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汽车专业技术总结

汽车专业技术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6 05:47: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汽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汽车专业技术总结

篇(1)

关键词:汽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案实施;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90—03

一、前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最终销量为938万辆,同比增长6.7% ;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为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总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2010年1~7月份,汽车累计销量824.14万辆,同比累计增长28.58%。

随着二、三线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衢州地区汽车售后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从交通局稽征运管处维管科了解到衢州共有4S店30多家,浙西大道11区在建4S店13家,整个衢州市汽车类人才非常紧缺。通过几个企业的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汽车4S店硬件条件都相当先进和齐备,但软件方面相对较弱。据调查,目前汽车4S店前台各工种在人力资源方面突出的矛盾是员工职业综合能力无法达到厂家规定的标准,制约了行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就汽车销售业务领域而言,人员结构、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各4S店人力资源主管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较低,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采用先学完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脱节。汽修专业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模式不够开放灵活,以致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体制与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教育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担负着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任务,又受到社会习俗的影响,重学历轻技能,因而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研究能力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不如高职毕业的学生,从而导致了五种遗憾,即企业遗憾、学生遗憾、学校遗憾、家长遗憾和政府遗憾。而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德国,采用“双元制”。德国的“双元制”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和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学习领域的划分和行动导向方法地位的确定,是德国职教体系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德国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并以形象思维作为主要思维方式。学习领域的重要之处在于面对现实,从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入手,划分了不同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并把重点放在行动上,而不是抽象的公式推导,繁琐的理论验证。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必须与企业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毕业后既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又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适应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

三、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汽修企业生产过程为依据,充分发挥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重新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革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把学校课程学习与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实习有机结合,变原来集中顶岗实习为分阶段、分层次下厂实习,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

1.运行不同里程汽车具体维护与保养项目的研究

汽车零部件随着汽车里程的增加,寿命逐渐缩短,故障率也逐渐提高。不同零部件,寿命长短不一,故障率也不同。同时,由于汽车加工工艺与装配工艺的不同,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同一种零部件的故障率也不同。因此本教学团队根据不同汽车品牌、不同车型以及不同里程情况下,对具体的汽车保养与维修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

2.针对同一车型不同维护与保养项目制定提炼教学任务

在汽车企业工作岗位上,汽车维护与保养具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和项目,而如何将汽车企业具体工作任务提炼成适合当前高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成为本团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提炼教学内容过程中,如何将具体教学任务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以达到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工学结合之目的,成为本团队的重要研究内容。

3.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教学工作与地方汽车企业合作有机性研究

根据目前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如何合理地组织汽车维护与保养有效教学是高职学生接受技能培养以及素质培养的重要课题。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过程是具有一定科学规律和方法的,因此,教学工作与校企合作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性工程。本团队根据自身具有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对教学工作与地方汽车企业合作有机性进行研究。

具体目标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实施,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应特别突出以下知识与技能并重理念:①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能熟练使用专用工具和专用设备,具有基本的生产操作能力和企业生产经验;②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使学生成为汽车专职“医生”,而不是普通的汽车“护士”。

根据高职汽车运用工程学制及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我们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每两个学期即为一个阶段。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提取教学任务及校内工学结合

理论:以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理论课为主线,以企业汽车保养与维护项目为依据,制定具有本校特色和市场导向的教学项目与任务,以适应变化多端的企业发展现状;同时根据汽车4S店1万里~3万里保养内容,提炼和整合教学工作任务与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实施与修订。

校内实训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根据汽车4S店阶段性维护保养项目及工作任务,将提炼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与现有校内实训设备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汽车电器保养与维护为例, 教学任务的提炼过程图图2具体的教学任务提取实例

通过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提炼及总结,精简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讲授方法,已达到熟悉中高档车辆不同里程的日常保养项目及工作任务,包括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技术层面的保养方法等目标。

第二阶段:教学任务社会实践及校外工学结合

将第一阶段提炼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汽车技术理论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本校高职学生特色的教学大纲、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计划,为该课题的实施与成果评估奠定一定的基础。

(1)工学交替——校企双环境学习

针对具体的保养内容与项目,与地区的企业多方位合作,利用学校理论系统性强、企业实践性强的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各自有效资源;同时,实现学生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新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2)项目驱动——校企合作新篇章

按照“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培养新模式,结合合作企业群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过程,以实现高职学生“在做中学”、高职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培养模式。以汽车电器保养与维护为例,如图4所示。

(3)教学做合一——递进式培养方法

根据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具体教学任务和内容,图4项目驱动培养模式

制定出递进式教学方法和培养方案,从简单到复杂,从校内到校外,从汽车保养实训台到企业4S店现场保养的渐进性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汽车电器保养与维护为例,如图5所示。

图5递进式培养模式

四、结论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培养模式的经验总结与评估改进,经过两个阶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手段与教学实践的施行,全面地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和质量评估。团队组将请合作企业专家、高职教学专家、高职培养的学生以及兄弟院校的同行对相关的教学成果进行质量与教学效率评估,并对原有培养模式进行修订性改进和创新,为我省高职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开创出一条理论性较为完备,实施性有效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通过具体方案的施行与实践,必将打造出一支高职教育理论深入、汽车技术过硬的地方性高校团队。

[参考文献]

[1]王爱国.基于阶段规划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8).

[2]朱金福.对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模式的尝试[J].职教论坛,2011(12).

[3]周明星,孟庆国.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04).

篇(2)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

【中国分类法】G420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作为汽车行业的后市场――汽车维修行业,为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快速发展,汽修维修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迫切的需要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中职学校作为社会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前沿,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应汽修行业发展的人才。

一、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高精度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要适合新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机电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汽车维修行业对于维修工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传统的“机械维修工”为主体的格局,提倡机电一体化。现在的维修工除了要熟悉汽车原有的机械构造外,还要掌握一些新的技术,比如ABS、ASR、ESP、GPS、FSI、雷达防撞等。传统的维修工大部分是学徒工出身,没有系统的培养和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欠缺,导致技术能力晋升困难。所以汽车维修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奇缺。

2、新型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汽车维修工具从传统的螺丝刀,扳手,锤子向一些新型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发展,如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扫描仪、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等。技术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这对汽修维修人员提出新的要求。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汽修专业教学中,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是分开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每个学期只进行4周左右的实习。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要采用汽车零件挂图、黑板板书等教学方法,对汽车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讲解。但是由于汽车专业是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汽车零部件多、结构复杂;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太薄弱,空间想象能力差,这种课堂的教学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不好理解,不能吸引学生,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要求。

三、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体化教学就是指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统一的教学。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践两者合二为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进行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与实践一体化。

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教学场所要求

实现理实一体化需要与专业学习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配备理论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设备及实物;实践教学需要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训设备、工具等。

2、教学时间安排

实行一体化教学后教师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支配每节课的时间,合理安排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把知识当时就理解渗透,并且应用于实践。

3、教学实例

下面以《前制动器的拆装和检修》为例,讲解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①引入:这个过程由教师事先设计好任务并确定任务的可实施性。

故障现象:汽车行驶时,没有踏下制动踏板,听到汽车制动器发出“嚓、嚓”摩擦响声。踩下制动器踏板,“嚓、嚓”摩擦响声消失,松开制动踏板,响声又出现。

故障原因与分析:由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蹄片支持板、减振弹簧板或导向板损坏、变形、脱落,使制动蹄铁与制动钳支撑架上下左右的间隙增大,互相撞击而发出声响。

确定任务:拆装并检修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蹄片支持板、减振弹簧板或导向板。

②分析: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对盘式制动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③操作:教师进行安全规范操作教育,小组组长分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举升车辆和拆装盘式车轮制动器,直到确定故障原因。

④交流: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讨论的形式进行心得、方法、疑问和解决途径的交流。

⑤示范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动手的情况,把握不准的环节,边示范边讲解。各小组根据前面的相互学习和教师的示范讲解,修改检修计划,再操作练习一次。

⑥总结:各小组总结经验,进行点评和互评。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该“任务”的具体情况,肯定成绩,并补缺、补漏、纠正错误,达到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成果分析

1、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

学生能够遵守车间制度、服从老师的管理、执行本任务的工作流程(校牌、工作服、笔、本子等),这样在无形中端正了学生的工作态度,为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方法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工作任务主动积极的用各种信息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分类和整理。现在的汽车维修企业早就进入计算机网络化时代,各种资讯、技术数据,维修资料都要上网查询,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这种方法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以主体,学生可以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正确规范的完成盘式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能力

学生在教学过程种能够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协作完成对盘式车轮制动器拆装与检修任务计划的分析、讨论和制定,并且能够展示小组的成果。这样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准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维修已步入高科技领域,汽车维修行业高层次的技术人员短缺已经不段凸显。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中职汽车专业学校应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为我国现代汽车维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宇锋.关于当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

篇(3)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27-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学历教育,而是大众的就业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的就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他们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在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学院按照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的要求提升教师能力,为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做好基础工作,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课程体系建设本着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设备选择、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素质与职业规范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师资专业能力的提升几方面全面开展建设工作。特别是汽车技术类专业建设,汽车是典型的集合多门学科于一身的综合体,涵盖机械、电子、流体力学、环保、材料、单片机、网络等内容,可以说电子技术在汽车这个产品上应用到较高程度。无论在汽车设计与制造业,还是在汽车维修行业,对懂得汽车又精通电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都是非常需要的。不得不承认汽车行业在近十年已经集先进的电子技术于一体,正在成为北京市强大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今天随着北京功能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各种制造业已经开始外迁,而在北京路上行驶的560万辆汽车的维修服务是万万不能少的。因此企业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得到的认可,特别是对汽车电子技术高端人才的需求依然是非常渴望的。

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

作为职业学校来说,专业建设本身就是按照企业的需要而设置的,因此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校企合作方向,以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服务于企业为目标,形成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做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也是从汽车电子高端维修入手,按照实际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设置任务。在任务分析中以维修岗位为背景,划分为基础工作、使用各种仪表、检测电部件与电子控制电路、检测整车、诊断与排除故障、安装汽车机械部件与电器六个综合能力。第一项综合能力为基础工作,包括六个专项能力,即分析任务明确维修方案、填写工作记录、阅读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使用的仪器、选择使用的维修工具、检查举升机及排气管路。第二项综合能力为会使用各种仪表,有八个专项能力,包括使用汽车尾气分析仪、使用汽车综合测试仪、使用5052大众奥迪专用检测仪、使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使用解码器、使用四轮定位仪、使用X431汽车检测电脑、使用四通道示波器。第三项综合能力为检测电部件与控制电路,有七个专项能力,包括测试各种电路元器件、检测车灯照明系统布线、检测车用音频系统布线、检测ECU及控制系统、检测车载视频系统、检测汽车空调布线系统、检测CAN总线。第四项综合能力为检测整车,有八个专项能力,包括检测汽车仪表、检测汽车尾气、检测动平衡系统、检测刹车制动系统、检测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检测汽车安全系统、检测汽车防盗系统、常规检查轮胎灯光底盘。第五项综合能力为安装汽车机械部件与电器,六个专项技术能力,包括分析汽车整车机械与电器装配结构、按图纸完成全车电器的布线、拆装发动机、拆装变速器、拆装调试底盘电器、拆装制动系统各部件更换刹车油。课程开发中依据专家提供的3项专项技术能力进行课程开发,最终设置13门专业技术类课程:汽车构造、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与液力传动技术、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检测仪器、汽车传感技术与测试、汽车变速器维修技术、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空调与音视频设备、车载通信技术。采用理论加实验的教学方式,完成理论教学后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实验。

这种方式的弊端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沿用了学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上岗后不能快速的胜任工作。这不是我们培养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在我们召开的毕业生座谈会上以及征求企业意见得到的结论是要对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三、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篇(4)

一是坚持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尊重人才。要在全社会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的观念。广泛开展人才宣传工作,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组织“人才工作巡礼”活动等形式,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市人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宣传人才工作的有关形势和政策等。在仪征电视台、《仪征信息》、《仪征人才网》等媒体上开辟“优秀人才事迹介绍”专栏,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切实关心各类人才的进步和成长,为他们创新创业搭建舞台,提供空间。深入开展“十佳创新之星”和“优秀创业人才”评选活动,加大表彰和奖励的力度,确保各类优秀人才政治上受表彰、经济上有奖励、舆论上有地位、待遇上有落实,使人才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可,努力营造出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执行《仪征市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暂行办法》,及时发放《仪征市特聘工作证》,落实人才在仪征工作、创业、居住、生活等相关政策待遇。修订完善《仪征市人才引进及奖励办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选拔机制和生活保障机制,重奖为仪征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二是坚持以更加开阔的视角引进优秀人才。主动顺应沿江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力争把仪征建设成为苏中地区重要的聚才“磁场”。XX年将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首要任务,结合高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上招聘等形式,注重引进支柱产业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其中:石油化工150人、汽车及零部件110人、船舶制造60人、高新技术30人,为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把领域里、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引到仪征,切实提高仪征产业层次。深入实施“人才项目采购工程”,坚持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引项目,为持有科技成果、开发项目来仪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平台。采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实施重大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主动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借脑”、“借智”,吸引市外优秀人才为仪征经济发展贡献才智。借助经济手段、政策激励等措施,通过“假日博士”、“双休日研究生”等灵活方式,引进一批“候鸟型”、“季节型”高级人才,使他们定期来仪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扩充人才容量,XX年力争引进各类人才1100人;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技术攻关、企业顾问、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柔性人才150人、各类成熟人才100人,尤其要注重吸引仪征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三是坚持以更加超前的意识培养各类人才。全力打造专业技术人才。XX年举办10期专业技术培训和专题研讨会,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脱产培训不少于72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学时,确保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率达80%以上。参与省机械汽车行业“313人才工程”、教育行业“青蓝工程”、建筑行业“当代鲁班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实施“510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在5个行业各培养10名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中专及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在石油化工、机械汽车、船舶制造等主导产业实施“学历提升教育工程”。精心锤炼经营管理人才。成立“仪征企业家协会”,举办“企业家论坛”,打造优秀企业家群体。举办工商管理专业班、经济管理大专和本科班、法律本科班。引进清华大学“远程学堂”教育,在全市设立15个左右教学点,每年引导20家规模以上企业800人到1000人参训。在“仪征市干部培训网”开展“企业班组长系列培训”、“中小企业管理与创新”等培训。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重点在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汽车制造与维修、化工、建筑、现代服务等专业实施高级技工培养计划,XX年培养技师150名、高级技师10名;培养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的5年制“双证生”1800名。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开展技能大赛,促进技术工人岗位成才;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探索设立1—2名“首席技师”。扎实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成立仪征市农业科学实用技术宣讲团,每年开展科技下乡、智力支农活动20次左右。出台《仪征市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聘暂行办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加大农村成人教育力度,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民经纪人四支队伍建设。

篇(5)

【关键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汽车文化教育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对企业专业人才的科学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和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时要加大对其汽车文化教育,提高汽车专业人才的各项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一、汽车文化教育

汽车文化一般包括汽车技术、车史、造型、名人、名车、车标、赛车等文化内容,同时还包括了交通法规以及与汽车相关的知识等等。在汽车文化中开展文化教育,不仅要对汽车的发展、结构、养护等基本知识进行普及时,也需要教育人们增强交通法规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节能环保文明行车的责任意识,要对人们的集体主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行全面的重点的培养。

我国在进行汽车文化教育时主要针对的都是一些高等院校中关于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针对部分高校开设的关于汽车文化的选修课程。因此,汽车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比较窄,并且在对高校进行汽车文化教育时,呈现的是比较单一的形式,缺乏生动的教学内容。

二、培养汽车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1)加强对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教育问题。在现今社会,由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以及引起伤亡人数一直是不减反增,汽车带来的危险形势也是越来越严峻。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最为严重的,带来的人数伤亡人数占到了世界首位,同时损失的经济也是不可估量的。目前这几年,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引起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降低,但是根据一些相关人员和专家学者调查分析发现并不是人们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是由于我国为了加强交通环境和管理力度,从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造成我国发生交通事故的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们安全意识淡薄、文明交通观念不强,出现违章违规的现象逐渐增多。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我国每年增加数量比较多的新驾驶员,其中部分驾驶员的技术并没有过关;第二是驾驶员没有强烈的交通观念,经常会出现超速行驶、严重超载酒后驾车等现象;第三是行人没有交通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不走过街天桥、人行横道、地下通道等等,而在马路上横冲直撞、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从而交通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最后就是我国没有完善的交通管理法规,同时也存在着落后的管理手段等等。因此,我国必须要大力倡导汽车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2)节能减排是当前也是未来我国需要进行的主要问题。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尤其是汽车所消耗的能源占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汽车燃油量一直逐年增加,我国的石油储备量已经不能支撑太长时间供汽车行驶。所以,我国必须要鼓励人们使用小排量的汽车。从而提高汽车文化教育,加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对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汽车文化教育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据相关人员调查分析统计,在各类高等学校当中存在着与汽车相关的专业差不多有40个。它们包含了汽车的各个方面,其中它们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性和实践性。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都是比较注重对专业技术的开发。只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制造营销、检测维修等方面,在最大程度上熟悉汽车的最新技术,要求学生具备着高水平技术能力以及具备着很高的实际操作技能等等,但是没有普及关于与汽车文化方面有关的知识。但是,当汽车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汽车行业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去面对,不管是关于汽车的市场开发、技术的研发、汽车材料的采购、汽车的生产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而由于汽车的各个环节引起而产生的贸易、法律、节能环保以及产品的经济和交通意识等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与汽车行业有着密切相关性的而行业也迅速出现,比如汽车服务贸易和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了保险信贷、维修保养、物流贸易等行业。另外汽车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许多方便,出现的新生事物也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汽车方面的知识与内容,比如汽车艺术、影院、广告、模特、展会、体育、旅游、旅馆、餐厅、社区、银行等等。

汽车文化的扩散对整体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伴随着汽车进入社会和家庭后,加快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时不仅需要培养他们的汽车专业技术,也要培养汽车文化,提升他们的汽车专业文化知识以及相关知识。加强学生的汽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汽车文化的理解力,同时也要增强学生对汽车专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四、汽车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针对高校汽车专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汽车文化知识方面,各个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汽车文化的教育,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汽车文化教育。汽车文化教育课程可以当作成选修课进行开展,但是在学生选课时,要充分发挥教学者的引导作用。

2)在开设汽车文化课程时,要制定完善的相关课程,在选择和确定课程的目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汽车专业这个狭小的知识层面,要将汽车专业知识与汽车相关的文化知识相结合,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3)针对学生不是很了解汽车文化的内涵时,可以请一些相关专家对汽车文化的内涵认真研究以及汽车文化的外延性进行一定的研究,同时汽车文化对汽车专业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也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在设定汽车文化的教学模式时,可以整合多种教育模式然后加以利用。不仅仅只是需要进行课堂教学,也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这就需要教学者在进行汽车文化教学过程中,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而加强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能力。

五.总结

随着汽车行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因而,必须要加大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是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要提高他们的汽车文化知识能力,培养出具有高技术高素质高文化知识的汽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伍建桥,熊礼杭,蒋德喜.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汽车文化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09,55(27):56-58.

[2]豆素勤,弋俊楠.浅析我国普及汽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紧迫性[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9(04):12-15.

[3]王玉群,翁绍捷.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1,35(07):66-69.

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实习教学;能力;创新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实习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模式和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关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作为汽车专业的专业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先行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它所服务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等课程。因而加强该课程的建设,特别是加强该课程实践实习教学的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启下作用。

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实习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继承性应用,而且应通过自身努力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够形成新方案、新产品、新创意,分析新情况、解决新的创造性应用问题。因而我们课程实践实习教学的改革应以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当前发展的技术先进水平为标准。由于条件的制约,我校在实践实习教学中还难以完全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实验和实习等实践实习教学中存在下面三个问题:

1.新教学理念问题。在传统实践实习教学中,教师是“带”实验的多、“指导”实验的少,即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实践实习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等均由实验室教师包揽。特别是在各种电器控制实验中,如发电机、起动机等内容所有学生的控制电路一模一样,实践实习时学生只是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对培养学生主动动手能力显然是不利的。

2.设计教学内容问题。存在多门课程实验内容的重复,如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等均包含了电动机的基本控制、万用表的使用等内容,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内容显得单调且偏于技能性训练,缺乏教学内容的再设计性、创新性。

3.教学方法手段问题。因教学内容过分偏重于基础训练,所以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单调,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依样画葫芦”。只求学生反复练硬件接线,熟能生巧,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所用设备又以传统陈旧的电机电器为主,缺少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手段。

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实习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进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实践实习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一是应由技能性向技术性发展。即由原来的偏向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工具仪表的使用、电器元件的认识和使用、基本线路的连接和调试等,向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二是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如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电器控制、计算机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三是应进一步加强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四是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一定程度的自由选题、制定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我们对该课程实践实习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构建课程实践实习教学体系。首先明确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我们把本课程的实践实习教学分为二个模块。基础模块包括基本实验、专业实训,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专业实践实习能力;创新模块为自己创新综合设计实验实训,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模块的内容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基本实验教学。主要包括电器元件的认识、选择与维护,电机的控制等实验内容的训练。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实习知识的转化,又要在实践实习中反复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仪器等操作的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践实习操作能力。

②专业实训教学。我们选择电机作为实训工具,内容包括电机的拆装、检测与调试维修等。通过实训,能熟练运用专业工具和仪器;掌握电机拆与装的过程;会用相关仪器和手段检测电机的性能;能根据一些典型现象判断电机的故障并排除。

③自己创新综合设计实验实训。选定部分难度不同的开放性的设计实验课题,教师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定课题,在教师指导下拟定设计计划,经教师批准后,进行初步设计,自己列出选择元器件清单,然后自己进行硬件连接,自己调试,教师验收、指导,自己写出实验报告总结。

通过这样系统性、渐进性地训练后,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又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完善实习基地建设。①增强课程实验的开放性。因该课程以电气设备实验为主,在实验中要加强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

②为了提高实践实习教学的先进性,更新实验器材。对现有旧实验室等进行改造,增加其容量和元器件数量,更换新型电器元件;为满足现代实践实习教学的需要,我校投入60万元左右资金新建了汽车电器实验室,提高了实践实习教学的先进性。

③组织教师、部分优秀学生利用假期到汽车实习基地、实习工厂工作。如我校选派了30多名学生在东营市东方曼汽车制造厂实习,4名教师在汽车4s店挂职锻炼等。

实训基地的丰富和完善,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自已进行设计实验,这样既能更贴近现代汽车技术的情况和需求,又能满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需要。

3.实践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我们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从注重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转向对理论与实践实习结合的监控评价,突出实践实习教学的地位,该课程的整体评价不仅仅是理论考核,还包括课程实验、实习的考核。对于实验部分考核方式宜逐个或分组进行,采取抽签的形式。我们还为学生设计了实验考核情况记录表,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中注重过程考核、创新能力考核。其中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60分,劳动纪律、安全文明生产占20分,设计创新占20分。在过程考核中,按专业的标准进行考核,如汽车电器元件的选择与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运行调试是否正常,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是否准确等。每步都给出量化标准,分层考核,最后定出总成绩。三届学生的实践实习证明,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新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篇(7)

一、以往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问题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生源质量可谓参差不齐,总是有一些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同时还缺少学习主动性,甚至存在学习情绪低,企图蒙混过关的思想。此外,还要大部分学生自身文化基础比较低,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的现象。

(二)教师配置问题

因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配备的教师不同,因此学生很难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很难系统的获取知识。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分段实施,很容易就会造成二者相互脱节的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很难结合起来,因此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各自为阵”现象出现,缺乏对教材内在联系的协调以及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统筹等,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调动,专业教学很难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资源问题

教材中存在着大量不准确的维修诊断数据,一些设备已经陈旧,理论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使得理论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一些实践指导教师每天对着陈旧的设备讲授已经过时的维修技术,加上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使得部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严重降低。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质量严重下降,学生到了单位之后还要重新接受培养,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课程整合及优化

汽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非常多,课程整合与优化非常必需,模块式教学法比较常用。将汽车专业课程分成几个不同模块,将底盘构造、检测与维修以及故障诊断等课程整合为一门,再将该课程分成不同模块,分别进行底盘构造、检测与维修等模块的学习。在具体教学之中,应结合不同模块差异由不同教师共同完成各模块教学,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安排个模块实践教学,并结合各模块要求条件配备实验设备,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部分运行情况形象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部分的原理。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运用可以显著提升该专业课程教学效率,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支撑。为此,在实训车间应引进现代化设备,打造出现代化的实训教师,这样教学过程就会更加富有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在引进现代化设施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将实训室的用途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师中学习到各种汽车电控制性系统,从而加深学生这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该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打造出“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