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师德修养总结

师德修养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2 21:30: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师德修养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师德修养总结

篇(1)

一、我们必须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度,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家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应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遵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遇学生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底。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遵严放在第一位。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三、我们需诚待家长和同事。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懂得家长如果能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术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还能心诚地对待领导和同事,力图避免侵犯同事的尊严、影响合作的种种行为。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与同事和睦相处,相互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师德高尚的教师能组成一个紧密的教师团体,才能产生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创造良好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多研。我们还应勤学。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奉献全部精力来精通自己所授的专业知识。

篇(2)

河北衡水中学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个朴素的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一个数学函数式来表达教师的师德与教学能力、教学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师德,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时任衡水中学校长的李金池认为,在这个函数中,一般说来,教师的能力永远处在一种正值的状态,之所以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听他的课,造成这门课成绩下降甚至交白卷,就是因为此时的k值已经为零或者为负数,造成教师的教育力永远是零或者负数,其教学成绩必然下降。《学记》中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把y=kx中的k(师德)调整为正的最大值,是校长的首要任务,也是一所学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在传统师德建设中,师德建设概念界定模糊,不易量化,造成师德建设无的放矢、力不从心,师德建设活动化、表面化、形式化,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传统的师德建设往往以群众考评代替师德建设,以开展具体的师德“活动”代替师德“建设”,导致师德建设不能系统、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的职业行为脱节,背离了师德建设的实质意义和初衷。无效的师德“活动”,令教师无奈、反感,谈“德”色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寻找一条师德建设的有效运行模式,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要增强师德建设的有效性,首先要正确认识师德,正确认识师德之于教育的价值,增强教师关注自身师德修养的积极性。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师德建设可以从五个特征来认识:一是职业性,即教师道德在职场中建设实现。二是实践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在教师职业实践中实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与养成。三是引领性,即师德建设目标要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师德建设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体现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智慧、责任、价值取向。四是过程的有序性,即师德建设过程管理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标准,以有序发展式的师德建设标准和目标引领、评价激励、适时督导给力的过程的有序性管理,实现师德建设的发展性、文化性。五是文化性,师德建设是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行为质量,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直至形成教师职业行为文化。在教师职业行为文化产生之时,即学校品牌、特色、文化的形成之时。

教师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专业水平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是师德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师德建设的起点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良心”,师德建设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成就师德的过程,师德建设的终点是教师彰显高尚师德的教育教学业绩。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二者缺一不可,而师德修养更具基础性。

从师德建设的目标角度来说,为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教师专业质量提高服务,谋教师成长,求教育发展,追求教师职业文化,丰富教育文化,是师德建设的终极目的。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应强调教师职业发展与师德建设之间的相关性,加深教师对师德建设的理解,增强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积极性。

其次,师德载体是师德建设的切入点、总抓手。直接影响师德建设的成效。而“师德”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特点。师德建设载体的运行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师德建设要与教育教学紧密关联,师德载体的选择要有方向、效益意识,要围绕当前影响教师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来研究确定。因此,师德载体的选择应与教师职业中的关键点、难点、热点、创新点密切相关,可采用教师成长积分制、规划书、愿景书等选择,并制定运行科学的体制、机制,明确阶段标准和发展目标。

再次。师德建设体制、机制、过程管理是师德建设健康、高效运行的保障。师德建设的体制、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一)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工作团队,设置工作室,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职责。(二)确定师德建设载体并制订运行方案,确定目标、标准及运行方式。(三)构建载体运行过程展示平台,设计与载体相适应的展示、竞赛、阶段性总结等活动。(四)实施教师团队和个人成长积分管理办法,采用激励性评价。实践证明,积分管理是师德建设过程管理的有效形式。(五)适时举办论坛,及时反思、总结,提炼规律、品牌、特色并形成教师职业文化。(六)宣传、推广典型,放大效应,形成大文化。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提出“向师德要质量”,为把师德建设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师德建设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德州市教育局在开展师德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了师德建设的“六步工作法”:一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选择当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确定载体。二是确立阶段目标、标准。三是明确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和工作室建设。四是采取教师团队及个人成长积分管理办法。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将教师自主成长单元量化、标准化。教师完成一个单元,达到一定标准,对应累积一定的分值。五是构建展示平台,设计与载体相适应的展示、竞赛、阶段性总结等活动。六是及时总结成果。

通过上述措施,各级教育教学管理者就明确了师德建设的目标、方向、载体、考核办法。学校根据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将学校发展总目标转化为教师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把教师认可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引领教师付诸行动,在教育教学细节中践行职业道德,向职业行为要师德,向师德要教育质量,初步实现了虚功实做、软件做硬。

德州市教育局还积极倡导“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定期组织各县市区、乡镇学校开展多种师德实践活动,鼓励各地、各学校创设符合自身发展实际需求的师德建设载体,让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使师德建设活动逐步走向深入,不断取得实效。陵县郑家寨中学确定了“让师德在教学细节中闪光”的师德建设工作主题,以“自主、合作、当堂达标”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四个精品”为载体,即精品课堂、精品教案、精品导学案、精品作业,建立了由学科考评组层层把关,全体教师进行监督的师德建设积分管理体系,出台了师德建设积分办法、教研组工作积分管理办法、精品课堂管理积分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整个考核体系公开、公平、公正,使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人人心中有目标、有动力;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选择“精品教案、高效课堂、温馨批语”为载体,狠抓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黎明小学以“创新和亮点工作计划书”为载体,把创新点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细节中,为学校发展不断增添新活力;解放北路小学以实施教师发展积分制管理办法为载体,促进教师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发展,学校管理科学、有序、轻松。这些师德建设实践,以细化教学常规为载体,以提升质量为目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师德建设新模式。

篇(3)

   初中老师师德培训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 我认为,如果高声训斥,至少有以下几点害处:一是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二是破坏教师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授课。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上课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压抑情绪。因此,这时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衡量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二、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能容纳。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 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自己怒从心头起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当然,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初中老师师德培训总结

  师德培训是教师教育中永恒的主题,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灵魂与核心,坚持不懈、行之有效地开展师德专题培训,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根据市教育局集中教育活动要求,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在暑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集中统一学习。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习计划

  为圆满完成政治学习的任务,学校教导处精心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内容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组织工作落实。我们采用了宣讲与讨论相结合,自学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业务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安排了四大板块学习内容:时事政治、职业道德理论培训,观看师德讲座光盘,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素养,通过对违反师德行为典型案例的剖析,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丰富的教育内容制订,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学习实效性。

  二、召开动员大会,鼓励大家积极学习

  为确保在规定的时间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马校长从什么叫学习?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习?学什么?四个问题的展开中,让每一位教师体会到要做一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人的重要性。我们马校长从学校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将要面对的形势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着重阐述了学校师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培训内容丰富。

  为搞好本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活动,学校始终以“爱”为主题,精选培训内容。我们先是主要重温,马校长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作了详细的解说。

  马校长还作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彩讲座,同时结合师德内涵本质,围绕如何成为一名“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教师,开展专题大讨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高尚师德,争做人民满意教师。

  马校长组织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素养,通过对违反师德行为典型案例的剖析,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同时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以教谋私、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不良师德现象,积极开展专项整治,通过自查自纠、组织检查等形式,杜绝违规行为,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为学生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育局下发的光盘中,六位名师精彩的论述,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中经受了一次观念上的洗礼。

  孔上勤老师组织我们学习了王局长的讲话,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时刻要求自己,关爱学生,真心付出。的学习,则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从而更好地朝着这个标准努力。

  冯光锋老师为教师宣读了的通知,让教师认清绝对不能做拜金主义者的必要性。则让教师提高了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了培养目标、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

  四、落实相关措施,以保证学习质量

  1、中心明确,过程落实。本次师德培训,我们始终围绕“师德建设”这个中心,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整个培训过程我们采取了集中学习、教师写材料等形式进行。

  2、严格考勤,强调会风。这一次为配合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学分认定,由我们学校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教科室主任负责相关工作,每次集会严格考勤,因公因私均需提前请假,出勤率为100%。几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整个培训过程中,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本次培训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之中教导处对每位教师上交的材料进行考评,结合整个培训过程的表现形成本次师德培训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

  五、撰写心得体会,增强时代责任感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师师德素质是关键。可以说师德师风的好坏,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决定着学生的发展,也决定着学校的美誉度。因而,我们要充分认识师德学习的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承担的教育使命也决定着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重大意义,要积极进行以身作职,勤于进取,精于业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使我们的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通过这次师德专题培训,一定能使我校教师对师德师风的建设有更深刻的认识。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且每年又会有其新的内涵与意义,教育创建高品质教育之际,作为教师更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为学校的快速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老师师德培训总结

  20XX年8月29日,学校组织了全校教师进行关于《没有爱就没有教师》的影视教育和请到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聂沉香教授来为我们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讲座。通过此次教育,对初入教坛的我来说起到了启明的作用。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总结。

  首先德育处播放了全国特级教师,被誉为国宝级的教师——霍懋征。霍懋征从教六十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无论在哪一个学校、教哪一个班的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她的数学教学深入浅出,形象直观,探究规律举一反三,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掌握知识灵活,一道应用题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的作业经常做到一周无错误,每次测验几乎全班同学都能得到满分。霍老师其中有一条至理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与中国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一致性。他们的思想都让我这位来到初级中学的新老师深受启发。我认为这是我应尽的责任,把每一位学生教育好。从五十年代起,霍懋征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创立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讲读法”,以“讲”为主,以“读”为辅,善于抓住教学规律的重点、难点部分,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逐步进行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凡是听过霍懋征讲课的领导和同志武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教育界的老前辈在称誉霍老师的教学时说:“懋征的教学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视频中,霍老师,以一些例子讲到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艰巨性。她主张课堂教育应该精讲多练,应该充分激励学生,学会赏识学生的才能,同时期待学生的成长。霍老师说:“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不能懊悔,应该珍惜今天,努力学习,努力做好今天的事情,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这段话使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读懂了人生的真理,学会了抓紧时间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浅。

篇(4)

一、自我认识

工作十多年来,我的教学经验增长了不少,但在教学研究上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缺失,师德个人工作计划。平时思想上有惰性,读书不够多,对教育名家及名著的了解少,不能很好借鉴、运用一些名家的教法及观点解释教育现象。写作水平也有落后趋势,因为很少能抓住教学灵感等写出高质量的教育随笔。

二、成长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读书,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学习,增强理论底蕴,做个学习型教师,工作计划《师德个人工作计划》。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反思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得失,找出成长的方向,做个反思型教师。专心写作,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做个科研型教师。全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具体要求

(1)教学方面

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理念,汲取名家教学特长,认真备好每一课,备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善于请教,及时总结。

(2)学习方面

定期阅读教育专著等刊物,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

(3)师德方面

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握教育脉搏。注重自身的修养,发挥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学会用心爱护学生,用民主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肯定。

四、实施措施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每天分时段读书,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扩大读的范围,在追求量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水平。

2、立足课堂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3、学会反思,形成创新的工作局面。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出不足,积极客观地面对,辨证看待问题,创新工作,把反思的成果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中,并形成书面笔记。

篇(5)

关键字: 师德师风 高校教师 艺术修养

一、高校教师的艺术修养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1],也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师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习惯[2]。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帮助广大教师在事关国家大局、教育事业、学术活动、为人师表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并使之保持稳定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加强艺术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高校教师的艺术修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谓艺术修养,就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水平。在当代,艺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性已越来越多地注入现代物质生产流程,艺术自身也逐渐由沙龙艺术、象牙塔艺术转向大众艺术,转向工艺设计和实用工艺。与此同时,艺术也随着各类高科技电器产品走进了每一个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艺术修养一方面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与政治的关系,较高的艺术修养显然是每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担负起社会赋予的重任。

2.加强高校教师的艺术修养是优化教师师德师风的内在需求。

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是其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能力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到人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限制其人生境界的提升,不利于健全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及个人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艺术修养的缺乏对教师整体的师德师风建设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更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调查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高校教师所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较高的艺术修养”。黄济先生在《美育二三事》(载《中国音乐教育》1998年第一期)一文中指出:一般教师也要有一种艺术爱好和专长,要有组织学生文娱活动的能力,做学生文娱活动的带头人,而这些工作都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合部分,很显然,没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人,是无法胜任这些工作的。

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3]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首先要对美的现象产生感受,在此基础上才能上升到对美好事物本质的理解和评判。在这个过程中,鉴赏力高的人,在欣赏时会表现出高雅、纯正的趣味,而鉴赏力低的人,则会表现出低级、庸俗的趣味。作为有较高知识水准的高校教师,虽然不能人人成为艺术家,但是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学会欣赏音乐作品、美术作品及舞蹈、戏剧、电影等,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深刻、全面地感受美,自觉学会把握现实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使自己成为懂得美、能够欣赏美的人,才能用美的尺度去规范自我以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

3.加强高校教师的艺术修养是优化师德师风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家认为,“艺术是心灵的体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抑,生活中很容易因小事而使得矛盾激化,导致身心疲惫,甚至受到伤害。因此,健全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智对教师尤其重要。提高艺术修养可以改变和调节自身的精神状态。通过欣赏不同作曲家、画家、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仅可以在艺术欣赏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化解矛盾,而且可以娱乐身心、消除疲劳、焕发精神、增进健康。

一个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较好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艺术修养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的提高,有着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的关键。

二、现阶段高校教师在艺术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艺术修养、人格品质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大多数高校教师在艺术修养方面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自身的艺术修养不高。

普通教师的艺术素质存在很大问题。经调查发现,我国的高校教师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和普通民众一样主要在中小学,而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因而多数教师的艺术素质普遍不高。从而更进一步地影响了学生艺术素质和人格的培养。

2.没有树立正确的艺术修养理念。

现阶段高校教师对艺术修养的认识存在很大问题,这主要是教育管理者和众多高校教师艺术能力的缺失和整体审美观念的相对滞后造成的。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不但没有提高学校教育的水平,反而使应试教育泛滥到严重的地步,究其原因,除了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和思想、校际间的盲目竞争,还有就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艺术修养理念。

3.教育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还有一定差距。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虽然大幅度扩大,但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比较还相对滞后,高校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实际付出还不成比例,付出得多,回报得少,导致很多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再加上管理水平没有跟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教师缺乏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内在动力和客观条件,导致师德师风建设相对滞后。

三、提高高校教师艺术修养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高校教师艺术修养缺失的现状,为了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艺术修养,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现有高校教师的艺术培训,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质。

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应以身作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待教育改革,大力弘扬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审美情趣。提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在学校营造一种很好的艺术氛围。加强和提高自身人文、科学素质,提高文化品位鼓励教师,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健全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及价值观的培养。

2.树立正确的艺术修养理念,提高领导及其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

高校管理干部和教师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提高教师艺术修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抓好。各基层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党政负责人要共同承担起提高教师艺术修养,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授学科,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艺术修养,切实履行各自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职责。另外,各级领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教师在提升艺术修养方面的新经验,探索师德师风建设规律,将提高教师艺术修养和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3.改善条件是基础。

要加强校园硬软件建设,提高教师生活条件,提高教学和实验、实习、实训条件,提高教师、干部、职工素质,使三支队伍共同发挥特长,呈现整体优势。加快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学校发展了,层次提高了,效益上去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解决了,他们才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发展自我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发展也是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最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如果将提高教师艺术修养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则不仅有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及和谐校园的构建,而且将有助于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秋烨.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N].广西日报,2007,1,4:(8).

篇(6)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青年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逐渐扩大,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当前社会环境、高校体制、成长环境等因素,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奉献意识不浓,业务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大环境的冲击。近二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正是社会转型加快引发的矛盾冲突,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今年来出现了多起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教育和学术腐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知识分子因发现真理、传授真理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也基于这种尊敬而获得雄厚的心理支持。作为世俗化的商业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金钱主义等人生观对中国社会影响日渐突出,教师职业道德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2.学校管理体制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各高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中引入了一系列竞争机制,这对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有的高校在考核中,过分强调了科研经费、研究项目、获奖成果、的数量,将这些量化为硬指标,而将个体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育人状况视作软任务,没有衡量和考核的可操作性标准,因而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这样的政策杠杆让一些教师只注重硬指标的实现,教师关注较多的是职称晋升、学历提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投入。而将师德修养视作可有可无,将不计量的工作或公益活动视作额外负担而不愿意承担。

3.教师自身因素。部分教师对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不能从自己所担负的特殊历史责任的角度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当前的教师主体大都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磨炼,优越的成长环境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按照社会道德的普遍原则与教师职业规范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道德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接受他律并经过内在良心调整达到自律的过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带有教育工作职业特点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有其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教育工作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从高校整体建设的特殊性出发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要求,从履行教书育人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品德形成的方法和途径。

1.努力学习道德理论,树立高校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认知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就启示我们,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知教育,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让他们接受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并使之与自己的观点、信念融合,从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以作用于社会。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但由于受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组织学习,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教师的道德理想。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道德中凝聚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常以祟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的目标,正确处理好理想信念与行为选择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高校教师。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条文的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体现;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自我规范的依据;是学校持续发展和创办一流学校的制度保障。学校规章制度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若没有规章制度,学校管理就无从谈起。然而,规章制度不是摆设,要重在实施和落实。高校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工作纪律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如明确无故迟到、早退、缺旷如何处罚;挖苦辱骂学生,体罚学生,以不适当的方法处理学生而影响上课如何处罚等等。而后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让他们都清楚哪些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是与之相悖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深化高校教育改革,营造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一个时期以来,教师队伍中的少数人之所以职业道德水平下滑,行为失范,除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个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和要求以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校内部承袭多年的人事、分配、考核评价制度,缺乏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客观上提供了不良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高校教育实际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制度上,真正做到在用人制度上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实现优秀分子进得来、留得住,不适合从教或者师德缺乏者出得去;在分配制度上改变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都一个样的做法,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考核评价制度上,通过务实、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营造“恪守师德光荣,不讲师德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形成对教师行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是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合理完善的教师道德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它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又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师德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最直接的道德评价标准就是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应当成为最直接的道德评价标准。其次,学校的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应成为评价依据。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获得教师师德修养的有关信息,可以使我们客观、准确地把握教师工作的状况,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这样便于教师经常调整工作的目标与进程,及时调节、及时强化、及时矫正,使教师的道德修养不断得到完善、得到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目的。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评价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高校现有的自我评价仅限于一年一度年终考核时的工作总结,且多侧重于教学总结。在这类评价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我评价都是偏高的,甚至少数人的自我评价有虚高的倾向。要想教师的自我评价尽可能客观、真实,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如制定比较客观、详细的自我评价表。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才能为自己准确地定位,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从而获得成功。(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评价教师,教师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学生不能胜任对师德的评定。但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本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或者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专题信箱,还可以设计师德修养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3)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比较了解,因此,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师评价中,对每一位教师都应是全面的、细化的和量化的,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依据这一特点,每学期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在一张评定表上记分或作书面的描述等等。(4)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其次,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再次,学校管理者要把平时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稳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灵活性评价等,在一个学期中,进行积累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领导、教师、学生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学校和评价者的道德水平和评价水平,保证评价结果的系统性、可靠性和公正性。

篇(7)

师德中的文化内涵

要确立师德在学生文化教育中的地位,我们首先应该搞清师德中的文化内涵。师德是教师这个职业自身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与人的品德文化构成的结合。由于教师这个职业教书育人的性质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品行的规范和要求,教师便与从事一般职业的从业者在品德行为方面有了更高的职业标准,其文化意义也因此获得了职业化的集中和提升。所以,师德中的文化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德行文化,这种文化是泛泛的适应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品性都具有规范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于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修养的倡导和规定。如,对于传统礼法的遵循,对于爱心的倡导,对于乐善好施的推举以及对于人的品性中温柔敦厚的要求,同时还有对于伪善的批判,对于投机取巧行为的不耻,对于自私自利的嘲弄等等。这种道德文化的普遍意义不仅来自于历史,而且弘扬于现在,因为它集中代表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的要求,它符合各种社会制度下普遍的道德准则,是道德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内容;二是作为教师职业的品德行为文化,这种文化在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的道德文化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把这种文化提升到一种具体的职业规范中,它着眼于教育工作者的特定职业,因此,其文化内涵也便有了更加深刻之处。由于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本职的,它有更为直接的对于德行文化进行传承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要求中比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也就更富有文化意义,一方面,这个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能够完全这个职业所必需的文化修养,单纯的知识积累是不够的,知识如果不能文化化,对于这个职业来说是不符合要求的。另一方面,有了知识还必须把这些知识提升为文化,而单纯地把知识提升为文化依然不能成为教育职业的合格从业者,最为关键的是要把这文化变成为自己的现实行为,成为德行文化的一部分,由单纯的说教式的“教书育人”扩展成为“教书育人”与教师德行规范下具体行为的现实影响互相统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师德的文化内涵才会真正地体现出来,师德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师德文化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充分积淀,对师德的判断也要进行对其具体工作效果的考查,积淀的状况和考查的结论一般表现为两种结果,一种是积极向上,反映教师职业客观要求的文化倾向,一种是消极被动,代表着落后势力的文化倾向,这两种倾向构成了师德文化中的总体内容,这两种内容无论于现实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影响,它们共同代表了师德中的文化内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师德对学生道德观念

形成的潜移默化影响

师德具有明确的文化内涵,学校工作又是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为第一要义,开展学生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要义的重要途径,因此,与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相对应的师德,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成为学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师德与学生道德观念是相对应的,步入中学的学生其道德观念处于由逐渐形成到最终确定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德行举止往往成为他们直接的模仿对象,对其道德观念的确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胜过一切言传的身教,它是学生文化教育中一种意义最为重大,方式最为曲折的文化教育形式,如果怠慢甚至漠视这种形式,一切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都会消解其意义和价值。尤其在文化教育缺乏的状况下,师德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形式,成为了文化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现在对其进行总结对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学校文化教育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师德对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是不以学校文化教育倡导者的意愿和目标为转移的,每位教师都会对其所面对的学生在道德观上产生影响,其影响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那些具有高尚师德情操的教师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那些师德情操欠缺的教师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就一般情况上看,教师在学识方面的能力是最能引发学生在师德方面效仿的因素,那些知识底蕴丰厚的教师也往往是德行文化修养高的教师,相反,那些知识底蕴差的教师也是往往是德行修养不足的教师。因此,学生倾向于对知识丰富的教师进行效仿的自然选择,往往对他们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进步的积极作用。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作为学校文化教育最重要目标的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工作,要关注到每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甚至要关注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因此,我们绝不可抓了一般而放弃个案,尤其对于教师来说,从整个教师队伍来看某些教师德行修养上的不足是个案,甚至是具体的一个人,但他却面对成批成批的学生,尤其是那种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在师德上有欠缺教师,青年学生更善于和乐于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判断和选择,很容易造成因仰慕其知识的丰富而效仿其不完善的品性,这就造成了一种极为严重的后果,成为与学生文化教育总体目标背道而驰的个案,尤其将这类有知识没文化的教师放到一些管理岗位危害就更为严重。由文化积淀形成的师德,其对于学生文化判断和积累并形成德行观念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因此,要充分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这一校园文化的目标,强化教师德修养显得十分重要。

强化师德是有效地进行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师德作为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是在开展学校文化教育时必须搞好的,同样,随着学校文化教育的深入,随着学校文化教育在层次需求方面的提高,师德建设也必须相应地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师德教育成为有效地进行学校文化教育的途径。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中,师德建设的状况始终规定着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程度和格调。教师队伍有什么样的师德水平,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规范就有相应的标准,教师队伍较差的道德水平,决不会造就出具有优秀品质的学生来。同样,每个教师都有敬业爱岗、肯于奉献的职业道德,那么学生们也绝不会出现自私自利的道德倾向。师德中的文化内涵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观念的道德观的形成。因此,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中,必须以现有的师德状况为设立目标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将目标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设定的目标才具有真正的实施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深入,当建设进程已远远超出现有的师德水平时,必须以师德建设为先导进行拓展,只有随着师德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为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开拓出了空间,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才有可能继续进行。因此,师德状况始终伴随着对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强化师德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那么如何强化师德教育呢?其一,开展深入而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生对教师日常生活举止、教书育人以及知识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修正师德上的不足,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其二,开展换位思考活动即把教师换位于学生,对自己课堂行为、日常作法做出判断进行反思,同时也把自己换位于学生家长,以家长的视点对照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反思活动来认定自己在师德方面的状况,同时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实际操作中的改进和提升;其三,每位教师都以在师德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作为一面镜子和样板,时时比对自己的行为修养,不断地修整自己的不足和欠缺。通过上述方式,达到教师在师德方面的提高,从而促进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开展。强化师德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式多样中的一种,而且由于它对以后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而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