的解决方法及给我们的启示,拓宽教师教育教学新思路。最后,教师个人从所给案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案例,加以详细剖析,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剖析案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有的可以形成经验总结或论文。通过案例分析活动,不仅训练了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教师践行新理念、执行新课标的能力,同时教师也积累了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素材,培养了良好的科研习惯。
四、校本科研和校本教研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科研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校本教研这一途径,本着科研课题进课堂,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的思路,把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科研与教研互相促进的作用。近年来,我校以课题为依托,主要通过开展“同课异构”课题实验课形式来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首先同学年同学科教师根据立项课题,确定“同课异构”的课题,然后同学科教师全员出课,互相听课。最后让各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新理念及新课标,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教研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去评课。要求评课者对执教者讲课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析,总结收获,学习经验,吸取教训;然后要求各位教师对本组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整体评价,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字数不少于1500字。这样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教师之间互相评课、互相学习,不仅提高了各位教师落实新理念、执行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科学客观的评课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经验反思与论文交流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关键所在
学校的“青蓝工程”为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搭起了桥梁,我有幸与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结为师徒,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引路人。两位老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理论,还有工作中那份认真的态度,常常让我在感动之余,获得了很多学习、工作的动力。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如下:
一、教育、教学:教师担负着为祖国托起明天太阳的重任,作为新教师的我,要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准,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并且要学习怎么样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常规教学工作外,我要积极地向她们学习,从中吸取一些教学经验,认真听两位老师的课,做好学习笔记,同时还多接触其他语文老师,听他们如何上课。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认真学习研讨相关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并积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其他教学活动。
在备课方面,做到先周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个备课环节,因为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教案有完整的教学环节。有问题及时向师傅或其他教师请教,同时注重用活教材,多设计一些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在讲课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做到有效教学,注意教学环节的紧密联系。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方式,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简单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同时,要注意体态语与表情语的使用,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并且投入到课堂当中,与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在作业批改方面,做到每次留下的作业都要认真及时批改,全批全改,及时复批。
在师生关系方面,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要尊重理解学生,宽容和关心学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才能更加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师德修养:孩子有着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还有那钻石般的童真。教师应该用无限热情,无限希望,无限的爱去爱护他们,在有经验的两位老师的支持和带领下,我将用各种方式、方法来了解学生。与他们同喜同忧,同玩同乐,处处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理智施爱,用爱心谱写一曲优美的旋律,让爱心的种子撒满他们成长的道路。
⒈ 注重体会和领悟,联系经验引新知
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很多未知能力水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活动平台,这种活动平台仅仅是思维活动的中介平台。学生进行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在进一步脱离实物控制的抽象关系中提炼出核心的知识内容,获得教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运动活动是否是逻辑活动、能否获得充足的活动经验时,要考察学生能力是否运用抽象的数字、字母、示意图和符号等工具,对具体操作的对象进行逻辑化的处理,探究过程中活动之间的各种联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对以往经验的运用,通过经验合作教学使学生在联系已有动作技术与旧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动作与新技能。篮球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经验合作教学法,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运动经验,对比以往的技能经验,很快就能得出新的动作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平常生活锻炼的经验和对项目技巧的感知经验来学习,利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感知理解教师的新动作技巧,使学生在一步步的引导中感受新动作技巧的理解与感悟。
⒉ 经验合作为平台,激活理解和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中得出新动作技能的要点,然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课堂知识和理解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再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对比,使学生初步知道跳与跑的技能,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观察,交流合作经验,分享锻炼中带来的喜悦与烦恼,体验坚持运动带来的快乐,了解运动时自我保护的安全注意事项,从而获得新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这就要有效地探索,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的体育经验来成功地处理新动作和新技巧的体育活动。经验合作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从已有的认知图式中提取出经验,激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而不是教师直接提供探究的思路和操作的方法。体育经验合作教学能够及时地激活学生已有的体育生活经验,为学生有效的探索指引方向。因此,体育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以往的体育运动经历的活动进行演示、交流、反思和总结,体会“问题求解的实质是运用转化经验”的思想,实现操作活动的知识化,明确下一步探究体育运动技巧的方向,巩固课堂传授的体育生活经验。
⒊ 促进经验积累,让技能自然形成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借鉴资料以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按照规定备选教案,在上课前充分准备,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设计教育案例,做到课上有的放矢,随时与教材、学生的“精气神”结合起来,要“顺应”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堂上,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总结经验,尤其对新动作技巧进行总结,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体系。此时,教师应以引导为主、总结为辅,多进行启发式总结,使学生自己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经验知识体系,让学生成为经验总结的主动者。
在体育课堂中经验合作教学要把握好师生面临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联系和利用度,使学生在利用经验掌握新技术动作时,要有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我们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确实取得实效。
⒋ 防止经验教条,提供替代性经验
体育课堂中经验合作教学的运用就是为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有为学生提供最为接近他们现实体育生活的原型情境生活课堂,适当补充因现实情境缺失或者因实际运动技能有难度而不能获得的直接经验价值的取代性经验,完善学生的运动生活经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利用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动作技能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在观察课件演示的动态过程中获得生动的观察经验等替代经验,进而得出结论,验证想象的结果,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获得情感、视觉的体验。
关键词:教学经验 《标准》 教师培训
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这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逻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的制定与实施无疑对教师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2011年 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以下称《标准》)。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三级教师教育的六大学习领域,包括职前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培养和职后教师培训,以及课程设置实施建议等内容。标准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从关注“逻辑的实践”转向关注“实践的逻辑”,从教育理念的“实践取向”,到课程目标的“教育实践与体验”以及课程设置实施建议中的“实践关注”都关注教师的“实践逻辑”,教师经验作为教师实践的一部分得到了《标准》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教师教学经验的视角去分析《标准》对反思与改善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教师教学经验对教师教育的意义
《标准》中谈到,尊重和吸纳学习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教师教学经验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特别是在职教师的培训,教师培训成为教师生活中的一大主题,为什么要进行教师培训?笔者认为,教师培训的是为了帮助教师获得有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成为从属教育活动的专业人员。但其目的不限于此。我们认为教师培训的长远目的是在与通过提高与培养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更新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认识教育教学经验的存在、意义、提升是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经验应成为教师培训的起点,以此切入,教师培训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
二、从教师教学经验的视角反思教师培训的问题
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培训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教师培训。对教师培训的高度关注会使教师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客观上,相对大量的投入,教师培训的产出,并不令人满意。教师培训的低效固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比如教师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师的工学矛盾等,但是对教师经验的长期“搁置”,不充分利用教师教学经验,不尊重成人学习的规律是影响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教师教学经验的角度反思和审视当前教师培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忽视教师已有教学经验的存在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师实践的桥梁,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忽视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是造成教育理论很难转化为教师实践行动的动力。教师已有的教育认识在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论时作为认识的“前结构”已经“先验地”、“历史地”存在着。实际上已有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认识你的“视界”与作为文本的新的理论的“视界”之间的融合入过程,而这种融合过程形成的“第三视界”,才可能使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已有的认知结构决定同化的深度与顺应的广度。但是,我们的教师培训一直以培训者为中心,教师已有的经验是一个被悬置的概念,没有考虑到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在了解教师经验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对其进行利用。诺尔斯认为,“学习者的经验非常重要,这些经验不论是在学校里在工作中还是私人生活中积累的,学习者的自我认同源于他们自己的经验。 他们通过自己累计的独特的经验体系来定义自己是谁。 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学习者的经验,这抛弃的就不仅仅是学习者的经验, 学习者会感自己被遗弃了。”可见,教师教育者对教师教学经验的忽视,也是对教师本身的不尊重。
(二)漠视教师教学经验的个体性与实践性
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特征也被附加到了教师培训之中,教师培训往往也以规模求效益。 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教师共同聆听专家讲座,是教师培训中常见的场景这种培训中只有教师的整体而没有不同的个体,教师的个体差异被湮没。 然 而,教师是个体性劳动特征鲜明的职业,在教育实践中,每个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会生成自己特别的教学体验,也会有各自所疑惑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参与培训的重要基础忽视了这些基础的培训,无法和教师的个体需要联系,因此,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也就不难理解了。iv我们说,教师培训 ,不仅是培训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培训。
(三)无视理论内化的真正标准
教师从培训者那里学到的教学理论与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经验进行融合,形成浅层显性教学经验,这是教师个人经验形成的初始阶段,这个跃迁在新入职的教师中非常明显。传统的教学观认为一定的教学理论就能产生一定的教学行为,早期经典的教师模式就是这种观点下的产物:教师在职培训教师知识与信念改变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改变学生学习结果的改变。但是由于第一次视角融合,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层面,有时候随着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例如一些教师通过修习一些课程,听专家的报告,个人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他的经验时产生一种愿意尝试的念头和观点,但不能形成真正的经验,“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一动不动”就是这种描述。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还是一种“以我观之”的认识。任何外在的经验要转变为内在的认识,都必须经历主体的亲身经历,教师把零散的教学经验经付诸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同时他们会结合教学实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头脑中设想的做法,从而使零散的教学经验逼近融合和系统化,从而实现融合的教学经验,这是教学经验形成的关键环节。但是实现这一转化的过程,需要得到学校、社会、专家等各方的支持。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处于“以物观之”,即对事物的认识还只是在事物本身,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还没有超越现象本身,深入本质。因此融合的教学经验,还需要通过反思、批判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结构化、系统化。这个阶段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进入了“以道观之”的层次,即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教学现象,而是有一定教学理论贯穿起来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经验才能通过表达、分享、传播转化为群体的教学经验。
三、以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出发点―改善教师培训的契机
《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到实施建议,对教师培训中漠视、忽视、无视教师教学经验提供了反思和改善的契机。
(一)更新理念
《标准》中多次提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并给予关注,在“基本理念”中谈到的“实践取向”理念,“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可见,中小学教师也是培训的重要资源。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重视教师个人成长对教师教与学的理论建构的深层影响,强调教师自身是最好的专业成长资源。由于广大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学习习惯,教师的培训不能从“零”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是培训的重要方面,是经验分享、实践反思的过程。传统的教师培训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中小学的经验,从而对教师培训的实效产生不良影响。中小学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有丰富的经验和当局者的感受。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让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全程充分介入。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要有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过程中尊重受训者。
(二)调整内容
《标准》在设计上,在有关教师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中,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谈到三个目标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而在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分别谈到三点: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看),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行),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悟)。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建议,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课程看作是经验是很有说服力的,它的包容量很大,几乎兼顾了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顾及了预期和非预期的经验。经验本为的课程观明确了学习者与课程的关系,突出了学习者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地位。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的经验过程,学习就不能是真正有意义的。
(三)改革方式
《标准》在提升教师自身经验中提到了一下具体的方法,如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教育经验研究、反思性教学、教育行动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等。这些提升教师自身经验的方式,为教师经验总结、提升、分享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在具体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
1.在培训前重视教师已有的经验,进行培训需求调查
作为培训结构在培训之前应该对所有学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并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如果脱离了其生活和工作的丰富实践,就不可能唤醒和焕发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是教师智慧的源头和宝藏。承认教师经验的重要性,并鼓励教师在经验中学习,承认经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倡导教师不要仅仅做专家知识的消费者,还要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在知识生产中,教师的主体性逐渐凸现出来,行动空间不断增大。
2.在培训中分享与表达:日志与总结
富兰曾把教育改革的思路分为三种方式:自外而内的,内生的和自内而外。所谓自内而外的就是让学校忠实地执行由外部教育机构所设计的改革理念和方案。内生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更新过程。自内而外的方式认为校外日新一直在变化,教师的发展要跟上学校和社会的变化。我们现在的有关教师培训正从自外而内向内生和自内而外转换。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后写一些自己的教学反思,使其经验在丰富的情境中逐渐浮现出来,层层推进出来,行动和行动的结果页在完整的故事中表达出来,这样来说叙事是教师呈现和深入地理解经验的最佳方式,叙事是书写与思考经验的最佳方式。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西北师范大学要求每一个学员每天写学员日志,并进行展示和分享,同时在培训结束后每一个学员提交学员总结,这些都是促进教师经验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3.在培训后,跟进式服务。
跟进服务机制概念的本源来于“人的成长是逐渐的”,也就是经验的连续性,切记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从某种意义而言,跟进服务更能加强培训管理者和参与者的责任意识,更能促进研修教学内容内化为个体的一种能力,培训是递进性、服务机制的功效在于促进、提高、激励、增进。它即能使计划制定者的层次水平上升,也行使接受培训者生成一种良好的个人研修习惯,如果没有跟进服务,将有很多的培训内容缺失,直接导致培训效果的弱化,也将影响到研修课题的开展。气力出了,钱也花掉了,但却有遗憾,谁还会去做呢。但是这也是我国目前培训的最大问题。
参考文献:
[1]计琳.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解读新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J].上海教育,2013(7)
[2]张海钟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历史回顾与新颁课程标准解读[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
[3]房 慧 张九洲.成人教育中经验学习的方法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1(3).
[4]董吉贺 王俏华等. 职后培训中教师所处困境解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