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高考方案

新高考方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9 21:54: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高考方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高考方案

篇(1)

虽然每年的高考时间是固定的,但是每年的高考政策可能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一定要及时了解高考的政策方向。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2021新高考政策及改革方案,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

8省份新高考采用“3+1+2”模式2021年,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2021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八省新一轮高考将采用“3+1+2”模式,根据计划,八省新一轮高考将采用“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采用国家试卷,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7日至8日;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六门科目由各省组织,考试时间为2021年6月8日至9日。

高考将于6月7日开始,持续3天,8个省的高考将于2021年6月7日至9日持续3天。

其中,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75分钟。8省市公布2021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据悉,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计划为语文9:00—11:30,数学6月7日15:00—17:00,外语6月8日15:00—17:00。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8日9:00-10:15物理/历史;6月9日8:30-9:45化学、11:00-12:15地理、14:30-15:45思想政治、17:00-18:15生物。

同时,各省提醒考生,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告为准。如有调整,省内选拔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将相应调整。

自2021年起,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省高校将以“高校专业群”为志愿填报单位。一个学院将被分成几个学院专业组,一个学院专业组是一个志愿者。

据了解,“高校专业群”是高校招生专业的组合,是考生填报志愿、报考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个学院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学院专业组”,每个“学院专业组”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高校专业群中各专业的选课必须相同,选课要求不同专业设置高校专业群。

此外,各省、自治区教育厅提醒考生,增加选课后,考生必须符合学校选课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报。

新的高考秩序将从2021年1月到4月在部分省市顺利实施。具体测试时间为2021年1月23日至25日。演习将模拟从考试组织、阅卷到招生计划、志愿填报的全过程,帮助考生了解新高考的考试方式,熟悉新高考的录取规则。

新高考填报志愿需要注意的事项新高考录取模式下的平行志愿,新的录取投档模式还是遵循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那么考生考了多少分,全省的排名就至关重要了。平行志愿的一个原则就是分数优先,按照分数高低,从高到低开始录取。

填报志愿的浙江模式-专业+院校模式,浙江模式的本质是选专业重过选学校,这种选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高校的每个专业或专业组作为志愿,你可以选择不同院校的同一个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分别都是不同的志愿。

专业+院校模式的优缺点,优点是学生可以更加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比方我想学医学,可以选择临床+院校,这样就不会把你调剂到金融或其他专业了,缺点是部分名牌高校的冷门专业可能分数要低,不利于高校冷门专业招生。

篇(2)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教学策略;浙江省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特制定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简称“新方案”),并于2014年9月9日正式,新方案一,便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一、新方案新特点

1.七科选三且不分文理科

新方案中“选考、不分文理科”成最大亮点。高考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语、数、外3门是必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考生从中选择三科作为选考科目。作为高中学考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

七科选三,对考生而言,选自己想学且认为学得好又感兴趣科目进行考试,“选自己所长”、“选自己所好”,不仅可增加考生自主选择机会,同时也可减轻考试心理负担。七科选三,对中学而言,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对高校而言,可以选拔合适人才。

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减少过度偏科、过度应试的现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弱化“一考定终身”

新方案确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方向,对考试的类别、内容、评价、招录等方面进行系统革新,学生拥有更多更大的选择考试、选择教育、选择大学的权利。

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参加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或三位一体招生;参加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除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外,其余3门选考科目可自行确定,选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高考录取成绩选取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2015年10月进行首次考试,每年4月开考除外语以外的科目,10月开考全部科目。给予学生两次考试机会,可有效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心理负担。

3.“专业+学校”新录取方式

新方案提出考生报考志愿将由“专业+学校”组成,考生可自主选报专业,录取也不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考生报考“专业(类)”志愿时,拥有了更多选择权,既可报考同一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报考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报考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以往批次录取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先选择学校再选择专业,如果分数不能满足第一志愿的专业,就不得不被调剂到其它专业。但取消批次后,将形成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

“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将以专业为导向,学生先选定自己的专业,再根据专业选择高校,解决了因批次录取将学校放在首位,考生被迫选择自己不太感兴趣专业的困境。同时,以专业为导向的录取方式将倒逼高校的专业建设,但也会导致学生蜂拥选择热门专业,而使得其它专业受到冷落。

二、新方案对高中教学的主要影响

1.学(选)考时间改变对教学的影响

浙江省原来的学业水平考试(即会考)和高考都安排在学期末进行,但新方案把学(选)考时间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接近每学期期中。考试时间改变对教学会产生哪些影响?首先,学(选)考时间改变,教师的排课将受到不容小视的影响。按照新方案,学生的第一次学考一般会选择在高二第一学期的10月进行,相应任教学考班级的教师势必要在9、10两个月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备考,但是学考结束后,学校一般不会再对相应学考科目组织开课,教师的任课势必要重新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排课。其次,学(选)考时间改变还会影响学生的复习备考。原来学考安排在学期末,基本在新课结束后,大概有两个月复习备考时间,虽然时间不多,但复习备考是在学生新课授完后立即进行,复习效率显而易见。现在学生的复习备考基本要在两个月的暑假后进行,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难免存在部分遗忘或生疏,复习备考效率将受到一定影响毋容置疑。另外,学(选)考时间改变还会对原来的课程设置产生一定影响,以往如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在高一期末就结束学考,到高二文理分班后有的课程就不用开设。现在考试时间变化后,课程重新设置、学生选科、部分教师阅卷等都需要时间,这将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学生选课对教学的影响

新方案给予考生“7选3”的选考自,也就是“自主选择”成为学生基本的发展。对每一个考生而言,无论是选考科目还是普通学考科目,均有两次自主确定考试时间的机会。由于选考与普通学考的考试要求有所不同,这意味着每一位学生对这7门学科,都有一定的学习选择权。这一制度安排将学生选课自从原来非高考性质的校本课程向高考性质的必修课程做了切实延伸,可大大拓展学生的选课自主性,无疑会打破中学课程原有的组织模式和流程,迫使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模式向必修课延伸。但在学生未确定选考科目之前,如何处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难度?这都是新方案实施之后,高中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例如,高中地理学科指导意见规定参加学考学生只需掌握必修模块“基本要求”,而参加选考学生除要掌握必修模块“基本要求”外,还需掌握必修模块的“发展要求”和两本选修模块相关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很难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而且有些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人为割裂开来,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度较大,也是“发展要求”内容,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选择在高二选考复习时为学生授课该部分内容。但是学生没有这部分学科专业知识,又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相关内容,如何处理“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也是地理教师需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3.专业导向对教学的影响

“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导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用高考指挥棒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关注社会,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旨向。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缺乏兴趣爱好、对社会了解不够,中学又形成路径依赖,一心想提高学生总分,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势必会造成学生盲目报考专业、随意选科、不考虑自身实际,最终导致个人发展受阻。高中教师如何让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尽快了解相关学科特色、学科价值与其兴趣特长、职业理想的关系以及对今后专业发展的意义,并快速让学生能在众多科目中选定适合自己的优势学科,则是必为和难为的事情。

三、新教学策略的探索

1.探索依据“兴趣+实力+专业”选考科目

首先须注重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所以学生选科首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信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一定是其优势学科或未来会成为优势学科。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专业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学到感兴趣和希望学到的内容,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专业素养,为将来进一步研修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浓厚的专业志趣。其次须把握实力。高中生的自身实力是确定自己3门选考科目的重要依据。湖州二中根据学校在全省近年来的高考状况和新高考方案划分等第的比例,将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别进行了等第划分,学生依据自己的等第排名了解自己最有实力的学科,从而进行科学地选科,避免盲目选科。另外,在自己实力相当的学科中,学生还应考虑自己所在学校教学实力强的学科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最后须考虑专业导向影响。新方案确定的“专业+学校”的新录取方式,在高考改革试点区上海、浙江公布的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中发现,如果选考物理,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的覆盖率最高,分别为97.63%和91%,所以物理成为专业不受限制最高的科目(见图1、图2)。因此,在高中生各门科目实力相当和兴趣爱好不变的情况下,可按照图1或图2的顺序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

2.探索新的高中放假时间

如何解决学(选)考时间改变对教学的影响,探索新的高中放假时间至关重要。浙江省有的地市对高中学期假期安排进行了如下探索。

从2015学年开始,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实行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教学计划安排,普通高中学校在原有寒假、暑假基础上,增加秋假和春假,同时相应增减暑假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学年开始时间:从9月1日调整到8月16日;第一学期第一学段:8月16日至10月底11月初学考选考结束;秋假:10月底11月初学考选考结束至11月10日左右,时间为一周;第一学期第二学段:11月10日左右至次年1月下旬2月上旬寒假开始;寒假:1月下旬2月上旬至2月中下旬,寒假时间约三周;第二学期第一学段:2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学考选考结束;春假:4月下旬选考结束至5月初,春假时间约一周;第二学期第二学段:5月初至7月4日暑假开始;暑假:7月5日至8月15日,暑假时间六周。调整涉及新高一高二学生,新高三学生暂不实施。

浙江省其它地区目前也在积极探讨高中段调整放假时间的安排,省教育厅出台了指导意见。相信合理调整高中段放假时间是适应新学(选)考时间改变的必然。

3.探索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篇(3)

不同点一:各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省自20*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省20*年高考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

不同点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不同*、*、*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

不同点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除了*省*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

新高考“高+会”录取彻底实现平行志愿明年高考新增的“高+会”录取方式将与本市中招类似,考生填报的20个志愿,按语数外三科高考成绩排队,顺序录取。这意味着,一直未能在本市高招正式录取中实行的成绩优先,彻底平行志愿,将在明年高招中实现。“高+会”录取时,投档比例为100%,将按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线上考生分文理按总成绩…

详解2010年北京高考的“变”与“不变”2010年北京高考在考试时间、科目设置、各科考试时间长度和各科总分四方面继续保持稳定。“3+X”的科目设置保持不变;高考时间仍定于6月7日、8日两天;文科综合中,政治、历史、地理3科分值仍各为100分,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生物3科之间的分值比例略有调整。新方案有三大变化:高考考试内容…

北京2010年高考招生考试65问问:2010年高考统一考试的科目设置是什么?答:2010年高考的科目设置保持不变,仍然是3+X。“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X是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问:考试说明何时公布,考生从何种途径得到?答:2010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将在2009年底以前发至区县,考生可按所在区县考试中心…

北京高考方案激起波澜五条通道上大学新高考将为考生提供五条通往大学的“通道”。其中本科层次包括统考和自主招生两种方式;高职专科层次包括“高+会”、单考单招和自主招生三种方式。高职三种录取方式将针对不同考生群体,其中“高+会”主要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自主招生面向高中阶段教育各类毕业生;单考单招将不再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

*:2010年高考改为“3+文/理综合”分值各300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新高考方案中,记者发现最大改革就是在原有的“3+文基/理基+X科”的基础上,取消X科变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新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分别涵盖了历史、政治、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新方案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值各为300分,考试时间各为150分钟,各科均占100分…

*:借鉴*新课改高考“3+X”方式很可能保留今年初,*省教育厅曾率队到*专门调研高中新课改及高考改革情况。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但直到20*年4月,*才公布新课改高考改革方案,保留了“3+X”的模式。而*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新课改后首次高考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2010年高考方案出台英语口语考试提前3个月为保持高考方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10年普通高考方案中的基本内容继续保持不变,但英语口语考试较2009年提前了3个月。据介绍,*2010年普通高考仍然保留2009年普通高考方案中的“3+小综合”科目设置,高考试题采用教育部统一命制的试题,采用原始分录取,本专科招生统考合一,所有考试科目实行网上评卷…

*:个性高考改变一考定终身方案获业内肯定今年,全国已经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新高考方案陆续出台。而*省出台的高考方案以“个性化”的特点备受关注。今年出台的*省新高考方案,依据高中新课程理念设计新高考方案的思路,在考生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性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

*:2010年高考选修科目或调整不提倡过早分科*省2010年高考选修指定选考部分个别学科将做相应调整,今后的高考将逐步实行与当前推行的新课改“挂钩”,探究性、开放性试题数量或增加。2010年或适当扩大选修模块指定选考范围,专家建议各高中要开齐开足选修课程,在高一下学期结束就习惯于分文理科,这是有悖新课改精神的,所以不提倡高中过早分文理科…

陕西:2010年新高考预测稳定为主科目设置不变2010年陕西省的高考将会以“稳定”为主。一是考试科目设置不变,仍为“3+理综”或“3+文综”;二是新高考总体难度不会超过旧高考,从知识点变化看,新课标与原大纲相比,知识点更新大概是10%。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试卷的结构会注意与老高考的衔接,会保持试题形式和难易程度的相对稳定…

相同点一:以“语+学+语+文综/理综”为主体

“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

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年*、*,2009年*、*、*、*与*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

篇(4)

【导语】

据悉,海南省为第二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另外三省份分别为北京、天津、山东。第二批试点方案为“文理不分科、实行3+3模式”。在2017年入学的高中新生进入新高考,执行时间为2020年。

11月8日,海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11月13日报名启动。

“这三年来整体是比较平稳的。”李燕仪称,海南省为新高考做了充分准备。海南省有一个总体方案,还有10个配套方案,涉及教育教学改革、考试(特别是高考录取方式)的变革。“目前学生的高考报名条件、考试、招生录取的标准等等配套政策已经出台。”

李燕仪表示,对于明年,海南省也做了充分准备,在培训、教育教学管理、高考录取等方面,建立了14个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为新高考改革顺利落地提供新的保障。

篇(5)

关键词:2017高考改革;英语教学;影响和策略

根据国务院2014年的《实施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方案》新高考改革方案变化之一就是英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将其中最好一次成绩录入高考总成绩,分值保持150分不变。这一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方案,不仅稳固了外语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赋予学生两次冲击外语考试的机会,这一改革势必会对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和转变,作为一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呢?

一、2017高考英语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1.推行外语两次考试制度,打破了英语“一考定终身”的传统,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调整。

外Z推行两次考试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让学生多了一次冲击外语考试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分散并减轻他们在高三复习备考期间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也给了学生一次挑战自我和开拓自我的机会,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这一改革方案也给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如何保证学生有效的冲击第一次英语考试?因此,这一改革对于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内容分配和安排以及教法的改革都有直接重要对影响。

2.促使英语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模式”转向“应用模式”。2017高考改革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以记单词、背语法,反反复复练题刷题为主。新的高考改革一方面侧重对学生英语感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淡化选拔功能,不同的高校对英语有不同的等级要求。因此新的高考改革会促使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从“重语法,重做题,重得分”的应试模式转向“重能力,重英语思维,重实际能力”的应用模式。

二、应对新高考改革的英语教学策略

1.重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试行“走班制”和分层次教学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3+3”模式,规定除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及报考学校的要求,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政史地,物化生6个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因此,这一改革需要重组高中英语的教学形态和模式,推行走班制是一个必要的选择,推行小班化和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这样既能满足学生不分文理科,自由选择科目的需求,教师又能因材施教,分类辅导,多层次培养学生。

2.改变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狠抓高一和高二,精准应对高考

面对英语两次考试的机会,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合理安排各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在规定时间冲击第一次考试的需求。因此需加大高一和高二的教学任务,狠抓高一和高二的教学,从高一开始便发力冲击高考。

(1)基础知识与高考衔接。从高一开始,每一学期每一模块的知识点,应与高考内容提前接轨,梳理出高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直击高考,反复灵活训练,在高一高二阶段打好基础,形成知识灵活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

(2)加强基础能力和英语语言素养的形成。高中英语《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综合运语言运用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技巧、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在高一高二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基本的运用能力。例如,完形填空的能力要平均分布在高一高二四个学期,在平时教学中就应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把所学词汇进行分类教学与高考相衔接,,使学生逐步构建出一个知识体系,以便形成整体认知和驾轻就熟的能力。再比如阅读的能力,在高一高二就应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实行定期的阅读训练,多增加英美文学中原文阅读的训练,以逐步渗透和加强英语的语感、英语情感和英语跨国际文化等语言素养的养成。再例如书面表达能力,在高一要侧重书信和记叙文,使学生在高一阶段灵活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的行文结构安排,对于十种书信题材也层层推进,高二要加强说明文和记叙文的训练,从热点题材入手,深化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作用

(3)立足能力,开展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效果。实践证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新的高考制度呈现出等级性水平测试发展的趋向,英语教学应该努力设计符合学生心里年龄及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节奏多变的教学实践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和趣味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又能开拓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饶有兴致的,目的明确得参与到课堂中,切实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其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利用优美的名曲、动漫、诗歌等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一个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再比如开设“英语模仿秀”活动,通过英语配音模仿,培养学生的英语语音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以上是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的点滴体会。总之,2017年高考英语改革的推广对于英语教学科学的规划尤为重要,高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新高考改革的精神和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强英语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得实施意见》2014.

篇(6)

根据教育部批准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2012年湖北普通高考科目设置继续实行“3+X”,“3”为语文、数学、英语,由我省命题;“X”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外语科目中,小语种(俄、日、德、法)也仍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

为了做好新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衔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成立了以学科教学专家、学科命题专家为核心的研究队伍,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结合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反复探讨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力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保持湖北分省命题以来的命题特色。《考试说明》既是2012年湖北新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指导中学教学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考试说明》按照考试科目编排,各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

在编写《考试说明》的过程中,命题、教研、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同志,为探索适合湖北教育特点、推进湖北教育发展的新高考命题思路和方法,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省教育厅的各级领导也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听取并采纳了来自教学一线的宝贵意见。这本《考试说明》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湖北省新高考命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篇(7)

【关键词】新高考政策 高中生 生物学习兴趣 路径

引言

高中生物学科主要描述以细胞为核心的微观世界,教材内容较为抽象,知识体系更具系统化和理论化,这就直接使得高中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动,而且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石。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激发高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这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新高考政策背景解读

2016年4月12日,湖南省政府正式出台《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新高考实行“3+3”制度,并且不分文理科,外语享有两次考试机会,择优计入高考总分。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应根据语、数、外三门全国统考成绩和自选三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参考各项综合素质能力,以实现择优录取。新高考政策将于2021年起实施,主要针对2018届高一新生。上述可见,改革之后的高考科目发生巨大的调整和变化,突破当下现行的文理分科高考模式,并将3门学科的自由选择权交由学生,最大程度上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考试需求。

二、激发高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具体路径

1.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高中学习阶段正处于学生体力和精力释放最重要的时期。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尚未全面开发,情绪宣泄也较为频繁,所以更容易产生极端、冲动的想法。另外,由于学生能力的缺乏而出现各种迷茫与烦恼,但这一时期是兴趣、动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思想和情感极为敏感,通常会因个人对任课教师的喜好来决定该门课的学习态度。因此,就高中生物课而言,要想使学生从本质上接纳高中生物学科,就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往往与日常交际行为存在一定的密切联系,并且二者均影响学科教育质量。而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奇妙的教育功效。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本着公正而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对于何种层次的班级还是何种等级的学生,都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进而而让学生体会到任课教师的真情实意。与此同时,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讨论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激发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新课导入方式来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快速使学生进入正式学习状态。高中生物课导入环节就好比音乐的前奏或影视作品的序幕,充满着酝酿意味,并且具有集中注意力、渗透教学主题的功能,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知探索欲望。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而总结出的教学方法。

(1)生活实际导入

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运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见闻,推进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使学生切身感到“生物”知识就隐藏于生活之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授微生物培养一课时,运用新闻时讯中的“超级细菌”来进行导入,通过观看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新闻,导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适当地抛出思考性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利用时下流行的新闻资讯来激发高中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实验推理导入

通过实验演示可将高中生物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适当地使用课本所提供的实验素材来导入新课,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课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演示“渗透”实验,同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思考实验结论。

(3)问题导入

生物教师在讲授“植物体细胞杂交”一课时,可创造性地向学生提问:世界上是否存在这种植物,地上长番茄,地上种土豆呢?而类似这种问题一经抛出,必然会引起高中生的热烈探讨,一旦其学习情绪激涨,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诚然,高中生物新课的导入方式有很多,但仍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准备和实践,从而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

3.创新高中生物课教育教学方法

固定化教学模式只会使高中生心生厌倦,因而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且迅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首先,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勤于动脑动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并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调动高中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实施,营造较为热闹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要巧妙运用日常现象来具化生物知识点。教师使用日常现象来具化抽象的生物知识点,既有利于加深高中生对其记忆,同时又有利于增强高中生对其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教学参与性和自主性,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不同的课堂导方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