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7 14:50: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

篇(1)

明确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突出“一定基础知识支撑、适当宽度专业口径、突出某一专业方向、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博专共存、以专为主、长短兼顾、持续发展”的特点,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育。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工程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确保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后开设了两个培养方向:

(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硅酸盐及耐火材料),培养学生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在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中发挥作用。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加强学生对“广泛材料”了解、认识、掌握的培养模式,通过对先进陶瓷材料、复合与功能材料、薄膜与微晶玻璃、材料表面改性等课程学习,在自主择业中能快速适应新材料领域的工作环境。我专业在这两个培养方向上,形成了以国家、企业需求为牵引,将材料基础研究与新材料应用开发相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优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即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做到“一个专业,两个方向,自主选择”。“自主选择”,即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和选修覆盖面,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在此指导思想下,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1)公共基础平台。按照教育部工科大学生培养要求由学校统一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该平台提供了工科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人文素质。

2)专业基础平台。分为必修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一级学科基础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二级学科基础课程。该平台的设置可使学生掌握材料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对学生考研也有很好的作用。

3)专业课平台。分为:

(1)专业方向限选课,此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特色,学生在三年级自主选择,分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进行学习。

(2)专业任选课,专业任选课中的基础课程可以使学生加强材料工程专业知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就业的企业,既有新材料企业,也有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企业,因此在第六学期开始开设就业针对性强的课程,能有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4)实践平台。分为:通识实践课、学科实践课、专业特色实践课(分两个专业方向)、毕业设计(论文)。

3总结

篇(2)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英语-ESP;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78-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节能材料,同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到火箭用材料,小到居家碗盘所用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正在不断地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依托于材料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更依托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材料科学的科研、技术人才,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这全球化进程中不做听不懂看不懂的文盲,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掌握世界材料领域发展的新动态的前提下,创新发展出中国自己的高性能又节能的材料,成为了当代所有无机非金属专业教学和科研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在原有的无机非金属专业教学基础上,提前带本科生进入教师的项目科研中来,即所谓的“准研究生”培养,可同时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ESP水平,让学生能够原汁原味的阅读代表国际新动态的文章和书籍,让学生们在思维上与该领域的世界级专业人才的思维碰撞,实践中又有科研可做,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本科生的教与学都更加生动起来,培养出有较独立科研意识的栋梁之才。今天的本科生就是明天的教授、学者甚至是院士、科学家。“凡事预则立”,只有种下了科研和创新的种子,将来才会开花结果。

当前,英语学习紧跟汉语学习的步伐,已经从娃娃抓起,学生们到了大学阶段仍然用大量的课时在学习英语,而一旦进入专业领域的英语学习,就觉得有了难度,老师们也反映就连教材都进展困难,很难拔高,就更别提什么阅读英文原版文章和书籍了。2016年初在上海召开的一次ESP高级论坛会上,有专家曾提出学术论文写作可以从小学抓起。这看似有些不可能的想法,是否能给我们的英语教学体系的制定者以启发呢?笔者认为,如果真能实现,那么我们现在所谈的ESP,也就是专业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目前来看,在大学的ESP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时少;开设的双语教学科目少;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方面功底,又有具有专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教师少。“师者”传道者也。教师都没有这方面的功底如何“传道”,更别提“授业、解惑”了。而目前的教育资源来看解决的办法实际在上海的高级论坛会上专家学者们已经提出了比较一致的解决办法:将ESP教学分成通用ESP和更加深入的ESP。其中通用ESP是某一大方向的通识性专业知识,比如,无机非金属专业英语中较基础的通识性的知识;更深入的ESP,如无机材料物理、无机材料化学和无机材料岩相学,无机材料工艺设备、纳米材料概论等等。前者可以由具备深厚英语语言学功底的公共英语教师从精细阅读理解、学术英语写作的角度在大学低年级完成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把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发展趋势,提高自身中英文转换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ESP课程的学习方法。而深入的ESP需要专业领域的教师勇于开拓,进行双语或是纯英文教学,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用英文来进行无机非金属专业领域的推导与预测,培养学生用英语独立思考、自主总结的能力。这样,从比较基础的地方就开始了无机非金属专业的英语教学,让学生们较早接触到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同时,掌握了本专业通识性知识的英语表达,扫清了单词、基础知识表达方面英文表述的障碍,为本专业更高层次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下一步的拔高阶段做充分的语言方面的准备,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无机非金属专业学生的ESP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建立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养。学生在具备了较高的ESP水平后,再大量阅读英文原版文章和书籍,一定会受到启发。学生们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还要在现实中进行创新实践,才能使这种创新意识发展延续下去,真正提高创新能力。佳木斯大学材料学院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努力。学院虽没有向前面所提倡的ESP教学改革,但是学院领导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正确看待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团队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近年来本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如火如荼,学院的创新团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本科阶段现在的教学设置中,大部分大四的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才真正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在这短短一年时间里,学生们要完成实验,撰写论文,找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机非金属专业教师们通过公共的努力,学生们仍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大学教师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让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学生们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来,让学生们的毕业设计方向与教师的科研方向靠拢,可以是教师项目的一个子课题,或相关课题,以科研促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科研训练充分发展创新能力。这也就是某种程度的“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在提高ESP水平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无机非金属专业英文文献,与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成一体。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实验,同时在实验中指导无机非金属专业英语的训练与提高,在阅读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论文写作。这样,从内容上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拓宽专业实验的口径,并围绕创新的论文方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无机非金属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方面、在对国际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的认知方面、计算机应用方面、实际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为步入工作岗位做了踏实的准备工作,使学生们到了工作岗位能够较快自主地适应岗位的要求,顺利完成就业的过渡阶段,在工作中能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较强,因此工作中适应能力明显增强,毕业分配渠道增多。本专业本科生参与的核心论文若干篇,深造的硕博研究生也有较好的表现,近年来的硕士研究生们也在不断挑战SCI级的论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是个关乎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专业英语水平即ESP水平真正的提高了,学生们真正得到科研训练了,科研创新意识和水平真正提高了,将来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尹秀玲,张斌,杜立文,包艳宇,周铁军,高雅斌.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3):86-97.

[2] 温静,张斌,尹秀玲,薛艳茹,温雅丽. 提高普通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8):15-17.

[3] 钱微.材料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20-324.

[4] 石淑云,滕洪辉,赵玲子,高秀红,朴明月.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2,(18):144-145.

[5] 张雪红.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6] 塔娜.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9):116-119.

[7] 马彦青,魏忠,陈凯. 《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172-173.

[8] 成茵,夏清,徐协文.浅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96.

[9] 尹秀玲,张斌,杜立文,包艳宇,周铁军,高雅斌.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

篇(3)

关键词:学分制;理工科;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C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074-03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学习量和学习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它表征了培养方案完成情况、学习量的上下限、毕业、学位授予标准等教学因素的数字化计量。为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我校从2009级全日制本科生开始试行学分制教学新模式。其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经过两年多有益地尝试和实践,在学分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构建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2009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分制培养计划,谈谈如何构建和完善学分制下理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实行学分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因人施教,在弹性修读年限内(3~6年),学生修满或超额完成相关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可以申请学位,经核准后准予毕业。因此,学分制改革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授课教师和上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构建适应个人发展的知识构架,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实施学分制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破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打破传统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结构,强化整体设计,实施模块教学,形成各门学科合力塑造创新人才的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理工科专业学分制教学与管理的平台

(一)完善学分制下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学分制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主导特征的教学管理模式,其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能留给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自由空间。因此,学分制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模块,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文化素质课程模块与公共素质课程模块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文化等),学生必须参加上述模块教学并获得足够的学分。而专业素质课程模块和创新实践课程模块则是以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个性,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为基本特征的弹性学制的课程体系。

专业素质课程模块主要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为基本组成,通过核心专业课程、专题研究、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必修课程,以及拓宽专业知识面而设置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和素养。学分制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培养计划核心课程模块将陶瓷工艺学、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等工艺类课程整合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兼顾学生的专业性和兴趣爱好,提供了陶瓷、水泥、玻璃等学科方向的专业任选课程,充分体现了发展学生个性为主导特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实践课程模块是以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自主性、探索性、兴趣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某一学科问题或研究方向,学生亲自实践获得实验数据,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归纳和总结。在2009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创新实践课程模块中,增设了“科研实践活动”等环节,鼓励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效果十分明显,部分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还获得了《安徽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科研资助》资助,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

(二)强化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是现行教育制度的补充,是落实学分制的保证,是确保本科生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有益尝试。

我校经过这几年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获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例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部分学生连续参加多届全国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并有不俗的表现。经过导师制培养的毕业生,无论是就业还是自己创业,均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同时,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导师指导的内容随意、指导的学生过多、指导的积极性不高、指导的效果不明显等等。为此,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导师制考核与激励制度,加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强化导师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如何导和导什么”。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与导师沟通与交流,确保导师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推行研究型教学

一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施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探索和发展多样化、多重标准的考核评价标准,重视教学过程,轻视考核结果;重视学生能力,轻视考试分数。另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立足所学,从工程背景和课题出发设置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课题,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猜想、论证、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开放模式实验室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提高,实验教学环节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见,高校实验室实施开放是学分制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如何建立与学分制教学相适应的开放实验室模式,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

1.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新模式。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定位于辅助教学的地位上,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实验技术人员被称之为教学辅助人员。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水平上,也不能充分满足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强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没有主辅之分,深刻认识到脱离了实验教学的理论教学,培养的学生可能也就只会纸上谈兵,高分低能。

2.构建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改革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将学校实验教学按专业大类调整、统一规划,建立几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实验设备、实验课资源共享。目前,学校针对学分制培养计划,完善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管理制度》。建立实验教学的网络信息平台。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实验课信息的维护、排课、选课、统计分析等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对于部分学生选课集中,设备复杂,实验药品用量大和一般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可以购置或开发网络虚拟实验软件,实现网络实验教学,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经济效益。充实实验教学内容。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I生、探究性实验内容。改革传统的以教师指导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自主设计实验路线和实验装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实验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科发展和其他领域的需要。例如,我校在2009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分制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共计5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专业实验平台开展实验实践活动。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一方面是实验设备、内容开放。另一方面是时间和空间上开放,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方式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

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工作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教授、博士参加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指导,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五)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来源于实践活动和求知的好奇心。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完善实践实习体系。落实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一支校内校外相互融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2.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首先,要求教师将工程实际问题、工艺设计以及从事的科研课题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相结合。其次,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独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创新的能力。最后,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制度和评优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跟踪与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推动课外科研与科技竞赛等活动。为低年级学生举办力学、化学实验竞赛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高年级学生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篇(4)

《光电材料导论》是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13年开设的专业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原因是:(1)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之一的的新材料产业包含了功能材料,而光电材料是功能材料的一种;(2)我校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的很多老师从事光电材料相关的研究,具备开设这门课程的师资力量。所以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我们会着重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而教学方法会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

1 教学内容的选材

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学生必须能够有所学,开设一门课程才是有意义的。光电材料是功能材料的一种,为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吸收理解光电材料的专业知识点,教学内容分成三个方面:光功能材料、电功能材料、光电材料及器件。首先,讲解光功能材料和电功能材料方面的知识点,在具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讲解光电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就比较容易理解。

其次,我们结合现在的就业情况及研究热点。我们设置的教学内容,既考虑了学生们以后的就业,也考虑到想进一步深造读研究生的学生们的研究工作。光功能材料方面的教学内容包含了激光材料、发光材料、红外材料及光纤材料。电功能材料方面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介电材料、铁电材料及超导材料,其实半导体材料也是一种导电材料,之所以把半导体材料单独作为一个章节,是因为半导体材料是太阳能电池和LED照明灯的核心材料,这也是为后面的光电材料及器件的讲解做铺垫。光电材料及器件方面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光电子发射材料、光电导材料、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及光电显示材料。

2 教学方法的探索

光电材料的内容更新很快,现在的学生不仅应该掌握传统基础的材料知识,更应该掌握最新的知识点,更应该了解光电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及时地更新课件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能够跟上最新的研究成果[2],也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最新的材料知识。

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因为它在视觉上能够让学生很直观的学习知识,比如: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在Powerpoint(PPT)上给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图,然后再对照图给学生详细讲解其原理,学生将更深刻的理解其原理。再比如,在讲解光纤的传输原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使用动画,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光纤的原理。

但是多媒体教学应该和传统的板书结合起来,因为有些知识仅仅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还需要老师再次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板书出来详细讲解,同时也可以加深同学的印象。

同时,我们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启发式及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

课程考核的成绩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平时成绩的考核,一个是期末成绩的考核。

平时成绩的考核,我们通过上课提问、课后习题、出勤率等方面进行考核。上课提问可以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认真思考问题。课后习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课上内容的考查,帮助学生巩固课上知识,另一个是对课外知识的拓展,督促学生课后查阅文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期末成绩的考核,我们采用撰写科技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光电材料导论》开设在大四上学期,总共24个课时。因为光电材料的内容更新比较快,而教学课时比较有限,通过撰写科技论文的形式,既可以督促学生去更全面的了解光电材料最新的研究进展,又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文献的能力,有利于大四学生在下学期更快进入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

4 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为本专业开设的新课,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反省和改进。我们自己对此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只是使用了PPT这个软件,还应该引入视频,比如,在讲解使用直拉法制备单晶硅时,就可以引入一段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使用直拉法是如何制备单晶硅的。

(2)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出示实物,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加深印象。可以出示实物包括光纤、发光二极管LED,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这时,还可以教学生从宏观上如何分辨单晶硅片和非晶硅片)、ITO玻璃、闪锌矿及纤锌矿结构模型等,不但增强生学习光电材料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对光电材料实体有直接的感性认识[4]。

(3)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加入两个学时的讨论课,老师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课后准备,几个学生一组,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然后让一个学生做代表,在讨论课上做PPT报告,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提问,作报告的学生做解答。同时这个也要纳入平时成绩中,占总成绩的20%。

篇(5)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第一次出台指导性政策意见,提出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同年,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开赛,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5]。近年来我国的双创教育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制定了具体的要求,做了相应的详细部署,同时还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单位,总结经验,逐步推广。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起步晚、起点低、资金和政策制度保障不力等共性问题[6],还有一些自身特点,比如,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传统精英式本科教育应对社会需求变化的转型定位,本身对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点、办学道路的就尚在探索当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之后,对双创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教育形式及内容流于表面,创新不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易不明确,容易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的后果。再有就是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教师较多,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双创教育会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三个,本身应用型本科有重实践的特点,实践平台、实习基地本应是其长处,但将这些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却做的不够,造成创新创业依然缺乏平台。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认为,要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要建立完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还可以从优化专业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项目、强调实践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搭建校企联合平台、改革考核方式等具体方面来凸显其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创新性,从而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研究以应用型高校——西安航空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具体改革的专业方向,基于以上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的策略和构想,以期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前提下,优化当前课程系统设置,结合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现,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本研究在学校满足修改要求的前提下,在西安航空学院材科科学与工程2017版培养方案中,试点性开设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思维训练先导课程一门(《无机非金属材料创新研究方法导论》,24课时),开设创新综合实验一门(材料科学基础创新综合实验课),增加和改革课内创新综合实验8课时(《材料成形基础》、《金属材料》、《材料加工方法》、《航空材料概论》各2课时)。在2019版大纲中又增加校企合作的企业高工参与授课的《材料科学创新创业系列学术讲座》16课时;另外,原版培养方案中一直在实践教学板块包含《材料创新设计》、《材料创新实训》两个部分针对创新创业的环节,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得用保留。至此已经形成了先有研究方法教育(创新研究方法导论),紧接理论课程中运用此方法的训练(课内创新实验),再联合贴近企业生产实操和生产需求的创新创业讲座,最后衔接实践环节的集中课设和实训,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部分的课程体系已经相对完整:有方法论教学,有对在理论知识中对方法论的运用训练,有贴合企业实操的讲座,最后再结合集中实践环节的夯实。

(二)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突出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案中课内创新实验的设置与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最紧密,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很容易沦为单纯对理论知识的重复性验证,而丧失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改变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而体现对理论课学习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并突出对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聚焦复杂工程问题,同时也可以强化双创教育。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分小组进行,突出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可迁移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在集中实践环节中,改参观实习为动手操作加分组讨论加头脑风暴,针对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讨论并实地提出整改建议,这种“问题导向”的模式进行实训,并写入实习报告。除了授课方式,在考核的时候,突出能力目标导向,综合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理论课程考核时考试题目增加开放类、创新论述类、举一反三类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让学生现场发挥,根据思辨能力打分。实践类课程实行允许偏差的单一变量参数表征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任务,根据完成程度和创意效果打分,突出对创新和信息处理这两类可迁移能力的量化考核。以上所述的授课方式要求和考核要求改革已经写入新版课程大纲,并在其中有详细的量化型要求,对哪种授课方式支撑哪一个课程目标,哪种考核方式支撑哪一个课程目标都有清晰表述,深刻容易培养方案的量化产出体系当中。

(三)建立一支“数量足、理论精、实践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并将其与实践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是本项目的一个研究重点。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人数比例,同时对全校教师进行双创培训,采用开交流报告、邀请校外专家谈创新方法做讲座、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创新心得、邀请教育学专家谈创新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双创和双创教育能力。近年来,西安航空学院在创新创业学院领导下,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级双创竞赛、学科竞赛为契机,开展各种大赛辅导培训会,不仅针对参赛学生,更主要正对指导教师的能力进行培训,以此将对双创教育有兴趣也有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集中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此举不仅使提高了学生的竞赛成绩,更有形的提升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四)切实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夯实双创教育的“转化”环节

应用型本科有众多实习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平台等好的实践教学场所,但是如何真正用好这些平台,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却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能够在企业中进行参观、观摩、听讲解之类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便能够上手实操也仅仅是单一工位、单一设备的简单操作,如双创教学并没有任何联系。但其实,如果能够找到连接学生和企业需求的桥梁纽带,就可以深化与实践基地的交流合作,实现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与基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性和常态化工作机制。在学校层面,西安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在航空基地科创大厦建设“筑梦蓝天创客汇”众创空间,帮助入驻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实现创业项目的产业化;在学院层面,材料工程学院有“材料创新创业学会”,召集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尤其是学院校企合作平台科研项目,帮助学习提供创新能力、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寻找创业契机。另外学校还有创新创业系列沙龙、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平台设置,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篇(6)

关键词:工程中心 产学研合作 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①②。近年来,国内一些重点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平台,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为地方科技、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这些工程中心通过建设及运行,已拥有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秀的技术人员及优良的企业资源。高校作为这些工程中心的建设单位或者共建单位,不仅要考虑如何为企业解决更多的技术问题,还应考虑怎样利用工程中心的各类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例如,南京林业大学利用与华机集团合作共建的省级制浆造纸技术研发中心在为制浆造纸行业培养实践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③。随着各类校企共建的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逐渐增多,如何利用工程中心平台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利用工程中心平台资源提升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一方面,高校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丰富的平台资源,可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将科研成果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转化为实践创新教学内容,把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最新进展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变;另一方面,利用中心丰富的企业资源,让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与技术工人交流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企业生产流程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能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工程中心平台资源提升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思路与方案

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利用校企共建的“石家庄市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综合平台,在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具体的思路与方案如下。

1.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在校企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经验,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安排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定项目研究实施方案,将丰富的平台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及生产实习进行有效融合。

2.在课题教学方面,结合学生的知识及能力基础,选取工程中心适合的项目成果、专利成果,在内容上经适当调整,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纳米材料》等专业课程的相应章节进行讲授。例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第十三章第四节釉料及色料部分,将工程中心研发的纳米抗菌釉料、低温快烧纳米釉料、结晶釉料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进行讲授,既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及生产工艺的理解,又激起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

3.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选取部分相关成果作为科研训练、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的题目,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第二课堂等形式参与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课题的研发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经历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调整实验等多个环节,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4.在生产实习方面,利用工程中心的企业资源建立起学生的生产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通过直接参与实际生产操作,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与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三、取得的效果及经验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综合平台建设、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在综合平台建设方面,我校与高邑县力马建陶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石家庄市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3年12月通过河北省科技厅验收,由市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晋升为“河北省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跃成为我省唯一一家建筑陶瓷方面的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使得该校企共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研发能力、工程化、产业化能力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一年多来,有8名学生发表了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参与申报相关发明专利2项;获得院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校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优秀奖1项。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项目组成员一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科技奖励1项。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平台的建设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建立起“中心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模式,对于学生、教师以及工程中心的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三者的共同发展必将培养起一批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群体;打造出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研发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一个技术水平高、产业化能力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注释:

①原长洲.浅谈如何提高材料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就业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4):154.

②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林树坤,高绍康,李荣华.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30-32.

③罗晓曙,宋树祥,邹艳丽.校企共建电子与通信专业校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12(8): 35-37.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家庄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篇(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对人才的培养方案则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调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则要求适度即可。工程材料逻辑性弱、概念繁多、内容分散、难于归纳重点。在过去的教学中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在知识的组织编排上从维护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出发,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基本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技能培养、知识点的综合性及实用性。其人才培养不能体现出新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的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如何合理地选择、应用材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成本。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对材料的应用则侧重在正确地选择、应用材料,并且能够结合材料性能特点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并制订工艺路线。因此,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材料基本知识以及对材料的应用能力,对材料的学习也就需要在了解材料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强调要掌握产品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失效形式,并能根据工作条件对材料性能提出要求,经过对比、分析,选择满足使用要求且经济实惠的材料,而且还要能够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正确地安排加工路线。那么,机械相关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则一定要符合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更加强调学以致用。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变“学科中心”模式为“能力中心”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分析某种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各种具体的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的知识内容,侧重强调综合性、实用性。

二、以“应用”为主旨重组教学内容[2-3]

工程材料内容繁杂,主要包括金属学基本知识、材料的强化与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包括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粉末冶金材料)、高分子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材料成形技术、零件毛坯选择以及工艺路线制定等内容。本次教改以“应用”为主旨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以传统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为核心,突出两条主线,即整个课程内容围绕“成分—组织—性能—应用”、“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应用”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保证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及系统性,更突出了知识的实践性。对主要的原理、规律及重要的概念定义作重点讲解,对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热处理工艺、零件毛坯选择、工艺路线制定等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一些知识点则结合实践灵活讲解。而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塑性变形机理等则进行了弱化处理。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教学效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上好第一节课

上好第一节课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第一节课采用“复习导入法”,如一上课首先让学生一起总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有哪些,工程材料有哪些,如何分类,然后引入正题讲明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材料课,都要学习哪些内容,应该怎样学。通过“复习导入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思路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抵触心理。

2.课堂内引入讨论,改进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是实行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还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适时引入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思维同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纳。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并帮助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引入问题和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灵活应用于实际当中,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一些工程实际应用案例贯穿于相关理论知识内,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知识本质及其应用,最终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S、P杂质元素对材料性能影响时,可引入“泰坦尼克号”轮船断裂原因分析,如此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理论联系分析问题的意识。

4.设置综合实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工程材料”的传统实验主要是验证性的,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内容,之后仅仅是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结果。综合实验则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拿到任务书后,首要的是要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而设计方案则需要理论知识作基础,并需要查找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的方式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具体条件在实验中验证。设计方案的过程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综合分析、应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强化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在平时作业中增加需要查阅资料并思考的题目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作业中增加需要查阅资料并思考的题目,并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必须通过图书馆、网络去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应用,最终以恰当的论据对题目进行充分论证完成小论文的撰写。这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检索文献资料并对占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恰当运用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