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细胞技术论文

细胞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5 13:29: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细胞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细胞技术论文

篇(1)

1、挑选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送检病理科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标本252例。所有的患者最后均确诊为肺癌。男184例,女68例,年龄44~85岁,(平均66.3岁)。所有的患者行支气管镜刷检,同时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与传统涂片。

2、仪器:美国SurPathTMPrepstain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染片机(BDTriPath,BurlingtonNC,USA)及相关耗材。采用奥林巴斯电子支气管镜(BF-260或1T260工作镜)进行检查。镜下发现肺癌的直接征象或间接征象者,根据胸部CT提示的病变行透视下支气管镜肺活检。所有患者均在活检部位采用南京微创一次性保护型细胞刷刷检,将毛刷头直接在玻片上常规涂片1张。再将毛刷头置于盛有10mlCyteRichRed固定液的50ml离心管中充分震荡漂洗收集细胞。

3、制片方法

3.1传统涂片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刷头直接涂抹于载玻片上,涂片1张,干燥,95%乙醇固定10min,常规HE染色镜检。

3.2BDTriPath制片方法:标本加入专用50ml离心管中,使用程控离心机以Hettich3#程序600r/min离心10min,迅速管架倒置180°倾出上清液,加入CyteRichRed固定液20ml,静置30min,Hettich的3#程序以600r/min离心10min,迅速管架倒置180°倾出上清液,涡漩混合器振荡均匀,加入10mlTris缓冲液,混均,移至12ml的离心管,Hettich的4#程序以600r/min离心5min,迅速管架倒置180°倾出上清液,涡漩混合器振荡(15±5)s。管架放在PrePStain系统上,静置10min,等待上机自动制片染色。

4、判断标准:涂片诊断采用正常、可疑癌细胞、癌细胞三种分类方法,后两项为阳性标本。尽量由同一位医师操作电子支气管镜采集标本,由两位细胞病理学医师同时阅片镜检,以找到癌细胞为阳性。

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种涂片质量比较:传统涂片,涂片范围大小不一,涂片背景红细胞白细胞多,细胞分布厚薄不均,胞质核浆结构对比不明显,胞核染色质均一模糊、核仁不清;支气管镜刷检细胞标本LCT制片后,细胞集中于涂片范围直径15mm专用玻片上,细胞界限清楚,涂片背景干净清晰,细胞分布单个散在或成团分布,有立体感,胞质着色鲜艳、易于观察,胞核核膜分明,核内染色质及核仁清晰可见。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诊断肺癌阳性率为58.33%,(146/252),其中中央型肺癌98例,周围型肺癌48例。传统涂片诊断肺癌的阳率为33.19%,(84/252),其中中央型肺癌68例,周围型肺癌16例。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传统涂片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标本应用传统涂片方法制片,受细胞新鲜程度、细胞量、出血及炎性背景、制片技术等因素影响,造成背景不清晰、涂片细胞易重叠、厚薄不均、细胞形态不易观察、有意义细胞数量偏少,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漏诊重要病变。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LCT)是近年来出现一种制片技术的革新,明显优于传统巴氏涂片的检查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BDThiPth离心沉降技术和新柏氏(ThiPthTCT)模式技术。两种方法工作原理不同,分别为重力沉降式和过滤膜式,已经广泛成熟应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和TBS诊断报告,对比传统巴氏涂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大大提高,标本采集及制片质量的优越性是传统涂片技术无法比拟的,特别是BDThiPth制片技术在细胞数量、背景去除非诊断性杂质、全自动制片染色及诊断质量尤为突出。美国FDA认证:超柏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所有液基细胞学技术中检出率最高的技术。2005年美国病理协会非妇科细胞学实验室比较液基制片方法与传统制片方法在体液样本检测能力,证实液基制片方法更容易检出肿瘤。

对比传统涂片,LCT制片使细胞在载玻片上分布均匀,厚薄一致,细胞数量多,集中于15mm范围内易于阅片,核染色质着色鲜明,核浆对比效果好,易于观察核结构,染色背景清晰,制片质量十分满意,阳性率显著提高。LCT制片技术和诊断质量体会:支气管镜刷检由于全部收集或大部分收集送检标本,最大程度保留病变细胞,尤为适用LCT制片方法;液基涂片中的细胞核可能不如传统涂片中那样深染,但细胞核异型性是判读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的重要重要标准,一般认为核占优势、核浆比例高、核膜不规则、染色质凝块状、核仁清或多个小核仁为恶性证据;巴氏染色胞浆在区分腺癌或分化鳞癌很有帮助,前者胞浆见空泡,后者胞浆橘黄色、含角蛋白;仔细观察成团核深染的细胞,如怀疑异常,在背景中全面寻找单个异型细胞更有意义;提高制片质量显著,但诊断阳性率的改善还需病理诊断医师勤于积累,LCT在支气管镜刷检细胞标本应用时间及应用范围还比较晚,对同一份标本同时进行普通涂片,以积累经验,减少误诊。

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刷检联合组织活检的重要手段。传统支气管镜黏膜细胞学检查是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用支气管毛刷直接在普通玻片上涂片,诊断率低。LCT对肺癌有更高的诊断率。国内也有少量文献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与组织病理学对照,普通涂片法检出敏感度为33.19%,而LCT检出敏感度为58.33%,较普通涂片法提高了2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总结

篇(2)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实验 教学改革 研究型大学

【基金项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1年),宁夏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2009年)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4-02

1.引言

宁夏大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我国西部重点建设的一所学校。为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较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推进产学研创新,尤为重要。而生物技术专业系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不仅仅是一门新兴学科,更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有较强的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是从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它充当了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桥梁[1],在生物医药、动物品种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全面深入掌握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

但其内容繁杂,技术难度大,随着细胞工程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良现有生物品种以及培育新品种[1],所以,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最前沿为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特色。而原有的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方法等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要想使同学们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要领,以适应研究型大学的改革需求,培育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及时更新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鉴于此,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2.教学形式

2.1实验方案设计采取项目申请立项制

在进行《动物细胞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时,结合实验需求,安排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方案。比如,在讲述完毕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课程时,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结合理论课程设计一个完整的动物细胞系的实验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以及经费预算,细胞培养相关溶液的配置、细胞原代培养与传代、细胞生长特性的鉴定、细胞的冻存与复苏以及污染的排除,同时包括人员组合以及实验分工。培养学生科研项目立项申请的科研素养,以适应研究型大学的改革需求。

在项目申请中,除了要求学生理清技术路线外,重点要求学生凝练出项目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对实验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实验人员组合和分工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以及互助合作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所有实验器仪器和材料均由老师准备,而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指定的实验步骤逐一模仿去做的单一模式的弊端。

项目申请撰写完毕,由教师修改指出实验原则的缺陷,督促学生加以改进,然后,结合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幻灯片制作,模拟项目立项申请答辩进行交流汇报,由同学和老师充当项目评议专家,重点指出实验设计上的不足,这样在讨论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更加明确,实验思路更加清晰[2]。

2.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通过模拟项目立项申请答辩通过后,经教师修改后即可进入实验操作。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材料、器材的准备,包括对所需器具的清洗和灭菌处理。同时,按实验所需配制试剂,按照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实验。试验操作除了注意提高无菌操作意识之外,注意生物废弃物的合理排放以及学生自身的安全,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室均采取开放式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以及记录观察等。

2.3实验报告论文撰写及问题分析与总结

实验报告论文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书写代替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比如建立细胞系实验,在撰写科技论文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引言部分要求学生除了简单介绍实验原理和目的之外,重点比较动物细胞原代培养与细胞纯化的不同方法,同时写出所选方法的科学理论依据。其次,结果与讨论为重点部分,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办法[2]。这种科技论文的形式取代传统的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写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实验、毕业设计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验结束后,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出现问题中,比较典型的进行详细分析。

3.教学方法

3.1 加强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信息化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缺陷,是动物细胞工程实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动物细胞工程实践性很强,涉及的实验内容很多,如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以及冷冻保存技术、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动物克隆与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切割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等的一些基本技术操作,一一安排实验或者实践实习,在高等学校不切合实际。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图片、录像、实验专题片弥补一些实验无法开设的缺陷,开拓学生的眼界。

笔者在动物细胞工程实验的教学中,积极收集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将新收集的一些图片、照片等添加到课件中,尽量多用图片或照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国内外新发表的动物细胞工程实验相关的论文、实验网站等上传到网络系统,供师生学习和科研参考。

3.2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和年轻教师的培养,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动物细胞工程整合了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跟踪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教学难度较大,需要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必须有一支结构层次合理、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重视培养教师的治学态度、授课艺术、实践经验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3 重视硬件和平台建设,注重学生动物细胞工程实验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科研条件的要求标准也在提高。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科研的重要技术支撑。所以重视动物细胞工程实验研究平台的建设,对于生物技术学科的发展及我校科研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校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本满足现有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根据学校的优势学科建设情况,开设了细胞系建立等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熏陶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4.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初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2-4]:

4.1教师授课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教学团队不断壮大,教师准备充分,授课艺术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满意度也逐年增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上课听讲热情、上课跟随老师的反应、互动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细节等方面的观察,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4.2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除了对理论知识有较为扎实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实践过程中去,同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大学生创新实验的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利用细胞工程的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比如在实验方案设计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立项申请的方式确定实验方案,人员比例以及经费预算等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的同时,必须理清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的能力。

4.3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必须充分应用理论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完成整个实验,包括实验的设计、实验操作的步骤、仪器和材料的选择、人员分工的协调、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以及论文的撰写等。均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比如,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结题报告,训练了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功,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4.4其他方面

通过对动物细胞工程课程的开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自由组合立项申请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提高了学习兴趣,而在实验过程中各同学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团队意识增强。另一方面,这种立项申请的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涉及的知识面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好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5.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5.1实验室配套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实验以自由组合的立项申请的形式开展实验,对仪器设备需求加强。

5.2加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力度

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与教师统一准备相比较加大了实验费用开支。因此,加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力度尤为重要。同时,科研和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科研内容又可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解释实验中的相关问题,使课堂与科学研究的距离拉近,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更大重视。

6.结语

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要真正上好实验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更要以极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赵会敏,生物技术专业动物细胞工程课程的改革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72-173.

[2]陈晓明,张建国. 动物细胞工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8:23-24.

[3]周俊,刘明,曹海平.浅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07-108.

[4]韩宗先,方平,向邓云.《动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35-138.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术语,翻译,词义,辨析

中图分类号:H083;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6-0038-04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in vitro” and “ex vivo”

CHEN Jing

Abstract: Terms translation is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transl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terms with similar meaning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ine, “in vitro” and “ex vivo” are often mixed up in the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papers This article trie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erms from the aspects of word buildup, English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al context

Keywords: term, translation, meaning,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术语是“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1]。在科技语篇中,最大的信息载体是专业术语。因此,准确的科技翻译必须从准确的术语翻译做起。然而,与一般语言符号不同的是,科技术语的语义外延是根据所指的关系而不是根据能指的关系来确定的,因此,对科技术语的理解往往要比其他语言符号更为艰难一些[2]。科技术语中存在的近义词进一步增加了术语翻译的难度。近义词的混用、误用势必给阅读者造成误解,甚至会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in vitro和ex vivo这两个术语频繁出现在与生物医学相关的科技语篇中。在众多的网络词典中,两个词被归为同义词,均译作“体外”。在国内科研人员撰写的英文论文中,也未对这两个词严格地区分使用。然而,笔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发现这两个词事实上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可替换使用。在本文中,笔者将对in vitro和ex vivo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辨析其差异。

一 词素解析 in vitro和ex vivo均源自希腊语,由不同的词素组成。vitro意为“玻璃”,因此,in vitro的字面意思为in glass(在玻璃中),即在玻璃试管或玻璃仪器中,引申为在体外。ex表示“外面,从……中弄出”,vivo表示“生命,生物”。ex vivo的字面意思为outside of the living(生命体之外),所以ex vivo也常常被译作体外。虽然这两个词均可表示体外这一含义,但是从词源角度而言,ex vivo更强调脱离了生命体而在体外,而in vitro更强调在人工环境(artificial condition)中。

二 英文释义解析 in vitro在维基百科中的定义为“those that are conducted using components of an organism that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ir usual biological surroundings in order to permit a more detailed or more convenient analysis than can be done with whole organisms”[3]。ex vivo在维基百科中的定义为“experimentation or measurements done in or on tissues in 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outside the organism with the minimum alteration of natural conditions”[4]。从英文释义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均是在体外进行实验或测定,不同之处在于in vitro使用的是有机体的组分(components),而ex vivo使用的是有机体的组织(tissue),并且ex vivo强调“minimum alteration of natural conditions”(尽可能少地改变自然条件)。

三 真实语境中的使用差异 具体语句赋予词汇特定的“语境”,使之具有确定的“所指关系”。确定词义不仅仅是通过翻检词典来直接选取词义,而是通过审读原文来斟酌词义[5]。真正的词义辨析应建立在真实的语境和语料中,只有在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才能准确地把握词义。因此,笔者从爱思唯尔(Elsevier)数据库中搜索标题包含ex vivo或in vitro的科研论文。为了尽可能确保所选论文中这两个术语使用的正确性,笔者从中筛选出20篇SCI索引指数较高并且由母语是英语的作者撰写的论文。通过对这些论文中ex vivo和in vitro所涉及的具体实验和测定过程进行研究,从上下文语境和专业角度对这两个词的词义进行辨析。经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两个术语的使用语境有以下差异:

(1)ex vivo通常涉及使用直接收获自生物体的器官或组织,即从活体取材。常见的例子包括皮肤、脑组织、小肠、心脏等,有时也会使用细胞、血液等。而in vitro通常涉及使用更低一级的生物材料,例如细胞、酶、核酸等。这些生物材料不是直接获自具体的生物体,往往是可商购的(commercially available)、低温保藏的或经过转化、筛选、永生化、纯化等人工处理。例如低温保藏的癌细胞系、病毒转染的细胞系、可从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ATCC)或欧洲细胞培养物保藏中心(ECACC)购买的细胞株以及一些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酶试剂盒等。

例如,G Cervando等人[6]在文章中提及的用于冷冻消融术中肾断裂的ex vivo model实际上是从猪获取的肾脏。S Messager等人[7]在论文中描述的对数种消毒剂抗菌活性的ex vivo test使用从接收整形手术的患者获得的皮肤组织。

P Garberg等人[8]在其论文中介绍了许多已广泛使用的血脑屏障的in vitro model,这些模型均是各种细胞系,例如bovine brain endothelial cells(牛脑内皮细胞)、human primary brain endothelial cells(人脑内皮细胞原代细胞)、SV40 immortalized rat brain endothelial cells(SV40永生化大鼠脑内皮细胞)和immortalized mouse brain endothelial cells(永生化小鼠脑内皮细胞)。虽然这些细胞也来自于具体的生物体,但并不能直接获得,因为需要进行若干人工操作步骤才可能从生物体的小血管分离出内皮细胞,而且在后两个细胞模型中还对分离的细胞进行了永生化处理。又如John RHadcock等人[9]在文章中介绍了对选择性大麻素CB1受体拮抗剂的“in vitro pharmacology”,其中使用的细胞模型就是用人CB1或CB2受体基因转化的、购自ADCC的human embryonic kidney293(人胚肾细胞)和Chinese hamster ovary(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ex vivo涉及的生物材料直接来自生物体,而in vitro中使用的生物材料通常会经过较多的人工处理,对“人工环境”的依赖更为明显。

(2)ex vivo有时会涉及从体内到体外(全部或部分实验在体内完成,然后从活体或处死的动物取组织、器官、细胞、血液等进行分析),或者从体外到体内(在体外进行研究的生物材料最终被输回至活体内)的过程,而in vitro自始至终都在体外进行。

Wang Zhixia等人[10]在论文中描述了ex vivo测定可卡因对单胺摄取的作用。其过程大致如下:向大鼠注射可卡因,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大鼠的脑组织并测定其中的单胺摄取。该测定的前半部分即给药过程是在活体中进行,而分析过程是在取自动物的脑组织上进行,整个过程是从体内到体外。又如, Cecilia Erison等人[11]在论文中研究了用慢病毒载体转导的大鼠星状细胞中的转基因表达,所述 ex vivo研究的过程基本如下:用包含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导大鼠星状细胞,然后将转化细胞移植到大鼠脑部的纹状体中。将移植后的大鼠喂养数周后,取其脑组织进行免疫化学研究。该过程事实上是从体外到体内再到体外。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那些既包含体外步骤也包含体内步骤的操作而言,通常使用ex vivo来描述。

四 汉译的讨论 in vitro译为“体外”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而ex vivo的翻译却存在一些争议。在道兰氏英汉医学辞海中,ex vivo被译为“在活体外”[12]。在英汉汉英医学词典中,ex vivo被译为“活体外、先体外后体内、半体内、离体”[13]。根据笔者的调查,在翻译实践中,ex vivo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译为“体外”,有时也被翻译为“离体”。也有学者建议将其翻译为“回体”[14]。

术语翻译标准化已得到学术界和翻译界的广泛认同。术语的单义性是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所谓单义性指术语只能在一个意义上与相关概念相对应,或者,反过来说,一个概念只能对应于一个术语[15]。如果将in vitro和ex vivo均翻译为“体外”,将有悖于单义性原则,造成概念模糊。基于上文对这两个术语进行的词义辨析,笔者认为对于ex vivo而言,翻译为“离体”较为合适。因为,“离体”一词中的“离”恰恰反映了脱离活体、从活体取材这一概念。而对于“回体”,只有在操作中真正涉及将体外培养物输回至活体的情况下才适用。例如在基因治疗中存在两种基因转移途径,即,ex vivo和in vivo(体内)途径。所谓的ex vivo途径是首先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体外培养细胞,然后将重组受体细胞输回患者体内。在这一情况下,可考虑翻译为“回体途径”。

五 结 语 in vitro和ex vivo虽然是含义相近的术语,但是从其词素组成、英文释义,特别是语境中的使用,我们均可以洞察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术语翻译是科技翻译的基础,而含义相近的术语的辨析更为重要。因此,科技翻译工作者必须提高专业素养,“咬文嚼字”,才能实现翻译的准确性,真正做到忠实于原文。

参 考 文 献

[1]王翠叶对术语学理论建设的认识与建议[J]科技术语研究,2005,7(1):14-15

[2]樊才云,钟含春科技术语翻译例析[J]中国翻译,2003,24(1):57-59

[3][EB/OL][2013-05-03]http://enwikipediaorg/wiki/In_vitro

[4][EB/OL][2013-05-03]http://enwikipediaorg/wiki/Ex_vivo

[5]冯国华语境通观,随便适会——在具体语境中把握词义[J]中国翻译2002,23(1):76-81

[6]Cervando G,OrtizVanderdys,Mohamed H Etafy,et alEx vivo model for renal fracture in cryoablation[J]Urology,2012,80(4):953,e15-953,e19

[7]SMessager P A,Goddard P W,Dettmar J Y MaillardComparison of two in vivo and two ex vivo tests to asses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everal antiseptics[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4(58):115-121

[8]Garberg P, Ball M, Borg N,et alIn vitro models for the bloodbrain barrier[J]Toxicology in Vitro,2005(19):299-334

[9]John R Hadcock, David A Griffith, Phillip A Iredale,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pharmacology of CP-945,598, a potent and selective cannabinoid CB1receptor antagonist for the management of obesity[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0(394):366-371

[10]Zhixia Wang,Gregory A Ordway,William WoolvertonEffects of cocaine on monoamine uptake as measure ex vivo[J]Neuroscience Letters,2007(413):191-195

[11]Cecilia Erison,Klas Wictorin,Cecilia LundbergEx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of transgene expression in rat astrocytes transduced with lentiviral vectors[J] ExperimentalNeurology,2002(173):22-30

[12]白永权道兰氏英汉医学辞海[M]28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13]王晓鹰,章宜华英汉汉英医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篇(4)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体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循序渐进过程(见表1)。然而从科学到技术的差异很小,仅增加了工程基础课4学分(约11%),应为技术基础课,且应明确例举。从技术到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有了明确的变化,按课程类别从科学到工程变化率近50%。学分的控制宜统一,且应规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中技术基础课学分应达20%以上,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中工程基础课学分应达40%以上。且可给出典型的工程类专业基础课名录,如机械零件、电子电工基础等课程。另外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将《机械设计基础》列为可有可无的选修会造成该专业工程基础的严重缺陷,且应在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中保留生物技术专业的细胞工程、酶工程等选修课(见表1)。

二、专业课

专业课的设置也体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循序渐进过程(见表1),从科学到技术的专业课调整率达30%,而从技术到工程的专业课虽然有较大变化,但所列举的课程多为非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回避了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如氨基酸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等。学分的增加也不尽合理,三个相近专业,不论理科还是工科,学分基本要求应尽可能一致。向上浮动及在各选修课程间适当调整则是各校应有一定的自。另外生物工程是典型的工艺类专业,专业必修课缺工艺类专业应有的分析检测课也会给工艺过程及产品研发和生产中的质检质监和质控及产品安全留下隐患,故建议3+X模式中3应包含专业分析、X应例举氨基酸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等。

三、实习及毕业实践环节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实习及毕业实践环节完全一致(见表1),未能体现从科学到技术的差异特点以及生物技术可授农学或林学学位的特色。毕业设计是工科工艺类专业最为特色的实践环节,但在许多学校以“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出现,实际实施则只做毕业论文,没有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名存实亡,致使许多学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根本就不知道何谓毕业设计,许多学生甚至把毕业论文当作毕业设计。建议明确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为必修环节,可以设计论文二者兼顾,至于是“大设计小论文”还是“大论文小设计”可依各校情况而定,唯有如此,生物工程专业才能名符其实。

四、师资要求

师资的最低要求在规范中描述不尽一致,应加以统一。且应规定专业课的师资要求,因为能承担专业课的老师一般能胜任专业基础课,而能承担专业基础课的老师则不一定能胜任专业课。这在工科尤其如此。故除规定学历职称要求外,应规定专业要求,即“本科为相应或相关专业”的师资应大于专业师资总数的50%。

五、其他

篇(5)

论文关键词: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小孢子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pp. pekinensis)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种大白菜亚种,-是我国重要蔬菜之一,栽培面积与产量均居首位。大白菜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品种或自交系间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国内外白菜的优良品种大部分为一代杂种。自交不亲和系、雄性不育系是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是以营养器官为食用产品的大白菜等蔬菜杂种优势育种的理想途径[1]。因此利用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种质资源,克服不育细胞质单一的脆弱性问题,是国内外育种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关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雄性不育的花药发育细胞学研究,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按花药受阻的时期和方式可将雄性不育系分为无花粉囊型、花粉母细胞败育型和单核花粉败育型3类败育类型[2]。梁燕等[3]对结球白菜波里马胞质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进行细胞学研究,发现其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时期。杨晓云等[4]研究不结球白菜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发现其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生物论文,没有孢原细胞分化,没有形成药室,属于无花粉囊型败育。杨光圣[5]对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宜3A花药发育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败育发生于花粉母细胞阶段,属于花粉母细胞败育型期刊网。黄邦全等[6]研究紫菜薹oug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特点,发现该不育系兼有无花粉囊型和单核败育型的特征。田福发等[7]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红菜薹波里马胞质不育系和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发现pol CMS受阻于孢原细胞阶段,而ogu CMS 花药败育发生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或四分体时期。

本研究采用的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6w-9605A是以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hau CMS为不育源[8,9],以大白菜DH系6w-9605B为轮回亲本,通过种间杂交和连续回交,获得遗传稳定的BC8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通过对该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进行细胞学研究,并结合田间进行育性鉴定,为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杂种优势育种以及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开展大白菜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和大白菜保持系6w-9605B。6w-9605A是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au CMS与大白菜保持系6w-9605B经过种间杂交和连续回交代8代获得的,由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育性鉴定

2009-2010年于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盛花期调查其不育株率和花器官形态;选300个单株剥蕾套袋自交,收获时考察结荚率和不育度。育性分级标准采用柯桂兰[10]制定的方法。

1.2.2 石蜡切片

于植株盛花期上午8:00~9:00取不育系6w-9605A和保持性6w-9605B主茎顶端整个总状花序,按花蕾的着生顺序分类。卡诺固定液固定24小时,70%酒精保存。

常规石蜡切片程序制片:抽真空、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逐级酒精脱水、逐级氯仿透明、浸蜡、石蜡包埋,花蕾横切,切片厚度为10μm,蛋清甘油粘片、二甲苯脱蜡、透明、加拿大树胶封片[11]。Olympus CX41显微镜观察,Mshot MD30摄影。

2 结果与分析

2.1大白菜不育系6w-9605A花器官形态观察及不育性鉴定

通过对大白菜不育系、保持系以及原始芥菜不育系的花器官观察,发现大白菜不育系花器官开放正常生物论文,花器官大小,颜色以及雌蕊等方面均与保持系比较接近,只是不育系花药干瘪,无花粉;保持系的雄蕊上花药饱满,有很多淡黄色的花粉(图Ⅱ:G, H);而原始芥菜不育系花器官比两种大白菜的稍小,花瓣较细,雄蕊退化成花瓣状(图Ⅱ:I)。

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在武汉对大白菜不育系6w-9605A的300个单株进行了不育株的调查,同时对3000朵花剥蕾套袋自交,收获期进行了结荚率统计。结果表明不育系6w-9605A的不育株率为100%,不育度为100%,育性级别为0级(表1)。

表1 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的不育度和不育株率的调查

 

材料名称

Accession of materials

总单株数

Total individual plants

可育株

Fertile plants

不育株

Sterile plants

套袋小花数

Flowers covered with pollination bags

角果数

Silique numbers covered

不育株率(%)

Sterility rate

不育度(%)

Sterility degree

6w-9605A

(B.compestris)

300

300

100

300

300

3000

篇(6)

当数字出版时代的帷幕刚刚拉开之际,爱思唯尔此举反映出诸多值得国内出版界警醒的问题。

应反思的问题

1.要重视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技术

对于出版业而言,它提供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都是内容,内容是超越载体属性的本质特征。因此,谁掌握了内容资源,谁就掌握了出版业的命脉。内容产业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生产要素(技术)是数据库技术。从技术的角度,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商,除了要掌握巨大的内容资源,掌握整合内容资源的数据库技术同样重要。

因此,从2002年至2004年间,爱思唯尔在科技领域投入3亿多美元,将纸质刊物转化为电子资源,同时进行产品更新以及新功能的研发,并且在2008年初卖出旗下励德商业信息业务(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出价4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风险管理及数据收集公司Choice Point,集中发展增长更快的网络订阅和信息服务业务,加快了向数字出版商的转型。

2.要进一步整合国内学术期刊资源

(1)数字出版时代的学术出版,内容资源的占有要以学术资源的整合为前提,而国内的学术期刊多以协会、学会刊物为主,很少有出版社参与出版,造成了学术资源的分割,再加上国内出版体制的约束,各个机构的利益纠葛,不利于学术期刊的内容整合。

(2)学术期刊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凡是科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其学术期刊的出版也很发达。由于国内科研水平有限,缺乏能与《柳叶刀》、《细胞》等媲美的权威期刊。而对于科研人员而言,一方面为了使自己的科研水平获得国际认可,另一方面也为了掌握国际上最新科研动态,势必造成了对国际学术期刊的依赖。这次涨价的主力军ScienceDirect,仅2006年就向中国高校师生提供了3000多万篇论文的下载量,占全国高校全部外文科技论文下载量的59%,学术界对这家公司的依赖可见一斑。

对策设想

1.降低对发表SCI论文的鼓励

不可否认,SCI的数量以及影响因子的高低,代表着一所高校的研究水平,但科研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SCI论文。高校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例如国际学术论坛、会议等,加强国际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同。

2.扶植国内数字出版商,增加市场主体

如果国内出版商能够抓住机遇,建立属于中国的学术资源数据库,那么在学术资源的掌握上就不会如此被动。同时,加强学术资源的国际交流,多吸收、采用国外的优秀论文,一方面可以提高数据库的综合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术资源,提高国内数字出版商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产业既然是企业群,就意味着存在激烈的竞争。而且根据市场法则,避免价格垄断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加市场主体。此次涨价风波中爱思唯尔之所以如此强势,除了凭借其自身的内容优势外,其在学术期刊数据库市场的垄断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扶植国内的数字出版商,同时引入其他国际竞争者,避免某些出版集团一家独大。

3.建立国内“开放获取”的学术资源系统

“开放获取”,即学术资源可以公开免费获取。面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所导致的学术交流的障碍,以及某些出版集团的牟利行为,“开放获取”渐渐成为一种学术趋势。

鉴于此,国内高校可以组建一个联盟性质的资源共享的“开放获取”系统。系统内的高校可以共享各自的科研论文,一方面可以加强国内各高校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国内高校的凝聚力,最大程度上避免国际出版巨头对我国学术论文的“出口转内销”。同时,吸取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失败教训以及台湾高校的成功经验,赋予该系统更大的权力,以便其在与国际出版巨头的谈判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

篇(7)

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在医疗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作为递送工具,将药物运载到特定的细胞或人体内特定部位。但如果不了解纳米材料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而会带来大麻烦。美国布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最近的一项实验发现,纳米管有可能会刺穿细胞,给细胞带来极大伤害。相关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

人们知道石棉对人体有害,其长长的纤维能像箭一样刺穿细胞。但科学家一直不理解,细胞为何会对石棉纤维和其他纳米级的材料感兴趣,这些材料对细胞来说太长了,根本无法整个吞下去。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小组通过分子模拟发现,碳纳米管尖端接近细胞时,细胞会产生“误会”,以为它只是个小圆球而不知其是个圆柱,等意识到小球“太长”,根本吞不下时,已经为时太晚。随后科研人员又用纳米管、金纳米线对小鼠肝脏细胞、人类间皮细胞进行细胞实验,发现90%的纳米材料都是以尖端90度角进入细胞。

石棉纤维、商用碳纳米管和金纳米线都有一个圆形的尖头,直径在10纳米到100纳米之间,正处于细胞处理范围。细胞上有一种受体蛋白质会聚集并弯曲细胞膜壁,使细胞卷曲包住纳米管尖端,反向调整纳米管角度,使纳米管尖端能以90度进入,从而降低细胞吞噬微粒所需的能量。这一行为叫做“尖端识别”。

“我们原以为纳米管会贴附细胞膜以得到更多结合位点,但模拟却显示,纳米管稳定地旋转到近垂直角度以适于进入,以便其尖端被完全包围。这和人们的直觉相反。”论文第一作者史兴华(音译)说,细胞膜包住纳米管时,会释放弯曲能量。“如果纳米管的圆形尖端被切掉,开口而且中空,它就只会贴在细胞膜上而不会进入细胞。”论文通讯作者、布朗大学工程教授高华健(音译)说,当细胞的内吞作用开始,就没办法再退回去。细胞觉得无法整个吞下纳米管,就会求救。但求救信号反而会引发免疫反应,造成更多炎症反应。高华健说:“只有完全理解纳米材料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设计出可靠的运输工具,控制它们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引起中毒反应,最终制造出对细胞没有吸引力的纳米管,只帮助细胞而不会伤害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