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20:31: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全部感觉信息中,以视觉与听觉为主,视觉信息约占80%以上。二者相较而言,人类的视觉比听觉更具优势,更敏锐的视觉接受信号的能力要强过听觉,而将二者结合则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古代文学教学常常一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这容易造成学生听觉系统的倦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受知效果极为有限,只能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课程结束后所获无多,影响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古代文学教学信息化的创新路径
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使学生掌握与古代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古代典章制度、历史知识及古代汉语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钻研学术问题的兴趣能力;加强学生古典文学修养,承传民族文化的精神,为将来进一步从事教育、文化、科研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全面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问题的解决在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第二课堂并重,如此一来才能建立崭新的“时空一体”教学模式,即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方式的传授与课外多媒体技术运用下的品阅相结合。
三、结语
文/翟树芹
【摘要】本文从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实践证明基于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这对其它专业开展现代化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实践
前言
互联网时代下的在线教育平台、慕课等,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甚至还有一些专门从事在线物流课程平台的开发与推广的物流科技公司都在积极探索这种符合教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实施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一则可以永久保存教学资源,并将资源在专业内共享,解决了教学资源的持续问题以及电脑安全引起的教学资源丢失问题;二则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体现在作业的与批改及反馈以及考试试卷的随机组卷与及客观题型考核结果的自动反馈功能;三则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互动与互助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无疑也是有益的。现代教学模式,对于学校的师资也是一项挑战,未来受教育人口规模的变化对专业建设也带来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来实施专业的教学任务,无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教学平台简介
(一)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内容
教学平台在本学院主要载体是得实在线教育平台,在建设网络课程过程中需要对该教育平台进行细致、周全、深入的研究以及相关功能的使用和有关作用的挖掘。借助这个平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根据职业标准进行分解,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网络课程中的各栏目内容,由专业教师完成各项资料的编辑及网络课程的完善。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完毕后,对平台的使用者进行培训。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流程化强的特点以及职业特色来构思内容。并要求每位教师尝试使用该模式来教学并使用平台中的各种评价方法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
(二)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目标
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各门课程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并成功使用每个课程平台。使得教师备课网络化,课程资源电子化、共享化,教学文件规范化、持续化,专业资讯的实时更新;学生学习实现自主化、学习资源电子化、学习成果即刻呈现化、学习目标明确化、学习过程计划可控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频繁化。
(三)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
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各课程平台构建过程中,课程建设栏目的设置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课程进行异化设计后再进行。平台搭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平台的使用技术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定期的培训以及学校专门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为支持。平台使用过程中网络的问题以及授课过程中机房资源问题也将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及实施
(一)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搭建
数字化教学平台从点到面,分八步完成搭建和实施工作。一由数字化平台建设及使用者进行经验的交流,以此作为其他教师建设和使用的参考;二由专业教师独自建设各自的数字化课程平台;三根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先行建设和使用者给予技术指导或者邀请学校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四邀请学校的技术专家对建成的数字化平台课程进行指点,并对课程建设的技巧方面进行培训;五根据培训再次对建好的课程进行调优;六对数字化平台课程建设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借鉴和学习,再次对建好的课程进行完善;七对使用对象即学生进行简单的使用培训,并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的教学课堂,习惯数字化平台这种资源及教学模式;八物流管理专业全面推广该教学模式。
(二)教学平台构建方法
在数字化教学课程建设平台的搭建方面需用探究学习法、专家培训法、分析法、循序渐进的方法来逐步开展并全面推广实施。
(三)教学平台构建计划
专业组成员分工,研讨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的实施以及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平台各栏目设计;梳理各栏目内容,制定整体设计方案;完成各课程中的案例库、试题库、教学课件的设计、模块教学指导书的编写;课程内容重点、难点梳理以及微课的制作,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完成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及推广使用。
(四)教学平台初步实施
2014 年根据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经验,将这种模式向其它专业课程推广并使用。例如《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结合已有的经验,重构网络课程的栏目,以更强的互动性、资源的丰富性、栏目的多样性、内容的动感性为宗旨进行挖掘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将专业课程的内容以更系统、更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来搭建平台,经过平台的建设以及使用,学生普遍感觉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便利性、趣味性,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有效的,在这个前提下,本专业将这种模式推广到《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货物养护与包装实务》课程教学的实施,并初步构建好这两门课程教学平台。未来整个专业所有的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以这种模式来实施。
三、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的作用
(一)教学平台实施后的效果
物流管理数字化教学平台课程建设成后将对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的的顺利开展及实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教学效果方面由于增加了师生互动、加上个性元素的设计,将远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建成后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因其分类化管理、永久保存等优势,为师生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每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均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将会在缓解师资不稳定所带来的教学影响。另外随着招生规模的变化,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施带来巨大影响。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这种形势的变化的前提下,通过建好并完善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来实施教学计划,因其过程的可控性,成果的可视性,无疑对于专业或者学校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平台建设的受益对象
教学实施主体:经济管理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公共选修等课程的实施者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的实施,继续教育课程的实施机构都有益处。
教学的受教对象:数字化平台搭建并使用为学生带来便利化,使其学习自主化、目标明确化。
行政管理工作者:因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个性化、美观化、多样化、栏目系统管理化、资源存储容量的无限化这些特点和优点,实践证明,与现有的OA或者EMAIL 等平台相比,将这种方式在应用与行政管理工作方面将更有优势、更有效。
四、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特色
(一)教学模式的优化
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的打造以及使用,将在开展翻转式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可以课外在现有的平台上预习,课上带着问题或者根据预习的内容来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通过预习完成学习效果的检测并可以实时呈现学习的效果,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
(二)教学内容的生动系统化呈现
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在内容的呈现方面有影音形式,有重难点内容的微型课件,有flash 形式的短片,有整个教学案例分章节的呈现,有学生作品的展示,有学生学习点滴的记载,还有学习过程的轨迹记录。这些与传统的单一形式的文字形式相比更具有多样化、生动化特点。
(三)学习效果的即时化
学习效果的检测可以通过个人作业的方式或者单元测试的方式来实现,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学员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参加并提交即可得知自己的掌握情况,并结合参考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这与传统比在时间上将有更大的优势。
(四)学习评价的全面化
传统的评价中基于时间的原因,评价主要以小组评价或者教师评价两种方式进行。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可以根据设计好的评价指标,实现全员即时评价。这在学习效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将有重要意义。
(五)学员更强的协作性
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学员可以利用平台的交互功能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教师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在线交流,进行无声的问题的讨论,这与传统相比在互联网思维及互联网学习、互联网写作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基于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在学校教学和社会培训或继续教育方面将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广使用,这对于其它专业开展现代化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帆.职业能力视角下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D].天津大学2013
[2]周坤容.基于岗位角色的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3]李家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4(01)
[4]孟庆亮.情景教学理论视角下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
【作者简介】
1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合理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为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需要保证各个教学元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而教学理念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然而,就目前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其教学理念并不理想,致使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合理指导。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充分理解及重视,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比较缺乏,这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不利。另外,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对相关信息化设备进行利用,然而由于学校及教师对于这一方面缺乏重视,在教学基础实施及教学设备的建设方面也就缺乏投入力度,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基础支持与保障,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此外,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对于大数据时代特点缺乏认识,未能够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致使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及与支持,很难得到满意效果。
1.2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除教学理念不合理之外,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会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有效的支持与基础。在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都是只对学生进行会计基础知识教学,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内容相对仍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知识缺乏充分了解,也就会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导致其无法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另外,对于会计信息化课程而言,其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需要选择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也就需要对充足的实践教学内容。然而,在目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少,仍旧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就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1.3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合理
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而言,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缺乏合理性,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而言,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仍旧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大数据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未能够充分利用,不利于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并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方式及方法不合理。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能够真正落实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仍是基础形式层面,很多学生也都只是在实践教学中简单参与,并未真正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限制在校园内部,选择的实践教学任务也都是课本中的任务,并未能够让学生到实际工作中真正进行实践,也就很难使实践教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影响学生会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也就影响整体教学效果[1-2]。
2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有效策略
2.1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能够使会计信息化教学取得更满意的效果,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使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能够实现有效转变,为更好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指导。作为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教师,应当对会计信息化教学加强重视及认识,意识到社会上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从而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加强投入力度,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更好的理论支持与基础。同时,学校及教师应当注重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相关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的建设,使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具有理想的支持与保障,也就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学生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此外,会计信息化教师还需要对大数据时代特点充分把握,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从而使会计信息化教学更好符合时代特点,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使学生对符合时代需求的相关会计信息化知识进行有效学习。
2.2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不断深入发展形势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整个教学创新中属于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因而需要积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教师除要对学生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会计信息化知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会计信息化知识加强认识及了解,实现会计信息化有效教学,提升其会计信息化水平。另外,在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创新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以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丰富,为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理想的基础与支持,保证得到满意的效果。此外,会计信息化教师还应当注意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对于现代社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趋势要充分把握,将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知识融入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够符合时展趋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确保会计信息化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使学生会计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
2.3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方法
在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为能够使教学创新有效实现,使教学质量及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理论知识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创新。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教学的创新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与模式,对现代化教学方式及方法进行利用,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理解及掌握,也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内容及社会上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以把握理论知识教学中的重点,实现更理想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实践知识的教学方面,学校和企业实施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际的工作环境了解及把握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应用,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技能,这对于学生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得到满意效果。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属于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素质及能力对于教学质量及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因而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就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能力,因而需要学校对会计信息化教师加强培训教育,使其会计信息化水平及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以更好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引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充足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理想的人才基础与支持[3]。
3结束语
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对于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而有效实施教学创新改革也就成为必然需求,也是实现更理想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师应当在清楚认识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入手实现会计信息教学的创新改革,使教学现状得以改善,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海云.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38):346-347.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活动的现实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使职业教育面对的教育需求要远远超出人类业已形成的学科门类和知识体系范畴,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式更为复杂。同时,职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最为紧密,社会新变化、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新成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最先反映到职业教育上。因此,职业教育以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的职业胜任能力为重点,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的特点是,年龄在15~18岁,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盲目性大,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有何用处,职业意识淡漠,对人生观、价值观、自由观等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目的就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直观性、形象性,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是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印刷输出与印后加工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图1为该课程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说明该课程是在创意策划、广告文案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的特征、中职生的特点、“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都说明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2010年7月29日我国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同时也具体地提出了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奋斗目标。
二、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力。笔者在讲授“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中,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运用媒体技术进行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有益探索。
1.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
现代教育思想是指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它主要包括六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及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教育观。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原稿的获取、印前图文设计与处理的基本方法、数码印刷工艺流程、传统印刷流程、特种印刷流程、印后加工方法、材料的合理选用、印刷质量的检查等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笔者在讲授“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时,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平版印刷工艺流程”,以企业真实项目“汉明居”印刷品为载体,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让学生利用“模拟印刷系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完成实践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不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分析、合作探究、模拟实践,从而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逐步养成职业素养。借助“模拟印刷系统”将不可能去印刷厂完成的任务在机房中实现,并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2.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数字模拟印刷系统”是将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数字模拟的形式以立体效果呈现出来的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时间效率,节约了去印刷厂进行后期加工的大量时间。学生通过这套系统的学习应用,检查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和模拟效果,实现技能提升。
通过平版印刷涉及产品类型、工艺的学习,利用游戏的形式及时检验掌握效果,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
教学环境:电脑、投影机、实物投影、“数字模拟印刷系统”教学平台。
教学工具:铅笔、橡皮、尺子、纸样。
学生用资源:“汉明居”印刷品电子稿文件、印刷样品、印刷任务单、任务反馈表、评价表。
教师用资源:“数字模拟印刷系统”、BB平台、讲义、教学课件、源文件、教案、视频、3D仿真动画等辅助素材。
3.采用新型教与学方式
教学系统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组成要素,所以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应当包括:“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师、生与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等四种关系。
新型教与学方式的主要优点:(1)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利用“数字模拟印刷系统”将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数字模拟的形式以立体效果呈现出来。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去印刷厂进行后期加工的大量时间。(2)利用学校“数字模拟印刷系统”和“BB网络平台”将拓展作业延伸到课后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这套系统的学习应用,检查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和模拟效果,实现技能提升。 (3)突出职业特点,按照工作流程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体验。
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统一,像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倡导的基于“用连接取代隔离”“教学是团队活动而不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偶发、低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被协作、持续的教师专业学习所取代”而建立起来的全新教学模式。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评价以参与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原则,采取两种评价方式:第一种是单元成绩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第二种是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单元成绩(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占2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60%。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将过程性评价的三部分综合到一起,按照单元的轻重按比例划分。过程性评价占60%,结果性评价占40%(企业专家占结果评价的60%,任课教师评价占结果评价的40%),就是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这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倡导的注重过程性评价不谋而合。
三、结束语
信息化环境下“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媒体技术推进教学信息化,引导学生参与制作的“CIS设计教学课件”获得首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徐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8-16.
[2] 王全旺,赵兵川.信息技术支持下高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9):15-17.
[3] 刘燕华.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职业指导教学整合实践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4):86-89.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构建 创新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国运的兴盛与衰亡,系之于教育;而教育能否被振兴,全民皆有责。由于我国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使得普通高中向多样化发展,利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是一种用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通过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式来推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积极贯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核心。
(二)信息化时展的必然
现今社会,已将信息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得到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教育、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影响。通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手段、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方式的能力的综合表现,评判人们最基本素质能力,能熟练的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也是对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需求。通过进行课程整合,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采用任务驱动与行动研究的策略,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巨大的改变,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
(三)学校发展的需求
通过对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现代教育信息环境的研究,寻求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的方法,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将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师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也做为研究目标,以期能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树立起新型的教学观与人才观,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进行大胆创新,并且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与积极地探究活动,借此打下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的坚实基础。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将布鲁纳的结构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学模式”、以及发现法教学模式,作为课题研究的依据。这三种理论中,发现法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具体特点为:将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作为前提,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同时也对学生自主学习时获取知识给予重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囊括了教师、学生、媒体、教材这四大要素,也体现出这四大要素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协调统一是构建教学模式的关键之一,因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景、会话、协作等学习环境因素的利用,使得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以及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达到学生对目前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目标。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教材内容作为学生主动进行构建意义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教师讲授的必须内容。多媒体的运用也将作为学生用以创新活动的工具而不仅局限于教师讲课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以及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综合刺激,对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以的刺激,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借此来开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学科整合新理念
学科整合作为新课改中的一个新兴理念,对于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得课堂成为真正的获取知识的场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为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进程做出有利贡献。通过这种对教学模式的探讨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质量。通过进行课程整合,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采用任务驱动与行动研究的策略,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巨大的改变,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
(二)构建符合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经久不衰,其中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仍旧占据重要地位。可是,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将聚焦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中,就会发现其在直观性、启发性与有效性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科学技术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活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对各个教学要素的重组,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变,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进程也得到相应的影响。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信息素养以及研究能力 变革教师教学方式
通过进行课程整合,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采用任务驱动与行动研究的策略,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巨大的改变,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作为教师,不仅会关注课程的改革动态,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也会关注自身的素养与能力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都会得到提高。进行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改变惯性教学行为,不断地寻找新的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教师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与教学观,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学科整合的先进理念,拥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意识。若能有效的进行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培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熟练,且业务精良,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师团体,这将使学校的发展与教育信息化水平前进巨大的一步。
(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自主、协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基本的学习策略,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构建适合于现代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自主、上进的学习环境。努力使得学生普遍掌握信息技术,大部分能进行自主信息处理,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得到巨大改变,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水平。
信息化教学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整合与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要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不可避免的具有模式化、固化的特点。因此,对于高职英语教学,采用信息化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代接轨,突破传统教学瓶颈。而实现“教学成就有效学习”,需要把研究焦点从有效教学转移到有效学习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1]
信息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四个学习环境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需要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帮助构建学习意义。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建构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相互协作、会话来建构意义,达到所学知识的内化。[2]
将超星学习通引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对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实现信息化教学。
2 超星学习通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2.1 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堂签到,优化课堂管理
教师可在超星学习通上建立课程班级,邀请学生加入自己的班级。课堂上,教师发起签到,并且设置签到时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手机客户端上自行签到,改进以往点名字的签到方式,更加人性化,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且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和时间的投入,优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2.2 巧用课堂选人方式,增加课堂趣味
对于一些高职学生,学生对英语课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有抵触心理。为了活跃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师使用超星学习通的“摇一摇”的方式随机点学生回答问题,建立有效可行的积分激励机制,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被点到回答问题的压力感。“摇一摇”这种新型的智能随机选取方式更贴近现代学生的生活方式,省时不费力,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参与度认可度强。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超星学习通的“抢答”功能,抛出难度系数较低的教学问题,发起“抢答”,把以往的“点我点我点我”的混乱的课堂举手抢答问题变成手机客户端抢答,将回答问题变得比“抢红包”还有趣。如此只是改变选人回答问题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且增加课堂趣味性,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3 英语会话练习创新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技能是英语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然而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扎实,这给他们英语口语造成了很大的语言障碍,加之不自信,使得他们对于练习英语口语更被动。想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技能首先要鼓励他们愿意开口,打开思路。超星学习通有班级成员私聊对话功能,学生可先用英语使用该功能进行在线英语对话聊天。另外,改变以往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对话稿的方式,减少对话的刻意性,学生能更开放自由的与Partner进行对话练习。之后,再鼓励学生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将学习通的对话以Face to Face的方式表演出来。教师还可利用移动智能手机客户端设置具有体验性的学习任务。具有体验性的学习任务可以是课堂的真实体验,也可以是虛拟体验[3]。例如,在讲到“E-commerce”时,学生可使用超星学习通对话聊天功能模拟设置顾客与客服在线咨询的情境。
2.4 评价方式创新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一般为教师点评或者学生互评和自评,显得不客观。采用超星学习通中投票方式对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更客观,统计更便捷,效率更高,数据分析更详细。
2.5 学习资源库的创设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比较多的纸质和口头教学信息的传送以及任务成果,容易丢失,不便于传阅、保存或者作为资料进行教学研究。而信息化教学中,把这部分资源放在手机APP客户端,不仅形成永久的教学分享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教学资源库,且教师可以推送平台上现有的学习资源,如其他学校教师的学习视频等,使得学生的学习维度不再局限于课堂,很好的将课内与课外关联起来。
【关键词】信息化校园建设 自主 协作 创新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1-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并有扩大之势,引起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应积极配置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设备,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协作、创新”新型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并与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相融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试分析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并对信息化校园建设下的中职“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一、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
因使用目的、范围、层次的不同,信息技术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基于教学过程,可对信息技术定义如下: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利用各种硬件设备获取、加工、存储、显示、传输文字、数值、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材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和学是建立在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的基础上,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效率上有较大提高,推动师生的共同发展,构建有效课堂。
二、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校园
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校园,可以为构建“自主、协作、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提供充分而又必要的物质条件。应加快健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资源和配置数字化专业学习设备等教育信息化环境,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建立数字化校园
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校园网建于2003年,有两条接入Internet互联网的10~100M的光纤,有无线AP。全校共有200多个信息点,350个终端。桂东卫生学校计算机实训中心占地面积有360多平方米,拥有电脑 305台,投影仪28台,计算机室4间及网络中心1个,多媒体教室2间,易创电子数字网络互动显微实验室1间,多媒体学术报告厅1个。所有教室配备电视机、电脑和投影机并联网,实现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全面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学校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专业模拟演示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能够满足日常教学中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的需求。
(二)完善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应建立自己的网站、网页、域名,实现校园网运行正常。以校园网为依托,逐步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建立资源信息中心、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提供较完善的网络支撑环境,基本实现互通互联。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配备有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室,有较完备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名教师都要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题库及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任务。资源库的建设实行分级管理,按学科进行分类,群策群力,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通过“建网、建库、建队”来促进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教学资源信息,保证教学信息不断丰富、更新和完善。
(三)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以桂东卫生学校为例。该校是一所中职卫生学校,学校拥有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作为附属医院,是学校的临床实训中心,是护理、助产、药剂、农村医学、影像、检验等专业学生理想的见习、实习场所。此外,学校十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配置标志性实验设备,如高智能数字网络化ICU(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系统、数字化解剖形态学系统、带警示臀部肌肉注射训练、对比模型以及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静脉虚拟注射训练及考核系统、智能数字网络交互急救模拟系统、高级上臂肌肉及对比模型—带检测警示系统、开放式基础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急救综合训练模型(全身带电子显示器)等现代数字化先进设备,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化基础上的“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及其具体操作
(一)信息化基础上“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和程序。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加入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整个教学模式中保持“教”与“学”并重,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是教学过程上的主导者、带领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并负责督促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化设备,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最后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自主、协作、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教学前的准备环节中,教师应按照所授学科相应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撰写教案,也可在网上下载课件,若涉及临床专业学科还可针对临床案例修改课件,将教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加入教学,以使教学内容更鲜活、生动。教师亦可自行编制课件,并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和组织各个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教材、课外读物、参考书、图片、视频、随书附赠光盘以及利用搜索引擎等各种方法自发、主动地学习,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寻找足够多的信息,以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并将所找到的知识点在脑海中构建成一组结构图,这是学习的第一步骤。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勤于动手。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应当预设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体验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欢快、有趣、有益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指引方向。
2.相互协作。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此时可让学生随机分组讨论,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或有疑义的问题,各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交流自主学习当中获取到的资源、体会和心得,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由于受到个人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的限制,学生自主学习所学到的内容往往带有片面性,通过协作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可以学到个人没有掌握的学习资源、信息、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同步交互。如遇到大部分学生都犯同一错误或其他普遍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可针对这一问题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更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既实现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果个别小组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给予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把群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构建课堂,促进学生更高效率地学习。
协作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知识,更是让学生之间不同观点、不同观念的相互交流碰撞更为珍贵,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发扬合作精神,最终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总结评价与创新。学生经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之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要给学生总结,对于学习过程当中好的方面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这对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进行创新性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使网络、多媒体等信息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这一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时期,必须不断学习,努力实践,促使新型教学模式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建秋,王洪录. 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5(5)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