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04:24: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成果汇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汇报会开始了,几位主持人端端正正的走向讲台,向大家说:“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欢迎各位家长从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的成果汇报会。”接下来主持人宣布第一个节目是舞蹈“AEIOU”,班里的几位女同学面带笑容的走到台前,老师放起欢快的乐曲,大家手舞足蹈,优美的舞姿加上美妙的曲子,简直是一种享受。
第二个环节是互动游戏。我们大家在一起欢声笑语,倾刻间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
最后,我们开始对话表演,每个人的英语说得都非常流利,而且加上动作、表情,家长们也连连称赞我们。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X,东经XX北纬XX°,距县城XX公里、,全镇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林地XX万亩,撂荒地XX亩。辖XX个行政村,X个社区,XX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XXX户XX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X人、脱贫不稳定户X户XX人,致贫原因已全面消除。18-59岁劳动力XXX人。外出务工人员X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人,主要务工地为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内、浙江省等地,每年人均务工年收入可达X万元以上,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元。
二、主要抓法
一是党建引领统揽组织振兴。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党建引领贯穿于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和乡村振兴全过程。创建XX个党建品牌,X个村(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按常规开展、主题党日,每月2次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分散自学,开展“为民办实事”XX件,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到联系村上1次专题党课,脱贫攻坚“回头看”发现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6月底前已实现动态清零。全面优化干部管理机制,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组建XXX个常态化网格,明确1名委员挂组全权负责村民小组所有事项,形成党员带领干、能人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势头,提升党员干部治理能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二是招商引资撬动人才振兴。做强农村电商,XX个村(社区)至少各培养1名主播带货,每村至少培育1个主导产业、1家实体企业、1个经济特色亮点、1个村集体经济。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酉一中南北校区优质教育水平,公平、公正完成XXX名“小升初”毕业生抽签派位,提升群众对均衡教育创建认可度、满意度。将XX新城教育资源融入商贸会展中心、古树文化公园和三甲医院等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招商引资,把教育当作产业来抓,积极有效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绿水青山呵护生态振兴。党委班子成员每月至少1次巡河,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用好用活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充分利用XXXXX等国家级金字招牌,XXXXXX红色文化遗产,XXXX等历史建筑,XXXXX等自然风光,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商品、文创产品,提升景区竞争力、接待力、服务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为造就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党员干部队伍,每周三、周五下午仍然为业务和政治学习,人手一本笔记本,要求有记录、有心得。并于月日上午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了党的知识竞赛活动,除名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以外,其余名党员全部参加了竞赛,占全体党员的。对于此次活动,三个党支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广大党员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踊跃报名,积极参加。通过竞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丰富了自身党的知识,增强了党性意识,提高了政治素质,坚定了理想信念。
二、提速提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林果农,我们多措并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了“从我作起,提速提质,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林果农提供义务服务余次,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完善健全了《林业局机关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机关行为,搞好人财物管理,做到按制度管人、按规则办事。三是按照科学、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精简办事环节,加快办事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对林政、森防和种苗的林业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教育他们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微笑服务。
三、开展宣传,提高群众法制意识
为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林业法制意识,月日,我们组织林政科、森防站、种苗站的名执法宣传员在莫州镇大集上,采取悬挂条幅、图片展示等形式,开展了林业法制宣传活动。现场悬挂横幅条,展示“认识湿地保护资源、向地球荒漠化挑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关爱生灵保护鸟类”等展牌块,发放印有《森林法实施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种子法》、国家鸟类保护名录等方面知识的大量宣传材料多份。参展群众达多人,接待咨询多人次。
四、立足本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通过加强服务、强化执法和争取项目,不断推动我市绿化进程,早日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积极引进林果新品种,搞好低产果园的改造。二是加强对新植幼树和果树的后期管理,加大对杨扇舟蛾等杨树病虫害防治力度,做到早预测、早预报、早防治。三是千百万计争取林业项目,包括杨树病虫害防治工程治理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等,以加快我市林业发展进程。四是积极探索林地后续产业的开发利用途径,搞好林地种植百合等经济作物的试验推广,使林地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研制背景
温室覆盖层的传热量通常占温室总热量损失的75%以上,因此,采用保温性良好的保温覆盖材料来提高温室覆盖层的保温性能,无论对于加温温室、还是不加温的温室或大棚,都是实现其温度环境节能调控的重要途径。
目前,中国市场上由不同厂家生产的温室覆盖材料种类繁多,新的产品还在不断开发,对其保温性能的测定、评价等工作亟待开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的大量普及,以保温被为代表的保温覆盖材料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市场巨大。由于保温被开发应用历史较短,且多由小型企业自行研发生产,其保温性能如何,更是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别、评价,以对其生产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也为生产实践中的选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覆盖材料传热性能参数也是园艺设施热环境理论计算与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准确地掌握覆盖材料的传热特性,才能掌握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内环境的影响情况,合理地进行设施内热环境的设计与调控。另外,农业部已于2009年12月22日实施了《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NY/T 1831-2009)》的农业行业标准,该标准详细具体地规定了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评价的指标、方法与设备条件,使我国温室保温覆盖材料的保温性能评价有了统一的依据。但是,该标准的实施,极大地依赖于保温性能测试技术与设备,因此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根据“西北非耕地温室结构与建造技术”项目的任务要求,参加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在过去研究开发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测试的自动化水平与测试精度等方面对原有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完善,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开发推出了新一代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台。并在2013年宁夏吴忠孙家滩示范日光温室的保温被选型中得到了应用。
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台测试原理
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台是一种用来测试农用薄膜、PC板、玻璃、保温被、保温帘等覆盖材料保温性能的一种检测设备。该测试台是按《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NY/T 1831-2009)》标准的要求,依据静态热箱法原理设计的。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覆盖材料同周围环境的相互热交换作用,采用能全面直观地反映覆盖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传热系数K作为评价覆盖材料保温性能的指标,其定义为:在热稳定状态下,覆盖材料二侧单位温度差作用下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即:
静态热箱法的测试装置主体主要包括二个部分,热箱和冷箱,分别模拟覆盖材料使用时的温室内、外环境,试件放置于冷箱和热箱的交界面处(图1(a)为测试单层覆盖材料,图(b)为测试双层或多层覆盖材料的情况)。热箱内设置加热装置,配之以冷箱中的调温装置,可调控冷箱和热箱中的空气温度。各箱壁采用绝热良好的材料制作,以尽量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箱内的影响,尽量减少热箱中通过箱壁传出的热流量 及 。在测试系统持续运行达到热稳定状态,冷箱与热箱中的空气温度达到预定值,箱体内各部件及箱体表面温度均达到稳定的情况下,测定热箱中的加温热流量 与通过箱壁传出的热流量 及 ,则可以计算通过覆盖材料传出的热流量 ,并结合试件面积与冷箱、热箱间的空气温度差,即可计算得出试件的传热系数等保温性评价参数。
测试台研制解决的技术问题
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台研制中关键的技术问题,一是需使测试设备在测试运行中达到规定的测试条件和热稳定状态,同时,必须保证对测试参数的测定精度。二是由于测试过程较长,测试采集的数据量大,对测试台状态的调控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较为复杂,为提高测试操作的效率与降低劳动强度,需要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
测试台状态与测试条件的模拟及自动调控技术
为了真实地反映实际使用中各种因素对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的影响,需要在测试时,模拟建立尽可能接近覆盖材料实际使用环境的各种条件,包括覆盖材料两侧的气温、气流速度以及热辐射环境。根据《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NY/T 1831-2009)》标准的规定,测试台工作中需控制的测试条件为:冷箱内空气温度-4~0 ℃(模拟室外气温),热箱内空气温度22~26 ℃(模拟温室内气温),冷箱内气流速度0~5 m/s(模拟室外风速),冷板温度-22~-18 ℃(模拟天空辐射背景)。
上述条件中,冷箱内的气流采用轴流风机,并由冷箱内设置的气流循环流动通道产生,冷板的低温采用制冷系统实现;冷箱内气流速度以及冷板温度分别采用变频器对风机或制冷压缩机通过变频的方法实现无级连续调控;而冷箱与热箱内气温,则通过分别调节冷箱与热箱内加热器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控,其难点在于冷箱与热箱相互间通过试件有热量传递,其温度相互关联影响,同时,由于箱体具有一定热容量,箱体内的气温变化相对于加热功率的调节有滞后的情况,鉴于此,本测试台采用了“小步试探、反馈跟踪、逐步逼近”的控制策略,解决了对冷箱与热箱内气温的调控问题。
电压的高精度调节与稳定技术
热箱加热功率是重要的测试参数,直接影响传热系数的测定精度。由于一般市电的电压均有一定的波动幅度,直接利用市电加热会造成加热功率超过5%的波动幅度,无法满足测试精度的要求。接入普通交流稳压器虽可以降低电压的波动幅度,但仍有超过2%的波动。相比之下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定性就好得多,可以控制加热功率的波动幅度在1%以下,但一般的直流稳压电源没有4-20mA接口无法和温度控制仪表连接。作为解决对策,采用485总线读取温控仪表的变送信号,再通过计算机的USB接口将所需的电压值输送到直流稳压电源中,实现对热箱加热功率的高精度控制。
测试过程的自动化与测试台测控软件
测试台的测试过程,依据先后顺序分为基准冰点准备与试件安装、除湿、测试状态调整、热稳定、数据采集与计算、测试结果表格文件编制与输出、存储等步骤,整个过程时间较长,其中一些过程需要反复读取数据、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判断并不断调整,为提高测试操作的效率与降低劳动强度,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是必要的。
为此,首先,测试台的主要检测与控制均选用智能化的、带有与计算机通讯功能的仪器设备,如用于测试状态调整带有USB接口的直流稳压电源、带有485接口和变送功能的温控器以及功率调节模块等,温度数据采集采用安捷伦公司的多通道数据采集器34972A。这些仪器均与一台计算机连接,由计算机集中控制。
测试台运行测试中的测试状态调整、热稳定、数据采集与计算、测试结果表格文件编制与输出、存储等测试过程耗时占整个测试过程时间的80%以上,且伴随大量数据采集和复杂的计算判断与调整的操作。对此,针对测试台的上述测控工作过程,编制了专用的自动测试和数据处理软件,使上述过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大大降低了
保温被选型上的应用
本文结合课题“数学问题的实验研究――走进四川科技馆”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明确研究对象,组建子课题组
数学是研究数量、形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科学。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一个对象,需要把这个对象细化成小的、实际的研究单位,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研究。教师事先确定几个研究方向:四色原理、点的轨迹、勾股定理、最短距离、二进制的应用。
为让学生对课题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放映相关视频。为使研究更加顺利,教师把全班同学分为四至六个小组,事先选定几名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任组长,然后由他们本着术业有专攻、合作、团结、融洽的原则,自己招募组员,由每组进行讨论并选择本组研究的子课题,或者自己提出与之有关的子课题。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使研究活动能够更顺利地展开,学生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上网、请教家长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二、制定课题指导方案、活动安全预案
作为活动的主体人,教师必须对总课题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具体的,必须明确以下几点:活动研究的方向、目标、目的、地点、方法、过程和内容。
对总课题了解清楚后,教师写指导方案,并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方案,下面以教师指导方案和学生活动方案为例。
(一)教师指导方案
应该包括这几方面内容:1.课题背景;2.课题探究目的、意义;3.课题探究的内涵和范围;4.课题探究的目标;5.课题人员分配;6.课题探究过程及课时分配;7.课题安全预案。
(二)学生活动方案
应该包括这几方面内容:1.子课题名称:一级课题名称、二级课题名称、三级课题名称;2.子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3.子课题目标(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4.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方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5.子课题研究必备的材料和内部分工;6.子课题研究阶段(时间界定和大致内容);7.子课题成果形式(需将活动成果打印成文档,并提交相关的电子资料)。
三、活动外出探究阶段
(一)出发前准备
1.时间的确定。根据学校的安排和课题的要求,教师事先确定好出发时间,告知学生。至少提前一周与四川科技馆相关人员联系,说明要求,以便获得科技馆的大力支持,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车辆的安排。教师事先统计人数,联系好车辆并告知学生车牌号,确保车辆车况优良,驾驶员经验丰富、精力充沛。
3.人员的分配和安全管理。两名指导老师、一名带队老师(一般是本课题教师)。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4―6个小组,每名教师负责两个小组的安全组织和指导工作。
(二)过程研究
学生根据事先制定的方案前往目的地调查,收集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要记录相关的知识、数据,拍摄相关的视频和照片,研究中要用多种方式做好记载、记录并保证其真实可靠性,为回校后的整理工作提供原始的研究过程。
四、成果分析、整理、汇总阶段
(一)整理的方法和过程:要求学生用图表、坐标等分析方法,通过去伪取真、去粗取精、分析归纳、选择重点及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
(二)用处理后得出的结论,对最初提出的问题和猜想进行回答;
(三)制作成果:研究过程的资料去除无用部分,整理装册,以制作手抄报、写论文、文本、报告、实物模型、创作作品、排练活动或表演等形式呈现。每个课题小组成果都应该包含学生的活动方案、活动过程记录、学生对课题内容的思考与探索。
五、成果汇报、交流、反思评价阶段
一、策划
策划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组长带领下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在这个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分工上,应提倡“长善救失”。一方面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在小组中承担起适当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信息技术,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或摄影,可以建议他们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学习成果等。另一方面要利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机会,发展潜能。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可以有意让他去做社会调查,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写字不佳,就请他去搜集班上或校内的优秀写字作业等。
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加以指导。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制订好后,要在全班交流,可以采取在教室里张贴等形式,要求小组之问相互学习和评议,吸取其他小组计划的优点,完善本小组的计划。
二、实施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搜集歇后语、成语、生字词……;第2组找出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材;第3组搜集作者写作特色,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第4组出示相关小片断要求来课后练笔。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教学条件,集中进行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每个阶段小组活动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在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上仍然有自主性。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取“并进式”学习流程;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虽然很多教师都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是小组成员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有的是依赖于少数“优生”。相对后进的学生只是“观众”和“陪衬”。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交流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既能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又能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全班采取哪种形式交流,既要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程度。教材中提出的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人有事做并充分反映小组合作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组全体成员分工汇报或推举代表汇报。
交流和汇报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一个片断,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有关精品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再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这一组的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这些做法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此外,像举行“语文知识竞赛”,不仅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如果这种竞赛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组织和主持,活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语文知识和能力也能明显提高。
四、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但更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有几种类型,而我采用的是“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收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面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小组和教师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小组评价要强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学会赞赏他人。教师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评语。这种过程型成长记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综合性的学习评价,既评价个人,也要评价小组,关注小组的合作态度和每个小组成果的参与程度。为此,可以在综合性学习结束时评比优秀小组,凡是合作有效的小组都可以评为优秀小组。
一、任务导学,弃课题随心所欲
科学探究展开的第一个环节便是确定合理的探究课题,制定明细的探究步骤。而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小学科学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倡导的“尊重和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经常将课堂完全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具体要探究的课题,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型,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提出的课题往往具有“随心所欲”的直观性质,往往不切实际,甚至超出小学生探究的能力范围,如在围绕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有趣的磁铁》教学开展“制作磁铁玩具”的探究活动时,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互动,没有直接将“制作指南针、小帆船等玩具”这个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提出自己想要制作的磁铁玩具,结果,学生幻想联翩,提出的课题设想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想,甚至有些课题还偏离教学主题,最后教师不得不将学生们的这些幻想一一抹杀,将自身设计的教学任务搬上讲台。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教学的窘境,让小学生的奇思妙想得到焕发,小学科学探究的主题确定应当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能力特点,规定一个课题制定的范围,再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领学生迈向科学探究的道路。
二、增强合力,忌探究浅尝辄止
科学探究的实践过程是全面发挥小学生潜能的关键环节,更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习得科学精神的主阵地。但是,单一的小学生个体能力有限,很难保证其能够深入探究,相反,推行小组合作探究,以多个人的合力介入科学探究,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而且小组成员能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更多可供同伴学习的知识。然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如果缺乏必要的课堂管理和约束,不仅会使课堂陷入混乱,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探究浅尝辄止。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不能为了所谓的“自由课堂”构建,放任学生“胡乱探究”,而是要在小组构建、任务制定和分配、探究过程实行等环节加以指导和帮助,保证小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行为落到实处。例如,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做个岩石百宝箱》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岩石的种类和特征后,便进入本课的主题。由于这个活动内容较多,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首先,教师按照自由组合和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并督促各个小组选定小组长,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分工;然后,让各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精美岩石进入组内进行实质性活动,教师巡视和指导;最后,教师举办“岩石百宝箱”展览会,实现了师生、组间和生生间的欣赏和展示,加强了对岩石的认识。
三、成果显著,避汇报轰轰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