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三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第一轮复习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25 14:35: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三第一轮复习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三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第一轮复习;有效课堂

高中政治课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我感觉受益良多,所谓教学相长,在这一段时间我体会很深。与同组老师以及学生的交流也显得更加频繁。回头看看,感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对难点、重点的把握更加清晰,知识的识记和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就我而言,我觉得这些能力固然与基本功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依赖于经验。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三老师,谈不上经验,就算有,那也是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慢慢沉淀下、摸索出的有限的经验,更多的应该是来自于同事、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在问问题的过程中给我的启发。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们都是团结的、协作的,而团结就是力量,就是效率,就是升学率。这是我多年在高三教学中的一点感触,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后的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其主要任务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说明》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应用和解题能力,以决战高考。在这一轮的复习中如果老师指导得法,学生复习到位,那么在高三的起点上就能高人一筹。因此,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广大高三师生来说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要使学生能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说明》中规定的每个必考的知识点,以及对它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得到提高,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复习中应认真钻研《高考说明》,认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由于一轮复习时间短而内容多(四本必修,一本选修),必须制订一个通盘而翔实、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一点我在每一年的高三第一轮复习前都坚持这样做,并且坚持把我的教学计划纸质化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人手一份,做到师生心中有数,能有的放矢,能明白每天的复习任务,从而增强了第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和计划性,继而提高第一轮复习的功效性,避免了课堂的随意性,对我也是一个督促。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面。这一阶段的复习,对文科生而言,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加深、拓宽,使学生更加深刻、系统地掌握知识,为下阶段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把时政课和基础知识复习课有机结合起来,把基本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拓宽、深化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规范性。为此,我专门编写了一份复习提纲,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对所有内容排队归类,参考外地资料,就题目内容、题目类型再拾遗补缺。复习方法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指导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有目标地巩固一些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高频考点和重点考点进行巩固和训练,在复习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一、第一轮复习课应注意的问题

回顾前期的复习工作,感觉在第一轮复习课上还应注意以下

问题:

1.老师要“去粗取精”。毕竟第一轮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要面面俱到,讲得细而不漏。有的内容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只要点到为止,不能以讲代学,扼杀学生的主体性。但重点、难点、高频考点不能放过,不能蜻蜓点水。

2.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复习和“热点专题课”复习的关系。政治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注重基础知识复习而忽视“热点专题课”复习。为此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寻找切入的时政材料(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内外的时政大事),作为教学引子复习考点,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提高复习的效果。二是相关基础知识复习后进行串联概括和总结归类,进行“热点专题课”复习。这样穿插复习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能跳出考点的简单理解识记,站得更高。

3.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老师要形成书面文字,围绕主线适当点拨,精讲多练,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组织各种题型,对同一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多种题型进行分析。

二、自学能力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突破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复习课中,老师应该把挖掘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提高复习课效率的突破口,针对复习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制订复习计划,并使之与老师的复习步调一致。

2.对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指导,找出最佳解题方法并总结规律。

3.启发学生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应试能力,为此特地精选题目并进行了汇总,细细评讲,应该说对学生的启发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练习必须灵活多样,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可以采用课堂口头提问、当堂练习、当堂讲评、课后书面练习等多种手段交叉进行。练习内容更注重层次性、适度性。练习讲求适度,既有一定的难度、深度,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讲评时,不仅告知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指点问题症结,启迪答题思路,从而起到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的作用。讲评后要求学生对练习进行再思考,逐步深化、巩固。这也要求教师要认真组织纠正错误工作,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建立错误试题档案本,尽量少犯同类的错误。

篇(2)

正文:一.高考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不在于每天的题海战和疲劳战,在于的是高三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从高三的暑假开始就全力以赴的坚持是完全可以的,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高考,就要全身心的投入。高考理综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高考理综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冲刺和临考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这一阶段各科目都在进行一轮复习,基础差的考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上自己的短板,合理分配时间到薄弱科目,从而达到各课程之间的平衡;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全面检查自己的相关知识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主要目的是重点专题突破。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总结出常考、易考知识点,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4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调整心态,回顾错题本,劳逸结合;二是适应理综答题顺序和时间的合理分配。物理、化学、生物的冲刺复习,购买最新的权威模拟试题和预测题,保持住答题手感。

(5)初试临考阶段 (第四轮复习)

6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二.复习技巧

(1)第一轮复习(8月份~12月份)

①物理:重点是力学大版块和电磁学大版块,这两大版块占到80%左右,同时,高考对于实验创新的能力也逐步加强,每年高考大纲虽然有所修订,但变动不大,因此可以找本前一年的《大纲》先看着,在一轮复习跟住老师的前提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晚上的时间补齐自己的短板。这段时间可以用除全国卷一、二外的历年高考真题来进行分章节的联系。

②化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这三大版块,这三大板块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第一轮复习在紧扣课本复习的同时注意概念的理解记忆并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尽量把晦涩的概念转化为自己易懂的语言,不但这样方便理解,而且记得会更牢。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很重要,但是切记不要题海战术,适当的练习即可,但是练习之后对于错题要及时总结。

③生物:生物分为细胞与代谢,遗传变异,生殖繁育,新生物技术这四大板块。争取做到知识主干清晰,枝叶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扫除知识上的遗漏。此外,适当回顾初中相关内容,不留知识上的断档。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争取在第二轮复习前不再有知识上的盲点和大的障碍。

(2)第二轮复习(1月份~4月份)

① 物理:在这一阶段,新的考试大纲刚刚下来,考生要根据最新的大纲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增和修改考点要给予关注,这往往是当年命题的热点,此时开始进入章节复习,分专题、分章节把握,要注意跨章节的综合类大题的处理,此时可以用全国卷一、二的历年高考试题来进行训练。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② 化学:化学首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是紧密结合的,而且这个时候是考试大纲公布的时刻。此阶段重点之一是提炼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二是进行专题训练,并对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这时对真题进行总结和研究

③ 生物:生物方面,应该在已经大体掌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在考试大纲的指导的前提下开始深入研究真题,尤其是非选择题,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要点,本阶段必须进行相当量的题型专项练习,通过做题来巩固。

(3)第三轮复习(5月份)

这一阶段已经十分接近高考的时间了,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对于做过试卷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二是带着问题再次回归课本,这一阶段已经不需要大规模的做题,主要就是调整作息,保持住手感,解决错过的题目。

(4)第四轮复习(考前一星期)

篇(3)

一、对化学高考复习性质的认识

化学高考复习是学生学完了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初步形成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认识了本学科的最基本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了本学科的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须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学会用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学习任务。

高三的高考复习教学和高一、高二教学的区别首先在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离开了这一认识,就易在复习教学中出现“炒冷饭”“走回头路”现象。高三复习的目的之一是“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要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的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高三复习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学会用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忘记了这一目的,就会进入重复操练的误区或陷入“题海”的困境之中,使师生苦不堪言,而教学效率极为低下。

所以在高考复习中,对其性质的正确认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使广大教师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才能使复习计划有明确的目标,使复习工作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复习体系的确定

复习体系通俗地说是指整个学科知识复习的先后顺序,这是各备课组在制订复习计划中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通常有三种选择:一是按学生先前(高一、高二)学习的顺序(即按教材顺序);二是按模块顺序;三是按学科知识块。

目前多数学校的复习体系受制于复习用书。一般教师往往采用直接按复习用书的编排顺序来安排复习内容。这样操作的教师往往不太在意对复习体系的研究,认为反正复习就是将高中全学科的知识过一遍,孰先孰后都一样。

按先前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顺序来进行复习是否高效?以下案例可说明问题。

案例一:离子方程式的复习

学生在高一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是按“一写”“二拆”“三约”“四平”的程序展开的。但在复习教学中,就应突出从化学方程式到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根本原因是揭示了反应的本质,更忠实于事实。如Ca(OH)2和Na2CO3的反应,从复分解的角度看是一种碱和一种盐反应,生成了新的碱和新的盐,但从离子反应的角度看,这是碱和盐的反应吗,反应生成了新的碱了吗?我们不必反复对学生强调该拆不该拆,而是强调我们要忠实地记录事实:将一种物质置于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物质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是分子吗,是离子吗,是沉淀吗,有哪些离子相互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将此记录下来,这就是离子方程式。为什么非得从化学方程式翻译过来呢,直接指向反应的本质不是更好吗?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从离子方程式去还原化学方程式往往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新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复习重走老路,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复习课往往存在学科视角低下、思维层次低或难点集中的弊病。

新课标实施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分成八个“模块”,即八本教材。按浙江省高考方案,理科学生参加理综考试涉及化学学科有五个“模块”,这就产生了按“模块”进行复习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否合理?

案例二:二氧化硫能否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解释

在《化学1》模块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二氧化硫能否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问题,经师生共同讨论后得出了“两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但对这一结论的解释是“假如反应发生了,生成碳酸钡和盐酸,而碳酸钡是能溶于盐酸的”。高三学生还只能从这种初中学生的视角解释这个问题吗?为什么不从溶度积常数来进行更科学的解释呢?

事实上各模块之间有许多内容是交叉和重复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交叉和重复的知识其内在有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问题,若完全按“模块”进行复习,很难从较高的视角来审视化学问题,不利于学生学科思想的建立。如《化学1》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复分解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等。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尚未接触到化学平衡理论、电离理论、沉淀溶解平衡理论,他们对复分解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的认识是肤浅的。而当学生学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后,他们对复分解反应规律和离子反应规律就会有新的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所以我们认为完全按“模块”教材复习也是不合理的。

集各校高三化学备课组实施的复习计划之优、之长,我们认为高三化学复习当按学科知识块来构建合理的复习顺序。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多年来高考复习的经验,人们往往将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分成“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四大知识块,这四大知识块虽互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各自有比较清晰的研究对象。在组织复习时,这四大知识块的呈现顺序应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

以上四大知识块的安排是从学科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学科最一般的基本规律入手。学生有了这些基础理论的支撑,对后续复习的内容,就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如在其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块的复习时,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具体化学反应事实,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将“化学实验”放在最后,是因为化学实验涉及的问题除了实验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既需熟悉各种常见无机物、有机物的性质,又需熟练运用各种化学基本理论。尤其是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更需学生具有评价、创新的高级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期望学生通过高考复习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的。

由于浙江省率先在高考“理综”考试中引入了《实验化学》模块,近年来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更注重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增大了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等。一些学校对“化学实验”知识块的复习产生了许多疑问。需说明“化学实验”并非《实验化学》,即“化学实验”知识块不是指《实验化学》模块,不要以《实验化学》中的具体实验来组织“化学实验”的复习。“化学实验”知识块可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二是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前一部分建议穿插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在元素部分复习实验现象时,若学生没有观察过的实验需重新演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若已经做过了,可用录像代替。也可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对实验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如让学生回顾钠和水反应实验现象,预测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再让学生观察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验,从对现象的分析可更深刻地认识钠和水溶液反应之激烈程度。而后一部分可单独组成复习内容。从研究化学现象所必需的最基本操作和方法开始入手,逐渐上升到用实验手段对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研究,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从单一物质的性质探究实验过渡到集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的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

三、复习进度的安排

从时间分配的角度来看,通常各校高三复习计划中将高三第一学期作为高考复习的第一轮,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作为第二轮,在最后一个半月作为第三轮。这样的时间分配经多年实践证明是合适的。但在调研中发现,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近80%的高三备课组都抱怨复习内容多,时间来不及,原先制订的计划无法完成,第一轮复习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有20%的备课组干脆将第一轮复习延至高三第二学期。

近年来,浙江省“新高考”中“理综”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多次作了调整,这些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缩小考试的范围、减少考试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自课标实施后,高中化学新授课可在高二全部结束,留给高三化学复习的时间为整整一年。那么化学学科内容并未增加多少,而复习时间更长,为什么反而出现复习时间来不及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出现,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多年来高考命题视角不断变化和扩展,考试试题不断积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涉及的高考试题和命题视角都得在课内呈现所造成。

相对于以前的单学科考试,高考“理综”考试中理、化、生各科试题量少,知识覆盖面小,一些以往的常见考点由于“理综”卷试题量的限制,无法在每次考试中都出现。对付单学科考试的在每个知识点“深挖细找”,反复训练的复习策略在对付“理综”考试时,其低下的效益已显而易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当然不能心存侥幸,复习时还是应做到全面、细致,不留死角,但在复习进度的安排上,采取的策略应是“粗线条、搭框架、多轮次、补精细”。

“粗线条”指的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应着眼于学科的基本规律的呈现和基本方法的使用,不必过度拘泥于某些细节问题。以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主线条,勾勒出本学科的基本轮廓,使学生在高三的化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都能从学科的基本规律入手,使用学科的基本方法去解决。

“搭框架”是指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各知识点的彼此联系,这些联系要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模块中去寻找,使学生对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极有助于学生从更高的视角来俯视化学问题,对问题有全局性的把握。

“多轮次”通常是指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在多轮次的复习中对学科基本规律的反复认识,对学科基本方法的反复运用,使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越来越稳固,解题思路越来越清晰,解题方法越来越灵活。在制订计划时,较难的是,要设计好每个轮次不同的能力要求,具体应体现在试题难度逐渐增大、不断保持命题取材的新颖性,不断扩展解题的视角,这样就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其实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进程来看,化学学科的复习并不是从高三才开始的,在高一学完了必修模块后,教师就应让学生对整个元素化合物知识作整体回顾,利用必修模块中所学的有限的结构理论,从众多的看似杂乱的化学的反应中找出规律,从而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认识水平。在高二会考前对会考涉及的三个模块,根据会考要求作一次系统复习,这样有利于在会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补精细”既指在多轮次的复习中逐步做到对知识点的细化,又指在复习计划中对每个知识点的呈现找到知识体系中的最佳位置。

知识的细化可加深学生对某知识点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在某一类问题的处理中形成一种独有的视角和方法,在这类问题的解决中达到较为熟练的水平。对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对知识的细化在复习中是较为关注的。我们在这里提出“补精细”,其“补”的含义是指不要在复习起初就试图达到知识的细化,知识细化是在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和复习允许的时间逐步达到的。

更为重要的是复习计划中每个知识点的呈现要找到知识体系中的最佳位置。如某校一位教师在复习离子键、共价键内容时,一味强调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类型,却没让学生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和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课后和这位教师进行了交流,才知道该教师将电子式的书写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基本用语的复习专题中,已在前面的课中复习过了。这样的安排显然有其不合理之处,当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认识还比较模糊的时候,就让学生去练习书写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学生只能停留在机械模仿的水平,而不能认识电子式所表示的真实含义。

篇(4)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1、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

2、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3、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4、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

5、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框、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写出眉批,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2017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1.2017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2.2017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的六点建议

3.2017年政治高考备考方法

4.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思路

5.2017年高三政治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5)

关键词:学生归纳; 教师点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63-002

在过去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从高一一路走来,特别在高三这一年,我在教学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方面因为自己年轻,没有带高三的经验;另一方面,很多东西确实需要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亲自去揣摩,去体会,才会有所领悟。刚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我茫然了,怎么带学生复习呢?背公式,做题目,还是不断的测验?

我们学校是一所郊区中学,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薄弱,能力较差。刚开始的第一轮复习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高一时所学内容遗忘得太多,随便说个公式,比如说正弦定理,学生不会,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学生不会,更谈不上套公式做题目,测验的成绩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学情,我开始分析原因,找对策。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和能力实在跟不上,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没有信心,掌握了这些,我开始了我的复习计划。

第一,为学生解读《高考说明》。《高考说明》是高考的标准和考纲,权威性大,学生复习时都依赖于它。让学生仔细阅读上面对高考试卷的解说,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题是易题,什么样的题是中等题,什么样的题是难题。学生在感受典型易题之后都比较开心,因为绝大部分同学上面的典型易题都会做,因为确实简单,只要纯粹的套一次公式,答案就会出来,并且易题在整个试卷中占40%,中等题一般要转两到三个弯,部分中等题学生动动脑筋,还是能做出来的,也并不是不可触及的,中等题在整个试卷中占40%,难题就算放弃,也就占20%,况且难题有时第一小问还是可以做的。这样学生对照自己的目标分数,立刻对自己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样的气势和精神风貌,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是很必要的。

第二,带着学生一起按照《高考说明》上的知识点,分章节归纳基础知识。

第一次归纳时,也就是《集合》这一章,我亲自归纳知识点,我课前会认真备课,对照考纲上的三个知识等级A,B,C,把书上的有关集合的知识点全部列举在备课本上,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详细备,再做适当的补充与整理,如1.集合的定义;2.集合中元素的特点;3.几种数集;4.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符号表示;5.集合的表示方法;6.集合的分类;7.空集的性质;8.一个集合的子集个数的计算。在课堂上,专门花一节课的时间将全章的知识点展开,详细讲解,并且在黑板上详细板书。学生特别注重知识点的归纳,他们在听讲基础知识的时候也非常认真,拿出新的厚厚的课堂笔记本,从头开始,认真记录我讲解的所有知识点。有的学生平时题目不会做,会找理由,比如说这题不会做等,但现在他再也找不到理由不记笔记,因为这不需要动脑筋,就是简单的抄写黑板上的知识点,这样一来,课堂做笔记,就成为他真正投入高三复习的开始,并且班级的每个同学这项工作做得很好。到了后面的章节,我鼓励学生先自己课前整理好一章的内容,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这个主体的作用,然后课堂上,我进行查漏补缺,并且在公式记忆上进行点拨。如三角这章中的诱导公式的记忆,先让学生记忆三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其次让学生把诱导公式中的a就看成30°,然后判断-a,?仔+a?仔-a,等在第几象限,确定正负号,最后写出公式。这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长时间下来,学生就尝到了归纳基础知识的甜头。比如,他在做某题时,忘了某个知识点,他可以不去很麻烦的找好几本课本,他可以拿出自己的课堂笔记,上面什么知识点都有,重点的,难点的。当然,学生这个主体不仅在于归纳上面,记忆知识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我跟学生说,不能每次做题时,一边看笔记,一边做题,长期养成习惯,学生一旦脱离了笔记本,心里就不踏实,甚至忘记,这就失去了我们整理归纳的意义了。一定要把整理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里的东西,这样自己可以随时用起来。

第三,在每章复习的第一节知识归纳整理课后,就是基础题训练课。多做,精讲,精批。第一轮时,在题目的选择上,尽量坡度缓,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得到基础的训练和巩固,针对学生错的较多的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于个别学生有时练习面批。

第四,我将复习中归纳的基础知识的部分(解三角形)选摘如下:

一、正弦定理

1.内容:■=■=■=2R(R为ABC外接圆半径);

2.几个变形式:

① a=2RsinA,b=2RsinB,c=2RsinC;

②sinA=■,sinB=■,sinC=■

③ aSinB=bSinA,bSinC=cSinB, aSinC=cSinA;

④a:b:c=SinA:SinB:SinC

3.正弦定理运用于哪些情况

①已知两个角和任意一条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二、余弦定理

1.内容

2. A=90°时,有a2=b2+c2,所以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几种视角

1.仰角和俯角

2.方位角

3.张角

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夹角)

高三第一轮复习下来,学生每个人的手上都有自己一本的每章详细知识点的笔记本,它是高中数学七本课本的浓缩与概括,它是我和学生这一年的共同劳动成果,它是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的最大收获,也是我的最大收获,它同时也为高三的第二轮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对于参加单招单考的学生,机械制图在高职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机械制图对于这部分学生,学得好与差首当其冲影响到高职考的考试和升学。从事机械专业高职考试的指导老师就有必要去研究机械制图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本文就高职机械制图考试的有效性复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有效性 复习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高考中主要专业学科之一,但笔者所在的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当学生在高三再次接触该课程时,已经一年多没有接触该课程了,很多学生基本上又得从零开始。学生能否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围绕浙江省单招单考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考试大纲进行有效复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发现,尽管高一已经进行了1年的制图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制图水平参差不齐,与高考的要求相差甚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复习方案的实施

依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整个高三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每个复习阶段的时间不同,但都有明确的任务。

1.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耗时最长,达到4个月之久,这么长的时间,旨在夯实学生的制图基础,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显然,在本阶段,学生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第一轮复习,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老师犹如指南针,指错了方向,学生就会事倍功半。所以笔者觉得,第一轮复习与其说是对学生的考验,倒不如说是对老师这个引路人的考验。为此,第一轮复习之前,老师先必须做三件事。

其一,研究考试大纲,在浙江省机械专业的单招单考中,机械专业总分150分,其中机械制图占60分,机械基础60分,零件测量30分。机械制图占的比重为40%。相比较其他两门记忆型的专业课,机械制图的得分率较低。通过研究考纲,教师知道哪些知识点考,哪些知识点不考,哪些知识点考得多,哪些知识点考得少,不同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达到的层次也不一样。教师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可告知学生,制图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其二,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高职考的历年真题是对考试大纲具体的诠释。哪个知识点用什么题型考,占多少分值,历年真题都是标准化旳试题,分析近3年的试题,这些问题就一目了然。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哪些知识点需要分配复习时间,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其三,学情分析,摸清学生基础。学生原有的制图水平参差不齐,制图的薄弱环节也因人而异。再加上老师不一定是从高一开始带起,所以对学生原有的掌握情况不甚了解。高三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旨在扎实知识基础,但有的老师不会按照讲授新课的方法去复习,而是走马观花地匆匆把知识点过一遍。这样既浪费时间,复习效果又不佳,学生对该重点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学习中的难点很难突破,从而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复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需要对学生原先的掌握情况略知一二,了解他们已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什么学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更有效地安排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内容,设计学生习题复习,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另外,教师必须告知学生,机械制图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第一轮是第二轮的基础,如果第一轮复习不认真,不能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第三轮根本不明白,从而引起学生对第一轮复习的重视。

其四,精心设计学生习题。切忌盲目采用题海战术。高三复习资料比较多,教师必须正确选择学生使用的参考资料。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学完全部资料,而应结合自己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最好自己精选题目认真制卷,卷子上要同时分布基础题、拔高题和拓展延伸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基础差异进行分层次练习,以便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如截交线与相贯线是每年高考必考项目,以方形与圆柱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题中由浅入深,从简单形体入手,由一个方向一个平面切割到几个平面组合、多方向切割,再过渡到组合体的切割,进行分层次练习。对相贯线的考查,主要是圆柱、球、长方体的形体相贯,由外表面相贯到内表面的相贯。老师教授学生应由单独的相贯与截交线练习,过渡到这两种情况的组合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截交线与相贯线的做法。制图的题目很多,千变万化,如果让学生盲目地做题目,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未必能达到练习的真正目的。另外,作业最好面批,既省时间,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第一轮复习最忌讳拿难题让学生练习,对于制图学习差的学生,如果这样做,就相当于把学生拒之于高职考试之外。

总而言之,第一轮复习教师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同时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认真对待复习,为第二轮复习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2.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为期2个月的时间,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首先,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第二轮复习,教师研究真题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第一轮研究真题,旨在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便于第一轮复习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方案。而第二轮复习则完全不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练真题,让学生把握高职考的命题脉络。对每一种题型,教师做到精讲做题方法,学生做到精练。每一道真题,教师都要要求每位学生强化练习,每题必会。笔者依据近4年的每年高职考真题的题型,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总结,精讲每一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以专项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强化练习。下面是笔者根据历年真题总结的9个专项练习,每个专项练习耗时约1周,共需2个月完成(表)。

如果教师在上述过程中严格把关,学生基本上在第二轮复习结束之后,从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高职考的要求,对高职考的每一种题型都很熟,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方法都已经了如指掌。

3.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是第二轮复习的全面升华,是将所有的专项练习以综合考卷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第三轮复习不仅仅要求学生像第二轮一样会做题目,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做题速度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第三轮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周考、月考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教师每一次都将成绩记录在册,看学生是否在进步。对于学生而言,每次考试都要总结自己的得失,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补图补线中的尺寸标注、正等轴测图的绘制、移出断面图等题目非常简单,均为送分题,如果这些题目能够达到要求,70%的分数可以得到。对学生来说,这一步非常重要,不仅仅知道这次考试失败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对下次考试是一次提醒,同时可以提醒每位学生平时复习的方向。

(2)查缺补漏,注重知识的整理。无论是练习还是考试,最后的复习其实也是在查缺补漏。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注意知识的整理每一次错的题目,不懂的知识点都放在上面,及时翻阅。

篇(7)

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高中地理学科根据教育局的部署,对包括郊区各县(区)在内的约40所普通高级中学进行了集中调研。被调研的学校中,既有生源情况较好,教学水平较高的省一级重点中学,也有生源情况较差,教学水平一般的普通中学;既有软硬件配备较好的城区学校,也有软硬件配备较差的农村学校。被调研的学校数约占杭州普通高级中学总数的2/3,累计听课近100节。本次调研的主要任务是调研各学校高三年级在第一轮和第二轮阶段的复习教学情况。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主要采取了随堂听课、集体反馈的形式,把高三地理备课组教师集体研讨和与任课教师个别交换意见相结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这些学校高三地理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计划制订和完成的情况,高三地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课内、课外的作业和训练情况。本次调研对于我室地理学科今后更好地指导全市高三地理复习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调研情况分析

1.关于第一、二轮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计划的制订问题

高三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计划是高三备课组教师在每个复习轮次开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对于复习目标的制订,是备课组成员通过分析和分解当年高考的考试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将整个高三地理复习过程划分为若干复习阶段(轮次),对每个复习阶段分别提出复习要求和复习重点。其目的在于规范全体任课教师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也便于教师将复习任务进一步分解成为课时复习目标。而复习进度计划的制订,则是备课组教师根据本阶段复习所需要的课时数(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测试和试卷反馈、分析的时间),结合学校课时开设情况,将复习内容进行分割,其目的是规范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复习进程和速度。

通过与所调研学校高三地理备课组的交流,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有成文的高三第一轮或第二轮复习进度计划。

同时我们也发现,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学校备课组制订的复习进度计划比较粗略。在这些计划中,或者只列出了本阶段需要复习的内容而没有进度分割,或者没有制订阶段复习目标,或者阶段复习目标不合理。尤其是在生源相对较差的学校或者高三文科班数量较少的学校,只有阶段复习进度计划而缺少阶段复习目标的情况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文科班数量少,担任高三复习教学任务的教师人数少,备课组力量薄弱,无力确定阶段性复习目标。个别学校甚至采取几名教师分别只担任一个高三文科班教学,同时跨年级兼任其他非毕业班年级的教学,使高三地理备课组有名无实。二是少数学校由于地理组整体力量薄弱,高三备课组缺少核心成员,对高考考试要求、目标等的研究不到位。

另外,学校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也会对高三地理备课组的复习计划和复习目标制订产生影响。例如,我们对杭州源清中学、建德新安江中学的调研发现,两所学校的高三地理备课组复习进度计划中不仅包括了对本校学生的学情分析,对高考的考试目标、要求的解读,整个高三阶段(所有轮次)的复习内容、重点、进度、达成复习目标的措施等内容,而且将整个高三阶段的复习目标分解到具体课时之中。每一位高三教师对于整个高三阶段每一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都做到了如指掌。在与备课组交流时,我们了解到这两所学校的管理层对备课组所制订的复习计划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检查措施。

2.关于对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内容条目解读和历年高考试题呈现的问题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在第一轮次还是第二轮次的复习课,教师都会在课内向学生介绍或分析与本单元或本课时复习内容相关的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纲)内容条目,以及历年高考试卷中曾经出现过的,与本单元或本课时复习内容相关的试题。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一般需要3―10分钟时间,其中用时最多的近15分钟。对于这一现象,可以从两方面思考:

从有利方面看,在单元复习或课时复习时向学生呈现、讲解考纲中相关内容条目和历年相关高考试题,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复习内容与考纲内容条目之间的联系,明确复习内容的目标与要求。我们认为,如果处理得当,对于学生明确复习内容的重要性,了解复习重点和复习要求是有帮助的。

从不利方面看,在绝大多数课中,对考纲相关内容条目的分析和解读主要是由教师陈述,而学生在全面掌握复习内容之前,对于内容条目的认识也不深刻,这种解读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同样,在学生对复习内容尚未全面掌握之前,就向学生介绍历年相关内容的高考试题,也很难使这些试题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对于考纲条目的解读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三备课组和任课教师个人对高考研究的水平和深入程度,同样可以体现教师对上好高三复习课的认真负责态度和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少地区的实践证明,重视考纲研读,重视研究高考试题,对提高高三阶段的复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教师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重点应该是通过对这些试题命题视角、涉及内容、命题意图、设问特点的分析,推测复习内容的价值,明确复习内容的重点,引领复习的方向,而不能仅停留在曾经考过什么。并且,教师的这些研究成果,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内容复习的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

我们在杭十一中调研听课时发现,他们在课内解读考纲内容条目的做法与绝大多数学校不同:采取自编的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先行对考纲相关内容条目进行分析,包括内容条目与复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复习要求和复习重点等,课内由学生介绍他们对相关内容条目的认识。我们觉得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参与考纲条目内容的研读,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复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点;通过聆听学生的发言,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找到学生的认知缺陷,以便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3.关于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怎样衔接的问题

高三不同复习阶段的复习目标是不同的。在备课组的复习计划中,第一阶段,复习的目标更多地指向知识网络结构方面,在第二阶段及以后各阶段,复习的目标更多地偏向方法总结和解题能力方面。而对于涉及体现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之类的“软”目标,虽然在不少学校备课组的复习计划都有罗列,从本次调研听课和与备课组交流的情况看,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将这些“软”目标的落实列入复习过程中。而近年高考试卷中,考核“软”目标的试题比例在不断提高。我们觉得,对于各种层次的学校,“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都应该同步进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来说,“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都需要很好把握“度”的问题。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备课组或者教师个体对怎样实现这些“软”目标非常重视,而且收效也很明显。现结合听课与交流情况列举如下。

学军中学教师甲:根据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和需要梳理的知识,课内提供全新情景材料(图、表、文字)――引导同学观察、分析、讨论情景材料――还原复习内容的主干知识点――回归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

评议:复习课充分考虑“观察、提取、分析、思考、运用”信息的过程,复习内容的主干知识点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都建立在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归纳和总结得到。这种复习课形式,适合学生学习基础特别扎实、学习习惯良好的学校。

学军中学教师乙:根据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和需要梳理的知识,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复习内容――通过自行归纳或同学交流寻找本部分知识的核心点和关键点――根据核心点或关键点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师生交流完善网络――学生尝试将复习内容整合成图或表的形式。

评议:复习课内容源于教材,但最后学生却得到被整合了复习内容的图或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种复习课形式,虽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有一定借鉴价值,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很好的学习基础。在富阳中学、杭二中、萧山中学、严州中学也听到类似课。

杭师大附中教师甲:根据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和需要梳理的知识,将其中的核心(或关键)知识点设置成问题――层层设问,不断拓展或深入――形成完整知识网络构建。

评议:复习课内容源于教材,但通过教师精心准备,将复习内容转化为围绕核心点展开,复习课过程就是学生的思考、分析、探索等思维活动过程。这类课比较适合学生学习起点不高,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校。在昌化中学、杭四中听到类似课。

新安江中学教师甲:根据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和需要梳理的知识,在一轮复习时,教师将重要知识点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形式,由学生课前自行学习(学案)。课内,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网络构建情况,同时通过对核心点或关键点的分析、讲解、训练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构建。

评议:复习课的重点在知识网络的构建,通过学生自行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布置课内训练使学生能够进行思考、分析、探索等思维活动并感悟复习方法。这种复习课对学生基础无具体要求,但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寿昌中学、杭十一中、萧山二中、富阳二中听到类似课。

三、调研情况总结

从整体调研情况来看,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复习课组织形式、复习目标制订以及课时复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差距更大。按照执教教师对高考目标的认识、复习任务的把握,随堂课的课时效能高低等,各学校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备课组力量强;教师熟悉历年高考情况;对高考试题的特点以及演变有研究;复习课目标明确;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发展;编制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复习资料;复习课效能比较高。

第二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基础好;教学硬件设施到位;教师熟悉历年高考情况;复习课目标比较明确;但教师课堂教学趋于保守;教法陈旧;过于强调知识到位,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能力发展关注不够;复习课密度大,但课堂效能不高。

第三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教师对高考的研究不足,对复习课的目标把握不好,课堂教学比较随意,教法陈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复习课效能较低。

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1.学军中学:严格执行复习进度和复习目标;按部就班不赶进度;重视学生基础落实到位,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能力发展。

2.富阳中学: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教师之间团结协作、资源共享,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复习课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