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30 16:05: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个性化阅读教学

篇(1)

1、引导学生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气氛,让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阅读,真正把自己当作阅读的主体,以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主动积极地去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用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情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文本对话,并时刻注意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读出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任务,教师要更新阅读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善于了解并研究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心理,善于根据共性与个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开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2、创设个性化阅读的条件和气氛

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放下架子,力求与学生平等,从语言、行为上做起,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予最大的肯定,恰如其分的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教师应恰当地引导,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评价,避免用"听懂了吗?""你们要记住!"等"权威性"的话。教师应多用"你觉得怎么样?""谁愿意再试一下?""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听听老师的意见,好吗?"等话语,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就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当然,学生个性化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好得多。在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老师所创造的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才能发展自己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尊重中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多角度探究,激活自己的思维。

4、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习课文。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搭建起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乐于思想、敢于表态、勇于质疑争论,以便生成、深化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5、引导学生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有明确要求:“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重要环节。”可见,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鼓励学生主动发散思维,阅读文本时寻找与作者的感情共鸣,自由想象。

一、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是基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各类书刊读物。在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将一些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及精彩片段记下,并写下读后感。如若条件允许,可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各种文摘作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语言组织或是写作提供充分的材料。

二、注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阅读同一文本,不同的学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因此,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学生阅读后的独特感受。教师透过学生的阅读感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内容,通过这种自由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引导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感悟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意义,作者写作的目的便是向读者展示文本的内在价值。文本内在意义较为模糊,是种深层次的内涵。在遵从文本内在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感悟文本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既不失个性,又不违背文本内在意义。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教职人员提高重视度。

参考文献:

[1]郎虎.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1(8):214.

篇(3)

关键词:个性化 阅读教学 理论

一.个性的内涵。“个性”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指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一般来说,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应该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阅读与阅读教学界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是“教学”,“阅读”是教学的对象,即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三.个性化教学的特征。个性化教学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教学优势、教学个性、教学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并能充分体现其创造性的一种理念。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

1.主体性。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主体性的构成要素。当学生把阅读看作是一种需要,当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时,自身的潜力便可以充分调动,阅读能力就必定会大有长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回归”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2.开放性。个性化作文教学彻底打破了教师出题学生作文的传统教学模式,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将作文根植于生活,为作文注入了生命的活水。

3.民主性。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是民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独立意识的平等主体,尊重、信任、热爱学生,肯定学生的独特个性,为个性化写作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1.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强调创新,就是强调人的独特个性,而独特个性的表现正是创新的动力源。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呈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

2.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用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不拘一格张扬少年儿童的个性思维与思想认识,从而在激情与真实的心境中升华学生情操,提高阅读水平,是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

五.国内外研究状况

近年来,不少语文老师都在阅读教学中积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索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和教育网站,并呈日益增多趋势。较多论者普遍形成共识的是:实施个性化阅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利用阅读期待、反思、批判等阅读心理,阅读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等。有人提出:要坚持自主性阅读,鼓励探究性阅读,推进批判性阅读,引导批注阅读,强化“阅读反思”,注重延时评价,设计开放问题。但综观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尚未构建起较为系统的认识,还缺少可资借鉴的有效操作,本课题意在进一步从理论,特别是实践层面展开研究,努力体现时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积极贯彻语文新课程理念,深化阅读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篇(4)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与文本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情,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活动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寄托若干意义的符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权利,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其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一个目标一个台阶式地前进,进而完成全程阅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秋的原野》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通过不同目的的“五读”(读通、读懂、读好、读熟、读深)完成课文学习。在“一读”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课文,对不认识的生字作好记号,然后利用工具书或学习小组自行来解决生字,也就是说:“一读”重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上下功夫。在“二读”时,学生边读边带着问题思考“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进行描写,突出了秋天原野美的特点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既要动口又要动手的良好习惯,通过边读、边勾、边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由于有了以上的理解,学生在“三读”环节中就能深情地读,渐渐地进入了“读熟”这一学习环节。此时教师就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朗读全篇课文,最后让学生进行展示读、挑战读,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上一个新的层次。总之,把自主阅读的机会留给学生,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重要保证。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人云亦云”,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语言文字、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么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需要。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当读到“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达了洛阳”时,我让学生回答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学生谈得很好,有的学生从孔子的意志品质方面进行理解;有的从用词的准确性方面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还从这个词中进行想象,把孔子一路走来所遇到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描绘得的绘生绘色,让人感动。

三、激发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自我思维,这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作为阅读引导者,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产生疑问。实际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较高层次或较有价值的问题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他们,区别对待,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给予解答。这样,让优等生“吃饱”,让中等生“消化”,后进生“解渴”,做到“上不封顶,下能保底”。在质疑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坚持训练,学生们就能逐渐学会质疑问题,学会自主探究,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质疑来理解“一阵沉默之后,一位小男孩颤抖地把手举起来,然后放下去又举起来”这句话。在质疑时,有的学生抓住“颤抖”一词提问:小男孩的手为什么会颤抖?有的学生则围绕小男孩的举动质疑:从举、放、举说明了什么?也有学生根据整体发问:从小男孩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深刻地理解了文章,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情感的不同、经验能力的不同,使学生对文本必将产生多元解读。阅读活动只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允许学生带着个人情感去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出新的阅读创意,拓展出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比如教《一株紫丁香》一文,让学生读“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汇报朗读时会出现不同的朗读效果,有的学生将“时时”重点强调,“因为老师每时每刻都把我们挂在心上”;还有的学生将“挂牵”重读,其原因是他读到此句时想到了教师最关心他的一件事。由此可见,当学生的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后,学生就会饱尝个性思维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自主意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潜能。

篇(5)

关键词: 个性化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学生活动,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教学时我们提倡既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才施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问题的结论,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和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应当不设标准答案

我听过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和设计都很新颖,教师教学水平也很高,学生应答精彩不断,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们认为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课。可是某些老师提出:既然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对答如流,都已经会了,为什么还要安排这么一节课呢?不是多余吗?阅读教学不应只是一种模式,你认为内容精浅,就可以省略不上,如果认为这是一节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的课,就把它上得精彩,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又如有一节阅读课,课文内容是“庄严的故宫”,授课老师设计了如下提问:请问哪个词能概括故宫的特点呢?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回答“庄严”两字,可是学生却答出雄伟、伟大、壮观……最后才有一个学生回答“庄严的故宫”,老师听到才如释重负。像这样只会模仿教参或教本的教学是“死教书、教死书”的典型例子,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个性理解,将扼杀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新。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时候阅读教学不应有标准答案,试想:雄伟的故宫,有什么不当的吗?伟大的故宫又有什么不好?倡导个性阅读,就应该从期待的“标准答案”中走出来,开阔视野,自由发表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创新精神在阅读中闪光。

二、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小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特别是独生子女,个性好强,实际上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只有得到尊重和信任,才能更有信心地投入后面的学习。小学生特别喜欢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很多事他们都想独立地尝试、体验,这正是阅读教学所需的一种精神。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充分发展个性和创造力,老师就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在阅读教学中要多问学生的意见,尽可能多地采纳建议,也许这样做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一缸金鱼》的阅读教学课,原先我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谈一谈体会,可是他们却说更想试演这个故事,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建议,于是马上采纳他们的建议,让他们分角色表演故事。因为是他们主动提出的要求,所以这节课的气氛很好,效果也很好,一些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学生都积极参加表演,体验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享受学习,效果良好。

三、阅读教学,善于提出个性化问题

学贵有疑,疑贵会思,大疑则大进。阅读教学习惯于教师提问,学生做答,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只是流于形式,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繁难,很难切中要害,有的问题甚至让学生感到厌烦。我们提倡让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并且根据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探索发现的问题才更有价值,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独立思维。比如《我盼春天的荠菜》的阅读教学,学生通过思考,发现疑问,并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呼唤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为什么最后是省略号而不是句号呢?”针对这个“意外”,我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很值得大家思考,请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上下文的联系分析,学生认为这后面应该有很多事情还没写出来,这之后可能发生不少的事,所以才有省略号。有的学生说省略号提供给我们后续发生事情的多种可能:冻得发抖,在野外走来走去;夜里黑暗不敢回家,独在野外等待天明……有了这一个个个性化答案,他们的能力得到发挥,比师生一问一答效果好。有的答案是肤浅的,也许有的答案是偏激的,但正是这些想法充实了课堂教学,正是思维的撞击才迸出了精彩的火花。

四、阅读教学,应注重个性化的积累

篇(6)

在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的思维,还能让他们得到思想上的熏陶。在新课程理念下,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如何通过合理的手段,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阅读选材的个性化

实践活动表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对他们的阅读理解有着较大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新的要求:在阅读中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看法,要提出自己的质疑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需求。在选择阅读素材时,不仅要提供种类丰富、层次不同的阅读资料,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阅读。我校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精美的阅读素材的同时,还要求每个班级每月进行一次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类型,并将交流的结果汇总给年级的语文教师。教师将学生的选择进行汇总,便于学校在下一次的书籍采购中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几个月的阅读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个性化理解都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用心领悟

有学者认为:文学作品并没有生命,只是读者在阅读中为作品带来了生命,赐予了它更多的意义。阅读,不仅仅是要将内容读出来,同时还要用心去体会文本的思想,进行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在阅读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文中的感情,感受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情境。只有在潜心阅读中,认真地领悟并积极地思索,才能产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对全文进行阅读,以达到文通字顺的目的;然后,再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描述月光景色的句子,进行潜心阅读,用心感受;接着,互相交流喜欢的原因,加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最后,我配上最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再次进行朗读,进一步增加感悟,让文中的美景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尊重学生质疑的权利

古人云:学贵质疑。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疑问就不会有进步。由于知识体系不完全,生活经验欠缺,儿童在阅读中会产生较多的疑问。只有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才能促使他们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质疑问难是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有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说可以通过打竖井的方法来缩短工期,为什么在施工中不多打些竖井呢?该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争议。教师顺水推舟,略加引导,让他们进行深度交流。这里,教师就选择了尊重学生的质疑权利,让他们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思索和交流,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思维的发展和升华。

四、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评价时,不要刻板地依照一条标准对学生进行衡量,不要让学生的阅读水平都达到某一统一的标准。学生会因为这些标准的束缚而失去阅读兴趣。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积极地调动,就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利于个性化阅读的发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评价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该保持跟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把握学生的阅读处境和需求。如,在阅读课中,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三个层次,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都要积极地鼓励他们,促使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这样不仅能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在新课改之前,教师是评价的唯一执行者。这种方式往往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让他们对自己进行评价,或相互间进行互评。这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会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篇(7)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创建灵动、鲜活、多彩的课堂,为学生搭建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个性化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能砥砺“思想”,润泽“语言”,掌握“技巧”,还能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无边无际的阅读海洋,去感受阅读魅力。引领学生走近名著,走近经典,到哥本哈根海边礁石等候《小美人鱼》,到科曼契草原《与狼共舞》……

在这里,“当家”的是学生,“做主”的也是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一旦养成,独立的性格也便养成,而独立的性格一旦养成便会催生出更多的个性解读。

(二)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个性阅读氛围。阅读是个性的,阅读课就应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所以我们应努力让每个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建立个性的精神联系,努力打造“文本”、“人本”、“个性”的语文课堂。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抱住教参不放松,只想做教参上知识的传送带,不愿做教参上知识的过滤器。教参怎么说的我就怎么说,教参要求怎么讲我就怎么讲。后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语文课堂应是互动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不可包办代替,又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让学生亲自读书,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我们也要扮演好导演、教练、指挥家、引领者、监督者的角色。在阅读中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时陶醉投入,演讲时激情飞扬,辩论时针锋相对,讲解时抑扬顿挫,表演时眉飞色舞。

二、让学生亲自读书。带着思想读书

阅读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活动。阅读的主体是学生,任何人也无权剥夺或代替。这正如吃饭,好不好吃只有亲自品尝才会知道。

(一)让学生独立选择阅读内容。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不同,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就应尊重学生选择。让他们自主选择阅读主题、材料和内容。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时教师要做好遴选和推荐。

(二)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个性不同,基础不同,因此必须使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好比挑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学生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器官全方位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包含的信息与含义

(三)选取有效读书方法,带着思想去读书。要想真正展开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1 批注佳句,援疑质理。“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地圈点勾画做批注的读书方法,随感随记,珍视阅读初体验。在学习鲁迅的《故乡》一文中,有学生对于文本第一自然段中“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句中的“横”是这样批注的:“‘横’字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横尸’一词,僵硬而无力,凸显了故乡的萧索和死气沉沉,表现了我的悲凉。”我看后不由欣喜。

2 查索资料及工具书,积极拓展阅读深度广度。在学习《曹刿论战》一文时,我问学生怎么理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句?班内有学生答曰:“作战犹如短跑,发令枪一响,全力冲出,可要是连续放枪而跑不出,运动员是会受打击的”。

3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进行联想。《曹刿论战》一文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学生对“属”一词不好掌握,我让他们联系一下《桃花源记》中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学生释然。

4 在比较中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在学习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时,有学生问:“老师,作者曾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旷达胸襟;而这里‘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分明就是多愁善感,览物之情异乎了。”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比如在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我把郑愁予的《错误》在投影中展示指导学生想象画面,编故事。对于男主人公,有的学生想象为一位诗人,有的想象为一位剑客,有的则想象成一位军官;对于情节,大部分学生努力渲染了男主人公与心上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花前月下、情意浓浓的场景,而后年少轻狂的男主人公或者醉心山水,或情系功名……

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质疑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允许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见人见智,承认答案的丰富多彩,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创设一个主体化、多边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间,设计开放而富有弹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展示个性的宽松氛围。

下面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质疑的片段:

1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质疑道:“老师说本文的主题是批判了资本主义下裸的金钱关系,那么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这种现象就少吗?况且菲利普夫妇如此拮据,他们的女儿都难嫁出,还要求他们如何?要说主题我认为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和对人性的批判”。

2 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正当我为自己把学生带入一个悲壮震撼的情感状态兴奋不已时,有一个学生忽举手要发言,他说:“我对本文作者感到不齿,一个人扛着猎枪不辞辛苦地追逐斑羚于绝境,面对如此凄惨的场景,竟还有如此雅兴细细欣赏这个群体的自杀与自救,并将其写得如此美丽!”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勇于出新,都会使阅读教学充满个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